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 青花瓷 刘佳佳:品味谈吃3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6:47:35
 如果你在法国菜市场里,亲眼看到那歪七扭八、沾着泥土、要黑不黑、皮皱地像块石头似的丑陋东西,你绝不会相信那就是价比钻石的、法国菜肴三宝之一所谓的黑钻石—松露,它甚至长得比土豆还难看十倍。松露的外表看起来实在貌不惊人,但是一说到购买它的价格,那可真是吓死人。新鲜松露在产地的价钱,大约每千克至少相当于10000元人民币,若是在中国购买从法国空运过来的新鲜松露,则需大约3倍以上的价格才可能买得到。松露之所以如此昂贵,原因在于物以稀为贵,供不应求。尤其是个头大、直径2~4厘米、形状整齐浑圆、成熟度高、香气浓的松露,价格就更高。
    松露与其他菌类植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一般菌类都是生长在地表之上,可能是从泥土里、可能是从木头上,冒出来以后生长的;而松露却终生不见天日,永远生活在泥土之下。古时候人们认为松露是在闪电触及地面之后开始生长的,这个传说可能是由于闪电后,紧随而来的大雨冲刷掉土壤,让松露露出地表,使人们坚信那是上帝借由闪电对人类的赐予。由于松露由生到长永远不露出地面,因此寻找采收工作十分困难,有经验的采集者,都是在清晨太阳尚未出来之前,摸黑牵着嗅觉灵敏的猪,满山遍野四处嗅闻,去寻觅珍贵松露的踪迹。猪嗅觉灵敏,它和人一样喜爱吃松露。每逢找到松露,如果没有牵拉住,小猪就会先把松露吃掉了。为了避免麻烦,聪明的当地人现在多使用训练过、又不吃松露的狗来帮忙找寻松露。如果您在每年11月到次年3月间到法国Perigord西南部、Quercy和Provence东南部以及Tricastin等地区,看到有人牵着小猪或小狗四处游走,可别讶异怎么有人遛狗遛猪,遛到荒郊野外来了?他们可是在采集珍贵无比的松露呀!松露是寄生于橡树、白杨树或老葡萄藤等根部的菌类,寻找松露除了牵猪、狗在这些树的树根附近嗅闻外,有松露的地方,还常会有黄色的小苍蝇聚集飞舞,因为有松露生长的地方,温度较高,这些小苍蝇为了产卵,会在这些据点盘旋,因此有经验的采集者,一看就知道要从哪儿下手挖掘。
    法国的黑松露于公元1956年,由政府制定严格的分级制度,以黑松露的外表和成熟程度分为三级:第一级是“极品”黑松露(FinestQuality),指完全成熟、外表颜色乌黑、形状浑圆整齐、肉质坚固、切开内部有白色大理石纹的黑菌而言。第二级是“特级”黑松露(Extra),成熟度、外形整齐度、肉质坚固度,乃至色泽,都比极品略差一些。第三级是“高级”黑松露(HighGrade),外形不规则、可能有破损、色泽不黑且可能淡至灰色。除了以上三级的分类外,还有黑菌碎和黑菌皮两种次级品。黑菌碎是指在采摘或清洗时收集到的小块碎屑,但标准规定每块厚度不得少于半厘米。黑菌皮则是指从整块黑菌削下来的皮。由于黑菌的香味主要来自菌肉,所以菌皮的味道当然差了许多。
    新鲜松露的香味,在采收后7~10天内会逐渐散失,因此保存新鲜松露及其香味是非常要紧的。新鲜松露采摘后不宜用水洗,因为冲水容易霉烂,只有在要吃之前才清洗。一般只要用软毛刷子,刷掉附在外表的泥土砂粒,或削去硬皮(削下的皮也很珍贵,可以收集起来卖给汤类酱汁的制造商),再将松露放在干燥的米粒里,置冰箱冷藏,大约可以存放两个星期。另一个方法是将清理好的松露,浸在白兰地或马德拉酒中,盖上锅盖小火加温焖煮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或煮至松露变软,再把煮好的松露和酒汁同装在密封的瓶子中,置冰箱冷藏可保存两个月。还有一种做法是将松露浸在特极精制橄榄油中,让油萃取松露的香味而变成松露油。松露的浸泡酒汁,松露油或吸收了松露香气的生米粒,都成为烹调时帮助提升香气的最佳食材。新鲜松露的季节很短,为使非收成期时也能享用到,每年都会有部分松露菌经过清洗、烫煮、消毒,再加少许盐和适量防腐剂等装瓶或入罐保存。瓶装或罐装松露菌与新鲜松露相比,无论在香味或口感上都要差很多。但是对于餐厅或是大部分民众来说,一年四季随时都能享受松露菌的滋味,还是很有贡献的。
