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视最新手机4·00版本:陈健民《佛教禅定》第十三章西藏密宗修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04:49

 

 【分享书摘】陈健民《佛教禅定》第十三章西藏密宗修法

第一节西藏传统中仅有之无上部瑜珈密法
A申礼敬
若不是莲师到西藏,密宗也不能发展开来。西藏古代的史事说,藏王赤松德真在藏土所建立的佛寺都完全塌毁,频遇挫折无法建成。Bhadanta Santarashita正在西藏,怀疑是魔敌作崇,建议请大瑜珈士莲花生入藏。莲师受藏王之请而来,于公元746年入藏之途上及停驻地“雪地”,降伏了许多摧毁正法的怨魔。他入藏的旅途需经过噶林邦,在彼亦诛杀及降伏了很多邪魔,当然,被诛杀者保证将转生到较好的净土。莲师虽然生于古代,但是在藏土流传着无数有关他的故事。除了少数的格鲁巴极端分子,各个教派都很尊敬他。格鲁巴派卓著的导师Dardoh 仁波切(以其心胸宽广及无派别主义见称)及Tomo Geshe仁波切(一位著名瑜珈士的转世)都相信他是伟大的导师。后者还在莲师(Guru Rimpoche)圣地建了一座关房,可以说,西藏没有莲师就没有密宗。
虽然莲师的第一位佛母也值得尊敬,但是这里并未向她礼敬,我们特别向他的第二位佛母移喜磋嘉(Yeshe Tsogya)敬礼。
移喜佛母是我的根本上师,我在二十年前的禅定中已见过她,她曾传授我第三灌修法的一些秘密指示。我虽然未证得无上正觉,但是我仍继续修习她所传的特别禅定。
这位瑜珈母对莲师及他的传法非常有信心,她把上师的珍贵教法纪录下来,然后藏在岩洞、山中、寺院底下或塔下(stupas)等隐蔽之处。她一共来印度七次,她一生中都没有给莲师增添任何麻烦,专心一意于修行及密法的珍藏上。
第一位佛母确实干扰了她的上师的生命,因为她的父皇为了她被莲师带走的事而与莲师以火焚之惩罚。虽然在炽热之大火焰中,莲师仍拥抱佛母,而大神力之龙天降下天洪,扑灭了大火。因此,国王和大臣都皈依了佛法。
第二位佛母并不是如满达诺娃一样被莲师强行带走的。传说藏王招来所有美女,在莲师前围绕跳舞,请莲师挑选最心爱的一位。莲师说他都喜欢,但是真正有缘者自会来献身。彼时,移喜磋嘉便趋前顶礼她的上师,她宁取上师而舍弃了如女王似的荣华富贵生活。
这件事和满达诺娃之来事莲师成了显著了对照:莲师是从皇宫的窗口飞进去带走满达诺娃的。圣者的行为看似凡庸和邪门,依习俗看,甚至是有危害性的。然而,我们仍不应批评。莲师从他的慧观得知她是一位瑜珈母(Dakini),由于不可能经由其他途径得到她,便出此计策取她为瑜珈伴侣。密勒日巴的上师玛尔巴曾有九位佛母,但是他却一一的协助她们成就了佛果的虹光身。西藏三藏中充满了此类故事。
莲师及两位瑜珈母在修行上已达到圆满的觉悟。尤有进者,莲师还作了种种示现供人祈祷,如坦噶(thankas)上所绘的一般。在此,我们向两位最高之赫鲁噶示现加以敬礼。
章首的三种敬礼之境都可以显示于莲师一体之上。另外,他又可以示现为化身、报身、法身、自性身及大乐智慧身;由最低至最高之五身都是莲师。
我们为何敬礼五大赫鲁噶呢?因为最高修法都包含于以五大赫鲁噶为主的教法内。如果学会了他们的教法,就没有更高的可学了——我们因此也可以达到圆满的证觉。西藏新派格鲁巴早已汇集了这所有的教法。五大赫鲁噶是:
第一、    胜乐金刚赫鲁噶(对治外相);
第二、    喜金刚赫鲁噶(对治内识);
第三、    密集金刚赫鲁噶;
第四、    大威德金刚赫鲁噶;
第五、    大幻化网金刚赫鲁噶。

有些人是个别修某一本尊法的,也有五尊合修的。若是合修,胜乐金刚在顶轮,密集金刚在脐轮,大威德金刚在密轮。如此排列法,本尊席金刚是在心轮。而大幻化网金刚在喉轮。此五尊皆各有密续详述其修法,它们都是重要之宝典。行者若修习五大金刚法,相当于修习了密乘之所有最高教法;五尊相应于五佛之报身。
第三个礼敬对象是普贤王如来(Adibuddha),他相应于法身。格鲁巴派未传授法身有相之理。宁玛巴教法则认为普贤王佛之相可有可无。其画像是白或蓝色(表示法性),裸体(表示空性)并且与佛母双运(表示悲、喜双融)。“Adi”依宁玛巴教法是“无始无终”之含义;虽然普贤王佛有象征性之尊相,实质上是无相的。这个道理很玄,且初学者不易明白(也有学者秒年个 普贤王佛和唯一的造物主之概念混为一谈)。普贤王如来也不应与普贤菩萨混淆不清。
章首之三种敬礼对象都合于本体佛普贤王如来,缘此又生出了五佛。我们应谦恭地礼敬此甚深之理念。

