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y3d赛车游戏源码:关于农村社会管理的实践和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9:24:52

关于农村社会管理的实践和建议

-----赴丽水衢州等地的调研报告

2011年省委党校进修二班第一组调研报告

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也会导致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和谐的现象。然而,社会也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中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实现进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按照省委党校进修二班的培训教学计划安排,围绕社会管理这个主题,我们组织开展了调研活动,并形成初步的调研报告成果。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研安排,我们第一组一行12人于32841前往丽水、衢州两地调研,先后召开了6个座谈会,听取了区县市、乡镇和村等单位的情况介绍;先后到丽水的龙泉、松阳、遂昌及其相关村和社区,以及衢州的江山、衢江区及其云溪乡胡山村、樟潭乡乌溪桥村等开展了实地调研,还现场观摩了民情信息系统数据的演练。每到一个地区,学员们详细询问,虚心学习,并积极开展讨论交流,碰撞思想,提升认识。

412,小组又围绕调研主题和调研活动,组织开展了小组讨论交流,并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和意见。

 

二、调研的主要实践经验及其成效

社会管理的创新,关键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在这次调研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实践活动值得学习和推介。

(一)主要做法

1、松阳县的“民情地图”工作。所谓民情地图,就是通过走访了解,把农户家庭所有信息都收集起来,并形成系统的信息资料。松阳县,目前各级干部共手工绘制401个行政村2046张民情地图,统一录入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在具体操作中,一是民情地图的构成,共有村情民情图、产业发展图、组织体系图、重点人员图、结对帮扶图和防震避灾图6张地图,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直观、准确反映乡情民情的综合体系。二是民情地图的绘制,把全面了解掌握村情民情作为重要目标,县级领导带头带领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开展走访农户活动,并以干部亲自手绘地图来推进调查研究,形成图文并茂的民情地图。三是民情地图的维护,手绘完成后经审核统一录入松阳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只要轻点鼠标即可随时随地调用,同时还对村情民情实行动态更新和管理。四是民情地图的使用,开展应知应会培训和考试,并开展经常性的抽查和应知应会大比武来确保干部及时掌握并服务群众需求,并将考试和抽查情况列入干部年度工作业绩考核。

2、衢江区的三民工程和双连工作。三民工程核心是知民情、解民忧、办民事,双连就是干部连民心、平安连万家。目前该区21个乡镇街道271个行政村,按照“一村一册、一户一档、一事一表”的要求,全面建立了信息库,入库农户115390户。同时,该区建立了21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297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提出“群众办事动嘴、干部帮忙跑腿”的全程服务理念,努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自2008年底开始实行每月10日和20日分别为乡镇村和县及部门的群众接待日,这天区里和区级部门、乡镇均实行无会日制度,以接待群众确保诉求畅通。据说,已连续执行至今。如能持续执行每月两天的无会日;且无论群众有否诉求,均能履行领导接待日制度,这就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3、龙泉市的“三诊”工作机制。所谓三诊,即坐诊、出诊、会诊。坐诊,就是每周固定时间,每个驻村干部都到驻村固定地点接待群众来访,听取意见,提供便民咨询,接受群众代办事项。出诊,就是根据群众的来信来访情况和相关意见建议,深入农户,进一步掌握情况或解决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会诊,就是通过召开村两委扩大会议共同商议研究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并根据事务大小和解决的难易程度决定是否上报上级组织。为确保“三诊”取得实效,均印有驻村干部联系卡以及三诊事项通知书,并建立由老同志、老干部、老党员组成的监督员队伍,建立三诊工作考核组,三诊工作情况与干部考核、竞争上岗、提拔使用等相挂钩。三诊工作制,较好实现了村民“村口”办事和“家门”办事,把许多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应该说,此举效果好,但称谓值得推敲,应予调整。所谓诊,是把对象当作病人,这有悖于人民观点。

4、遂昌县的求和人民调解委员会。2009年2月成立了丽水市首家跨区域、跨行业的县级求和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具有专业特长的专职调解员,选配老党员、老干部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组成协调小组,并编织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调解网络,实现调解工作由政府“独角戏”到社会“大合唱”的转变。2010年成功调解各类纠纷和矛盾537件次。此举好就好在“求和”两个字!