    中国人常说:“凡是黑色的都是补的。”因此黑米、乌骨鸡、黑香菇、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甚至灵芝、海参,都被冠上了补品之名。黑色的松露也不例外。罗马时代的人就相信松露有催情和壮阳滋补的作用,事实上松露的确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钾和铁等,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价位实在太高,因而没有人能负担得起把它当补品大量食用,只能在菜肴里添加一些薄碎片,提味增香帮衬一下。 法国的黑松露与意大利的白松露,不但外形、颜色、香味不同,连烹调品尝的方式也相差甚远。法国的黑松露,要经过烹煮后,独特的香味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烹煮时不能用猛火,不宜用过多烈酒,不需下太多盐或其他调味料,只要用少量胡椒粉提升味道即可。有些人形容烹煮松露,好像是对待轻柔的女士,太过或不及都折损了它。意大利的白松露则不适合烹煮,都是生的直接用特制刨刀,削成薄如蝉翼的薄片,再撒在不同菜肴上享用。法国料理中常把黑松露放在鹅肝酱或肉派内,或是与家禽类同烹调,尤其是圣诞节的烤火鸡,更是少不了它。一整份菜肴,往往只要几薄片松露,就足以提味增香,增加菜肴美味。有一次,我在维也纳朋友家中和他们一同过圣诞节,朋友准备了很多菜肴,其中有一道让我印象深刻。那道菜的名称是“TruffleSurprise”,也有人称它为法国皮蛋,其实它就是将完整圆浑的黑松露用鹅肝酱包裹住,再以羊皮纸包住,放入烤箱略烘烤,烤好取出把纸撕开,立即闻到一阵鹅肝酱松露的香气,再将其切片,放在脆片面包上一起吃,味道鲜美得不得了。那年的圣诞节就是在充满芳香的气味中度过的。2006年中秋节,我收到一盒朋友从香港带来送我们的月饼,打开后发现4个月饼都很别出心裁,其中有一个是“黑松露月饼”,我迫不及待切开品尝,白莲蓉馅儿里混杂着点点黑松露碎,黑白相间的馅料,发出阵阵神秘诱人芳香,真是很有创意的发明。
    法国新派烹饪大师保罗·博古斯(PaulBocuse),曾在一次法国国宴中,烹制了一道酥皮焗黑菌清鸡汤,大受法国总统赞扬,从此这道黑菌汤就名扬全世界,他也不吝将食谱公之于世,于是各家餐厅纷纷仿效烹调。我上次去巴黎时,就在一家颇高级的餐厅品尝过这道汤,的确滋味鲜美、清爽宜人、别具一格。尤其一端上桌,揭开白瓷焗碗上覆盖着烤得酥黄香脆的酥皮,一股浓郁香醇的鸡汤清香味儿,夹杂着有点像橡木的淡淡松露幽香扑鼻而来,清澈的汤汁中浮漂着片片乌黑、有着丝绒般白色大理石纹的鲜嫩松露片,吃在嘴里清香爽脆口感绝佳,真是棒极了!能够想到用松露来给清鸡汤提味,搭配之绝妙言词无法形容,简直就是“清水变鸡汤”呀!许多中国人吃西餐时,都喜欢喝浓汤,总觉得喝清汤好像没有料会吃亏。其实西餐里的清汤,道理和中国的清蒸鱼一样,若不是最新鲜的上好材料,是不敢也不能制作清汤的,因为一点儿也瞒骗不了内行人挑剔的味蕾。不但如此,清汤还需花费长时间小火慢炖熬煮,火一大,汤汁就不清澈澄明了,会变得混浊不已,只好制作成浓汤了。高级又讲究的西餐厅里的清汤,可真是个功夫汤呀,那绝对和普通小店的味精、鸡精粉清汤有天壤之别。
    从古希腊时代起,人们就知道享用松露,但始终没有人知道松露究竟是如何繁衍生长的。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菌农们每年疯狂地四处挖掘寻找,但是人们食用松露的速度,远高于其成长速度,供不应求,使得松露的价格节节向上攀升。听说法国最近准备成立一所松露大学,专门深入研究松露的种植方法,提高松露质量,发展松露菜肴,加强供需促销等方面的学问。又听说1987年,加州蒙德奇诺郡三位园艺家,在经过7年非常艰辛的努力后,成功栽培并收成了5.4千克的黑松露,而且松露质量已得到旧金山地区多位法国厨师的肯定。他们使用的方法是把松露菌丝接种到橡树、松树、榛果树等的树根上,让它自然生长,大部分菌丝会发展成长为松露,大约在5年后就可以采收。有这么多人的共同努力和研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松露有希望能和中国的香菇一样,成为很普遍而又价廉物美的食物。
    黑、白松露的产量少、价格高、需求又大,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了代替品的出现。日本早已在生产仿黑菌(ImitationTruffle)并外销全世界。这种仿黑菌形状整齐,一颗颗像核桃般大小浑圆,只是没什么香味,口感也略有差异,但对西餐师傅进行菜肴配色摆盘有相当大的功劳,因为其形状整齐无需再多加刀工,直接切割就能做盘饰了。据说在大陆也生产外观和法国黑菌一模一样的松露菌,两者长相完全相同,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出两种菌的孢子其实有别。听说国产松露几乎没有任何香气,我还没吃到过,不知是否如此。现今由于世界上对松露的需求越来越大,产量又不够,于是有人把几乎可以乱真、价格便宜许多的中国松露拿来配菜,再滴上几滴高纯度松露油,连老饕行家都分辨不出真假呢。我个人极不鼓励这种欺瞒手法,倒是希望中国松露能以自己的名号,在世界上打出一片天。 一说到钻石,每个人脑海里都立即会浮现出那灿烂闪烁、光彩夺目,小小一颗就价值连城的多角透明矿石。我们吃的食物中,有一种食物虽然不会灿烂闪烁,也一点不光彩夺目,但一样是小小一颗就价值连城,因此有人用食物中的钻石来形容它,它不是别的,就是松露,也就是长在地表之下,要牵狗系猪去嗅闻寻找的玩意儿。
