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选组六是什么意思:彭念:快速崛起的东方龙与缓慢复兴的北极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4:09:09
俄罗斯总理普京于11-12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由于这次到访他也将出席俄中政府首脑第16次定期会晤,也即是并非特别的安排。不过此前不久,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支持普京参选下届总统,这就使得普京此次北京之行添增了重要性。舆论普遍认为普京此次访华或许将推动中俄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然而,笔者认为,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崛起与俄罗斯的缓慢复兴,将使中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中国的快速崛起到底是机遇还是威胁?

  中国的快速崛起不仅表现在其经济总量的快速攀升,还在于其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急速扩张。作为中国的最大邻国,俄罗斯显然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显然难以接受,毕竟他们已经习惯了近两个世纪领先于中国的优越感。如果再看看今日的俄罗斯的停滞不前,这种心理落差可能就更大了。而带着这种纠结来看待中国的崛起显然会对中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事实上,在俄罗斯国内,关于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存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和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卢金(Alexander Lukin ) 将此归结为危言耸听派和务实派。

  危言耸听者鼓吹,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俄罗斯构成威胁。他们认为,当中国领导人谈及两国的友谊,他们实际上心怀攫取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领土的计划。因此,中国领导人推行“人口扩张主义政策”,鼓励中国公民在那些领土定居,并廉价攫取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同时,为了中国的发展,他们鼓励中国公民在俄购买房地产,并支持他们在俄发展犯罪组织。他们还断言,中国的现行政策基于传统的“中国中心方式”,所有被中国征服的民族和国家都应颂赞北京政府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

  而务实派则认为,中国的蓬勃发展也为俄罗斯创造了机遇,俄罗斯可以利用邻国的经济力量来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发展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他们指出,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是进攻性的,中国正忙于解决国内问题,并没有超越其边界发展的企图,这表明中国是一个坚决的、以务实主义和维护本国的利益为根本的国家。因此,他们认为,通过正确和均衡的方法,中国的成功可以用来为俄罗斯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笔者无法用确凿的证据抑或推理论证来说明这两种看法到底哪一种在俄罗斯占据优势。或者说不管哪一种看法占据优势,哪怕是压倒性的优势,也不会导致另一种看法消亡。问题在于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何在?从第一种看法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其中的极端民族主义色彩,而这种色彩正日益成为一些政客屡试不爽的选票迷魂药,这对于国家之间的理性交往显然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会绑架一国的外交政策。对于中俄关系尤其如此,“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盛行,自然会对俄罗斯民众如何看待中国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反过来又会激发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上涨,结果只能使得两国关系共同受损。

  而第二种看法所表现出现的理性与务实虽然在一些政治分析家、政治家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如何将这种看法通过一种合适的方式传达给普通民众,而不招致民族主义者的攻击显然还是一项难度颇大的工作。也即是说,这种务实看法仍受到民族主义的挑战。   这两种不同的看法使得俄罗斯如何看待中国呈现出混杂性特征,而这种特征必然会反映在外交政策上,从而增加中俄关系的复杂度。未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必然会在这种混杂性特征中不断摇摆。
中国不再需要俄罗斯的武器与能源?

  事实上,中俄能源合作、军购一直是中俄关系中的重要合作领域,然而由于各自的利益追求,这些领域的合作一直磕磕绊绊。瑞典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10月3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对俄罗斯武器和能源进口的依赖已经降低,这将导致俄罗斯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的姿态变弱。

  而俄罗斯《生意人报》在今年6月中俄签订天然气供应协议之后,刊登了能源分析师米哈伊尔·克鲁季欣的文章“价格问题”,认为中国人原则上并不需要俄罗斯天然气。因为中国从已经建成的来自中亚和缅甸的管道进口天然气即可解决中国的天然气短缺问题。

  中国国内的《环球时报》则在9月30日刊文“不必强求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直接驳斥了中国国内渴求与俄罗斯进行石油天然气合作的看法,并提出“能源独立”是中国今后努力的方向。

  因此,虽然在普京访华前,媒体都报道称中俄将签署能源合作协议。但随着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以及能源供应地多元化战略的逐步推进,能源合作在中俄关系中的作用将逐步下降,而这将使得中俄关系出现“空心化”趋向,削弱中俄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俄军事武器合作逐渐陷入困境。一方面,俄罗斯对于向中国出售高端武器越来越谨慎,并且明确表明不愿向中国出售最尖端的武器系统。

  与此同时,俄罗斯却不断向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印度出售高端武器。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防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越来越着重于获得技术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对俄罗斯制造的武器的需求已减少。此外,中国武器对外出口增长迅速,虽并不足以对俄罗斯构成实质性威胁,但俄罗斯也明显提高了警惕。至今,种种迹象表明,中俄军事武器领域的合作成分要小于竞争成分。

  另外,中国近年来与中亚国家大力发展关系也引起了俄罗斯的警惕与不满。虽然现阶段中俄互有所求,特别是在反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上,但这种共同利益不应被夸大,两国之间的互信仍有限,这也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中俄关系的发展将出现更多的不和谐声音。

  作者任职于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