5、龙泉市的“治安联防户长制”。即:在该市431个行政村中,将行政村一定区域内的10-30户毗邻的农户为单位组建成一个治安联防户,以户长为核心,开展调解、宣传、帮扶和安全巡查等工作。治安联防户长制的推行,将一定区域内的村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户长既是利益代表人,也能从干部的角度顾全大局,也是矛盾信息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据说,近年来,全市60%的邻里纠纷和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重大问题不出乡镇”的目标。

此外,龙泉市对精神病患者的救治工作也值得推荐。该市全面排摸并建立了400多人的个人档案,包括病人病史、发病状况、家庭情况和监护人情况等,建立家庭监护、医疗救治、低保保障等相结合的实施办法,改变了原来患者“无人管”的处境,也使患者得到了有效救治。目前其境内的治疗专门机构-龙泉锦旗卫生院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可同时收留150人。在松阳,我们还学习了城南社区巡防机制,其社区倡导的“我为大家守一夜,他人为我护一月”的做法,是农村社区和外来人口集聚区管理的好示范,于理于情于德,都是很好的结合。

当然,这次调研活动涉及的社会管理工作,各地还有很多有效的具体做法,鉴于时间和共性问题,不一一赘述。

(二)主要成效

各地的做法尽管有所不同,但具有鲜明的共性,虽说很多只是操作层面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却在深刻改变着农村社会管理的理念、载体和模式。

一是重民生,突出科学发展核心,观念得到加强。不论是三民工程、双连工作,民情地图,还是求和调解,甚至是对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救助,均强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体现了把群众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标准,强化了“群众过不好、干部不好过,群众过好了,干部才好过”的意识。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不仅是价值观的反映,也更好地反映了对每一个具体的人的个体的关注、关心和服务。

二是知民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干部受教育。民情地图和三民工程等工作的基础工作,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是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民情、掌握民需、解决民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干部增加了与群众的个体交流,摸清了家底,也感受了群众的朴素,了解了群众的需求,更从中学习了群众的创造精神和生动实践,干部在活动中得到了切身的教育。事实证明,只要真心真正走进群众,干部就有收获。

三是优作风,化管理为服务,群众得实惠。建立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形成覆盖城乡、条块结合、纵向到底的县市区、乡镇、村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实行全程服务,有效消除了管理“盲区”和服务“真空”。“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成为基层组织和干部的核心工作,坚持服务优先,寓管理于服务中,以服务构建信任,以信任树立权威,以权威提升效能,群众得到了实惠,干部也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基层干部在群众的公信力得到提升。

四是带民风,促进村民自治,密切干群关系。全面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变群众上诉为干部下基层征求意见,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展了民主渠道,切实维护了群众的知情权、建议权、表决权、监督权和诉求权,较好实现了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更好地激发了维护和谐的合力和促进发展的热情。

 

三、关于社会管理的有关建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各地的实践创新和探索,为农村社会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借鉴。但是农村社会管理工作仍任重道远。鉴于社会管理的内容和理论问题比较系统,笔者因认知和水平限制,在此拟不作理论层面的更多的系统的探讨,也不就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范畴作出赘述,这里主要就一些零碎的思考作些梳理,提出一些观点和想法,供参考。

(一)要全面推广“民情地图”这个载体

胡锦涛强调: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民情地图是知民情、问民计、解民忧、办民事的基础工作,是坚持和大力发扬群众路线这个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形式,不仅体现结果,更重要的还在于过程。推广民情地图,不仅是理念问题,也是重要的方法论问题。建议:

