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php源代码:20世孙孔融:为曹操所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5:19:08
20世孙孔融:为曹操所杀2006-05-11 08:36:00  来源:新浪文化  编辑:潘琳  进入社区论坛

  孔融(153—208),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文举。曾任北海相,故后人又称他孔北海。其父孔宙曾任泰山都尉。孔宙,颇有学问。孔宙有子7个,孔融排行第6,兄弟中可查考者有两人,一是孔褒,曾任豫州从事;另一个孔谦,曾经做过郡曹史的官。有碑碣称,孔融的兄弟,祖述家业,治《春秋经》。

  孔融13岁(亦说11岁)时丧父。自幼极尽孝道,常受人称道。20岁时举孝廉,做了侍御史,其后任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青州刺史及将作大匠等职。后因与曹操不合,被他杀害,时年56岁。

  孔融的诗文,《后汉书》著录有25篇。曹丕给孔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将其与同时代的文学家扬雄、史学家班固相提并论,并且说“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赏以金帛”。

  幼年孔融不仅聪慧,由于受家风的影响,为人还很谦和。孔融4岁时的一天,邻居给他家送来一筐梨,孔融的几个哥哥都争先恐后一拥而上,各自在筐中拣了一个大梨后,就跑到一旁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坐在一旁的小孔融却动也不动,还是在父亲的催促下,才在筐里选了一个最小的梨。父亲孔宙见了很奇怪,就问道:“融儿,哥哥们都拣大的,为什么你却挑一个最小的呢?”孔融答道:“我年纪小,当然要吃小的。”

  从此,幼年孔融明礼让梨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传为美谈。

  童年的孔融不仅懂事理,而且聪明过人。一次邻居王忠拾到了一个包袱,里面还有100两银子。好心的王忠知道那丢失包袱的人此时一定非常着急,于是就站在拾到包袱的地方等待这位失主。

  这时,一位贪得无厌的富商骗王忠说,那包袱是他丢失的。为人厚道的王忠二话没说,就把包袱给了那位富商。富商接过包袱将其中的银子数了一下,见包袱中只有100两银子,认为太少,于是想借机敲诈一下王忠,便对王忠大叫道:“我的包袱里明明是300两银子,现在只剩下100两,还有200两你弄到哪里去了?”

  王忠好心办事,却被人栽赃,便与那富商争个不休。这时引来了不少围观的人,王忠于是找围观的人说理。大家都知道这个富商是个骗子,但又无法揭穿他。不料孔融从人丛中站出来说:“你们二位都是诚实人,都说了实话。既然王忠拾到的是一个装有100两银子的包袱,而你丢的是装有300两银子的包袱,可见这包袱显然就不是你的,那你就快去找你那装有300两银子的包袱吧!”

  听了孔融的话,围观的人都觉得他讲得有理。那位行骗的富商也就只好老老实实地认错了。

  孔融10岁时的一天,随父亲孔宙来到京城洛阳。他独自一人去拜访洛阳李元礼。李元礼是一位闻名京城的大学者,每天来拜访他的人很多,如果来访者是无名之辈,守门的根本就不予理睬,毫不客气地将他赶走。

  这天,小孔融来到李府门前,很有礼貌地上前与守门的打了个招呼,请守门的为他通报一下李大人,并要见他。守门的见孔融还是一个小毛孩子,就打算支支吾吾地把他打发走。孔融见状,立即告诉守门的说:“我是李大人的亲戚,他一定会接见我的。”

  孔融见到了李元礼。李元礼一见到这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就带着怀疑的口气问道:“小朋友,你是哪家的公子?请问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略加思索,便道:“我是孔子的后代,你是老子的后代(老子本姓李,名聃),人们都知道我的祖先孔子曾向你的祖先老子请教过,他们有着深厚的师生之谊,所以说咱们孔李两家有着世代的交谊。”

  听了孔融的回答,李元礼对他赞不绝口。

  此时,正好一位叫陈韪的学者也在李府做客,听了孔融的回答后却不以为然,认为孔融只不过是玩了一点小聪明,便对孔融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虽然很聪明,长大了却未必能成材)。”

