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9九宫格填数字题:09第八届中学生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阅读70(11~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57:36

09第八届中学生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阅读70(11~15)

(2009-07-29 14:17:14)转载 标签:

齐军

直道

魏军

中学生阅读

宋定伯

东坡

分类: 当代学生古诗文阅读专辑

    2009年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11~15)

11.直道可行

    济南同知①吴公,刚正不阿。时有陋规:凡贪墨②者亏空犯赃罪③,上宫辄庇之,以赃分摊属僚④,无敢梗者。以命公,不受;强之不得,怒加叱骂。公亦恶声还报之,曰:“某官虽微,亦受君命。可以参处⑤,不可以骂詈也!要死便死,不能捐朝廷之禄,代人上枉法赃耳[5]!”上官乃改颜温慰之。人皆言斯世不可以行直道;人自无直道耳,何反咎斯世之不可行哉!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二《一官员》)

    【注释】

    ①同知:官名,知府的副职。②贪墨:同“贪冒”,贪图财利。③亏空犯赃罪:亏空公款,犯贪污罪。赃,贪污所取得之财物。[3]以赃分摊属僚:把因贪污而亏空的公款,转嫁府属官员,分摊偿还。⑤参处:弹劾处分。⑥上枉法赃,上,上交。依法:追查赃款,应由贪污者上交,而今无辜者代交,非法,故称“枉法赃”。

    【译文】

    济南同知吴公,为官刚正不阿。当时有个不好的习俗:凡是贪污的官吏被查出犯贪污罪,上面的官吏就庇护他,他就用贪污得来的钱分摊给同僚,没有敢揭露阻止的人。上官用这来命令吴公,吴公不同意;上官强制也没得逞,就愤怒地责骂(他),吴公也愤怒地对他说:“我的官职虽然很小,但也是受君王的命令。你可以参劾处置我,但不能以此来骂我!要我死就死好了,我不能舍弃朝廷给我的俸禄,代人接受违法的赃物的赏赐!” 那位上级官员于是改变脸色,态度温和地安慰他。人们都说这个世上,不能奉行真理,那么人间也自然没有真理了,为什么反而责怪这个世上不能奉行真理呢?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刚正不阿

    (2)无敢梗者

    (3)某官虽微

    (4)不能捐朝廷之禄

    (5)人皆言斯世不可以行直道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能捐朝廷之禄,代人上枉法赃耳!

    (2)上官乃改颜温慰之。

    (3)人皆言斯世不可以行直道;人自无直道耳,何反咎斯世之不可行哉!

    3.本文主要人物是谁?用什么手法塑造吴公刚正不阿的形象?

    4.试分析“上官”对“直道可行”的态度,进而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

 

 

    【参考答案】

    1.(1)曲从,迎合      (2)挺直,强硬      (3)我(谦辞)    

      (4)舍弃  (5)坚持真理

    2.(1)我不能舍弃朝廷给我的俸禄,代人接受违法的赃物的赏赐!

      (2)那位上级官员于是改变脸色,态度温和地安慰他。

      (3)人们都说这个世上,不能奉行真理,那么人间也自然没有真理了,为什么反而责怪这个世上不能奉行真理呢?

    3.济南同知吴公    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

    4.“上官”先骂后慰,不能说明他最后认同了吴公,认同了“直道可行”,只是怕贪赃事败才如此。这也表示了作者蒲松龄的态度,用以揭示官场黑暗、坚持正确的原则是很难的,也用以呼吁“直道可行”。

 

 

12.孙膑①减灶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②者蹶③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注释】

    ①孙膑:春秋战国时代有两位孙子,都是杰出的军事家。孙武:春秋齐国人,也称孙武子。著《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孙膑:战国齐人,孙武的后代,著《孙膑兵法》,后失传,1974年发现。②趣利:去争利。趣,通“趋”,趋向。③蹶:挫败,使……受挫折。

    【译文】

    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离开韩国赶回魏,但齐军已经越过齐境而西进。孙子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孙子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齐军善射者持上万张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失去队形。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只好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子成功了!”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1)去韩而归

    (2)素悍勇而轻齐

    (3)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4)孙子度其行

    (5)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6)遂成竖子之名

    2.与“士卒亡者过半矣”的语法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3.与“期曰”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期年之后,时时而间进

    B.期颐之年

    C.与人期而不至,不信也

    D.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

    4.靠着孙膑的计谋魏军大败,孙膑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5.如果你来参战,怎样才能识破减炤计?

