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莱西姜山镇二手房: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使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1:39:48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一、近义词的辨析与选用:
(一)题型及解题示例:
   [试题1].(2005年高考 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         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我         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         那是音乐、绘画         书籍。
A.迷醉    不止    不管    还是 B.陶醉    不只    不管    还是
C.迷醉    不只    如果    或者 D.陶醉    不止    如果    或者
【答案】A
【解析】“迷醉”与“陶醉”:两个词的词义极为接近,但很显然,“迷醉”的程度要比“陶醉”深,它是指“沉迷,陶醉”。原句中用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但后文中“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纯朴”的描写,显示出“他”在音乐中的那种沉迷的状态,选用“迷醉”更好。
“不止”和“不只”:这两个词的词义较难区分,一定要仔细辨析。“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强调“数目多”;“不止一次感受到”,表明“感受”了很多次。“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不能与“一次”相搭配。
最后两个词语的区别较好辨析。“不管……还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音乐”“绘画”“书籍”都能成为“好的男子汉”的“园地”。而“如果”与“或者”不搭配。最后这两个空可以成为考生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但也同时说明这道题迷惑项的设置过于简单。
[试题2](2005年高考 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            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            ,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    必须    表现    透彻        B.虽然    必需    表示    精确
C.虽然    必须    表现    精确        D.所以    必需    表示    透彻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能力。从整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第一个空比较明显,“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与“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选用“所以”。“必须”与“必需”的差别也较明显,“必需”是个形容词,而“必须”是个副词,这里当然应该用“必须”。第三个空,“表示”“思想感情”很明显动宾不搭配,应选用“表现”。“思想”没有“精确”也属于动宾不搭配,所以第四个空应选用“透彻”
[试题3].(2005年高考 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        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       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   缩小   控制            B.圣地  减少  控制 
C.圣地   缩小   抑制            D.胜地  减少  抑制 
【答案】C
【解析】①胜地,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圣地,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都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的地方,当然选用“圣地”。第②句可以从词语搭配角度考虑,一般说“缩小差距”,而“减少差距”动宾不搭配。第③句,抑制房价,是指让房价降低;控制房价,是指让房价保持稳定。原句意思是说政府想要使房价降低,避免“房价增长过快”,所以应用“抑制”。
[试题4](2005年高考 全国卷Ⅲ)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       《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       人心。
③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      了4年。
A. 制定 振奋 推迟               B. 制定 震撼 推迟
C. 制订 振奋 延迟               D. 制订 震撼 延迟
【答案】B
【解析】①“制定”和“制订”:两个词语的搭配对象不尽相同。制定,一般指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有“创制拟定”的意思,一般指定出具体的方案。而原句中的《反国家分裂法》显然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范,应用“制定”。②振奋,使精神振作奋发;震撼,震动,摇撼。“聋哑演员”的表演主要带给观众的是心灵的“震动”,所以用“震撼”较好。③“推迟”和“延迟”:两个词都有时间推延、延续的意思,但“延迟”更强调某事件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进行。 “13亿人口日”因为“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而“推后”了4年到来,而不是“延续”了4年到来。所以应用“推迟”。
[试题5](2005年高考 天津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________”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②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______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
③然而,我______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________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老夫聊发少年狂    抑制    竟/更
B.暮霭沉沉楚天阔    抑制    却/也
C.老夫聊发少年狂    克制    却/也
D.暮霭沉沉楚天阔    克制    竟/更
【答案】A
【解析】①在解答时,不仅要有语境意识,而且还必须理解所给两句诗的含义,体现了很好的命题思路。原句前文“放达”一词是很好的暗示,显然所选诗句应能体现“言行不受世俗礼法约束”的意思,只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合适,而“暮霭沉沉楚天阔”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深沉哀婉的情调。②抑制:有“压下去、控制”的意思;克制,控制(多指情感等)。③这两组词语都可以使用,但所表达的语意轻重不同。“却/也”只是一般的转折语意,而“竟/更”有着对父亲的深深的自责。
[试题6](2005年高考 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_____、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②诸如“艾滋病”“非典”这样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_____,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控。
③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有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_____,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A.理念 震荡 反省               B.观念 振荡 反思
C.观念 振荡 反省               D.理念 震荡 反思
【答案】A
【解析】“观念”指思想意识,“理念”多指好的、新的观念。“振荡”是物理学名词,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震荡”指震动,动荡。“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
[试题7].(2004 高考•吉林 、黑龙江、云南卷)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          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解析:“终止”“中止”都有停止的意思,“中止”侧重中途停止,“终止”侧重结束、停止。句①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应选“终止 ”。“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句②说环境污染,羊绒品质由优变劣,应选“退化”。“难免”不容易避免,“ 不免”免不了,再次回到故乡,免不了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句③选“不免”。
[试题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        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稽查犬”的检验,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画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位   赞叹   D.聚集 品位    赞扬
解析:这是2000年全国卷的第3题。所选3组6个词语,主要是常用动词,兼及常用名词“品位”“品味”。其难易度与例3相仿佛。例4中的“聚集 ”和“云集”是近义词语。“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用“聚集”显然不合适。“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显然不准确;而“品位”指文学作品等达到的水平,句②只能用“品位”。“赞扬”有称赞的意思,又有表扬的意思;“赞叹”只有称赞的意思。依据句③的内容,理应选用“赞叹”。又如过去考过的“装载、承载”,“正确、准确”,“耸人听闻、骇人听闻”等,都是近义词语。只有准确地理解它们在词义上的微细差别,并结合语境,才能正确答题。
(二)复习应试策略:
1、识记常用易错近义词:(见有关资料)。
2、掌握常用复习应试方法:
     ①.识含义: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尤其要注意.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不能简单看其字面用语,而应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辨析其词义。如:
a.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    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
A 、截至   B、截止
b.两个人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边一个人叹息说:“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
c.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太有意思了”,实际上有太无聊了,太乏味了。“苦”;并非仅指“药”苦,而是指“日子过得痛苦,精神痛苦”;“标致”,多形容女子相貌、姿态美丽。这里显然是讽刺那伙男不男、女不女的纨绔子弟。
     ②.定范围:有很多近义词词义范围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的适用范围,来推断正确的选项。如时代与时期,边疆与边境,局面与场面,年龄与年纪等。再如:
a.本词典共收词六万多条,    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
b.在2003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    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
     A、囊括   B、包括
③明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语体色彩分为口语、书面语。辨别词语的色彩有利于正确使用词语。如宏大、巨大、庞大,成果、结果、后果,沟通与勾通;诞辰与诞生,逝死与死等。再如:
他这种勇于承认的精神值得大家    。(  )
A、效尤   B、效仿
    答案:B。“效尤”是指明知别人的行为错误而照样去做,贬义;”效仿”是意思是效法。
a.我14岁就离开了    ,参加了革命。(  )    b.我生于山东胶州半岛,内蒙古是我的第二    。(  )
A、家乡   B、故乡
④辨轻重: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通过词义轻重的辨析,就能正确使用好词语。如损坏、毁坏、破坏,批评与批判,轻视与鄙视,揭发与揭穿,信任与信赖等。再如:
a.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妨    别人休息的。(  )     b.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    人们的健康。(  )
A、妨害   B、妨碍
⑤定对象:有的词适用的对象不一样,因此要通过辨析词义适用的不同对象,来选用词语。如花与花卉、书与书籍、船与船只(具体—集体),爱戴与爱护(对上—对下),侵蚀与腐蚀(外到里—里到外),祛除与驱除等。再如:,
a.为了党的事业奋斗    。(  )        b.婚姻是    大事,应该慎重考虑。(  )
A、终生    B、终身
     ⑥试搭配: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如充足与充沛(实在的东西—抽象的东西),担任与担负(职务—责任),坚定与坚强(立场、方向—性格、意志)等。再如:
a.经过世代的筛选,    至今的骨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
b.眉山苏氏一门才俊当然不错,而”苏小妹三难新郎”纯属虚构,然而这个浪漫故事却至今    。(  )
A、流传    B、留传
 ⑦析词性:   有的词词性不同,其语法功能也不同。如突然与猛然(形容词,作状语、定语和谓语—副词,只作状语)、刚毅与毅力(形容词,作谓语—名词,作主语、宾语)、艰苦与坚苦(常作定语—常作状语)等。再如:
a.北京和东北的两位历史学教授都在回信中    他执著追求,并向他介绍了一些考研读书目和学习方法。(  )
b.乡邻的冷言冷语,生活的艰难困苦,都没有动摇他考研的决心,他在逆境中    苦学,终于在40岁时考上了研究生。(  )
A、勉力    B、勉励
[参考答案]○1 A。“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不符;“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具体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2B,A。“囊括”是全部包罗在内;”包括”是包含之意,仅指其中一部分,不是全部。  ○3 A, B。“家乡”侧重指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多用于口语;”故乡”侧重指自己所熟悉的、出生、成长的地方,多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和书面语。  ○4 B,A。”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障碍,词义较轻;“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5 A,B。“终生”是就事业来说的;”终身”是就终身大事来说的。 ○6 B,A。“ 留传”就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搭配的对象是具体的物品,如田地、房产、秘方等;”流传”意为传下来或传播开,对象是神话传说、故事、消息等。 ○7B,A。“勉励”,劝人努力,鼓励别人,是动词;”勉力”是努力,尽力之意,是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动词。 
【随堂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9•11”事件后,以色列军方仔细核查了安全防卫系统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疏忽,并呼吁国人保持            。
②蒂托的人身安全将会得到充分保证,他的活动不会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
③象征主义经常用          难解的语言和形象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借以暗示这种虚幻的“另一世界”。
A.镇定    阻碍    晦涩     B.镇静    妨碍 晦涩
C.镇定    妨碍    艰涩     D.镇静    阻碍 艰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公平竞争反映了人类在竞技场上的精神追求和道德       ,在当今社会中,正为其他许多领域所提倡。
②前往韩国的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未免        得过于繁琐。
③光盘是一种不同于软盘的存贮         ,它有点类似我们CDS唱片。
A.准则 限定   媒介         B.准则   规定    媒介
C.规则 限定   媒体         D.规则   规定    媒体
3.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公司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公司将         价值100元的礼品券。
②各大城市的城郊        部分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状况比较严峻的地方。
③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而是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A.惠赠 结合 中止 B.惠赠       接合 中止
C.敬赠 结合 终止      D.敬赠 接合 终止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老先生溘然长逝,直到今天,我才勉强把心里想说的话陆续理清楚,然后点点滴滴 
       到纸上。
②据此间报纸         会议是全封闭式的,只有在谈判休息时,才可以看到有人在草
地上漫步。
③中国交响乐团向海内外作曲家发出征集交响乐管弦乐的          ,作品题材、内容
不限,只求风格、手法为更多的听众喜闻乐见。
A.写 宣称      启事 B.渗 宣称 启示
C.写 披露      启示 D.渗 披露 启事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老师苦口婆心地跟他谈了半天,他却毫无          。
②今年的植树节,我校          有500名学生参加了植树活动。
③小张待人是          的,但在执行制度方面却特别严格,不怕得罪人。
A.反映 估量     忠厚 B.反应 估量 忠厚
C.反应 估计      宽厚 D.反映 估计 宽厚

课堂练习答案
1.B(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忙,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语义较重。晦涩,作品含意隐晦不明;艰涩,文辞不流畅,难懂)
2.B(准则、言论、行为等依据的原则;规则,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规定,指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的决定;限定,指在数量、范围等方面加以规定。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告、广播等;媒体,是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3.C(惠赠,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动。接合,连接使合在一起;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中止,中途停止;终止、结束、停止)
4.D(句①用“点点滴滴”而用“渗”;“披露”,发表、发布,“宣称”,用语言文字公开地表示、声称;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在报上、墙上刊登或张贴的文字,“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5.D(反映,指反照,或提供情况;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估量,书而语,更郑重;句中对植树人数作推断,应用“估计”。忠厚,忠实厚道,形容性情,宽厚,宽大厚道,特指待人) 

 “正确使用熟语”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高考熟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①了解易设误的熟语的几种类型 ;
②重点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时间】四教时
【教学过程】
一、解读《考纲》
“正确使用熟语”是从2004年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多年来,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仅限于成语,每年都有1题,分值3分,从历年试题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但从高考统计来看,得分情况并不理想。
二、熟语——丰富多彩的生活语言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约定俗成)、谚语(口耳相传)、歇后语(巧设悬念)、惯用语(语义双层、双关)等。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1.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来源:
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以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为主,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永,极具生活的情趣性。 