一是要由乡镇干部和机关干部亲自绘图。要切忌民情由村干部收集、大学生村官汇总整理的现象。二是要及时动态地更新地图。变化快是当今的一大社会特征,要以快制快,全面推动基层工作。三是要充分利用地图。要通过不断的研判地图、使用地图,即时地发现矛盾的萌芽,及时地掌握群众的需求,积极地解决群众的问题。四是要积极利用现代媒体。要通过现代网络、媒体等手段把民情资料建设成为综合性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二)要牢牢把握县一级这个关键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也是通过人的管理和人的服务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管理的对象和主体都是人。因此,对于农村社会管理,要关注对象,也要关注主体,尤其是核心主体。

自古“郡县治,则天下安”。李源潮在争先创优活动中也特别强调“县一级是关键”。县一级在党和国家组织结构中处于关键地位,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具有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地位。一是核心地位。县一级党委处于我党的执政之基,在所辖行政和经济区域内,处于核心地位,担负发展经济、管理社会、保持稳定的多重职能,是城乡基层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领导核心。二是前沿地位。县一级党委政府处于城乡工作的第一线,基层的各种矛盾焦点都集中在县级,其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三是枢纽地位。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各种都要通过县一级统一部署下达,城乡基层单位也习惯于按照县一级的要求开展工作;同时,基层群众的诉求也需要通过县一级梳理反映,并向上级组织汇报,是国家、省获取基层真实情况的关键层级。中国乡村建设的代表人物之一晏阳初就曾经指出:“中国的政治基础在哪里?在中央吗?在省政府吗?不是……在县。县才是中国真正的政治基础。县长治理宪政,直接影响人民生活”;他还说:“省政府委员的张来李去,与老百姓无直接痛痒关系;中央政府的纵横改组,与老百姓无直接关系;惟有县长的更替,和老百姓关系最密切。”

应该说,当前县一级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任务,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履行了很多义务,为人民幸福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要客观地看到,群众对县一级的评价却并不如人意,公信力受到质疑。《政府公信力现状评价与对策探析》一文中: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对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的政府公信力评价甚高;而对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的政府公信力评价甚低,其平均分比对文革时期政府公信力的评价得分还低(见下表)。

在我国各个层级政府中,其公信力的评价也各不相同,一个总体趋势是:从中央政府到乡镇级政府,公信力呈现出明显的层级递减。各级政府信用度的平均分来看,县政府一级仅为2.74 (如表2所示)

笔者认为,县一级是党委政府组织中最为关键的层级,上下联系的关键,必须充分认识县一级组织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县一级组织建设,这也刻不容缓。

如何加强县一级组织?建议:

一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县一级领导班子建设,注重年龄结构、关注基层经历结构、文化知识构成结构以及群众观等因素,建议担任县委书记和县长的要具有县市工作的基础,尤其要尽量回避无基层工作经历的同志“空降”直接担任县委政府的一把手(可以先行适应再任职),班子成员中要有一定数量从事乡镇工作经历的人员。

二要巩固并不断提升县一级组织和领导的公信力。应该说现实公信力从时间纵轴看有下降趋势,从上下层级关系看处于递减的下端。因此,一方面,要对县级班子尤其是一把手加强监督和约束,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强化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方法,强制落实县市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农村民生改善。另一方面,上级组织尤其是省市级要真心信任县一级组织,依靠县一级组织,为县一级承担责任、分担压力,维护公信力;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县市的转移支付,增强县一级的服务能力和实力,从更高层面支持县一级发挥服务基层和群众的作用和影响力。在政府间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资金往来、预决算、年终结算等方面,加快实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省财政与市、县财政的直接联系,开展相关业务工作。

三要加快推进扩权强县改革。一方面是县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权力集中,另一方面是县一级又责任大、权限小,这种矛盾的客观存在,对县一级的公信力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要把原属市一级的相关权限尽快还权或授权于县,推进县强权明责改革,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于民,取信于民。创新考核机制,重视使用县级干部,体现用人导向,加快推进县委书记和县长职级高配改革并结合权责对等原则而推广之,提高其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树立“强块精条”理念,正确处理好一级党委政府与上级直属部门之间以及官员的关系,使一级党委政府更好发挥作用。

