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双色球开奖结果:背诵与潜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14:19
 2007年4月24日《信息时报》有一篇题为“七岁小女孩背下半部《论语》”的报道。原文如下(http://news.sohu.com/20070424/n249641282.shtml):
  时报讯 (记者 祝勇 通讯员 罗锦虹)昨天是“世界读书日”,荔湾区教育局在鹤洞小学召开读书活动现场会,西关培正小学一年级小朋友赵羽珍因《论语》倒背如流与该区其他9位中小学老师、学生评为荔湾区十佳读书人物。 

  据了解,小羽珍父亲赵嘉纬来自四川,在广州已经做生意多年,小羽珍在广州出生长大。父亲才初中毕业,母亲的文化更低一些。为了让小孩子读读古文能更好地学习中华文化,赵先生去买了一整套经典诗文集,每个字上面都注了拼音。每天妻子步行送女儿上学,从家走到学校大概要半小时路程,路上妻子就拿着那本《论语》一段一段地教女儿读。才两个多月时间,她就背下半部《论语》。
  小珍羽的班主任马老师说,按照正常的教学程序,一年级上学期学校主要教读拼音,还有就是大概学写150至200个汉字左右,而赵羽珍竟能背下5千多字。
  昨天(5月9日)《羊城晚报》上刊载了源自中国吉林网的文章--背半部《论语》就是“读书人物”? 原文如下:
  在世界读书日,广州荔湾区教育局召开读书活动现场会,一名七岁小朋友赵羽珍因《论语》倒背如流,被评为十佳读书人物。原来这孩子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这个熟练背诵的程度。(4月24日《信息时报》)笔者佩服这小朋友的记忆力,可还是要说,七岁孩子“倒背如流”半部《论语》不合适,做“读书人物”更不合适。
   从教育角度看,如此“读书人物”不可取。《论语》共有11705字,就是说,这七岁小朋友每天除了上学读书,还要背诵约100字古文。字数不算多,但此阶段的孩子识字量不过200个,而为背《论语》却要超过常规识字量一二十倍,这就违背了正常的识字规律。再从“读书人物”看,即从理解层面来说,倒背如流不等于理解,百字古文理解更是非常困难,虽然小孩子的机械记忆力占主要地位,可基本不理解或不可能理解的内容太多,父母又强迫孩子背诵,这就是常说的“死记硬背”了,同样不可取。
   既然是评“读书人物”,首先要求会读,读出了成绩,读出了味道,而非背出了成绩,背出了味道。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没有说“书读百遍,其背自然”,道理就在于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至于今天的教育更是强调理解性记忆,强调适合年龄段的背诵,要求循序渐进,而不是拔苗助长,囫囵吞枣。“读书人物”是读书的典范,如果不求理解而死记硬背的“读书人物”多了,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起到误导效果,在“背书”与“读书”之间划了个等号,这就背离了“世界读书日”的初衷。
   隐藏着的还有两个大“秘密”。其一,如此背诵受到了“国学热”的影响,逗引社会上兴起了“读经诵典热”,许多人总喜欢拿“国学”说事做事;其二,这是家长的选择,却是孩子的无奈。家长认为“四书五经”好,就逼孩子生吞活剥地背,背下来就意味着成功。如果按照这种思维对待古籍经典的话,所谓的“国学热”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将会非常小,那种不好的学习方式,还会让孩子们害怕经典,产生逆反心理。这一点可以从中学生与鲁迅的关系中找到答案,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是最多的,可学生却最不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因为他们不理解。中学生尚且如此,何况小学生呢?
   这次活动是教育主管部门主持的,这又多一层悲哀。如果引导下一代读书的主管机构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世界读书日”的初衷,在读书之外的求奇求偏上大做文章,那么这对于一线教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于万千尚在成长中的孩子起到什么作用?人们之所以反对应试教育,正是这种教育偏离了教育之本,从阅读上讲,应试教育是偏离了理解之本,而现在教育局却拿不理解的记忆、违背阅读规律的人当楷模,岂不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背的内容很多,我国有那么多儿歌、童谣,有那么通俗易懂的唐诗宋词,有那么文质兼美的精短寓言故事,现当代的适合孩子背诵的散文也很多,为什么一定要找连中学生都有些困难的《论语》呢?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是最重要的,而毫无理解、毫无兴趣的那些背诵,只能败坏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何苦来哉?所以背诵半部《论语》是“背诵人物”,而非“阅读人物”,更谈不上“十佳”,因为找不到可“佳”的理由。
  之所以将这一篇报道和一篇评论原文照录,源于对背诵的认识和思考。现时的小学教育,强调了背诵课文,但我认为强调得还不够。
  对于大脑,特别是右脑的超强能力,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其中国际著名右脑开发专家、40多年致力于倡导和实践右脑教育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的七田真博士在其《超右脑照相记忆法》一书中提出:“只管背诵的方法能够开启通往潜在大脑的回路”,使记忆内容成为影像更鲜明地出现在潜在大脑深处。原来,只管背诵,不问理解能够开发大脑的潜能。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例证。2006年10月17日,我在汕头出差时,看到了当地的一份报纸,报上说:家住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的陈得告老人,只读过4年小学,虽然今年已是95岁,但记忆力却令人吃惊:80多年前读过的16册书书,一半的篇目现在还能滚瓜烂熟背出来。为此,我写了一篇文章《小学教育,影响一生》(http://ch51.blog.163.com/blog/static/196410120069171155390/)。
  荔湾区教育局将会背诵《论语》的学生作为“十佳读书人物”之一,姑且不论这一奖项名称,单就这一活动来讲,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背诵开发潜能,的确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不管是记忆经典也好,现代儿歌诗歌也好,孩子的记忆力开发出来了,读书自然很好。众所周知,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没有哪一个不是记忆力超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