2.来自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著作、诗文、小说等),这类熟语以成语为多,一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
三、考试方式预测
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
A、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应选B项。B项书写全部正确。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
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
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吹毛求疵)
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
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贪得无厌)
3、作为语言综合运用题出现,写一段话,要求用到某个成语、熟语。
例: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2004全国卷丁)
? 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可王杏花偏偏有个               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①打破沙锅问(纹)到底    ②追根究底
4、作为名言名句默写形式出现。(略)
5、最常见的考察方式——选择题。
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05年浙江卷)
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D、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正确选项B。擦边球: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屈指可数:形容寥寥无几,与“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矛盾。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解答这道题可以从分析这些成语内部的词或语素开始,还要看在句中的具体语言环境。)
总结:正确运用成语(熟语)首先要在平时苦下功夫,要懂得一些基本知识,以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出处、感情色彩,同时还要注意它在使用中的变通情况。成语(熟语)运用的背后,蕴含的是一个人的语言文化修养,因此,高考中考查成语(熟语)运用的这道题也就不仅仅是一道纯粹的知识性题目。高考正是要通过这一道题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修养, 从92年到05年连续十二年都设置了这道题。
四、高考真题回顾——成语篇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7年全国高考题)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解析]答案为B。B句中“不孚众望”是“不使人信服”的意思,符合句意,使用恰当;值得注意的是,“孚”字不同于“负”字,如果换成“不负众望 ”,在原语境中就属于使用不正确了。A句中“一位”与表示“众多”的“莘莘”前后矛盾;C句中“趋之若鹜”为贬义词,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不恰当;D项中“万人空巷”是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因其中有“人们都从巷子里走出来”的意思,并不像D中“在家里守着荧屏”,故而词义与句意不合。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8年全国试题)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解析]答案是D项。A项中的“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而这里应当说成“难以望其项背”,或“望尘莫及”才能强调“其它甲B球队”财力远远不如“成都••••••球队”。B项中的“处心积虑”多表贬义,在B句中不当,可用“殚精竭虑”。C项中的“火中取栗”典出法国拉•封登的寓言,比喻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这里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正好用反了,应改为“坐收渔利”才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9年全国试题)
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望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解析]答案是A项。该题涉及的四个成语中有三个属于使用对象错误,“美轮美奂”常用来形容建筑高大华美,“炙手可热”往往是说权势很盛,“一牢永逸”往往是说在较为重大的事情上,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而B项说“花鸟虫兽、人物形象”“美仑美奂”,C项说“彩电”“炙手可热 ”,D项说“局势”“一劳永逸”,均有“张冠李戴”之嫌,联系对象不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00年全国试题)
A、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味”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解析]答案是B。“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的楷模,故A项使用对象不当。C项“洗心革面”是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没有指人悔改之意,故适用对象不当。“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D项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说”,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01年全国试题)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仍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解析]答案是B项。A项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抢险队必须迅速赶到,而“安步当车”的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显然与句意不符。C项是说摊前人很多,产品供不应求,说明人们均争着购买鲜花,而“车水马龙”是说车多得像流水,马多得像游龙,常用来表示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显然是不恰当的。D项中的“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这个词只能出自自己的口,不能出自他人之口,否则,就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意思,可见,用在此处是不恰当的。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02全国)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解析]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这句话中“光怪陆离”的意思是“光彩奇异,色泽繁杂,形容奇形怪状,各式各样”。B句中“雨后春笋(般地)”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可见该成语主要用于褒义。C句中的“有口皆碑”,从通常解释的意思看是“比喻人人称赞”。使用 “有口皆碑”这个成语还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被称赞的好人好事必须是“特出(特别出众)的”,是需要建立“功德丰碑”来长久颂扬的;二是被称赞的好人好事一般是应该经过较长时间验证的,是被普遍肯定的。而“机关作风的变化”显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一则这件事情本身远远达不到“建碑”来“歌功颂德”的程度,二则这件事情尚未实现,也不是已经被普遍肯定的事情。所以这里就不能用“有口皆碑”。此处如非用成语的话,可以考虑改用“有目共睹”。D句中“偃旗息鼓”的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停止战斗或停止行动”,而从本句表达的意思看,“几家汽车大厂”实际上还没有开始采取行动(即价格变化的“动作”),当然也就谈不到“停止行动”了;另外“偃旗息鼓”是一种短暂的甚至是瞬间的动作行为,也不可能“一直”。此处如改用“按兵不动”似乎更加符合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03全国 )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会难免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解析]D。“如数家珍”像是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文中不合语境,老王家的老旧钟表是作为老王的“宝贝”来看等待的,本来就是“家珍”,用“如”不对。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04江苏)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解析]B。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玲珑剔透:玲珑:精巧细致;剔透:孔穴明晰。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稍纵即逝: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五、规律探寻
一 考感情色彩
无所不为(1995)半斤八两(1995)趋之若骛(1997)处心积虑(1998)
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2、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现多含贬义)
3、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4、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老虎。形容蓄谋已久。)
点拨
? 从感情色彩上看,成语有褒、中、贬之分。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用贬义成语,否则,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其他的例子
? 1、自从中国颁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 2、沙河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 3、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 4、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二 考适用对象
巧夺天工(1992)美轮美奂(1999)汗牛充栋(2000)洗心革面(2000)
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2、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3、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4、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点拨
?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如把握不准,就会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它用,造成张冠李戴的错误。 
其他的例子
1、金碧辉煌的落日映在空中,十分好看。(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2、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豆蔻年华,却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校花。(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3、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4、老张一家三代,十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举案齐眉:后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
5、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世界锦标赛中技压群芳,荣获冠军.
6、蒲松龄到了70多岁才考中秀才,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聊斋志异》。(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7、小刘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我们俩常像亲兄弟一样在一起聊天。(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8、本书可能不无作者一些见解乃至来自历史沧桑的若干体验,读者果能有所得,我等未瞎说一气就心安了,至于方家不吝赐教,更是我等敬谢不敏的。(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谦辞。不敏:没有才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这里这样说,等于是拒绝别人赐教,不合语境。)
另外一些常见的成语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辞。
鼎力相助 :〈书〉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增辉。
比翼齐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劳燕分飞: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后世用‘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
琴瑟调和:比喻夫妻恩爱。
倚马可待:比喻文章写得快。专门用来形容文思敏捷的成语有:倚马千言、一气呵成、神来之笔、生花之笔等。

三 考望文生义
差强人意(1993)不刊之论(1993)首当其冲(1995)万人空巷(1997)望其项背(1998)
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2、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4、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5、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
点拨
    成语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有的成语出自典故,有的成语中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如果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使用时如不仔细辨析,极易出错。 
其他的例子
1、现在不少大款,认为钱是自己赚来的,怎么花谁也管不了,常常挥金如土,一饭千金,他们还觉得这才叫有派,这才叫潇洒。(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2、他挪用了两万多元公款,虽然有错,但毕竟罪不容诛。(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3、七月流火,早晚穿一件汗衫都热得受不了。
4、入夏以来,长江、黑龙江流域,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5、近年来,由于纸价上涨,报纸杂志竞相提价,学子们惊呼:洛阳纸贵今又来!(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6、他久假不归,一走就是半年多。(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7、在这些具体而微的指示之下,从局长、股长到一般经办人员,都只是市长操纵着的工具。(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另外一些常见的成语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奇文共赏: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语见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现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地一笑ㄧ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四 考双重含义
灯红酒绿(1992)苦心孤诣(1993)想入非非(1995)淋漓尽致(2000)
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2、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3、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4、“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点拨
? 有些成语有双重意义,如果只知其一,以偏概全,就会误用。
另外一些常见的成语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稳扎稳打:稳当而有把握地打击敌人。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
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洋洋洒洒:①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五、考近义混用
应接不暇(1996)目不暇接(1996)
1、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_______。
2、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_____。
应接不暇: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点拨
? 汉语中的近义成语比比皆是,因而在运用时,要注重近义成语的辨析工作。通过辨明其细微的差异,达到准确贴切运用的目的。
其他的例子
? 请在横线上填入等量齐观、一视同仁:
1、他是把贫富、贵践、智愚、贤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         。
2、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独生子         ,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另要注意“不约而同”和“不谋而合”,前者多形容人的相同动作,后者多指见解、主张、思想相同。
“息息相关”和“休戚相关”,前者多形容人与社会关系密切,后者多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等。
六、其他的一些常见错误
语义重复
1、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3、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有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4、他一大早就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若:好象;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5、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6、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7、李小红从痛苦中苏醒过来,老板对她不仅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予以摧残。(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8、为使广大莘莘学子早日受益,我公司决定在江苏各县内设独家连锁店推广机构。
自相矛盾 
1、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2、只要有缘木求鱼的精神,就能攀登一座座科学高峰,获得一项项科学成果。(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3、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领袖,本可以把革命进行到底,但结果却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真令人惋惜。(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功能混乱
1、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2、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4、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形近混淆
如:“唇亡齿寒”和“唇齿相依”都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前者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跟着遭难;后者强调相互依存。
再如:“比比皆是”和“俯拾皆是”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异:“比比皆是”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侧重表示多得很,到处都是;“俯拾皆是”的对象只能是物,并且是能捡拾的较小的东西,侧重表示容易得到。“比比皆是”的“是”后一般不连接名词或名词短语,而“俯拾皆是”则可以。
七、熟语篇
1.使用熟语应弄清熟语的意思。
很多熟语不能只从字面去理解它的意义。如“三只手”指的是小偷。“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指临时想办法。弄清意义,是判断熟语使用正误非常重要的一步。
例1:下列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经到了这地步,还有什么办法?一不做,二不休,我打算拼一拼了。
B、丁是丁,卯是卯,事情都已定局,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快走人吧!
