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快三三同号遗漏:[经济杂谈]东莞:国家的缩影和城市的镜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1:07:06
  一、东莞无解,沿着掌纹烙着宿命


为什么开篇就说到东莞,因为它是中国的缩影,城市的镜像。
它的命运就是中国的命运,它的前途就代表着中国的前途,它的爱恨记载着这个国度的现实,它的血泪见证了这个民族的辛酸。

远看东莞像天堂,近看东莞像银行;
到了东莞像牢房,不如回家放牛羊;
个个都说东莞好,个个都往东莞跑;
东莞挣钱东莞花,哪有钞票寄回家;
都说这里工资高,害我没钱买牙膏;
都说这里伙食好,青菜里面加青草;
都说这里环境好,蟑螂蚂蚁四处跑;
都说这里领班帅,个个平头像锅盖;
年年打工年年愁,天天加班像只猴;
    加班加点无报酬,天天挨骂无理由;
    碰见老板低著头,发了工资摇摇头;
    到了月尾就发愁,不知何年才出头。
  
  这是留传在东莞的一首民谣,他的改装版与盗版流传全国各地。
  这民谣说的何尝又只只是东莞……珠三角,长三角,整个中国,多少在外的打工儿女,都是这首民谣的现实写照。
  
  很长时间以来,东莞就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城市,在GDP至上的时代,它代表着一种成功,但在一些人文思想者眼中,又代表着一种失败。对于这个政府来讲,它代表着一种发展的希望,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又代表着一种无奈的绝望。
  可东莞如果不走这条路,它又能走什么样的道路?
  那中国呢?又应该走怎样的一条道路,这是一个世纪性的话题,打工仔不能回答,企业主不能回答,东莞这个城市也不能回答。
  站在虎门大桥遥望大江入口,雾霭氤氲的江面碧波涌起,尽管有千帆竟过,却听不到任何气笛的长鸣,只有那奔流不息的江水,以低沉的声音在诉说着城市的传说。
  
  到了西元2008年,这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变得更加风起云涌风险丛生,达到了历史性的顶峰。这座与深圳一样见证中国成长的城市,历史性的被推到了风暴的中心。
  2008年2月2日,“夜郎锅王”在南方网南方论坛贴出《东莞:浮华的外表 沉重的肉身》,点起东莞大讨论的烽火狼烟,当地媒体用两个版面进行转载;随后,“夜郎锅王”在博客中二贴雄文《再“拍”东莞》,重新激起全国网民对东莞问题的再次思考。 
  2008年11月9日,“我叫梁山伯”在中国民间思想集中地“天涯社区”中发表《东莞:“风暴眼”中的世界工厂》,一石激起千层浪,11月10日被推荐至天涯聚焦头条之后,点击率超过20万次,回复数达到1000多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莫大反响。
  2008年11月12日,“我不是祝英台”在东莞最大网站“阳光网”社区发表《拿什么拯救你,风暴中的东莞?》与“梁山伯”遥相呼应,该文虽不如《东莞:“风暴眼”中的世界工厂》那般严谨细致,但词文中涌动的一股血性,更具网络阅读感,奏响了网络佳话“梁祝”双重唱。  
  2008年11月22日,“我叫祝英台”发表2.2万字网文《东莞:无法持续的现在,方向不明的未来》,继续唱响网民献策东莞的“梁祝”乐章,在中国南方再次掀起了网络大讨论。
  
  以打工者为主体,整体学养并不高的东莞,为什么突然之间雄文并起?
  而整个中国,为什么又将目光聚焦于在南方这个偏远城市?
  
