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超琼 许晋亨 相爱: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之二及答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12:16

十七、伞 瞿鹭

⑴“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一片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玻璃窗,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⑵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⑶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地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地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⑷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⑸“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娇小的她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玻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地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⑹“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的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一样铿锵有力。

⑺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⑻“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⑼“雨停了。”大汉回答。

⑽“那就好。”

⑾乘客们都善意地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⑿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边上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好,哈哈……”

⒀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高中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⒁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捏得暖烘烘的。这上面的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ü         妙题求解:1.试指出第一段中前三句话的作用。 2.对第二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符合生活的真实性,增强真实感 B.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与全文互助氛围不一致,不得于表现中心 D.乘客的态度前后形成对比,有利于突出主题

             3.试找出表现女售票员心理变化的外貌描写。

             4.根据上下文,结合第四段回答。①车厢一下了静了,原因是           

                   ②大家 指的是                   ③目光柔和下来 表现                     

             5.你对文中大汉回答盲人夫妇的“善意谎言”怎么理解?

             6.指出结尾一段的作用及含义。          7.谈谈以“伞”为题的寓意。

 

十八、书记的邀请   姜安

①能被书记邀请,这对于一个庄稼汉,实在是一种荣幸.为这荣幸,一大早被邀请的王老汉便着着是实实将自己梳洗了一番,风风火火上路了.
   ②身后,为他深感荣幸的乡亲们掩不住口地笑,冲着他的脊背吼;"喂老汉慢着点别把小县城踏出窝窝".
   ③整个山村都浸在荣幸里.这山村小,却有自己的光荣.早年他们曾送出自己的子弟参加抗日战争.王老汉就为邀请他的那位书记喂过马.
   ④庄稼汉兴奋起来,想象力也会展开翅膀.晌午王老汉没回来,人们的想象便变得坚实,有力,浪漫了."一准是被留在那吃午饭了.""不是吃席大宾馆里摆的筵席"......人们嚼着碗里的饭食就着憧憬和希冀.
   ⑤天黑,老汉回来了,一脸的沮丧,足以把山村人吓倒.,,,"没见着人家哩,咱没工作证大门上不让登记不准进...
   ⑥一切的想象,包括荣幸都戛然止住了.只有寂静包围着山村.寂静中,村干部匆匆跑来;怎么搞的?王老汉,县上乡上电话捎信来,说书记等了你整整一天----你也太架子大了.
   ⑦小山村只是一派寂静.

ü         妙题求解:1.“荣幸”一词在语境中内涵不同的一句是( 

A.能被书记邀请,这对于一个庄稼汉,实在是一种荣幸。

B.身后,为他深感荣幸的乡亲们掩不住口地笑。   C.整个山村都浸在荣幸里。

D.一切的想像,包括荣幸,都戛然止住了。

             2.写出文中一个交待背景的句子。     3.写出文中的两个补充情节的句子。

             4.写出文中三个动词运用精美的句子。 5.写出文中一个语意双关的句子。

             6.简要概括文章主题。               7.试说说这篇文章在构思上的特色。

 

十九、桥  谈歌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着冲出来,势不可挡。

工地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在水里,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100多号人你拥我挤的向南跑,但,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人们又疯了似的折了回来。
   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了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像一座山。
   人们停着脚,望着这老汉。
   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最后。”
   人群里喊出一嗓子:“党员也是人。”
   有人响应:“这不是拍电影。”
   老汉冷冷的:“可以退党,在我这报名。”
   竟没人再喊,100多人很快排成队伍,依次从老汉身边跑上了桥。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你他妈的还是党员?你最后一个走!”老汉凶得像一头豹子。
   小伙子狠狠瞪了老汉一眼,站在了一边。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终于只剩下他和那个小伙子。
   小伙子竟来推他:“你先走。”
   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突然,那木桥突的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但是一个浪头把他也吞没了。
   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着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ü         妙题求解:1.填写。①老汉不说话,像一座山——写老汉(                    

                    ②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写老汉(                       

             2.写出两个描写形势危急的拟人句。    3.写出两个描写人群且对比鲜明的词语。

             4.用简洁语言概括一至三段的意思。

             5.品味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②老汉突然劈手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

             6.比较下边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②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党支部书记

             7.若将文章后四段去掉,在内容上、结构上有无影响?

