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5历史开奖对比器:糖尿病保健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42:36

糖尿病保健操(一)

(2011-07-22 10:07:01)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养生保健、食疗

第一部分《糖尿病保健操》的科学依据

  很多运动方式对糖尿病病人的健康都有帮助,但“糖尿病保健操”对糖尿病病人更具有针对性,它有以下优势:

  1.运动形式为糖尿病病人最适宜的“有氧运动”,更有利于代谢平衡;

  2.运动时间和强度适应绝大多数不同病情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

  3.动作设计既考虑到能够强身健体,又考虑到要有效降糖及防治并发症,并集中了多种类型健身运动的优势,避免了对糖尿病的不利因素;动作设计中既有糖尿病现代西医的理论基础,又有糖尿病相关经络、穴位的传统中医基础;

  4.作用效果比一般健身运动更广,除健身、治疗、预防外, 还有养心的作用。因为将“ 功操结合”、“动静结合”再融入音乐和引导,从而起到了一个特殊的心理、生理及神经、代谢的调理作用。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等引起的血糖增高。典型的临床表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即所谓的“三多一少”。如血糖长期升高,会引起心脑血管、眼、肾、神经等多种并发症。运动是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手段。它不仅可以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能促进血糖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防治并发症。另外,适宜的运动还可以使患者心情舒畅,增添生活乐趣而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运动方式的选择应当是运动量适当、全身性的、有节奏的、方便实施的有氧运动。“糖尿病保健操”正是根据上述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以及运动要求而设计创编的,对糖尿病及并发症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例如:糖尿病常并发眼底病变及白内障,操中的“搓手捂眼”能有效改善眼部循环、调节睫状肌等;还有通过耳部内分泌点及屏尖点等的按压,能调节全身内分泌代谢及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糖尿病保健操”的现代医学基础

  根据中医认为气阴两虚为糖尿病重要病因的观点,全套操中注重益气、养气、导气,同时注重养阴生津、健脾补肾。如操中站桩、松静调和、调理归复均以养气、益气为主;循经拍穴则以益气、导气为主;搅舌咽津旨在生津养阴。全操分“静、动、静”三个部分,静能滋阴、动能壮阳,从而进一步使阴阳平衡。“肾为先天之本”,主一身之阴。肾阴亏损,则心、肝、脾、肺、胃阴液俱亏而影响上、中、下三焦。气虚则津液不固,津液耗损则必阴虚,故强肾、健肾为糖尿病治疗之重点。所以,操中不仅有拍命门、护肾、搓耳、叩齿等健肾的动作,还通过拍穴等进一步强肾。“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不能推动血运行则出现血瘀。“津血同源”,患糖尿病时其津液耗损可导致血虚,血虚则又可进一步影响气的功能。气不能运,血不能养,必导致血脉不活、经络瘀阻而出现临床上的腰酸腿痛、视物模糊、胸闷心悸、头晕健忘、手足麻凉及性欲减退等症状。所以,该操从“经、气、穴”入手,通过从头到脚的各部位活动及循经拍穴;养气导气,使全身血脉畅通、气机调达,阴阳平衡,从而可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糖尿病保健操”有哪些主要特点

  “糖尿病保健操”的传统医学基础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四个结合”、“四个贯穿”、“四个字”。

  “四个结合”主要指:健身与养身结合;中西医结合;功操结合;动静结合。所谓健身与养身结合,是因为“糖尿病保健操”既有一般运动的健身功能,同时又通过经络、穴位、音乐、语音及动作诱导融入了调养身心的养身功能。所谓中西医结合是指“糖尿病保健操”不仅仅贯穿了糖尿病防治的中医理论,还贯穿了糖尿病防治的西医基础。既从中医的经络、穴位、气血入手,又考虑了西医的病理生理特点。

  功操结合是指在“糖尿病保健操”中,融入了一些传统的精粹功法要素,比如内养功、强壮功及气功宣导法,同时又与现代健身操结合,起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作用。动静结合是指在“糖尿病保健操”中将动静有机地结合,不仅仅运动外在的骨骼肌肉,还调畅内在的血脉气机。全操共分“静、动、静”三个部分,各部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为什么“糖尿病保健操”降糖效果更好

  第一部分的静为引身体进入自然放松的静态,在“糖尿病保健操”的设计中,首先进行的第一步是全身放松,在美好的音乐背景下,随着语言及动作的引导,让全身的肌肉、骨骼和身体的内外都进入一个放松状态,更重要的是让心境平和,神经、内分泌代谢恢复常态,使儿茶酚胺类紧张、应激类激素下降,从而为运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剧烈运动时,这些能升高血糖、血压的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等激素也会增高。所以,在“糖尿病保健操”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合适的运动量问题,不能让运动太剧烈,也不能太长和过度,因为运动过度,大脑会命令肝脏、肌肉等分解糖原使血糖升高。但运动量太低,通常又达不到运动的效果。经过反复实践证明,“糖尿病保健操”的运动量能使病人感到稍有微汗及劳累,一般休息后很快恢复,而且全身轻松、精力充沛,同时降糖效果也最好。

  另外,它将心理诱导调理引入操中,比如站桩中的气、语、乐的引导,能使人心清气爽、血脉平和调达,血压、血糖均下降。还有,在所有的动作设计中都结合糖尿病的中西医理论,配合了增强内分泌代谢调节的一些经络和穴位。所有这些,都是“糖尿病保健操”比一般健身运动降糖效果更好的原因。

  第二部分由静渐动,从内在的气血动逐步引到外在的肢体骨骼动,再通过循经、导气、拍穴,让身体内在的气血和外在的肢体一起动。

  第三部分再由动逐渐到静,此部分的静是另一高层次的静,主要是益气养阴、存精储气,同时身体放松归复。“四个贯穿”主要指:“益气生津”、“健肾养精”、“调畅气血”、“活血通络”在全操的贯穿。是指从经络、气机、穴位入手,通过循经益气、养气、导气、拍穴而达到“益气生津”、“健肾养精”、“调畅气血”、“活血通络”的作用,并以此为目的贯穿全操。“四个字”主要指:“广、效、易、安”适应人群广;作用效果好;学习动作易;安全无不良。

