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gis公司:2007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汇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31:53
2007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汇编(1)
年安徽省
[三]  (15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
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安徽省年芜湖市
(三)(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
19、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
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20、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
21、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7、(2分)(1)通“避”,躲避。(1分)   (2)眼泪。(1分)
18、(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2分)
19、(4分)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  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
20、(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21、(4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2分)
年福建省宁德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参考答案:
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
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20、余/因得/遍观群书。
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共8分)
(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公将鼓之          鼓:
(2)既克,公问其故    克: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20.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
参考答案:
17.(1)击鼓(1分)   (2)战胜(1分)   (共2分)
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
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
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2007年河南省实验区方案二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  (共10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
(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国亡后出逃。②发政举事:施政做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被:穿上。
⑤谄谀:谄媚奉承。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                  私: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0.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2分)
21.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2分)
22.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8.(1)偏爱  (1分)(2)当面  (1分)    (共2分)
19.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20.①从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  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  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
21.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  (齐国、宋国情况各1分。齐国情况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共2分)
22.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  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  (言之成理即可。2分)
年湖北省鄂州市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鄂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      )⑵陶后鲜有闻(     )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
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
乙文:
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参考答案:
2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  ⑵少  ⑶停止  ⑷合宜,适合(2分)  21.C(2分)  2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分)  2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3分)  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
年湖北省潜江市仙桃市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12分)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10.翻译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这一句。
参考答案:
8.(1)参与 (2)离开,离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B(2分)
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11.(1)远谋   鄙  (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空1分。)
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为知之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 (4)满则覆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翻译: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翻译:
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
8(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9—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0态度(  )学思
11.(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
(2)有心要。(  )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    )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年湖南省永州市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1.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
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分)
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20.(4分,每句2分)(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
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21.(2分)此 时︱欲 下 一 语 描 写︱不 得。
22.(3分,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23.(2分)《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1分);《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1分)。
24.(2分)《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1分);《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分)。(语意相近即可)
2007年江苏省南京市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
8.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2分)
10.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参考答案:
7.(2分)D    .
8.(2分)A
9.(4分)
(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分)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2分)
10.(4分)
(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意对即可)(2分)
(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意对即可)(2分)
(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意对即可)(2分)
年江苏省常州市
(四)一位同学从《成功》里借来王国维的“事业境界说”,为“读书成功三境界”配上了新的文言语段。认真阅读,完成18~21题。(12分)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配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配文: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配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18.解释下列短语。(3分)
(1)弗之怠:                 (2)走送之:
(3)哀转久绝:               (4)歌以咏志:
19.这位同学认为郦道元《三峡》选段可以用来比喻读书过程中有所领悟的喜悦。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说说“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意思。(2分)
20.如果说读书的第一境界是立志启程的不易,第二境界是求知过程的甘苦,那么第三境界则是豁然开朗的喜悦。请你评价一下《观沧海》的诗句作为第三境界的配文是否合适。(2分)
参考答案:
18.(1)不懈怠,不放松抄写;(2)跑着把书送还回去;(3)(猿鸣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4)写诗(或唱歌)来抒发理想(或志向)。(共3分。对1个得1分,得满3分为止。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如“怠”、“走”、“哀转”、“咏志”,这几个词译错的,该小题不得分。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可以不扣分。“弗之怠”解释为“不懈怠,不放松”,“走送之”解释为“跑着送还回去”,“之”字未译出的可以不扣分)
19.大大小小的瀑布从山上直泻下来,江水清澈,山峰高峻,草木茂盛,实在趣味无穷。(2分。不是翻译,要求可明显放松,写出大概意思即可得全分)
20.没有标准答案,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参考:合适;日月星空的光辉,一起在自己的眼前展开,用来比喻求学中豁然贯通的境界是自然得体的,洋溢着一种成功的喜悦。不合适;这几句写的是自然天象,表明曹操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的结尾,都和读书最高境界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2分。肯定否定皆可,理由较为合理的即可得全分。只作判断而未分析理由的不得分)
年江苏省泰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3—16题。(1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②逸致:情趣。③迨:及,等到。(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日上日妍( )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3分)
句子:
启迪:
参考答案:
13.本题2分,每小题1分。(1)洗,洗涤。(2)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14.本题2分。(1)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远”或“亵玩”如果译错,扣1分;“是”译错扣1分)
15.本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本题3分。写出句子得1分,写出启迪得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全分)。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
(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启迪: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彩。