  答案在南国的烟雨朦胧里若隐若现,在珠三角的尘埃废气里踟躅徘徊……
  这既不是历史的歪打正着,也不是时代的畸形变异,而是冥冥之中天意与现实的耦合。
  
   “华尔街雷曼公司宣布破产”标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全球经济进入多事之秋。事实上,一年多前危机的阴霾已经在珠三角的上空游荡,依靠外销和来料加工为主的东莞,早已用鼻子闻到风雨欲来的腥味——拥有七八千名员工合俊集团的倒闭,是经济学模型中一个最合理的模块,合俊只是一个例子,在网上还流传着一份东莞数千企业的倒闭名单,连远在万里之外的哈尔滨的一些好事网友,也在帮“全国人民”搜集整理这份名单数据。
  广州一媒体“神秘兮兮”的报道东莞已有1600家台企、2000家港企从东莞撤离,这个消息一出来就遭到各界的质疑,这么大量的数据、涉及到社会各界,要精确统计制成报表,在中国的“行业协会”缺位的情况下,即使动用官方的行政力量也很难完成。
  即使假设有一个“严谨”“理性”的“技术型”部门,有这种统计数据,那也是完全绝密的状态,2000家港企占到东莞港资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1600家台企占到东莞台企总数的四分之一,东莞若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基本可以判断东莞“完蛋了”。官方一旦有这种数据,负责统计的那位只怕地位堪忧,所以这种数据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杜撰的。
  一学者曾经套用黄仁宇的话:东莞这样的城市不是一个能“数字化管理”的城市,这就像19世纪末期的“芝加哥”,混乱而繁荣,活力而无序,所以理解东莞最好的是感觉,而不是那些“枯燥”而且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的数字。
  东莞这个城市如此,这个国家难道不是?统计局的数据,有谁相信?
  
  那对东莞到底有什么感觉呢?感觉就是东莞已经从巅峰,突然以超越9.8的加速度直线滑落。直到2011年,仍然没有缓过气来。
  东莞走到今天这地步,并非是中国经济的“基因突变”,而是以投资为取向的经济模式的终结,是“畸形”经济增长的泡沫幻灭,是城市发展取向的“走火入魔”,是世界Economic结构的失衡、全球制度设计的纰漏的必然结果。一切都符合逻辑,与大哲黑格尔的预言非常吻合。不是偶然之中的必然,而是《梦回唐朝》那句歌词里所说的“沿着掌纹烙着宿命”,N多年前,东莞选择的就是一条“无解”的“中国式”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可能在短时间内能获得某种成功,但在经济风暴来临时,由于“内功”的不足,这个城市就会变成一片废墟,留下的只是一座“空城”。 
  东莞的隐患从2002年就种下——可以说2002-2008年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工业产品“以出口为导向”(基本上与国内消费无关)和国内房地产“疯狂炒作”(官商默契配合)的结果。仅从城市普通市民的角度来看,这段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不正常的、最畸形的经济增长时期——“风光无限”世界增长第一的中国经济,不是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在拉动,而是以“房地产业”和“出口”的“虚晃两枪”所致,东莞之所以在这段时间如此疯狂,其风头直逼深圳,也正是顺应了国家“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战略,但消费市场完全掌控在别人手里,自己家里人一穷二白,一旦外界风吹草动,那东莞这座“世界工厂”成为一片废墟就是理所当然。
  东莞以“牺牲环境”、“榨取廉价劳动”这种“自断经脉”的方式换取表面光鲜的GDP,就像从身体上割肉来给脸上美容;而不是促进内需,增长国民财富,完善社会保障,以这样“修真守元”的模式来取得持续的发展,“走火入魔”是尽早的事,所以从2005年开始,东莞就已经气喘吁吁了,在血汗工厂的烟熏火烤下,历经数年的勃起后,变得有点肾亏。
二、东莞前列腺:不可持续的勃起模式
  
  小小东莞能在全国能引起如此轰动,引发一波又一波的骚动,“跟风吹牛”者众是原因之一,“插科打浑”者众也是原因之一,1000万打工仔何去何从也是其中原因之一,主要原因在于,东莞不是珠三角的东莞,不是广东的东莞,东莞是中国的东莞,逆反命题就是:东莞放大就是整个中国。东莞的发展模式就是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发展模式,如果“东莞模式”完蛋了,那中国的未来将变得非常迷茫,这是东莞让世人关注,也是总理三下岭南的原因。
  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加快了这种衰退的节奏,太平洋西岸的“钟声”敲响了“末日”之门,当然,我们坚信中国企业有其自身超越性的生命力,这个民族总有一种无人匹敌的韧性,所以一切皆是未知之数,但这来自纽约华尔街的台风,也刮得太猛烈了一些。虽然到了2010年,东莞企业的命运稍有改善,但“幸福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到2011年后,“民工荒”更是雪上加霜,这不是一个小痼疾,是一个毒瘤了。
  近年来东莞对未来命运似乎有点预感,一系列的“禁摩”“禁猪”措施,确实有点癫狂的感觉,只是它一直以为自己的最大杀手是长三角的“苏州”,是东南亚的“越南”,是中国货币的升值,是《新劳动法》的实施,却没有想到,捅得最为凶狠一刀的,甚至有可能终结自己命运的,却是一向井水不犯河水、在梦想里也难以高攀的华尔街。
  与2008年相比,2009年东莞的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到了2010年,造成严重的内创不可避免,不要说十年前,就说三年前,谁也不会想到,华尔街竟然与东莞靠得这么近。
  