  在“糖尿病保健操”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不同的糖尿病并发症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在于慢性并发症,防治并发症不仅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的,也是我们进行糖尿病运动,做“糖尿病保健操”的主要目的。

  “糖尿病保健操”对并发症有哪些预防和治疗作用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两大类,大血管病变主要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及糖尿病坏足;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神经病变等。不管是大血管病变还是微血管病变,都属于血管系统的病变。所以可以说血管病变是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基础。

  之所以血管病变成为引发并发症的基础,是因为全身各脏器和组织都有血管分布,都离不开血管的供血。长期的血糖增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流动缓慢,造成组织缺氧,同时高血糖会对组织器官和血管本身产生非酶糖基化以及氧化应激损伤,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大小血管尤其是微血管的病变。血管的病变包括硬化、阻塞等,并可进一步加重心、脑、肾等脏器的缺氧。如果再合并高血脂、高血压,血液黏稠度更高,组织器官缺氧、缺血情况将更严重。

  以上分析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病理基础,可以看到高血糖是并发症发生的首要因素,血管病变、血液循环不好是引起并发症的关键。因此,要想通过运动达到防治并发症的效果,就应该帮助降糖和改善循环。关于“糖尿病保健操”的降糖作用前面已经谈过。至于改善循环,一般的健身运动都会达到,但是,对糖尿病病人更应注意的是要逐步改善和对微循环的改善。大部分糖尿病病人都已经有轻重不等的血管病变,血管弹性下降,有些甚至有大的血管斑块,加上糖尿病病人通常伴有血管的神经调节障碍,如果运动不当,反而可能会加重血管病变,甚至斑块脱落造成急性栓塞等。因此,在“糖尿病保健操”的创编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由静到动,再由动渐静;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让骨骼肌肉的循环和内脏器官的微循环都循序渐进地增强,以使血管的神经能相应地对血管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另外,在“糖尿病保健操”的动作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一些常见并发症防治的针对性动作。比如,“跺踮双足”能够促进下肢远端供血及改善下肢末梢神经的代谢,从而预防糖尿病足;“循经拍穴”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常伴有下肢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颤抖缓冲”可改善全身微循环,降低全血黏稠度,从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基础。

第二部分『糖尿病保健操』的动作详解

  练习“糖尿病保健操”前的准备工作

  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自然呼吸,不追求意念,随音乐节奏而动。

  “糖尿病保健操”以气功中的静功开始,整个操的动作都循序渐进,不像其他的运动那样剧烈,所以几乎不需要特别的热身活动。但是在做操之前,需要搞清楚自己适合不适合练习,什么时间练习最好,及做操前一般的准备工作等。

  1. 了解自己适合不适合做“糖尿病保健操”

  前面已经谈到,适应人群广是“糖尿病保健操”的特点之一。下列人群都可以做:绝大多数糖尿病病人都适合练习。但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除外,比如有严重心、脑、肾、眼并发症及酮症酸中毒的病人不宜练习。糖尿病高危人群都适合练习,这部分人群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超重、肥胖的人,高血脂患者等,通过练习,可以帮助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人群以及非糖尿病的一般中、老年健身人群也都适用。虽然“糖尿病保健操”对糖尿病患者更具有针对性,但是其降糖作用是通过增加对糖的利用、减轻胰岛素抵抗以及改善神经和内分泌代谢来达到的。所以,非糖尿病人群练习,能促进正常的血糖调节机制,不会有其他副作用,也不会引起低血糖,除非空腹、饥饿、大量运动,因此,非糖尿病的一般人群也可以练习该操,因为糖尿病病人应预防的并发症也应是所有人群都应预防的常见病。特殊情况的病人是否适用,应以医嘱为准。

  2. 做“糖尿病保健操”前要做哪些准备

  应注意衣带不宜过紧,最好不要戴手表及束缚首饰。宽松着装有助于经络通畅。应备些加餐食物,以防出现低血糖。避免过饥、过饱。环境安静。初练时,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肩、背沉重的感觉,这是正常反应,会逐步消失。另外,出现肩、背沉重感也可能是由于动作不到位致使肩、背部肌肉放松不够引起。

  3. 什么时间做“糖尿病保健操”最合适

  什么时间做“糖尿病保健操”,应该符合糖尿病运动原则,应当避免在血糖较低时或降糖药物作用最强时运动,而以选择血糖较高的时间段运动为宜。决定做操的时间最好通过监测自己的血糖,找出血糖升降的规律后再确定。选择一天中血糖相对较高的时间段做。一般不在下一餐餐前较饿时做,通常在餐后40分钟左右做为好。是早晨做,早、中、晚餐后做还是睡前做均没有严格限制,可根据自身情况每天做1~2次。体质虚弱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强度和时间。糖尿病保健操(基本操)(针对没有并发症或并发症不严重的一般糖尿病病人群)

  第一节

  松静调和

  动作要领:站立放松,两脚略宽于肩,脚尖稍向内,两腿微屈,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眉心舒展,面带微笑,舌轻抵上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意想从头、颈、肩、臂、上身、下身依次放松。然后将意念主要放在下丹田处。最后随音乐及引导,两手臂从身体两侧慢慢上举,掌心向身体侧,当举过头顶时,掌心向上,脚跟离地上抬,意想两手心劳宫穴打开,再吸入天地间的清气,然后两手五指并拢,掌心向下指向头顶百会穴,意想从劳宫穴吸入的清气经由百会穴入头内,同时,脚跟恢复接触地面。随之两手掌心继续向下,手指相对稍分开,从头面、颈、胸前缓慢下行至小腹前丹田处,最后将左右手相叠放于小腹丹田处,稍揉片刻。对一些不适宜其他运动方式的病人,单做此节操即可达到健身的作用。

