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新浪网页的彩票:钟逸民:苏联和俄罗斯问题研究的倒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8:41:09
在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前夕,一些官员和学者搞了一些研讨会、发布会、论坛一类的活动。其基本内容是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再次强调了他们的立场性结论;苏联解体对俄罗斯和前苏联各国人民是“巨大的灾难”和“大国悲剧”;肯定斯大林的伟大功绩、斯大林模式和斯大林体制的历史地位;批判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全盘否定斯大林和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与社会主义,特别是严厉谴责了戈尔巴乔夫搞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确认,正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人的背叛所导致的苏共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


  人们,尤其是多数研究苏联和俄罗斯问题的专家、学者们看了这种东西是什么感觉,难道不觉得可笑、可悲吗。他们罔顾基本的历史事实和前苏联各国人民的意愿,以少数前苏联遗老遗少的看法为佐证以贩卖自己的政治劣货。几年前,就是同一批人,在某个教育参考片解说词中,引用一个苏联人的话为斯大林三十年代屠杀式的大肃反翻案,称“应该重新评价三十年代斯大林的镇压活动”,镇压的功绩是“消灭了实际存在的和潜藏的变节者”。实际上,有人很想用自己的嘴直接讲出这种话来,只不过是还有所顾忌,底气不足。但我们不知道,他们面对斯大林的大肃反和大饥荒造成的几千万冤魂和饿殍心何以安。就是这等所谓的研究成果,竟然自称“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实际上,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俄罗斯和中亚东欧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国际上已经落伍,目前这一趋势还在发展。类似上述的所谓研究成果,与很多国家,包括俄罗斯等国的主流学术界相比,充其量是可笑的小儿科水平。中国研究前苏联和俄罗斯等前苏国家的机构不少,人才不可谓不多。近些年来,一批有真才实学和真知灼见的学者,首先是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在苏联、俄罗斯方向的研究上,包括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性的成就。但总的看来,由于某种限制,他们仍然缺乏用武之地。主导和从事官方指定课题研究的人,主要是官员和以官身为主的学者,有的人根本不是专门研究的行家,连俄语都不懂。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已二十年了,然而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却依然未变,即;对苏联解体如丧考妣,痛惜不已的最大人群不在前苏国家,却在中国。斯大林的最大粉丝人群也不在前苏国家,还是在中国。而斯大林的苏联和沙俄又是侵害掠夺中国最多最甚的国家。这种现象岂非咄咄怪事,对国人来说,奇乎、丑乎、羞乎。


  这些人对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的肯定与对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的否定表明,他们的苏联学已完全倒退到六十年代反修大论战时“九评”的水平。斯大林去世前后的苏联社会已处于爆炸的边缘。人们不仅要在恐惧和惊慌中煎熬,更要忍受物资生活的贫乏。苏联搞了三十年的社会主义,直到1952年,主要食品(肉类、鱼类及水产品、牛奶及奶制品、食用油、面粉、大米等)的人均消费量,还不及1913年的水平。苏共二十大关于斯大林的决议,大会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是时代前进的体现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反映了苏联人民改善、提高政治和物资生活的强烈愿望。赫鲁晓夫等苏联新一代领导人,虽然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但他们开始重视人的需求和意愿,开始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苏共二十大为摆脱斯大林模式,为探索真正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进行改革打破了禁区,创造了可能。如何看待斯大林模式和斯大林之后苏联领导人的改革,说到底,是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是要那种以人为代价,贬低人的价值和地位,摧残人的欲望、需求、权利、幸福、尊严、生命的社会主义还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人的价值为最高价值的社会主义。围绕这一问题的分野,不仅能检验作为学者的学术水平,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政治社会良知。


  肯定并赞颂斯大林模式等于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倒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提。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中国经济体改革在实践上早已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否定斯大林模式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讲得很明确。1986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时,谈到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邓说;“我们两国原来的政治体制都是从苏联模式来的。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当前,在苏联解体问题上为斯大林模式招魂,这至少在客观上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倒退既不得人心,也是没有出路的。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社会的进步正在加速。这一抔污泥浊水很快就将被彻底涤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