             8.试说说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至少说两点)。

 

二十、 听读文章训练——病

 

二十一、无 题   郭浩
    ⑴黑板上赫然写着:学费总计97.5元。
    ⑵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里的汗浸湿了。
    ⑶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⑷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角里出那线的……
   ⑸“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个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
    ⑹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⑺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
    ⑻母亲说:“娃,你等着!”
    ⑼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
    ⑽一会,母亲提着一个盖有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吗?” ‘
    ⑾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⑿他到了学校,老师正为这个项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
    ⒀“进来吧!”老师说。
    ⒁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⒂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⒃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⒄老师拿着他的成绩单,看着这几十元钱和一篮鸡蛋——
    ⒅愕然无语!

ü         妙题求解:
  1.阅读文章,试复述故事梗概。             2.他为什么在走向校门口时一步一回头?

    3.他真的觉得读书不好吗?原因是什么?       4.他为什么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5.试给文章加个合适的标题。               6. 按地点的转换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7. 选词填空。  惊讶 惊愕 惊异 惊诧 惊疑 惊奇

     ①他( )地望着母亲的背影。      ②你也许会很( )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

③母亲放下锄头( )地问。        ④友邦人士,莫名( )。

⑤老师( )地揭开红布。          ⑥一阵风过去,连柳树都( )一定地等着什么。

     8.“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表现母亲              

     9.文中“赫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心理?

10.对“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是无钱上学的激愤之语                 B.是不想上学的心里话

 C.是想不学又不想难为母亲的违心话       D.是不想上学而为母亲分忧的借口

11.分析结尾一段的特点及作用。           12.给本文续写一个结局。(不超过40字)

 

二十二、 文竹  王良和

  ①时常以为案上那一盆文竹,很快就会死去。一年来,这 A ( xi ā n sh ò u )的植物,仿佛挣扎于生死的边缘,时青时褐,像文弱的君子恒对清癯的书生,病容凄楚地对我神色错愕。

  ②灯下读书,猛一抬头,青青竹影便飞入眼里,再一抬头,眸内的青景仿佛枯败如苍颜。那真是变种的竹,退出了岁寒三友的阵营,从耐雪的坚强,到畏风畏雨的柔弱;从户外的纠集繁生,到室内的排他独长,那铁线一样的幼茎纤枝,真的,只宜长在小小的盆内,占据两寸见方的空间。至于形象,那在微风里摇摇欲折的自悲自叹,虽然赢得栽竹者的相怜相惜,但多少有辱竹名了。

  ③大概文竹只宜细心呵护的女性栽种吧,一旦落入粗心大意的人手里,就要吃苦头了。那是不宜经常晒太阳和浇水的植物。当阳光悄步蹑近,我就把它放在书架上,让青青竹色爬入唐诗宋词的意境中。不过浇水却没有定时,有两日一浇,也有十多日滴水不沾的。我原是个不懂栽植的人,何况是娇生惯养的文竹?买回来不久,竹叶开始黄了,自叶尖徐徐蔓延,瞬间已苍颜衰鬓颓然乎其间,凄凉待毙。偶然我剪掉枯叶,落在盆里 B ( li á o )作春泥护花。每次以为最后一点墨绿即将消失了,谁知嫩绿却自枯叶间钻出。一年下来,不死反而长高,我才惊觉有些植物,表面柔弱实则刚强,潜藏着无穷的生命力和求生意志。是的,不断枯萎与更生,生命便会变得更顽强,一室春意在青绿里流传。

简析:

  《文竹》借物咏志,借竹抒情,立意隽永,构思新颖。文章虽已展开大部,但对文竹精神的褒奖态度却深藏不露。作者不仅以“抑”笔开端,且“抑”笔频出,层层设“抑”,反复铺垫,“抑”为“扬”伏,“扬”因“抑”显,“扬”得巧妙,“扬”中显旨。文章的这种以“抑”显“扬”,以弱衬刚的笔法值得我们借鉴。

