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透乐博彩论坛3d:书法篆刻之最 - 秋心斋书画网 - 秋心斋书画网, 汪维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2:15:39

书法篆刻之最
汪维成 辑

*最早的汉字体系“甲骨文”
  “甲骨文”是1898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被发现。他是殷商盘庚至受辛时期的遗物{公元前1300——前1027年},内容多为占卜的记录,故又名卜辞。 

*最早的微雕是西周早期的“甲骨文”
  1976年在陕西省凤翔县凤雏村出土了西周早期“甲骨文”,计293片,多数字体如芥子大,需要借助五倍放大镜才可辨认。其中一块面积仅有2、7平方厘米的甲骨上,刻了三十个甲骨文字,个别字径方不足毫米。堪称我国最早的微雕。

*最早的印章
  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内的三方印章,为铜制平板环钮,有极原始的阳文文字,印文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是表示集团的徽号。

*最早的字书是《史籀》
  《汉书、艺文志》载:周宣王太史作《史籀》15篇,为周朝用来教小学的书。它是我国现今知道最早的志书。所以现在人们仍把大篆称作籀篆。

*最大的战国古玺
  “日庚都萃车马”为战国时期的烙马印,有7公分见方。章法大疏大密,结字夸张变形,特别是中间大片留白,给人以“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感觉,实为印中之精品。

*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石鼓文”
  唐朝初期在陕西省凤翔县发现的10块鼓形石上,分刻着大篆体四言诗各一首,记述了秦国国君游猎的情况,因此又被称作“猎碣”。它是最早的石刻文字。

*最早的碑刻是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是秦始皇三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泰山,丞相李斯等为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而刻的石碑。传世有明代安国旧藏北宋时全拓本,存165字,现在原碑仅存9字。

*最早的书法家是秦朝的李斯和程邈
  李斯{?——公元前208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任丞相,相传秦朝的金石刻字皆出李斯之手。程邈初为县吏,因罪系于狱中,他把篆书的笔画和结体作了简化,把圆转改为方折,以便于书写。他作隶书三千奏于秦始皇,遂出为御史。

*最早的书论是《草书势》
  《草书势》为汉代书法家崔瑗所作。它是我国最早的书法著作,可惜已轶失。据《晋书、卫瓘传》有卫恒《四体书、势》载,该书作二百余言,文为四字韵文。

*最早的书法批评是赵壹的《非草书》
   赵壹东汉灵帝时人,他认为草书是为了方便写所产生的,但是到了后来人们却仔细耐心的写了起来,以致比写隶书还要慢,比原来的宗旨相去甚远,所以他对当时流行的草书作了批判。

*现存最早的书法墨迹照片是钟繇书《荐季直表》
  钟繇,三国时人,曾辅佐曹操官至相国,人称钟太傅。《荐季直表》是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钟繇呈给魏文帝曹丕的奏章。高十二点六公分,小楷十九行,计214字。《荐季直表》唐宋时期藏于内府,南宋后流落民间,清代又入内府,曾被刻入《三希堂法帖》。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复散落民间,为霍邱收藏家裴景福所有。裴氏将此表拍成照片,准备影印传世,忽然真迹被人盗走,官府追察一年多毫无结果。有人献策说见物有赏,既往不究。当偷盗人告知此帖埋藏地点后,取出时已面目全非,腐烂成浆而不可收拾了。现在仅存一张墨迹照片。

*现存最早的书法墨迹是陆机书《平复帖》
    陆机,(公元216——302)字士衡,吴郡人。《平复帖》作于晋武帝初年,早于王羲之《兰亭叙》百有余年。纸本、章草九行。卢沟桥事变那年除夕,溥心畲因母丧急需用款,欲将此贴出售。张伯驹先生得知后,为了不使这件稀世之珍宝流出海外,遂以四万大洋巨资购得。解放后张伯驹夫妇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将此贴捐献给国家。现藏故宫博物院。

*最早的女书法家是卫夫人。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晋人。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唐人书评》载“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舞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波浮云”著有《笔阵图》传世。

*最早的楷书印
  晋代的“零陵太守章”为现存的最早的楷书印,此印风格质朴,线条挺劲,天真自然,无近代楷书印的矫揉造作。实为印中精品。

*第一部书法史是《书品》
  梁朝庾吾肩撰写的《书品》记载了自汉至齐、梁以来,书家123人。《书品》把这些书家分为九等,并对每一等级给以评论。还同时记述了一些字体的起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

