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忠油画价格:高中生物复习答疑(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18:38:59
生物疑难问题 2007-03-28 22:37:20 阅读88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九、学习方法与解题方法(022疑)
386.老师,请系统地给我们讲一下高中生物应该怎样学?
答:
1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1.1 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从万物之灵的人类到单细胞的细菌,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氢、氧、氮、硫、磷、钙、铁、铜等几十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并且这几十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
1.2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是五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的这种结构的存在,就既利于阳光透过,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而阳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叶内组织,又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这就是表皮。
1.3 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也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例如,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质体、液泡等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的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1.4 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很明显,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因此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1.5 生物进化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再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进而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演变为原始生命的变化过程;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1.6 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永无止境。人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逐步更新人口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2.1 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2.1.1 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镜,后高倍镜。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出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2.1.2 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嵴,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
2.1.3 动态观察
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2.1.4 边思考边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例如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就要边观察、边思考下列问题:①表皮细胞的颜色和排列状况是怎样的?②叶肉中接近上表皮的细胞与接近下表皮的细胞在形状、排列状况和内部绿色颗粒多少等方面有什么不同?③叶脉细胞是什么颜色和形状?这些细胞是怎样排列的?
2.2 做笔记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2.2.1 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
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
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
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
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2.2 听讲笔记
即听报告、听讲座和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2.2.3 观察笔记
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
2.3 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2.3.1 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2.3.2 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
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生物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进行归类,才好进行比较。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3.3 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2.3.4 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2.4 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忆方法很多,正面仅举生物学学习中最常用的几种。
2.4.1 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4.2 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2.4.3 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2.4.4 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2.4.5 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3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3.2 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例如有位中学生学习了嫁接的原理后,课下不断实践,很快提高了技术,一个秋天就与家长一起嫁接了近万枝桃、梨苗,为当地的庭院种植业作出了贡献。
3.3 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387.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我想问一下现在开始复习有用吗?如何找重点复习?
答:有用!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学习新知识时,一定随时复习过去的内容,在复习时一定要多思,多问,多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注重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重点放在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复习,比如光合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等。
388.高考前怎吗复习呀!
答:①吃透最后几次冲刺、适应性训练题,尤其是生物实验与设计题,彻底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设计步骤等。②每天有一定量的中档难度的练习题,维持大脑的紧强度和应试状态,千万不要再去做过多的题,尤其是不能去做过难过偏的题,不要去钻牛角尖。③回归教材,尤其是必修教材,针对你自己实际情况和重点章节的重点内容,强化基本知识及其联系的再认识。④调整好心态,胸有成竹,攻克学习与应试的制高点。通过这么一段时间来的克苦学习,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⑤注意作息规律,注意饮食卫生,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有任何意外进入你的心房。要在轻松、愉悦的心景下超水平发挥,能做到的题、能得到的分不得有失误,甚至平时可能做不了的题也能在这个特殊情景下做到并喜获丰收。
389.我想知道学习生殖遗传的窍门是什么?复习是应该做什么样的习题?
答:①彻底搞清“减数分裂”是学好“遗传变异”的基础。减数分裂知识既是该单元的重难点,也是全书的重难点,它在生物学学习和高考测试中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故必须花大力气复习好减数分裂内容,力求科学、准确。
1.知识储备
(1)充分认识有丝分裂的基础性,而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特殊形式。
(2)深化和拓展减数分裂的部分知识,适应并攻克测试题和高考题中的涉外知识。
①配子减数分裂
配子减数分裂是产生配子时进行的(教材中介绍的减数分裂就是这种类型)。重点放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上,尤其搞清“基因重组”就具体发生在减Ⅰ前期的四分体阶段和减Ⅰ后期。四分体阶段往往发生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导致等位基因的互换,打破基因间的旧连锁,建立新的连锁,实现基因的重新组合;在减Ⅰ后期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也实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这样就为后面复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和可遗传变异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学生的迁移和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应注意和澄清的问题是:DNA的复制发生在减Ⅰ前的间期,而不能说发生在减数分裂的间期;减Ⅱ过程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有丝分裂,因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细胞内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而减Ⅰ之后,同源染色体就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所以次级性母细胞中就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因此减Ⅱ过程中和产生的子细胞中也就没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这与有丝分裂类似,因此只能说减Ⅱ类似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孢子减数分裂(居间减数分裂)
孢子减数分裂发生在产生孢子的过程中,该知识与被子植物个体发育和遗传的内容联系密切。若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有些问题就不能顺利分析解答。如推算胚核和胚乳核的基因型就涉及孢子减数分裂的知识。因此要了解被子植物的卵细胞、极核、精子是如何形成的。
花药中产生小孢子母细胞(花粉母细胞) 四分孢子 4个小孢子(花粉粒) 4个成熟的花粉粒(各有1个营养核和1个生殖核) 8个精子(每1个花粉粒萌发产生2个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精子)。
胚珠中产生大孢子母细胞(胚囊母细胞) 4个大孢子(其3个退化,1个发育) 8核胚囊(1个卵细胞、2个极核、2个助细胞和3个反足细胞的基因型相同)。
③假减数分裂
如雄蜂(单性生殖—孤雌生殖产生)的精原细胞象征性地进行减数分裂的2次分裂,第一次分裂形成1个有核、1个无核的大小两个细胞。无核的小细胞退化,有核大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配,含细胞质较多的子细胞发育成精子,含细胞质少的子细胞退化。因此雄蜂的体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的染色体数均为16条,通过减数分裂后,染色体数并没减少一半。1 个初级精母细胞连续分裂2次只产生1个精子,而不是4个精子,这都与正常的减数分裂不一样。
(3)彻底搞清“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单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
①表解“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单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减Ⅰ
 