B密法超胜于显教之理由
1、    不能比较
基本上,密续和显教各宗不应互相比较,因为它们所处之阶层不同。
把显宗小、大两乘作比,也是常人的一般错误,其情况仍是一者建立于另一者的基础上,它们不应视为平等。这个主题也是适用此理。不过,为何先发生了高低之辩呢?导因是显宗怀疑密宗之教法为最高。我们所倡之三乘一体说法,密宗显然是居最高位——这是无可置疑的。大乘是它的基础,大乘的所有精要都含于金刚乘里。以对立的态度来对诸乘作比较是一种错误,我决不允许!欠缺善导的大乘行者或许不同意这个论调,所以我将另为解释。
2、    乘位与灌顶差别
密教属于果乘,而大乘是因乘。举例说:“密咒行者就像降生皇宫的王子,时间到了就得继承王位。大乘行者则像一位士兵,得依阶位步步升迁,由兵卒到军曹、上至军官,再继续努力奋斗,他或许可能成为战地元帅,但是这个军阶仍不能授权他坐到王位上去。
我们的差别主因是密乘包含灌顶,即是说行者由此而诞生于皇宫中。受灌的行者有能力坐上王位;他即是佛了。
3、    哲理差别
两乘的宇宙缘起论有所差别,而金刚乘的较完整,并且浓缩成科学原理;其道理何在呢?以六大缘起论来说,它既不过度着重心法,也不偏颇色法一边。心色二法在六大瑜珈中是合一的,其理论也非常完美。中观派侧重于心法,没有教授五大观法,唯识宗也是偏重一边,对真如之诠释并不究竟;理所当然,小乘空义之教也不完全。依此,要辨明密乘和他乘的差别,教理背景是很重要的。
4、    直接指引之差别
密乘有果位的方便法门,佛陀只是基于他的实证圆觉之经验来传授这些方便法,这里所指的不是较低的菩萨道的实证经验;密乘中才有佛果的直接指示,他处没有。它甚为稀有、深奥及难以理解,故称为秘密。显宗的教义较密宗的更加明显。以下这则故事可以显示出显密二法的差别:
我有一位年轻朋友是在技术学院读染布工艺的,他苦读三年,参阅了很多书本,但是仍不能谙熟此法。很幸运地,他遇到一位技师,虽然技师读书不多,却精通于实际操作。我的朋友花数小时陪他实际操作,结果,对这门技艺即已相当的熟练。由此可知,透过数小时的实际经验操作之认识,远胜于数年的理论修学。
虽然由小乘之净化和大乘升华中认知了“法“,但是密乘更有直指佛果密要之法,它也只能经由觉悟者来传授给少数俱德的弟子。
5、    数息法之差别
大乘虽也传授数息法,但大抵上仍是属于心法的,它的任务以降伏散乱心为主,其修法也不用色法之五大种——虽然在正常修炼中各大种是随息出入的。
密宗的练气法则给予较高的评价,当行者俱足修习金刚乘法的能力时,他在练心方面应该是具有完整的根底了。心色二法在密乘修法中是统一的,因此效果显著。下三部密中也出现一些五大的观法,但是这些仍不和气息相应。与此对比,如果不修习智慧气之深呼吸气功,是不能修无上密之第二及第三灌法的。
6、    师徒法位之差别
密乘是由庄严的报身佛所传下,而显教是由化身佛的肉身所开演的。前者的师徒位列于高位,据说只有第八地的菩萨才有资格聆听法要。未到这般境地者也不必失望,因为上师必会经由灌顶来协助你。
7、    救度之差别
金刚乘超越显教之处在于:有小、大两乘的原理作为根本,又辅以佛果的方便法门。如此修法,容易展现玄秘功能,以彼来降伏五毒——此世间之五种深重罪恶,这才算是终极之救度。我还要请读者佛教禅定的定义:“而救度之功能都完全达到了。”到此其定义之各部分都涵盖了。

C无上密超胜于下三部之理由
1、    东方的传承
对我们而言,无上密无疑是最高乘,但是我们也提到,日本密宗宣称包含了无上密,所以东方的传乘中是以瑜珈密为最高。我们应略作比较并加以说明才是。
2、    法门
无上密乘得修智慧气、智慧脉及智慧点,但是源起于两部大经之下三部密,其经典中只载其理而不说实修之法。
3、    大种
瑜珈密也有六大瑜珈的理论,但是其色法五大之修法有别于无上瑜珈;无上瑜珈需从坛城中摄取五大,转成智慧;这是佛法气功。
4、    天界双运
日本密宗不知道有男女双运像的。他们仅有一些以禅定天身及天界双运(生殖器官不相触)形式出现的本尊;由此来看,其所用身的层次较高(禅那身),功用较低(不含一切大种)。
无上密兼用肉身,众多本尊也以双运之像出现。其修法的重点在真实利用肉身及气以作为趋向实证的一种工具,并将彼于道上加以迁化。所以,要利用五大及含五大之肉身人形来修双运。然而,也唯有透过小乘净化及大乘升华之道,才能用金刚乘的果位玄功。
日本密宗只有两尊著名的天界双运之神,即天台宗的财神及高野山(东密传承之山林修道所)之象头神哦尼沙。
5、    智慧气
修智慧气可以有效地断除俱生我执及法执之污染:无上密第三灌法可以轻易地转所知障成智慧,此法可统一俱生智及俱生喜,进而降伏一切微细障而证圆觉。
东密中没有第三灌修法。
6、    其他法门
无上密另有传授断除生、死及中阴之法;然而下三部密则无。
7、    证悟
说到证悟,瑜珈密之《大毗卢遮那经》明言,依瑜珈密须经十六世才能成佛;此一生只能证到初欢喜地。无上密则保证即生成佛。
藏密之传承中,其最高瑜珈通常依四灌而分成四级修行。今晚只能先讲初一、二灌,艰难的第三灌法待下周再续。

D第一灌之修法
说初灌之前,先得下一些定义。对初学者而言,无上密初灌同时授予之五种小灌顶和瑜珈密颇相似,应如何区别呢?
1、    灌顶之比较
a、    从外层灌顶之差别而言:无上密的上师在给予Wong(藏文“灌顶”意)时,不管有无佛母,都得观自身成赫鲁噶相,与此相之相融,他可获得一些金刚双运甘露以作灌顶用。东密并无此法,只用香水而已。
b、    从内层之灌顶而言:受灌者不管有没有瑜珈伴侣,都得自观成赫鲁噶相。无上密之初灌时(特重修身),上师观杵(男性生殖器官)放出一道光,形成钩灌入行者心中,勾其第八意识(此时被观成本尊),收入上师之中脉中;再由此送入瑜珈母之莲宫(女性生殖器官);受灌者之第八识在瑜珈母胎中再转生为赫鲁噶婴儿。这是第三瑜珈密所未有的。
c、    无上密将菩提心分为五等,而瑜珈密仅传四种。五种菩提心如下:
i、    愿菩提心——相应于化身
ii、    行菩提心——相应于报身(大乘经典所宣说者)
iii、    胜义菩提心——相应于法身
iv、    三摩地菩提心——相应于自性身(瑜珈密有)
v、    六大明点菩提心——相应于大乐智慧身(无上密有)
末一项未有最高的瑜珈才有,东密传承中未曾听闻过。其中是五大和五智之完美结合,就如红、白菩提之融合互透于一。

