亿美居家具官方旗舰店:冈波巴大师:无垢直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06:46

冈波巴大师:无垢直指

(2009-01-29 12:01:35)转载 标签:

佛教

佛法

佛学

佛教论坛

密宗

密法

大圆满

龙钦

多智钦

杂谈

分类: 直指人心

内容提要:在无垢大印的教法当中,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基”无垢大印;“道”无垢大印;“果”无垢大印。
作者:祖师冈波巴
译释:智学法师(宝吉祥译师)
转自:《冈波巴大师全集》之一《法会开示录》第二辑:倾城佳丽
录入、校对:噶玛普贤度母
发布栏目:藏经阁·大手印教言 
说明:智学法师汉译注释的《冈波巴大师全集》第一册翻译出版的同时,即被噶玛噶举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直贡噶举澈赞法王、竹巴噶举竹钦法王等联合推荐给汉语弟子。在此转载汉译本《冈波巴大师全集》相关内容已通过智学法师 (宝吉祥译师)授权,请诸网友、网站转载时本着对法尊重、负责的态度,不要增删,并注明出处。

敬礼上师!
     大宝上师曾经这样教诲说:
     虽然三藏教典浩如烟海,又像绵延不绝的山脉一样,为数众多,但是,所有这些内道经卷所诠释的道理,如果概括起来的话,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能够让我们的来世有一个上善生处﹝增上生﹞的不了义教法;
     能够净化我们取生﹝决定胜﹞的了义教法。

     第一, “能让我们的来世有一个上善生处的不了义教法”所诠释的内容是:造作十不善行的“因”的过患和“果”的过患;造作十善行“因”的利益和“果”的利益。一个追求“增上生”的修行人,借助于断除十不善业并踏实实修十种善行,而最终必将获证“增上生”的人天之果呀!
     第二, “能够净化我们取生的了义教法”所诠释的内容是:具有“决定胜”种性的三类补特伽罗,在进入了三乘法门以后,借助于踏实实修这些法门,而最终必将获证“决定胜”的三种菩提之果呀!

     在以上两者之中,今天暂不介绍前面的不了义教法,而对于后面的了义教法,我们将作些必要的开示。

对于“了义教法”,如果细分的话,又有三种类型:
     声闻教法;
     缘觉教法;
     大乘教法。
     同样地,在此我们暂不阐释声闻、独觉乘法,而对于大乘教法,来作些必要的开示。

     在大乘教法当中,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波罗蜜多“因乘教法”;
     秘密真言“果乘教法”。
     同样地,我们今天暂不讲述第一种──“波罗蜜多因乘教法”,而将讲述第二种──“秘密真言果乘教法”。

     在秘密真言果乘教法当中,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生起次第”的教法;
     “圆满次第”的教法。
     同样地,我们在此暂不开示“生起次第”,而将开示“圆满次第”的教法内容。

     在圆满次第的教法当中,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有关“大圆满”方面的要诀;
     有关“大印”方面的要诀。
     同样地,我们在此暂不开显第一种──有关大圆满方面的要诀,而将开显有关大印方面的要决。

在有关大印的教法当中,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有垢”大印;
     “无垢”大印。
     同样地,我们在此暂不开示“有垢大印”这种教法,而对于“无垢大印”,将作些必要的开示。

   在无垢大印的教法当中,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基”无垢大印;
    “道”无垢大印;
    “果”无垢大印。

     第一,“基无垢大印”,就是指法性本来清净呀!
     第二,“道无垢大印”,就是指将﹝这种“法性本来清净”的﹞俱生本然之知转为道用呀!
     第三,“果无垢大印”,就是指不离法界与“本然之知”无别的义趣呀!因此,以下我们将开示这个“犹如莲花”般的、转“无垢直指”为道用的教授。
     这里所说的“无垢”,系指“远离能所二执之心的垢染”;
     这个所谓的“转‘无垢直指’为道用的教授”,系指先要依靠智能的抉择,来确认这种“无垢之基”;其次,再将其转为道用;最后,而证得“无垢之果”。
     这种状况,就如莲花一般。譬如那鲜洁亮丽的莲花,虽然出于污泥,但在出生干、枝、花的三个阶段当中,都不会被污泥之所玷染;同样道理,当我们将“无垢之基”,也就是浑然天成的“俱生”之义,借助于正见的抉择而得以确认之后,在我们实修这种义趣的时侯,便是转“无垢之基”为“无垢之道”、“光明之道”的修道助伴了;借助于这种“转为道用”的实修方法,在现证菩提之果的时侯,我们就会获得“无垢之果”──法身了。
     这个“犹如莲花般的、能够让我们证得无垢法身之果的教授”,共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授之一:确认抉择大印的见解。﹝见﹞
     这则教授的意思是说:就大印的见解来看,一切人所共见、人所共知的世间万法,都不过是“俱生本然之知”的显现罢了。
     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外俱生;
    二、内俱生;
    三、秘密俱生。