减Ⅱ
 



 



 



 



 



 



 



 



 



 


 


 


 


 


 
染色体数(个)
 
2n
 
2n
 
2n
 
2n
 
n
 
n
 
n
 
2n
 
n
 
2n
 
2n
 
2n
 
2n
 
4n
 
2n
 
染色单体数(个)
 
0­­­­-4n
 
4n
 
4n
 
4n
 
2n
 
2n
 
2n
 
0
 
0
 
0
 
0­­­­-4n
 
4n
 
4n
 
0
 
0
 
DNA含量
 
2N­­­­-4N
 
4N
 
4N
 
4N
 
2N
 
2N
 
2N
 
2N
 
N
 
2N
 
2N-4N
 
4N
 
4N
 
4N
 
2N
 
同源染色体(对)
 
n
 
n
 
n
 
n
 
0
 
0
 
0
 
0
 
0
 
n
 
n
 
n
 
n
 
2n
 
n
 
备注
 
以二倍体生物(2n)细胞核内的变化为例
②图(一)示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DNA含量的变化。
图(一)
③图(二)示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DNA含量的变化。
图(二)
④性原细胞自身的繁殖方式是:有丝分裂。
⑤减Ⅰ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是基因互换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故基因重组发生在减Ⅰ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和减Ⅰ后期;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⑥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体细胞突变)和减Ⅰ前的间期(有性生殖细胞突变)DNA复制的时候。
⑦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数目减半的根本原因是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这也是减Ⅰ的最主要特点;而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并移两极则是减Ⅱ的主要特点。
⑧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和时期的依据是:a.染色体数的奇偶性;b.有无同源染色体;c.有无染色单体;d.着丝点的位置。
⑨细胞分裂中的“三中”和“三后”(注: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后期不均等分裂是区别第一极体、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依据)比较(以二倍体为例):
 
项     目
 
“减Ⅰ”中期
 
“减Ⅱ”中期
 
“有丝”中期
 
“减Ⅰ”后期
 
“减Ⅱ”后期
 
“有丝”后期
 
着丝点位置
 
赤道板两侧
 
赤道板上
 
赤道板上
 
细胞两极
 
细胞两极
 
细胞两极
 
有无同源染色体
 

 

 

 

 

 
有(2n对)
 
有无染色单体
 

 

 

 

 

 

2.精练典型试题,建立“错题库”,反复分析领悟出其中深刻含义
例1 一只雄蜂和一只雌蜂交配产生F1代,在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代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和ab4种,雌蜂的基因型共的AaBb、Aabb、aaBb和aabb4种,则亲代的基因型是(  ) A. aabb×AB    B. AaBb×Ab    C. Aabb×aB     D. AABB×ab
析 雄蜂精子的形成是通过假减数分裂产生的;而雌蜂(蜂王)能进行真正的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且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产生的。这三个知识点是解答此题不可缺少的知识。根据F2雄蜂的基因型可推出F1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因为F2雄蜂是由F1雌蜂产生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根据F2雌蜂的基因型可推出F1雄蜂的基因型为ab,这是因为F2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从AaBb、Aabb、aaBb和aabb中去掉来自卵细胞的基因:AB、Ab、aB和ab,就可知道F1雄蜂产生的精子为ab。又因为F1雄蜂的基因型为ab,说明F1雌性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当雄性亲代的基因型为AB时,才能产生AB 的精子,才会使F1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例2 根据下表提示回答表中问题:
 
