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科技进步奖大会:汉语词汇 单音词复音词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42:48

汉语词汇 单音词复音词

一  汉语词汇的发展  二 古汉语词汇的特点 三、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一)单音词   (二)复音词

   汉语词汇的发展

²  从词的数量上看,由少变多。在不断增加反映现实生活新事物的新词的同时,也不断地有一些词随着它所反映的事物的消亡而消亡,但是添加的新词的数量地要多得多。

²  从词的语音形式上看,由单音词不断地向双音词发展。

²  从词义上看,相当数量的词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经常处在变化当中,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以及新旧词义的交错并存等几个方面。

 

    由于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化,产生前后不一致的现象

(1)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2)虽然,何以报我?(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二 古汉语词汇的特点

(一)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体

同现代汉语词汇以复音词为主体这种现象相反,古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多数,复音词比较少。无论是秦汉时代的作品,还是后代仿古的文言作品,都体现出这个特点。

    古汉语里两个单音词连在一起,恰好跟现代汉语里的双音词的形式一致,用“单音词为主”的意识把它们分开。

1)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周易·丰。消,消减。息,增长)

2)颠倒衣裳。

(诗·齐风·东方未明。衣,上衣。裳,下衣)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战国策·赵策。地,地方。方千里。纵横各千里。)

4)屈原行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楚辞·渔父,颜,两眉之间。色,色泽。形,形体。容,容貌。)

5)璧有瑕,请指示王。

(史记·廉蔺列传。指,指点。示,给人看。)

6)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晁错论贵粟疏。交,交结。通,交往。)

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天下之事。

(诸葛亮出师表。卑,地位低下,鄙,见识浅陋。)

8)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张俞蚕妇诗。城,城市。市,做买卖。)

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史记·项羽本纪。山东,崤山的东面,泛指秦以外的六国或关中以东的地方。)

1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白居易琵琶行序。因,因而。为,作。)

12)以致天下怨谤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以,因而。致,招来。)

 

三、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l  从音节数量来看,可分为单音词、复音词;

l  从语素数量来看,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l  从词义角度分看,可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l  从语法功能来看,可以分为:

a)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

b)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复音词分为单纯复音词(连绵词+外来词) 和合成复音词(复合式合成词——(偏正式、联合式、动宾式、主谓式四种)+附加式合成词)

(一)单音词

l  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叫做单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叫复音词。

l  在书面上,单音词用一个字来记录。单音词为主,是古代汉语词汇的显著特点。

²  古汉语的单音词有两大特点:

1.单音词的多义性;

2.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2、单音词的多义性

²  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单义词,即以词一义;

²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即一词多义。

 

l  “负”是个多义词,古今都常用,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就有如下意义:

①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用背部背)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承担)

③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依仗)

④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

 

3、单音词向复音词的发展

l  单音词多义造成的语义模糊性,是单音词本质的弱点;单音词又容易形成同音词,这是它的伴生弱点。这两点造成了实质交际的不便。为了克服这些弱点,语言按自身的规律向表达日趋精密的方向发展——复音词越来越多了。

l  汉代以前,汉语复音化的速度较慢。

l  魏晋六朝之后,复音词突然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l  五代十国之后,复音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汉语单音词演进为复音词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情况:

1、在原单音词上加词头或词尾。(这类词我们称之为附音词)如:

爷——阿爷     一——第一 

  夏——有夏   母—阿母

    欣——欣然     燕——燕子  

    石——石头     率—率尔

 

2、以原单音词为一个语素,再加一个相关语素构成复音词。或利用两个单音的同义词作语素,构成复音词。如:

    艰——艰难    恐——恐惧  知——知道  将——将军

    洪——洪水    减——减少   道、路—道路  朋、友—朋友

3、原单音词换成词形全异的复音词。如:

  途——道路    伐——攻打   好——漂亮    师—-军队                         息——呼吸   御——抵挡      池——护城河  亡—丢失、逃跑

4、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一个双音词

古代汉语两个单音词的组合,有些表面上很像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但二者所指不同,不能以今释古。如: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②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③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霍光传》) 知”,懂得;“道”,

Ø  例①,懂得;,道理。

Ø  例②,消减;,增长。

Ø  例③结婚,结为亲家,指霍光之女嫁给上官桀之子。

 (二)复音词

l  时代越久远,汉语的复音词越少,而且使用频率也越低。但复音词一直存在(起码自有文字记录以来),而且日渐发展。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汉语资料甲骨文里,就有一些复音词,如人名、地名、六十甲子的名称等。

l  复音词可分为两类:

―     单纯复音词,合成复音词。

21

一、单纯复音词

²  单纯复音词只包含一个语素,记录单纯复音词的每个字都只起标志音节的作用,各自不为义,不能拆开逐字解释,几个字作为一个整体才能表示该词的意义。

²  单纯复音词又分为联绵词、音译外来词两种。联绵词是汉语中固有的,音译外来词是通过译音方式把其他民族语言的词吸收到汉语中来的。

(1)联绵词

     联绵词又称“联绵字”、“连语”,由两个音节构成。两个音节一般都有语音的联系,或双声(声母相同),或叠韵(韵相同,古人所说的韵只包括韵腹、韵尾,不包括韵头,与今人所说的韵母不同),或双声兼叠韵,或重言(两个音节完全相同,又称“叠音词”、“叠字”);也有无语音联系的,不多见。

 

l  双声联绵词:

参差  仿佛  伶俐  陆离  坎坷

犹豫  唐突  匍匐  踌躇  倜傥

l  叠韵联绵词:

逍遥  彷徨  依稀  从容  须臾

蹉跎  徘徊  龙钟  窈窕  逶迤

l  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辗转  缤纷  优游 

l  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芙蓉  玛瑙  珊瑚  陵迟  铿锵

滂沱  狼狈  跋扈  狼藉  跳踉

l  重言联绵词:

l  摹拟声音:

坎坎  所所  溅溅  潺潺  淙淙

辚辚  萧萧  嘤嘤  关关  喈喈

l  描绘状貌:

夭夭  灼灼  蚩蚩  劳劳  冉冉

漠漠  历历  萋萋  悠悠  依依

[1]当我们从语音角度来看待联绵词时,这语音指的是古音。如“匍匐”,在《广韵》中“匍”是並母模韵,“匐”是並母屋韵,可见是双声关系而非叠韵关系。

[2]联绵词两个字记一个语素,每个字都不单独表义,不能拆开解释。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2)外来词

l  今天的汉族是融合了我国古代许多民族而成的一个种族。民族的融合带来了语言的融合,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汉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但也有些非汉语的词汇以音译的方式被吸收到汉语中来。

l  汉代佛经的传入,使汉语中增加了一些梵语译词。元、清两代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北魏、东魏、西魏、北周、辽、金的皇帝也皆非当时的汉族人),蒙古语、满语在汉语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

l  再加上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又有不少外国词进入汉语行列。完全音译的外来词不可分字解释,都要看作是单纯词。

 

玻璃    来自梵语。古书又作玻琍、波梨、颇犁、 玻黎。

浮屠    来自梵语。古书又作浮头、佛图、浮图、佛陀、母驮。

单于    来自匈奴语。

骆驼    来自匈奴语。古书又作橐托、橐它。

可汗    来自突厥语。古书又作可寒、合罕、汗。

箜篌    来自突厥语。古书又作空侯、坎侯。

葡萄    来自大宛语。古书又作蒲桃、蒲陶、蒲萄、葡陶。

苜蓿    来自大宛语。古书又作目宿、牧蓿、木粟。

喇嘛    来自藏语。古书又作剌麻

 

二、合成复音词

l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的词叫做合成词。

l  构成合成词的语素可以都是词根,全由词根构成的合成词叫做复合式合成词;

l  可以一个是词根,一个是词缀,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合成词叫做附加式合成词。

 

1、复合式合成词

²  就复合式合成词各词根之间的语法关系而言,古代汉语的复合式合成词主要有

²  偏正式、联合式、动宾式、主谓式四种。

―     偏正式   天下  宇内  布衣  黎民  百姓

―     联合式   干戈  国家  社稷  朋友  膏腴

―     动宾式   将军  执事  司命  知府  总角

―     主谓式   冬至  月食  霜降  口吃

 

l  通过语法关系结合成的复音词有其凝结过程:

1. 从同义词临时组合到词: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古人对这一类同义词又常常加以区别。

恐惧、恭敬、朋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知道”---《学记》:“人不学,不知道。”

“妻子”,“洗澡”,“消息”

 

《学记》:“人不学,不知道。”

“知道”是动宾关系,是两个词。后来“知道”结合为一个双音词,是一个动词,它后面又可以带宾语了。

“妻子”,当它表示妻和子女时,是词组;当它表示夫的配偶时,是双音词。

“洗澡”,“洗”本是洗脚,“澡”本是洗手,“洗澡”是联合式词组,现在变成一个词,动作的作象扩大了,而且可以说“洗澡了”,“洗一个澡”。

“消息”,本是联合的,作一个双音词,“息”字轻读了。

 

2.两个近义或反义单音词作为语素构成一个复音词,其中一个语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形式上的陪衬。――偏义复词

―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上)

―     怀怒未发,休祲将于天。(战国策·魏策四)

―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刺客列传)

―     骂其妻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史记·文帝本纪)

 

3.有些从词组演变而成的固定组合,如果拆开来讲与整个复音词的意义完全不同,也应看作是合成词。

天下、足下、君子、小人、先生、将军、社稷、不穀、寡人

 

2、附加式合成词

这一类合成词由实词素和虚词素构成,实词素是词义的核心部分,虚词素一般只表示词性和感情色彩。例如:有莘 有夏 阿爷  喟然 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