     第一,所谓的“外俱生”是指:外在的一切“六尘之境”的现象,都是与“法性之空”俱生的;而“法性之空”,也是与“尘境现象”俱生的。它们两者的关系,因为不但在时间上没有前后的差异,而且,在质体上也没有好坏的区别,所以,是“俱生”的呀!
     有关这层道理,如大婆罗门萨惹哈有偈亦云:

    显境应证为阇黎!
    缤纷应证为一味!
    万物应证为俱生!

    把外显的尘境现象,
    证知为﹝能够赐予我们教导的﹞“阿阇黎”吧!
    把缤纷芜杂的外象,
    证知为是平等一味的吧!
    把各种外物
    都证知为是“俱生”的吧!

     当我们尚未能将“尘境现象”与“法性之空”,如上所述般地了知为“俱生”之前,在这一时间段中,外显的“所执之境”,都是“分别心念”;一旦当我们已将“尘境现象”与“法性之空”,了知成了浑然天成的“俱生”之后,从本身的体性这一方面,佛经上取名叫做“俱生本知”﹝有译“俱生智”﹞,而从了知“境”和“具境”的功能这一方面,佛经上取名叫做“尽所有智”呀!第二,所谓的“内俱生”是指:内在的能够执取外境的心识,都是与“明、空”俱生的;而心性的明空,与能够执取外境的心识也是俱生的。它们两者的关系,因为不但在时间上没有前后的差异,而且,在质体上也没有好坏的区别,所以,是“俱生 ”的呀!
     当我们尚未能将“能执之识”与“法性明空”,如上所述般地了知为“俱生”之前,在这一时间段中,外显的“能执之识”,都是“能执的分别心念”;一旦当我们已将“能执之识”与“法性明空”,了知为浑然天成的“俱生”之后,那么,从本身的体性这一方面,佛经上取名叫做“俱生本然之知”,而从了知“境”和“具境”的功能这一方面,佛经上取名叫做“尽所有智”呀!
     有关这层道理,如大婆罗门萨惹哈有偈亦云:

    心念即是大本知;
    五毒即是药本性;
    能所执念金刚持。

    ﹝从究竟层面来看,﹞
    各种各样的分别心念,
    即是伟大的“本然之知”;
    ﹝貌似害人的﹞五毒烦恼,
    却可以是﹝利人的﹞妙药的本性;
    而所执与能执的分别心念,
    也不过是金刚持﹝的幻变﹞罢了。第三,所谓的“秘密俱生”是指:能够断除这些增益疑惑的觉性与法界也是俱生的。它们两者的关系,因为不但在时间上没有前后的差异,而且,在质体上也没有好坏的区别,所以,是“俱生的呀!
     当我们尚未能将“能够断除增益的觉性”与“法界”了知为“俱生”之前,在这一阶段当中,这种“能够断除增益的觉性”,都只是叫做“俱生本然之知”;一旦当我们已将“能够断除增益的觉性”与“法界”了知为“俱生”之后,借助于“法界体性智”的加持,来净化掉“觉性的分别心念”,而最终达到“界智无别” 的状态,对于这种“界智无别”的状态,佛经上既叫它“尽所有本然之知”﹝尽所有智﹞,又叫它“无念本然之知”﹝无念智﹞。但是,要知道,对于这种“界智无别”的状态,佛经中除了在名言施设上权且地这样取名称呼以外,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其实并没有一个实在的“本然之知”呀!
     有关这层道理,如大婆罗门萨惹哈有偈亦云:

     无道无本知!

     ﹝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之中,﹞
    既没有﹝修行的﹞“道”,
    也没有﹝所修的﹞“本然之知”呀!