2、    三种重要条件
行者受了无上密之第一灌顶后,就应修习三昧耶之生起次第身,我想先对三昧耶下个定义。
(佛身)共有三种,此三昧耶身是较粗的一种。三昧耶萨(土垂)(藏文之真义为“守护誓句之当然圣者)是佛或菩萨之人格化形象,行者恒常地依止他而修习,直到觉悟与此智慧身之融合。一个人只需要一位本尊,可以由上师代为选择或自己决定,在受灌顶时行者得对本尊守护一种誓句;行者得按上师的指示定时地修习本尊之相及咒语。
行者必须立于坚固的空性觉悟来修,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下面的故事可供作参考。
曾有一位黄教的喇嘛,以忿怒相俱三怒目之Jig-je(Vajrabhairava)为本尊,此本尊口中亦喷出熊熊之火。此喇嘛之修法保持了高度的专注,以至——特别是他的双眼和本尊合一了。此后,他发现被他怒目注视的人都死了,同时心中也经常燃烧着憎恨之火。他感到非常失望,不敢出门,怕见到人。终于他告诉上师说:“我对此事很感抱歉,我是要度众生,不是杀死他们。”上师命令他停止观想本尊的双眼并解释他的能力,因为他未能充分地发出菩提之心。
无论如何,我认为并非喇嘛缺乏菩提心之过,而是错在上师不该让喇嘛灌顶修习——除非他已巩固了自己的菩提心。这位喇嘛已步上修密宗本尊之道,所以观修菩提心的时期已过去了。上师的另一个过失是,他不应只传授本尊相之观法,更应开示其基本表义。本尊是空性的映像合一时,空和映像都不会造成攻击性。Jig-je的忿怒目未含人类的憎恨心,反之后者若未透过大乘升华纯化,则会因修金刚乘的忿怒本尊而造更多的罪恶。因此喇嘛的杀戮力来自未转化的人的憎恨心,而不是圣者Jig-je之大忿怒。
这个传奇显示了次第修学的重要,可作为想卤莽地直探金刚法者的善戒。此外,它更显示了空观及其彻悟之重要。
在密咒道,身体是属于外层之修行,每一点都要精细地观想且合于空性;甚至每根发都得领悟其空性,把它观成中空的。内层的修习指咒语之念诵及观想。修本尊法时,应具备三个要件:
a、    明显。意指不仅本尊的身相及显色能观清楚,甚至其人格化身之每一根毛,眉毛及睫毛都得观想清楚。我们的主旨不在艺术层面,而是禅定目标,除了形色,更必须对其法理透彻明白。根本上应以深刻了解其义及空性的彻悟来作观修,否则是无实效的。所以,除了可以明显观本尊之相成反映、如水泡、半透明及观成光明身之外,更以彻悟空性之理为首要。我曾著文专论过,因为宗喀巴大师卓越之论著《密宗道次第广论》,并未充分着重于觉悟空性的实际价值。
b、    坚固。普通本子上的解释为,观想的本尊相不能移动或改变。它们的指示说,当本尊相清晰现出之后,行者应使他坚固不移,自己的肉身概念一刻也未想到——甚至进入梦中也是如此。譬如,若行者自观成一位高大、神圣及有大威力的金刚本尊,其头顶上有两只角;那么,行者穿过房门时,他应稍微低头,以免角羁绊在门道上。
我得补充一点,不仅相上要坚固,而且应以止、观坚住于禅定的本体上。如果只用第六意识来观想,没有甚深的止力,便不能和神圣的尊相相应。我们必须注重的是:坚固实质上源于“止力”。不用“止力”(只用第六识),行者只谓思念本尊而已,固执这个错误修法将导致各种高压及紧张,以至害病,最坏的是疯癫。
c、    佛慢。人的傲慢是可悲的自我主义,而人格化佛身的慢是空悲双运之德。行者必获得他所挂牛的本尊所具备之一切特性,并和本尊一样进行无数的利他事业。
我对佛慢有自己的看法,佛慢是出自(利用功德及善法)救度有情之功用。还有,你经常可以听见某些上师说:“我是佛!”
(说到这里,陈先生仿效这么一位上师,他在凳子上挺直胸膛,像坐在铺了锦缎的宝座上,佯装得有点滑稽,不过确是一副傲慢的表情。他继续道:“这一类上师身着华服,傲示自己的佛慢说:‘看,我有众多门徒;看,众多凡夫钦慕我;请看这些著作和圣财,还有我的资产!’”
陈先生缓和了一下,又说:“但是我们观察他的生活及待人接物之道,就可以明显勘察出他们是不是真佛了。其实,这类上师既不是佛,也不明白何谓佛慢。”
“这类上师经常非难我,说我长期闭关,缺乏菩提心。他们责问:‘你长期闭关在做些什么?你应该出关,光荣地显示你已成佛了!’(陈先生严肃地说)这都是这一类上师的可悲论调!”
神圣的佛慢并不是这回事。它可以使人进步,不会导致任何点的心灵堕落。它也和人的我慢不同,因为成佛者已消灭了凡夫骄矜所依的染污。从此审查,我认为这样修法才是正确的:有任何境界发生,我们应即刻反省自问:“佛陀在这种处境下的反应将会如何?”如果本书引述到此的各种修法都已如实修证过了,那么答案应该是很清楚的了。我们的成佛必须显示于日常生活中,否则,就不是圆满佛。实证了无上圆觉的话,于一切时、空中,我们经常都显露着佛行而非人行。
从实践目标来看,以上列示的都是重点,即使在著名的西藏著作中亦很缺乏;我们在修生起次第瑜珈的本尊法时应牢记于心。

3、    生起次第之三种止观
a、    首先,生起次第的空观和大乘不同,大乘不诵咒作观。再次,行者应诵咒及观一切情、器世间作空性;观修本尊时应先修此。
b、    从此空观,再观本尊,这是修空性的映像(此处空性是指其起缘而非其自性)。
上述两法合修,是为第一步。
第二步是,当完成了本尊观后,再观一切的祈诵和供养等等。这不是修法之主“干”,而是三磨钵底“枝”分。虽然如此,也必须完成。
完成上述观想后,行者又回到主修法上,观想本尊的坛城,将彼摄入身中,并融于心中,再收于咒轮上,咒轮融入种子字,种子字最终融于空性中。
c、    从上一步之收摄空性,再显出庄严本尊。其显出有如鱼从海面跃出一般,本尊务必于瞬间从空性之海中显出。转瞬间,行者看到了空的自性,而此空性与其所示的本尊融合不二。经验了这个层次,才是实证了佛果。经由上述三层止观,生、死及中阴都一一的被弃绝了。
以下是修法之支分。
八种尸林:一开始,它提醒我们两种无我(即人及法之无我;且观此能觉悟到无常)。
五大:我们可从东密之连续进化(修法方面)之后来看其对治方法。东密注重心法之一边,五大则以简要的(五轮)塔型来表示;在此,五大则被构筑成精密复杂的曼佗罗,其色法一面都包含在内。它们构成了一部严密设计的诸佛净土坛城,这又和《观无量寿佛经》有别,彼经上没有如此完整的叙述。当行者观坛城的各个细部时,其表义必须牢记心中。
金刚杵墙:此代表行者之严持戒律,其作用在驱逐邪魔,阻彼干扰墙内的尊贵境地。若净戒执持不断,这幅金刚墙则越为坚固,并且可以有效地护己除魔障。没有净戒,金刚墙也很脆弱。
莲花墙及头颅墙:此二分别代表出离和空性。
在十字金刚杵之下,观一千瓣莲花,代表莲花世界,也喻为小乘之出离。为什么?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之故。同理,出离也必须洁净,不被世间所染。
另一个是皇宫宝地上的莲花;这是本尊的真实法座。这朵莲花更代表法的出离——应在大乘道升华之阶完成的。如果行者觉得出离不够彻底,应该依位观其莲花,过后,其出离必会圆满。这是果位修法的一个例子。
我们仍然可以不断发现此密切相应于佛果的所有细节。譬如,坛城的四扇门,每本书有其不同之表义:即四圣谛,四无量心或四念处。这一点我应澄清。当本尊示现为化身如释迦牟尼佛,那么四门为四圣谛,当本尊为观世音菩萨时,四门为四无量心;如果坛城内坐着的是一位智慧本尊(如文殊师利),则四门必相应于此本尊的特性。
皇宫的屋顶有八柱支撑:它们代表了八圣道。
即使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也说不完各种曼佗罗其所有组合要件的表义,但我们要明白每个图案不仅是一种装饰作用而已,它对修法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要全盘了解它,就得读描绘本尊及坛城的说明经典。
4、    观坛城
(生起次第)观身的修法以暂告一段落,我想继续说坛城观法。
a、    坛城之剖析
一幅坛城图摆在面前,陈先生逐一指出各种组成,我们从外围说起,向中心引申。
最外一环有八大尸林,布满了骨骸及腐朽的尸身。向内一环代表五大,以适当的颜色带来表示,每一带相应于其大种。向内有三道墙,一是金刚杵墙,一是正在盛长的莲花墙,及最后的颅墙。
行者须谨记的是,坛城只是以二度空间绘出,却须以三度空间(即立体)来观想。因此,坛城的某些构件是隐藏于此平面图之下。譬如:坛城中间的宫殿下,有一很大的十字杵。再者,平面图之上,即宫殿之上被金刚杵网所围盖;金刚杵都被观成链环。
宫殿是正方形的,它安置于上述城墙内的珍宝花树世界中。从此世间以进入宫殿的四大城门,有壮观的筑瓦及富丽的雕刻,都严饰以法旗。宫殿内有珍宝地;东面白色,南面黄色,西面红色及北面绿色。
在宫殿正中,有本尊坐于适当之宝座上。其形象可以有单身、双身,或种种示现,这要依仪轨指示而定。
b、    象征旨趣
我们只观其形是不圆满的,还得通达其义才是。日本密宗的五轮塔简要观法,可说是这更复杂法门的前行。
5、    证悟差别
关于圣境的显现,有三种程度的成就。
a、    下等成就:行者于梦中可证得本尊幻身。
b、    中等成就:行者于醒睡之间,可自见本尊幻身,不为梦境所干扰(这是“ta”之成就)。
c、    上等成就:行者终于在禅定中自证本尊身。此最高证悟也可分为三层。上下之成就是,当观与禅定合一时,行者之本尊身只能自见;上中的成就是,其他人也可以见到;而上上之成就是:行者下座后仍能自如现其本尊身,可以如本尊一般行使(救度)事业,其他人甚至可以触摸到此本尊身(此三种成就是属于“yang”)。