    对于没见过、没吃过的食物,许多人会不愿也不敢尝试,我们夫妻则正好相反,在任何地方旅游,看到什么怪东西,我们都一定要坐下试试。也许不好吃,那么尝一口就算了,也许一试之下,就又发现珍奇美味。我们带着冒险探究的好奇心,四处品尝食物,给旅途增添了无限乐趣。当然也因为我们懂中餐更了解西餐,因此在品尝时,能吃出些门道。这些年旅游,我们在世界各国餐厅,吃过不下20来次各种不同做法的生牛肉(Carpaccio),其中有一次是在罗马的一家餐厅,我也点了这么一份店家招牌生牛肉的开胃菜,送上桌的白瓷盘里,铺放着淋橄榄油的艳红色拍打过的新鲜牛肉薄片,上面散放着丝丝切碎的辣菠菜(Rucola)色拉绿叶和许多刨得透明的薄的白松露片,侍者一路端来这道菜,淡淡幽香就随着一路飘散而来。原本就清甜甘美的生牛肉,配上口味略苦的辣菠菜叶丝,再加上爽口清香的白松露片,每一口都是绝佳美味,更别说视觉上的美观了。每次想及,我都忍不住咽口水,真希望马上有机会再吃一次。
    松露不论黑、白哪一种,外表看起来实在都貌不惊人,但是一说到它的价格,还真吓人。1993年时,普通新鲜松露在旧金山购买的价格,就要每千克美金1200元,在中国台湾的售价更是居高不下,因此在台湾地区很难得吃到新鲜松露,常见常吃的都是瓶装罐装、已处理过或浸泡在酒里,早已无甚天然香味的松露了。1997年10月去意大利,满心欢喜以为这下可以好好品尝新鲜松露了,因为松露的产季是从10月起到12月底为止。谁知道那年气候太好,老不下雨,于是采收季延后,市面上几乎看不到松露的踪影。好在我在米兰名店街上,一家规模庞大的美食店里,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之间的玻璃柜里,发现一小袋用塑料袋盛装的白米,米堆上面就躺着两颗松露菌。这两颗松露像小拳头般大小,形体浑圆完整,颜色呈土白色,是典型、地道意大利皮得蒙(Piedmont)生产的上好白松露。可一看标价,每千克要650万里拉,相当于11万元新台币,也就是27500元人民币,简直比黄金还贵,真令我咋舌不已,哪儿舍得下手买呀!只得望菌兴叹。
    松露属于Tuber菌类家族,共有30多个可以吃的品种,但真正有食用价值,而且能归为食用松露菌的只有两种:一种是法国的黑松露(PerigordTruffle),另一种是意大利的白松露(PiedmontTruffle)。这两种松露的颜色、气味完全不同,各有各的特点与喜爱它们的人群。我在米兰旅游时,意大利友人向我郑重推荐当地产的白松露,我提及法国的黑松露质量、价格都相当高,他们十分不解,因为意大利当地也生产黑松露,但香气、口感比起白松露要差许多,当然价格也相差甚远。闹了半天才知道,原来意大利黑松露和法国黑松露的质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意大利当地人不吃则已,要吃一定选白弃黑。后来我在托斯卡纳地区的佛罗伦萨市市场里也发现黑、白松露的踪影,个头较小,形体不规则,但价钱只有米兰的一半多,黑松露更便宜。但店老板给我闻了两种菇,黑菇果然一点味道也没有,白菇则飘着淡淡清香,忍痛买了小小一颗,花费不少。
    意大利的白松露不适合烹煮,而更适宜趁着新鲜品味它的芳香,因此一般做法是用特制不锈钢刨刀,将新鲜白松露削成薄如蝉翼的薄片,再撒在菜肴上享用。无论是汤、面、饭、色拉、牛排上,都适合撒上白松露薄片,而且薄薄一片,价值就超过美金1元。我们夫妻把白松露带到一家精致小巧的意大利餐厅,请店老板帮我刨成极薄的片,分别放在生牛肉片(Carpaccio)、色拉和通心粉上食用。看到我和外子这般高级奢华的享用,邻座老外纷纷投以羡慕的眼光。白松露因为刨成薄片,吃起来脆爽宜人,主要是那股说不出的似乎有点儿蒜头味的淡淡清香,若隐若现、似有还无,配着其他食物同吃,十分耐人寻味。期待了许久,终于把新鲜松露品尝到口。下次要自己开车到乡下,尝试看看和农人一同牵着小猪或小狗找寻松露的滋味。
    2005年11月15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七届阿尔巴白松露年度慈善拍卖会上,
    有一颗重达1.2千克的罕见巨大白松露,被一位香港神秘女士以95万元港币的价格竞标购得,随即空运返港,交由香港丽嘉酒店意大利餐厅外籍主厨烹调,在当晚慈善晚宴上由近80位美食家们大快朵颐。生吃白松露薄片,特别能品尝出它最原始的真味和原味,无论是汤、面、饭、色拉、牛排上,都适合撒上白松露薄片,而且薄薄一片,价值就要美金好几元了。与食物搭配时,要注意挑选味道清淡的食物材料,例如:鸡蛋、鲜奶、小牛肉、奶酪、牛菲力、鸡肉、龙虾等,才更能突显白松露的清香气。我住在奥地利茵斯布鲁克的时候,因为邻近意大利,有一回从美食市场上买回一颗白松露,当天我把它和生鸡蛋一起放在藤篮里,用布覆盖着,第二天一早把吸收松露香的生鸡蛋,用煮蛋器煮至七分熟,放在蛋架上,轻敲剥去尖端蛋壳,让松露香气溢出,略撒些盐、胡椒,然后用小匙舀着吃,作为我的早点。接着将松露清洗干净刨下皮炖鸡汤,再刨一些松露薄片,混合青翠色拉嫩叶,淋上橄榄油、柠檬汁和少许盐做色拉,最后用鸡汤、洋菇、奶酪制作意式炖饭,再把剩下的白松露刨薄片,撒在炖饭上,都是简单清淡的材料,混合后却创造出难以言喻的滋味,深深体会出“简单就是美”这句话的真谛。