亲本基因组合
 
母本AABB×父本aabb
 
母本aabb×父本AABB
 
子房壁

果皮
 
基因型
 

 

 
表现型
 

 

 
珠被

种皮
 
基因型
 

 

 
表现型
 

 

 
受精卵


 
基因型
 

 

 
表现型
 

 

 
受精极核

胚乳
 
基因型
 

 

 
表现型
 

 

析  果皮和种皮细胞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由母本决定,所以⑴、⑶为AABB,⑼ 、⑾为aabb,⑵、⑷表现A、B基因控制的性状,⑽ 、⑿表现aa、bb基因控制的性状;胚细胞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由受精卵的基因型来决定,所以⑸、⒀为AaBb,⑹、⒁表现为A、B基因控制的性状;胚乳细胞的基因型由受精极核的基因型来决定,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的基因型相同,所以⑺、⒂分别为AAaBBb、AaaBbb,⑻、⒃均表现为A、B基因控制的性状。
------------------------------------------------------------------------------
准确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和变异》一章在全书中所占篇幅较大,在教学中所需时间较长,在各级考试中所占比分较多,且是全书中重、难点相对集中的一章,其有关知识的应用又往往灵活多样。因此如何掌握最佳复习方法,达到全面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是值得每一位同学探索的难题。下面针对“遗传的基本规律”就本人的做法谈一点看法,供同学们参考。
1 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1.1概念系列
1.1.1 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1.1.2 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
1.1.3 杂交—自交—回交—测交—正交—反交
1.1.4 纯合体—杂合体
1.1.5 基因型—表现型
1.2 符号系列
 
符号
 
P
 
×
 
×
 
F1
 

 

 
含义
 
亲本
 
杂交
 
自交
 
子一代
 
雌性
 
雄性
1.3 关系系列
1.3.1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3.2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1)基因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内因,而表现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外部形式。
(2)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但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型相同。
(4)生物表现型的改变,如果仅仅是由环境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那么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5)生物表现型的改变,如果是由基因型(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起,那么这种变异就能遗传给后代。
1.3.3 基因—DNA—染色体—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特定结构的基因控制特定性状的表达,特定结构的蛋白质体现特定的性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来实现的。
1.3.4 减数分裂与遗传的关系
(1)遗传规律是指基因在上下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2)从细胞水平上看,遗传规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这是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其结果使配子中含有每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
(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这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其结果形成不同基因组合的配子。(5)经过减数分裂所形成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2n n),没有同源染色体,也就不存在等位基因了(同染多倍体生物例外)。
(6)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合子,以及由合子发育成的新个体的所有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又恢复到亲本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n 2n),有了同源染色体,也就会有等位基因或成对的基因了。
(7)子代基因型中的每对基因(包括等位基因)都分别来源双亲。
(8)遗传规律尽管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但必须通过子代的个体发育由性状表现出来。
2 遗传基本规律
2.1 基因的分离规律
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是学好遗传规律的基础。要掌握这部分内容,可按下列层次逐步深入。
2.1.1  一对相对性遗传的特点
(1)杂交操作:去雄→授粉→套袋。
(2)F1全部表现为显性亲本的性状。
(3)F2显、隐性状同时出现(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其分离比为:
显性个体占3/4
隐性个体占1/4
接近3∶1   纯合体占1/2( 纯合显性个体占1/4纯合隐性个体占1/4)
杂合体占1/2
显性个体中( 杂合体占2/3、纯合体占1/3)
2.1.2 对性状分离的解释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且一个来源父方,一个来源母方。如DD、 Dd、dd都是成对基因,其中Dd是等位基因。
(2)在生物的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纯合体DD和dd 各产生一种类型配子,分别是D和d。杂交后代F1Dd的两个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杂种体内等位基因的独立性)。
(3)F1Dd进行减数分裂时,D和d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1/2)D和(1/2)d的配子(杂种体内等位基因的分离性)。
(4)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受精结合的机会均等(雌、雄配子受精的随机均等性),因此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表现型及其比例接近于3显∶1隐。
2.1.3 杂交组合类型
(1)纯合体自交 DD×DD→DD
dd × dd→dd  能稳定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2)纯合体杂交DD×dd→Dd,得到杂合体,表现为显性,据此可进行显性、隐性性状的判定(杂交后代没有显现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隐性)和推导双亲基因组成。
(3)杂合体自交Dd×Dd→( 基因型比为DD∶Dd∶dd=1∶2∶1表现型比例为显性 ∶ 隐性=3∶1)
(4)回交Dd×DD→(基因型比DD∶Dd=1∶1,表现型只有一种全为显性)
(5)测交Dd×dd→(基因型比为Dd∶dd=1∶1,表现型比为显性∶隐性=1∶1),这是回交的一种特殊形式。
下面以一对相对性状的交配实验的三种主要情况比较如下
 