C、开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过去的希特勒就是这样。 
D、当时你就没有看出来,他已经是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否则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美事。
分析:B“丁是丁,卯是卯”的意思是形容做事真认真,毫不马虎。很显然,这里没有理解它的意思,用错了。也可写做“钉是钉,铆是铆”。一不做,二不休:事情已经开始了,就索性干到底。开倒车:喻违反前进的方向,向后退。
例2:下列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怎么会没有办法呢?一物降一物,你看他儿子的话他听不听?他准听。
B、找工作的事嘛,八字没一撇,你能不能让我再想想办法?我不是不尽心呀!
C、你别看它年纪小,今年只有十六岁,虚岁十七,可是做事倒很认真,一是一,二是二。
D、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说时来运转,就时来运转了,谁不高兴!
分析:D。天有不测风云,是比喻人将会遇到什么糟糕情况无法预知。这里说时来运转,是好运气来了,这样,再用“天有不测风云”,显然不不正确。
2.成语使用要注意感情色彩。
不少熟语也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熟语大多是用来调侃人的,批评坏人坏事,讽刺不良现象居多。
例:下列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
B、半岛电视台:同西方唱对台戏。
C、大凡贪官都喜欢唱主角——而且是反腐倡廉的高调。究其缘由,一为恐慌,二为掩饰。
D、“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分析:C。应该用“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闭塞眼睛捉麻雀”喻盲目地办事情。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饿。
3.注重熟语使用场合、语言环境。
熟语是民间口口相传的语句,口语化是它的一大特点,公文、报告等严肃的语体文禁用熟语;在庄重场合、严肃气氛中不能用熟语——除非故意,用熟语来调节气氛。
例:下列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实,现在也不用着急。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想想办法,找份合适自己的工作还是能找到的。
   B、来我们这里办工厂,你放心好了,凡是能开绿灯的地方,政府一定开绿灯,决不会难为你的。
   C、作为律师,我郑重告诉你,要他负责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了。
   D、对那些喜欢抬轿子的人,做领导的一定要防着点,否则,被抬的晕晕乎乎,就有可能犯错误。
分析:答案C(歇后语的重要特点是风趣幽默,用在严肃场合不合适)
4.熟语使用允许语言重复。
成语与其他语言不能重复使用。如:“心里有难言之隐”“心里”和“隐”重复,这里的成语就用错了;而熟语因常有民间色彩,地方色彩,有时必须用一句大家都能理解的语句加以解释,这就不属于重复,或者说重复是熟语使用所需要的手段。如“你这么做是攀高枝,巴结达官贵人”,这里的“攀高枝”与“巴结达官贵人”是同一意思。又如“你们两个呀,是一对难兄难弟,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难兄难弟”与“半斤八两”也是同一意思。
高考成语知识训练
一、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对的请打√ ,错的请打×。
( )1、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 )2、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 )3、《还珠格格》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地。
( )4、在我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 )5、为了富国强兵,王安石舍家忘身,殚精竭虑地推行新法;宋神宗不动声色,宵衣旰食地谋划改革。
( )6、自去年中国社会科学辑刊提出建立社会科学规范化以来,“规范化”成为学者之间的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
( )7、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捷,博闻强志,并且综合能力较强。
( )8、刚一起跑,高三(1)班的夏曦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点。
( )9、斯诺的其它著作都不可和《西行漫记》相提并论。即使是杰出的报告文学,在事过境迁之后,往往成为明日黄花。
( )10、这位老教师总结出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屡试屡爽,大家都很佩服。
( )11、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 )12、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 )13、期中考试,刘军同学数学获得满分,真可谓是登堂入室了。
( )14、如果把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 )15、你游桂林的山水,见到那些构造奇妙的山洞,一定会说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 )16、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 )17、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 )18、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习以为常,养成了一种麻木不仁的恶习。
( )19、他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能在工作中少犯许多错误。
( )20、由于乡亲父老的艰苦奋斗,只不过几年,我的家乡就改头换面,山青水绿,牛肥粮多了。

答  案: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学生阅读材料)         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来历,加之有些成语中某个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和使用上的困难,如果不仔细辨析,不追根溯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曲解成语的错误。 
如: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2005年浙江卷)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仰止,指仰望、向往。成语的意思是指高尚的道德使人仰望。而此题中将“高山仰止”误解为“面对书山,停止不前”,因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二)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凝固性,一经形成,就不轻易改变,如果在使用时,只选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的错误。如: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而该句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择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使之与语境中“要解决”之意相悖。 
(三)词意重复 
成语一般精练警策,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中语义的比较对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意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如:
③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引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句③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的意思,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的“让人”重复。句④中“生灵涂炭”的“生灵”是“百姓”之意,与前面的“人民”重复。 
(四)形近混淆 
有的成语与其它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如:⑤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换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2005年北京春招卷)
 ⑥“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2005年江西卷) 
⑦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2005年江西卷)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⑤中把它与语素完全相同,但语素位置不同,且语意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不容置喙:喙,指鸟兽的嘴,借指人的嘴;整个成语是不让人有(插嘴)说话的机会的意思,与成语“不容置疑”(不容许怀疑,形容非常真实可靠)相差一字。句⑥应改为“ 不容置疑”。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与成语“不以为意”(不必在意,不把有关的事放在心上)相差一字。句⑦应改为“不以为意 ”。 
(五)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上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如: 
⑧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2005年北京春招卷) 
⑨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战,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2005年江苏卷)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选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贬义词,句⑧误当褒义词用。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动听,多用于言论,含贬义,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句⑨误当褒义词用。 
(六)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成语的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如:⑩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2005年广东卷) 
⑾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2005年湖北卷) 
⑿他们到底扶持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2005年山东卷) 
句⑩中的“毕其功于一役”意思是“经过一场战斗就取得全部的胜利”,对象指“战斗”,而句中用来指“工人装车”,对象不当。句⑾中的“琳琅满目” 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不能用来形容“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和“漂亮的吊灯”。句⑿中的“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显示出来,对象指人才,而非“企业”。 
(七)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 
⒀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2005年广东卷) 
⒁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句⒀却把它用在“陈教授”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赞,只能对人,句⒁却把它用在“我”身上,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 
(八)功能混乱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的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如: 
⒂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2005年山东卷) 
⒃公安干警的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句⒂中的“走马观花”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作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感受”的状语。句⒃中的“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只作谓语,而在该句中误把它当作名词性成语,充当“成了”的宾语,不妥,应改为名词性成语“瓮中之鳖”。 
(九)特定用法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特定的句式,有些成语既有固定的常用义,又有使用较少的本义,使用时,如果不辨明清楚,也容易出错。如: 
⒄成都五牛俱乐部的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全国卷) 
⒅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2001年北京春招卷)
句⒄中的“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式,在该句中就使用得不恰当。句⒅中的“不三不四”本义是不像样子,后来多比喻行为不正派,在该句中用的是本义,是正确的。 
(十)轻重失度 
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的毛病。如: 
⒆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2005年湖北卷) 
⒇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养虎遗患”比喻纵容敌人,给自己留下后患,在句⒆中形容缺点错误,既对象不当,又程度过重。句⒇“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繁多的政务,这个成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褒贬两用成语小辑
1 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2 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3 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4 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
5 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6 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7 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
8 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智不清。
9 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
10 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11 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12 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13 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
14 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15 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
16 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17 穷形极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18 如虎添翼:既比喻凶恶的得到帮助后更加凶恶,也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
19 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20 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21 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
22 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23 引火烧身: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者是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教育。
24 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不可忽视的两用语境成语
在现代汉语成语中,有一些成语在两种语言环境中都可适用,如果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完成高考语文试题时,就可能把正确的成语运用判定为错误,从而影响得分。例如,1995年的全国高考题,\"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的D的一项\'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我们只知\"想入非非\"的\"胡思乱想\"之意,不知还有\"让人的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的用法,就会判定为错误,带来的不必要的失分。此谨把常用的两用语境成语收录如下:
秀色可餐 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例一, 这女子容貌娇好,秀色可餐,到哪里都犹如众星捧月一样地被男人宠爱着。
    例二, 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平易近人 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例一, 就在那次交谈中,他亲身感受到了诗人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
     例二, 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洋洋洒洒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例一, 他才思敏捷,一眨眼就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千字的文章。
     例二, 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灯红酒绿 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例一, 一时管弦嘈杂,钏动钗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直到九点多钟,方才散席。
     例二, 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眉来眼去 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例一, 他们两个眉来眼去,早就好上了。
     例二, 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早已眉来眼去,暗中交通。
处之泰然 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例一, 面对剑拔弩张的阵势,他处之泰然,没有显露出任何惊慌之色。
     例二, 对这么严重的问题,有的同志还处之泰然,不以为意,我们有提醒这些同志引起注意的必要。 
鬼斧神工 像是鬼神所为。形容建筑、雕刻技艺精湛高明,几乎不为人力所及。也形容山石的奇形怪状,凌然峭立。
     例一, 全县都有石刻古迹,我们看了宝顶山和北山两处。作为艺术品真是鬼斧神工,不可思
     例二, 黄山的怪峰奇石,形态千变万化,无怪乎人们要叹为鬼斧神工了。
左右逢源 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为人处世圆滑。
     例一, 如果生活丰富,知识广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懂一点,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例二, 他说:\"小小公职人员,习惯了左右逢源。\"
