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彩12选5开奖结果辽宁:冬病夏治-----胡椒姜蛋汤——让感冒咳嗽远离你的简单妙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12:03

冬病夏治-----胡椒姜蛋汤——让感冒咳嗽远离你的简单妙招

http://thymn.blog.esnai.com/archives/2009/113798.html

 

夏至将至,冬病夏治的良机

相识多年的中医教我的简单、纯天然而有效的养生方法,就是秉承这个时机的-----------在夏至开始吃27天“胡椒姜蛋汤”。这个方法我已经坚持了3年,效果很明显,以前经常感冒的我现在一年到头感冒仅1、2次

 

胡椒姜蛋汤-------两片姜切丝,少许胡椒磨成粗粒(因应个人口味,不怕辣可以下多些许)鸡蛋一个。热煎锅,下少许油,把姜丝和少许胡椒粗粒爆香,打进鸡蛋,下少许盐,搅散,略煎成凝固,倒入一碗清水,煮开成蛋汤即可。

每天吃一次,从夏至开始吃三九二十七天(即到7月18日前后止)。这个方子对抵抗力相对较弱的老人儿童更理想,如不能天天坚持,也应尽量能吃几天就几天,都会有效(这个方子平时用来对付长治不渝的寒咳也很见效)。另外,如果条件限制实在不能天天捣腾蛋汤,也可用“胡椒根煲瘦肉汤”来代替,也有一定成效。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大家都应当抓住这个一年一度巩固身体的好时机

胡椒根煲瘦肉汤------

材料:猪瘦肉500克,胡椒根40克 党参40克 枣(干)40克

1. 猪肉洗净,飞水去腥,切块;
2. 胡椒根、党参、红枣(去核)均洗净;
3. 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内,加凉水;
4. 加盖,隔滚开后文火炖3小时,放盐调味可供饮用

 

中医理论:“人体合于四时阴阳则不会害病”,这是古中医学“天人合一”学说的重要论点之一。体温和渗透压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两个要素,前者涉及中医的阳,后者涉及中医的阴,而两者皆与外界季节变化息息相关。“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是古代医家总结出来的阴阳消长规律。现代的“生物钟”与这一古老的学说不谋而合。现代中医院都有“三伏三九”穴位贴药治病的服务,也是根据这一理论而来的。
   古人认为“九”为极数,夏至一阴生,九日一变,经九九八十一天后,阳气衰退而阴气逐渐旺盛;而冬至一阳生,经九九八十一天后,阴气衰退而阳气旺盛,都是因应天气由寒转热。“冬至一阳生”是指在冬季即将来临的时候,体内开始“添薪”,以作好战胜严寒的准备;夏至则道理相反,在夏至节气中,尽管天气炎热,可是阴气已经开始有所生长。就因为这一阴的生长,使人在此节气中便显得极其脆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所以这一节气中,合理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胡椒姜蛋汤------有助于将冬天里身体吸收的寒气驱除干净,增强身体抵抗能力,因而减少患感冒,咳嗽的机会。特别在夏季,人们经常处于空调和高温的冷热交替中,加上人们习惯于有感冒就吃感冒药把症状压制下去,使得感冒反反复复的发作。
    也有人会问,这么大热的天吃这个会上火喉咙痛吗?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不会的,我也是个虚火比较盛的人,已经连续三年的夏至一直吃这个,却没有上火的症状。正因为是在夏至这个特殊日子里,在以前就一直有流传,夏至这天甚至吃狗肉和荔枝都不上火的说法。医师还说,即使吃的时候有喉咙痛的症状那都不是上火,继续坚持吃,身体自然会找到平衡的
    此外还有两种汤肴是值得提倡的:
一种是鸡汤(母鸡汤更优)
因含有特殊抗病成分,有防治感冒、支气管炎的作用;
二是番茄汤(烧好待冷却后再喝),所含番茄红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护心脏的功效,最适合于男子。夏季饮食也可进补,关键在于选准补品。比如鸭肉就是很适宜夏季的补品,鸭肉不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营养,而且能防疾疗病。奥妙在于鸭属水禽,性寒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如低烧、虚弱、食少、大便干燥和水肿等,而这类疾病多见于夏季。如鸭与火腿、海参共炖,炖出的鸭汁善补五脏之阴;鸭肉同糯米煮粥,有养胃、补血、生津之功,对病后体虚大有裨益;鸭同海带炖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可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鸭肉和竹笋炖食,可治痔疮出血。可见夏季应多吃些鸭肉类等的食品。
     以上这个方子简单方便,贵在坚持。不是说要吃够27天才有用,条件限制做不到每天的,至少争取多吃几天,当然,三天打渔两日晒网就只能白白浪费了一年只有一次的好时机了!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根据自然的季节变化而调理养生,比疾病来的时候再满地找药要有用得多,不要再以没有时间为理由去挥霍自己的健康了! 
   当然了,如果你看到这方子的时候早过了夏至,或者正在感冒,怎么办呢?还有个应急的办法滴--------
在大药房买“甘和茶”,几元钱就可以的(佛山德众药业出的,不要买袋泡装,要盒装茶的),用2小盒,加2片姜,1杯半水煮开成1杯左右,热服即可。千万别吃那些时效一过就失效的感冒药哦!

