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密的基本功能:刘少奇从七大到八大的非常岁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46:18
2009年12月08日 11:28凤凰网专稿【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1条
',1)">
 
1945年4月23日,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致开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作了中共历史上第一次系统的论述。在中共七大选举的领导集体中,刘少奇名列中央五大书记第二位。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革命胜利了,接下来是国家建设的新任务,无论对于毛泽东还是刘少奇来说,这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他们在新形势下进行着新的思考和新的探索。
1956年9月15日,中共八大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刘少奇在第一天的开幕式上做了《政治报告》。刘少奇所作的政治报告,是八大路线的主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凤凰卫视12月7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2009年是前国家主席刘少奇,诞辰111周年。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在湖南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的一个农民家庭,根据夫人王光美的回忆,其实刘少奇的这个生日,是她帮着“找”回来的。原来在跟王光美结婚之前,刘少奇竟然一直闹不清楚,自己的生日到底是哪天。有一年,刘少奇老家的亲戚来信祝寿,王光美这才通过万年历对照表,终于确定了刘少奇的生日。
刘少奇比他的老乡毛泽东小5岁,而且有意思的是,刘少奇老家炭子冲和毛泽东的老家韶山冲,其实不过一山之隔,直线距离也不过30公里。若干年之后,就是从这片小小的天地,走出了这两个湖南人,先后担任了新中国第一任和第二任国家主席。从工人领袖到国家主席,再到文革中含冤离世,刘少奇的名字和共和国的历史紧密相连,他所经历的那些非常岁月,他的奋斗,他的抗争,正是共和国命运的真实写照。
解说:1945年4月23日,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致开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作了中共历史上第一次系统的论述。
黄峥(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毛泽东思想”应该是刘少奇是最早提出来的,他在七大之前就写文章宣传“毛泽东思想”了。因为当时宣传“毛泽东思想”也是很重要了,就因为根据地比较分散,很多的山头。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一个思想,全党来个思想统一了,因为当时形势也非常的复杂艰难,统一思想是为了大家统一步调去作战嘛,所以刘少奇提出了“毛泽东思想”,也是他最造提出来的人之一。
姚立文(刘少奇秘书):当时提“毛泽东思想”的时候也是很自觉的,就是说斗争很啥,就是国民党它有一个旗帜,蒋介石。我们也应当有一个很啥的人物,那是很自觉的,而且都是很自觉地来突出个人,应该给它对抗的,有道理的。
黄峥:那么我觉得刘少奇的功绩主要还在于,他在中共七大上面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里面,是第一次对“毛泽东思想”做了全面的、完整的、准确的概括和阐述。同时呢,因为也是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个应该说日后的革命的实践证明,这个意义还是非常大的。
解说:刘少奇,1921年经罗亦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2年从莫斯科回国,几次领导铁路工人罢工,其中最著名的是当年9月同李立三等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此后,刘少奇在湖北和上海,又多次领导政治运动和罢工,成为中共白区工人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少奇执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了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出任新四军政委兼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参与重建新四军,扩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
姚立文:武汉军区的一个副司令,中将,他就讲,他说我一直啊,不知道毛主席,还是刘少奇到了1938年去华中局赴任的时候,他才听了以后,才知道毛泽东的。你说咱们过去宣传的这个毛委员的影响,他是安源工人,他知道李立三叫李隆郅。另外他也讲了,刘少奇作了个系统的报告,抗日战争怎么样,他才有了信心。我们别无选择,我就得跟党走啊。
解说:1941年9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时,毛泽东亲笔电邀刘少奇回延安,并十余次发电要刘少奇一路上“安全第一。”刘少奇走了9个多月,过了103道封锁线,在1942年12月31日到达,第二天元旦,毛泽东亲自主持了庆祝新年并欢迎刘少奇回家的盛大晚会。三个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开了一个历史性的会议,新改选的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人组成。碰巧的是,这三位都是湖南人亿,刘少奇正式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黄峥:应该说从1943年开始,正式的是1943年的3月份开始,刘少奇呢就正式的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里面的第二把手。
