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广告语:教育禁忌用语: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1:56:06
 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1)     "不买,淘淘不是很失望吗?事实上我也挺遗憾的,可是……"再次表现出来的无奈让淘淘更感动了,她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为了妈妈不难过,不要娃娃也值了。    "妈妈忘记了吗?上个月我才买了一个灰姑娘娃娃呢,或者我们可以下次再买。"    "哦,我的宝贝,谢谢你的理解!"    一旦家长做出了一次让步,那很有可能下次、再下次也得让步!这可不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我们必须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两个厮打着的孩子被妈妈拉开,然后叫两个人都    伸出手心,妈妈不失公平地狠狠地一人打了一下。    弟弟哭了,而哥哥没有哭,他正恼羞成怒地望着妈妈。妈妈心中也是气,于是恶狠狠地说:"别用那种眼神看着我,错了就应该受到惩罚。"    "是他惹我的,是他动手打我,我才还手的……"    "我不想听任何解释,他打你就应该打他吗?你知不知道你是哥哥,还应该让着弟弟。"    "不,你偏心!我恨你!"    说罢,原本没有哭的哥哥放声大哭起来。在哭泣的同时还跑去房里拿他最喜欢的玩具,然后摔门而出。    "去哪里?"妈妈问。    "我要离家出走?不用你管,我恨死你了。"    被激怒了的妈妈听到孩子说要离家出走,原因是因为恨自己,气愤地脱口而出:    "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哼!"小男孩丢下这句就走了。    我们不去猜想小男孩后来怎么了,我可以告诉大家,他妈妈在他出门的时候把他拽回来了!当然,如果反应不及时,让小家伙跑远了那后果不堪设想。    成长发育中的孩子们脾气可能会很暴躁。一个问题想不通,那他很可能就会采取极端手段去处理。案例中的哥哥觉得"错"本不在自己,妈妈却连他一起罚,感到很委屈。他说"恨"妈妈其实是想让妈妈知道她没错,其实他是个好孩子。    然而,这位妈妈没有给孩子想要的结果,反而更加责备他。于是他就有了离家出走的冲动。  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2)     事情发展到这里是不是就没有回转的余地了呢?当然不是,小男孩提出要离开家,其实在他的内心,是觉得妈妈一定会劝他,因为妈妈爱他,所以只是为刚才的事表示不满而已,吓唬吓唬妈妈,谁知道妈妈没有体会到呢,还丢出那句不应该说的话——"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这时候,小男孩一定是失望极了,他想妈妈不爱他了,妈妈只爱弟弟,妈妈有了弟弟就不要他,他恨弟弟。    而,在妈妈的看来,小男孩子是断然不会走出家门的,所以她也为了表示气愤说了那样的话。当小男孩真的跑了出去,妈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好在及时把他拽了回来。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场景呢,其实两个小孩子打打闹闹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爸爸妈妈应该为这样的事而提前做好教育准备,当然像案例中的妈妈那样可是不行的。    成长中的孩子哪里有不犯错误的呢,如果没有错误那他也就得不到进步。当孩子犯了错,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那才是最关键的。    我们知道有很多父母常常用这些话来恐吓、威胁孩子,因为他们觉得小孩子对家庭是有依赖性的,离开了家他们不可能做出什么事来,于是当孩子做了什么让自己不满意的事就会用像"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这样的话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有些孩子可能会被吓着,但更多任性要强的孩子们觉得那是一种侮辱或者抛弃,所以他们常常会选择离家出走,以示反抗。    我从教这么多年,常常遇到家长到学校来和老师沟通怎么管理孩子,他们大凡都用过类似的话来要挟子女。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只需要明确指出来,在批评的时候,要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放弃自己,那就是很好的教育了。在慈爱与关怀下成长的孩子才能产生自强、自信、奋进的力量。    这位妈妈,有一点做得非常的差劲,那就是不听孩子解释。有些时候,在家长看来不管孩子们怎么解释都是不对的,可是这样做并不理智,我们完全可以听完孩子的解释以后再加以正确的指导。如果上面的妈妈和孩子这样对话,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3)     两个厮打着的孩子被妈妈拉开,然后叫两个人都伸出手心,妈妈高高扬起的手在落下之前又放下了。    "在惩罚你们之前,我可以一人给一个机会,为自己'辩护'一下。"妈妈装作法官的口气对两个小家伙说。    "我……"    兄弟俩争着陈述自己的想法,妈妈一句也没有听清楚。    "嘿,嘿,我说两位当事人兼律师,难道不知道'法庭'应该肃静吗?——肃静!"    有趣的游戏,妈妈的滑稽使得两个小不点挺配合的,一句"肃静"后,真的鸦雀无声。    "现在由弟弟先说,哥哥认真听着,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记下来一会儿再说。"    "哥哥他不要我……"    小家伙断断续续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妈妈大概了解发生什么事了,当然这中间哥哥还是会时不时地打断弟弟的话,因为哥哥觉得事情不是这样子的,每一次都被妈妈:"嘿嘿嘿,注意秩序"的提示及时制止。    然后,妈妈请哥哥来讲,当然弟弟也时不时地插嘴。    当妈妈完全了解事情的经过时,哥哥和弟弟也听出了问题的所在。其实呀,两个都有不对的地方,都没有顾及对方的感受,所以才会大打出手。    "法官"妈妈询问:"请问两位当事人可愿意和好?"    当然愿意了,其实所有的问题就在刚刚陈述的过程中已经化解了,因为法官妈妈很会适时地说些很理解人的话,比如当哥哥说:"然后,他就打我头。"妈妈说:"哦,那一定很痛,所以你就打了他?"或者"哦,其实你是觉得哥哥还是很疼你的,对吗?"……    没有哭叫声,更没有离家出走的孩子,两个小家伙在"法官"妈妈宣判结果后就双双牵手去玩了。而且似乎是哥哥更疼弟弟,弟弟更爱哥哥了。    家庭是孩子避风的港湾,如果你让孩子觉得避风的港湾都不存在了,那家还有安全感吗?永远不要企图用"不管你,不要你"恐吓孩子,表现家长的权威,也不要用孩子的依赖心理来逼迫他们什么。孩子需要一个理解他们的、充满关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