ü         妙题求解:

1.根据汉语拼音,在文中 A 、 B 处各写上相应的词,并解释词义: A 处:(  )(  )解释: ______ B 处:(  )(  )解释: ________

2. 文章多处用“抑”笔,试举出四例:一例:           ;二例:           ;三例:         ;四例:        

3.试分析下列句子中画线动词的表现力:

A. 谁知嫩绿却自枯叶间出。        B. 让青青竹色入唐诗宋词的意境中。

4. “那在微风里摇摇欲折的自悲自叹”一句中的“摇摇欲折”是对成语“ _____”的活用,这种用法的表达作用是  _

5. 文章的点睛之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借文竹抒发 __________ 的精神。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癯         错愕       

7.用自己的话表述第一段的意思。     8. 文章第二段所写的是什么内容?   9.写出第三段中的议论句。

10.“岁寒三友”指的是哪三种植物?   11.概括这篇散文的主要思想。

二十三、一生走不出您浓浓的爱  林风谦

  母亲刚怀上我,便差出心脏病,医生建议打胎,母亲摇头说不,她用生命作赌注,给了我新生。
   一岁那年,清贫的生活使母亲奶水不足,每天她抱着我到3里外的一个村里,找人喂奶。
   两岁那年,据说我还常常尿湿被褥,母亲不厌其烦为我换洗。
   3岁那年的一个深夜,我突然发高烧,父亲不在家,母亲抱着我一口气跑到10里外的乡医院。那是10余里崎岖不平的山路啊!
   4岁时,我偷拿里别人的东西,遭到母亲一顿打。母亲只打过我一次,打得毫不留情。
   5岁那年的一个冬夜,母亲为一个上门讨饭的老人煮了两个鸡蛋。那时的鸡蛋是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上一次的奢侈品。母亲说:“娃,人有难处时帮一把,心里踏实些。”母亲厚道的话,使我明白——拥有爱心,人活着才会踏实,有意义。
   6岁时邻居王伯杀了头猪,送来半斤肉。当时,吃晚饭不点灯,昏暗中母亲“误吃”了一块肉,即刻又吐出来,放到我的碗中。
    7岁时。我得了一场大病,家乡一位老赤脚医生说须用螳螂卵做药引。此物多生于高高的树梢。寒冬腊月,母亲持一竹竿出门了。回来时,母亲一头乱发,脸上有几道血痕。手中紧紧攥着一把螳螂卵。
   8岁时,母亲卖掉惟一的嫁妆——手镯,送我上了小学。
   9岁那年的冬天格外冷,母亲拆掉自己的毛衣,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改织了一套毛衣裤。也就在那个冬季,因为寒冷和劳累,母亲落下病根。
   10岁那年,我调皮贪玩,两门功课不及格,母亲没有骂我,只说:“以后好好学。”
   11岁那年,我再次让母亲蒙受了耻辱,期终考试后的家长会上,班主任将成绩单按好坏顺序逐一送到家长手中。当着众人的面,母亲最后一个领到通知单。回到家,母亲把我叫到眼前,说:“娃,娘不懂文化,可你不能不懂啊!”
   13岁,我到离家20里外的中学读书。每个周末,母亲瘦弱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校园,为我送来干粮和一把皱巴巴的毛票。
   14岁,一场大火使家中一贫如洗,母亲走东家,串西家,东拼西凑,起早贪黑,支撑起整个家,没让我退学。
   15岁,母亲病重。从学校赶回家,看到面容憔悴的母亲,我哭了。母亲说:“不哭,你啥时见娘哭过。”
   16岁,母亲送我进了县高中。
   17岁,母亲开始让别人为我捎粮和钱,她怕自己的样子让我在同学面前难堪。
   18岁,高考给我当头一棒,我万念俱灰,在床上一躺三四天,母亲来到床边说:“娃,娘不懂什么大道理,可娘知道,只要自己不倒下,啥道走不通呢?”母亲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疙瘩。
   19岁,我报名参军,送别时,许多为儿送行的母亲落了泪,惟有我的母亲没哭。她说:“放心去吧,穿上军装就是部队的人了,莫想家,好好干。”
   20岁,我荣立三等功。接到喜报,母亲落了泪。
   21岁,我入了党,母亲又哭了。
   22岁,我考上江南一所美丽的军校。
   如今我已从军校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但是,儿行千里,走不出母亲您浓浓的化不开的爱。 