E第二灌法门
1、    修法
第二灌的主修法藏文称为Tummo(梵文为candau,意即智慧之忿怒火);其他另有修梦、睡光及颇哇(phowa)之支分修习。
伊温氏(Evans-Wentz)的译著《西藏瑜珈及秘典》里把此灌的六种修法等位论置。虽然这是西藏的传说修法次第,我仍不甚赞同此说,因为行者只要修习Tummo成就——着是主修——那么其他的也必然水到渠成。
Tummo之成就,得依靠深呼吸法之正确利用,Tummo可分为四大次第:
a、    观身体为空性——行者在生起次第时已修习证悟;其次,观一切皆空,唯有水泡之本质;观肉身为完全内空,外显则如佛相之显色影子。
b、    在如空身中,观三脉(左为sa si,右为mihira及中间为susumna)是空的,另观五轮或七轮(cakras),也是空的。最重要的是修中脉及证悟它空的本质;有时它被观成细如焰发,有时又如席卷三千大千世界之猛烈大火。
c、    修气功之空观。做深呼吸时,每一呼吸需以OM——AH——HUM三个金刚智慧种子字来配合其“入”、“住”及“出”三个阶段。此法得精细修习,必须密切配合空性,以使呼吸之气化成智慧气。绝大多数的书都不肯透露这一过程。
d、    观明点为空性。藏密金刚乘里提到两种明点,即红菩提(kun)和白菩提(tha),因此称为kuntha法门。“kun”代表五智,“tha”显示五大的精华。它们的交融可致佛果,但是它们必须确切相应于智空(红菩提)及乐空(白菩提)。当二者完善契合时,便生起佛智。
小乘的五种禅定中,有一项牵扯到数息;由此我们可知其在密乘中的意味特别不同,同时它也是气功之最高阶次。读者应参考第九章之图表,各乘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一目了然。

2、    证悟
此证悟有赖于两个因素:空性和气功。空性的证悟次第已在第十章第二部之I节提示了,在此只列出气功证悟之三种程度。
(陈先生先示范气功之次数算法。首先盘腿正坐,左手置于结印处,吸一口气,然后——有节奏,不慌不忙地——以右手指拍右膝一下,接着左膝、前额各一下,最后再弹指一次。以上一循环算一次。)
a、    下等成就:行者吸一口气能行三十六个循环(约一分钟)。
b、    中等成就七十二次。
c、    最高成就是一口气一百零八次。
然而,更有超越于次等成就之密乘圣者,一座二十四小时只呼吸六次。至于有形相之证悟方面,其成就之征兆显为中脉已开及其他脉结之开解。
在各轮完全打开之前,可以经验到五种或十种征相,比如火花、月轮、日轮、星光及闪电等等。
当中脉解开,就可实证法身;五轮豁开时,可证报身;当七万二千脉都被净化贯通时,瑜珈士可以变现无量的化身。
第二灌修法及证悟说到此告一段落,这里暂时不作结论,因为本章之第三灌及第四灌修法将在下周再续。
其后,陈先生又重提无量寿佛。他说:
无量寿佛坐在一朵莲花上,众所周知的,此代表圣洁。如果行者以无量寿佛为本尊,他不仅(言行)要圣洁,更应早日出离。那么能够善巧的修持及有闲暇来完成一切事业,他就可以获得长寿。一个比丘的出离,包括他下定决心净化自己。
莲花上无量寿佛所坐的月轮垫,代表空性修法中所发出的大菩提心。经过修行,心量变大了,不再狭隘;是慈祥之心而非残酷的。圣洁、慈悲和空智是延寿的诀窍。我得强调,不仅佛相要持在心中并加以观修,同时行者仍需从心中显露出无量寿佛的大功德(此即是佛身上所显示的)。
佛法中,我们确认菩提心才是长寿的原始因素。


第二节无上密之第三灌及第四灌修法

A第三灌修法
第三灌修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出家僧修的,一类是在家居士修的。
男众比丘很明显地受到戒律的约束,不能用实体的瑜珈母。他以观想意生的瑜珈母及她的抱持带来大乐,此乐必须和大空相融。总之,以修法对出家或在家者而言,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条件有差异而已。当然,在家居士如果愿意的话,也是可以和实体的瑜珈伴侣共修的。
有如密勒日巴尊者说的:“乐上修空,空上修乐。”修行时,这两种因素并非能同时生起;有时候是乐多,有时是空多。但是,善巧于修的瑜珈士可尝试将二者融合于一(请看以下的列表)。
在三摩地中空乐双融的对应关系:
四喜     四空     四轮     触之四时
初喜     空
由顶轮至喉轮
胜喜     大空
由喉轮至心轮
极喜     胜空
由心轮至脐轮
俱生喜   最胜空
由脐轮至生殖轮