    仅如上述般地只靠确断了这种“俱生”的见解,也仍旧还是不够的,因而,以下将要教示实修的方法。教授之二:修习的时侯,应当懂得将“光明”,转化为无垢之道的修行助伴。﹝修﹞
     这则教授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认识到,一切人所共见、人所共知的世间万法,不但从本元、本初、本始上本来即是“明”、即是“空”、即是“无生”、即是“法身的本性”,而且,它们从本元、本初、本始上本来也是“至极清净”的,也是“远离一切有为戏论诸边”的呀!
     有关这层道理,如经中有偈亦云:

    深、寂、离戏、光明、非有为。

    ﹝从究竟的层面来看,一切万法本来就是﹞
    甚深、寂静、离戏、光明、非是有为合和的。

    既然如此地认识了“诸法无生”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这种“诸法无生”的状态之中,力图使自己远离“修”与“非修”、“有”与“无有”等等二元对立的“二执心垢”,而在“离心意识”的状态之中,无所执着罣碍地安然放下吧!
     有关这层道理,如大婆罗门萨惹哈有偈亦云:

    离戏法性中,
    觉性离戏放!

    在离诸有为戏论的法性之中,
    觉性应该离诸有为戏论地安然放下呀!

    又谓:

    勿更!
    觉性当如孩童放!

    不要有任何的更动改变!
    觉性应该像孩童一般
    无所造作地安然放下呀!

     正如上述,在禅定专修的时侯,我们应该不离光明法身的状态,进行修习;那么,在后得位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又该如何地修为呢?教授之三:在后得位的日常行事当中,无论遇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我们都应该懂得将它们转化为“本自开解”的修道助伴。﹝行﹞
     这则教授的意思是说:对于显现为眼识之境的“或大或小”、“或好或坏”等林林总总的形色之物;对于显现为耳识之境的各种言谈音声等等;如此同理类推,对于显现为六尘之境的一切事物,我们都应该像前文所讲的那样,借助于在“见”、“修”这些阶段当中,将一切世间诸法确断为“俱生本然之知”的力量,而在后得位的日常行事之中,应将所遇到的一切“声色万物,都决择为浑然天成的“俱生本然之知”,在此情形下,一切六尘之境的现象,也就都会自然而然地走向“本自开解” ﹝的境界﹞了。这种情况,打个比方说,就像是认出了老友故知一样的啊!
     有关这层道理,如大婆罗门萨惹哈有偈亦云:

    凝然直视显境时,
    同时证悟大印见,
    此者为我所承许。

     就在凝然直视外显之境的当下,
    与证悟“大印”是同时的,
    这一点儿,
    是我萨惹哈所承许的。

    在“四种道位”的阶段,在禅定专修的时侯,我们应该如此地不离光明法身的体验,而进行修习,那么,在后得位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又该如何地修为呢?         
     在后得位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以眼凝然直视色等眼识之境;以耳朗然听闻声等耳识之境,等等﹝鼻、舌、身、意依次类推﹞。教授之四:在果位方面,要有自然任运、无所冀忧的把握。﹝果﹞
     这则教授里所说的“果位”,即是法身;
     所说的“自然任运”,是指一切世间声色诸法,本来无生、本是法身自性,在我们如此地理解之后,而将“轮回”与“涅槃”证悟成为不二呀!
     或许有人会想,借助于如此地在“见”、“修”、“行”三个方面踏实实修之后,那么,我们将会获得什么样的果位呢?
     那其实只是“无所冀忧”罢了。
     “无所冀忧”的意思是说:借助于如上所述般地将此轮回本身证悟为即是涅槃,那么,我们就不会指望从轮回之外的其它另外一个什么地方获得涅槃了;借助于将此涅槃本身证悟为即是轮回,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担心堕入罪恶的轮回了。
     有关这层道理,大婆罗门萨惹哈有偈亦云:

     三界本大觉!
    轮回本涅槃!

    ﹝从究竟的层面来看,﹞
    ﹝貌似不净的﹞三界九地,
    本来就是佛陀的大觉!
    而﹝貌似痛苦的﹞轮回世间,
    也本来就是熄灭了诸苦的涅槃呀!

     这则教授里所谓的“把握”的意思是说:由于内在断除了无中生有的“增益”的迷惑,因而,就会从心底深处对于甚深的了义之教产生定解了,也因此,对于一切的轮回、涅槃诸法,就不会再有哪怕是芝麻大小的、丝毫的希冀与忧疑了呀!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