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先生 下载:新课程中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8:24:32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新课程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化学实验、习题讲解、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导言、课堂教学风趣幽默、师生关系平等民主等六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化学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7-0067-03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新课程中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个角度来谈谈。
  化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稳定的兴趣要经历4个特征阶段:观察→动手操作→探究原因→理论学习,实践应用。具体体现在:
  1.学生通过观察化学现象而对化学产生了兴趣,这种兴趣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和好奇心上,比较表面,不稳定亦不持久。
  2.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做实验获得现象和结果而对化学产生了兴趣。这种情况产生的兴趣虽然也是建立在表面的感性认识上,但它的深度比上面那种情况深了一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因素。
  3.学生对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现象和结果进行了深入探究之后产生的兴趣。较前两种情况产生的兴趣不同,这种兴趣是建立在前面两种兴趣的基础上的,是前两种兴趣的进一步延伸,兴趣开始趋向稳定
  4.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顺利解决化学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产生的兴趣。当学生产生这种兴趣时,说明学生已较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的化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此时学生对化学学习已有了浓厚的稳定的学习兴趣。
  依据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的特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课程中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用实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教材的序言中亦明确指出“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学生对实验特别喜欢,实验特有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利用实验把一些抽象复杂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实验能满足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探究原因”这三个阶段的兴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何充分地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成功与否会影响学生的兴趣,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成功的演示实验,课前首先要做好精心准备(包括药品的准备和操作的准备),保证上课时实验能成功;其次,在做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注意什么,能避免教师在做实验,学生在“看热闹”;第三,在做实验时,尽可能地请学生“帮忙”,学生参与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兴趣自然就来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
  2.增加学生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操作兴趣。
  比起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对实验的体验不只是停留在观察的层面,学生的兴趣亦会进一步迈进。因此,要努力创造条件,多提供操作机会给学生。
  (1)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兴趣。如:化学1(必修)第三章中“铵盐的性质”这一演示实验,完全可以将其改成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来进行,首先,课前准备好NH4CL、NH4HCO3、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红色石蕊试纸、酒精灯、试管等实验药品和仪器。上课时,先提出探究问题:“铵盐受热会分解吗?如果会,产物可能是什么呢?不同铵盐受热分解,产物有何异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动手做实验,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再由学生代表分别发言实验的情况,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总结铵盐有哪些性质,应当怎样合理地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让学生讨论。最后由教师作出评价和总结。这样,学生学习就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提高了。
  (2)设计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实验。例如H2和CL2混合受光爆炸的实验,课本虽然没有,但我们可以设计:向一试管中依次加入少量KCLO3(黄豆大小),半毫升浓盐酸,稍息(待试管中充满CL2),再投入一小段Mg条,轻轻塞上胶塞,然后在试管旁点燃Mg条,“啪”的一声,宣告实验成功(此实验既简便,成功率也很高)。实验的成功,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又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3.多做趣味实验。
  一些趣味实验如:滴水点火、石灰煮鸡蛋、烧不坏的手帕、清水变牛奶等等。简单、有趣,与生活有联系,我们可以多做,通过做这些趣味实验,引导学生探讨其中的化学原理,让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从“习题的讲解”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深,或因“想不到、想错了”,或因思维习惯不好,而遇到挫折,在遇到挫折而得不到解决时会降低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的讲解尤为重要,本人在讲解习题时是这样操作:(1)思维点拨。如:“写出Br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少学生因不得要领而答错或不会答。教师及时点拨:同一主族元素,具有类似的性质,溴与氯同主族。学生马上把知识迁移到CL2与H2O反应的产物,很快得出了正确答案(然后教师及时巩固:写出I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的思维点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验演示。对于一些习题,讲解时用语言来叙述可能会比较枯燥,难理解,不好记忆,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实验操作来讲解习题,能直观、直接地解出答案,降低解题的难道,并使学生对该知识印象深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很多重要的化学原理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当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深深地感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学习了硝酸的性质,可利用硝酸的性质来鉴别金戒指的真伪;学习了活性炭,可用活性炭去除冰箱的异味;学习了纯碱后,可用纯碱来去除油污;学习了维生素C,就知道西红柿不要与小白菜同时食用。2008年初,南方发生罕见的雪灾时,使用了大量的食盐来融解公路上的冰雪以及防止其结冰,我们可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食盐有这样的作用……来自于生活、生产的知识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共鸣。
  教师在相关的化学教学内容中介绍化学知识在生产实践、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例如:防火衣、宇航服、宇宙飞船的制造材料是玻璃纤维等等。介绍我国化学家在化学方面的科技成果,例如: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胰岛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核糖核酸的国家等等。这样,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科学、学科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