ü         妙题求解:1.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2.按表达方式将文章分为两部分。   5.文中点明题旨的一句话是:

             3.文中先有“你啥时见娘哭过”,后有“母亲落了泪”、“母亲又哭了”,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4.举例说明母亲性格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方面。    6.根据本文段落结构特点,选写一件事,表明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十四、带伤的树叶    董保纲

   ①在我书桌的玻璃板下面,压着一枚树叶,我总会想起一位老人。

②老人是我的邻居,姓什么叫什么不大清楚,人们都叫他六爷。

③六爷一个人生活。听人说,他的一生相当坎坷,年轻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失去了父母,后来妻子也因难产离他而去,丢下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六爷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大了,和儿子相依为命。谁知在儿子16 岁的时候,一场车祸又无情的夺去了儿子的生命。可以说,人生中的不幸,都让老人尝遍了。

④但是在我的印象中,老人却一直是矍铄、爽朗而随和的。每天清晨,他总是早早的就起了床,到外面散步、练剑。

⑤一天晚上,我在六爷家玩的时候,终于忍不住问他:“六爷,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为什么看不出您有伤感呢?”

⑥问过之后我便后悔起来,我怎么能随便触及老人内心深处的隐痛呢?

⑦但六爷并没有生我的气,他只是无言的地看了我一会儿,然后从身后的一本书里取出一片树叶递给我,说:“你看,这片叶子像什么?”

⑧这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那时正是深秋。我想这片树叶可能是白杨树的叶子,但它像什么呢?

⑨六爷说:“你看它像不象一颗心呢?”

⑩心?是的,这片叶子真的很像一颗心的形状。

⑾“你再仔细看看它上面有些什么?”六爷又说。我凑近树叶,看见了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和黑斑。

⑿六爷凝视着树叶,慢慢地说:“这片树叶在春风中绽出,在阳光中渐渐长大,可以说,从冰雪消融到寒冷的秋末,就是它短暂的一生。但是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它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有虫咬、石击、风吹雨淋。所以,它的全身布满了伤痕。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因为它没有失去阳光、泥土、雨露的热爱,它没有失去对生命的热爱。与树叶相比,我们人生中的一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

⒀在那一刻,我读懂了老人那一颗布满伤痕但依然顽强的心。

⒁我恳请六爷把那片叶子送给我,六爷答应了。

⒂如今,六爷已经去世两年多了。但我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下了这片树叶。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遇到挫折、失败甚至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我总能从这片带伤的叶子上吸取足够的冷静和力量,让我始终保持一份乐观和顽强,从容的面对一切。

ü         妙题求解:1.本文以倒叙为主,请找出表现回忆性特点的词语。

             2.“人生中的不幸,都让老人尝遍了”这些不幸指的是:年轻时         、中年时        、老年后        。但是老人生活看不出伤感,是因为他“                            ”。

             3.从老人描述树叶的语句中提取两句话,来概括老人自己的一生。

             4.“我读懂了老人那一颗布满伤痕但依然顽强的心”一句具体指的内容是:                 

             5.怎样正确理解“我恳请六爷把那片叶子送给我”一句话的含义?