解说:在1945年中共七大选举的领导集体中,刘少奇名列中央五大书记第二位,中共七大结束后不久,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毛泽东为中央起草报告,正式向党内宣布,在他离开延安期间,刘少奇代理主席职务。
黄峥:在七大以后,毛泽东到重庆和蒋介石谈判的时候呢,就由刘少奇代理毛泽东的中共中央主席的职务,就是主持中国共产党几个全面的工作了。那么从这个时候开始呢,在中国共产党里面就形成了一个惯例,什么惯例呢?就是说凡是毛泽东外出的时候,都由刘少奇代理毛泽东的职务,或者主持中国共产党的日常工作。据我的研究呢,就是说刘少奇有正式的,或者有文字规定的代理毛泽东中共中央主席职务有三次。
解说:1949年9月3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刘少奇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
黄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什么样的国家,那么一开始我觉得党内,大家当时都是共识的,就是要搞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一个社会,里面有社会主义的成分,也有资本主义的成分,实际是这么一个概念,慢慢地向社会主义再过渡。当时一开始提出这个思想,应该是毛主席最早提出来的,他是提出的早,党内全党也是有共识的,刘少奇也是很赞成的。那么刘少奇在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这方面,他还有些很多具体的,也很系统的比较好的设想,当时提出来以后,还得到过毛泽东的称赞,认为觉得挺好。
那么只是说,后来随着我们经济恢复的进行,那么就,我个人觉得,毛主席就认为我们这个社会就是说,还应该不断地前进,前进的步子可能觉得应该快一点。
陈晓楠:1949年10月1号,新中国宣告成立,革命胜利了,接下来就是国家建设的新任务,无论对于毛泽东还是刘少奇来说,这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他们在新形势下,也进行着新的思考,新的探索。
黄峥:那么这一段,现在有这个说法,就是说刘少奇是说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这么一些话,我觉得刘少奇这个说法我觉得也是没错的,因为当时中央的一个统一的政策,就是要搞新民主主义。搞一段以后,慢慢地再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也没错。只是具体说从什么时候开始搞社会主义,当时我们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前面的别的经验可以执行,只是慢慢的来,后来就有一些正常范围的分歧,我觉得还是正常的。
解说:在艰难的实践和探索中,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逐渐有了不同的观点,产生了不同意见。
黄峥:有几件事情上,什么合作社的问题啊、对待资本家的问题啊,还有对待供销合作社分红的问题啊,对待一些主要是合作化的这些问题啊,是不完全一致的。那么这个呢,刘少奇他根据他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研究呢,当然是就,因为当时还是在,等于是党的酝酿的过程当中嘛,他就发表了一些意见,后来有的意见毛泽东不完全同意,毛泽东也都提出来了。这个结果就是刘少奇,看到毛主席提出来一些观点,他往往都是服从毛主席的观点。
刘亭(刘少奇之女):那么他提出了民主化和工业化,在国有土地化、在股份制,其他的自由贸易、合作社这一系列的做法,实际上是结合中国国情的一个实践,他的理论我觉得是一个开放的一个平台,他是希望大家在这个实践中,不断增进的一个平台,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平台。
解说:1952年秋,刘少奇考虑到国家进入建设时期,向毛泽东建议将各中央局的书记抽调进京,调整增设中央和国家机关的部分机构,毛泽东和中央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邓小平、习仲勋、邓子恢、饶漱石、高岗五大书记相继调来中央。
解说:其中高岗最受重用,因为要他担任这个叫做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主席,他本人又已经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政治局委员,这样他在各个大区书记,来京书记里面是比较突出的。所以当时有所谓的“五马进京,一马当先”,“一马当先”就是指高岗了。
解说:高岗是陕北红军,自刘志丹、谢子长牺牲后的代表人物,早在陕北期间,毛泽东就对高岗十分器重。在中共七大上高岗当选为中央委员,此后政治地位日渐提升。
1952年高岗被任命为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新组建的国家计委权力很大,有“经济内阁”之称。所以,当时干部中流传着一个说法,“五马进京,一马当先”。
解说:这段时间呢,我觉得是高岗本来就是对刘少奇有意见,他的有些看法上呢,因为刘少奇曾经批评过东北的一些做法,那么高岗就有一些意见,这段时间呢,这个应该说他和刘少奇呢,是有些意见是不太,不一致,也有一定的,反正意见比较大吧。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毛泽东对刘少奇有一些不同意见,正像你刚才说的有些意见不一致,那么也有一些批评。同时毛泽东对高岗倒是也有一些表扬,那么我个人觉得,高岗个人认为,觉得毛泽东表扬他了,他也了解到刘少奇受到一些批评,他认为觉得刘少奇可能就是接班人,这个也不一定当得下去了,所以他就有了一些背后的动作,搞了一些非组织的活动。