1、    为何要用赫鲁噶相?
Professor Guenther写的《生命之密咒观》“The Tantric View of Life”对此有详细的叙述,这里我将浓缩成几个简要的因素来说。
原则上,(答案是这样的:)就内层而言,女性的红菩提是方便之力,而其对应的男性白菩提是智慧力。从外层肉体而言则相反,女身代表智慧而男身则为方便和慈悲。
陈先生说:“女性的胸部及臀部都很吸引人;凡是美丽的都代表智慧,因为美丽和智慧都同样吸引人。与此对照,女性的内气则代表方便;因此,轻轻一触都能使男性漏失菩提,和强有力的瑜珈母相融时甚至会产生眩晕。
男性有补衬作用,外显虽代表方便,其内气则是智慧力。我们可以观察到外表通常不“美丽“,只有生殖器才吸引人;其白菩提可迅速受到刺激而轻易漏失。因为,在双运时男性缺乏持点之强忍力,智慧之气便会随意地发作。只有进入中脉的气才能转成真实智慧,其通行要道是生殖器,称为“下门”;“上门”则在鼻子处,此二门必须均持,才能生出真实的智慧。修双运时用下门,行者可以借助于女性的方便气;彼时中脉容易解开。
上述是构成使用赫鲁噶相的主因。
我们也该明白,女瑜珈士也可以从男性获得智慧气,因此透过双运修法,彼此相互滋补而趋向圆觉。
a、    当我们获得第三灌顶时,便有权修习双运,原因如下:
首先应明白,一切法——任其本质是善或恶——都是空的。小乘力言我空而非法空,其僧众和居士都非常注重持戒。其僧侣戒律中,男众被禁止触摸甚或窥视女性。大乘宣扬一起法空之旨,有法会时,大乘行者可以接触异性,以度化有情。他甚至可以用性欲去满足对方(除非他本人不是比丘)以作为度化方便。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用此法。金刚乘中有一部圣典称为《大乐金刚经》,其中宣就一切法空,世间欲乐也含有空的本质。任何属于空性的皆是清净的;一切法因此都是清净的,包括欲爱也是清净的。
以上所举,都是依据于空性之说。
b、    最高的智慧可以穿透最低级的欲望,并且加以降伏;它能实证到佛果。此智慧应便含一切法;若有任一法不能被此智慧降伏,那么这就不是最终、最圆满的智慧。
c、    以欲制欲是一种消极的方法,也就是说用欲克欲。譬如,当我们遇到强盗时,应追踪擒拿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我们中毒了,就得用另一种毒药来作有效的解毒剂。又如我们堕落地上,就得籍着原地的扶持才能再站起来。
因为爱欲,才使我们获得人身。当我们在中阴时,看见未来的父母在行房时,由于贪恋母亲,我们也因此入胎,而获得男身;至于得女身是由于嫉妒未来的母亲,欲得父亲的爱——同样的要入住母胎。如此,应了解无止的轮回因就是自己的无明和爱欲结合而来的。
所以,依上述例子推演,我们要继续为人、为天人或证佛果,都应通过贪欲之道。
在非佛教徒(如道教、印度教)中,也有重视神圣之爱的,但这和佛教的金刚贪道不相同。如果我们执持禁戒(例如比丘或比丘尼不能性交),此事的本身是不错的,然而贪爱之种仍深藏于八识田中,若有机缘,它们一定要萌芽发出。从终究解脱的观点而论,这还是不够好,因为——它只是压抑而已。大乘行者另有妙法(但是,请注意,它是建立于最初的小乘修法上的),他可以依空性来观修贪道及双运。因此,当他专注于修习时,女性无法诱惑他;但是,当他的空观被扰乱时,贪爱之魔就很容易再生起。依此看,这仍不是终极灭贪之道。为此,金刚乘特立许多身心的修法,特意开拓贪烦恼,最终消灭它。修此法时,行者证的乐越大,其证空也越大。由修双运所得乐的程度而言,悟空越深者,其穿透贪欲之种及将彼究竟降伏的几率越高。所以,金刚瑜珈母的地位甚重,她就像是根本,使我们摧毁贪爱之种——她是真实的“摧欲母”。
实际上,逃避女性的诱惑时,只是暂时回避了贪爱而已。如果在自己房中遇到女人(无闲杂人等在场),出家僧仍将守戒,但是他就没有此欢乐经验。若是修三灌的瑜珈士,与其逃避,不如用之,以便云雨一番岂不更好?如果三灌行者有适可的对象,他们可以行双运,相互提升以趋向最高的佛果。在此双运之乐中,她既不能动摇我们的空,也不能夺取我们的菩提明点。这岂不是摧灭贪欲之最上法门吗?
有哪件事是比性交更没趣的,或是比它更痛苦的呢?金刚乘承认此事实,并传授了许多果位之法。每一个人都必须谨记的是:就如病人需要医生的忠告一样,我们受了贪毒之病的人也需要上师的开解,而且是绝对有必要的。在没有医师的监督下,吃下一点点的毒药都能致病者于死地;同理的,若没有其他乘的加行及上师的亲自指导而试修这些法门,可使行者的心智萎谢死亡,使行者直接体会到“地域”一词的意义。但是一个睿智的医生所开的药可以治疗我们的病患,而上师指导我们修行也一样,他赐予我们治贪病之药。这是伟大的佛、无上药师的救度之道。
d、    要解开心结及扫除心的障碍,瑜珈士必先修宝瓶气;此修法需要女瑜珈士的辅助。
心轮四周都布满了结,其外层是由遍行气所组成的,此遍行气的根源在密轮,气则由此轮遍展至四肢。它以心神经之道来运行,每增加一个神经波,就累积心轮外更多的结。因此,要解开心轮,首先得解开外围的结。双运可打开密轮,释放出遍行气,此气可以震撼心轮及其外结,直至它完全解开为止。
e、    所有各轮必由智慧气来解开,以便中脉能顺畅地贯穿其间。各轮解开,可以相应的实证到趋向佛果的菩萨道诸地。下门打开,便证初、二地;第二轮打开相应于三、四地之道果,以此类推可知。
f、    黄教宣称,只有双运时才会放出法界光,即在修大圆满时——宁玛巴行者之修法——也不会。
(这个论点陈先生稍候又作出了解释;他笑评道:“很令人奇怪的:格鲁巴行者说你必须运用空行母来开显法身光明;但是进修之前他们当然也强调要做很多很多加行。宗喀巴大师就很注重于此,但是我们发现他本身没有修双运,因为他是比丘。所以,格鲁巴行者根本不修双运。在另一派,宁玛巴行者中(上面说过他们允许两种修法),你可以发现很多凡俗的喇嘛假籍三灌之名而有伴侣,其实他们是乘此教之便,和妻子寻欢作乐而已,他们和平凡人没两样!”)
g、    一切救度有情的善业,都是建立在女性的莲宫坛城上的,此坛具有无比的威力及大效用,为何呢?因为一切现象的本质是空,也都包含了阴阳之用。一切空性中之法是依据“yab”(父)及“yum”(母)的原理运作的。
在佛法密续中:
“yab”代表阳性,意指大悲和方便;
“yum”代表阴性,象征智慧和大空。

此修法之根本重心在于空乐不二,这里必须警戒及实质上须谨慎的是:如果行者未证得空性,绝对不要试微 第三灌法。
莲师有说:“我的秘密道甚为;有如蛇之卷曲于竹上,若动时,必是不上则下。”此地无他道可行,依此法者,不证圆觉即堕地狱。