             6.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带伤的树叶象征人生虽历经磨难但要保持对生命的热爱。

               B.作者看见树叶就想起一位老人,是因为老人对他有过帮助。    C.树叶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

               D.通过树叶就想到了一位老人,主要表明作者对老人的生活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

 

妙思解题:

一、两个兵的故事

1.老兵为了守哨所,放弃探亲的机会。2.孩子将要出生了,有幸能探亲了;为新兵一人守哨所而担心。

3.老兵决定不回家。4.四年  5.两个 6.半夜 7.大青石 8.老婆难产,大出血,孩子没保住9.敬佩

二、伤逝 1.她   2.灰黄 3.痛苦 4.眼神

三、汗流浃背的重庆人 1.早晚  2.幽默(诙谐)3. 4  4.汗流浃背 汗马功劳汗牛充栋 挥汗如雨  附画谜答案: 众 旦 鸣 林岩  水滴石穿 雨后春笋 花好月圆 石沉大海 掌上明珠

四、荷包蛋 1.考概括分析能力:做面——询问——吃面——总结 2.考对课文理解:教育儿子要有谦让精神,不能一心贪便宜。 3.考对句意间逻辑关系的理解 递进   4.考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刻画儿子自私自利的形象 5.考对文章中心的把握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你吃亏 6.考对文章用典的赏析 丰富小说的主题 增添小说的情趣 7.A

五、访兰 1.考写作技巧   与下文幽谷中的野兰无人欣赏形成对比,突出野兰的不俗 2.考词语的品析 弥漫、浮、晕、铺  3.考句义理解野兰一经栽培就成了供人玩赏之物,俗气了 4.考句义理解 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5.考句义的理解 “我”喜欢兰花叶嫩、花繁、清香扑鼻;爸爸则喜欢兰花叶纯、花纯、楚楚有灵性 6.考主题把握 “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六、丑石 1.考对修辞的理解 比喻 外形丑陋(或形丑) 2.考句子理解 垒山墙,压铺台阶,洗石磨   刻字雕花、浣纱捶布(注意题干中字数要求) 3.考对段落作用的理解 总结(总括)上文   4.考句子含义理解 表明天文学家为丑石的真正价值而惊讶或表明天文学家认识到丑石的真正价值 5.考对文章的整体赏析理解 欲扬先抑,以丑为美,突出丑石的价值,有力地表现文章中心 6.考句子含义理解 表明奶奶和我因只看到丑石的外形而忽略了它内在的价值而自责、不安 7考对词语的理解 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

七、将军和士兵 1.考对句子的理解  ①枪刺……寒光 ②大话、空话、套话、假话 2.考对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 赏析:景物描写独成一段,突出景物的作用:一是增添文章意境的美感  二是烘托人物的心情,月夜思亲,情景相互渲染 3.考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还是将军语重心长的教诲:当兵为的是家,为的是国,心里有家,有国,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4.考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严而有情 5.考对间接描写的理解 进一步表现将军的有情 6.考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注意角度的不同 7.对发散思维的训练  6.7根据答题实况评改

八、 生死攸关的烛光 1.考对词类的理解  ①名词 ②形容词 2.考对词语内涵把握 具体指①蜡烛的秘密被暴露,秘密情报站遭到破坏(任答一句即可) ②她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3.考对句式的变换赏析 你可以不用蜡烛 反问句比陈述句语气更为强烈,更突出地表现中尉的粗暴(凶狠、凶恶) 4.考对修辞的理解及赏析 夸张、比喻  夸张表现了伯瑙德夫人此时既紧张(担忧、惧怕)又憎恨(仇恨)的复杂心理,比喻写出了德军的凶恶 5.考对材料的概括能力 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推说睡觉,拿走蜡炬 7.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及人物性格的分析 镇定、勇敢、机智

九、石缝间的生命 考抓住关键词的能力 倔强 2.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遏制 3.生命就是拼搏 4.参天 雄伟苍劲 巍峨挺拔 5.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它们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一片土地 6.考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文中最后二段

十、多看了一眼 1.考对破折号作用的理解 2.考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 3.考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角度 轻易下判断,做结论 以偏概全 4.考对课文整体的理解  ①老人满脸胡须……住在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里 ②老人尽管有残疾,但他顽强地克服困难,坚持参加劳动 ③多看了一眼 5.考对文章结构特点的赏析理解 对任何事怀不要妄下结论,要经过认真的调查 6.考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为避免了犯错误而感到庆幸