  站立时尽可能肩肘自然放松下垂,有利于经气的顺畅运行。


  1两手从身体两侧慢慢上举,过头顶。


  2 手举过头顶时,掌心向上,脚跟离地上抬,最好能保持3~5秒,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掌握,或脚跟不离地。

  3 掌心向下指向百会穴,意想从劳宫穴吸入的清气贯入头内。


  4手经头、面、颈、胸前下行


  5手下行至小腹丹田处。女性右手在内,男性左手在内,相叠,稍揉片刻。


  练习提示

  1. 站立时尽可能肩肘自然放松下垂,有利于疏通手三阴、手三阳之气。

  2. 胸应自然内含,使脊柱正直、放松,有利于经气运行通畅而不滞留于胸。

  3. 要求舌轻抵上腭,当面带微笑,双唇轻闭时,通常舌已轻抵上腭,应避免将舌上卷用力抵上腭。

  4. 不追求呼吸配合,避免屏气。应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5. 脚跟离地上抬时间最好能保持3~5秒,或至手下行时恢复接触地面。也可根据个人体力情况及稳定状况提前接触地面。

  6. 双手相叠放于小腹丹田处时,最好女性右手在内,男性左手在内。

  功能解析

  这一节操的主要功能是让身体做好运动的充分准备。让全身肌肉、骨骼放松,同时益气养气,引真气内动,以达到运动时内在的脏腑、气血和外在的肌肉、骨骼一起动的目的,即让身体达到:放松安静、内外调和、蓄精待动的状态。

  该节操是在养身站桩功的基础上根据糖尿病病人的特点改编而成。站桩是许多传统气功的基本法和预备式。它能够益气养精、平衡阴阳,单独练站桩这个动作即可达到健身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该节操站立时要求两脚略宽于肩,不同于一般站桩的两脚同宽于肩,是因为练功时应保持上虚下实,即下身要平稳,否则动起来容易摔倒。大多数糖尿病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质虚弱和肾虚,或伴有下肢神经、血管病变,当两脚分开较大时稳定性就加大,两脚越近则重心就越不稳,越容易摔倒。

  该节操要求两眼平视前方,而在许多站桩功中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练功,要求双眼微闭、垂眼帘,或目视鼻尖。但练功时如果双眼全闭,容易昏沉,如果眼睛睁得太大,意念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散乱。由于该节在全操中主要起预备作用,可采取两眼向前平视,适合为下一步做准备。

  该节操中要求舌轻抵上腭,是因为它可以将任督二脉连接沟通,使气血形成“周天运转”。任脉经穴,下起于会阴(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上终于承浆;督脉经穴,下起于长强而上止于龈交(位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的连接处),舌抵上腭,可以上承督脉之龈交而下接任脉之承浆,古人将舌抵上腭形象地称为“搭鹊桥”,但应注意绝不可将舌头翘起用力抵住上腭,应把口唇轻闭、牙齿扣拢,舌尖即会自然地抵在上腭与上牙龈之间(实为龈交穴内侧)。

  动作要领中强调自然呼吸,之所以和其他方法不同而没有要求呼吸配合即调息,是因为糖尿病病人会有不同的病情和体质。自然呼吸可避免一些偏差的发生而更安全站立时还应注意,不要弯腰塌背,不利于气血运行,同样双膝僵硬的弯曲也会使气血运行受阻,应当轻轻微曲,自然放松。

  该节操后部分两手臂从身体两侧慢慢上举,从劳宫穴吸气,向头顶百会穴贯入,又下行守于小腹丹田处,实际上是吸取了气功八段锦的部分精华。它能够吸纳真气、理顺三焦、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握拳屈指时的中指尖处就是“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能够强壮心脏,调节神经,通经祛湿,熄风凉血。

  “百会穴”位于头部人的最高处,两耳廓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即为该穴。因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故名百会。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经过按摩,可益智开慧,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位。将劳宫穴吸纳的真气从该穴贯入,不仅能够发挥该穴的保健治疗作用,而且真气通过该穴能更好地通过诸阳经敷布全身,为下一步全身运动提供能量。

  “丹田”可分为上、中、下三个丹田,“脑为上丹田;心为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中丹田藏气;上丹田藏神。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虽有三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的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本操中的丹田也是指下丹田。从健身角度来说,练下丹田乃是祛病防病的关键。下丹田有人指为脐下三寸关元穴处,也有人定于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处,实际上应该是脐下小腹内的一个区域。笼统地包括从脐下到耻骨这一范围,前列腺、睾丸、女子卵巢、肾脏亦在其附近,它们统统包括在中医所说的“肾”这一概念之内。人的生长、发育、壮大、衰老等过程,是和肾息息相关的,即是和生殖、泌尿、内分泌的功能紧密相关的。

  从练内气来说,古代医家认为丹田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即人体生命动力之源。古人将它称为“生气之海”,该处生成的气沿经络敷布全身,鼓动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尤其能补肾气、强肾精,所以,练丹田可起“补肾”之功,而糖尿病患者有“肾虚”的情况存在,益气补肾正是做该操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所以,在该节操中重点在于意守丹田,并引导强化气归丹田。

第二节

  搓手擦面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全身放松。双手掌面相搓,搓热后擦面,以中指沿鼻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间向两侧分开,经眉毛及下眼睑、面颊、耳前而下,随音乐重复6次。



  以中指从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开始擦面。擦面时注意将耳前的部位也擦到。擦到额间时向两侧分开。

  练习提示

  1. 擦面时对位于起始部位鼻两侧的迎香穴及上行途经的睛明穴及攒竹穴应稍用力。

  2. 最好整个面部都擦到,尤其是耳前的部位。两手相搓,搓到自我感觉发热为止。

  功能解析

  搓手擦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保健方法,俗称“干洗脸”。两手五指上有许多穴位。它们是手三阳、手三阴6条经络的起止点,经络把它们与五脏联系起来。在手上有身体各部分相对应的反射区。双手相搓发热时,身体相对应的功能部位及相关经络受到刺激,可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保健五脏的作用。另外,手与大脑有着密切的关联。若能经常刺激这部分神经细胞,有助于健脑益智,预防老年痴呆。同样,面部也有许多穴位和经络,共有九条经络从面部起始,包括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胃经、膀胱经、胆经,还有肝经、任脉和督脉。双手搓热后不仅刺激了手部的经络穴位,同时产生了静电和生物压差,再按摩擦面时,不仅能温煦肌肤,改善面部微循环,而且对面部的经络、穴位可起到更好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美容健体的功效。

