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奴 第一季 bt:5000年中国悬案:“三请诸葛亮”难道是形象工程?(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16:52
5000年中国悬案:“三请诸葛亮”难道是形象工程?(图)
节选自《不可不知的中国5000历史悬案》,中国华侨出版社即将出版。
题记:“三顾茅庐”是三国中的一段佳话,历来为人传颂。但也有人对三顾茅庐的真实性提出怀疑,他们认为真实的历史是诸葛亮自己去见刘备。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在书中记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汉末,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曹操坐踞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在谋士徐庶和司马徽的推荐下,和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第一次去时,恰巧诸葛亮外出,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此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于是提出了对刘备的发展有战略意义的《隆中对》。诸葛亮出山后为蜀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是三国中的一段佳话,历来为人传颂。但也有人对三顾茅庐的真实性提出怀疑,他们认为真实的历史是诸葛亮自己去见刘备。
据考证,《三国志》之外的史料再没有“三顾茅庐”的记载,而且,纵览整个三国史料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竟无一人提到刘备三顾于诸葛亮,这个在后世尊之为礼贤下士的典范之事迹在三国时代竟无人提起,真是无法想象,与之相对的是,有些史料对刘备和诸葛亮见面的相关记载,与《三国志》的记载大相径庭。根据《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记载,刘备来到荆州后,屯兵于樊城。建安十二年,曹操平定了北方,诸葛亮料定其下一个攻击目标必是荆州,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于是“北行见备”。刘备与诸葛亮初次相见,又见诸葛亮年龄不大,于是对其并不是特别在意,只当作一般士人接待(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刘备和大家谈完之后,诸葛亮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接着离开,而是留了下来。刘备对他并不在意,而是编起草鞋来。诸葛亮便说,将军的雄心壮志难道就是编草鞋吗?刘备知道诸葛亮有话要说,于是就说,你这是什么话!我不过“聊以忘忧”罢了。诸葛亮接着说,将军度量一下,刘镇南(指刘表)和曹公相比怎么样?刘备说,比不上。诸葛亮又问,将军自己呢?刘备说,也比不上。诸葛亮说,都比不上,难道就等着人家来宰割吗?刘备说,我也发愁,那你说怎么办?诸葛亮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刘备建议刘表鼓励游民自力更生,并登记在册,这样就可以增加荆州的实力了。讲过这一番谈话,最后,刘备才“以上客礼之”。西晋司马彪《九州春秋》也作过相同的记载。
先抛开《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记载是否属实,若刘备真的曾经“三顾茅庐”,从常理分析,诸葛亮是位胸有宏图之士,刘备请他出山,正合其意,他摆摆架子,考察一下刘备的诚心当然也有可能,但是让人不懂的是,当时,曹操几十万南征大军正威胁着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不提这个紧迫的现实问题,非常不合乎情理。同时,刘备第一次见诸葛亮,诸葛亮的隆中对从当时危如垒卵的形势来看要高度保密,刘备怎会让人现场做好记录而让天下尽知。与之相比较的是,郭嘉初见曹操时的天下大势分析,后人一字不知,只有曹操感叹:能使我安天下者,必此人。看来,所谓《隆中对》,很有可能是后人附会《出师表》而杜撰的。据此,“三顾茅庐”之说就不可信了。

那么,陈寿在写《三国志》时为什么会写刘备“三顾茅庐”呢?因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得很明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也就是刘备亲自到隆中找过诸葛亮,而且去了多次。这也是诸葛亮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直接原因。从诸葛亮出山到上表,不过二十一年,许多当事人都还健在,诸葛亮凭空捏造一个“三顾茅庐”的故事,无论从诸葛亮的为人看,还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恐怕都不可能。于是陈寿记载刘备曾“三顾茅庐”。后来,陈寿在他的《上〈诸葛亮集〉表》中,也做了很清楚的描述。陈寿说:“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接纳。”这就把前因后果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还有人认为《三国志》、《魏略》、《九州春秋》的记载并不冲突,这部分学者认为“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的自请相见都是真实可信的。如清代学者洪颐煊在《诸史考异》中说诸葛亮初见刘备于樊城,刘备虽以上客待之,但没有特别器重他。于是诸葛亮就又回去了。等到徐庶举荐时,刘备才意识到诸葛亮的价值,只好亲自出马,三顾茅庐,重新把诸葛亮请了出来。正因为有前面的那个曲折,这才需要亲自出马,也才需要“三顾”而不是“一顾”。
不管是诸葛亮自荐于刘备,还是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或是诸葛亮先自荐于刘备,刘备再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诸葛亮终因为刘备的礼贤下士而出山辅佐刘备,为刘备出谋划策,整肃军队,在蜀汉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