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定制酒:钻探技术的领跑者—— 记全国劳模、安徽局313地质队副队长朱恒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0:44:39

钻探技术的领跑者—— 记全国劳模、安徽局313地质队副队长朱恒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 14:09  国土资源部网站

  6月30日,安徽霍邱周集铁矿深部找矿施工现场,举行了《深部矿体勘探钻探技术方法研究》科学试验钻终孔庆典仪式。随着试验钻最后一块岩心从钻杆内被绳索缓缓打捞起,国产小口径绳索取心钻探孔深新的全国纪录就此诞生。由安徽省地勘局313地质队副队长朱恒银领衔的科研团队,牢牢地将新纪录锁定在2706.68米。

  朱恒银在从事探矿技术工作的34年中,先后参加和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局级科研项目,获得科研成果奖几十项;参加主编的《定向钻进规范》行业标准,由中国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国内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8篇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奖。他曾获全国地矿系统十佳科技工作者、安徽省“十五”发展创新工程先进个人和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殊荣。今年“五一”前夕,他又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打内心里热爱探矿这一行

  今年55岁的朱恒银,从外貌上看仿佛只有40多岁,精力格外充沛,一幅清秀的面庞全然不像个搞钻探的。然而,他从1976年招工来到地质队,就与钻探结下了不解之缘,已从事野外钻探34年。干钻探专业十分艰苦,长年工作在野外,生活单调,风餐露宿,三班作业,整天一身泥浆一身油,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大,更顾不到家庭。干这行有没有出息?当初他也彷徨过、苦闷过,也想跳槽改行。但组织的教育、老一代地质人“三光荣”传统的感染,使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他立足钻探岗位,从“五小”成果创新活动开始,每一项小发明、小改革的成功,哪怕获得一张奖状、一部小收音机的鼓励,都能激发他搞科研的热情。从那时起凭着对钻探工作的热爱和顽强毅力,他于1978年考入安徽地质职工大学,学的还是探矿工程专业。上世纪80年代初,他设计研制了水力喷泥浆搅拌器和ZD—40型单点定向仪并在钻探施工中推广应用,效果很好,分别获得国家青工“五小”成果二等奖和安徽省青工“五小”成果一等奖,之后一发不可收,他在钻探一线乐此不疲地完成了多个科研项目。毕业后,又回到安徽337队,先后参加了地矿部“六五”攻关项目《小口径螺杆钻随钻测量及施工工艺研究》和《冬瓜山铜矿深部矿体勘探定向钻探技术方法研究》。为攻克“定向钻探”技术方法研究项目,朱恒银坚持在野外搞科研,指挥几台钻机在安庆龙门山铜矿、霍邱李楼铁矿等矿区进行伞状孔和羽状孔实验。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很多设计、报告、论文都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完成。为了解决施工难题或钻机事故,他常常吃不香、睡不好。曾有一次,朱恒银住院动手术,刀口还未拆线,他就急忙出院,躺在车上与南京大学教授们一道,从安徽六安赶到江苏泰州施工现场,解决钻探中出现的问题。从事野外探矿科研工作,在工地钻机过年是常有的事。当春节震耳鞭炮和新年钟声敲响之时,想念亲人的朱恒银内心难免有些酸楚。可他却说:“钻探施工虽然艰苦,但苦中也有乐,每当我与同志们一起解决了技术难题,心里就非常高兴。”他从内心爱上了这一行,总能从钻探工作中找到乐趣。

  靠“特钻”技术在市场竞争中打出品牌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地质队的地勘任务逐年减少,面临生存危机。朱恒银没有彷徨和迷茫,多次谢绝了一些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科研院所的聘请。为了使313队生存发展,他咬定钻探专业技术不动摇,率先成立了一支专业技术强、工作作风硬的“特钻工程处”。凭借着国内领先的定向钻探技术优势和良好信誉,313队南下广州,北赴首都,东进上海、浙江,西挺鄂北,中守南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下了辉煌业绩,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

  在此期间,朱恒银带领团队承担了上海市控制地面沉降地下水回灌井施工项目、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地震断层地质剖面勘探;主持承担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外高桥(13.88,-0.09,-0.64%)造船厂、磁悬浮铁路、东海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基岩标的施工和上海地铁四号线抢险任务;承担了北京市平原区新生界立体地质调查,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标施工工程。他带领团队所进行的《城市地面沉降防治研究》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成果已推广至北京和长三角地区;大型水库的倒垂孔施工,为水库坝体监测位移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还完成了南京师范大学委托的《江淮下游新生代晚期环境变化研究》、《湖北省神农架地区晚第四纪环境研究课题》科研钻探项目。

  由他主持研究成功的“受控定向钻井技术”系列成果,为地质找矿勘探方法及岩土工程施工关键技术解决和突破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解决了在城市建筑物密集区施工布孔、钻进、取心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1000米以下人工控制“导航”钻进,能在一个孔中分支成伞状、羽状、“S”形等多个方向的钻孔,该勘探技术在从1985年开始就被采用以来,先后在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区、安庆龙门山矿区、滁州琅琊山铜矿区、霍邱铁矿等大型矿区进行应用,解决了陡矿体,异型矿体、地面障碍物下部无法勘探矿体等技术难题,其潜在价值达数千亿元。

  争当科研创新的带头人

  在新一轮地质找矿中,“攻深找盲,摸底探边”是工作重点,而深部钻探验证工作更为重要。朱恒银以敏锐的思维,瞄准国内深部找矿装备市场,充分发挥自身钻探技术优势,超前谋划,超前行动,积极申报了《深部矿体勘探钻探技术方法研究》项目。于2008年10月份与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签订了由他主持项承担的合同项目,科研经费达1000多万元,成为安徽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深部找矿科研项目。

  为此,朱恒银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专门成立了项目创新研发团队,借脑引智,聘请了常印佛院士和国内知名探矿、地质、机械专家为技术顾问,对项目进行全程技术指导,走与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密切合作联合攻关的新路径。从2008年11月开始完成了项目设计,积极征求专家意见。2009年年初,他三赴张家口,对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与该公司签定了合作研制分体塔式全液压动力头钻机的合同。2009年4月钻机按期下线,5月运抵安徽霍邱铁矿深部找矿施工实验现场。2009年底,与无锡探矿工具厂合作研制高强度绳索取心钻杆,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合作,邀请学者教授来队讲座,介绍钻孔摄像技术原理及方法,先后在两个矿区4个钻孔中完成钻孔摄像技术试验,取得良好试验效果。常印佛院士在考察孔内摄像技术操作时连称赞道:“非常有意义,非常了不起!搞得好将为深部找矿突破提供成套的技术支撑。”2009年10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钻探技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由朱恒银和中国地质装备公司总工程师刘跃进撰写的论文《FYD-2200型分体塔式全液压动力头钻机研制及使用效果》获得优秀论文奖。本项目已获得五项专利权。同时“松散地层井管解卡装置”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正在公示中。

  经过一年的实验表明,该新型钻机集成了国内外岩心钻机的先进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具有钻进效率高、起下钻效率高、结构新颖、机械化程度高、可靠性和适应性好等优点。所研制的高强度绳索取心钻杆强度高、柔韧性和耐磨性好,解决了钻杆防脱和密封问题,显著提高了钻杆的钻深能力。

  前不久,该新型钻机及高强度绳索取心钻杆通过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专家认为,FYD-2200型分体塔式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及高强度绳索取心钻杆研制项目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设计任务书要求。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对推动我国深部钻探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