    欧洲人不只爱松露,吃松露,更把松露运用在脸上,作为美容圣品使用。最近意大利人以白松露制作面膜,因为它有淡化黑色素的功效,据说只要擦一个月,就能有效减少或淡化脸上六成黑斑;而法国的黑松露油中所含的氨基酸,跟肉毒杆菌有异曲同工之功效,能够减少脸上的细纹,活化肌肤。只不过这些松露护肤相当昂贵,据说一次就要人民币1000多元,肯定是属于贵妇人才能有的享受。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住在台湾省南部最大的城市—高雄市。学校大门对面的巷子里,有一家小店,店主人是一位老奶奶,她的店里没有其他东西,就放了30来个大泡菜坛子,每个坛子里分别泡着不同的泡菜,有甜酸味道的,也有酸辣味道的。这些坛子分门别类浸泡着不同的蔬菜,有的专泡胡萝卜,有的专泡黄瓜,也有的专泡大白菜,这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酸辣口味的白萝卜,这些白萝卜都被切成大约0.5厘米见方的细长条,泡得白白水嫩水嫩的,再夹杂着少许鲜红色辣椒片,很漂亮而且非常够味。我常常在放学后买一小包,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用手捏着吃回家。后来也不知怎的,小店关张不见了,我就再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四川泡菜了。这些年来每当我闻到那酸酸辣辣泡菜的味道,就让我想起小学时那段快乐的时光。
    泡菜是很营养的食物,尤其因为它没有经过加热处理,维生素丝毫没有被破坏,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健康食品。不但中国人喜欢吃泡菜,日本人、韩国人也喜欢吃他们特别口味的泡菜,就连欧洲人也爱吃泡菜。在德国和奥地利,每一个菜市场里,一定会有至少一家泡菜专卖店。他们喜欢吃的泡菜,是用包心菜(又称高丽菜)做的,先把包心菜切成细丝,放在大木桶里,再用盐、乳清和茴香籽等香料,混合均
    匀后挤压发酵,放置6~8周即完成。在菜场的泡菜店附近,远远就可闻到那清新的酸味儿,走近后会看到店门口放着一个个大木桶,桶里满是包心菜丝,只要有人经过,老板就会很大方地用木叉挖一叉举到你面前,请客人品尝味道,满意了再买,不满意绝不用付钱。新鲜酸包心菜吃起来口感有些爽脆,通常也不会太酸,本地人买菜的时候,酸包心菜是菜篮里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很多当地人还会边逛边用手捏着吃呢!那个酸味道、那个情景,总让我回想到小学时候的我,拿着泡菜一路吃回家。欧洲的酸包心菜价格在当地不贵,买5欧元的(人民币50元),就有一大包了。除了酸包心菜以外,欧洲人还非常喜欢吃腌酸黄瓜,他们吃的腌酸黄瓜有两种,一种是粗短肥形状、酸咸口味的腌黄瓜,比较便宜,大约一欧元一根,当地人不只在菜场买着吃,还喜欢在游乐场里人手一根地拿着吃。我第一次到维也纳游乐场玩的时候,看到许多人这样吃酸黄瓜,便也买了一根尝尝,谁知道又酸又咸,那种咸度是大多数东方人无法忍受的,何况又不配着别的东西吃,就这么白口吃,我咬了一口就把整根扔掉了。另一种腌酸黄瓜是只有3厘米长的迷你小黄瓜,不太咸,但颇贵,一小瓶就要七八欧元,通常是搭配菜肴食用的。这种腌迷你酸黄瓜,我在北京的超市也买过,虽然是本地生产的,但是味道相当不错,酸而不咸,一瓶500克,只要13元,跟欧洲的比起来,真是物一样美价可廉多了。
    在德国、奥地利的餐厅里,酸包心菜是德国猪脚的好伴侣,吃猪脚配酸包心菜,这是德国、奥地利人的一个传统饮食习惯。他们喜欢吃的猪脚有两种,一种是用加入香料的水,长时间烧煮出来的水煮猪脚(Eisbein),另一种是用烤箱烤的脆皮猪脚(Schweinshaxe),在盛盘的猪脚下面,垫放许多熬煮熟软的酸包心菜,特别好吃。德、奥人士喜欢大块吃肉,配上酸溜溜的包心菜,一来可以借蔬菜来平衡肉食,二来酸味可以去除油腻、帮助消化,他们的老祖宗留下的这个传统饮食搭配习惯,是很有道理也很健康的。其实还不只是吃猪脚配酸包心菜,所有的熏、烤肉类和各式香肠等,都经常和酸包心菜搭配着一起食用。德、奥人还挖空心思用酸包心菜来做汤、做饼、做色拉、做点心,他们是那么喜欢吃酸包心菜,不只用它来搭配肉类食物,甚至有人把它当作主食,每餐单独吃一大盘,这种吃法像吃素食,倒是蛮适合爱美减肥的女士小姐们。
