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cf刷枪软件下载:某工业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0:55:34

某工业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一、内容提要
企业概况
某工业公司成立于1980年,是某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全资外贸子公司,其经营范围是:主营——自营和代理除国家组织统一联合经营的出口商品和国家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的进口商品以外的其他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钢材进口;开展“三来一补”、进料加工业务;经营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举办境内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对外经济贸易咨询服务及技术交流;机电产品的国际招标业务;兼营——五金交电、化工产品、针纺织品、百货、建筑材料、仪器仪表、汽车配件的销售(国家有专项专营规定的除外)。 目前的销售业务主要为稀土原料和计算机配件。同时,是国家授权从事部分特殊产品和设备进出口贸易的专营公司。
该单位在我局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全国重点税源监控企业。
评估工作简介
2006年6月,我局纳税评估小组对某工业公司(以下简称“该单位”)2005年1月1日起至2005年12月31日止的增值税涉税核算进行纳税评估。评估组根据企业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及企业财务报表等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该单位内外销记载不实造成多记进项税额38万元,少做进项税转出14万元。
2006年7月7日,该单位就以上问题调整纳税申报,做进项税转出52万元。
二、增值税纳税评估案例分析
(一)分析选案
2006年,我局总结2005年纳税评估经验,依据增值税税负基本理论,提出了:增值税实际税负——在一个纳税所属期内,企业已交纳增值税占全部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以及理论税负——在一个纳税所属期内,用企业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所得到的增值部分,乘以适用税率后得出理论上企业应纳税额后,企业理论上应纳税额所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之所以称之为“理论税负”,是因为这种计算方法忽略了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以外的一切影响因素,是纯粹理想化的一个相对指标)两个概念,统称“理论税负”。我局在日常管理中推广了运用企业财务指标、税收指标对企业进行综合指标评估分析方法,筛查实际税负与理论税负差距大,销售收入指标异常波动企业的进行纳税评估。
2006年6月,我局使用“税负理论”对2005年企业财务指标、税收指标评估筛查中,发现该单位的经济指标和税收指标异常:
1.收入变动大:2005年比2004年应税销售收入下降80%;
2.2005年实际税负与理论税负差距很大:实际税负0,理论税负2.75%;
3.2005年期末留抵税额109万元,比同期90万元增加118万元;
4.2005年10月有“前期认证本期申报抵扣”额。
随后,我局组成纳税评估小组于2006年6月对该单位进行纳税评估。
(二)增值税纳税评估案例分析
我局评估组将该单位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企业财务报表,CTAIS系统中该单位各种综合信息进行整合,选取了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库存商品等财务指标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等涉税指标,采用图表分析、指标对比分析等方法,展开对该单位2005年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


 







该单位2005年实现内贸应税销售收入606万元,比2004年的3047万元减少2441万元,减幅80%。2005年未入库增值税,2004年入库增值税7万元,减幅100%。2005年增值税税负比2004年的0.23%,减少了0.23个百分点,减幅100%。
该单位2005年应税销售收入变动率与应纳增值税额变动率弹性系数为0.8,内销部分毛利额为98万元,毛利率16.17%,理论税负2.75%(毛利率×17%)。


增值税纳税申报情况表
单位:万元

 


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表

 


2004
、2005年销售收入结构对比
单位:万元


在企业进行实地评估异常排查。评估组将数据筛查分析发现的异常点与该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了沟通,税企人员一起分两条线——对应指标评估筛查中发现的异常,评估组从商品销售结构、商品价格、数量、毛利率、库存余额的增减变化入手,依据以上各项指标数据进行了有重点的评估排查;针对内、外贸兼营的经营特点,重点评估排查了外销转内销、内销转外销过程中进项税转入、转出的问题。
指标数据综合评估异常问题类型为:
1.收入变动大:
2005年比2004年应税销售收入减少2441万元、减幅80%的原因为:

商品销售品种减少影响收入减少。

该单位2004年应税销售收入3047万元,按经营商品品种分别为:计算机配件和计算机主板2782万元、机电产品114万元、出口转内销氧化钕收入151万元。
2005年,由于计算机配件和主板业务毛利率过低,该单位放弃了计算机主板的业务,逐步萎缩计算机配件业务,全年计算机配件和计算机主板收入141万元,比同期相同业务减少2641万元,超过了全部应税收入的减少额;
2005年机电产品32万元比同期减少82万元;
2005年氧化钕收入327万元,比同期增加176万元;
2005年增加了核电站零部件品种,增加收入106万元。
以上因素加减相抵,使收入减少2441万元。


经营决策影响应税内贸销售收入减少。

在《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表》中可以看到,该单位2005年代理业务收入、自营出口收入比同期大幅增长。这两项业务生成利润高,2005年该单位将经营重点放在代理及出口业务上,因而内销收入减少。

2.
实际税负比理论税负差距很大:

实际税负0,理论税负2.75%。


成本倒挂影响税负。

2004年和2005年该公司低价销售氧化钕,2004年进价9.27万元/吨、销价4.19万元/吨,经计算,直接减少销项税额68万元[(327÷4.19 × 9.27-327)×17%](因该单位依据股份公司财务制度,按照国内市场价格,对高风险商品预先提取提减价准备金595万元,故结转成本时未显示成本大于收入的异常现象)。
该单位折价销售氧化钕的原因为:该单位原来购入氧化钕是准备出口国际市场,但自2004年起,氧化钕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大幅跌落,在这种情况下,为不积压该单位将其办理了转入内销的手续,以国内市场价售出。


毛利率不真实直接影响了理论税负的真实性。

由于该单位在2005年氧化钕的经营过程中折价销售,并采取了预先提取提减价准备金595万元的措施,因此氧化钕的销售成本应进行还原:327÷4.19×9.27=723万元,如此一来,应税销售的成本为:723+277=1000万元,毛利额为:606-1000= - 394万元,既:理论税负为零。

3.2005
年期末留抵税额109万元,比同期90万元增加118万元。留抵税额逐年增加的原因为:

从库存余额看,2004年期末1407万元,2004年期初数为1007万元,2005年期末251万元,2005年期初数为1007万元,2004年末是库存高峰,2004年库存净增额400万元影响留抵税额净增68万元,占2004年留抵税额净增89万元的76%。因此2004年库存增加是留抵税额增加的主要因素。2004年该单位库存共有三个品种:氧化钕、主板、机电,其中氧化钕年初953万元,年末1353万元,氧化钕库存年度净增400万元,是整体库存净增额的100%,因此,从品种上看,是氧化钕的库存造成了留抵税额的增加。
4.外销转内销、内销转外销过程中进项税转入、转出的问题。
增值税纳税申报附表2显示,该单位2005年10月有“前期认证本期申报抵扣”额76万元。帐面显示,该单位于2005年8月将部分出口氧化钕转入内销。评估组将评估重点放在2005年8月至10月之间此项业务的帐务处理上。经评估发现:

多记进项税38万元。由帐面看,该单位在8月份对转入内销的氧化钕按本单位计划数做了帐务处理,并在帐面按计划销售额所对应的进项税76万元转入内销进项税;从增值税申报表看,76万元进项税未在8月份申报抵扣,而是在10月份的增值税申报表上申报抵扣的。评估组又核实了我局对该单位申请出口转内销的进项税额批复,发现批准转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38万元,该单位10月份实际申报抵扣的76万元进项税比批准的多了38万元。