 

 

    【参考答案】

    1.(1)离开     (2)向来,一向    (3)率领    (4)估计,盘算

       (5)用尽     (6)使……成功

    2.D(A、B、C:定语后置)

    3.C(约定)(A:期年,一周年/B:期颐:百岁之人/D:期望)

    4.“齐号为怯”

    5.即使定下计谋也不能大意;如果能就灶里的炉火残烬作细细分析,当能重新谋略。

13.东坡卜居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①,卜居②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④,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选自宋·费衮《梁溪漫志》)

    【注释】

    ①自儋北归:从儋州遇赦回来。东坡曾被贬为琼州别驾,治所在儋州。②卜:选择。阳羡:今江苏宜兴。③缗:一千文为一缗。 ④毗陵:今江苏常州。

    【译文】

    建中靖国年间,苏东坡从海南岛回北方,选择住在阳羡。当地的读书人和官员还有所顾忌不敢与他交往,只有读书人邵民瞻拜东坡为师向他学习。东坡也很喜欢这个人,时常和他一起撑着拐杖走过长桥,游赏山水以此为乐。

    邵民瞻替东坡买了一栋房子,花了五百缗钱,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选择好日子搬入新居一天后,夜里苏东坡和卲民赡在月光下散布,不经意到了一个村里,听到有一位老妇人哭得很悲伤。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难道有难以割舍的大事伤了她的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东坡二人仍旧像原先一样哭泣。东坡问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哀伤?老太太说:“我家有一栋房子,已相传百年,一直保存到现在。但是我的儿子不孝顺,就把这所宅子卖给了别人。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东坡也为她感到非常难过,问她的老房子在哪里,原来竟是东坡用五百缗买到的那一栋房子!于是东坡再三安慰老太太,并且慢慢对她说:“您的房子是被我买了,您不必太难过,我理当将这房子还给您。”于是就令人拿来屋契,在老太太面前烧了。同时叫她儿子第二天迎接母亲回老屋去,最后也没向她讨回买房的五百缗钱。

    从此以后,苏东坡就回到毗陵,没有再买房子,而是借顾塘桥孙氏的房子暂时住着。

    【阅读理解】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访山水为乐

    (2)夜与邵步月

    (3)坡徙倚听之

    (4)一旦诀别,宁不痛心

    (5)即命取屋券

    (6)竟不索其直

    2.选出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A. 遂与邵推扉而入

    B. 遂举以售诸人

    C.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D.四者无一遂

    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吾家有一居

    (2)居无何

    (3)居则曰:“不吾知也。”

    (4)居为奇货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

    (2)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

    5.东坡为什么“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用文中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

    1.(1)寻访(2)在月光下散步  (3)徘徊  (4)难道  (5)契据  (6)结果

    2.D(顺,如意)

    3.(1)住房    (2)过了    (3)平时    (4)贮存

    4.(1)选择好日子搬入新居一天后,夜里苏东坡和卲民赡在月光下散布,不经意到了一个村里。

      (2)苏东坡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东坡二人仍旧像原先一样哭泣。

    5. 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坡倾囊仅能偿之。

 

14.谢万石雅量

    支道林还东,时贤并送于征虏亭。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谢万石后来,坐小远。蔡暂起,谢移就其处。蔡还,见谢在焉,因合褥①举谢掷地,自复坐。谢冠帻②倾脱,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觉瞠③沮。坐定,谓蔡曰:“卿奇人,殆④坏我面。”蔡答曰“我本不为卿面作计。”其后,二人俱不介意。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

    ①褥:座垫。②帻(zé):头巾。③瞠(chēng):瞪着眼睛,形容愤怒的样子。④殆(dài):几乎。

    【译文】

    支道林要从建康返回余杭山,当时的名士都到征虏亭为他送行。蔡子叔先到,就坐到了支道林身边;谢万石在后面到,坐得稍微远了些。蔡子叔暂时走了一会儿,谢万就移动到他的位子上。蔡子叔回来后,看到谢万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就连着座垫一块把谢万掀倒在地,自己再坐回原处。谢万(被摔得连)头上的纶巾都掉落了,他便慢慢地爬起来,整理下衣服就坐回了原位,神色很自然平稳,看不出愤怒或沮丧的样子。坐好后,就对蔡子叔说:“您是个奇特的人,几乎碰坏了我的脸面。”蔡子叔回答说:“我本来就没为你的脸打算。”之后,两人都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蔡子叔前至

    (2)蔡暂起,谢移就其处

    (3)蔡还,见谢在焉

    (4)因合褥举谢掷地

    2.分别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

    (1)谢万石雅量

    (2)安帝雅闻

   (3)及见,雅以为美

    (4)諮诹善道,察纳雅言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万石后来,坐小远。

    (2)卿奇人,殆坏我面。

    4.为什么谢万会对蔡子叔说“卿奇人,殆坏我面”?