  迎香穴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为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经常按揉此处,有助于预防感冒及治疗鼻部、面部的疾病。

  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是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位之一,主治的疾病有: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简单地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地缓解眼部疲劳,有助于防治糖尿病眼部病变。

  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边缘的凹陷处。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明目的作用,指压此穴对糖尿病眼病的防治有辅助作用,还有降逆止呃的作用。

第三节

  搓手梳头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全身放松。双手掌面相搓,搓热后用双手十指从前到后梳头。从前到后梳头,经印堂穴时稍用力按压。经头顶百会穴时稍用力按压。经风池穴时稍用力按压。搓手时将十指尖都搓到。

  练习提示

  1. 注意搓手时应将指尖都搓到。


  2. 梳头时应将十指尖接触头皮,由前向后梳理,尽可能全头都梳到。


  3. 梳理到印堂、百会、风池穴位时稍用力按压



  功能解析

  用十指梳头即干梳头,它能够刺激大脑皮层,同时也传导到心脏,起到养心通络的作用,广为古人健脑使用。该节操用搓热了的十指按摩头部经络、穴位,使其功效进一步增强。

  手指与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相联系。手背、掌心和手指末端的经络上,有诸多敏感的穴位,当指尖搓热时,使这些经络、穴位受到刺激被激活而发挥保健治疗作用。用十指尖接触头皮,由前向后梳理,不仅对头皮进行了按摩,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手指和十指尖。

  十指尖是经外奇穴十宣穴的位置。十宣穴可通畅手三阴和手三阳经,能促进心、脑的气血供应,可以宽胸理气、调气行血。有实验证实刺激十宣穴,可以唤醒和恢复脑细胞的活力,促进脑梗死后遗症的恢复。经常活动十指,还能促进冠状动脉的扩张,增加心肌供氧量,有助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中医学认为:头为十二经络的诸阳经聚会之处,百脉所通,系一身之主宰,对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经穴按摩头部,可以促进清阳上升,百脉调和,清醒头脑,增强记忆,调节神经。

  印堂穴:位于人体前额部,两眉间正中,鼻根上方。按压该穴具有清头明目,补虚扶正、通鼻开窍的作用,还可以提高鼻黏膜的再生功能,能够预防感冒,治头痛,解疲乏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为督脉经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池穴:位于枕后发际的凹陷中,即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的陷窝中,与耳垂齐平。该穴为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会穴,能祛“肝胆”病变之内风,具有祛风解表、清脑开窍、明目聪耳之功。风池穴处为风气易袭之处;又位于病变局部,常为疾病的反应点,按揉该穴可疏通局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现代医学发现,经常刺激该穴具有解除对局部血管压迫和刺激,扩张椎基底动脉的作用,有增加脑血流量,使血管弹性增强,血液阻力减少的功效,对于糖尿病的脑供血不足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第四节

  搓耳压屏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全身放松。双手分别将两耳从上而下,由内至外搓摩4次,再分别按压耳部的内分泌穴点及屏尖点各32次。将两耳从上而下,由内至外搓摩。按压屏尖点。搓到耳下结束时,下拉耳垂。按压内分泌点。

  练习提示

  1. 搓耳时应稍加力度,尽可能上下、内外都搓到

  2. 搓到耳下结束时可稍下拉耳垂。

  3. 按压屏尖点时方向朝耳内方向,而不是朝面部

  功能解析

  耳朵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体各部位在耳朵上也都有相对的反射区,其分布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身体不同部位的病变在耳部都能找到相应的反应点,对其按压和刺激能起到治疗作用。

  另外,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肾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乃先天之本。一个人的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其能否健康长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作为先天之本的肾气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尤其糖尿病病人更为明显。耳朵上有很多与肾相关的穴位,经常按摩双耳可起到健肾壮腰、延年益寿的作用。

  将全耳搓热按摩不仅强肾,而且对全身经络的疏通和全身脏器都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

  当节奏性地朝耳内方向按压屏尖点时,耳道节奏性闭塞,类似“鸣天鼓”,可以预防耳鸣、耳聋、眩晕、健忘内分泌点:部位在耳屏尖切进底部稍前方。按压内分泌点可调整阴阳,调整内分泌功能,加快血液的运行,还可使下丘脑中的食欲控制中心限制引起饥饿的激素的产生,并且提升使人产生饱足感的激素,从而减轻糖尿病的饥饿症状。也有利于祛脂减肥。

  屏尖点:在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即小耳朵的上方。该区域有肾上腺点、屏尖点、饥点、渴点、高血压点也在这个部位。耳屏的上方,还有一个心脏点。对这个区域的按压,可以降糖,改善糖尿病多饮、多食的症状,同时有助于心血管功能的改善。

  在临床的耳穴诊断治疗时,我们常常发现糖尿病病人这2个穴位在仪器上显示的电位较高,给予刺激时也较敏感。

第五节

  叉腰转颈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全身放松。两手叉腰,低头缓慢向右转4次,再反向4次。

  练习提示

  1转颈要量力而行,不要强行大转。转颈的速度要慢。

  2. 转颈的幅度一定要因人而异,有些人有颈椎病变或局部肌肉僵硬、劳损、活动受限,一定不要强行大转,应量力而行,逐步增加幅度。否则会出现头部供血不足的头晕、头痛或局部损伤等不良反应。