组别
 
亲本组合
 
后代基因型、种类、比例
 
后代表现型、种类、比例
 
组合名称
 
举例
 
1
 
杂交
 
黄×绿(YY×yy)
 
1种:Yy(100%)
 
1种:黄(100%)
 
2
 
自交
 
黄×黄(Yy×Yy)
 
3种:1/4 YY、2/4 Yy、1/4yy
 
2种:3/4黄、1/4绿
 
3
 
测交
 
黄×绿(Yy×yy)
 
2种:1/2 Yy、1/2yy
 
2种:1/2黄、1/2绿
 
说明:牢记以上类型,运用自如,这是学习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基础。
2.2 自由组合规律
自由组合规律是研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要学好自由组合规律,必须在分离规律的基础上,把各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解成许多一对一对的相对性状去研究,这就容易掌握了。
2.2.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
(1)F1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双杂种)。
(2)F2出现性状分离和重组类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表现型4种:2 种亲本组合类型和2种新类型(重组类型),其比例为:
(3)F1双杂种(YyRr)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Y与y、R与r)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等位基因(Y与R或r、y与R或r)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产生比例相等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4种,如下图所示:
F1的配子     1/4YR 1/4Yr  1/4Yr   1/4yr             (减Ⅰ后期)
(4)F2雌、雄各4种配子受精结合机会均等,因此F2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其基因型比为(1:2:1)2=1:2:1:2:4:2:1:2:1,表现型比(3:1)2=9:3:3:1。图示如下:
2.2.2 两对相对性状的交配后代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比率计算法
两对相对性状的交配情况主要有以下6种
 


 
亲本组合
 
后代基因型
种类
 
后代表现型
种类
 
后代表现型比例
 
组合名称
 
举例
 
1
 
二杂交
 
黄圆×绿皱(YYRR×yyrr)
 
1×1=1
 
1×1=1
 
全为黄圆(1×1)
 
2
 
二自交
 
黄圆×黄圆(YyRr×YyRr)
 
3×3=9
 
2×2=4
 
(3:1)2=9:3:3:1
 
3
 
二测交
 
黄圆×绿皱(YyRr×yyrr)
 
2×2=4
 
2×2=4
 
(1:1)2=1:1:1:1
 
4
 
一杂交一测交
 
黄圆×绿皱(YYRr×yyrr)
 
1×2=2
 
1×2=2
 
(1:1)×1=1:1
 
5
 
一自交一杂交
 
黄圆×黄皱(YyRR×Yyrr)
 
3×1=3
 
2×1=2
 
(3:1)×1=3:1
 
6
 
一自交一测交
 
黄圆×黄皱(YyRr×Yyrr)
 