指手画脚 说话时用手脚动作示意,也比喻瞎指挥,妄加评论指责。
     例一, 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画脚,剖说那事。
     例二, (杨宇霆)只是整日在小河沿杨公馆接纳各方面官僚政客,指手画脚,气焰炙人。
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也形容因饥寒冻馁而战抖的样子。
     例一, 我又在北平看见摩登小姐们骑车游春,看他们那种战战兢兢的样子,实在令人不好受。
     例二, 有那等贫寒之家,身无遮体之衣,口无应饥之食,战战兢兢,冻剥剥的袖手低头。
如虎添翼 既可以比喻强大的因增添力量更加强大,也可以比喻凶恶的因增添力量更加凶恶。
     例一, 这支巡逻队,配上了现代化武器,如虎添翼,战斗力更强了。
     例二, 这一黑社会团伙到云南秘密购置了一批武器后,如虎添翼,气焰更嚣张了。
分庭抗礼 比喻双方平起平坐,不相上下。有时也指相互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
    例一, 这位拳击手得了冠军后洋洋自得,以为今后再也没人能与他分庭抗礼了。
    例二, 法国当时正处于动乱之中,国内诸侯飞扬跋扈,竭力扩张自己的实力,无视国王的特权,与国王分庭抗礼。
朝秦暮楚 比喻人反复 无常。亦谓朝在秦地,暮在楚地,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例一, 刘黑七朝秦暮楚,有奶即娘。
    例二, 烽烟满郡州,南北从军走,叹朝秦暮楚,颠沛流离。
难兄难弟 彼此曾经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难\"念nán)也可指讥讽二人同样坏。(\"难\"念nàn)
    例一, 共同经历过爬雪山、过草地,八年抗战,四年内战的血与火的洗礼,这对难兄难弟终于迎来了今天的解放。
    例二, 这对难兄难弟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光怪陆离 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例一, 李景把门面装潢得金碧辉煌,别出心裁地把那些光怪陆离的货物陈列在霓虹灯下,真叫人目迷五色,爱不释手。
    例二, 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枝繁叶茂 形容枝叶繁密茂盛,也比喻子孙繁盛。
    例一, 内院的两棵古槐,还枝繁叶茂。
    例二, 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水清,祝小姐枝繁叶茂。
堂而皇之 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有时也用于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例一, 他凭着一张伪造的出入证,堂而皇之的进来了。
    例二, 这条船很大,前舱现在已拆通了,堂而皇之的一大间,五六十人开个会一点也不嫌挤。
赤膊上阵 比喻不顾一切地猛打猛冲的作风。也比喻坏人公开跳出来干坏事。
   例一, 人家给二牛起了个\"拼命三郎\"的绰号,一句话不和,就什么体面也不要了,赤膊上阵,大吵大闹。
   例二, 这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平日装得一副老实相,倒也没人能看透他,哪知今天他居然赤膊上阵了,一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
炯炯有神 形容眼光发亮,很有精神。多用于人物,也可用于一般动物。
   例一, 他身材魁梧,肌肉结实,一头浓密卷曲的短发,眼睛明亮,炯炯有神。
   例二, 那雄鸡简直被画家画活了,两眼炯炯有神,伸长着脖子,雄赳赳地站在那里鸣啼。
两袖清风 比喻做官清廉,也比喻贫穷或手头没有积蓄。
   例一, 王县长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例二, 解放前,他在村上当个穷教师,落得个两袖清风,依然住着祖上留下的三间草屋。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掌握病句的六种常见类型,领会辨析病句的几种方法。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把握病句修改与辨析的几个小窍门。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病句类型的前四类; 
2、特别注意“辨析方法”中的“审读关键词法” 。
教学难点:掌握病句类型及病句解题技巧
【教学设想】
    大量补充实例,多作感悟;加强训练,培养语感; 
    特别要针对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缺乏语言存储,语感迟钝的特点,积极培养语感,努力汲取优秀作品的语言营养,夯实语言基础。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应试技巧:语感审读法、筋脉输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
【教学方法】讲练议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考点阐述
《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次D”。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语言方面而言的,后者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
(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
(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
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题的第5题,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出现在二卷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题的第32题。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二、考查类型
高考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一般只是两种:
1、辨析语病。
例1:(2004年高考 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 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现在许多小学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解析:正确的选项是C。A句中“然而”表示对前半句话的转折,而“事实是说明”却承认了前面的偏见。应改为“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B项病因是句式杂糅,可说成“其经费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或“其经费只能来源于国家财政”D项中学生们的种种行为,尽管被认可,但并非正确的做法,与句末的“纠正 ”的“正”不合。
    今年判断病句的这道题目将“结构性错误”和“语义性错误”两种情况组合在一条题目之中,考查方向与往年有了较大的变化,偏重于语言的实际运用,不在典型的语病上做文章,这与考试大纲似乎有点相悖。
例2、(2004年高考 全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C.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器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答案:C  A项犯了不合逻辑的语病,“投资环境好,服务质量优,政府公务人员素质高”才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项犯了成分残缺的语病,“给予”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处罚”  D项犯了成分残缺的语病,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删除“对”
教师点拨:
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六种类型。其次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 ,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 。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2、修改病句
例:下面是某校黑板上的一篇报导,在标点、词语、语法方面都有一些毛病。读完后完成(1)(2)两题。(1997年全国高考题)
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到会的15名与会者,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踊跃发言。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1)找出文中的毛病,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横线,并标出①②……序号。
(2)把序号改正结果填入表中。修改时不能改变原意(将正确处改错要扣分)
解析:到会的15名与会者①就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② 当说话做事前③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④不把这一点重视好⑤应该大力提倡;⑥对不尽人意⑦的地方。

序号 改为
① 15名与会者(到会的15名团干部)
② 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的问题
③ 说话做事前(在说话做事前)
④ 加强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提高团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
⑤ 不重视这一点(对这一点不加以重视)
⑥ 将分号改为逗号(在上句的“事”及下句的“地方”后加逗号)
⑦ 不尽如人意
[①处错误是成分赘余,这个病句的特别之处是“到会的”和“与会者”两个短语意思重复。②处成分残缺。③处属成分杂糅,可说:“当……之时”,或 “在……之前”。④处“提高”与“意识”不搭配。⑤处两种句式杂糅,造成错误。⑥处标点(逗号)使用不当。⑦处是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性错误。]
教师点拨:
修改病句,要在判定语病种类的基础上,明确语句的表达目的,抓住关键,不伤原意,尽量“多保留少改动”。修改语病时,要注意:(1)明确语言简明的主要内容;(2)要注意汉语表达的灵活性;(3)要注意考题的要求。即修改时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 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修改时可采用增、删、 调、换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
三、 知识点概要及解题指导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详细解说和指导如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类型: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4、分句位置不当 
5、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练习: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否符合一般习惯的,如果不符合,该怎样修改。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 
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 (“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 
下面句子里数量的表示法不妥。 
⑦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 (“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去掉“的”) 
⑧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练习: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否符合一般习惯的,如果不符合,该怎样修改。
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 (“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 
②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③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
④这次班干会议对于节约用水用电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广泛”移到“交换”前面)
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的位置不对。
例如: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不”移到“把”字前)
(2)介词位置不当
例如: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3)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例如: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移至“内容”前,“内容很不错”是主谓短语作谓语)
(4)虚词位置不正确造成的主客体颠倒
例如: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是不陌生的\")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 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于它对地球的引力的作用。 
②这个学校的群众文艺搞得好,一方面利用班前班后、会前会后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各年级组的负责人也很重视、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我不但认识她,我奶奶也认识她。 
④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⑤如果我们不趁此机会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的地就锄不好。(√) 1
⑥在那个时候,《润物无声》与我接触的机会很少。 
⑦听了奥运冠军的报告,许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 
⑧听说车桥这儿也卖足球彩票了,一大早就有人陆续来排队了。 
4、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例: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猛醒,引人深思。(按事理、逻辑次序、先后、轻重、缓急、大小、因果等,应改为“引人深思,促人猛省,催人进取)
①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②如果陈水扁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③我们党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把党的宗旨落实在行动上,溶化在血液中,诵读在口头上。
5、分句位置不当 
  例l: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例2: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技巧点拨]
关于语序不当的语病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位置失当症。 
2.望见修饰语长的句子,即多重状语与多重定语,检查是否患修饰语语序不当症。 
3.望见句中有数量词语,检查是否患数量词位置不当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关心的问题。 
4.望见分句较多的复句,检查是否患分句间语序不当症。 
       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高考经典试题] 
   1、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2004年高考 福建卷)(改为: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而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
2、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2004年高考 湖南卷)(句语序不当,应将“没有”一词调至“把”字前)
2、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94年)                  (“政策”与“理论”换位,对应“规定”和“说明”)
   3、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95年上海)                        (应是先“发现”、后“讨论、解决”)
[课堂巩固训练]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10.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揭开了美国情报史上特大的 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11.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97年上海)
    12.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13.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 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14.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 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93年)
    15.微软拼音、双拼、全拼、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 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16.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17.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18.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19.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20.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21.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2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主客颠倒,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搭配不当”病句类型
教学过程: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出现在配对的句子成分之间,相关成分如主语和宾语之间也有个相应与否的问题。成分搭配不当的现象主要有:
  关联词搭配不当                         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动补搭配不当           
  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例:(1)(2004年高考 湖南卷)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生产量不能供应,供应的应是无公害蔬菜,另外,首句说了前提,后面没有与之相应的结果句,是个残句)
(2)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人不能“驰骋”,改为“跑”)
  (3)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练习:判断正误,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很大一部分只能靠进口来解决。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变化。 
③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④经过这次战斗的洗礼,他们的革命意志越烧越旺。 
⑤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⑥朱总理的一言一行,总是那样严格要求自己。 