  东莞好像是被砸晕了,特别是它的“外向型经济”被人诟病后,2009年引进内资被东莞市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继去年内资经济促进中心挂牌后,东莞正在制定内资经济考核办法和重大项目引进奖励办法。这实在令人啼笑皆非的,2008年之前的地球谁会相信,东莞竟然还要到中国其它城市去引进资金,东莞的钱钱都哪里去了?
  同时,东莞市经贸考察团赴内地多省考察,推介“东莞制造”,而且还将在广州举行引进内资的招商会,接下来还要到上海、北京、沈阳等地开展招商工作。在人们的印象中,东莞早就赚得盘满钵满,一年时间不到,竟然还要到内地这些“破落户”来讨银子,东莞不是早就超越“大武汉”成为中国GDP为三千亿的城市大佬吗?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看来,荒谬与荒诞,永远是东莞的主题。
  没有人会相信二年时间不到,东莞就堕落成这样,难道真如传说中所说的:没有底蕴的城市啊!但大多数人会相信,其实这不过是东莞在做样子,改变国人对东莞“外向型经济”的看法。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对内地不屑一顾的东莞,在二年时间之内,竟然掉头转向扑到祖国亲人的怀里。
  东莞的想法又错了,东莞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是市场行为,这没有任何值得诟病之处,“佛山模式”虽然值得表杨,但“东莞模式”也没有必要指责(大家指责的是破坏环境,并非外向模式),“东莞主外,佛山主内”这没有什么不好,你只要能赚到钱,就是外销到火星去也没有人非议,没有谁一定要你东莞来与佛山抢国内市场。大家非议的是,在多年的原始积累后,管理部门在资金如此充裕的情况之下,却不知道如何去规划这个城市的未来,不晓得创造一种能够持续的发展模式,不知道怎么样为民众积累更多财富,不懂得去平衡发展尾大不掉的“诸候经济”(这点在下一章重点介绍),不知道跟随历史潮流引领时代进步,而是搞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禁摩,禁猪”人神共怒于事无补的举措。
  现在又来了,要去开拓国内市场,但没有5~10年的积累,东莞在内需市场怎么与佛山一搏,东莞大部分是港资与台资企业,他们本逐水草而居,随劳动力而流,他们的客户本来就在海外,怎么让他们来开拓国内市场?
  东莞当务之急要做的是如何让企业资产落地化,打工人员户籍化,财政税赋减轻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减轻企业负担,不要在企业倒闭之前赶紧去把没收的税收回来,人性化地处理现在企业所面监的难题,帮助企业度过这个萧瑟的冬天,而不是轻易再去花费巨资开拓所谓国内市场。
  太极两仪变幻莫测,阴阳两界互为因果,这个世界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全世界谁最先复苏还得打个大问号呢?全世界最受打击最大也还是个问号呢?莫要等到美欧率先复苏之时,东莞又急急忙忙的掉头外向,借用领导的话:此时此刻,稳定压倒一切。这是必要的。
三、原罪的报应,无解的5次方程
  
