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中彩票不能提现:他为何再也不喝牛奶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3:42:11
他为何再也不喝牛奶了? 

父母常问:今天在幼儿园吃的什么(饭)啊?而孩子常说不清楚。因为小孩的兴趣根本不在一日三餐上。倒是学了什么儿歌,做了什么游戏,孩子能讲上一气。

一天我去接幼儿园中班的女儿,她忽然主动对我讲:“今天早上喝牛奶了!”这立刻引起我的警觉。我尽量语气平和地(提示:面对意外,父母应平静回应、表达,避免令孩子进一步紧张,而影响其表述的准确、完整;不利于成人了解实情。)问:给爸爸讲讲吃早饭的事好吗?她略带紧张地讲:“小刚他、他不好好喝牛奶,一边喝一边用勺子搅和,把牛奶都洒了。后来,X老师就生气了!”她停顿下来(大概是令孩子感到不安、恐惧的情境,在其脑海中闪现出来了),“哦,是这样。那后来呢?”我用松弛而又带有鼓励的口吻说。“后来、后来,X老师就厉害地说他,又盛了满满两大碗牛奶,让他都喝下去!”女儿脸上露出恐惧、痛苦的表情。我意识到要及时驱散这件事情的阴影,就用平和的语气,给她说X老师只是一时生气,不会总是这样对待小朋友的(提示:孩子刚经历了负性心理事件,父母首先要及时进行情感接纳——体谅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别急着劝说!更恰当的是该说:“你感到很不安,你有些害怕,对吗?”等等,而后再说)。“你想一想:你们好好喝牛奶的时候,X老师怎么样对待小朋友啊?(提示:将孩子的注意力从负性心理事件中引导出来,弱化孩子心中肇事者的不良形象)”女儿竭力地回想着:“我、我爱喝牛奶,X老师表扬过我!”女儿露出了些笑意……

此后,我有意问了同班的几个孩子:“要是谁早上不好好喝牛奶,X老师怎么办啊?”“让他和更多的牛奶!”孩子们的回答基本相同。不久碰到小刚的母亲,我特意问:“小刚爱喝牛奶吗?”她说:“很奇怪,原来挺爱喝牛奶的。最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别说牛奶了,就是牛奶味的蛋糕、冰激凌、点心、糖果,他都不沾了。只在幼儿园里还喝些牛奶!真奇怪!”(显然,我女儿叙述应是客观的!)

有鉴于此,为了处理好女儿——心灵暴力间接受害者的心灵创伤,我自编了一些含有喝牛奶情节的积极、快乐的小故事讲给她听(提示:避免旧事重提,重点放在:用孩子能够接纳的方式,以积极的情绪影响、感染孩子),去更彻底的驱散那些阴影。回想起来,我很庆幸敏感地发觉了女儿的“异常”,处置尚算及时得当。故至今她对牛奶及相关食品无任何反感。

十几年后,我作为心理咨询师再来分析此事:虽没打骂孩子,X老师的做法无疑是严重的心灵暴力行为!粗暴的行为使得小刚把牛奶与恐惧、痛苦、屈辱、无助、压抑的感受牢固的链接了起来,并印刻在脑海中。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小刚会很快会“自动淡忘掉”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有“牛奶=恐惧、屈辱、痛苦、无助、压抑!”这一强烈的的负面感受,深埋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以至于他一旦闻到牛奶的味道,就会唤起他心底里的恐惧、痛苦、屈辱、无助、压抑的感受,进而对奶类食品产生厌恶、拒绝的行为。

    一定要精心关注孩子的言谈举止,父母发现异常要及时查明原因;作为成人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要以“强加于人”的方法对待孩子!我接访过不少孩子,他们就是父母、长辈心灵暴力的受害者。若孩子只是心灵暴力的旁观者,按我上述处理方法,就比较好。但若不幸,你的孩子本身就是心灵暴力的直接伤害对象,要本着如下原则来进行处置:

——不要急于当着孩子的面谴责施暴者(无论其在场与否),这对尽快帮孩子摆脱心灵暴力阴影并无直接帮助;反而有可能强化孩子的不良心理感受。

——不要劝孩子别哭,别生气、别发火,要让孩子负面情绪及时地、合理地宣泄出来。这对最终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很有好处!

——用平和、鼓励的语气,尽可能让孩子讲明事情的过程,通过其他在场者力争了解、掌握更翔实的信息,以便为在心理干预、法律和行政层面上做出回应,提供有利条件。

——不要仅仅用物质奖励的刺激(如:买玩具、买好吃的等)来哄孩子,让其转移对于负面心理事件的注意力后,而不作进一步处理。越早处理,副作用越小!

——尽快求助专业心理工作者,及时对孩子的心理创伤进行专业处置。

心灵暴力虽然隐蔽、难以察觉,但其危害却是持续终身的!父母们万万不可疏忽大意。只要我们真正关爱孩子,仔细体察其心灵感受,应对得当,就可以让心灵暴力对孩子的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