⑦今年,我校校办厂的产品的质量、数量都有所提高和增加。(√)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例:(1)(2004年高考 辽宁卷)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搭配不当)
(2).他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安排了”“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3)、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人才”而不是“队伍”)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同志们为了保重他的健康,在1961年春节期间,托人带了一点故乡的土特产给他。 (“保重”与“他的健康”不搭配)
②学校女教工今日集会,庆祝“三八妇女节”的到来。(“庆祝”与“到来”不搭配) 
③改革开放前,爸爸一个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 
④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改正。(√) 
⑤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 
⑥战士们连续打败敌人的五次进攻。(“打败”与“进攻”不能搭配) 
⑦这篇文章闪烁着存在主义的观点。(“闪烁”不能与“观点”搭配) 
⑧王老师能密切联系和关心同学的痛痒。(“联系”与“痛痒”不能搭配) 
⑨广大同学发挥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挥”不能与“传统”搭配)
3、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例:(1)(2004高考 天津卷)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删掉孩子后的“的”)
(2)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语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不可能是“一天”,删去“的劳动”)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世界是一个不停地运动、变化的过程。 
②只靠关卡压,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③秋天的淮安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包括: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 \"改为\"人\") 
  例(2)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大批”与“科技队伍”搭配不当) 
②他偷偷地打量着闯王同小兵一样的粗布服装和带着谦逊微笑的英明面孔。(“英明”与“面孔”搭配不当) 
③他用自己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着每一棵幼苗。 (“辛勤劳动”与“心血”搭配不当)
④宿舍楼院子里充满了复杂的声音。(“复杂”与“声音”搭配不当)
⑤同学们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稍微”与“深思”不搭配)
⑤菲戈射门射得很正确。(“射”与“正确”不搭配) 
⑥这篇文章把对手的可笑论点驳得意兴尽致。 
5、前后缺乏照应,常见错误是一面和两面搭配。
 例、(1)(2004年高考 福建卷)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2)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句中“好”“坏”是两个方面,句子后半部分是一个方面)
(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句中“能”“不能”也是两个方面,显然不能说都是“根本任务”。)
[技巧点拨]
关于搭配不当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搭配不当症。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运动员们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顶。
2.望见句中有数量词,检查是否患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症。 
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3.望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彼此失应症。 
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4.望见句中有双面词语,检查是否患前后失应症。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5.望见“是”字句,检查是否患动宾搭配不当症。 
三枪集团的内衣产品,是1994年全国同行业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著名品牌。 
高考金题回顾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92年)
   2.不管 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 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攀登到顶峰。(93年)
   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 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 不会迷失方向。(92年上海)
   4.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 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97年)
   5.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95年)
   6.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93年)
   7.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95年)
   8.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93年)
   9.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2001年)
   10.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 和严肃处理。(96年)
   1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99年)
   1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多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2000年)
   13.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稿,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2001年春招)
    [课堂巩固训练]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介绍完英雄的事迹,同学们激烈地鼓掌。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21.他在运动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退出……生涯”动宾搭配不当)
    22.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连滚带爬”不能修饰“脚步声”,因为不合 事理)  23.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月光… …发出沙沙的响声,主谓搭配不当。由联合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要注意联合短语中每一项 与有关成分全面呼应,否则,顾此失彼,文理不通。)
 24.清明前后, ××部队派了800人次, 参加郊区植树劳动。(88年)
   25.最让人高兴的是,在 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 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2000年春季)
   26.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 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2001年春季)

                                第三课时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句子成分赘余,指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
1、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1、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3、 宾语残缺  4、 修饰语残缺 
(1)、主语残缺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10月14日,抱着向航空系的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②影片叶塞尼娅和奥斯瓦尔的爱情的曲折遭遇,颂扬了吉卜赛人的优秀品质。(√) 
③从大量的观察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察。 
④后来,张闻天的儿子有些不安心,想回北京,但在张闻天逝世前的十多年间,一直都是鼓励儿子好好劳动,积极工作。
 ⑤今天的国画家精于书法的人很少,这无疑是一个缺点,在艺术教育方面恐怕是值得提倡一下的。
 ⑥我国的农村,占全国总人口的5/6,土地面积宽广,是工业原料的重要基地。(√) 
(2)、谓语残缺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我们经过一冬的苦干,河道终于疏通了。 
  ②可见对长辈们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薄弱的程度。 
  ③最近全厂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④有了肥,有了良种,如果还按照过去宽行大垄的种植方法,增产的潜力也是不大的。 
  ⑤我们文艺界的形势在最近几年中,老艺术家都焕发了革命的青春。 
  ⑥原来她们正为争论一道几何题目,你一句我一句地各人摆各人的理由。(√) 
  ⑦一天上午,他探路的小竹竿,梆梆地敲打着路面,哭着进门,把头埋在被窝里。 
(3)、宾语残缺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们研究或自己看书。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的道路。(√) 
  ③高分子材料用在医药上,大致可分为机体外使用与机体内使用。 
  ④我看见一位肩背宽厚、两眼炯炯有神、戴着一个口罩、穿着一身军装,他——就是我们的宿舍管理员任为。 
  ⑤上海的科研工作者在研究气功的生理基础时,曾发现练功者在平陙状态下,呼吸频率和心率都有减慢,耗氧率明显下降,甚至可以降到政党水平的70%以下,低于睡眠状态。
(4)、修饰语残缺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全国人民团结在周围,为实现新时期的总目标而奋斗。(“周围”缺少定语限定) 
②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他“吃”“拿”习惯了,对此说一个“不”字呢?(“说”前面缺少状语限定) 
③他虽然没有上过学,爱学习,现在已经能写文章了。(缺少关联词)
练习:请指出下列句子的残缺成分,并予以修改。
①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②《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③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影。(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心语而后面句子缺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分句误解为第-个分句主语的是“学校”,故错误地承前省略,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
   ④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伏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瑛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致使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此例中前面主语是“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 
   ⑤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应在“出售”前加“讲清”)
   ⑥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在第二个“学校”前加“使”等) 
   ⑦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使“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或在“吃”前加“过着”) 
   ⑧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 
   ⑨《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应在其末加上“的故事”,与“写”这一谓语呼应) 
   ⑩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博”后,加“的精神”,与谓语“发扬”相呼应)
   ⑾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限制语) 
   ⑿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加“秋后”以限制时间)
[技巧点拨] 
关于成分残缺或赘余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望见介词打头的句子,检查是否患主语残缺症。 
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望见定语过长的句子,检查动词是否带有宾语。 
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成分残缺)
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养猪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97年)
2.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93年)
3.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93年)
4.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 越来越多。(04年浙江卷) 
[课堂巩固训练]
   1.从 大量观测事实中 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2.看到老师傅认真负责地工作,忘我劳动,使 我很感动。
   3.罗马尼亚艺术家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4.回顾  “文革”对教育战线的破坏,确实很严重。
   5.发射试验通讯卫星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成、研制、发射、跟踪、测控和试验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 在“独立”前加“具备”)
   6.这些杂交水稻由于产量高,而且比国外进口的水稻  更高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颇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7.炊事员老朱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  有一个打扮成游客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8.国家工商局、技术监督局负责人近日强调:必须把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制造假酒这人命关天的非法行为  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
   9.中科院李院士的报告使我们更加坚定 了为在2005年以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10.当民族危机 的时候,只有人民才能担当起拯救民族危亡的命运。
   11.李国英教授又设计出了 两套高难度的自由体操。
   12.中国强烈要求所有核武器国家同时谈判并缔结 一项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及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13.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在“既无法演奏”前加上“在今天”)
2、成分赘余
(1)、规律总结:
①成分赘余包括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和修饰成分赘余
②从赘余的性质来看,可分:堆砌词语、词义重复、为蛇添足等
    句子结构已经完整了,句意已经明确了,如果再多出些不必要的词语,就会出现成分赘余的毛病。常见成分赘余的毛病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A.堆砌词语
1)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最后一天”跟“截止日期”重复,应删除其一)
2)他们按照民主程序,选出了自己信任的村长,负责掌握管理全村的行政事务。(“掌握管理”与前面的“负责”内容重叠,有堆砌词语的毛病,宜将其删去)
3)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百元以上”包括“数百元”)
4)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应去掉“至少”或“以上”)
B.语义重复
1)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句的“分外多了”修饰成份重复,可删去其中一个。另外,“活跃”也是多余的,“活跃”与“沉静”相对,而整个句子是写他言谈方面的情况。)
2)在甲A联赛期间,非常酷爱足球的老爸常常对着电视看到深夜,惹得老妈唠唠叨叨。(“非常”与“酷”语意重复)
    C.虚词多余
    1)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有了助词“的”,句子成了短语,意思变为“下跌”稳定了,可将“的”删去)
    2)这些问题,可以诉诸于司法部门来解决。(“诸”即“之于”的合音字,与其后的“于”重复,可将“于”删去)
    3)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被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地跳跃,两只脚掌交替地接触炭火,每次接触的时间都很短。(“原因”与“因为”重复)
4)这个厂通过大搞技术革新,生产效率迅速提高,现在每月的生产值都能超过原计划的30%-45%。(“的”字多余,“原计划的30%到40%还不足原计划的一半”应删去“原计划”后的“的”)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错在“所”字上,应当去掉“所”字,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加上“所”字不当,因为“所”有“的”的意思,就成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是“广大消费者”不能修饰。“欢迎”,二是“深受”这个动作后边要带动词或主谓词组。)

[技巧点拨] 
1.望见句中有“否则”, 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软件,我们就会失去市场。
2.望见有隐性词语出现,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其实这是过于多虑的想法。 
3.望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意义包容症。 
我们的报刊、杂志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4.望见句中有虚词出现,检查是否患虚词多余症。 
村南的那片杏树林,早已被人们所砍光了。
(2)、考题演练
1.应聘的外国专家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应删掉) 
    2.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第二个句子前面己说明“只发生活费”,己排除了发放奖金,再说“免发奖金”,重复罗嗦,应删掉) 
