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涨停价在线计算器:1983年:历经30载的布票时代终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8:41:18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发出通告从本日起全国临时免收布票、絮棉票,对布票、絮棉票敞开供应。1984年不发布票和絮棉票。

  布票曾经是中国供城乡人口购买布匹或布制品的一种票证,是对布匹购销实行统一治理及保证布匹按计划供给所采取的一项措施。1953年开始采用的布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部门印发,跨地购买时,要到指定地点兑换异地通行票证。特供军用的布票则由国家统一发放,可在全国通用。布票的单位一般有:1寸、2寸、半尺、1尺、2尺、5尺、10尺等。布票是商品短缺形势下的产物,是购物的凭证,本身不含价值,不许买卖流通。
   
  名目繁多的布票
 
  较早的布票叫“棉布购买证”。如江西省1954年发行的“棉布购买证”,很像邮票中的小本票,外面有皮,里面是票证。票面印有名称、数量及存根等,购买棉布时把购布证裁掉,留下存根。

  布票在30年的发展中,称谓各异、名目繁多:上世纪50年代初发行的布票称为“棉布购买证”、“购布票”、“购布证”等;60年代初称为“布券”或“布票”;其后统称“布票”。品种方面除了普通布票外,还有“军用布票”、“特种布票”、“化纤布票”、 “辅助布票”、“临时布票”、“鞋面布票”、“奖售布票”、“棉絮票”……票幅最大的是50年代江苏发行的“拾市尺”布票,长宽6.4×5.5厘米;票幅最小的是80年代新疆发行的“叁厘米”布票,长宽仅4.0×1.6厘米。布票也分面额成套发行,一套枚数最多的是“上海市第一商业局”1961年布票,共11枚。除“军用布票”由国家商业部发行以外,各地布票均由各省市自治区商业厅局 分年发行,没有全国通用布票。

  布票的设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文革”前主要以“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利”、“五谷丰登”、“三面红旗”为主题;“文革”期间则以“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林彪题词”、“向日葵”、“红太阳”、“三忠于”、“工农兵”等为标志,多数印有毛主席语录,具有浓郁、鲜明的政治色彩;“文革”后的布票则较为“朴实”,没有更多文字和图案。

  “新三年旧三年”的时代结束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棉花的连年增产和化纤工业的发展,纺织品资源日益充裕。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当时棉布、棉花的生产情况,确定从1983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市场销售的棉布和絮棉临时免收布票和絮棉票,1984年不发布票和絮棉票。商务部规定鉴于棉花收购价格多次提高,絮棉的价格一直未动,絮棉敞开供应后,在适当提高絮棉等级质量的同时,适当调整絮棉的零售价格。国家对絮棉将继续负担一部分补贴。已发的1983年絮棉票,在1983年12月31日前,仍按调整前的价格和质量供应,过期作废。敞开供应的絮棉,从12月1日起执行新价。

   布票的取消犹如一股春风,吹开了人们的心花。从此延续了30年的“寸寸计较”的生活方式开始发生转变。

  老一辈人都知道上世纪中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衣经。那时候每人每年的只能领到几尺布票,一年到头做不了一两件衣服,于是只能一件衣服从家里的老大穿到老小,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穿上一件新衣。

  在布料敞开供应之后的短短两年间,过去不敢穿又费布的西服、喇叭裤、百褶裙、灯笼裤、泡泡袖一时间红遍了全国,穿了十几年中山装、旧军服和“灰、蓝、绿”的人们,想尽各种办法打扮自己。

  布票取消后,布匹柜台火了起来,裁缝店火了起来,成衣制作也火了起来。而布票则成为了历史的记忆,也成为中国服装产业承前启后的节点。因为接下来的30年,中国服装产业真正揭开了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