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选五胆拖复式投注表:关于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9:59:51

关于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双拥工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时期的双拥工作,还需要我们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以新的思维理念继续研究探索新的问题和新思路。面对我市目前还有一个地级新市、农业大市、经济弱市、驻军较少的市情实际,我们就如何继承、创新、发展新时期的双拥工作,认真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讨。

  ——冷静分析双拥工作现状,成绩不可磨灭,问题不可忽视,关键要在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上形成共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党政军民互相团结,相互支持,共同谱写了许多"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篇章。但是,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军地双方在双拥工作上,都存在着不可回避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是"三化"和"三难"。所谓"三化":一是双拥氛围淡化。由于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的地方政府重经济建设轻国防建设的公布向比较突出,对双拥工作往往抱着一种"应付"心理,拥军优属的热情有"降温"的趋势。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官兵在价值取向上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在拥政爱民上往往处于一种"沉默"状态,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也随着"升温"。由于这一升一降。自觉不自觉地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革命战争年代那种军民鱼水深情。二是工作机制弱化。各级双拥领导组织不够健全,工作配合不够紧密、走过场、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双拥工作机构设置上,牌子大,名气小,框架大,人手少,工作力量薄弱,这个问题在市、县这个层次上表现得比较明显。特别是乡镇、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双拥机构大都残缺不全、几乎是虚设,想开展工作也力不从心。现有的政策法规大都"弹性"有余而"刚性"不足,原则性很强,权威性很小,而且有的政策规定已经过时了,具体执行起来很难操作,应该修订和重新制定的还迟迟没有出台。三是双拥活动形式老化。现在一说搞双拥就是老套路,基本上还是发发钱、拜拜年,开会搞座谈,节日搞联欢这几种多年不变的活动模式,对于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采取新的有效活动方式研究的不够。

  所谓"三难":一是重点优抚对象定补国家补战事的那部分额度小,地方财政匹配的那部分不能及时到位;"三难"问题仍然难以采善解决;由于企业用工和劳动力就业制度的变化,城镇退伍兵的安置和随军家属的就业问题也比较突出,目前在落实拥军优抚安置各项政策上有较大难度。二是在开展双拥工作中需要有关方面共同参与的事项,由于部门之间在处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上互相掣肘,推诿扯皮,有效协调也很有难度。三是由于政策落实难、有效协调难,优抚对象因为优抚政策不能及时兑现,造成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矛盾化解也很难。

  冷静分析目前双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军地双方在双拥工作中出现的主观上的不重视、不作为、不协调,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面对已经出现的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军地携手同心,在开展双拥工作上统一思想,统一步调,进一步形成新的共识。具体要强化三种理念,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强化双拥工作与时俱进的理念,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双拥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不忘继承,才能使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不变色、再增色,才能使双拥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二是要强化双拥工作服务大局的理念,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军地双方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真心实意地做到双向支持,共同发展。地方要在发展经济中支援国防建设,军队要在加强国防建设中保障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达到小康的共同目标。三是要强化双拥工作军地共建的理念,处理好物质支援和精神互助的关系。双拥工作的实质是军地之间紧密团结、相互支持的政治工作,以共同的理想和政治追求实现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是双拥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军地双工作根本任务,是军地双方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兵民是胜利之本"、"军民一致的原则不能变"以及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伟大论断和重要思想的最好传承。

  ——从根本上解决双拥工作中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机制要创新,措施要得力,关键要适新应变深化改革

  针对双拥工作中出现的"三化"和"三难"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在转变观念、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双拥工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双拥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当前主要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采取得力措施,强化双拥的工作机制。

  1.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在现阶段,很有必要通过"一把手工程"来大力推进双拥工作,市、县(市)区都要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双拥组织,成立常设的双拥领导机构;乡镇、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建立健全双拥组织,真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双拥组织网络。特别要强化基层双拥组织领导机制,尽快消除职能弱化,运行不畅等制约因素,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参谋、督导等职能作用要把双拥工作与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紧密挂钩,以便切实解决双拥工作"上紧下松、上急下不急","你抓我也抓、大家都没往实里抓"等问题。

  2.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开展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从全民抓起,从军地双方抓起。宣传教育要做到有规划、有内容、有载体。规划要切实可行,要有操作性;内容要丰富生动,要有针对性;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有广泛性;载体要完善配套,要体现功能性。少年军校要开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要发挥好,国防教育基地的活动要开展好。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要注重大众化、经常化,切实抓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农村以及社会各界的全方位宣传教育活动,真正使双拥宣教工作深入人心,常抓不懈,常讲常新,充分体现和发挥其教育、警示、鼓舞和激励的作用。

   3.完善资金投入机制。目前,在乡和在职老兵"三难"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化解这个矛盾,首先,要建立抚恤补助经费自然增长机制。针对地方经济发展现状,中央政府应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及时调整抚恤补助标准,使自然增长机制真正动作起来。省里对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应加大转移支付的额度。这样既可缓解地方财政的压力,也能化解一些极容易激化的矛盾。其次,要拓展优抚资金投入渠道。通过政策扶持和社会救助,对重点优抚对象实行"三保险",即落实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行社会优待,确保这部分老革命、老功臣的生活水平达到或略高于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4.建立政策法规保障机制。首先,应该针对双拥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在征兵、优待、抚恤、安置、国防教育、支援部队建设、处理军地矛盾与纠纷和双拥组织管理等方面,尽快制定、修订并形成上下结合、成龙配套、具有权威性的双拥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双拥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其次,在实行双拥政策法规主导的同时,还应该引进市场引导、社会疏导等有效机制,深入研究探索转业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安置、优抚医疗制度改革、优抚福利事业单位发展等方面的新路子。应注重政策法规的整体性、同步性和多向性。所谓整体性,就是在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上,无论是对现有政策法规的取舍,还是对新的政策法规的出台,都不能与其他领域和行业配套改革相抵触,真正体现其权威、规范和可操作性。所谓同步性,就是在工作运行中,既不能政府包揽一切,也不允许部门各自为政,更不允许以市场行为为借口而敷衍推诿,真正体现其统一、统筹和协调性。所谓多向性,就是政府、军队和社会各阶层在开展双拥工作中都要找准各自的位置,使责任、义务和任务合理分流,该由谁办的事情谁就责无旁贷地办好,使双拥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分而化之。