   3、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堪”本是“可以”之意,前面再用“可以”,重复罗嗦,应去掉“可以”) 
   4.从他微弱的呼吸着,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前面已说\"微弱\"、“没有死”己含有)
    5.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主语多余“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6.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不可。(不可多余)
    7.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进行”多余,应去掉) 
    8.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 
    9.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宾语多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10.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11.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附加成份多余“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12.倡导并鼓励多写多演现代戏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否则,拿不出新的作品来,就难于抵制一些不健康的甚至低级庸俗的东西。(否则重复)
1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 
    1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1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将其删掉)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成分多余)
1、(2004年高考 天津卷)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中旬”与“前后”重复,删去“前后”)
2、(2004年高考 福建卷)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删去“的时间里”)
3、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 活跃而健谈多了。(97年)
4、凡事要依靠群众, 否则 单靠自己, 什么事也做不成。(88年)
5、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98年)
   6、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 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2000年春季) 
   7、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课堂巩固训练]
1、在学习中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是当前 全国各类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2、听了父老乡亲们的介绍,看了家乡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心里感到 由衷的钦佩和欣慰。
   3、对于那些知法犯法的党政干部,我们必须依法 给以严厉的法律制裁。
   4、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少丰富的无声的 潜台词。
   5、中央对棉花生产是十分重视的,指出“棉花生产要有个大发展,速度要加快”指示。
   6、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红旗镇采用“内引外联”的办法发展起来的几个乡镇企业的验。  
7、自然科学发展加速的第三个原因是,科学领域集中了社会上最优秀、最富有创造才能、最勇于探索精神的人才。
   8、习惯势力使他们对公安局无端抓人拘禁感到 熟视无睹。
(四)结构混乱
1、结构混乱的两种类型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2、造成结构混乱的原因
主要有:1、举棋不定 2、藕断丝连 3、中途易辙 4、反客为主 5、结构含混
(1)、举棋不定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 ...”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训练】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1) 一个人自学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2)他向国家捐献了一枚古代玉佛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2)、藕断丝连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训练】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1) 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 高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收集整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往往是他自己备课中忽视的地方,或者是他自己知识薄弱的环节。 
(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①例如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训练】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1) 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及后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人民对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很高,都称他为爱国诗人。 
2) 我们在这大是大非面前,我们有能力办好这些事情。 
(4)、反客为主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闪待。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训练】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1) 村民还没有开会选举,村主任他先当上了,就开始报复持不同意见的人。 
2) 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清苦了。 
(5)、 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 
   ①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要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做“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②在旧社会,他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 
(这句的错误是把“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人民”两种说法糅在一起,修改只留一种说法。) 
   [技巧点拨] (四)结构混乱 
1、望见宾语过长的句子,检查是否患句式杂糅症。 
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高考经典试题](结构混乱)
    1、电子工业 能否 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 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93年)
    2、我们能不能 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96年)
    3、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2001年春季)
   4、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2001年)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 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表现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99年)
   [课堂巩固训练]
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善不 善于发现和使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往往有着重要的作用。
   2、20世纪末,人类能否 和平迈入新的世纪,取决于西方资本主义  对世界走势的清醒判断和理智使用自由力量的能力。
   3、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关系到能不能 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重大问题。
   4、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绩,是  他刻苦努力、顽强拼搏取得的。
   5、当上级宣布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大家有一种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的。
   6、当前,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跨国经营十分引人注目,已经成为 新的经济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它的巨大作用。
   7、鸟类的迁徙,往往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
    (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
    (4)电影《英雄》上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陈述对象混乱,“其”指代不明,容易让人误解为指代的是“李冯的同名小说”)
    (5)从清理结果看,全省地、厅级干部,住房面积在规定标准以下的、在标准范围以内的和超过标准的各占三分之一,其中严重的占百分之八。(“其”指代不明。“严重的占百分之八”存在歧义。全句可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超标者的百分之八”,或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全省地、厅级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八”。)
  (6)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7)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8)小张和小王在学校门口相遇了,他请他去看电影,他请他去游戏厅。
2、句子歧义:
A、词义两可
    (1).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2).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带头人”具有多义性: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的带头人)
    (3).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 “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
    (4).其中只有极少数的译作真正译出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 “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既可理解为“风格”和“语言”都要保持与原作的一致,也可理解为“风格”与“语言”之间要保持一致。)
B、修饰两可
    (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一个” 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
    (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3).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70大寿刚过不久,在一个阳光照耀的正午失足跌人6米深的井里。(“著名航天专家”是“梁启超”的定语,还是“粱思礼”的定语、不明确)
    (4).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或女儿钱瑷”整个内容,有歧义)
C、停顿歧义
    (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4)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针对饮水很少的人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一是针对饮水过多的情况说的,如在运动后大出汗的情况下,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
D、模棱两可
    (1)观在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如果全渠共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就不能说完毕,应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2)于是,陶行知就指定了生活教育社中的几个共产党员负责筹备建校,并担任学校工作,又请了一些进步人士当教师。(“并担任学校工作”的主语可是“陶行知”,也可能是“几个共产党”)
(3)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作为嘉宾的礼品”既可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理解为嘉宾送人的礼品;这样,句中的“他”既可能是嘉宾,也可能是别人。)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词义两可造成歧义
例: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 
离退休不到五年的职工不得享受此种待遇。 
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保管没问题。 
三个县里的妇联主任出席了这次会议。 
爷爷看见我俩很高兴,急忙上前打招呼。 
中国女篮打败了韩国女篮得到了冠军。 
3、语义费解 
(1).到带领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既然是“参观”,怎么又是“归途”呢? 令人费解)
(2).高楼火灾的预防十分重要。因此,大楼的设计要从大楼的距离、四周有方便的交通、人员撤离要有良好的通道、内部要有自救设施诸方面因素考虑。(由于句子太长、内容结构不合理,造成令人费解的错误。可改为:“设计要从多方面考虑:大楼间的距离、自救设施等”。)
【训练】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1)进公安局者,请走后门。 
(2)这次需要下岗的人数多,这些人都是“什么人”的“什么”,叫哪个下好呢? 
(3)你们光知道嫌我不咋,我要是对他们咋了,他们肯定还会搬来上司咋我呀。 
 
语意不明有两种类型: 
1、“费解”,“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 2、“歧义”,“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理解意。 
1、费解 
① 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②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从字面上看,好象59岁以下和100 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作者的意思大概是“60岁以上的”。) 
2、歧义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①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应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 
    ②在几天时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 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 
(2)两各解释都可能。 
①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 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②制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  一种权威著作”。) 
③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3)把读者引入歧途。 
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 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如果按照字面讲,就是误入歧途。 
①中华民人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作者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②制造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 万多人口。 
(照字面看,这619万人都淹死了。 作者的本意该是:直接淹没豫皖两省拥有619万多人口的13个县。) 
[技巧点拨](五)、表意不明 
(1)望见“数量词+名词”检查是否患句意歧义症。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起色。 
(2)望见有和(或)连接的成分,检查是否患歧义症。 
他背着经理和总经理把这笔钱分别存到了两家银行。 
(3)望有反问句、疑问句,检查是否患表意相反症。 
为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了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附:多重否定句句意的断定技巧: 
将句中的反问和每一个否定词,都用“-1”表示,最后将所有的“-1”相乘,如果积为“1”则为肯定,否则为否定。但要注意:如句中有否定意义的词,如:“防止”等,也作“-1”处理;“无时无刻”是没有一分钟的意思,也用“-1”表示。

[高考经典试题]
1.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2004年高考 全国卷1)
A.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答案:C  A项中“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的产品”还是指“索尼公司的产品”不明确。  B项中“此”是指“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采取果断措施”不明确。  D项中第一种意思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第二种意思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004年高考 全国卷2)
    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B.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
解析:AB D三项都有歧义。
3.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2003年 全国卷)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4.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 去汇报.(94年)
   5.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91年)
   6.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96年)
   7.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 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2000年春季)