  3. 转颈的速度要慢。如果出现头晕等不适,要立即停止转颈,休息片刻一般就会得到缓解。必要时要停止整个活动或就医。

  功能解析

  双手叉腰有助于颈部肌肉的放松。颈椎的转动不仅活动了颈椎,也使颈部的肌肉、韧带放松。颈部是人体重要的“生命通道”。心脏供血到大脑需要经过颈部,大脑指挥四肢及躯体的指令也要通过颈部。从现代医学角度讲,颈部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及有气管穿行,当颈椎骨质增生或局部软组织有病变时,可造成对上述重要组织结构的压迫,进而可引起一系列的严重问题。比如,压迫血管时可引起脑部的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昏,甚至晕厥。压迫神经可出现颈、肩、上肢的麻木、疼痛甚至可影响躯干乃至全身。颈部的转动可促进颈椎骨质增生或局部软组织病变的恢复,改善其新陈代谢,达到防治颈椎病的目的。

  从中医上讲颈部也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道。颈部有许多经络血脉穿行,尤其任督两脉分别穿行于颈部的前后,叉腰转颈有助于气血运行,以及任督两脉的气机相接,起到非常好的强健脏腑的作用。

  糖尿病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需要全身的气血都保持通畅。如果气血在颈部受阻,不仅颈部会有沉重不适的感觉,而且会因头部的气血不能下行,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而且糖尿病病人尤其伴有神经病变的病人本身就容易出现头昏脑涨和下肢发凉的症状。叉腰转颈这节操不但可以促使气血的上下运行,而且能够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这些症状。另外,也能够对糖尿病病人常常容易并发的颈椎病有防治作用。

  颈部是人体重要的“生命通道”,叉腰转颈的动作有利于气血的顺畅运行,更有助于接通任督二脉的气机,起到非常好的强健脏腑的作用。

第六节

  交替拍肩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双手交替拍肩,每侧分别拍打16次。双膝可配合拍肩的动作,有节奏地进行。拍打肩穴时适当用力。拍打肩井穴时适当用力。

  练习提示

  1. 动作应当放松、连贯而有节奏,不要紧张僵硬

  2 拍打时,双膝可随节奏配合微微屈伸。

  3. 拍打时,可在自己感到不适或僵硬处稍用力

  4. 拍打肩部的肩、肩井穴位时可适当用力。

  功能解析

  交替拍肩能够放松肩部肌肉,活动上肢,通肩利肘,尤其有助于预防肩周炎的发生。身体局部气血瘀滞有病变时,通常表现为发紧、发硬,所以针对僵硬的部位拍打有助于驱除瘀滞,行气通血。用双手拍肩有助于肩背、肩周的同时,对双手上的全身功能反射区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按摩作用,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糖尿病病人经常容易出现肩背部疼痛,也容易并发肩周炎,肩周部容易气血瘀滞,表现为局部发紧、发硬和疼痛,活动受限。交替拍肩能够放松肩部肌肉,活动上肢,通利肩肘,祛除瘀滞。另外,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病变时,通常表现为手套、袜套样远端感觉障碍。拍打肩部时,解除肩部的气血瘀滞,有助于血流从上肢的上部到下部直到远端手部的运行,手部的拍打同时对手部本身循环改善也有帮助,而且还可通过手部功能反射区的作用起到全身的保健作用。

  肩井穴:该穴位于颈后脊椎最高点(大椎)与肩部最高点(肩峰)连线的中点。或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归足少阳胆经。能清热止痛,治肩背部、乳腺等疾病。

  肩穴:位于锁骨肩峰端的下缘。当上臂平举时肩端前呈现的凹陷处即为该穴。属手阳明大肠经。能祛风通络,主治上肢及肩周疾病。

第七节

  双手甩臂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或稍宽于肩,双膝微屈,全身放松。两臂上举过头,手心向前后仰2次,然后下弯腰,双臂顺势自然下落过身体两侧下甩2次。同时,双膝配合微屈伸腿部。重复8次。后仰时尽可能向后。

  练习提示

  1. 两臂上举后后仰幅度应根据个体情况决定,有条件时尽可能向后。

  2. 下弯腰甩臂时,两臂应放松,顺势自然下落,不要绷紧。

  3. 下弯腰的幅度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必要时可站立下甩臂。

  4. 有弯腰禁忌证的病人,如急性眼底出血、急性脑出血等病人禁做。

  功能解析

  这节操可使上肢得到充分的舒展,同时提高心肺功能。在上肢舒展的同时带动腰背一起运动,能够使腰背肌肉放松,并为后面的腰背及下肢运动做好充分准备。上一节的交替拍肩主要强健肩侧部的肌肉、韧带。这一节则主要强健肩部前后向的肌肉、韧带,从而使肩部全方位得到调理和保健,更好地使肩部气血运行,防治“肩周炎”。

  另外,举臂后仰有助于调理内脏,也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上肢循环。

  通过上臂的上下甩动,可以进一步改善上肢的血液循环,防治糖尿病病人的周围神经病变。由于上下甩动时,头部、腰背都随上肢一起做上下对抗地心阻力的运动,能够帮助血管的调节和防治糖尿病的植物神经病变。

  另外,这节操可以使上肢及胸廓得到充分舒展,有助于提高糖尿病病人的心肺功能。另外,随着上下甩臂腰腹前屈后仰,也有助于调理内脏功能。

第八节

  展肢扩胸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正直站立。两手心向下,屈肘,两臂用力向左右扩展2次。然后掌心向上,向两侧伸展开2次,交替进行,重复8次。两手臂向两侧扩展。整个动作要稍用力。

  练习提示

  1两手心向下屈肘。2两手臂用力向左右扩展。

  2. 站立时应挺胸收腹,动作应稍用力。

  3. 向两侧扩展时应尽可能大幅度,但应避免爆发用力及向后过度拉伸,以免拉伤。

  功能解析

  这节操可提高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胸闷、气短等不适。同时也使上肢经络气血进一步调达通畅。

第九节

  前后拍胰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双膝微屈,上身稍前弯,全身放松。右手掌拍打左上腹胰腺体表投影区,再用右手掌拍打左后背胰腺体表投影区,交替进行,分别共拍8次。交替拍打左后背胰腺体表投影区。交替拍打左上腹胰腺体表投影区。