十二、大师的学生 1.考表达方式及结构划分  ⑴-⑾∥⑿-⒁(叙∥议) 2.考总体把握及叙事方式  第八段 插叙 3.考细节分析 “他……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磨殆尽。” “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4.考写作手法 如同样弹奏第一份乐谱,授课第一天,“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而三个月后,“他居然彩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 5.考写作手法 “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 6.考主题把握 “看似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永无歇止难度渐升的环境压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 点明题旨

十三、高处何所有 1.考段义领悟 山麓 山腰 山顶 2.考段义领悟 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松林肃穆,秃鹰盘旋;高风悲旋,蓝天四垂 3.考段义领悟 笑生双靥,衣履光鲜;神情疲倦,满脸风霜;发枯唇燥,但眼神清炯 4.考主题把握因为第三个年轻人有坚韧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及博大的胸怀 5.考生活积累 无论是做人、求学还是谋大业,都得能够忍受“遇到全身伤痕,孤单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的考验,方能有所作为。

十四、月光 1.考主题理解 表现一种闲情逸致 2.考描写内容 身着长袍,像一位洁白的仙女,微笑 3.考语句理解 是月儿仙女 4.考表达方式 描写、抒情

十五、楼顶上的疯子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渲染了一幅紧张、扣人心弦场面   2.喃喃 叹息 3.考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走下 4.考对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 理智与疯狂的较量 5.考对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 荒唐怀荒唐的较量

 6.考对小说主旨理解 善良制服不了荒唐。理智驾驭不了荒唐。只有荒唐才能降服荒唐  7.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十六、天窗 1.考层次划分 一层(1-3)天窗的作用和来由 二层(4-7)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三层(8-9)赞叹神奇的天窗  2.考内容把握 晴天光线和空气可以进来,雨天或冬天时可挡风雨 3.考思想底蕴 象征儿童通往想像世界的窗口  4.考语句理解 幽默地表现了作者对大人们拘束儿童生活通达的情怀,也表达了作者对“天窗”这一神奇事物的向往。

十七、伞 1.考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用是:烘托阴冷的气氛,为故事发展作铺垫  2.C 3.考人物描写 红着脸—-脸更红了――笑得弯了眉毛――声音更甜更亮(这为语言描写) 4.考句子理解 原因是:被女售票员的行为惊住了,“大家”指的是众乘客,“目光柔和下来”表现众乘客对女售票员行为的肯定 5.根据答题实况评改 抓要点:一是语言诙谐,增添文章情趣,二是做好事不想说 6.考课文整体理解 点明中心 含义是团结互助的精神影响了每一个人,鼓舞了每一个人 7.团结互助的精神像伞一样为每一个人撑起一片晴空

十八、书记的邀请 1.考词语的理解 A(A中指出王老汉“荣幸”,B.C.D中指乡亲们感到“荣幸”) 2.考文章理解 早年他们曾经送出自己的子弟参加抗日。王老汉就为邀请他的那位书记喂过马。 3.考文章理解 “……没见着人家哩,咱没工作证,大门上不让登记,不准进……”“怎么搞的?王老汉,县上、乡上电话、捎信来,说书记等了您整整一天——你也太架子大了。” 4.考词语揣摩(根据答题实况评改) 5.考句子领悟 小山村只是一派寂静 6.考主题把握 “父母官”官僚作风太甚,严重脱离群众 7.考写作能力 作者以王老汉进城为中心事件,但却只写了起因和结果,略去了中间的过程部分,其间的空白让人感悟、联想,生发出一出官民关系的“悲喜剧”,令人感慨、发人深省。