   8.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 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9.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理化呢?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10.他在班上的表现到底怎么样,据他的科任老师反映,真正的情况并非如此。 
 [课堂巩固训练]
   1、不准在车站、码头、机场、公园和商业区以外的地方设立广告牌。
   2、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 一个 中学语文教师 特别关心的问题。
   3、部门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的准备的。
   4、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5、记者否认外星人光临W国N城是有根据的
   6、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道德还要不要?在义与利面前如何选择?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7、李秀成被清兵抓住砍头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记载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8、一个产业的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这个产业就会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反之,则成为一个夕阳产业。
   9、搜集史料比容易,鉴定和应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文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 六)、不合逻辑:
1、病句类型介绍
这里要先界定一下病句中所说的“不合逻辑”的外延。首先,“语法不是逻辑”,例如“白马不是马”,这个句子结构是正确的,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是正确的,“白马”概念和“马”概念是种属关系。但从语文字面的意思角度看“白马”应该是“马”才对。 
    其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这么说,都懂得它的意思,交际双方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很不热闹的意思,但实际上等于“好热闹”,甚至程度还要加深。以上两种都不属于“不合逻辑 ”。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  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2、不合逻辑类型
概念范围不清            自相矛盾             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主客颠倒                关联词语用错
  所谓不合逻辑的语病,主要是指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其表现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概念使用不当
  概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比如,“标志”就是“标明事物特征的记号”,这“标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就是“标志”的本质特征,它把非本质的特征,如记号的大小、颜色、形状、种类等都排除在外。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含义,逻辑上叫“内涵”,它表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人”的内涵是“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每个概念也都有它的适用范围,逻辑学上叫“外延”,例如“人”的外延是包括古今中外一切人。概念是用有实在意义的词或短语来表达的,词和短语是概念的表达形式,概念是词和短语的思想内容。使用概念,必须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确切的了解,否则,使用起来就会不恰当。
  使用概念最常见的错误有:
  A.用错了概念
  1)作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为建设现代化服务,他们写的诗歌、小说、杂文、剧本以及画的漫画,都成了鼓舞人们为建设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有力武器。(句中“作家”的外延,包括不了创作诗歌的诗人、画漫画的漫画家。所以,“作家”要改为“文艺家”,才包括得了诗人和漫画家。)
  2)阴历一月正是一年中严寒的时候,而七月则是一年中酷热的岁月。(“岁月”表示相当长的时间,用在句中外延太大,不合适,应改作“月份”;其次“岁月” 是个整体概念,不能用具体的数字修饰。)
  3)鲁迅在《二心集》的序言里谈到了他由进化论转变为无产阶级立场的过程。(“进化论”是一种思想,“立场”是政治态度。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政治立场,但“思想”不等于“立场”,两者不是同类事物,不能互相转化。句中的“无产阶级立场”应改为“阶级论”。)
B.暗中更换概念
  逻辑学上有一条“同一律”,讲的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内容必须前后保持一致。就概念来说,就是要求在同一段话里,讲同一问题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要保持不变,不允许让一个概念一会有这样的内涵和外延,一会儿又有另一种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说,不允许暗中更换概念。
  1)人到了老年,白发稀疏,皱纹满面,牙齿脱落,耳聋眼花,感觉迟钝,脊骨弯曲,步履蹒跚。这些表现,都是体质衰弱给老年带来的老态。 (第一个“老年”指年纪大,第二个“老年”指老年人。在同一段话里使用相同的词语,不加说明地表示不同的概念,这是常见的暗中更换概念的错误。应把后一个“老年”改为“老年人”)
  2)我是一名干部,我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你自己能代表人民吗?(本句有偷换“人民”这一概念的错误,作为一名干部,不可能一次性为所有的“人民”服务,其工作只能体现在为人民中的每一个成员服务的过程中)
3)青年人只有加强锻炼,才能长好身体;也只有加强锻炼,才能提高工作能力。
(两个“锻炼”内涵不一致)
C.概念关系不清
一个概念包含着若干小概念,例如“车”这个概念,相对于“火车”、“汽车”、“电车”、“马车”、“自行车”等概念来说,是大概念;而相对于“车”来说,“火车”、“汽车”、“电车”等又是小概念。在通常的情况下,大小概念不能并列使用,
其次交叉关系的概念也不能并列使用。
1)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句中“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 大小概念并列不当,因为“一切出版物”包含了“报刊、杂志”,其次“电视”不属于出版物)
2)达尔文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就出现的。(“一切生物”已包含了“人”,是大小概念的关系不能并列,可在“一切生物”前加“其他”一词)
3)目前,武汉消协举办的“3•15”绿色消费论坛隆重召开,这是首次将商家、学者、消费者和大众齐聚一堂谈“绿色”。(“商家、学者、消费者和大众” 是交叉且包容的概念,不能并列使用)
4)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概念分类不统一“图片”应包括“宣传画”)
 (2)判断不合理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表示否定的思维形式。作出判断必须遵守逻辑规则,避免判断不合理的各种错误。
  A.自相矛盾
  在同一条件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作出判断,思想必须首尾一贯,不允许前后自相矛盾。
   1)巍巍长城,逶迤万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她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伟大祖国的天然屏障。(既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又说是“天然屏障”,二者自相矛盾,应删去“天然”)
2)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少数”与“较为普遍”相矛盾)
3)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B.一面意思与两面意思不协调
  有些词语如“高”、“大”、“好”、“能”等只有一面意思,有些词语如“高低”、“大小”、“好坏”、“是不是”、“能不能”等有两面意思。让只有一面意思的词语和具有两面意思的词语相互配合,就会不协调,使判断的意思不明确。
  1)参加世界杯十强赛的国脚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颜面,而且决定着祖国的荣誉。(“输赢”是两方面,后面只说了一方面,“输赢”与“荣誉”,前后不照应。)
2)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与“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一面与两面不协调 )  
3)研讨会上,厂长们一致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保证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是厂家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重要保证。(“不能确保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因而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些属于负面的情况,并非厂长们追求的目标,不需要什么“重要保证”,所以,修改时还应将“重要保证”改为 “关键”。)
C.否定不当
  有的判断是肯定的,有的判断是否定的,二者的“质”不相同。加上否定词,肯定判断会成为否定判断。如果使用否定词出了错,就会弄错判断的质。例如: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此句原意是睡前应避免“恼怒”“饱食”“卧处当风”。句中用“忌”,是对三种情况的否定,后面接着用“不可”,又否定了一次,“否定之否定”为肯定,意思正好与原意相反,因此“忌”与“不可”应去掉一个。)
  2)学校完善了管理制度,加强了对炊事人员的教育,避免了食物中毒的事故不再发生。(“避免”与“不再发生”,有悖作者的原意,应删去“不”)
   只有一个否定词,判断是否定的;如果用了两个否定词,意思成了肯定的;如果用了三个否定词,意思又成了否定的。还要注意的是,反问句式相当于一次否定。如果判断里有不止一个否定词,要特别注意不要把意思弄反了。例如:
  1)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快不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滥用否定词引起混乱,去掉最后的“不”字)
2)科学没有终点,技术永在发展,因此,标志竞技体育水平的世界记录也不会停滞不前,你认为难道谁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滥用否定词引起错误,去掉末句中的“不”字)
3)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D.主客倒置
  判断的对象是主体,用来说明判断对象的是客体。二者颠倒了位置,主体成了客体,客体成了主体,这种错误叫“主客倒置”。
   1)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前往“靖国神社”为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招魂的反动行径,对于曾饱受侵略战争祸患的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主客关系颠倒,应是“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不能容忍“日本内阁要员的反动行径”)
2)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说:“在扶贫助教期间,农民们向我们吐露了心声。农民们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主客关系颠倒,应改为“基层干部对农民的话很有感触”。)
3)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主客体倒置,可改为“对于改革……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
     (3)推理缺少根据
  推理是由几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过程。推理必须有正确而充分的根据,必须避免理由不充足或毫无理由的逻辑错误。特别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一定要用在确有因果关系的前后句子之间,否则,便会犯因果无据这种不合逻辑的错误
  1)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朝末年的革命形势,使鲁迅先生形成了爱国主义思想,所以他选择了科学救国的道路。(第一句话的理由是充分的。从第一句话推出第二句话,理由是不充分的。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不等于都选择科学救国的道路,要说明鲁迅为什么一度选择科学救国的道路,还应当补充点有力的理由才行)
2)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的《瓦尔顿湖》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因而”使用错误,其前后推不出因果关系。)
    3)特大贪污犯胡某对记者说:“我由于把自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所以走上了贪污犯罪的道路。”(“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与“走上贪污犯罪道路”无因果联系)
4)迫于压力,伊接受了监核会单独问讯伊科学家、核查中使用U2侦察机的要求,禁止伊政府发展、进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分句语意承接不合逻辑)
5)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3、典型试题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                         (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描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八百多人”怎么有几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
(“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
(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
(“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
(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4.[高考经典试题分析](不合逻辑)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94年)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98年)
   3.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95年)
   4.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年)
   5.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00年)
   6.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99年)
5、[课堂巩固训练]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近几年来,王芳同志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
   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时间经验不足。
   4.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5.下了晚自修,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只有小王还在教室里打着手电在偷偷摸摸地搜索着什么。
   6.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开业。
   7.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8.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训练】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不合逻辑)。 
1) 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用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 
2) 出席这次报告会的共青团员有三千多人。(√) 
3) 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人,或许要碰钉子。 
4) 不论什么人,只有肯下功夫,才能成才。(√) 
5) 夜深了,校园里已都熄灯了,只有周老师办公室窗前的灯光依然闪烁。 
6) 我完全同意许校长的意见,只是我们在公车私用这个问题是否还是慎重一些为好。 
7) 特大贪污犯胡某对记者说:“我由于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所以走上了贪污犯罪的道路。” 
8) 因为他注重体育锻炼,所以语文学习一直不好。 
9) 张海迪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可见,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 

                                第四课时
病句辨析方法指要
一、基本步骤: 
一语感,二语法,三修辞,四逻辑。 
单句:先查主干:一是搭配,二是残、余。 
   后查枝叶:一是搭配,二是残、余,三是顺序(多重定、状语句) 
复句:先查句间关系,二查关联词语 
1、语感审读法
2、提取主干法 
3、枝叶梳理法 
4、逻辑分析法
5、审读关键词语法 
二、方法指津:
辨析语病的方法常有:
(一)、紧缩法
先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主、谓、宾),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其主干是:“我们加强教育和管理。”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这句的介宾短语紧缩后为:“为了防止不再发生。”显然是动宾不搭配,“防止不”的意思是“应该”或“要”,与下文明显矛盾,造成语意不明。把“不”字删掉,就通顺了。
(二)、语感法
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若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这个句子第一分句“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不管”后的内容应是不确定的,把“不管 ”改成“尽管”,就通顺了。
(三)、类比法
有些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依照原句的结构再仿造几个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搞清了。如:“忠王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资料看,并不是这样。”乍一看不知对否,但仿写一句就可以看清了:“你是不是很勇敢呢?从现实看,并不是这样。”显然,“这样”含糊不清,表意不明,是勇敢还是不勇敢,尚未表述清楚,有些模棱两可。因此可以推断原句有语病。
(四)、逻辑法
有些句子从语法上找不到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这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是否恰当,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从语法上看,该句无语病。从逻辑上看,该句有语病。“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该改为“ 仿造名牌产品”或“制造伪劣产品”。
三、答题技巧点拨: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见词语题。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一)、根据标志词查找语病 
1.关联词使用的常见语病 