 

 

冬病夏治最适宜的三种汤

http://life.wanjingchina.com/bencandy.php?fid=27&id=20821

为了配合冬病夏治理论,为您推荐冬病夏治最适宜的三种汤及其做法。

  每年伏天都有40天,天气一般也比较热,想要在冬病夏治的患者就要注意了,下面的这3种汤水是必不可少的了,非常适合平时畏寒怕冷和遇冷疾病加重的人群调治疾病

  【白胡椒公鸡汤】 公鸡一只洗净切块、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以上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治疗畏寒怕冷,虚羸少气,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冬天哮喘加重的朋友。

  【二姜猪肚汤】 猪肚一副,用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以上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治疗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

  【板栗羊脊骨汤】 板栗12枚、羊脊骨一具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以上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治疗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

  这些食疗处方,可以根据个人寒热情况食用,如果食后身体温润舒坦,就不需要过食。食后身体虚冷无改变,可隔三差五再食,直到身体舒适轻松。冬病夏治饮食上大家需注意,夏季气候较为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浓重,易消化不宜油腻,不可过多食热性食物和过辛辣食物如川菜、荔枝等,以免内热过重。此外,由于冬病夏治治疗对象都是畏寒怕冷喜热的群体,因此寒性水果是要禁食的,以免损伤脾胃。

    冬病夏治一定要配合食疗才更有效哦

 

 

冬病夏治 不止天灸"咁"简单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8-06/21/content_8411256.htm

俗话说“不过夏至天不热”,今天恰好是夏至日,这意味着炎热的盛夏已离我们越来越近。在这个特殊的季节,人体经络气血通畅,诸如哮喘、肩周炎、冻疮等寒冬时节易发的病症明显得到缓解,于是很多人将治疗搁置一边,药暂时不吃了、病也暂时不治了。

    专家认为,这种做法很不恰当,其实“冬病夏治”往往效果更佳。但“冬病”该如何“夏治”? 除了“三伏天”贴灸之外,还有哪些防治的好办法?各种疗法是否百无禁忌、人人适宜?就此,记者采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友章教授,据他介绍:其实,“冬病夏治”自古有之,在此季节治疗“冬病”,不但可趁“伏天”阳气旺盛之势祛除体内沉积的寒邪宿疾,还有助体质虚寒者调节和补充体内亏损的阳气,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机体在一年四季的抗病能力。他还指出,本来多发于老年人身上的“冬病”,近年在城市中已有年轻化的趋势,可能与城市生活环境和冷冻饮食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变化有关。

    “冬病”患者年轻化

    不少人每到寒冷的冬天,身上的老毛病就会突然发作或加重,如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慢性咽炎和过敏性鼻炎、冻疮、肩周炎、风湿性筋骨痛等等。但夏天一到来,这些患者的症状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在临床上,一般将这类冬季易于发作或加重的疾病俗称为“冬病”。

    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友章教授介绍,“冬病”原多发于体弱的老人和儿童身上,但近年来却呈现出向青壮年扩散的趋势。有报道称,这两年一到夏天,谋求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支、肺气肿等“冬病”的人群中,有约1/3是青壮年。

    刘教授称,“冬病”之所以年轻化,主要是由于城里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在不断加重,导致青壮年人群平时生活作息和饮食都很不规律,加上冷冻饮食增加、城市环境污染加剧、空气质量差等各种原因而造成的。专家提醒:无论是哪个年龄阶层的患者,“冬病夏治”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因为“冬病”多由寒邪引发,寒邪若在人体内积久不散,便易伤阳气甚至导致人体虚寒。这种有“寒证”或虚寒体质的患者一到春夏,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体内阳气上升,经络相对通达,气血也较充沛。

    因此,在夏季抓紧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这也是我国传统医学提倡“冬病夏治”的道理。

    而治疗原则归结起来有两条:一是驱寒邪,二是调阴阳,改变虚寒体质。

    夏季食疗助治“冬病”

    据刘教授介绍,“冬病夏治”适合的5大类疾病依次是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频发感冒尤其是小儿反复感冒咳喘;虚寒性胃痛、腹痛、慢性腹泻;寒湿性关节痛、老寒腿、冻疮。