解说:1953年夏天,全国财经工作会议召开,高岗利用毛泽东批评“新税制”的机会,大肆攻击当时的中央财委副主任兼财政部长薄一波,搞“批薄射刘”,向刘少奇发难。他把刘少奇的1949年天津讲话、1950年对东北富农党员问题的批评,以及1951年对山西互助合作问题的批评,统统扣到薄一波头上。高岗自己后来在《我的反省》中也承认,他在会上的发言,“除了批评薄一波同志外,还有指桑骂槐说少奇同志的意思。”
黄峥:我觉得高岗的问题主要在这里,就是在高级干部里面串联,地方军队干部里面串通,来攻击刘少奇,还搜集他的材料,好像是要把刘少奇拉下马这么一个架式。这个当然是,一开始大家可能也没注意,以为有意见谈一谈也是可以,但是他后来发展到非组织的活动了,到处拉帮结派这种的,那么后来当然被一些,中央的高级的负责同志都有这个感觉了,到毛泽东那个地方去反映了,毛泽东觉得这样搞当然是他不能容忍的,因为你搞宗派活动了,所以毛泽东下决心就要把他,一开始也没有说要打倒他怎么样,就说高岗这种是,肯定他是不能答应的,结果呢,后来党内开七届四中全会一揭发呢,高岗的问题还很多,越揭越多,越揭越多。后来高岗的一个自杀,这个矛盾的性质就变了呗。
陈晓楠:1955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代表会议,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报告》。报告中说,高岗的全部活动是为着反对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可他是一个阴谋家,而阴谋是见不得太阳的,因此他故意装成,好像他并没有反对毛泽东同志,而只是反对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等人。
代表大会最后通过决议,将高岗、饶漱石开除党籍,并且撤销了他们党内外的一切职务。
解说:1952年10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出访苏联,应邀出席苏共19大,在克里姆林宫,刘少奇和斯大林就制宪问题进行了讨论。
黄峥:斯大林有这么个建议,说你们应该尽快地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应该制定自己的宪法,当时刘少奇还做一些解释说,我们有《共同纲领》,也是起临时宪法的作用的。斯大林就建议他,还是应该正式的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应该有个正式的宪法。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东西呢,斯大林说呢,帝国主义就会攻击你们,说你们连一个宪法也没有,说是这个合法性要受到质疑,所以后来,刘少奇后来就抓紧了加快了这方面的工作。
解说:1953年的下半年,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工作启动,在整个制宪过程中,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位中共最高领导人兵分两路,毛泽东亲自挂帅宪法起草工作,刘少奇则主持选举及开会等具体事务。
刘亭:那么在当时醖(酿音对)第一稿,就是中国的宪法的第一稿的时候,那么一共是,他是选举委员会的主席,那么一共写了十几稿,到十几稿以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三个月,要求全民提意见。那么一共是,当时我们才有6亿的人,一共有1亿2的人来参与给宪法提意见,那么就是说基本上是有知识的人吧,都进行了参与。那么最后实际上体提了好像是118万条意见。所以我觉得从当时50年代中,能够做到这么民主的一次选举,在全世界、在中国的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这也是一个民主和法制的一个最大的一个普及的教育和民主的,中国的民主的进程走了一大步。
解说:1954年9月15日中南海怀仁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刘少奇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
黄峥:那么过去我们中国共产党内有一个习惯,大家称“同志”,一般什么书记原来都不称呼职务的,刘少奇身边的一些人,平时习惯称“少奇同志”这么称呼的,这一天刘少奇当选委员长了,身边的人打起一个小算盘了,说那个应该称他什么呢,说党内是不要称职务的,但是委员长不是党内职务,是一个国家的一个职务,他身边有一个秘书杨俊,杨俊想了想说是不是应该叫“委员长”,所以开会回来以后呢,他就进刘少奇办公室汇报工作的时候,门口就喊了说,“委员长”,刘少奇呢,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总而言之他装作没听见一样,他头也没抬。
那么杨俊以为他是不是没听见,最后提高了“委员长”,刘少奇还是不知道,杨俊又叫了一声“委员长”,这样子刘少奇头抬起来了,说你怎么突然叫这个?你不感到别扭吗?弄得杨俊很下不来台,就是很不好意思。后来刘少奇还专门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有这么一个谈话,我觉得还很经典的。刘少奇对他们说,“在我们党内,只有三个人,就是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多年来大家称呼他们说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都已经习惯了可以不必改,但是对其他人都应该称“同志”,因为我们党内有一个好习惯,党内不称职务,一律称“同志”,所以在我们这里还是称“同志”,不要称职务”。
这个事情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在刘少奇那个地方,他的身边,工作人员、秘书、警卫,包括他的部下都称他,直呼他“少奇同志。”