四可优化职能部门设置。习近平强调,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建议:县一级可设立“群众工作委员会”,明确其接受并协调解决群众诉求的职权,其机构实行与信访局合署办公,并最终实现信访局机构的淡出。应该看到,信访部门的设置,其目的是从善的,其状态是暂存的,其任务是阶段性的,其实际效果是善恶参差的。

简言之,对农村社会管理,应该跳出事务看管理。要为县一级解决群众问题创造舆论、物质和环境条件,让县一级组织更多、直接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取信于民,提升公信力,巩固执政基础。

(三)要夯实村级组织这个基础

村级组织最为基层,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同时又是自治组织,具有与政府机构不同的特性和利益需求、价值取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对村级组织工作状态的高度概括,也显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事关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当前,随着民主的推进、利益的调整、观念的冲击,农村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基层组织抓起。建议:

一要选好班子,尤其领头雁。任何事情都需要人去做,当理念和思路确定之后,具体的实施者起决定作用。当前,我们缺的不是理念和观点,缺的是脚踏实地、一抓到底的具体实施者。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有责任性、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的主要领导岗位上,真正发挥好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选配选举村级干部时,要积极有序推进党组织与村委会成员的交叉任职,加快推行干部竞选承诺制度、干部任职宣誓制度和干部引咎辞职机制,还权于民,授权于民,让制度管事管人,形成干部“能进能出”机制。

二要实行分层级管理办法。目前很多地方实行了撤村并村工作,行政村的人口规模明显增加,区域范围迅速扩大,管理事务也明显增多,工作繁重,且利益诉求呈现出多样性、复杂化。因此,应因村制宜,划分片组户等区域单元,实行村党委(总支)下设支部,村委会下设村民小组和社会服务组织,分层级、分区域、分类别开展管理和服务,提高管理实效和服务效能。

三要坚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1)要把财务公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党群关系的润滑剂。如杭州市桐庐县村级组织换届平稳收官,选举过程中几乎没有来信来访,究其原因,得益于村务公开。村务公开的核心又在财务公开。每个乡镇均推行财务逐笔公开制度,村民打开家里的电视,除了可以看到村级财务的13张会计报表外,还能同时看到每笔的明细,让村民放心。(2)要高度重视村规民约建设。村规民约是体现村民自治的最有效的办法,要因村制宜深入分析研究,并合理制定村规民约,努力实行在党的领导下的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把村规民约作为一种村“法”来重视和运用,要有激励也要有惩戒,要有抽象价值更要有具体要求。

四要努力办好群众希望办的实事。现在有种现象:干部干的事情越多,老百姓反而越不满意,意见越多。为什么?其实质是,因为老百姓急切希望解决的我们没有着手办,而我们正在办的老百姓却不感兴趣。为此,我们一定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在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的同时,花更多精力和财力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全面实行全程代办服务和服务咨询工作,解决好群众“不知道找谁办、怎么办”的现实需求。

五要切实解决有钱办事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建立县、乡镇级财政对村级事务管理的支持,落实相关必需的经费。积极拓展思路设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此外,要继续重视从村干部中选拔一定比例的乡镇公务员,并形成惯例和导向。

(四)要用好综合调解这个法宝

社会管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社会管理少不了利益调整和协调。创新社会管理,很重要的是要依靠各种政府的和非政府的组织,形成合力,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置,追求的最佳效果是和谐。和谐是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是相对的、动态的,既是终极追求目标,也是阶段性的具体实践。在这个问题上,妥协和和谐,比依法和公正更为重要,其实“公正”也是公众对公平的认同感的表现。对簿公堂的结果,是依法的、公正的,但是效果对当事人双方来讲未必满意,甚至双方都不满意。对簿公堂的结果是结下冤家,而调解的基础是相互协商、自愿接受、双方基本满意。因此,调解效果优于对簿公堂,调解优于司法。

建议:在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置中,一要十分重视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建设,如老年协会作用发挥,志愿者服务队,“和事佬”等民间调解组织,等等。二要高度重视调解作用,确立调解优先原则。把调解作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必需环节,建立分级调解机制,司法裁决前必须先经调解,进入司法程序后也要先调解再审理。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镇和村三级调解组织和队伍,切实解决好经费、机制等保障问题,不断提升调解能力和效果。