3×2=6
 
2×2=4
 
(3:1)(1:1)=3:1:3:1
 
说明:一对相对性状的交配情况是解题的基础,应做到熟练地计算,牢固地掌握。(详见2.1.3表)
3例题 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个体杂交(无链锁无交换),求①双亲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②后代基因型种类及其比例、③后代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④后代基因型为AaBbcc的几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
① 亲本AaBbCc的配子种类为2×2×2=8,比例为(1:1)3=1:1:1:1:1:1:1:1;
亲本AabbCc的配子种类为2×1×2=4,比例为(1:1)×1×(1:1)=1:1:1:1。
② 后代基因型种类为3×2×3=18,比例为(1:2:1)× (1:1) × (1:2:1)=1:2:1:2:4:2:1:2:1: 1:2:1:2:4:2:1:2:1。
③ 后代的表现型为2×2×2=8种,比例为(3:1)× (1:1) × (3:1)=9:3:3:1: 9:3:3:1。
④ 后代基因型为AaBbcc的几率为(2/4)×(1/2)×(1/4)=1/16。
---------------------------------------------------------------------------------
②以《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基本知识落实到位。
③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中档难度的题,以反馈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在基本知识较好的情况下,做一些近几年的相关内容的高考题,进行能力提升。
④要学会自我总结和归纳,要多想、多问。在总结和归纳中构建知识体系,在多想和多问过程中掌握方法、技巧。
390.我现在是高三学生,能推荐几本好的参考书吗?
答:作为学生,参考书不能过多,只要有一本即可。如果参考书多了,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坏事(原因在此不必说)。作为教师,参考书在多一点为好,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吸取精华,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具有自己的特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91.04年高考考察了很多基础知识,我想问问您基础知识具体指什么?那些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怎么才能提高基础?
答:是的,今年生物高考题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①高中生物学“基础知识”实质上就是教材上的知识点。②如细胞的“有丝分裂”中: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细胞周期//动物、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异同//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单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有丝分裂的意义//制作、观察有丝分裂装片的相关知识等都属于基础知识。③生物知识点非常细且很多。那么如何提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呢?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多看多思多问多练、规范“三本(记录本、练习本、错题本)”。教师的功底要深,备课要充分,教法学法要紧扣时代脉搏,多在指导学生“学”和点拨学生“疑”上下功夫,调动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
392.请问生物的知识结构网络应该怎么建立?什么形式的?
答:形式多样,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如:①以章节为序建立。适用于新课教学或学习后的复习。②根据生物学知识内在联系,以专题形式建立,且专题可大可,看侧重于哪个方面。主要适用于综合复习,以及阶段性特写。
393.如何做生物中的计算题?
答:① 此问题范围太大,涉及内容太多,不好一一作答,能否具体到某些方面吗?我再详细作答。下面仅从宏观上给以指导:
② 生物中的计算题要具备较好的数学思维、较好的物理学和化学知识。
③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的计算题:
a.要有较好的化学知识和数学思维;
b.要熟练有关反应式;
c.要搞清有关关系;
如:光合作用有关的计算
(1)物质计算:
依据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CO2 + H2O (CH2O)+ O2 ; 或6CO2 + 12H2O C6H12O6+ 6H2O + 6O2。
①光合作用释放6O2来自光反应阶段原料水的分解。
②光反应阶段12H20光解产生24个H,在暗反应中用于还原6C02,并产生6H20。
③光合作用产物C6H12O6中的碳和氧来自原料C02,氢来自原料水。
④生成物6H20中的氢来自原料水,氧来自原料C02。
(2)能量计算:
依据光合作用反应式进行计算。
(3)与呼吸作用结合的计算:
在光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
光合作用实际产O2量= 实测O2释放量 + 呼吸作用耗O2量;
光合作用实际C02消耗量= 实测C02消耗量 + 呼吸作用C02释放量;
光合作用C6H12O6净生产量= 光合作用实际C6H12O6生产量 - 呼吸作用C6H12O6消耗量。
④ 蛋白质与DNA、RNA中有关计算题:
a.要明确氨基酸的通式及其特点;
b.要明确双链DNA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及其隐含条件;
c.要明确转录、翻译过程中的数量变化。
⑤ 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生物量的计算:要明确能量传递效率10%~20%。
394.一个DNA分子中有碱基A20个,占全部碱基的20%,若DNA连续复制2次,需要碱基胞嘧啶(    ) A.20个     B.30个     C.90个     D.120个
解:
① 没有特殊声明与暗示时,DNA分子视为双链DNA分子;
② 在双链DNA分子中:A=T,C=G;
③ 依题意可知:A=T=20个,总碱基=A+T+C+G=20/(20%)=100(个);
④ 每个DNA分子中 ;
⑤ 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连续复制2次后的DNA分子数为 个,其中净增加了 ;