  5.建立军地关系协调机制。军地双方应该始终坚持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在处理军地关系上,不能见"利"忘"义",不能搞商品化的等价交换,不能搞"唯市场经济"论,从讲传统、讲政治、讲大局出发,亲如手足地搞好共建和协商。双方要在党委议军、党政领导过军事日、军地互访慰问、军地信息交流等方面形成制度。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军通过定期召开军地联席会、现场办公会、双拥领导小组会、工作协调会等形式,不断强化军地关系协调机制。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支援部队建设、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纳入日程、摆上位置;驻地方各部队要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进入角色,共同承担任务。通过军地协调互动,使军地之间进一步达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双拥双赢。

  ——继续推进双拥工作赂更这几年来层次发展,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双要与时俱进,关键要思路创新工作创新

  做好新暑期的双拥工作,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必须从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1.与加快作好军事斗争准备紧密结合,共同承担国防和军队建设任务,实施双拥重点推进工程。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任务,双拥工作必须首先服从、服务这个大局。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阶层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拥军、科技拥军、行业拥军、资金物资拥军的力度,积极配合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切实做好军转、退伍军人及随军家属的接收安置工作;积极配合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完成训练演习任务,为部队的后勤保障提供必要服务;积极协助部队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在人力、特力、财力、场地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2.与加快提高"两力"水平紧密结合,挤好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实施双拥科技共育工程。培养高素质的军地两用人才,对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和社会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也是当前和今后双拥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是部队应该充分用自身的人才、技术、装备、场地等优势,采取就地取材、就近培训的办法,对现役军人搞好定向超前培训,使他们不出军营就能掌握适应未来发展的科学技术和过硬本领。二是军地双方通过优势互补整合培训资源,联合创办双拥培训基地,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役军人和后备兵员进行双向培训,使培训工作达到规模化、规范化。三是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对转业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搞好岗前培训,使他们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军"转"民"的过渡,同时也能够为接收安置工作拓宽输送渠道。

  3.与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紧密结合,扩大民兵预备役带头人队伍,实施双拥扶贫帮困工程。我市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新兴资源型城市,也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各个历史暑期的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大部分(约占80%)在农村,新的国防后备国力量也大部分(约占70%)在农村。面对这两旧"大部分",决定了我们的双拥工作重点之一必须放在农村。农村的民失和预备役,既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也是开展双拥工作的重要力量。从实践看,在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各方面的能工巧匠、专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大都出自民兵和预备役这个群体之中,深入开展农村的双拥工作,军地双方应该在这个群众中注意发现和培养种植、养殖、经营等方面的能人,有效实施双拥扶贫帮困工程。通过一帮一、结对子、一人带一屯、一屯带一村、一村带动一个乡镇,逐步扩大双拥带头人的队伍,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引带辐射作用,以此带领广大优抚对象和贫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例如,庆安县退役士兵陈海彬创办的鑫利达米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拼搏奋斗,现已拥有固定资产近4000万元,年利税达300多万元,在300多名员工中,有的100多名是城乡退役士兵和下岗工人。望奎县人武部积极开展科技助民活动,今年创办了双拥养殖基地,目前已将先期繁育的75头母猪无偿达至优抚特困户家中,预计两年内可帮扶100个优抚户和贫困户脱贫。

  4.与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紧密结合,共同参与大项目开发建设,实施双拥为经济服务工程。针对我市的实际,军地双方应该紧紧围绕"深化六个规模推进、加快大项目开发建设"市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主动进入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战场。一是应该充分发挥官兵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有的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各种信息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通过亲缘、友缘、地缘关系,多做宣传黑龙江、定做绥化的工作,多做有关经济信息和项目的传递和中介工作,为当地招商引资、招商引智作贡献。二是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一些国家企业改组改制、企业职工下岗分流等一系列问题。部队应该充分发挥传统、讲奉献、讲大局的政治优势和联系广泛的信息优势,配合地方政府对下岗分流职工进行革命传统和无私奉献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搞好就业培训,寻找就业岗位,实现二次就业,为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作贡献。三是应该充分发挥驻军和民兵预备成建制用兵的集团优势,积极支持、参加、完成农业基本建设、城市建设、大项目大工程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为建设和发展第二故乡做出新的贡献。

  5.与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军民创建活动,实施双拥文明共建工程。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双拥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是要有明确的共建目标。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把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军人道德规范》贯穿共建活动的始终,通过深入开展军民道德建设活动,让社会主义的新精神、新道德、新风尚牢固占领城乡的思想政治文化阵地。二是要发展和扩大共建群体。部队、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乡村和社区都要培养一批开展共建活动的骨干分子,通过他们组织并形成大规模的共建志愿者队伍,为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三是要培育坚实的共建载体。部队、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有关方面,应该不断加大对双拥共建活动的投入,加强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服务中心(站)、农民学校、农村文化站等方面的基地设施建设,为军民开展共建活动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四是要有丰富多样的共建内容和形式。要以开展新一轮的争创双拥模范城(县)活动为契机,认真探索军民科技共建、文化共建、教育共建、环境共建的新路子。通过开展创建双拥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和文明个人活动,推动军民双拥共建活动提升新品位、再上新档次、再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