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幺傻 暗访十年: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 / 醉罢君山 / 第60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5:25:00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长篇连载)共124页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10-03-09 16:52  
  (铁血时代-206)
  
  晋悼公确实是出类拔萃的君主,在他的时代,晋国在中原的领导地位无可撼动,他非常明智地利用晋国的影响力,将战争成本转嫁到了其他国家。我们在二十世纪后期经常看到的“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其实在二千五百年前的中国大地上,类似的“多国部队”已经频频地在军事舞台上亮相了。
  以晋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又一次大举入侵郑国。
  晋国精锐的四军全部出动,很快包围了郑国的都城。中军在鲁军、齐军、宋军的配合下攻打鄟门;上军在卫军、曹军、邾军的配合下攻打西门;下军在滕军、薛军的配合下攻打北门;新军在杞军、小邾军的配合下,砍伐郑国都城外的树林,以安营扎寨。
  可怜的郑国又一次陷入到恐慌之中。
  子驷又祭起投降的法宝,这是他既定的政策。不论是楚军还是晋军,谁来就投降谁,这就是生存之道。
  晋上军司令荀偃跳出来,反对与郑国媾和,他说道:“郑国首鼠两端,难以信任。我们应该继续包围郑都,坐等楚军来援,到时以逸待劳,一举重创楚军。否则的话,即便与郑国签订和约也没有用。”
  众将觉得荀偃说得有道理,便把目光转向总司令、中军元帅荀罃。
  荀罃曾在楚国当了九年的战俘,对楚国的实力深有体会,晋国与楚国实力相当,谁对谁都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如果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这是很不现实的想法,晋楚之间的争霸,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
  沉吟片刻后,荀罃开口了:“与楚国的战争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眼下积蓄力量是很重要的,如果硬拼,势必要付出重大伤亡,上策应该以智取胜。”作为总司令,荀罃还必须要考虑一件事,晋国刚从大饥荒中走出,国家经济尚待恢复,经济是争霸的基础,如果为了逞一时之快,而导致后方经济崩溃,那么就得不偿失了。
  那么如何以智取胜呢?
  荀罃同意荀偃的分析,郑国虽然请降,但这只是迫于晋国的军事压力,靠不住的,以郑国人的本性,一旦楚国施压,又会很快倒向楚国了。可是长于战略的荀罃却发现郑国的反复不见得是坏事,他分析说:“郑国投降后,楚国一定会兴师问罪。我们可以将四大兵团分为三部分,轮番袭扰楚军,这样每一部分都可以轮流休整,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而楚军无法得到充分休整,一定会被我们拖垮的。”
  总司令毕竟是总司令,说出来的话,令大家都心服口服。
  就这样,郑国这个两面派的角色,又一次投降晋国了。
  
  郑国是春秋时代受战祸最深的国家,两边倒的战略,实在不得已的下策,首相子驷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
  依照惯例,郑国投降后,便与晋国会盟。双方在戏邑举行会盟仪式,双方各写定盟书内容,向神明起誓。
  晋方代表士弱先走上台,作为胜利的一方,他脸上挂着征服者的笑容与傲慢,他开始宣读到:“今日盟誓后,郑国倘若对晋国三心二意,不听从晋国的命令,将受到神灵的诅咒。”
  这种霸道的口吻,令台下郑国君臣们的自尊心深深受到伤害了。
  子驷决定要反击,维护郑国的尊严。
  轮到子驷上台宣读盟誓书了。他匆匆上场,手中揣着一份盟书,很快他就让晋国政客们感到震惊了,只得到子驷对着神灵祷誓道:“上天降祸,使郑国夹处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大国没有伸出友情之手,却以战争逼迫郑国接受会盟。郑国先祖的英灵得不到祭祀、人民享受不到土地的收获,男女老幼都辛苦劳顿,无处可以倾诉苦衷。今日盟誓后,郑国必须对有道义且强大的国家惟命是从,如果三心二意的话,愿受神灵的降责。”
  这叫什么盟文呢?更象是一通发牢骚的话,更巧妙的是,子驷并不说对晋国忠诚不二,只是说服从“有道义且强大的国家”,弦外之音,晋国与楚国,谁有道义,我郑国就听谁的。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10-03-11 15:46  
  (铁血时代-207)
  