⑥ 故,本题中DNA连续复制2次,需要碱基C= ;
⑦ 拓展:一个DNA分子中碱基A占a%,若DNA连续复制n次,需要游离碱基C为 。
395.我在生物学习中总是做不好遗传概率题,该如何入门,请老师指点迷津,非常感谢。
答:遗传概率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只在把“基因的分离规律、减数分裂”彻底搞清和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就可以了。你能列举一个或几个具体问题吗?看你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以便指点的针对性。
396.癌细胞通常事故由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后形成的。癌细胞的特性包括细胞的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并有侵袭性(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性。在过去的几年中出现了多种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请回答下列一组有关癌症及起治疗的问题
(1)通常可能引起基因改变的因素可能有                    (填写序号)。
A.紫外线    B.甘油      C.肝炎病毒    D.煤焦油及其衍生物
E.葡萄糖    F.尼古丁    G.丙酮酸      H.核辐射
答:回此题应从物理因素(A.紫外线/ H.核辐射)、化学因素(D.煤焦油及其衍生物/ F.尼古丁)和生物因素(C.肝炎病毒)进行思考。要明确能致癌的理、化、生因素常见有哪些?
(2)上述使正常细胞中的()由()状态转变成()状态,从而导致癌病的发生。
答:癌细胞是由于在一定理、化、生因素的作用下,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由(抑制)状态转变成(激活)状态,从而导致癌病的发生。
(3)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    )期。化疗还可以采用其他药物,如-氟尿嘧啶,他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可以干扰DNA复制以及(    )合成。
答:思考方向为:
①“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②“尿嘧啶”为“RNA”的一种含氮碱基,在“DNA”中无。但“DNA”复制的间期包括三个连续变化,即G1期(DNA合成前期,合成相关大量RNA和蛋白质)、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合成少量相关RNA和蛋白质)。
③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间)期。
④化疗还可以采用其他药物,如-氟尿嘧啶,他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可以干扰DNA复制以及(RNA)合成。
(4)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倍增时间为1年。而持续的和不受调节控制的血管生成则出现大量病态,肿瘤转移和内皮细胞的异常生长等,这种血管生成速度十分迅速,对于癌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作用是(    )
答:此问不态明确。是说“血管生成速度十分迅速,对于癌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作用” ?我看应该这样来答。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倍增时间为1年。而持续的和不受调节控制的血管生成则出现大量病态,肿瘤转移和内皮细胞的异常生长等,这种血管生成速度十分迅速,对于癌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作用是(供给营养)。
(5) 请问关于这类行的题目应该怎么解呢?如何看它所给出的信息解题?还有关于爱滋病啊,等等一类型的题目。
答:教材基本知识一定要全、要细,并能适时迁移。下面谈谈“信息题(起背景材料作用)的解法”:
1 信息给予题的基本框架
综合各类信息给予题,笔者认为,该类试题一般具有如下框架:题干 (信息部分)+若干简短问题(问题部分)。题干是向学生提供解题信息,多以文字叙述为主,有的再辅以图示和数据等信息,内容覆盖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各方面知识,题干的特点往往具有隐蔽性、启发性和迁移性。问题部分是围绕题干给出的信息主题展开的,学生能否解答问题,关键取决于他能够从题干中获取多少信息以及获得的信息能否快速地迁移到要解答的问题中来。若干问题往往以连环式、并列式、渐进式或综合式的结构关系形成系列,构成对题干信息的比较完整的研究和应用。
2 信息给予题的典型特征
●情景新知识活。创设情景的题材一般取材较新,富有时代气息,考生必须对新情景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通过检索旧知识,吸纳新知识,探索出试题设问的实际问题与中学基础知识的相同点与相似点,从而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景中去。
●起点高落点低。信息给予题的命题多取材于重大的生物学成果或经典的生物学实验——即起点高,而所问问题往往又是利用现有基础知识便能解答的,看似超越大纲,实则紧扣书本——即落点低。
●即时学即时用。由于信息题创设的情景新,知识内容新,要求考生现学现用,迅速捕捉信息并且利用信息,这正是检测考生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绝妙之处。
3 信息给予题的解法
由于信息给予题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解答时应遵循的一般方法:
●阅读理解发现信息。认真阅读题干,能读懂题干给出的新信息,理解题干创设新情景中的新知识。
●提炼信息发现规律。结合提出的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剔除干扰信息,从中找出规律。
●运用规律联想迁移。充分发挥联想,将发现的规律和已有旧知识牵线搭桥,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
●类比推理解答问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97.生物会考怎么复习?
答:紧扣教材,掌握基础,适当的基础练习,反馈矫正。
398.生物实验题该如何得分?
答:要在实验考核中获得较理想的分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手。