陈晓楠:1956年,可以说是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年,这一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会议闭幕之前,赫鲁晓夫突然向大会代表,作了一个《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赫鲁晓夫的这个秘密报告震惊国际,因为它全盘否定了斯大林,而且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负面情况,这一年的9月份,为了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解说:八大的筹备从1955年就开始了,中央分工刘少奇负责准备八大的政治报告,为了切实调查国家各个方面各个战线的情况,写好政治报告,刘少奇决定一个一个地召集各部门负责人汇报座谈。
姚立文:这个时候刘少奇先,他先做的,请各个部长,他不是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嘛,然后一个一个汇报,然后提出来几个矛盾。
解说:当时薄一波是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刘少奇让他组织这项工作,汇报座谈会一直进行了3个多月,刘少奇先后听取了30多个部门汇报。
姚立文:薄一波在汇报工作的时候,提到了少奇怎样做,《薄一波回忆录》,然后主席一听,不错,说这个调查好,他说你也给我安排安排,结果薄一波不是,经委副主任,然后他就,经委主任,然后薄一波就给他调集了,少奇同志一听这个,他这边停止了。
解说:从1955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出现了经济过热的冒进势头,周恩来总理在1956年2月,首先提出要注意急躁苗头,5月,刘少奇主持中央会议讨论了这方面的问题,会上确定了一个方针,经济方面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姚立文:当时在刘少奇的授意下,在书记处不是有个会嘛,在书记处会议上委托陆定一来写一篇,意思是说既反对冒进,也反对保守的报告,这大概是第一次跟毛泽东,不按毛泽东的意思办。毛泽东马上就觉得,好像这一个社论是对着他的。这大概,这一次没大波动,就在小范围有点影响。
解说:这篇社论稿的题目叫《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刘少奇在审阅修改后批给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只批了三个字,“不看了”。一年后,毛泽东直接对1956年的反冒进方针提出批评,认为“1956年反冒进使六亿人民泄了气”,此后批评的分量继续加重。
姚立文:少奇同志不触动毛主席的底线,但是他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尽量减少一点损失,他只是做这个工作。
解说:1956年9月15日,中共八大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刘少奇在第一天的开幕式上作了《政治报告》,在闭幕式上,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黄峥:会上也通过一个《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政治报告的决议》就有一批秀才就起草了一个关于八大报告的决议的一个稿子。其中,现在人们比较关心的一句话就是说,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这个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要求和生产力,不能满足这方面要求的矛盾,主要矛盾是这个了。
姚立文:所以在这个矛盾基础上就确定了,就把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就说调动一切积极性来发展生产,来满足物质,人民的物质文化的需要,现在看这是里程碑式的一个大会啊。
黄峥:当时由王光美回忆呢,我在《王光美访谈录》上也记录到这么一个细节,就是说在通过这个决议的时候,这个当时苏联代表团团长是米高扬,米高扬他参加了这个会议了,他走了以后他面前的小桌上,就留下几张纸条,纸条上写了一些字,工作人员散会以后看到这些字,就报告给了刘少奇了,刘少奇把这些字调回去看了,一看呢,米高扬写了一些字,写了好像什么生产力,什么主要矛盾啊,这个是用俄文写的。刘少奇赶紧找人研究了这个是什么,也看不清楚,特别明确的一个意思,可以看出来,他非常关注这个主要矛盾这方面的一些东西,后来刘少奇就及时地向毛主席汇报了,报告了这件事情了。
这样呢,所以后来国庆节三天,城楼上,确实毛主席对刘少奇说过这么一个话,说这个关于这个主要矛盾的提法,这个还值得考虑,有这么一个意见。那么这个刘少奇说呢,哎呦,这个决议也通过了,报纸上都要公布了,这个来不及改了,后来也就没有说下去了。
这是有这么一个细节,那个是,是不是表明毛主席对这个主要矛盾有意见,我觉得还不太好说,也可能毛泽东对这个主要矛盾这个提法有不同的一些看法,觉得这个提法不太准确,也有可能。那么真正说毛主席不同意这个主要矛盾,那是在后来了,后来在八届三中全会上,那是毛泽东明确讲了,说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还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那个等于是把八大关于这个主要矛盾就改变了。
解说:1957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批评了八大决议,此后,虽然毛泽东在1958年又提出“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看法始终坚持未变。
1962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黄峥:八大的路线现在看起来还是正确的,是一个很好的一个路线。当时八大路线主要就是说,要发展生产力,要搞经济建设,总的是这么一个概念,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不是敌我矛盾了,这个应该是个很好的。那么只是后来呢,可惜的是八大的路线没有能够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