    在国内的一些进口美食超市里,可以买到罐装进口酸包心菜,但是不知是为了要保存长久不变质,还是因为欧洲人口味比较重,因此通常腌得十分酸咸。这种酸咸度不适合中国人,所以在食用之前,应该先烹煮调味处理过后再吃,而不是一打开罐头,盛在盘子上就好了。更讲究一点儿的做法,是先把培根切碎,用小火煎炒至香且油脂释出,再将酸包心菜加入同炒,并略加水和香料煮至熟软。下次您再吃德国猪脚,如果配的酸包心菜太过酸咸,您就知道厨师偷懒了。
    欧洲的意大利人也喜欢吃泡菜,但是他们吃的不是酸包心菜,而是用白花菜、胡萝卜等制作的腌泡菜。意大利人是天生的设计师,这份设计天才不只表现在服装、汽车、家具和室内设计等方面,而且充分发挥到制作泡菜上,他们把泡菜放在各式各样、不同造型,甚至不同颜色的透明瓶罐里,搭配上五颜六色的缤纷蔬菜,再垫着一块漂亮小花布封口,整个就是一件美观的装饰品,不但能吃,也能做摆饰,还有增进食欲的功能,真是一举多得,谁敢说意大利人不是设计天才呢!中国北方也有类似的腌酸白菜,每逢秋天盛产期,家家户户都把吃不完的大白菜,用盐腌着放入大坛子里,留待冬天酷寒时节,没有蔬菜出产时,就可以慢慢吃腌好的酸白菜来平衡饮食;也因此造就了酸菜白肉火锅,成为北方最受欢迎的冬季美食。
    泡菜不是中国人的专利,从欧洲的酸包心菜和
    中国的酸白菜,就可以看出东、西方饮食,在异中有同,在同中又有异。芹菜是一种很常见的蔬菜,没有人不知道它。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有的人因此而爱吃得不得了,有的人却对它避之唯恐不及。芹菜是一种世界性的蔬菜,东方、西方的菜市场里,几乎随时都有芹菜的踪影,只是东方人吃的芹菜是细细长长的茎,长得秀秀气气的,吃的时候要把叶子摘掉,只拿水嫩水嫩的梗子切成段炒着吃;西方人吃的芹菜则是又粗又壮又肥美的大棵西洋芹,也有人称之为“美国芹菜”,每一棵芹菜都超过一千克重,而每一根芹菜茎都比我的手指头还要粗,生着吃非常脆嫩,老外多半用来拌色拉吃。
    居住在维也纳的时候,有一天在维也纳菜市场里,远远看到类似东方芹菜般青绿细长的梗子,好高兴奔过去,因为平时买来买去都是西洋芹,以为在这儿吃不到东方芹菜,这下可终于让我找到细芹菜了!走近一看,那芹菜跟东方芹菜在外观上有显著不同,除了有看起来比较粗硬些的绿色细长梗子外,梗子底部还连接着好大一个球形错结的根。我就在想只不过是想吃几根芹菜,还得买这么重的一个根,岂不是太划不来了吗?正犹豫着要买还是不买的时候,和我一起逛菜场的奥国邻居洁西卡,告诉我说这个根很好吃,她说这种蔬菜叫做芹菜头(Celery-root),虽然也是芹菜的一种,却主要是吃它的根而不是吃茎叶为主,因为它的茎叶老并不好吃。洁西卡还告诉我欧洲各国都有芹菜头,它是一种很普遍而且很便宜的根茎类蔬菜,比土豆还耐存放,买一两颗随意丢着,放上几个星期也不会腐烂。
    芹菜头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在欧洲已经被
    人们食用了好几个世纪。古希腊罗马人认为它有清血的功效,不只如此,芹菜头还很有营养,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6,以及钾、磷、镁、铁等矿物质,还有利尿、健胃、清血和开胃的效用。芹菜头外表看来颇为粗糙丑陋,没吃过的人常会被它的外表所蒙骗,以为它长得怪模怪样的一定很难吃。其实芹菜头的味道比芹菜还要好,它比较温和清甜、略带胡椒味儿,切除了粗糙外皮,里面可是白白嫩嫩的细肉。不过芹菜头和苹果一样,去皮以后很容易氧化变黑,所以一定要立即洒上点醋或柠檬汁,否则白嫩的肉就变黑皮了。
    芹菜头食用最普及的方式,是把它用来煮高汤,在欧洲的传统市场或超市里,常常看到一种已经用棉线绑好一小捆一小捆的蔬菜,里面有一块芹菜头、两三根胡萝卜、几根洋芫荽等,专门在煮牛高汤、鸡高汤的时候,整捆放在清水锅里,再加上两三颗洋葱,就可以和大牛骨或鸡骨架一起熬煮成高汤了。芹菜头会给高汤带来清香气味,在制作高汤上来说,芹菜头是被当做香料使用,芹菜头很耐煮,煮的再久也不会烂掉,而绿色的西洋芹菜梗虽然也有清香味,但没有那么耐煮还会变黑,而且比较起来,价格比芹菜头要贵许多。
    芹菜头也能不当香料,而直接当作食物来吃。欧洲人吃芹菜头最喜欢生着吃,他们通常是把削除外皮的芹菜头,用切的或是用刨的细丝,然后拌上略带芥末口味的色拉酱食用。我个人则喜欢熟食,我喜欢把芹菜头去皮后,整个放在略咸的水里一直煮软,然后取出来沥干、冷却,就可以放入冰箱冷藏保存。要吃的时候先切一片大约1厘米厚的厚片,第一层轻轻蘸裹上面粉,再蘸裹一层打匀的蛋汁,最后蘸裹一层面包粉,然后放入热油里炸到外皮呈金黄色后,取出切块食用。芹菜头很经饱,吃一片就觉得很饱足,我住在欧洲的时候,有时干脆拿它当饭吃,又减肥又营养。
    芹菜头在欧洲是很便宜的冬季蔬菜,一千克大概只要人民币10元。中国台湾似乎至今还没有人种植芹菜头,因此在台湾的市面上完全买不到,偶尔在美食超市见到自欧洲空运来的芹菜头,一千克要价在280元台币左右(约合人民币70元),吓得我不敢轻易购买。倒是在北京的市场里,发现有芹菜头的踪迹,但是国人一般都是把它腌成酱菜食用,好像还没有人使用芹菜头烹炒制作菜肴。 欧洲人和中国人一样,吃饭的时候也爱喝汤,不同的地方在于,欧洲人喝汤是在餐前,而中国人喝汤则喜欢在餐后。餐前喝汤可以让肚腹先有饱足感,进食的时候就比较会节制饮食。冬天喝热汤能够暖胃,夏天喝冷汤则能够开胃。炎炎夏日,人们普遍胃口不佳,这时候先喝上一碗冷汤,确实能够触动味蕾、增进食欲,让胃口大开。