2、    有关金刚乘戒律
a、    金刚乘十四(根本堕)戒
章首的礼敬中,五大金刚赫鲁噶之一的密集金刚,其修法是无上密法之一,中国人已晓得这个法门。但是与彼相关的小乘彼奈耶及大乘菩萨戒没有被提到,金刚乘的十四戒则绝口不提。其他的中文著述也是如此——对密戒都保持缄默。即使是黄教的《密宗道次第广论》中也未加讨论。我曾努力去探讨这些戒的渊源,后来才从一位格鲁巴上师那儿获得特别的传授。当时他仍未受第三灌,他只传了戒律但未说明其真义。
瑜珈士说,中国的上师大都未获得无上密灌顶,因此他们只传戒而不评注其义。我到最后才在噶玛巴仁波切的特别传授下获知其义——不是在灌顶时。
为什么十四戒在宗喀巴大师的书中不说,也不在密乘传法时宣讲呢?因为十四戒完全是和空乐双融有关的,而它又必须提到双运道的细节,因此它就被保密了。
如果一位博学的仁波切,他或许会另作诠释,但是受戒者只受了戒条之名而不知其原意。比如第五条“你不应遗失你的菩提心”。然而这并不代表大乘的普通菩提心说,它是有密义的;正确的说是:“你不应放下你的精液。”即使是大学者们,也很少开示这个密义。
再举一例,第九戒说:“你不应怀疑自性清净之法。”小乘之净化及大乘之升华两次第早已修学过了,这条戒律表示什么呢?贪烦恼已经由小乘的修法净化了,其中异性被认为是危险之境,行者自身也遭到剖析以认清三十六种腐败物之本质。接着是修禅定身,同时将彼以空性升华,它不再有肉身之实了。再者,此物质体(在大乘阶次时已证空性的),在密咒道之生起次第瑜珈中再度迁化,行者证得佛身。此净化身,其中脉已开者,才被用于双运道上。在第三灌中,生殖器不称“阳具”,而称为“金刚杵”。所以此瑜珈和人的性交无关;另一个重点差别在于,修密乘时,菩提明点不能放下。
从小乘禅定提升至大乘禅定时,人体器官都成了空性。又从此空性修法,行者续修五智及五大——此二者构成金刚杵本身。此金刚杵绝不是普通人的人体器官,它能进入空行母的莲宫,行者于同时必须保持禅定力。若行者行双运时不能保持禅定力,则他的任何修法都不属于此第三灌。
上述的理由使此法被称为神圣及“清净法”,根据戒律,我们“不应怀疑”。
b、    八支粗戒
此第二组密咒戒,在西藏也不是经常讨论的;同理的,它们也和双运道有关。破此戒并不至于严重到堕地狱——破十四戒则堕(若破十四戒,行者直堕金刚地狱,很难再升入善道)。
从外层而言,八戒似乎和我们的主题扯不上关系,但其内层的含义却和三灌有关。比如,其中一戒说:“若一个有信心的人向你问法,你拒绝回答或者告诉他不要问,那么这是很大的过失。”此戒中之问似乎只关系到法,并未特指双运法。其实戒中的“问法”正是指此,只是秘而不宣而已。有时,甚至某些上师都不知道它的真义,真谓之大秘密。

c、    行者何时当修何时不当修。
陈先生说:对于藏文我并不精通,为此感到惭愧;而很多西藏上师也不通达中国话,为我和上师作翻译讨论此事的是一位年轻比丘,单是(比丘)这个因素他们便不愿意讨论三灌。他回答说:“如果你修双运瑜珈可以无任何遗漏的话,你可以寻找任何妇女共修。”因此,在西藏时我曾和一些金刚母共修,但是经过非常努力的实践,仍然没有成果。
我终于获得结论:行者必先深通其他诸乘及瑜珈法的解行,然后才能成功地修习此法。
更上一层说,在修了双运之后,我发现了十二种漏失,此时我才明白上师的告诫是非常正确的;但不幸的是,一开始我并不明白“遗漏”所具有的多重意义。如今我已从多处搜集了此名词的十二种意思,编撰于我的书中。就我所知,其他本子上未曾有过如此的融会贯通之作。
首先是身的四种漏失,明点由道遗漏:由阴道遗精,由口道吐气,由皮肤毛孔之呼吸及由小便中排出;此称为身之四漏。
其次心之四漏。双运时,为人道之贪心所支配,是第一种漏失;不仅是贪,一点点的爱欲也能致漏;第三种无明统御心念时,也是漏;最后不正见左右行者的思维时,此是心之严重漏失。
行者如何做到不生四种漏失呢?几乎是不可能的!吹行者必先证了空性,若未证空性,则此四漏特别容易发生。有本噶居巴派的论著曾略说此点,以这个主题而言,它比Ngag-Rim《密宗道次第广论》说得好;可惜我初修第三灌时来不及读到此书。
四漏不断,它牵连到气及语。在密咒道而言,语通常是相应于气息及内气之混和。
五种内气及其四漏:
上行气:行者在修双运时,若和瑜珈母调情说爱,此气便漏失。所以不应说话;而整个修法过程中则应保持宁静。
下行气:这和双运的添抽运动有关,其节奏要缓,添入时深时缓,不得像凡夫欲求之急和深;若行者只顾急冲和要深栽,就会使下行气漏失其应具之能力。
平住气:此气住于身之下半部;行者若常更换双运的姿势——此修法有很多姿势——此气便漏失。
遍行气:双运时有四种运作——降乐、持点、提点及散布点遍于全身。若修习时间太长及不断重复某些姿势,此遍行气将漏失。行者只要在修习过程中观空即可,不需要重复修习。
瑜珈士说:“此语气四漏是我自己发现的,虽然古书上没有依据,仍是合理的。”
上述共说了十二种漏,但仍有一种未说。双运时第五种气不会漏失,否则会死,此气即是命根气。此气易漏,人也易死;对大多数人而言,死非易事。
自从在西藏修习之后,我已不敢再修双运法,有两个原因:第一,我担心一种或多种漏继续发生;第二,我未再遇到瑜珈母。我的空观仍未臻圆满;我已尽力,但仍不能圆满成功。心之漏非常细微,我尚无法做到贪爱不生之境。因为容易因此堕落,我不应该也不修此法。想一想!当我初修时,只懂得十二种漏中的一种而已。