(五)要坚定城乡区域统筹这个思路

城乡差别,是一个不解的难题,也可以说是历史欠账问题。也正因为这个差别,我们的社会矛盾显得更为突出,社会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每一点努力也必然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以前为了国家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形成了“剪刀差”,当社会发展到当下这个阶段,无论是还历史欠债也好,还是基于国家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考虑也好,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议:

一要加大城市对农村的支持。这是解决如何让农村发展得更快更好的问题。城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农村和农民的支持。要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环境共保、品质共享,促进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要创新载体设计,大力实施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区县市协作机制、联乡结村活动。城市政府要确立包容发展的理念,跳出财政体制的限制,安排专项资金积极支持县市农村建设。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惠农政策的转移支付,加快建立全国、全省农村统一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机制,让更多的财政收入惠及农村、农民和农业,让农村居民更多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要关注农民工进城问题。这是解决如何让进城的农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城市生活的问题。亚里斯多德说过“人们为了过上幸福生活而进入城市”,但是不可否认,现在的农民更多的是为了更多的赚钱而进入城市;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但是也因此而引发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这是现实的问题,也是现实的局限。农民工市民化是历史的必然,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加快推进农民工进入城市和城镇落户,改革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机制。要统一劳动力市场健全就业制度,推动农民工平等自由地参与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分工。要进一步加大城镇教育投资力度,更好的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问题,探索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义务教育新路。要按照市场导向、政府扶持、个人自愿原则,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要加强对农民工现代文化的培养,积极引导转变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更好融入城镇生活。要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尊重、敬重、善待农民工,使他们有归属感。要探索住房保障机制,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城镇住房政策。

三要关注特殊弱势群体。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农村的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积极实施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帮扶救助机制,妥善解决好低保户、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高度重视老年人,关注农村空巢现象,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建设,鼓励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关心残疾人事业,积极救助精神病患者。

 

此外, 要关注群体性事件这个风险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要关注虚拟社会这个新焦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积极引导领导干部“学微博、懂微博、用微博、用好微博”。如果说调解解决了利益问题,那么网络和媒体主要要疏解好社会情绪,调适好社会心态,引导好社会主流价值观。

 

总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把管理对象、服务对象和管理者、服务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课 题 组 组 长:陈利众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国际商务区主任、党工委副书记

调研课题执笔人:詹  敏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课 题 组 成 员:屠辛庚  杭州市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罗吕榕  宁波市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徐蓬勃  温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童建华  湖州市委副秘书长、市直机关工委书记

车炼钢  绍兴市档案局(档案馆)局长(馆长)、党组书记

刘祖堂  衢州市民宗局局长、党组书记

奚跃武  舟山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

陈祖增  台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正局长级)

邢长勇  丽水市政府副秘书长(正处级)

沈利文  丽水市运管(稽征)处处长    

村民议事会:中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试验探索  

——成都市“村民议事会”调查  

赵昂  

成都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在探索农村社会管理和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建立了以村民议事会为自治权力中心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改革和发展。这种以“村民议事会”为自治权力中心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是村民群众自治制度的改革完善,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创新,是党领导下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智慧结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一、村民议事会是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催生的新生事物  

成都市村民议事会是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直接催生的。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1月,成都市决定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解决“三农”问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对土地、房屋等资产的确权和流转,即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房屋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推动产权流转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经营。2008年2、3月间,作为改革先行试点的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和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在土地确权中分别触及到农村联产承包30多年来遗留下的各种历史问题,如生老病死、迁入迁出等,工作量大,矛盾复杂,涉及家家户户切身利益,仅靠几个村干部难以完成土地确权任务。为解决这一难题,都江堰市鹤鸣村在村党支部引导下,由各组群众推选了28名代表组成产改议事会,集中群众智慧在短短一个多月基本解决了各类积留问题,顺利推进了土地确权试点工作。邛崃市马岩村党支部与村民互动,海选了32名群众代表成立了新村发展议事会,成功调解土地确权中各类分歧较大的纠纷29起,当年7月实现确权颁证。  