  晋国上军司令荀偃是个火爆脾气的人,听完后“噌”的一声跳起来,对子驷厉声喝道:“不行,必须要修改这份盟书的内容。”
  但郑国人却不肯让步,郑国六卿之一的子展也站起身来,对荀偃说:“盟书的内容已经昭告神灵了,岂可随便修改?”
  一时间盟会上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
  晋国元帅荀罃不想破坏刚刚达成的和局,他转头对荀偃说:“算了,我们也有过分之处,以武力要挟他们会盟,这恐怕也没有道义。姑且先结盟退兵吧,只要我们勤修德政,终究会得到郑国的,何必非要在今天呢?如果没有道义,连晋国百姓都会抛弃我们,何止是郑国人呢?倘若能平息战争,令民众休生养息,远方国度的人也会前来归附的,何必非要强迫郑国呢?”
  荀偃这才咽下这口恶气,退回座中。
  就这样,晋国与郑国在很不和谐的氛围下,勉强达成结盟的协议。
  
  强扭的瓜不甜。武力威胁下的结盟当然也很脆弱。
  晋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刚刚撤离,郑国又开始秘密与楚国接触。这下子可把晋军将领们气坏了,很快诸侯联军又兵临郑国都城之下,此时距离双方会盟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郑国果然很不听话,居然以强硬的立场来对抗诸侯联军。
  诸侯联军分别从东门、西北、北门三个方向发动进攻,可是士兵们大多厌战,加上往返奔波,劳顿异常,打了五天,竟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荀罃打算出动奇兵,渡过洧水突袭郑都的南门。可是渡过洧水后,荀罃很泄气地发现,各诸侯国的军队都不打算前进了,士气非常低落。虽然有十一个国家追随晋国出征,但这些国家的将士们心里明白,攻打郑国,对自己毫无利益可图,不过迫于晋国的压力罢了,再进一步想想,如果易地而处,自己的国家处于郑国的四战之地,那下场能比郑国好多少呢?
  晋国元帅荀罃察觉到诸侯联军已经士气涣散了,如果一味强令进攻,恐怕还要激起这些国家的反感哩,不如顺水推舟,就此罢兵吧。
  晋军撤退后,意外获得胜利的郑国人颇有几分惊讶。郑国六卿之一的子孔赶紧建议说:“晋军出征已久,士兵们已经相当劳累了,都想要早点回家,如果我们乘机追击,一定可以大获全胜。”
  同样身为六卿的子展当即回复道:“不行。”打败晋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可是郑国要是与晋国结仇了,那亡国的日子怕是不远了。
  
  郑国政府竭力与晋国保持一段距离,主要是害怕楚国前来兴师问罪。可是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的。
  虽然子驷派人向楚共王解释,郑国与晋国的会盟,实是不得已之举。可是楚共王哪里理会这么多呢,在他看来,背叛就背叛,就必须要以武力讨伐。
  楚去晋来,晋去楚来,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多少回了?子驷自己都记不清了。面对前来问罪的楚军,子驷一如往常地闪过两个字:投降。
  子驷的国策是如此务实,投降对他来说,只是家常便饭,今天归晋,明天附楚,不要说国人一愣一愣的,就算是高层官员也觉得乱了套了。
  连建议追击晋军的子孔都站出来反对了:“我们刚与晋国歃血为盟,盟书的血迹未干,现在就要背信弃义,这样做行吗?”
  首相子驷胸有成竹地答道:“我们在盟书中已经明确地写了,只服从强大的国家,如今楚军兵临城下,晋军跑哪去了?现在当然是楚国强大了,服从楚国,并没有违背我们的誓言啊。再说了,我们参加会盟是迫于晋国的武力,这本来就是不平等的,毫无诚信可言,这种盟约,神灵也不会承认的。”
  其实子驷也算是一个聪明的政治家,所以在盟书中早已埋下背叛晋国的伏笔,这种两边倒的政策,固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国家所遭受的伤害,但也在晋楚争霸中显得狼狈不堪。
  郑国又一次倒向楚国了。
  这么一来,晋国的努力又前功尽弃了。
  