    “冬病夏治”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天灸”外,还包括起居、饮食调摄、养生等对阳气的保护。刘教授建议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体质进行食疗,其中不少普通食物通过精心配搭同样也能达到治“冬病”的目的。为此,刘教授推荐了以下的食补和药补配搭,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就其不同的功效,“对号入座”尝试一下:

    [食补]

    1.鲜鲫鱼一尾(约250克)去鳃、鳞、内脏,20克生姜切片,与砂仁、胡椒粉同纳鱼腹中,加水适量,用中火煨熟,用盐少许调味。当菜佐餐。适于脾虚型、胃寒型胃痛。

    2.五爪龙50克,铁包金30克,水鸭一只,煲汤饮用。补益脾肺、平喘之效,适用于肺脾两虚的哮喘病人。

    3.猪肺一个,反复灌洗干净,加百合15克、银耳15克(先用水浸泡),置于锅中蒸熟,取其汁服用。一个猪肺可蒸2~3次,蒸时不放盐等调味。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阴虚型的老人可以食用。

4.姜丝炒鸡蛋,花生油烧开,先加姜丝,再打入鸡蛋1~2个,炒至鲜嫩即可食用。每早一次,适于慢性咳喘、慢性腹泻患者。

 

    [药补]

    1.百合10克、莲子芯10克、香薷10克、佩兰10克、熟地10克、当归12克、淮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有祛暑健脾养阴润燥的作用,肺肾阴虚的老人可以选用。

    2.太子参10克、五爪龙15克、茯苓15克、花粉15克、白扁豆10克、陈皮5克、麦冬10克、北沙参10克、金银花10克,甘草5克,水煎服。可益气健脾,滋阴润燥,增强体质,防止中暑。

3.蛤蚧一对,巴戟15克、沉香5克(后下)、陈皮5克、益智仁10克、五爪龙30克、甘草5克,水煎服。可补肾纳气,健脾止咳,用于脾肾亏虚、肾不纳气之咳喘。

 

    提醒:“冬病夏治”有禁忌

    许多人都认为人人都可“冬病夏治”,其实不然。专家明确指出:“冬病夏治”并非包治百病,有其严格适应证和禁忌症,以下人群都不适宜通过敷贴治疗:

    1.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婴儿;

    2.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3.对药物过敏的人;

    4.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人;

    5.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6.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病人。

    “冬病夏治”时,要注意的是,不能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贴后6~10小时内不能洗澡。

特别要提醒的是,冬天易患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的病人,夏季夜间不要在室外露宿,以免风寒湿气蓄积于体内;而一遇风寒就会犯“头风症”的患者,夏季忌用冷水洗头,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和空调长时间吹风;而对冬天手脚冰冷的体质虚寒者,夏季则应少食生冷瓜果和饮品,在大汗淋漓时更不要贪凉去冲冷水澡,以免因此大伤阳气。

 

    验方: 三伏敷贴疗效佳

    “冬病夏治”的疗法很多,其中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重要手段之一,这一疗法是在夏季三伏天,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制剂,敷贴于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到达经络和脏腑来达到治疗目的。一般坚持3年以上者,多可有明显的疗效。以下是部分常见“冬病”的敷贴验方:

    易发冻疮者:可用桂枝2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加水适量浓煎,取药液熏洗冻疮好发部位,每天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

    老慢支或哮喘患者:可用白芥子、苏子、元胡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研成细末。每次用1/3的药粉,加生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摊在6块直径5厘米的塑料布上,贴在背部的肺俞、心俞、膈俞(即第三、五、七胸椎棘突下旁外开1.5寸),用胶布固定,约3~4小时去掉。每隔10天贴一次,即头伏、二伏、三伏,共贴3次。

    “老寒腿”患者:用川乌50克,吴茱萸30克,艾叶、透骨草各9克,细辛6克,研为细末。把药末用纸包后,外用纱布重包,用线缝好,垫在脚心上。从初伏开始使用,二伏换一料药,三伏再换一料。

    风湿性关节患者:肉桂、干姜各50克,白胡椒、细辛各50克,公丁香20克,乳香30克,黑老虎50克,共研为细末。再将200克蜜熬成膏,将药末纳入蜜膏内拌匀,摊在白布上,在初伏第10日开始贴患处,每天贴6~8个小时,到三伏末日为止。

肩周炎患者:可取桂枝10克,透骨草20克,石楠藤、豆豉姜各30克,伸筋草、片姜黄、川芎、威灵仙各15克,羌活12克煮成药汁,再用麦麸皮300~400克放锅中炒黄,趁热加入药汁和一匙陈醋,拌后盛入纱袋内热敷肩关节痛处,每袋可用一周。从初伏起,每日1次,每次6~8小时,一直敷到三伏末。

 

(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方宁、张秋霞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友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