少做进项税转出14万元。9月该单位又有一笔氧化钕从内销库转入到外销库进行外销,核实发现未同步做进项税额转出,税额为14万元。

以上两项合计,多抵扣进项税额52万元。
(三)评估处理:
经纳税评估,对于指标数据综合评估显示的1,2,3点异常,排除了非正常状态下所至的异常。
对异常4,经纳税评估证实该单位多抵扣进项税52万元,该单位应及时做进项税转出的纳税调整。
三、纳税评估工作的延伸和后续效果
我局纳税评估小组在结束对该单位的纳税评估工作后,纳税评估小组结合该单位经营方式多样,经营范围广的特点,建议该单位:
1.对出口——自营、代理,进口——自营、代理的涉税核算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4]116号文件精神进行自查。
2.财务人员要密切与业务人员的联系和沟通,避免发生类似评估4出现的帐实不符的情况。
纳税评估工作的延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该单位自查了2004年帐务与业务情况,于2006年10月7日申报了2004年出口退税货物零税率未补提销项税262万元, 减少了当期留抵6万元。
四、纳税评估建议
1.科学选任纳税评估人员,做到人尽其才。回顾对该单位进行纳税评估的整体经过,选案人员、评估人员所具备的财务、统计、审计、税收、行业知识在评估进行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选案过程中,选案人员非常准确地选用不同指标,发现并使用指标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筛查出异常变动,选取应被评估企业。在实施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调阅了企业的财务分析、审计报告,查阅了CTAIS系统储存的企业各项数据,运用掌握的外贸企业区别于一般商业企业的特点,将评估工作深入到了企业的部门核算,将评估工作有效的进行了延续。
2.打破常规思想束缚,在创新中求发展。纳税评估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根据总局思想精神,纳税评估工作要做为常规工作落实在基层。我局贯彻总局精神研发了自己的纳税评估数据采集系统和纳税评估数据分析评估系统,总结干部们的“土”经验提出了便于使用的“税负理论”。在本次对该单位的案头分析过程中,评估小组就尝试使用了这些土方法,对库存、留抵、毛利等进行了逻辑计算。因此,纳税评估应该屏弃形式上的束缚,在创新中求发展。

3.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职能作用。我局对该单位的评估小组成员中包括了该单位的税收管理员。在实施评估过程中,税收管理员负责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日常管理情况,给评估小组一个对该单位的初步认识,税收管理员还负责纳税评估的税法宣传,给企业一个纳税评估的正确认识。税收管理员参与评估,便于评估小组尽快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帮助税收管理员更加深入地监控重点税源企业,因此我们认为税收管理员直接参与评估是有必要的。
五、案例点评
本评估案例是按照我局制定的《增值税纳税评估规程》,借助我局自行开发的纳税评估应用程序,通过人机结合的评估方法,作出的一次有效尝试。
本案选择重点税源户中的零税负企业为评估对象,以“理论税负”与实际税负的差异成因为切入点、依托其他评估指标和相关财务指标展开分析评估。
在评估分析环节,运用“理论税负”测算方法,注重案头分析的条理和逻辑,确定重点异常因素后将案头分析与实地核查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
在实地核查中,根据企业主动配合的主观要求,与企业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核实相关数据,使企业对评估结论信服认同,并依此主动开展了自营、代理出口及自营、代理进口业务的全面自查,及时发现了涉税问题,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附:
本案使用的文件:
1,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 [2005]43《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4]11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

概念说明(摘自西城国税局《纳税评估手册》)
1,实际税负——在一个纳税所属期内,企业已交纳增值税占全部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实际税负=主表中年应交增值税合计数/主表中销售收入年合计数*100%
实际税负的高低不能完全说明企业涉税核算是否正常,实际税负要与行业平均税负做比较,与理论税负做比较,如果差距较大,应作为疑点,在税负构成因素中找原因,直到所有影响因素加减后大致等于理论税负或行业平均税负为止。
另外,税负与销售收入变动率比较:销售收入变动率高,税负没有同比变化,也是疑点,应予以分析
2,理论税负——是基于增值税基本概念上的,在一个纳税所属期内,用企业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所得到的增值部分,乘以适用税率后得出理论上企业应纳税额后,企业理论上应纳税额所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之所以称之为“理论税负”,是因为这种计算方法忽略了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以外的一切影响因素,是纯粹理想化的一个相对指标。
理论税负 = (销售收入年合计数-销售成本年合计数)×适用税率/销售收入年合计数×100%
理论税负是用来与实际税负进行比较的,当理论税负大于实际税负时,就要进一步对该企业税负构成进行因素分析,直到所有影响因素加减后大致等于理论税负为止。
3,存货影响因素:《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资等。
由于购进货物的同时相应的进项税也会产生,其关系式为:进项税=购进货物金额×税率,因此存货与进项税额成正比例关系,并且间接的影响应纳税额,从而影响税负。另外,由于企业可抵扣的进项税与购进存货有着比例关系:购进货物金额×税率,所以一个核算期末的库存余额×税率后应该大于增值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否则应将此处作为疑点,认真查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