  练习提示

  1. 左上腹胰腺体表投影区在腹部左上方,左后背胰腺体表投影区在左背部中段脊柱外侧。

  2. 拍打时应用空心掌,避免过度用力和冲击。

  3. 两手交替时动作应连贯、顺势、有节奏,避免僵硬和震动。右手掌拍打腹部左上方的左上腹胰腺体表投影区。右手掌拍打左后背中段外侧的左后背胰腺体表投影区。

  功能解析

  胰腺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胃和腹膜后面约平第一腰椎椎体处,横卧于腹后壁,为一长条状腺体,它长约14~18厘米。胰腺下缘在腹前壁表面投影相当于脐上5厘米,上缘相当于脐上10厘米。胰腺不仅具有分泌胰液帮助消化的外分泌功能,更具有内分泌功能,那就是分泌一些激素,尤其是分泌调节血糖高低的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而这些激素与糖尿病密切相关。

  双手交替拍打胰腺的前后体表区,主要是帮助促进胰腺血液循环,改善胰腺血液供给以及改善微环境,帮助调节胰腺内、外分泌的功能。

  经过前面活动的基础,双手气血已充分调达并积累了不少能量,用空心掌拍打,不仅可避免过度用力,也有助于劳宫穴向胰腺及周围组织导气,促进气机的通畅及气血的濡养。

第十节

  晃腰转胯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双膝微屈,两手叉腰,全身放松。晃腰转胯先由右向左8次,再从左至右8次。晃腰转胯侧面。双手叉腰,左右晃腰转胯。

  练习提示

  1. 从右向左晃腰转胯时应将重心放在右腿上。反之,从左向右晃动时,重心应放在左腿上,均以身体中心为轴心

  2. 动作宜连贯、缓慢,避免过快和突发用力。

  3. 晃动幅度如无禁忌可适当加大,并以腰部带动身体上下部分一起动。

  功能解析

  这节操通过腰胯的活动,使身体上下气机连通,内外协调。晃腰转胯时,不仅带动了腰胯的关节、肌肉、韧带,而且激活了身体的重要穴位“命门”和“丹田”。

  关于“命门”,通常认为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也有称位于两肾之间。中医将它比喻为生命的根本,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的动力:“命门乃两肾间之动气”。两肾间的这种动气,又叫元气,是生命的根源。从中医的角度看,肾和命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就具有肾的功能。因此,这节操的功能除了活动腰胯,还有强肾通脉的作用。

  腰背部疼痛是糖尿病病人的常见症状,糖尿病病人也通常伴有腰椎骨质疏松及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变。这节操能够帮助腰背部的肌肉放松,促使局部的气血运行,并通过局部肌肉、骨骼、韧带的活动带动全身气血的运行,尤其通过腰部的运动将身体上下部的气机连通。另外将身体的重要穴位“丹田”和“命门”激活。

第十一节

  叉指弯腰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宽,两手指交叉,手心向上举过头,上肢屈伸4次,再弯腰下按压4次。重复一次后向右转,重复前面的上伸4次,弯腰向右脚面按压4次,同样重复1次后换左侧方向,动作同前,下按时朝左脚面。上肢屈伸。弯腰下按。

  练习提示

  1. 不管是向上屈伸,还是向下按压,都是以肘关节的屈伸来带动上肢的上下牵引。

  2. 向右转做直伸、按压时,重心应放在右腿上。反之,朝左侧时,重心应放在左腿上。

  3. 低头弯腰按压时,如有急性眼底出血等禁忌证者应避免做。

  功能解析

  做这节操时两手十指交叉进行,更有助于对上肢和上身起到拉伸和牵引作用。上伸又下按,连动了上肢躯干和腰膝下肢,使全身气血贯通,通任督脉,强腰固肾。双手十指交叉,更有助于对上肢和上身起到拉伸和牵引作用。叉指弯腰能够进一步改善糖尿病病人的上肢麻、凉及腰背酸痛等症状。这节操在上肢及躯干运动的同时,带动腰背及下肢,使全身气血贯通,进一步打通督任二脉,也进一步强腰固肾。

第十二节

  引臂转腰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或稍宽于肩,两腿微屈,腰向前弯,两臂自然分开下垂。以腰部为轴心,先从正下向右向上再向左下旋转,共旋转4次,再反向旋转4次。旋转的动作要连贯。向右旋转。向上旋转。

  练习提示

  1. 旋转时动作一定要缓慢、放松、连贯。

  2. 旋转时不要同时也转颈。

  3. 有急性脑出血、眼底出血或血压太高者不宜做。

  功能解析

  该节操通过双臂的导引,较大幅度地活动了腰椎,缓解了腰背肌肉劳损。使脊椎气血通畅,有利于改善腰背酸痛、椎间盘突出等症状。能通利脊

  椎,固肾健肾。对糖尿病病人来说,有助于进一步缓解糖尿病病人的腰肌劳损及背部酸痛。糖尿病病人通常有植物神经的调节障碍,通过双臂导引的腰部旋转也有助于锻炼糖尿病病人的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及血管舒缩功能,同时也使全身气血更进一步畅通。

第十三节

  拍打腰腹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先用右手掌拍打脐下小腹部,左手掌拍打后腰命门,然后两手交替拍打。共交替8次。交替拍打脐下小腹部。拍打后腰命门。

  练习提示

  1. 双手拍打时呈空心掌,避免用力过猛过快。

  2. 交替拍打时,腰部可随节奏自然扭动。

  3. 双膝也可配合拍打节奏微微屈伸。

  功能解析

  该节操在前面气血充分调达的基础上,将“丹田”和“命门”对应拍打,向“丹田”益气,向“命门”导气,进一步起到益气养精、强肾健腰的作用。第十四节

  空掌拍肾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双膝微屈,全身放松,身体向前下弯。用双手空心手掌拍打后背两肾区,随节奏共拍16次。用双手空心掌拍打后背两肾区。后背两肾区。