*最大的摩崖刻石是泰山经石峪的《金刚经》
  《金刚经》,刻于泰山南麓,斗母宫东北经石峪内,字刻在一片石枰上,内容是《金刚般若经》。石枰约六千平方米,字大一尺见方,无刻石年月和书者姓名,后人考证刻于北齐,传为安道壹所书。

*现存最早的一部书论汇集是《法书要录》
  《法书要录》十卷,唐张彦远著。张彦远,字爱宾,河东人,工书画,博学能文。《法书要录》具载古人论书之语,所录上自汉代、下至唐代千百年的书论,完整的保存了我国唐代以前书法理论的研究成果。

*古代最昂贵的字
  唐朝书法家钟绍京,字可大,虔州人。“不惜大费破产”共用百万贯才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幅,堪称古代价格最昂贵的字。

*古代润笔最高的人
  唐朝李邕,江都人,曾官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评者你“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人用金帛请他写字,他前后所得润笔以万计。

*已知最早的书法展览
  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02年],高宗下令,命许敬宗把他收藏的历代墨迹在朝庭展出。这是已知最早的书法展览。

*现存古代石碑最多的是“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建于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原为保存唐代《开成石经》而设,后陆续增添,共藏汉、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碑刻2300余件。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最早的刻帖是《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刻于宋太宗淳化年间,太宗喜爱书法,将宫中历代墨迹,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分为十卷。历代帝王一卷,历代名臣三卷,诸家法帖一卷,王羲之三卷,王献之一卷。此帖为历代丛帖之祖。

*最早集录和考释汉、魏、晋石刻文字的专著是《隶释》
   《隶释》宋代洪适撰,二十七卷。乾道二年成书[公元1166年]他把隶书体的汉碑用楷书抄出,故名《隶释》

*古代字数最多的一块石碑是《蕲王万字碑》
  《蕲王万字碑》位于苏州灵岩山西麓。它是纪念抗金英雄韩世宗所建,碑文88行,每行150字,共约13900字,故名万字碑。墓碑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7年]。为我国古代字数最多的墓碑。

*最早于印侧刻名款的是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朝书画家,他是第一个在印侧刻上名款的人。

*书写最快的人
  元朝赵孟頫,一天可写小楷上万字。而于赵孟頫同时的另一位书法家康里巎巎,每天可写四万字,可称的上书写最快的书法家。

*最早的篆刻学著作是吾丘衍的《学古编》
  吾丘衍[1272——1311年]早期印论的草创者。《学古编、三十五举》从理论上铺垫了以汉印为宗的印章艺术道路,总结了当时文人设计印稿的经验,在汉魏唐宋和明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最早在石头上刻印的篆刻家是元朝的王冕
  王冕[1287——1387]字元章,元代书画家。他开始以花乳石刻印,传世有“会稽佳山水”“王元章”等印。

*古代耗纸最多的人
  宋克[1327-1387],字仲温,长州人,家南宫里,自号南宫生。其“杜门染翰,日费十纸”。

*最早的篆刻流派是皖派
  皖派篆刻创始人何震,字主臣,号雪渔。与篆刻家文彭谊在师友之间。何震在篆刻上力主宗法秦汉,学之者甚众。其中苏宣、梁帙、汪关、汪泓等人成就最大。后继者有程邃、汪肇龙、巴慰祖、胡唐等人。皖派的主要成员大都是徽州新安人,又称徽派。

*最早印行于世的印谱是《集古印谱》
  《集古印谱》是上海人顾从德、王常合集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于万历三年[1575年]付板印行于世。其中收玉印160方,铜印1600方,分成秦汉官印和私印,按四声顺序排例。这是我国最早印行于世的印谱。

*最早记载篆刻人物的是《印人传》
  《印人传》周亮工著,周亮工[1612-1672年],字元亮,号栎园,河南开封人。《印人传》全书分三卷,记载了自文彭而下的64名印人的传记,又附录了有名无传的印人61人,记录了当时印人师承、交流、活动、著作等史料。

*在一方石上刻印最多的是戴本孝
  戴本孝,字务旃,安徽休宁人,明末清初书画家。他在一方高4.6厘米的寿山石上刻了八方印。这八方印的印文是“小三吾鉴藏”“忍辱忘怨”“真赏”“昌襄”“辟疆氏”“昌襄辟疆私印”“凤栖铎印”。