d、    戒律分类
我为各种戒律做了一个明细表。这里有小乘的八戒,大乘的十四戒,密乘的十四戒及八戒。再加上十二漏失及五方佛戒、五空行母戒。最后是禅的法身四戒,在大手印教授中也有。此书共收集了各乘的七十条戒律。
我依据乘别来加以划分,每一戒再分成四个标题来论述。第一列是原戒条;第二列是古人实修记载;第三列是戒条的释义——瑜珈士说,我只想从这里略举数例。第四列明示犯戒的因由。
如此,可以显示不同乘间的行为比较;其中没有矛盾,因为所有戒律都强调正当的行为,但是在不在不同的层面上有差别释义而已。
举例说,小乘戒有说:“即使是凡夫,你不应非时非处行淫。”现在,一切金刚乘瑜珈士的行为都是修法,他(她)不舍昼夜地精进;因此,修双运道的瑜珈士无非时非处修习之嫌疑。依据八支粗戒之一,男女瑜珈士在会供礼拜时,行为都要合乎礼仪,不可互相斗争。这种集会都在寺庙里举行,依小乘的戒律看,无疑的是“错用场所”。依金刚乘说,则很合仪式——须以正确的瑜珈法行双运。看似矛盾,其实一点也没有;它有如相对的行为准则:在此一乘中是善戒在另一乘中则未必是。
我们应深入探讨这些戒律在本修法中的含义——这是主题所在。如果行者对清净法没有疑惑,如我所说,他应精勤修习。然而,行者所修必合于空性,任何喜乐觉受都得与彼融合无别。真正的“法”,不是一种贪欲行为,是可以随时修的。行者因而可以在神圣的密坛里行双运法。
行者若如凡夫一般有,欠缺空性之净化及善巧,便是破戒;若完全没有佛慢也是破戒;即使吉祥的时间地点,但是“法”未曾净化,全为贪所支配,仍算是破戒。
另举大乘的戒律为例,菩萨戒中说:“即不应伤害你的仇敌,也不应执爱你的朋友。”但是修三灌者有义务去“爱”他的朋友(瑜珈母),这怎么说,他有违背大乘戒律吗?对此修法而言,“爱”是和空性双融的,所以,这不是普通的男女之爱;也不是自利的男女之爱,因此并未破戒。
另外,试修双运的凡夫绝对欠缺证悟空性的根基;他们尚未修三轮空:三轮空在此须透彻了解瑜珈士之自性空,瑜珈母空及双运次第之自性空。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些层面的空,便被称为“凡夫”。是凡夫则充满了贪欲;执于贪欲则对朋友产生私爱,他们便破戒。
我著述中,三灌的每条戒都是如此勘验的。从彼下二乘中,可以看到金刚乘精神与文字戒条的表面矛盾,以下请看两条金刚乘戒修可能相冲突之处。
首先,第十三条说:“如果上师命令你修第三灌,而你违抗,则破戒。”
可是,此戒似乎和第五条相违:“如果你遗失菩提心则犯戒。”
假若行者依上师之指示而修,却不能避免遗漏——则破第五戒。正确的修法是不会漏失的,如果漏失,行者也不应抱怨于上师说:“哦!这是一个很坏的修法。”他应如此禀告上师说:“请开示我去建设良好的基础,一旦根基坚固,我将再修。请等待!当一切条件如法圆满时,我将实修证果。”如此则两戒都不破,实则还可以圆融地守护不犯。
另一组戒是属于大手印教法的,彼有不甚广传的四性戒:
第一、    行者不应持理太紧——相应于证悟空性或“无实”;
第二、    使心“广大”如法身;
第三、    “独一”——此是法身的自性;
第四、    恒时守护于天然之心;不须用力(即任运)。

不证悟法身,是很难护持此四性戒的。大手印中是如此解释的,但是和双运的关系则阙如。
e、    双运时
此节和四性戒有关。
第一、    若降杵时漏失明点,行者应观其无实。若生大乐,则此乐应和无实合一。
本节所修都是第三灌的,但次第则属第四灌,以下可明。行者如何守此戒呢?修空时若能固持明点,则将推进至第四灌修法;若漏失了,仍不算犯戒,只是修得不理想而已。
第二、    持点于杵。欲行此点,行者应观如虚空之大。若能做到,可免遗漏;此时三磨钵底将促使明点溶解。
第三、    提点,使空乐不二。此层之无二性正密契于大手印第三戒之“独一”。
第四、    散点,遍布全身;必须自然、不费力而行,否则犯第四戒(任运)。

我只精选了一些戒律(及其意义)来谈,因为,陈先生翻越了好多页又说:“本章无法完全容纳》”他又谦恭的说:“我已将彼完全收集于此,也很热切地尝试实修过,但是我仍很伤心忏悔,因为很多人的修行,都是犯戒累累的。”
“西藏传授禅定的典籍都未曾如此讨论十四根本戒。昨天在梦中有一位护法来询问我:‘什么是十四根戒?’即使是密咒的护法都会不懂,而西方只是出版了一些密咒书籍而已,因此西方人对此无知是多么危险!其中有些密本的章节(颇著名的)偶尔被引用到,如允许使用任何女人——母亲、姐妹或女儿——作为瑜珈母便是;其有断章取义或是不懂其密义之处,这些刊物对正法会构成大威胁。因此,本章节中,我们始终十分重视师徒关系及对密咒的忽略态度。”
“反之,我愿重复的是,行者若由上师处受三灌法,而在其他瑜珈及乘道上的加行已善巧修习了,那便不会有危险。”
“然而,”瑜珈士严厉警告说:“行者若没有充分的灌顶及加行而去修双运,他将直堕金刚狱。”
第三灌有很多实修法门,在此我只叙述其主要原理,亦即四喜与四智之圆融契合。其实际修法必须由上师亲授。

3、    金刚乘之四空
空性之义在大乘和金刚乘中是颇有差别的,然而在《西藏瑜珈及密教》一书中,编辑则将其置于可互相较量之地位。其差别就如小乘及大乘之空性理论有差别一样。伊温氏说,金刚乘的第三等“胜空”相当于大乘十八空中的第十三空“诸法空”。我们不应被名相所困惑,误解各相相类似即代表同一事实。这个等式用得不当,大乘的空性(如前说)较注重心理一面,多不强调物质平衡。另外,密乘四空关系到五毒粗重烦恼及物质大种。
大乘的空观是静坐上的心法修习,金刚乘的空观则在双运时修,彼时生理将产生兴奋之感;明点放下时,则需证四空及持四空。
二乘所证的空性是一样的,但是小乘教法保留了微子概念,大乘则专注于修心,活泼的密乘教法则心色二法调和,其差别可见!

4、“常忆念颂”摘录
在道友们的恳请下,我写了这首长颂。我的一位道友修了百日未得相应,沮丧离去。此颂是为他之请而作的场忆念忠告。在香港印传时,包括这位道友的许多人都读了。他很欣赏此篇颂文,这里仅摘录了其中数句。
“密戒似在犯上守”;
小乘持戒以逃避非道德的业行;大乘将彼“隐藏”于灵性中;金刚乘则在犯戒时尝试守护。这非易事;有能力在下两乘中守住净戒后,才能做到犯上守。
“密定似在死中活”;
行者普通止力越深,则越像死气沉沉的人。修金刚乘法畴,止力就像最生动的生活,因为行者从此最高的止力中获得一点救度的功用。在因乘诸章的结尾,我曾提示一些瑜珈法门;然而,我未说到最高密乘之法,因为行者是常在定中的——随时随地都是如此。随处所显是坛城;所有言语都是咒语;在意方面,菩提心常不忘失。在梦中、睡觉、处事或运动时,都必须保持定力。所以,不需要订时间表,因为这是果位的修法。
“密慧似以果为因”;
行者以果位法理的智慧作为修行工具,由此达致一些救度功用。密法经常是佛的果位法;它和大乘法颇有差别,大乘似乎以空性为一切法的归宿。密乘以心色二法作为综合的救度因素。
最后一句是:
“梢错便堕常忆念”。