  练习提示

  1. 双手拍打时呈空心掌。

  2. 避免用力过度和冲击。

  3. 动作宜缓慢、连贯、随节奏进行。

  4. 拍打时双膝也可配合微微屈伸。

  5. 结束起身时注意慢慢起身。

  6. 先直臀部后抬头。

  功能解析

  糖尿病病人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肾虚,包括肾阴虚、肾阳虚,或者气阴两虚,通过空心掌拍肾,可直接将能量通过劳宫穴导入两肾,强肾护腰,滋阴壮阳。同时改善肾区微循环,帮助防治糖尿病肾病。

第十五节

  旋转双膝

  动作要领

  两脚并拢或稍开,双膝微屈,向前弯腰,双手扶双膝,从左向右方向旋转8次,再反向旋转8次。两脚并拢或稍分开。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旋转双膝。

  练习提示

  1. 如果双脚并拢感觉重心不稳,可适当放宽,依据每个人情况而定。

  2. 双膝弯曲程度也依据个体情况而定,如果有膝关节病变,应当减少曲度,以免过度负重。重者(指膝部有急性病变,如发炎、水肿等情况的人)则不宜做。

  3. 注意避免旋转幅度过大、过猛,也避免速度过快。

  功能解析

  双膝是中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病人骨关节病变的好发部位。也是经络血脉通往下肢的要道。如果局部活动少,气滞血瘀,不仅会引起双膝关节的肿胀、疼痛,还可引起整个下肢的血脉不通,出现下肢水肿、行走不便等症状。进行双膝的旋转活动,可以改善局部循环,有利于气血下行通畅,打通足三阴、足三阳经脉。双膝也是肾的反应部位,中医认为肾虚的病人通常表现为腰膝酸软。因此,该节操可帮助通利下肢、健膝强肾。

第十六节

  跺踮双足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身体直立放松,两手叉腰,先将右足前伸,跺足跟4次,再将右足后伸,踮足尖4次,重复1次后换左足,动作同前。将右足前伸,跺足跟。再将右足后伸,踮足尖。跺足跟及踮足尖时要稍用力。

  练习提示

  1. 跺足跟及踮足尖时应向地面稍用力,但同时避免用力过度及过度的冲击。

  2. 注意穿硬底鞋,保证跺足和踮及地面时有一定弹性

  3. 如果已有糖尿病足存在,应根据病情或遵循医嘱决定是否能做该节动作。

  4. 一只脚在进行跺和踮时,另一条腿应配合适当屈伸,避免僵硬站立。

  功能解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与下肢远端尤其足部的血液供应障碍和神经末梢病变相关。跺踮双足可以改善足部及下肢的供血,促进神经的营养代谢。足部与肾有密切关系,有人将足称为人体的第二肾脏。足底前1/3中心部的涌泉穴和肾相对应,足少阴肾经发源于足,该经的分支从踝骨后出来分布于足跟,因此,祖国医学认为足跟痛与肝肾亏虚有密切关系,“肝主筋”、“肾主骨”,肝肾虚弱,精血不充,则骨痿筋弛,故见行走无力,双膝痿软,足跟部酸痛。跺足跟及踮足尖时,使涌泉穴和足跟得到刺激,同时也使全足得以保健,从而起到强肾补虚的作用。踮足尖时,也使与糖尿病及内分泌相关的如胰腺反射区、肾反射区、脑垂体反射区、甲状腺反射区得到刺激,从而帮助促进内分泌的调节。

第十七节

  循经拍穴

  动作要领

  两脚自然分开,站立放松,右腿向前跨一步,左腿微屈,上身前弯,用双手依次拍打右腿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风市及其对侧部位。拍打三阴交及对侧部位。拍打阳陵泉及对侧部位。拍打足三里及对侧部位。拍打风市穴及对侧部位。在拍打足三里时,将手掌根部置于穴位处,手掌向下,这样可使小腿中部也得到充分拍打。拍打阳陵泉时,可将双手掌心置于膝关节两侧,这样可同时兼顾膝盖周围的其他穴位。

  练习提示

  1. 双手同时拍打所提到的穴位及对侧区域,拍打时应稍用力。

  2. 所提到的穴位,是指应重点拍到的地方,但绝不限于穴位点,应尽可能将拍打的面积增大。

  3. 拍打上述穴位时,如有条件,可将被拍打的下肢放在台阶上,或能提高下肢位置的稳定的物体上,使下肢得到更好的放松,以利于气血通畅

  功能解析

  通过对下肢的以上几个重点穴位的依次拍打,基本上将足三阴、足三阳的六条经络都已经拍到了,虽然只提到了4个穴位,但实际上已经包括了对应部位及相邻的部位,有十几个穴位都被拍到了。这些经络和穴位与全身各脏器组织都有关联,能治疗许多相应的疾病。因此,该节操对全身保健和疾病的防治非常有益。

  糖尿病病人通常在小腿内侧脚踝与膝盖之间的中点(骨与肌肉交接处的骨膜上)点按,有压痛,有人将此处称为“腿部糖代谢反射区”,还有人发现在膝盖向上六寸外侧,处于胆经和胃经两条经络之间,也有糖尿病病人的疼痛敏感点。按压拍打这些敏感点能够帮助降血糖。该节操除对一些经典穴位的拍打外,还包括了“腿部糖代谢反射区”及糖尿病敏感点的拍打,因此说这节操对糖尿病病人十分有益。

  三阴交穴:该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可将四指并拢横放于内踝上,与胫骨相交的边缘凹陷处即是。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这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脾统血,为后天之本;肝藏血,“精血同源”。而三阴交通达三经,被养生学家称为“强身健体穴”。该穴具有滋阴补肾、疏肝理气、健脾利湿、活血调经等功能。可治疗包括妇科在内的许多疾病。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它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它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归足少阳胆经,胆经气血会合之处。能利肝胆、痛下肢、降浊除湿。主治半身不遂、下肢麻木、膝周肿痛等疾病。