    我第一次喝冷汤,是在20多年前。那是去布达佩斯旅游的时候,在一家典雅的西式餐厅里,服务员送上桌一碗用白瓷汤碗盛装的类似番茄或胡萝卜颜色的汤,没想到一口喝下居然是冰的,当时以为八成是服务员把菜肴送错桌了,汤怎么会是冰的呢?在我们的观念里,吃饭时喝的汤都是滚烫的、咸的,只有饭后甜汤或是果汁才会是透心冰凉甜味的,所以当时觉得,冷汤可真稀奇。20多年来,造访了欧洲许多国家和城市,陆续接触到各国夏日菜肴里的各式冷汤,渐渐喜欢上了欧式冷汤,在亚洲酷暑的季节里,我也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一锅冷汤存放在冰箱里,随时可以饮用。冷汤含有丰富的纤维质和维生素,不仅没有脂肪,而且热量又低,配一片面包就能果腹,享受美味之余,还能维持苗条身材。喝过我的冷汤的朋友们,个个都赞不绝口,尤其是女性。
    夏天食用的冷汤,会大量使用夏季蔬果来制作,中欧和东欧国家,夏季盛产大黄瓜、菠菜和甜菜,因此成为最常见的冷汤食材;而地中海国家的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则大量使用番茄和橄榄油来制作冷汤。味道鲜明的大蒜、洋葱和辣根(horseradish)等,则是冷汤里刺激食欲的最佳调味料。冷汤通常口味倾向清淡,因此多半以油脂少的鸡高汤为汤底来制作。冷汤和蔬果汁的差别在于,冷汤多是咸味儿的,即使味道和蔬果汁相仿,在饮用前也会先淋上橄榄油或果醋。冷汤几乎不以荤的食材来制作,但是有可能会撒上些荤的熏火腿丁、虾仁、鱼子酱等食材以增加口感。冷汤的食材除了蔬菜水果之外,还可以加上香料植物,香料植物除了增加视觉的美观外,还能为汤品增添香气,最常用在冷汤里的香料是薄荷;冷汤里还能淋些酒,使汤变得更有韵味,而且滋味更丰富;在汤里加入适量鲜奶油,可以让冷汤的味道更和谐,并且柔和蔬菜涩味;添加面包或面包屑,能够均衡汤汁的整体口感,并使汤汁变得浓稠馥郁。
    Gazpacho蔬菜冷汤,是西班牙最著名的冷汤,原本是安达卢希亚地区的地方菜,后来受到全西班牙人喜爱,甚至还跟随着西班牙的殖民主义者,渡海流传到中南美洲,我在墨西哥也喝过呢!蔬菜冷汤是将甜椒、大黄瓜、洋葱、大蒜、番茄等蔬菜炒香后,加高汤一起打泥,并加入面包屑增加稠度,上桌的时候再淋上橄榄油,融合蔬菜的自然甘甜,滋味颇为清爽。在西班牙很多TapasBar夏天都供应冷汤,客人上门就会先舀上一碗喝喝。
    法国最著名的冷汤是维基冷汤(Vichyssoise),那是在1920年左右,一位法国厨师在美国发明的,其实就是青蒜洋芋汤。青蒜(Leek)有“穷人的芦笋”之称,早期这道汤只在高级饭店有供应,还会撒上鱼子酱提升价值感,如果没有放鱼子酱,有人便戏称这是一种“穷人的高级汤”。青蒜生吃很辛呛,但煮成汤却很甘甜清香,制作的时候将青蒜和洋葱以1 1的比例,用牛油炒软后,加入马铃薯和高汤熬煮,最后打成泥过滤后再冷藏。总是被当成配料的青蒜,在这道汤里变成主角,味道甚佳,如果在这道汤里再加上煮熟的虾仁或蟹肉,就成了海鲜风味的冷汤。
    大蒜冷汤(GarlicColdSoup)是我在瑞士巴赛尔(Basel)喝到的一道冷汤。巴赛尔邻近德、法边境,是国际著名钟表展的展场,也常举办大蒜节活动。他们将大蒜用橄榄油以小火煎成金黄色,加入马铃薯片炒一下,再加入隔夜面包,淋入鸡高汤煮到大蒜变软,吃的时候加上大量橄榄油,大蒜和橄榄油的比例甚至高达1∶1呢!大蒜冷汤的烹调时间一定要长,否则喝汤时喉间会感觉辛辣刺激。中国北方人爱吃大蒜,有时生着吃,有时腌泡成糖蒜或腊八蒜吃,却至今没有人把大蒜制作成汤来喝,更别说是冷汤了。我可是特别花了钱才好不容易学到这道醇厚浓郁的大蒜冷汤的。
    哈密瓜冷汤(CantaloupeColdSoup)是我们夫妻有一年夏天造访帕玛(Parma)这个城市,品尝到的沁心冰凉的冷汤。这道汤品是意大利托斯卡纳(Tuscan)的经典名汤,将黄肉的哈密瓜加上柠檬汁、香槟打泥,以蜂蜜和盐调味,再加上少许Tabasco辣酱,使清香甘甜的滋味里带有丝丝微辣,吃的时候香槟小气泡在口中爆裂,大夏天喝上一碗真是很消暑。哈密瓜冷汤不只意大利有,在希腊和西班牙也可以喝到,它们的不同点在于,意大利会多挤些新鲜柠檬汁在汤里,希腊则会添加优格,而西班牙人却偏爱在汤里加上味道厚重的蓝霉起司。
    中国北方人喜欢夏天吃小黄瓜,当作蔬菜也当作水果,用来清心降火。中欧德、奥、瑞等国,也喜欢夏天食用黄瓜,但当地出产的是较粗大的黄瓜。他们除了把黄瓜拌色拉吃外,还制作成黄瓜冷汤(CucumberColdSoup)来喝。黄瓜冷汤是将大黄瓜、洋葱、马铃薯炒过后,加上芹菜末、鸡高汤煮熟打泥,冰镇后淋上鲜奶油,再撒上小葱花和熏鲑鱼。黄瓜的味道非常清爽,马铃薯增添浓稠感,搭配上烟熏鲑鱼的咸香,喝起来很顺畅。也有人用酸奶油取代鲜奶油,或拌入辣根酱,喝的时候微微呛辣味直冲脑门,带来一种清爽的快感,特别适合大口吃肉啃猪脚的时候喝。