村民议事会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受到成都市各级党政的重视。邛崃市率先于2008年3月出台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在37个试点村设立“新村发展议事会”,推动建立“村两委+议事会”的新型农村基层治理机制。2008年6月,成都市对邛崃建立“新村发展议事会”进行了专项调研总结。同年11月,成都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市农村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建立“以村民会议为村最高决策机构、村民议事会为常设议事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议事会在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应运而生,它是党领导下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一项伟大创造。  

村民议事会一经诞生,就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成都市受灾地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十分繁重,无论是救灾资金物资的分配发放,基础设施修复,还是新村民居建设,产业发展等,村民议事会在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集中群众智慧力量方面,都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2008年11月,成都市实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在全国率先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为全市每个村每年安排至少20万元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且逐年递增,专项用于文体、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社会管理、农业生产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七个方面。这笔村级公共服务专项资金是成都市农民群众率先享受到的公共财政福利,是成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的硕果。但这笔资金如何使用、使用方向、使用顺序,在不同地方,村干部、村干部与村民,村民与村民之间,都有不同利益和意见。而村民议事会在村级公共服务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上,就起到了集中大多数群众智慧和意见,调解各方利益,把好事办好的作用。如成都市近郊温江、郫县等区县农村基础设施较好,村级公共服务资金主要用于文体、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方面;而地处远郊山区的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基础设施较差,2009年政府所拨的第一笔村级公共服务专项资金,经村民议事会讨论吸收大多数群众意见,决定全部用于修建由村到组的水泥路。此外,在土地综合整治、土地流转、壮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调解社会矛盾等方面,村民议事会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到2009年,成都市范围内广大农村,村村成立村民议事会,村民小组成立议事小组。村民议事会这一由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村级公共服务专项资金建立直接催生的农民自己的新型民主自治组织,已经覆盖到成都市的乡村和农户。2011年2月,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经过两个多月对成都20个区(市)县共计6001户进行问卷调查,发布了《2010年成都市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建设情况第三方调查报告》,受访群众对村民议事会的总体知晓率和总体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2011年5月,成都全市2707个村中有2695个村议事会完成了首次换届工作,选举产生村民议事会成员89771人,村民小组议事会成员170716人。村民议事会建立3年来,在农民群众中初步形成“我要参与、我要做主”的意识,基本实现了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改造与完善。  

二、村民议事会促进了农民群众自治新机制的形成  

成都市各区县村民议事会有所差异,大体上形成了以下模式:各村民小组推选3-5名代表组成村民议事小组;各村民议事小组按2-3个名额选举产生村民议事会,村民议事会一般由20-30人组成,可吸收村民以外相关人员参加;村民议事会召集人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民议事会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相同。村民议事会的建立,使原有的村级治理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1.村民议事会让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力落到了实处。过去,村级群众自治组织主体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下同)三者构成。由于农村地广、居住分散、流动人口多等原因,村民会议很少和难于召开,实际处于虚置状态,村级群众自治实际是村“两委”代包代办。在新型村级治理机制中,村党组织、村民议事会和村民委员会三者形成新的主体,村党组织是领导核心,其领导方式由过去直接管理向引导和组织村民议事会依法自治转变;村民议事会是村民会议的常设议事决策机构,处于村民自治权力中心地位,在村民会议授权范围内行使议事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向村民会议负责,使村民会议作为村级自治事务最高决策机构的权益落到了实处;村民委员会是村级自治事务的执行机构,由过去向村民会议负责(实际是难以负责)转到直接向村民议事会负责,执行村民议事会决定,向村民议事会报告工作,接受村民议事会监督。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全体村民参与类型),也由过去村“两委”直接管理转到向村民议事会负责。  

这种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议事会为自治权力中心、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其它社会组织参与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较好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实现了从“代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农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了村级自治的主人。  