1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1 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1.2 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1.3 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1.4 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1.5 实验条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1.6 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急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1.7 实验测量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1.8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1.9 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 理科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
2.1 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包括3类: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具备可重复性。
2.2 等量性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
2.3 单因子变量的原则。
3 理科实验设计的4性
3.1 科学性:这是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原则(原理、操作、程序、方法正确)。
3.2 安全性:尽量避免危险性操作(如果必须使用,要注明,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3.3 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取药品、仪器、设备在中学现有实验室内能够完成。
3.4 简约性:实验方案尽可能简易方便(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
总之,a.原理正确,b.效果明显,c.装置简单,d.操作安全(其它正确步骤多一步要扣分)。
4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4.1 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要求的基本条件;
4.2 精心策划实验方法、严格设计实验过程、合理设置对照或变量,并引入科学的测量方法;
4.3 能够做到有效预测实验结果、科学描述实验结果,并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5 实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5.1 在掌握实验目的、原理的基础上确定实验方法。
5.2 严格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准确设置对照或变量。
5.3 注意实验程序的科学性、合理性。
5.4 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测量、记录。
5.5 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其导致原因,并能够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5.6 多分析实验设计的实例。
399.老师好,离高考所剩时日不多了,但是我每次做模拟题的时候,总是概念分不清楚,有的时候觉得这个选项对,有的时候觉得那个选项也对,导致到头来都错,很惆怅啊!高考会不会被生物拉死啊?尤其是选择题!不知道该如何克制这种现象的发生!请老师指教!
答:生物试题的综合性很强,尤其是理综中的生物题。要想获得理想的成绩,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有较牢固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这在你学习的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
②学会学习,注重学习的全过程;注重理解、归纳小结;经常联系生产、生活和实践,与身边的科学有效连接。
③多看,重基础;多问,攻克思维障碍;多思,理论联系实际,学科渗透,实现知识迁移;多练,适时反馈矫正。
④注意答题方法多变,如正面作答(知识熟练)、淘汰筛选法等。
⑤树立必胜信心,克服心理失误。
400.高考的生物题是不是有越来越难的趋势啊?很多题涉及到初中的知识,可我初中学得不是很好。比如形态学那部分,怎么办呢?
答:
①高考试题是用于高校选拨合格人才的考试题,十分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不存在“生物题”越来越难或越来越易的说法,只能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高考试题不考怪、难、偏题,但注重考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践的能力等。但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这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只是高中所学的。是小学、中学(包括初中、高中)所学的,尤其是高中所学的。
②如果高中生物中涉及到的初中生物知识,应该去关注,比如“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等。有不懂之处还求教于同学或教师。别无它法。因为你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他人能够给你指导、解疑,为你的学习做一点服务工作,自己还得好好地走这一步路(如果你的时间不充许,就只好放弃,因涉及到的初中内容毕竟很少)。
401.生物的问答题应该怎样答才算是完美的,不会被扣分呢?有些时候题目我都会做,可是,总是得不到满分,为什么?我该怎样做,才可以拿到满分呢?
答:
①读懂题,明确已知什么,问什么,与教材上什么内容有联系。寻觅(知识)切入点。
②大脑构思(知识和生物学语言加工),击中要害(注意科学性)。能力体现。
③多分析“自己所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相同与不同,为什么还会出现不同,为什么必须那样答,难道没有其它答法吗?这样反复训练,毕将取得很大的进步,如果这样做,成功一定属于你的,满分就有望。训练提高。
402.生物考题中,有很多涉及到很细的知识点,给我的感觉是,生物好学不好考,特别是高三的内容,你认为高三的选修书中,什么是最重点的?
答:
①是的,生物知识点细,且多,好学却不好考,我的学生也有这种看法。
②作为知识本身来说,重点、难点、疑点是容易确定的。作为高考来说,那就不好说了,因不管一般知识,还是重点、难点、疑点都可能考到。那该怎么办呢?