十九、桥 1.考对句子含义理解  ①镇定自若 ②怒不可遏 2.根据答题实况评改 3.考课文综合理解 乱哄哄——秩序井然 4.考层意概括 山洪暴发,工地形势危急 5. 考词语欣赏 “舔”写出了山洪肆虐的情态 “拖”写出了老支书怒不可遏的动作 6.考词序理解 句①表达效果好,定语提前或后置均起强调作用,突出老支书即将退休却仍不放松自己的职责 7.考课文综合理解拉欣赏 有影响,原文在内容上更加突出老汉割舍亲情的形象,更有感染力;在结构上给人以意料之外的感觉,跌宕生姿,意味绵长 8.考对语言的赏析能力 可从以下方面答:拟人、比喻修辞的准确运用;准确运用动词;运用短语,既简约又符合情势。

二十、病 1.考字音 臃肿yōngzhǒng  慑住shèzhù 2.考对人物的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3.考对文章的理解及人物性格的把握 文中写老汉对大汉的称呼先是“孩子”,后是“年轻人” 当着小伙子的面怕大汉难堪,不便揭穿他骗人的把戏;小伙子已离开,有必要当众揭露真相,斥责他,突出老汉宽宏大度,光明磊落的个性 4.考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及对拟题艺术的赏析 拟题十分巧妙 一语双关 本指大汉说老汉的心脏病、坐骨神经痛,实指大汉思想上有病(道德品质低下),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5.考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对大汉的不良行径斥责、嘲笑 6.考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道德修养高尚 7.考对语言表现力的理解 十分感谢而不知怎样表达感谢之情 8.考对语言表现力的理解 极不情愿放弃勒索钱财机会 9.考对刻画人物方法的理解 刻画小伙子侧重于神态,刻画老汉侧重于语言,刻画大汉既有神态、语言,还有动作 

二十一、无 题 1至5题略 6.考对文章层次的理解 第一部分一至三段,第二部分四至九段,第三部分十段至结尾 7.考对同义词的辨析 惊愕 惊讶 惊奇 惊异 惊疑 8.考对人物描写的理解 表现母亲听说儿子不愿读书的极端伤心和气愤 9.考对词语的理解 赫然:鲜明的意思 表明黑板上写的字对人物心理上的强烈刺激 10.考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11.独词成段 使文章结尾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 12.根据答题实况评改

二十二、 文 竹  1. . A. 纤瘦细小柔弱 B. 聊姑且  2. . “时青时褐”;“文弱”,“病容凄楚”地“挣扎”;其影“枯败”;只能独占“两寸见方的空间”;“摇摇欲折”;“娇生惯养”难侍候;“苍颜衰鬓颓然乎其间,凄凉待毙”等。说出四种即可。 3. A 凸现顽强的生命力和求生意志。B 说明“青青竹色”微弱。 4. 摇摇欲坠与文竹柔弱的特征相符  5. “是的,……流转”对顽强生命力的不屈追求  6.考词语积累 消瘦 惊讶 7.考段意概括 第一段描绘一幅“纤瘦、凄楚、挣扎”的文竹图 8.第二段文竹之“弱”与“悲”,且 “有辱竹名” 9.考表达方式 我才惊觉有些植物……一室春意在青绿里流转 10.考课外知识及成语掌握 指松、竹、梅三种植物 11.考总体概括 表现了作者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二十三、一生走不出您浓浓的爱 1.考写作知识 顺叙 2.考结构划分 最后一段为抒情,之前为记叙 3.考理解分析“15岁……”时,表现母亲的坚强 “20岁、21岁”,表现母亲为儿子的成长而高兴  不矛盾 4.考理解分析 如善良、刚强、无私、博爱等 视答题情况评改 5.考中心把握“儿行千里,走不出母亲您浓浓的化不开的爱” 

二十四、带伤的树叶 1.考总体把握 总会想起 如今 2.考句义理解 失去父母 失去妻子 失去儿子 “没有失去对生命的热爱” 3.考句义理解 “它的全身布满伤痕”,“它没有失去对生命的热爱” 4.考句义分析 每当遇到挫折、失败甚至突如其来的打击时,能始终保持一份乐观和顽强,从容地面对一切 5.考句义理解 因为那片叶子会教我如何象六爷那样面对生活 6.考整体把握 D (六爷令人敬佩,不令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