  听了这位陈大人的话,孔融有些不高兴地回答道:“陈大人,我想您小时一定很聪明了。”

  众人听了孔融的回答,顿时大笑起来,一致认为这位孔夫子的后人从小聪明过人,将来必成大器。可那一向自信的陈大人,竟然遭到了一个小孩的调笑,顿时满脸通红。

  为世人所称道的一代名儒孔融,曹操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竟然将他杀害,连他的妻子及两个幼子也不放过呢?其中原因十分复杂,对此众说纷纭。有两个原因是不容置疑的,一是政治原因,一是孔融本人性格上的原因。

  孔融出生在元嘉三年(153),曹操出生在永寿元年(155),孔融虽然大曹操2岁,然而他们毕竟还是一对同龄人,又加之他们根据各自实现理想和抱负的需要,所以当初能够走到一起。孔融虽然是一个典型的书生,然而在祖训治国平天下信条的感召下,青年时代的他并不甘心做一个醉心于书斋的学者,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自从成为北海相以后,他想干一番事业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但是由于自己书生身份的局限,实现这一理想困难重重,于是孔融便投奔曹操。

  此时的曹操要削平诸侯,统一中国,实现这一理想正需要孔融这类才志之士,更需要他这个孔子的后代、一代名儒来为他装点门面。当孔融投奔他门下时,便受到曹操的重用,当即拜孔融为将作大匠,随后升迁他为少府。曹操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显示他的政治举措仍然是奉行仁政,军队也是仁义之师,他本人也是一位仁爱有德之人,从而达到用儒家的仁义来感召天下之人的目的。这时的曹操认为孔融有可利用的价值,因此彼此相处甚好。

  曹操和孔融本来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他们的结合自然也是短命的。曹操在孔融等名士的支持下大败董卓,统一北方中国后,于是一反常态,处处看不惯孔融。其实,曹操早就认为孔融事事与自己作对。当曹操作出要消灭袁绍、北征乌桓、讨伐刘表等重大决策时,孔融则一一反对,那时的曹操就开始认为孔融有意与自己过不去,便产生了要除掉他的念头。

  其后,曹操军中粮食紧张,为了节约粮食,颁布了禁酒令。极爱饮酒的孔融对此大为不满,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专讲饮酒的好处,并讽刺曹操:你要禁酒就干脆把婚姻也禁止算了。曹操知道孔融名气太大,便强忍愤怒,没有杀孔融。然而孔融出于政治本性,尤其不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极力主张“尊崇天子,扩大君权”。这无疑触及到曹操的要害处,曹操几乎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将孔融杀害。看来曹操杀孔融主要是出于政治原因。

  曹操杀孔融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孔融恃才傲物,向来就瞧不起曹操。孔融常仗恃自己乃名门之后,名播海内、誉满清流,因此向来敢于鄙视权贵。曹操打败袁绍,并将袁绍的儿媳甄氏虏来给儿子曹丕当媳妇。对此,孔融则编了一则故事,对曹操说:“从前,武王伐纣,将纣王爱妾妲己赐给弟弟周公。这次,曹公效法武王,将甄氏赐给自己的儿子曹丕。曹公颇有胸襟,真乃可喜可贺。”

  开始曹操真以为孔融在奉承自己,因而以此作为美谈,常用此事来炫耀自己。后来,曹操追问孔融这一典故出自何处时,孔融告诉他是自己编造的。曹操才明白孔融是在嘲笑他们父子。自此,曹操对孔融更恨之入骨。

  孔融曾在曹操面前极力举荐祢衡,称祢衡德才兼备。可祢衡见了曹操之后,轻狂无礼,还称曹操的部下为奴才。曹操愤怒无比,为了奚落祢衡,曹操让祢衡作了帐前鼓吏。此举使孔融也极为难堪,致使祢衡击鼓痛骂曹操。后来曹操假装喝醉了酒,杀掉了祢衡。因此曹操也认为孔融在祢衡面前有意怂恿他侮辱自己,于是,更加痛恨孔融。

  正在这时,东吴孙权使者来见曹操,借此机会,孔融当着吴国使臣的面又羞辱了曹操一次。正是孔融敢于蔑视曹操,多次在曹操面前“大不敬”,最终遭致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