③高三选修书中内容综合性较强。除了不考的“基因的表达与调控”、“酶工程”外,作为高考训练,我看都很重要。因此,要服从任课教师的统一指挥(有作考策略),要反复浏览教材(每一次有一定的升华,注重前后联系与迁移),要多思,要多练,要多问,要善于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03.下列有关生物要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B.发酵就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就是发酵
C.自养生物就是生产者,生产者就是自养生物
D.异养生物就是消费者,消费者就是异养生物
答:选“C”。因为:
①“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体内细胞与有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相比,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后者强调的是细胞外的液体属于细胞外液。
②根据现行选修教材有关内容,“发酵”包括有氧发酵和厌氧发酵两种情况。
③“自养生物就是生产者,生产者就是自养生物”相对较合理,但也有不严格的地方。只能说“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
④消费者是异养生物,异养生物不一定属于是消费者(如分解者属于异养生物)。
404.科技的发展必需以现有的道德规范为准绳吗?
答:
①科技发展既不能摒弃现有道德规范来推动科技发展,也不能必须以现有道德规范为准绳。
②科技发展既要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以限制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也要调整现有道德规范来适应科技发展。
405.生物体自身代谢可产生水,是体内水分的来源之一。在下列几种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中,有水生成的是(    )
A.ATP合成酶   B.谷丙转氨酶   C.肠肽酶   D.脂肪酶
答:选“A”。因为:
①所有蛋白酶合成时,有水生成。因为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许多氨基酸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通过空间的折叠、盘旋、缠绕,形成具的一定空间结构,能够行使特定功能的蛋白质。相邻两个氨基酸之间,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肽键。若某蛋白质分子有n个氨基酸,工程k条肽链,则其在形成过程中将脱去(n-k)分子的水。
②“ATP合成酶”催化ATP的合成,如: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将“ADP+Pi+能量”合成为“ATP”。远离腺苷“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形成时,相邻两个磷酸分子之间将脱去一分子的水。
③转氨基作用:是指a-氨基酸的“氨基”通过转氨酶的作用,将“氨基”转移至a-酮酸的酮基位置上,从而生成与此相应的a-氨基酸;同时原来的a-氨基酸则转变成为相应的a-酮酸。此反应是可逆的。参与转氨基作用的a-酮酸有a-酮戊二酸、草酰乙酸和丙酮酸。除甘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及羟脯氨酸等外,体内大多数氨基酸均可参与转氨基作用。体内存在着多种转氨酶,但以催化L-谷氨酸与a-酮酸的转氨酶最为重要,如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各种转氨酶均以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即维生素B6的磷酸酯)为辅酶,它在反应过程中起传递氨基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在血清中的活性很低。在各组织中又以分布在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可有大量转氨酶释放入血,引起血中转氨酶活性升高。例如:急性肝炎时血清中的GPT活性明显升高,心肌梗塞时血清中GOT活性明显上升。此种检查在临床上可作为协助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转氨基作用既是多种氨基酸分解代谢的起步过程,也是体内某些非必需氨基酸合成的途径。
④“谷丙转氨酶”的作用是将一种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种氨基酸的“羰基(过去称酮基)”上,并没有水的消耗与产生。
⑤“肠肽酶、脂肪酶”属于水解酶,分别催化“多肽、脂肪”的水解。“多肽”中,每一个肽键的断裂要消耗一分子的水;“脂肪”中,每一个酯键的断裂要消耗一分子的水。因此,它们催化的化学反应中,没有水生成。
406.来苏水的有效成分是什么?还有其他名称吗?
答:来苏水是一种甲酚和钾肥皂的复方制剂。
①酚类消毒剂: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名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
②来苏水:是一种甲酚和钾肥皂的复方制剂,溶于水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某些亲脂病毒。使用方法是加水配成1%至5%的溶液,将衣物、被单放在液体中浸泡30至60分钟,再用水清洗。对室内家具、便器、运输工具等,可用1%至3%的溶液擦拭或喷洒。对手进行消毒,可用2%溶液浸泡2分钟,然后清水洗净。
③医院常用的“来苏水”消毒剂便是苯酚钠盐的稀溶液。甲酚又称煤酚,与苯酚的化学活性及毒性类似,也经常同时存在。
407.分裂生殖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是什么关系?变形虫的分裂生殖是什么分裂方式?
答:
①“分裂生殖”,又称为裂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
②“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形成的一种分裂方式。
③“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细胞形成必须经过的一种分裂方式。
④进行“分裂生殖”的生物,有的可能通过无丝分裂(如原核生物细菌等)来实现,有的可通过有丝分裂(如单细胞真核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来实现。
⑤注意:“分裂生殖”是属于生殖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属于细胞分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