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等。
如: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 
②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1993年)
③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2000年春季卷) 
例①中“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干部和群众”应说成“干部或群众”。
例②“不管”相当于“无论”,故例②有与例①一样的毛病,可以将“不管”改为“尽管”。
例③中“并非”意思是“并不是”,后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是”了。
练习:
(1)有些网站可以申请免费的个人主页,这样你只要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全世界的人就可以了解你的情况。(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不同,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你”应置于“只要”后) 
(2)在班会课上,王老师以赞许的口吻说:“不仅王林同学学习好,而且乐于帮助其他同学,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呀!”(缺主语,两个分句共用同一个主语,应将第一个分句的主语“王林”置于关联词“不仅”前) 
2、介词使用的常见语病 
介词的运用上,极容易出现语病。
如: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1992年)
②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1997年)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在大限度的保护。(1999年) 
例①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有介词,使得整个句子缺少主语,要或去掉“经过”,或去掉“才使”才可以。、
例②“在”应改为“从”,因为“在……中”这种格式常用来表时间或空间,而不表示来源或由来,汉语中表来源或由来的往往用“从……中”。
例③中介词“所”是多余的,因为“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即成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是“广大消费者”不能修饰“欢迎”,二是“深受”后面应带动词或主谓词组。
练习:
(3)在校庆八十周年展出的一系列国画作品,完全是由高2004级文科班学生创作的。(介词“在”赘余) 
(4)这是一个偏远的小车站,对于他是很陌生的,没有一个熟人,没有任何落脚的地方。(主宾颠倒,在“他”后加“来说”) 
3、并列短语使用的常见语病 
并列词组的运用上,常常犯有前后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 ①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1993年)
 ②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1995年) 
③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1996年)
例①“挽救和培养”是并列词组,“挽救”“失足青年”讲得通,“培养”“失足青年”则讲不通。
例②“安排”后面是由四个并列短语组成的宾语,显然,“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与谓语“安排”搭配。
例③中“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是并列词组,但只有“严肃处理”与“事件”搭配,“事件”是不能“批评教育”的。
练习:
(5)每当想起和王老师相处的那段日子,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和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又会重新出现在我的眼前。(并列短语作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6)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才能取得新知、发现新知,不断增长经验和才干,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青年。(并列短语作宾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7)每逢节假日,他时常丢下工作和妹妹到公园玩耍。 
(8)在今年全区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各级领导要求我们,一定要改进和提高复习质量,确保学科成绩稳步上升。(并列短语作谓语,与宾语不搭配) 
(9)伊拉克的大街上,到处停放着美国人的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使街上气氛显得很紧张,大人和小孩低着头,匆匆忙忙地走着。(并列短语分类不当) 
4、包含词使用的语病 
(10)由于战云笼罩,伊拉克各大医院药品非常奇缺,很多伤员只能硬撑,形势十分严峻。(语义重复) 
说明:常见的包含词使用还有当前和当务之急在用,十分和酷连用,首开和先例连用,开始和正式连用,忌和不连用,十分和悬殊连用,防止和不连用,最初和初衷连用;目的与为之连用,之所以与因为连用。令人与堪忧,令人与震摄,过分和溢美,即将和欲。 
5、否定词使用的语病 
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如: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
②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③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否定词有“否认”和“不”,另外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将勥意搞反了)
④世界各大报刊、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作了详细报道。(望见有“对”、“对于”、“关于”等介词,检查是否患虚词使用不当症)
练习:
(11)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否定句不当,语意不清) 
(12)在全国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禽流感”得到有效控制,可是谁敢担保它会不会卷土重来?(否定词在疑问句中,易出现三重否定,致使语意相反) 
6、双面词的使用 
一个语句,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之类的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 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1993年) 
②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1995年上海卷) 
③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1996年)
例①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二面”的毛病。
例②和例③同样有这样的语病。
练习:
(13)要想稳住人才,使之不流失,关键在于激励措施是否到位。(一面两面不呼应) 
说明:呼应不当的双面词还有:能否、轻重、高低、快慢、冷热、升降。 
(14)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挖掘学校的潜力?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并列问句与回答不呼应,往往只答其中一句) 
7、数词的使用 
(15)专家指出,我国西部广大中小学在未来的5到10年左右,学生入学人数会快速上升至饱和。(约数词“左右”多余) 
(16)看上去,他只有近20岁左右的年龄,那里会有35岁?(重复“近”与“左右”) 
(17)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倍数词使用不当,表降低,减少只能用分数) 
(二)、句式杂糅和中心语残缺解读 
(18)如何才能让全村老百姓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作用。(杂糅,去掉“是”和“在”,在“知识”前加“让”。) 
(19)经过多方打听,我们终于了解到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你们学校一位女教师丢的。(杂糅) 
(20)在示级示范中学授牌仪式上,我们有一份光荣与自豪是无法形容的。(杂糅) 
(21)民间投资需求不振是导致通货紧缩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调节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杂糅) 
(22)我们文科综合的成绩能不断上升,得益于老师们不断钻研教法,学生们努力改进学法,付出了艰辛努力。(杂糅) 
(23)学校经过充分论证,经教代会讨论,拟定了2010年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届时,学校校园面积将达到200亩。(缺中心语) 
(24)我国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的权利以及医疗的计划事故鉴定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缺中心语,加“的方面”) 
(25)出于对广大农村学生进行课外写作辅导,中国教育出版社最近新出版了一批关于写作的新书,希望大家积极购买。(缺“的需要”) 
(三)、短语语序排列 
并列短语可按下列方法排序: 
1、依时间先后排序 
秋心、秋耕、秋种,都要忙完了。(秋季农作的先后顺序) 
2、依空间距离排序 
牧女们骑着骏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人们观察事物由上到下的顺序。) 
3、 依范围大小排序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范围排序可由大到小,也可由小到大。此处为由小到大。) 
4、依程序轻重排序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恨他们、憎恶他们、咒骂他们。(程序上一层强胜一层) 
5、依情感流程排序 
她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6、依时局变化排序 
和谈失败了,欺骗不行了,战争揭幕了。 
7、依数目常规排序 
有时使繁:用黑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 
8、依成绩名次排序 
中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分获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总分前三名。 
9、依法定位置排序 
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大家齐心合力抓经济,带领人民奔小康。 
10、依对应承接排列 
小琳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哥哥是军人,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站岗放哨。 
(四)、解读歧义 
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 
1、用词的原因 
某些兼类词运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我要热饭”,形成歧义在于“热”是视为动词还是名词。某些量词(如两个),即可限制人,也可限制物,往往也会造成歧义。此外,像“我去上课”、“鸡不吃了”这类句子中,上语是施动还是受动,也往往形成歧义。 
2、结果的原因 
结构层次的切分或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如“热爱人民的周总理”,就属此类。此外,像“学习文件”一类,对结构关系的理解不同(是动宾,还是偏正)就形成不同的语意。 
3、语音的原因 
轻重音不同,也会造成歧义,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其中“就”轻读,表明效率高;如果重读,则表明效率低。

















歧义诊断的十个切入点

多年来,歧义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看一个句子有没有歧义,需要从多个切入点去诊断。这里介绍诊断的十个切入点,以求给大家以帮助。
  1.看相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如:
  (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
  2.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字眼上。如:
  (3)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1989年高考题)
  (4)你为什么打他。(1989年高考题)
  3.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顿。如:
  (5)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
  (6)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2005年高考天津卷)
  4.看同一成分是否能够修饰不同词语。如:
  (7)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
  (8)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
  5.看是否因为标点的关系产生歧义。如:
  (9)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1991年高考题)
  (10)会计未按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6.看相关字眼在句子中是否存在多音现象。如:
  (11)头发长得怪。
  (12)这个人好说话。
  7.看量词的使用是否恰当。如:
  (13)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1998年高考题)
      (14)四个饭店的厨师都来了。
  8.看成分指向是否不同。如:
  (15)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
  9.看相关短语结构关系是否可以作不同理解。如:
  (16)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2003年高考全国卷)
  10.看“和”字是否造成歧义。如:
  (17)天津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歧义诊断的十个切入点(教师版)
  多年来,歧义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看一个句子有没有歧义,需要从多个切入点去诊断。这里介绍诊断的十个切入点,以求给大家以帮助。
  1.看相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如:
  (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
  (1)句中“批评的人很多”,一种可以理解为指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一种可以理解为指文章发表后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2) 句中“自己”,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老师”,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我”。这里的“批评的人很多”、“自己”都存在多义,从而导致句子含有歧义。
  2.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字眼上。如:
  (3)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1989年高考题)
  (4)你为什么打他。(1989年高考题)
  对(3)来说,如果读时重音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太少了。如果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真不少。对(4)来说,重音落在“打”上,句子的意思是不该打“他”,而该好好教育。重音落在“他”上,句子的意思则为该打的是“我”。看来,重音位置不同,同一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因此,这两个句子都含有歧义。
  3.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顿。如:
  (5)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
  (6)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2005年高考天津卷)
  对(5)来说,在“礼品”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送祝福,别送礼品;在“别”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礼品祝福都不要送。对(6)来说,在“来”之前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上上来的人喝;在“晚”后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一步上来的人喝。
  4.看同一成分是否能够修饰不同词语。如:
  (7)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
  (8)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
  对(7)来说,“身体瘦弱”可以修饰“水生”,也可以修饰“祖父”,这样,这个句子有歧义。对(8)来说,“数百名”可修饰“死难者”,也可修饰“亲属”,从而造成句子有歧义。
  5.看是否因为标点的关系产生歧义。如:
  (9)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1991年高考题)
  (10)会计未按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对(9)来说,有三种理解:a.只要你单位同意,秘书组就负责解决报销食宿费、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b.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秘书组就负责解决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c.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秘书组就负责解决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对(10)来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会计将钱汇给了对方,一种是没将钱汇给对方。(9)将“路费”、“住处”后的逗号都改作顿号,(10)把“将 ”前的逗号去掉,歧义也就消除了。
  6.看相关字眼在句子中是否存在多音现象。如:
  (11)头发长得怪。
  (12)这个人好说话。
  对(11)来说,如果“长”读“cháng”,是说这个人留了长发,稀奇古怪,不多见;如果“长”读“zhǎng”,则是说这个人长了怪发。对(12)来说,如果“好”读“hào”,句子的意思是这个人喜欢说话;如果读“hǎo”,句子的意思则是这个人的工作容易做,和其谈事情易谈成功。这两个句子都是因为相关字眼存在多音而造成歧义。
  7.看量词的使用是否恰当。如:
  (13)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1998年高考题)
      (14)四个饭店的厨师都来了。
  对(13)来说,可以理解为领导是几个学校的,也可理解为是一个学校的。对(14)来说,可以理解为厨师是四个饭店的,也可理解为是一个饭店的。这两个句子都是因为量词使用不当造成了句子歧义。如果这两个句子将量词“个”改作“位”,句子的歧义就自然消除了。如果不这样改,(13)可将“个” 改做“所”,(14)可将“个”改作“家”,也行。
  8.看成分指向是否不同。如:
 (15)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
  谁高兴?是祁爱群高兴,还是援藏干部高兴?让人搞不明白。
  9.看相关短语结构关系是否可以作不同理解。如:
 (16)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2003年高考全国卷)
  “禁止取缔”可以理解为动宾关系,其意思就是不允许取缔;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其意思就是禁止和取缔。
  10.看“和”字是否造成歧义。如:
 (17)天津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可以理解为天津的部分地区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也可理解为北京的部分地区和整个天津地区都下了雨。这都是“和”字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