  

    【参考答案】

    1.(1)在前面  (2)起身  (3)那里  (4)与……一起

    2.(1)宽宏的度量(2)素常,向来 (3)很  (4)正确的意见

    3.(1)谢万石在后面到,坐得稍微远了些。

      (2)您是个奇特的人,几乎碰坏了我的脸面。

    4.当时场面确实让谢万石尴尬。在这种情况下谢万石“神意甚平,不觉瞠沮”,真不容易,而且没有指责吵嚷,可见他度量之大。

 

15.宋定伯捉鬼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亟(说明:有的版本中“亟”为“迟”,“迟”为“缓慢”之意),可共递相担①,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唯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②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着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③然,索④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于是,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选自《列异传⑤》)

    【注释】

    ①共递相担:两人轮流地背着。②漕漼:水声。③咋咋:惊叫的声音。④索:求取。⑤《列异传》:志怪小说集,魏晋人作,内容大都记述怪异故事,原书已俟,鲁迅《古小说钩沈》辑存五十则。

    【译文】

    南阳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里行走遇见了鬼,宋定伯问:“谁?”鬼说:“我是鬼。”鬼问:“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道:“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说:“我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鬼说:“我也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于是(他们)一起前往。

    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走得心太急了,两人可以交替地背着,怎么样?”宋定伯说:“好啊。”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鬼说:“您太重了,也许不是鬼吧?”宋定伯说:“我是新鬼,(这是因为)身体重的缘故罢了。” 宋定伯于是接着把鬼背在身上,鬼没有一点儿重量。他们像这样轮着背了好几次。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听鬼渡水,完全没有声音。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说:“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说:“我刚死不久,(这是因为)不熟悉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对我感到奇怪。”

    快要走到宛县的集市了,宋定伯就把鬼背在肩上,迅速捉住他。鬼大声呼叫,声音“咋咋”的样子,要求放开让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他的话。宋定伯把鬼直接背到宛市中,把鬼放下着地时,鬼化为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了。宋定伯担心它变化(成鬼),就朝鬼身上吐唾沫。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

    当时,石崇说:“宋定伯卖鬼,得到了一千五百文钱。”

    【阅读理解】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定伯诳之

    (2)步行太亟

    (3)可共递相担

    (4)了无声音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

    (2)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

    3.本文通过___和____两方面描写定伯与鬼相处,以及捉鬼的情景。

    4.宋定伯捉鬼的过程是:

    (1)(发生)_________;

    (2)(发展)_________;

    (3)(在发展)_______;

    (4)(高潮)_________;

    (5)(结局)_________。

    5.宋定伯是个怎样的人?

    6.世上本没有鬼,而本文却写得生动感人。请思考:文中的鬼,究竟可指什么而言?

 

 

【参考答案】

1.(1)欺骗    (2)急    (3)顺次,轮流    (4)完全

2.(1)宋定伯于是接着把鬼背在身上,鬼没有一点儿重量。

  (2)宋定伯把鬼直接背到宛市中,把鬼放下着地时,鬼化为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了。

3.言      

4.(1)见鬼;(2)装鬼;(3)哄鬼;(4)捉鬼;(5)卖鬼。

5.宋定伯胆大不怕鬼,机智有智谋。

6.可指害人的坏人,欺压百姓的官吏,或似乎很难克服的困难等等。

谁有第五届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的翻译 哪里有第五届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啊??? 哪里有第五届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啊??? 哪里有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的全部译文 《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跪求<<第5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的36-37还有40-49篇的文言文翻译 寻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第一至第七篇的翻译及答案,大哥大姐们,拿来救命的阿 《当代学生》的《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坊》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的翻译 急寻!第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试卷 哪里有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的答案 谁有《第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谁有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谁有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翻译 第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D组答案 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译文 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的答案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答案 《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的译文 第五届中学生故事文阅读大赛专辑的答案 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 第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C,D组答案 第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答案 平安杯第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