5、结论
若行者前行诸乘修法中已有成就,再来修第三灌便不会有危险。本章只能述其理论概略,真正的修法细节须由各人的上师亲授。


B第四灌修法
本题分两节,首先论说主修法,其次说副修法。
1、主修法是:“幻身及常寂光合一法”。
完成第三灌法时,中脉及心轮将被开启(如上述)。在心轮中,有“智慧气”及“意”相融无二的智慧身形成,被称为幻身,也是成报身的根源。
在第三灌瑜珈母的协助下,行者练成幻身,它当然不是肉身(如其名所示),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身,可以无限量地大小收放自如。现在,此幻身必须和法身的常寂光合一。
当第三灌行者显现常寂光时,一位成就的上师是可以辨认出来的,同时他会解释这个经验的含义。这才是真正的理法身之灌顶。
本灌顶的仪式是,当双运而圣光由莲杵间显现时,应加以观察及解释;若第三灌修法没有成就,那么法身灌顶的经验——印证常寂光——则不能产生。
若此是唯一修行之道,比丘们就不能经验到第四灌了,因为他们是不用空行母的。因此他们另辟途径:一位娴熟于初、二灌修法的比丘,其空性的觉悟已确定者,可以跳过第三灌双运道,直接修常寂光。宁玛巴、萨迦巴及噶居巴各派都持此观点,然而格鲁巴派则说必先修三灌再修四灌。我需要特拨一章来讲述第四灌的特别修法大手印。
到此讲完了无上密的四灌主修法,以下补述一些副修法。

2、副修法
我们非常感激伊温氏这本重要的译著,其中描述了六法,这里仅述其一。我们应选择其余漏的来说,读者将会明白为何要如此选择。
a、梦修。在入睡前,行者应先修空观。此法会引发常寂光,在梦中会出现非意识性及无散乱的禅定状态,是一种圆满而宁静的空性经验。
接着行者应尝试求此梦,若有,必须梦中知梦。然后,行者应学习梦中迁梦,最后于梦中神游净土。
为何先说梦修呢?在入睡前,我们已修了空性六喻,其第六喻,空性是比喻梦。在这样的修行基础下,则能于梦中学知梦。
在空观之上,密乘另有法门在喉轮观红色“A”字。此种子字的红光会使血液大量地流向此区域,使脉搏增强来刺激其心理神经——在此点容易受震动的。“A”本身,如前述,代表空性。另外,气管左右二脉会受挤压,可以引发很多梦境。
读者若想对梦修一法深入了解,可以参考伊温氏的《西藏瑜珈及秘典》的第三本书,第三章。

b、Bardo:中阴境界。此处分三段修光叉:即白、黑及红。
其完整修习过程在宁玛巴的著作Bardo Thodol中有详述。在生时应先读诵,以熟习它的内涵。除了我们详述过的主修法外,不需要去特别修习其所示的坛城等等。临终时,我们应已作好准备了,同时要请有德望的喇嘛大声地读诵此书(指在人正趋入中阴的时刻,给予辅导),如此将必获得解脱。

c、颇哇(Phowa):迁识。当中脉开显及红、白菩提支打已圆满修习了,则可修此法。简要的说是修五大的精华及五智,将彼二者融合成一点,住于心轮中,再呼“HI”,将会把此精华从头顶的佛穴送入顶所观的智慧尊(佛)中。此佛穴得和印度教密宗所说的是梵穴分明,梵穴的位置从额前(发际)起往头颅后四指宽之处,通常显为稍微横陷的一道穴,它是两块头盖骨的交会处。
佛穴的位置则在梵穴再退四指(共八指)宽的位置,很多人的佛穴是一个稍微陷下的圆洞。如果心识从梵穴离开,可以进入天界;但是,如果从佛穴出,则可获得完全的解脱。
有一次,陈先生说了一个修颇哇的故事。他说:“当在大陆时,我曾远离家庭及妻子,在一间学院中当中国古典文学的教授。后来接到我师父的谕令,要到新成立的中国佛教学院去教学;此份差事也得离乡背井,远赴他方,我想起该回家和妻子小住一阵才对。还剩七天,学校就开学了,因此,我感到这段相处一起的日子应该善加利用。”
“说到此,当时我已经修成颇哇法,但是我妻子尚未开始修。我俩都认为获得迁识成功将是一件好事,万一在我离家时父母临终,那么她或许可以协助父母获得好的转世。”
“所以,她开始在家里单独闭关。修法期间,我的妻子不参与也不过问家事。其实,我们只有就寝时才说话,话题也只关系到修法方面的。”
“我们在她关房的桌子上,特别设了一个修法用的曼佗罗。由于没有真的珠宝,使用假的宝石代替。第四天,当她呼‘HI’时,有一粒宝石跳出曼佗罗(约升空一尺左右),又落回原位。这是当夜她说的一个感应。我便说:‘好,好!意思是说你的修行会成功的!’”
“第二天,当她开始呼‘HI’时,她感到头顶有点痛。她让我检查时,我觉到佛穴的部位肿起,并且有一点血流出。看了这些征相,就知道她修行的程度了;只用了五天,她已达成熟练于迁识法的征相。”
“修成之后,她改修长寿法,这是开顶后的惯例预防。否则,瑜珈士在未及以佛用去利益一切有情之前,会提早往生。”
“后来我远赴西藏,父母临终时,我太太确实帮助他们往生了。虽然当时地隔千里之遥,我的高龄老母宣说她清楚地看见我,毫不相信我在外地!如此,她宁静地,在诵念观世音咒语的和音中逝去,我太太则以迁识法相助。”

有些书本上说,如果只有三种征兆显现,则无疑是修成颇哇的象征。这三种征兆是:佛穴四周肿起,佛穴的骨头打开,可以插入草片,同时佛穴会流出一点血。然而,我不同意此说,因为这些都是外层的象征而已,我们当然还得从内层的证悟来评判。有关后者,有四个条件:
第一、    顶上观修的佛陀必须圆满成就。
第二、    中脉必须开启,否则不会出现通往佛穴的明显通道;离去的心识相续,只有通达无碍地透过中脉,才能证悟法身,进入净土。
第三、    在呼“HI”声时,它必须包含智慧气所摄集的力量。此智慧气之声所发出的力量,可使行者生于净土。如果此种子字只作普通的文字解,不含智慧气,将无法有效地把一个“人”带入净土。
第四、    将被迁出的一切大种及智慧必须集中于心中的智慧点。由此,行者将体验到死亡,或感受到死亡。

“我曾经得到此验证。”陈先生叙述说:“我感到死亡时,我即刻事专注于手指尖上,以便消散这股汇集的力量,如此我才保住了性命。”
“我曾依此外之相,对此主题发表长篇专论,同时,也完全地解释了此四种内层的条件。这篇文章也曾在香港印行,起先他们假想以为有外相的成就便具备了一切,读了之后,他们明白完全信任外相是很愚钝的想法。虽然,众多著作没有提到上述四个条件,它们仍不是我个人的意见,实实在在是依据珍贵的修行验证而来。”

最后要说的是,六法中有二法未加引述。为何我们不再加述本尊光法及幻身法呢?从外层而言,幻身已包含于第一灌的生起次第瑜珈中,而从内层看,它属于第二灌及第三灌修法心中的智慧尊(佛)。至于幻光修法,在五法中都有其相关性。所以不必再对此二法多费篇幅。
还有一点要讨论的是,小乘修法中的四种烦恼如何在金刚乘中加以发挥:

在第三灌内——开展为大贪(双运);
在睡瑜珈中——开展为大痴(吃和睡眠是相类似的)
当本尊显为忿怒相时——开展为大嗔;
在初灌的生起次第中——开展为大慢。
还剩下什么呢?大疑!我们到“禅”的一章再讨论。
从西藏密乘修法中,我们看出其相关于小乘前四毒的修法。在禅(及大手印,两者相当的),则相应于大疑,往后将述及。读者应回头参考一下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