2007年江苏省盐城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4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
10、解释句子的加点词(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4)悉可俯拾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1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0、(1)明白、知晓;(2)同“弼”,辅佐;(3)匹敌、对抗(4)完全11、(1)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12、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13、卒章显志。
年江苏省镇江市
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共13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注释】①既:尽。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③重(chóng):重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⑥勍(qíng)敌:强敌。  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  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
13.(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狱”、 “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
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
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2007年辽宁省十二市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
[乙]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⑦。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②值:遇到。   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④败:毁坏,舍弃。  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⑥止:停留。⑦全:保全。
10.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不忍委之           (4)遂班军而还
11.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12.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分)
13.[甲] [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                 的思想。(2分)
参考答案:
10.(1)苟且(注:使用语文版教材的学生还可以答为“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2)祸患,灾难  (3)丢下,抛弃  (4)于是,就  每词1分。
11.(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2)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
12.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大意正确即可。
13.舍生取义
年内蒙古赤峰市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贤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1),辄以水沃面(2);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2)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录毕,走送之(         )
(3)益慕圣贤之道(            )
(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
24、翻译句子(6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   (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参考答案:
22、(1)爱好、特别喜欢 (2)跑 (3)更加 (4)妻子和儿女
23、A
24、(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25、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
2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3
推荐
2007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汇编(3)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
参考答案:
年山东省济宁市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 说苑》)
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9 .〔 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 乙〕 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4 分)
10 .请你从〔 甲〕 〔 乙〕 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 分)
参考答案:
7.答案:①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②赏赐 傲视
评分;大对一个词语得1分,共4分。
8.答案:①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舍身取义 廉洁自律
评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示例:①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评分:共3分。观点正确,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年山东省济南市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始皇议欲大苑囿①,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②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故将请旨。漆城虽于百姓愁费③,然佳哉!漆城荡荡④,寇来不能上。”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注释]①苑囿(yuàn yòu )养禽兽以供帝王打猎的园林。②优旃(zhān):秦朝宫廷中的一个演员。③愁费:愁,忧愁;费,花费。④荡荡:漂亮而光滑。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王之蔽甚矣
②始皇议欲大苑囿
7、下列句中加点的“虽”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虽”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漆城虽于百姓愁费         D故虽有名马
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甲文中,“王曰:‘善。’”表明了齐王对邹忌所言持           的态度;乙文中,“优旃曰:‘善。……’表明了他对两位君主的想法持            的态度。(2分)
10、甲、乙两文都写了成功劝谏的故事,邹忌和优旃的劝谏方式有什么异同?(4分)
相同:
不同:
参考答案:
6、①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②扩大
7、C
8、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9、赞同  ;反对
10、相同:充分尊重被劝说者,进行委婉的劝说,使对方易于接受
不同:邹忌:设喻说理     优旃:用反语讽谏
2007年山东省临沂市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颐既觉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 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内容:
感情
4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参考答案:
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参考答案:
8、①门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
10、略
年山东省泰安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①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肉食者鄙                  忠之属也
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9.甲文写战争,乙文写治国,但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请写出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2007年山东省潍坊市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庙堂:
③不可具状                                   具: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                           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A.                        B.
②烟云竹树而已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①处江湖之远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C.                       D.
②竹工破之                 ②子声丁丁然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2分)
12.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
参考答案:
9.①求:探求。②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③具:全,都。④被:通“披”,披着。(2分。每词0.5分)
10. B(2分。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语气。B连词,因为。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D①代词,这样;②助词,表状态)
11.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分。“微”、“斯人”、“谁与”、“归”各0.5分。意思对即可)②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2分。“焚”、“默”、“遣”、“世虑”各0 .5分,意思对即可)
12.范仲淹优国优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2分。优国优民1分,自得其乐1分,意思对即可)
年山西省临汾市(课改)
【甲】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白《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彼竭我盈(    )    (2)望其旗靡(    )
(3)臣之妻私臣(    )    (4)今齐地方千里(    )
19.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泽为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分)
翻泽: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分)
翻译:
20.【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                  ”和“                  ”;【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           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                     ”。(4分)
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1)【甲】文巾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1分)
答:
(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2分)
答:
参考答案:
18.(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2)倒下
(3)偏爱
(4)“方圆”或“纵横”
19.(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2)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以及古今语言转换的能力。(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
20.故克之故逐之  设喻(类比)  王之蔽甚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每空1分)
21.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意思对即可。1分)  (2)略
(能联系邹忌劝说的方式,结合现代交际,谈自己的体会,且言之成理即可。2分)
年山西省临汾市(非课改)
【甲】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选自《为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彼竭我盈(    )    (2)望其旗靡(    )