    我在德国还曾经喝过一道菠菜冷汤(SpinachColdSoup)。欧洲市场里的菠菜,都是只有叶片没有梗子的,叶片较小,没有什么苦涩味,通常洋人都是把菠菜当色拉生吃。制作冷汤的时候,先把菠菜汆烫后打泥,再加入洋葱、马铃薯、鸡高汤煮软打泥后,和菠菜泥混合冷藏保存。为了保持菠菜的翠绿色泽,要等菠菜放凉了再打泥,还可来点熏火腿佐味,或是淋一点鲜奶油使汤汁更柔滑。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质和维生素B,喝起来清凉爽口。美中不足的是德国人口味重,把菠菜冷汤烹制得对我来说太咸了些。
    冷汤也能够搞创意,为了结合东、西方食材,我尝试制作过豆腐冷汤:先将嫩豆腐用果汁机打泥;将西芹和鸡高汤同煮15分钟后冷却打泥,再将豆腐泥和西芹泥混合打匀后调味,就成了滋味清爽的豆腐冷汤,汤汁里飘散出淡淡芹菜香,口感十分滑顺美味。我还制作过一道珍珠冷汤,先把马铃薯炒香,加上鸡高汤打成泥后,混合鲜奶冰沙和珍珠,就成了创意十足的珍珠冷汤。喝起来略带咸味的鲜奶冰沙,有着马铃薯的醇厚,而一粒粒珍珠则带来特殊嚼劲。
    原来汤不只分东、西方口味,还有清汤和浓汤的差别,更有热汤和冷汤的不同,今年夏天您也发挥创意自制几款冷汤试试?没出国之前,只知道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生活必需品。尤其醋是我妈妈最喜欢的,吃面也要拌点儿醋,煎饺也要蘸点儿醋,炒菜时的酸、甜、糖醋更是少不了。后来我常出国跑,相较之下,发现爱醋的还不只是中国人,欧洲人也是一样,他们每餐必吃色拉,所吃的色拉多半是加醋淋油的,有时那油醋色拉酸得我龇牙咧嘴,却见他们甘之如饴,始终大口大口地吃着。
    欧洲国家对于酒和醋没有“公卖”制度,因此家家户户都可以自己酿制各种酒或醋,有的农家还会定期把自己酿的酒、醋拿到市场上贩卖。我上次去维也纳就在菜场遇到一个卖醋兼卖麻油的妇人,她的摊位上摆着各种容量大小、不同形状的玻璃瓶,里面盛装着各种醋,另外摊上还有一组小瓶,看来像是有橡皮头吸管的小药瓶,里面装的是样品醋,只要客人有兴趣,她就滴几滴在客人手背上让你闻闻香味,或是用舌头舔舔尝一下味道,尝得满意,摊位两旁横着的木架上,一边放的是存放在木桶里的各种醋,一边放的是装在大玻璃瓶里较贵的醋,只要告诉她想要买多少,老板娘会立刻用适当容量的瓶子当场帮你盛装,甚至给你在瓶子上绑条丝带或包装成礼盒,让醋瓶看起来赏心悦目,送礼自用两相宜。我小的时候,在中国台湾的市场里也有当场打油,或是沽酒买醋的,但是现在一切都商品化,全都是包装整齐的瓶罐,现成放在超市架子上。在维也纳菜场里看到卖醋小摊,不由得唤起我尘封已久的记忆。
    据说古时候罗马的凯撒大帝喜欢把醋调和了水当作饮料喝,埃及艳后克丽奥则是用醋溶珍珠饮用。从前听到这些说法,觉得这些古代老外的饮食习惯还真怪异得可以,没想到现代科学证明,醋对于人体有极大好处,甚至鼓吹现代人把醋汁当作健康饮料般地每天饮用。真是风水轮流转,老古董的习惯,忽然变成最时髦的玩意儿了。
    醋的英文名字是Vinegar,来自于法文的VinAigre这个字,也就是酸酒(SourWine)的意思。葡萄酒醋的发明虽然没有文献记载,但很可能就是一个意外,不知是谁一不小心,把葡萄酒液体酸性发酵,就变成了醋,所以称呼它为“酸酒”。现在流行喝葡萄酒,一大瓶酒喝不完往往会剩下。都说剩酒会变味,干脆拿来做醋算了,但是就那么摆着会变成醋吗?许多人问我们这个问题。其实自己酿制酒醋一点儿也不难,只是红、白酒稍微有点不同。以红酒来说,把它倒入一个宽口瓶中,不超过2/3瓶满,放入一些酵母或已发酵未消毒处理的红酒,或是最方便的放入一把干的通心面条,把面条浸在酒中,瓶口用二层纱布罩着并用橡皮筋绑紧,以防脏东西掉入,放在温暖阴暗的地方3个月,红酒醋就酿成了,再用纱布或滤纸过滤一下,就可以得到清澈的红酒醋了。白酒醋的做法大致相同,只是用一半白酒一半冷水来浸泡发酵就可以了。
    醋的口味变化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也就是酒醋、苹果醋和谷物醋。
    酒醋顾名思义当然就是用酒发酵酿成的醋,又有红酒醋、白酒醋、玫瑰红酒醋、米酒醋、雪莉酒醋、香槟酒醋等很多种。最佳质量的酒醋是用法国所谓“OrleansMethod”方式制造出来的,这个方法是把要发酵用的酒,放在橡木桶里面,等待培养菌或说等待醋表面生成一层薄皮,这层薄皮就是在发酵形成时自然产生的酵母菌,它也是酿制酒醋的关键,之后醋就形成了,然后可能还需要经过使用咖啡滤纸过滤的手续,就完成了清澈的醋汁。制造酒醋用的酒没有限制,新酒、老酒或是喝剩下的酒,丧失气泡的香槟酒,全都可以用来酿造酒醋,只是制造出来的酒醋,味道、颜色会多少有些不同而已。最著名的巴沙米可老酒醋(BalsamicVinegar),是一种意大利红酒醋,就是在木桶里发酵熟成,存放3~12年不等的时间才酿成的醋。