  看来晋国有必要做一番检讨了。
  伐郑之役为什么颗粒无收呢?这是错误的时间发动的一场错误战争。因为这一年对晋国来说,并不一个好年头。首先是晋国遭遇了一次大饥荒,百姓食不裹腹;其次,又遭到秦国的一次打击,无还击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动了伐郑之战,即便逼迫郑国签订城下之盟,却不能长期占据,导致很快便得而复失了。
  对晋悼公来说,首要任务,应该是放在内政上,克服大饥荒后遗症,发展生产,富实国力。所幸的是,这位英明的君主很快就意识到了这点,回国后,他召集众臣,商讨让民众休生养息的政策。
  要知道晋国乃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上卿都是军方的高级将领,面对经济问题,大多数人面面相觑,提不出个建议。此时新军副司令魏绛挺身而出,提出了两个两个切实可行的振兴经济的方法。第一,饱受饥荒之灾的晋国,饥民缺少食物与生产的物品,应免除饥民的劳役,将国库的储备财物,转贷给百姓,以解决百姓的生活与生产的问题。晋悼公以下的大臣,凡是家中的积财的,也悉数贷款给百姓,或者是投入生产与流通,要做到“国无滞积,亦无困人”。这个思想,很是先进。第二,政府力求减少开支和各种费用,以缓解财政上的压力,具体措施是:在祭祀祷告中,用布币代替牛、羊等牺牲;宴会用品只采用一种肉(有猪肉就不供应牛肉);不制作新的器具;在马车、服饰等奢侈品上,务求够用就行。
  魏绛是晋悼公时代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的贡献主要并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内政外交上。在此之前,,魏绛曾力主和戎政策,消除来自北方戎人的军事威胁,并通过购买山戎人的土地,壮大晋国的实力,同时削弱山戎人的地盘。这一次,魏绛又提出振兴国家经济的具体措施,并得到晋悼公的采纳。
  魏绛的经济政策,使得晋国很快摆脱经济衰退的厄运,对此,《左传》给予极高的评价:“行之期年,国乃有节。三驾而楚不能与争。”将其看作是楚国无法与晋国争霸的最根本原因。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10-03-13 09:33  
  (铁血时代-208)
  
  七、鲁国勇士们大放光芒
  
  晋悼公时代,晋国的军事思想也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强调内部的团结,二是以军事威慑为主,真正大规模的作战还是比较少,三是充分调动诸侯国的军队,以降低晋国的战争成本。
  自从晋文公始,晋军高层将领内部有一种谦让的优良传统,但这种传统后来因为各卿家之前的争权夺势而渐消失,到了晋悼公时,这种传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晋悼公八年(公元前566年),中军元帅韩厥告老退休,荀罃接任元帅一职,晋国八大将领出现了谦让的情况。荀偃将中军副帅一职让给了士匄,自己担任上军司令;栾黡与士鲂将上军副司令一职让给了韩起,栾黡出任下军司令,士鲂为下军副司令;对晋国立下大功的魏绛将新军司令一职让给赵武,自己出任新军副司令。
  虽然谦让的背后,有着晋国几大家族势力的平衡因素,但至少从表面上看,晋军高层还是相对稳定的。
  晋国在对外用兵是,更多倚仗诸侯国的军队,以虚张声势,不战屈人,一旦有战事,与晋国结盟的十一个诸侯国都会闻风而动,既增强晋军的实力,又降低了战争的成本。
  但是晋国的战略,也留下一些隐患,这个中原联盟内部,存在不少问题。其一是齐国对屈服晋国始终是心有不甘,在诸侯峰会上,齐灵公长期以种种借口不参加会议,而由齐国太子姜光出席会议,实际上是向晋国人表示不满;其二是频繁的战争,令各诸侯国心生厌战情绪。晋国频繁使用诸侯国的军队,这些小国却无法从战争中获得利益,虽然迫于晋国的实力,不得不派出军队参战,但表现不积极。
  