(3蜀之鄙有二僧(    )    (4) 贫者语于富者曰(    )
19.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分)
翻译:
(2)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2分)
翻译:
20.【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              ”和“               ”。【乙】文中富者先后说了两次相同的话,但表达出来的态度不同,第一次表达出的是              的  态度;第二次表达出的是               的态度。(4分)
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1分)
答:
(2)【乙】文中贫者“自南海还”的成功带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
答:
参考答案:
18.(非课改实验区)(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2)倒下  (3)边境  (4)对……说,告诉  (每空1分)
19.(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2)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富有的和尚。
(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
20.故克之  故逐之怀疑  否定、蔑视及嘲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和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能力。(每空1分)
2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的深人理解,以及联系生活、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意思对即可。1分)  (2)略
(能联系“贫者自南海还”的成功原因,谈自己的启发即可酌情给分。2分)
年山西省太原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9.【甲】文介绍了                          ,【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                类: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
③一士人善画                  善:
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旦: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参考答案:
9.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     逼真
(评分说明:第一空大意正确即可。每空1分,共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 类似,像
② 弯曲
③ 善于,擅长
④ 早晨
(评分说明:结合语境正确解释,每空1分,共4分)
11.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
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评分说明:正确译出“比”“漫”各1分,每小题大意正确1分,共4分)
12.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评分说明:能结合写猫的句子1分,用自己的话正确表述1分,共2分)
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中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望其旗靡(        )                   会匈奴大入塞(        )
俄而,斩首数百级(         )          范兵不敌(        )
公将鼓之(         )                  范乃令军中褥食(         )
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1分)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⑵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
2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用原文填空,2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4分)
2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2分)
参考答案:
20.倒下   正遇上   一会儿   抵挡   助词,无实义   就
21.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22.(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
(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23.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分)   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2分)
24.知己知彼 或抓住战机。(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
2007年天津市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乙】(苏秦)归至家①,妻不下纴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③数十,得太公④《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⑤以为揣摩⑥。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这里指苏秦游说秦王没有成功,因为费用已花光,所以只好回家。②纴(rèn):本义指织布机上的纱缕,这里指织机。③箧:这里指书箱。④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⑤简练:选择。⑥揣摩:研究。
17.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引锥自刺其股(       )    ④期年,揣摩成(      )
18. 根据你读文的语感,为下面的语句加上标点。(2分)
妻 不 以 我 为 夫 嫂 不以 我 为 叔 父 母 不 以 我 为 子 是 皆 秦 之 罪 也。
19.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成语□□□□就是对苏秦和另一位古人孙敬苦学故事的概括。
21. 结合【甲】文文意,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2分)
上联:苏秦刻苦锥刺股;
下联:宋濂□□□□□。
22. 结合【甲】文,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宋濂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
17. (4分)①跑  ②等待(等、等到)  ③大腿   ④满一年(过了一年)(每词1分)
18. (2分)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答对2个给1分)
19. (2分)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20. (1分)悬梁刺股
21. (2分)下联:宋濂勤奋手录书。(对仗工整即可,教师可根据考生回答酌情给分)
22.(3分)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尊敬老师等方面回答,注意要结合实际,言之成理。(不结合原文和自己实际谈,酌情扣分)
年天津市(人教四年制)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回答18~22题。(15分)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曰:“桀、纣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释:①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 与:同“为”,替的意思。③ 尔也:而已。④ 圹(kuàng):原野。
18.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
(1)寡助之至(    )       (2)亲戚畔之(    )
(3)所恶勿施尔也(    )   (4)兽之走圹(    )
19. 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3分)
句子:
翻译:
20.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2分)
21.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2分)
22. 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参考答案:
18.(4分)(1)至:极点 (2)畔:同“叛”,背叛。 (3)所恶:所厌恶的东西(事情)。(4)走:跑。(每词1分)
19.(3分)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句子1分,翻译2分)
20.(2分)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第二句和第三句,每句1分,只写第一句不给分)
21.(2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失道者寡助”给1分)
22.(4分)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每层意思2分,意思对即可)
2007年云南省昆明市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8.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B. 必能裨补阙漏(同“缺”,缺点)
C. 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良的)
D. 既已狼噬梁、岐(像狼一样)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故不为苟得也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扶苏以数谏故
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至则无可用
D.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其如土石何
10.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2分)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11.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2.【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
说说。(2分)
13.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3分)
诸葛亮:
郗超:
参考答案:
8.(2分)C
9.(2分)A
10.(2分)大 功 既 举 /人咸 叹 超 之 先 觉 /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11.(2分)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12.(2分)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意思对即可)
13.(3分)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
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
年云南省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四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⑤畜:同“蓄”。    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渔人甚异之    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3)颖脱不羁      羁: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辍:
1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1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参考答案:
11. (1) 对……感到诧异 (2) 类 (3) 束缚,拘束 (4) 停止
1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2分)。(意思对即可)
14.(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 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2007年深圳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8-10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庄子>故事两则》)
8.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也体现了这种追求。(1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0.《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形象与《<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的形象有很大不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孟子与庄子形象的不同点。(3分)
参考答案:
8舍生取义
9 鱼,是我喜爱(想要)的;熊掌,也是我喜爱(想要)的 。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愿意舍弃鱼而得到熊掌。(得分要点:整句翻译准确流畅得满分,其中“所欲”、“得兼”的准确翻译各占0.5分)
10孟子积极入世;庄子消极避世。答到“积极”、“消极”或“入世”、“避世”的意思,均可得满分;答到孟子“重义轻生”,庄子“不贪图富贵,幽默风趣”等也可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