    苹果醋是用苹果果肉发酵制造的,有一种温和淡淡的苹果甜香。刚酿成的苹果醋很浑浊,要用滤纸或纱布过滤后才会清澈。
    谷物醋中最常见的就是中国和日
    本的米醋,它的酸度低,很温和,颜色从白色到浅红色到紫黑色都有。谷物醋中还有一种麦芽醋(MaltVinegar),是用啤酒做的,把麦芽薏仁加到啤酒里,使它发酵再存放熟成,这种醋常会加入些焦糖,使醋的颜色变成深咖啡色。麦芽醋是英国人最喜欢用来配炸鱼、薯条吃的一种醋。中国则还有镇江醋、山西老醋、工研醋等,也都属于谷物醋的范畴。
    除了酒醋、苹果醋、谷物醋这三类基本醋之外,还可以利用它们变化出不同口味的许多醋,比方说把各种浆果、水果加一点糖略加温,再浸在米酒醋或白酒醋瓶子里,两周后先过滤,再把果子压出汁倒回醋内,果渣丢掉,就有了不同味道和不同颜色的水果醋了。香料醋可以用红酒醋、白酒醋或苹果醋来制作,先把想要用的新鲜香料放在酿醋容器中,把醋加温煮沸,再倒入容器中,热醋会使香料中的香味容易散发出来,静置两周后,过滤完就可食用了。制作香料醋可以仅用单一香料,也可以使用混合香料,全凭个人喜好。
    醋,在古时候的中国被称为“酢”,日本人沿袭这种称呼,至今还称醋为酢。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此外还有少量的有机酸、糖分、氨基酸,以及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微量酒精。醋的功用非常多,对人体保健尤其重要,食品科学家们建议每人每天早晚两次,各以3毫升醋冲水饮用,对健康、美容很有帮助,还能预防感冒。 醋的功用非常多,在烹调上来说,炒蔬菜时放点儿醋,可以保持菜中的维生素C不受破坏,而且使炒出的菜保持脆嫩;烹煮肉类、鱼类或带骨食物加点醋,可以使肉容易煮烂,并把食物中的钙、磷、铁等矿物质溶解出来,有助于人体的吸收和利用;太辣的菜放些醋,可以减轻辣味;太咸的汤加一汤匙糖和醋,再煮一下就可以去除咸味;凉拌菜加上醋,不但好吃而且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更能保护菜中的营养成分不被氧化;油腻食物吃太多,喝一点儿醋可以解腻;饮酒过度喝几口醋可以醒酒;煎荷包蛋时滴几滴醋,可以保持蛋形美丽;煮饭、蒸馒头加一点醋,就不容易腐坏;醋还能滴在鱼类菜肴里,去除鱼腥味或是滴在手上洗去手上的鱼腥味儿;醋也能用来腌制食物久藏不坏;烫芋头时加点醋可以去除黏液;洗色拉的最后一次水中加些醋,就不会有水分太多的水水的感觉等。
    醋在居家生活上的功用还有:洗衣服时加点醋,可以中和残留的碱,保持衣物色泽鲜艳;洗澡时加一点醋,可使肌肉松弛并去除残留的肥皂碱;打嗝不止时,用两汤匙醋加一汤匙白糖混合喝下,可以止嗝;插花时先把根部浸在醋水中一会儿,再插入瓶中,花儿更易吸水,能多维持几天;厨房油垢、咖啡壶和茶壶污渍,可以用醋水浸泡,再冲水清除;用温热醋水洗头可以止痒、治头皮屑、防脱发;香港脚患者每天浸泡温醋水二三次,每次十分钟即可治愈;被虫咬伤,涂些醋可以消肿止痒;淤血青紫,用热醋水涂擦,可以活血消肿;厨房的砧板很容易成为细菌温床,水洗后再用醋洗一遍,消毒又杀菌;用醋熏蒸室内,能防止流行性感冒、脑膜炎、腮腺炎等疾病的发生。
    醋对于健康及医学上的功用,更是多得不得了,比方说,醋能促进脂肪消耗、增进新陈代谢,减肥效果良好;醋可以抑制乳酸恢复疲劳;醋可以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醋可以治疗便秘、防止粉刺生长;醋可以驱蛔虫、除蛲虫;醋可以增加胃液分泌,开胃消滞;醋可以抑制并杀死流感病毒、伤寒和副伤寒病菌、肺炎双球菌等;醋能防治呼吸道和肠胃道疾病;醋能滋润皮肤、软化血管;醋能延缓衰老等等。
    醋的好处非常多,但是也不能因此就拼命地喝醋,人体忽然吸收过量醋会伤胃、损齿、不利于筋骨,因此要适可而止。患有消化道溃疡的人,则不宜吃醋。醋还会融解铜,因此烹调和盛装有醋的食物,绝不能选用铜器皿,以免不知不觉铜中毒。高级手绘瓷盘千万不要拿来作为色拉盘,以免油醋一淋上,醋会洗去那些图案颜色。
    醋可说是一种天然防腐剂,室温存放几乎可以无限期地保存。如果是自己做的醋,最好还是放冰箱冷藏,以免它发酵不止;如果醋有沉淀,变浑浊或表面形成发酵薄膜,都不影响质量,仍然可以吃,只是先过滤一下,看起来会比较清澄美观。
    意大利人的设计天分也表现在醋瓶上,不但种类多多,瓶子造型特别,有时还把透明醋瓶里浸入各种香料或水果,做成各种香料醋或水果醋,这些醋不但味道不同、香气各异,而且还有装饰作用。我到意大利时,几乎每家餐厅都有香料醋瓶摆着做装饰品,五颜六色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