2.村民议事会建立了对村级权力制约监督的有效机制。村民议事会一般下设监督小组、资金管理小组,有的还设有集体资产管理小组,规定村“两委”及其家属不能担任小组成员,切实加强对村级决策、村委会执行力、财务收支和集体财产的管理监督,并着力规范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农民群众一旦意识到自己真正成为村级自治事务的主人,就会以强烈的责任感和聪明才智对村级公共权力进行制约监督。如土地流转,这一多年来矛盾集中且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是否流转,怎样流转,就由过去村“两委”包办转到由村“两委”提出议题,村民议事会主持和决策,依靠集中大多数群众意见和智慧来解决。  

再如,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村民议事会为了加强对村集体收入和支出的监督,于2008年5月推出“五瓣梅花章”民主理财模式,即将财务章分成5瓣,分别交给5名“海选”出来的村民议事会成员掌管,村里达到规定金额的支出,必须经5人一致同意才可以报销。“五瓣梅花章”运行两年来,启用20余次,涉及金额20余万元,节约开支数千元。如今,“五瓣梅花章” 原件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3.村民议事会是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社会管理学校。过去,群众把村“两委”看成是官办的,对村级事务不关心甚至顶着干。村民议事会成立后,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自治实践中认识到村民议事会是自己的组织,从而极大地焕发了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邛崃市创新了民主提议、民主商议、民主审议、大会决议、决议公示和监督实施的村民议事会“六步工作法”。马岩村为破解政府下拨20万元村公共服务专项经费如何使用的难题,村民议事会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三步量分法”民主管理制度,即“一户一表”确定公共服务资金使用范围,村民议事会票决确定实施项目,“一户一票”确定项目实施先后顺序,顺利地解决了资金使用“众口难调”的矛盾。  

马岩村议事会为了解决村民贷款难问题,还与农商行共同创新搭建了 “星级评定法” 融资信用平台,村民议事会选举产生融资审核小组,将村民信用分为五个星级,分别确定不能融资和可融资金额,为群众融通资金发展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民群众通过参与村民议事会的民主自治活动,学习政策,学习管理,锻炼才干,逐步提高了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的意识。村民议事会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型自治组织,成为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养干部人才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社会管理学校。  

三、村民议事会对中国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成都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诞生的村民议事会,改革和完善了农村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和创新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方式,其运行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以村民议事会为核心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是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和创新。成都市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是以“村党组织+村民议事会+村委会”为主体的治理结构,三者之间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是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富有特色的实践和创新。  

第一,村民议事会根植于中国特色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村民会议是村级自治事务最高决策机构,村民议事会作为村民会议的常设议事、决策和监督机构,将村级自治权力、村级资金和集体资产置于有效掌控之中,充分体现和落实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和民主参与自治事务的权利。  

第二,村党组织通过村民议事会保证和改善了党的领导。村党组织作为村民议事会的组织召集者,起到领导、引导作用,无论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还是议定村重大事务,村党组织更多地发挥了村民议事会的作用,在充分体现群众民主基础上由村议事会集体决策,再由村委会贯彻执行,较好的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保证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得到了群众支持和拥护。  

第三,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吸取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村党组织、村民议事会和村民委员会三者之间形成了新型的制衡机制,实现了领导权、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之间的相互协调、制约与监督。  

2.村民议事会是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实践的创造从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村民议事会是在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产生的,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政府村级公共服务专项资金建立直接催生的,是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以村民议事会为核心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经过成都市广大农村3年多的试验,经受住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5.12”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村级公共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土地综合整治、土地流转、壮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和调解社会矛盾等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考验,为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认同接受,从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以村民议事会为核心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对探索新型社会管理有一定借鉴意义。成都市建立以村民议事会为核心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较好的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对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有重要借鉴意义。如果从建立完善以村民议事会为核心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起步,由点到面、由农村到城市、逐级逐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就有可能探索出一条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社会管理道路。  

成都市建立以“村民议事会”为核心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加强总结,从理论上加以提炼和升华,进一步指导实践,让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成都试验”之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社会管理和民主政治建设中绽放灿烂之花。  

   

2011年6月30日  



关键字 村民议事会 农村社会 管理创新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