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移动手机用电信卡:价值教育的维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23:47

价值教育的维度

  新上任的教育部长王瑞杰于今年度的教育部常年工作蓝图大会中,抛出了新的政策方针,那就是“以学生为本,价值为导向”。连日来多位社会人士都撰稿大力赞扬及支持教育部长的想法,认为新部长为新加坡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本人认为,这么多文章的出现,至少说明了新加坡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肯定。

  王瑞杰部长上任不过100多日,却能做到承上启下的重任,值得嘉奖。2004年,前任教育部长尚达曼在教育部常年工作蓝图大会中,就提出要分配更多的教师资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并帮助他们养成性格”。2008年,同样是在教育部常年工作蓝图大会,上任教育部长黄永宏也提出“知识与技能必须在价值和性格发展的基础上出发”。如今,教育部长提出“以学生为本,价值为导向”,更加确定了教育部一贯以来的政策是有远见、正确的。正如洪雅琳10月5日撰文题目所指出:“价值观”决定一切。

  当然,教育部长长达100分钟的演讲自然有其抛砖引玉的含义,希望藉此引发社会大众的广泛讨论,为教育部贡献良策。张仕华10月7日的“也谈本地教育”一文,就指出本地教育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的小学、中学和初院,太早读太多、太深的课程。”。本人认为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不过,这么多日下来,本人觉得遗憾的是多数文章并未提及两个核心问题, 那就是“哪种价值观”和“怎么教”的问题。

  认清以“价值为导向”固然重要,但是内容也一样需要认真探讨。在全球化的今日,价值体系的冲突无处不见。这也证明了这个政策实际执行的复杂度。在细节上,教育部会如何有系统地辨识哪些价值观是学生应学的;哪些仅仅是停留在认识层面上的;那一些又是需要避免的呢?在执行层面上,假如家长或是学生个人对教育部提出的某个价值观提出保留或者反对态度的时候,教育部会如何应对?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本人认为方针的确认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教育部也有必要有系统地提出具体的价值观教育内容,以便让社会大众更有效地提出意见。

价值观不能强迫灌输

  另外一个问题是“怎么教”。教育界无数前辈的经验已经证实,“强迫”是无效的教学方法。价值观作为人类特有的产物,不仅说明它有必要被世代传承,也同时显现出人类对它的理解其实依然模糊。虽然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的社会正在不断进步,但是我们也不应因此忘记人类犯错的可能性。所以,在价值观的教导和传输上,教育工作者应谨记避免用传统的“强迫式”教法来灌输价值观。这是因为一个有道理的价值观是可以自然而然地被接受的。

  比如“有序排队才是公平的”是一个有道理的论据,任何具有理性的人都会自动接受,无需强迫。反过来,用强迫的方式来灌输价值观只会适得其反,让人觉得那个价值观并没有合理的依据,因此只能通过非理性的强迫来灌输。所以总的来说,最有效的价值灌输方式应该是通过理性教学来达成,而非强迫。

  本人细读教育部长的演讲稿和这几日《联合早报》的相关撰文之后,希望提出几点补充,以作参考:    一、新加坡作为一个现代的法制和民主社会,必须要培养能对社会事业有推动力的公民。法制的社会不能没有对法理有基本认识的公民;民主的社会则不能没有对社会有独立见解的公民。价值教育不应忘记推广法制和民主的精神和意义。
  二、教育部的价值教育必须保持世俗性。宗教虽然有其对价值观发展的作用,但是新加坡作为一个世俗国家的原则不应改变。教育部应该教导学生尊重不同人的个人宗教信仰,同时也要维护新加坡人共同的公共空间,保持其世俗性。

  作为总结,教育有其自身深远的意义,必须重视。由于教育政策的成效往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判断,因此任何重大的教育方针都必须以长远的目光来考虑和制定。假如“价值为导向”的政策是一棵树,那么它目前还只是一根树干、还没有分叉、更不算是枝繁叶茂。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本人诚挚希望在新部长的领导下,教育部不会辜负大众的期盼,能实实在在地为新加坡添加进步的土壤,让今日的莘莘学子能成为明日让新加坡更加繁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