*规模最大的丛帖是《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法帖》刻于乾隆二年[1747年]。该帖共收集了魏晋至元朝135家的340件书法作品,另有题跋210多件,总计九万多字,刻石495块,为我国最大的丛帖。

*最早提出书印相参的是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后以字行,更字皖伯,安徽怀宁人,清代著名书画篆刻家。在当时被称为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他第一个提出“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书印相参的篆刻美学观,对后世的书法篆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早以刀代笔直接在印侧刻边款的是丁敬
  丁敬,字敬身{1695-1765},浙江杭州人,浙派篆刻创始人。他是第一个以刀代笔直接在印侧刻边款。

*最早将诗词刻入边款的是黄易
  黄易,字大易,号小松[1744-1820]清代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他是最早将诗词刻入印章边款的。

*最早在印侧刻画像的是赵之谦
  赵之谦,字撝叔[1829-1820],清代篆刻家。善魏碑行书,精篆刻,他是最早将画像刻入印侧的人。

*收入印章最多的印谱是《十钟山房印举》
《十钟山房印举》陈介祺集,成书于光绪九年[1883年],共收入印章一万方以上,分为191册。成为自有印谱以来收入印章数量最多的一本印谱。

*最早一部有关封泥的著作是《封泥考略》
  清代吴式芬、陈介祺合撰,十卷,该书收入封泥849方,其中大部分是秦汉时期的,战国封泥仅几方。书中先例官印,后例私印和闲印。每种封泥都有原大的拓片,后附有文字考释。

*最早谈论古代石刻文字的是《语石》
  《语石》清代叶昌炽著,十卷。叙述了碑刻制度、文字内容、摹拓技术、收藏源流和有关石刻的轶闻趣事,共480条。

*最早的甲骨文集是《铁云藏龟》
  1903年,刘鄂拓印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甲骨文集《铁云藏龟》,该书从刘氏收藏的五千余片甲骨中选拓1058片,开创了印行甲骨文的先河。

*最早一部考释甲骨文的著作是《契文释例》
  1913年,孙诒让著《契文释例》三卷,内容分为月日、贞卜、鬼神、官氏、人事、卜人、方国、典礼、文字、杂例。它是我国最早考释甲骨文的著作。

*最早考释简牍文字的著作是《流沙坠简》
  《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合著,三册。根据法国汉学家沙畹书中的照片和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我国敦煌等地盗掘的简牍、纸片、帛书。从中选录588枚,其中大多是汉简,也有少数是纸片、帛书和晋以后的简牍。这是近代学者研究简牍的开端。

*最早的印社是“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由丁辅之、叶为铭、吴隐、王福厂等人发起于杭州西泠桥畔,1913年9月正式成立,当时入社者61人,公推吴昌硕为首任社长。

*使用时间最长的象形字是纳西族的东巴文
  象形文字是汉字早期使用的文字,如今只作为人们研究文字起源、转变的资料。然而在我国云南省纳西族却至今仍在流传使用象形文字。它被誉为活着的象形文字。

*文革以后第一种书法刊物是上海出版的《书法》
  《书法》创刊于1977年,双月刊。在刊发我国历代碑帖、墨迹的同时也刊发现代书家和新秀之作。为文革结束以后最早的书法刊物。

*文革结束后的第一份书法报纸是《书法报》
  《书法报》1984年创刊,周报。湖北省书法协会主办,吴丈蜀为首任社长。该报作品、理论并重。为文革以后最早的一家书法报纸。

*第一块中国南极碑
  南极乔治岛民防湾的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前,巍然屹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长城站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一九八五年二月十日”22个雄浑遒劲的红色大字,镶嵌在浅灰色南极石上,格外鲜明醒目。碑文是时任北海舰队航保处副处长夏叔眉一人用九天时间雕刻完工的。

*第一位在泰山刻石的外国人
  1990年9月,日本书家柳田泰云,在山东省泰安市遥参亭为柳田“泰山刻石”举行了揭幕仪式。柳田“泰山刻石”分布于两处,一是位于泰山玉皇顶西侧的“国泰民安”四个楷书镏红摩崖石刻,每字一米见方。一是座落在遥参亭内的“李白游泰山诗六首”石碑,此碑底部为一头大石龟,龟背上竖着黑色的花岗岩诗碑,碑高3、7米。柳田泰云为最早在泰山上刻石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