  
  这个以三来一补,承接深圳升级的工业重镇,在近年来可说响誉世界,号称“东莞塞车,世界感冒”,不必说东莞的威名,就是一个小小的长安与虎门,也已经让人咋舌惊叹。
  所以以为东莞不仅富丽,而且堂皇,更应该到处弥漫着烟尘之气,在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臭水横行。近50家网络媒体进驻东莞时,首先到达莞城,这个城市看起来不仅干净整洁,晚上也璀璨绚丽珠光宝气。
  在松山湖踩点时,当时夕阳西下,湖水荡漾,没有人想到在这个以臭水沟闻名的工业城市还有这样一片青山绿水。当时波光滟潋,远处隐约可见亭台楼阁,可谓风情万种。
  这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只是我知道,这里不过是东莞最漂亮的地方而已,而东莞的土地,早已被彻底污染了。
   东莞一直被誉为珠三角的典型,利用国内外(主要是境外)资金,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积极招商引资,短短20年就完成了从农业县到工业大市的转变。2007年的GDP更突破2000亿元,跻身“三千亿俱乐部”。从国家工业化和吸引外资的角度看,东莞作为一个地级市,以其不大的地域范围实现了较高的GDP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莞奇迹,并且使本地户籍人口通过土地纽带直接获得改革开放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当之无愧的“优等生”。
  2007年,东莞全市生产总值2151亿元,占全国的1.2%,占广东的10.2%;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529.5亿元,占全国的1.05%,占广东的7%;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752亿元,占全国的1%,占广东的8.1%;全市22个镇街可支配财政收入总额159亿元,平均每个镇街4.97亿元;村组两级可支配收入总额182亿元,平均每个村(社区)2078万元;村区两级集体资产总值1041亿元,约占广东同级的28%,东莞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大中城市第12位,全市22个镇街全部入选中国千强镇。
  东莞能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一是紧抓和善抓机遇。东莞与香港的距离虽比深圳远,但比很多地方都要近,东莞人就盯住这个优势,大力吸引外资,首先是来自香港的资金。二是东莞人实在,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厚德务实,海纳百川。不与别人争论,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各镇区和村级组织的干部群众都是埋头苦干的,正因为埋头工作,才会在全国第一个推出加工贸易服务办公室,对来东莞办企业的实行一条龙服务,各部门集中在一起解决企业和百姓办事难的问题。大大加速了外资进入东莞的速度。
  其实东莞何曾只是存在这引动问题。它采取的市、镇、村“多轮驱动”为主的开发模式,虽然造就了今天的遍地工厂,同时造就了东莞缺乏核心区的弊端。今天,东莞面临制造业升级难题、社会管理难题、社会治安难题等等,广东其他地区(包括珠三角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都正在或将会遇到,从典型的特征这一点来说,东莞未来能不能顺利实现经济社会转型,事实上也暗喻了广东能不能顺利实现超越亚洲四小龙的目标。
  同时还存在的问题有,由于东莞的富裕,本地人形成了庞大的食利阶层,他们已经失去了创造财富的动力,造成极严重的社会负效应?一旦村里的大企业经营不佳,劳动力供给减少,出租收益就会受到沉重的打击,缺乏创业冲动的城市将无法面对这样的困境。而且东莞各镇经济割剧,“诸候经济”在发展初期充满活动,但到了现在就是混乱无章,产业布局不合理。
  目前东莞仅有东莞控股、生益科技、粤宏远A等2家企业上市,为省内上市企业最少的一个地级市,上市公司的缺失不仅与东莞的总体经济实力不相称,而且也影响了东莞产业强筋壮骨。东莞的龙头企业在哪里?
  2006年7月26日,广东省经贸委和省统计局发布2005年广东最大50家企业排名情况,广东企业50强出炉。以营业收入对企业进行排名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个榜单中,东莞无一家企业进入50强。以全省GDP第四名的经济总量却没有催生出一家企业进入全省企业50强。这不由得让人们对东莞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再度扼腕叹息。与上一站的广东佛山相比,真的是天差地远。
   东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制造”的象征,如果东莞这个标杆倒下了,那不仅是对实体经济的伤害,而且对这个国家的信心有很大的打击。毕竟,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们知道东莞的弱点在于产业需要升级,但是更新换代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谓的“腾笼换鸟”只是一种美好愿景,但现在倒闭潮一浪接着一浪,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稳住这些企业,是中国现在面对的一个天大难题。
  东莞的松山湖是这个城市用来妆点自身的门面,这是一个已经百毒不侵的城市,因为它已经被污染得头顶生疮脚下流脓,有一网友坚持东莞要搞博采业,其实未尝不是先知先觉,东莞除了这个,还能做什么?晚上莞城夜景珠光宝气,闪烁灯光照得它更显风情万种。只是在这绚丽无比的美人背后,很多打工者2010年已经整装回家,2011年已经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东莞,仍然肾亏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