  公元前564年的伐郑之战,中原诸侯国虽然表面上出兵助阵,但实际上却消极怠战。为了调动诸侯国的积极性,看来必须得为诸侯国谋取些好处。
  在中原诸侯政要中,最为亲近晋国的,有宋国的向戌、鲁国的季武子、卫国的孙林父。晋国中军副帅的士匄与上军司令荀偃两人商量一下,打算进攻偪阳,把偪阳作为宋国执政大臣向戌的采邑。
  两个人商量完后,就跑去见中军元帅荀罃,提出攻打偪阳的计划。但是荀罃不同意,他说道:“偪阳城虽小,但很坚固,胜之不武,不胜则让人耻笑。”
  偪阳是中原的一个小国家,也就是个城邦小国,这个国家奉行不结盟政策,虽然国家不大,但政府对国防相当重视,城池很坚固,而且战士们也很骁勇,成为战火中原中的一片小乐土。
  士匄与荀偃两个人一个鼻孔出气,坚持要发动对偪阳的战争。
  这是对荀罃的逼宫。两个人,一个是中军副帅,一个是上军司令,在晋国将军中排名是第二、第三,说话份量还是比较重的,虽然荀罃是总司令,但也不好太坚持己见,总要维护晋军内部的团结吧。没办法,便答应了。
  不出荀偃、士匄所料,中原诸侯军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因为晋国发动这场战争,得益者是宋国执政大臣向戌,各国政要心里都暗藏着不可告人的想法:今天晋国能为向戌攻打一城,明天大约也送我一座城池吧,利益均沾,不是吗?
  
  晋军与各诸侯国的联军,兵临偪阳城下。
  对于偪阳这个弹丸之地,兴师动众,不免有杀鸡用牛刀之嫌。确实,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在士匄、荀偃等人看来,灭掉偪阳,就象踩死一只蚂蚁一样的轻而易举,然而偪阳城抵抗之顽强,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笔者向来认为春秋战国时代,用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黄金时代,虽然陷入诸侯混战的局面,但是竞争乃是历史发展之动力,诸侯国之间的竞争,使得这个时代不独在开放程度上超过任何一个王朝,勇武精神亦冠绝中国历史。以偪阳之役为例,小小的偪阳城,居然表现出难以置信的坚强与悍勇,而进攻的一方诸侯联军,也有上乘的表现。
  在此役中,鲁国勇士们出尽风头,大放异彩。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1363/60.html

来自春秋战国时代的成语 有以春秋战国为题材的RPG游戏吗? 有没有以春秋战国为题材的单机游戏? 月下独酌以什么为主线 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发展史(以时间为主线的)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过程 以《淘金时代》为背景的网络游戏,是啥? 仙剑李逍遥为主线的版本 有什么和春秋战国时代有关的RPG游戏啊? 哪里可以找到有关春秋战国时代的大量史料???? 春秋战国的春秋时代为什么叫春秋啊 有没有以我国的春秋战国为题材的单机游戏啊?很想玩一下国粹的 清代的《》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其作者是(),小说以()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3,调查分析ERP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和常见懂得问题,讨论如何理解”以企业建摸和项目管理为主线”这句话 找一篇日本散文,是以蒲公英为主线的 魏蜀吴三国争雄,虽然魏晋统一天下,却为何在叙事时以”蜀”为主线? 魏蜀吴三国争雄,虽然最后魏晋统一天下,却为何以蜀为主线 你们有认为日本动漫大多以暴力矛盾为主线,且崇拜短兵相接吗? 春秋战国史 何为“铁血” 赞扬或评价春秋战国时代的英雄诗句!急求!多谢了! 张家界市区在春秋战国时代属于哪个诸侯国?或者还是蛮夷荒芜的地区? 红楼梦以哪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哪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八——猜春秋战国人名二 中国近代史的主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