  风市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直立垂手时,中指尖所在处即是该穴。因该穴易为风邪集结,故名风市。它位于足少阳胆经上,能够运化水湿,是治疗风邪的重要穴位。主治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等病。敲胆经中最起作用的就是敲风市。

第十八节

  颤抖缓冲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双膝微屈,全身放松站立,两臂自然下垂,随音乐做身体上下的颤动。

  颤抖缓冲配合膝关节,身体上下颤动。

  练习提示

  1. 身体上下的颤动应当随膝关节的屈伸进行。

  2. 两臂随身体上下的颤动而自然颤动,不要主动用力。

  3. 不要耸肩、驼背、塌腰,让身体自然放松站立

  功能解析

  经过前面不同部位和不同侧重的运动,全身经络血脉基本畅通。该节的全身颤动,意在让各脏腑、器官、组织和所有脉络一起协调运动,让气血流通全身,消除身体疲劳,调整人体生物磁场,排除身体毒素和病气。这节操是以颤抖功为基础,因其非凡的养生疗效被历代养生者证实而传承。

  此外,经过前面的静、动两部分运动后,将进入全操第二部分的静。该节操在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身体由动渐渐入静,使身体放松缓冲。

第十九节

  搓手捂眼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全身放松,自然站立,双掌面相搓,搓热。用搓热的双手捂眼,随音乐及导引后放开, 或默数1 6 下后放开。捂眼后慢慢睁眼,活动眼球。将双手掌面搓热。捂眼时,将双手心劳宫穴对向眼部。慢慢睁开眼。多方向活动眼球。

  练习提示

  1. 双手捂眼时用空心掌,将劳宫穴对向眼部。

  2. 捂眼时双眼轻闭即可,不要紧闭。

  3. 捂眼后睁眼时不要突然睁开或面对强光。

  4. 睁眼后多方向活动眼球,最好从近往远望,再从远往近处看。

  功能解析

  双手搓热后将劳宫穴对向眼部,有助于向眼部及眼底导气,帮助改善眼部循环、调节眼部神经和睫状肌等。糖尿病病人的眼底病变包括微血管瘤,软、硬性渗出以及出血,这都是由于眼底的血管不通而引起的。捂眼时同时可作用于眼周的穴位,从而进一步促进眼部循环及神经调节的改善,有助于防治糖尿病眼病和缓解眼疲劳。睁眼后眼球的活动及看东西远近的调整,都是为了更进一步地护眼明目,健脑提神。

第二十节

  上下叩齿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全身放松,自然站立,口轻闭,上下轻叩齿32次。

  叩齿要有节奏地进行,上下轻叩。

  练习提示

  1. 叩齿应当有节奏地进行,轻重适宜,量力而行

  2. 应当尽可能将前面及两侧部位的牙齿都叩到,可以自行按顺序进行。

  3. 有牙齿疾病或义齿者,是否宜做应听取牙医的

  功能解析

  叩齿能促进牙齿周围组织及牙髓腔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牙齿的营养供应,故能强壮牙齿,使牙齿不宜松动、脱落,减少龋齿等牙病的发生。经常叩齿还有助于口周肌肉的锻炼,使面颊丰满。另外,叩齿对大脑也有轻度的刺激作用,还有助于提高听力、预防耳鸣。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健则齿固。糖尿病病人肾虚为多,易生齿病尤其应加强牙齿的健固。

第二十一节

  搅舌咽津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全身放松,自然站立,先以舌在口内唇齿之间从左到右搅动6次,再从右到左搅动6次,鼓漱(即指向两边腮部鼓动,即空漱口)3次后,将口内生成的津液(即口内的唾液)分成3口徐徐咽下,引至丹田。舌在口内唇齿间搅动,当感觉有津液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

  练习提示

  1. 在搅舌时,当感觉有津液产生时,不要咽下,应继续搅动。

  2. 下咽唾液时要配合意念缓缓引到小腹的“丹田”

  功能解析

  该节操主要以消渴候健身气功宣导法为基础。消渴候健身气功宣导法是隋代名医巢员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的治疗消渴病(即现在的糖尿病)的一种气功方法。它能够引肾元之水上升即宣导肾津而止渴。可以缓解糖尿病病人的口渴、多饮的症状。

  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官。通过搅舌调理,有缓和心气的作用。此外,搅舌对于口腔的清洁和整个消化系统都很有好处。

  搅舌后鼓漱,有利于津液即唾液的进一步生成。《黄帝内经》曰:“脾归涎,肾归唾。”传统中医认为,唾液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认为唾液除促进消化吸收外,还可以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还有利脾、健胃、强肾的作用,能增强抗病能力,防止衰老。

第二十二节

  调理归复

  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全身放松,自然站立,双手掌指相对屈肘,掌心向上,从小腹前平行上提,至胸前到颈前时翻掌,平行下移至小腹前向外搂气于丹田,可重复3次。从小腹前平行上提。提至胸前。提至颈前时翻掌。平行下移到小腹前。向外搂气。两手相叠放于丹田处。

  练习提示

  1. 双手掌指相对屈肘时,双手分开约5~10厘米,缓慢平行上提。

  2. 高血压病人及曾患急性眼底和脑出血者,两臂上提时,不用屈肘及掌心向上,两臂可于身体两侧自然上行,掌心向身体侧即可,当上行至胸前时屈肘并掌心向下,平行下移至小腹搂气

  3. 整个动作宜缓慢、连贯,避免紧张、僵硬。

  4. 搂气时最好配合意念,将大自然的清气搂入,存于丹田内。

  功能解析

  该节操重点在于将身体放松回复,归复到另一个高层次的静。这个高层次的静是相对于刚开始第一部分的静。第一部分的静主要是从躁动中安静下来,让内外气机相协调,为身体运动做好内外准备;而这一部分的静是让身体从全身被调动激发的气血畅动中静下来,以便将这些精气存贮,同时让身体归复放松,最后搂气于丹田也是为了更进一步存精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