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彩票与扶贫:财经观察:“天量”信贷给了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03:41
一季度信贷创天量 中小企业和农村信贷“很差钱”
李晓超:货币信贷增速加快 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我国一季度信贷创天量,“铁公基”仍是主角
4月份信贷可能回落 分析称二季度增速不会太低
1月,银行信贷增长1.62万亿元;2月,增长1.07万亿元;3月,增长1.89万亿元,创中国单月放贷历史记录。一季度新增贷款达4.58万亿元,已快完成全年5万亿元信贷增量的目标。然而,无论是学界还是企业界,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抱怨并未缓释多少,有的企业甚至认为融资环境“变差了”。人们不禁要问,“天量”增长的信贷投放,密集出台的支持政策,惠及中小企业的有几何?为此,半月谈记者在中小企业众多的浙江省进行了调查。
货币宽松,信贷紧张
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华欣)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生产的多色系环保纺织新材料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独特优势,销售一直供不应求,今年一季度完成出口550多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3。但这家企业发现,当前办理银行授信似乎比打开国外市场还要难。
今年初,浙江华欣在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1.1亿元贷款到期归还之后,重新办理授信手续时遇到了麻烦。对方称,其授信权刚被总行上收,分行已无权给予授信,目前总行对纺织类企业的进入很“慎重”。
“银行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太强了。”浙江华欣董事长曹欣羊无奈地说,自己前几年搞新技术研发,投入比较大,现在本来到了技术成熟、可以大规模生产的时候,没想到金融危机一来,个别银行立马就“躲”起来了。
曾经打赢过“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的通领科技集团是温州的一家著名民营企业,该公司在美国佐治亚州成立的首家境外高科技工业园区——通领科技集团美国工业园项目,已经得到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外汇管理局三个部门的批复和大力支持。通领科技集团董事长陈伍胜介绍说,截至2008年底,该项目已投资998万美元,但国家开发银行等几家银行承诺的配套资金迟迟不到位,没有给一分钱贷款。
“银行的工作人员每次来看企业都说‘很满意’,但走的时候对贷款又说‘研究研究’,可‘研究结果’一直遥遥无期。任何投资项目都需要银企合作,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国家银行的帮助和支持,不能因为我们是民营企业就歧视、随意和不守信用。”陈伍胜说。
还有一些企业主反映,由于早先购买的门店类固定资产市值缩水,现在不仅拿此做抵押的贷款额度大幅降低,而且出现银行不肯放贷的现象。此外,由于早前发生过银行“骗”回贷款不再放贷的情况,一些企业主觉得只要原先的贷款不要抽回就烧高香了。
浙江省工商联一位负责人说,虽然近来银根松动,但银行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采取的仍是“惜贷”做法,有“米”不作为,“雨天不打伞”,出现“货币宽松,信贷紧张”局面。
“天量”信贷给了谁
记者了解到,今年前几个月,浙江一些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均大幅度增长,有的甚至可形容为“天量”放贷,但是贷款结构多数投向了国有企业或者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和项目,中小企业从中受益并不多。
今年1至2月,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面向杭州地区的公司客户投放贷款75亿元,新增贷款相当于去年全年的75%。银行方面表示,这些资金绝大部分给了“政府背景的投资项目”。
该行一位部门负责人承认,大项目放多了以后,对中小企业确实会有“挤出效应”。尽管这家银行贷款结构一直强调“三三制”——大企业(国有企业、基础设施项目)的比例1/3多一点,个人信贷1/3,剩下的给中小企业,但今年前两个月中小企业新增贷款所占比例仅20%左右。
其他一些银行情况也差不多。今年1月份,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排名前10位的贷款大户,其中9个是政府项目,只有1个是超大型的民营企业——万向集团。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主持工作的副行长陈献明分析说,今年初,银行一些项目贷款主要是放给了政府性投资项目,原因之一是年初配合“保增长”战略的需要,二是春节过后企业的大规模资金需求还没有完全起来。加上原材料价格大大下降,不少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不像去年那么紧张。
“我们也很着急,如果把大部分贷款都投向了政府主导项目,一旦企业信贷需求上来后,银行信贷供应跟不上怎么办?”3月份开始,陈献明带着信贷人员下到企业和农村调研,务求把那些有效的信贷需求“挖掘”出来。
除了银行,浙江丰富的民间资金也是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重要来源。目前,该省已有5家村镇银行获批组建、44家小额贷款公司开张营运,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2月底,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9989笔,累计金额91亿元,目前放贷余额为46.6亿元。
但是对于家数超过百万之巨的浙江中小企业群体来说,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无异于“杯水车薪”。由于仍处于试点阶段,浙江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上限为2亿元,从银行融资的上限为注册资本的50%,很多小额贷款公司往往是开张没几个月,手中的钱就“放”光了。“小额贷款公司不得不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有时就会产生借贷周期跟企业生产周期不匹配的问题。”浙江省银监局法规处处长陈志法说。
金融“瓶颈”不破,“两保”目标难实现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是要统一认识、加大力度。”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科技处副处长刘树林说,国有大企业、政府性项目固然重要,但浙江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创造了全省九成以上的就业岗位。显然,“保增长”无法回避中小企业的作用,“保就业”更加离不开中小企业。而金融“瓶颈”不破,“两保”目标恐难实现。
浙江省个私经济监管局局长张志益说,这几年地方政府出台了政府扶持基金、风险补贴等办法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浙江华欣董事长曹欣羊说,金融危机一来,银行要收缩,“卡”的肯定是民营企业,导致民营企业“难上加难”。商业银行一是要摒弃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心理,对民企国企一视同仁;二是在风险防范上要更加科学,不能一刀切地对某些行业实施制裁,而应该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合理支持有技术含量、有市场的企业资金需求。
此外,银企关系中,银行一直是强势一方,贷款协议一般都是银行怎么说就怎么定,企业对于一些“霸王条款”也不敢不遵从。浙江省工商联一位负责人说,根据银行制定的条款规定,企业贷款合同到期前,银行利率若发生变化,贷款利率都会“就高”执行,也就是说,很多时候企业是很难享受到中央降息“利好”。
专家提出,对于民间资金进入可融资市场的渠道必须进一步拓宽。一方面,要进一步打开民间资金的投资空间。当前,一些国有垄断资本控制的行业如银行、石化、电力、铁路、电信等,或多或少都存有准入门槛高、民间资金进入比例受限制等问题。如果能打破政策“瓶颈”,放开民间资金进入,自然也就会将银行信贷转移、“解放”出来,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投放力度。
另一方面,对已合法化的民间资金融资形式应加大支持。浙江省金融办金融一处处长潘广恩说,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当前政策对其融资来源、税前风险拨备比例、不动产抵质押手续办理等方面都有限制,如果能将其定义为“微型金融机构”,让其可以通过银行间拆借市场低息融资,无疑将会大大推动这项新生事物发展,从而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更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