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入睡:百病生与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1:05:47

“气”在此处是指其他各种致病因素影响到正气的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病变,所以说“百病生于气”。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列举了导致各种病变的“九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1、怒则气上   大怒则使肝气上逆,严重时可以引起呕血和飧泄。肝气喜条达而恶抑郁,有升发之性,在正常情况下,肝气既不能受抑郁,也不能升发太过。如果精神受到过度刺激,就会使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出现升发太过的亢奋状态而有肝气上逆的病理发生。可有胸胁胀满、目赤、头痛、脉弦等症状。另外,由于肝为藏血之脏,有贮藏和调节人身血液的功能,加上气与血如影随形,故肝气上逆时,同时也会有血随气升的表现,轻则出现暂时性面部充血,有面红耳赤的症状,甚者呕血。《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2、喜则气缓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在志为喜,喜伤心”,所以“喜则气缓”的病机是针对心而言的。喜为心志,又何以能伤心呢?所谓喜为心志是言其正常生理,当外界能引起喜的刺激作用于人体后,人体内脏中的精气便并聚于心脏,使心在表情活动方面的功能加强,于是就表现出喜的情志活动。人体正常限度的喜的刺激能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气机通达,“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但任何事情都有一定限度,如果引起喜的刺激过强或持续太久,便会耗散心之精气,使心气弛缓,不但不能振奋精神,反而使人精神涣散,心气弛缓,出现心悸、失眠,甚至会发生神志失常的病症,象“范进中举”大喜过望,导致精神失常;更严重的还会大喜而亡,象牛皋打败金兀术后大笑而亡,这是神不守舍、心气全散的结果。

3、悲则气消   肺志为悲,过度悲哀会引起肺气的消耗,使心系急,肺叶张大,上焦之气不得宣通,营卫之气不得布散,滞于肺中,久而化热,更耗肺气。人都哭过,哭久了,神魂散乱,气会变短而接不上来,特别是抽泣声,一断一续的,就像气接不上来,就是“悲则气消”。

4、恐则气下   肾志为恐,恐惧过度时耗伤肾气,使精气下陷不能上升,表现出大小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状,甚至出现茫然不知所措的表现。如《灵枢·本神》篇说:“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散”。因为过分恐惧时,致使上焦之气闭塞,而下焦胀满,气全开了,就是“恐则气下”。

5、寒则气收   收,即收敛、内缩之意。张介宾说:“寒束于外,则玄府闭密,阳气不宜达,故收敛于中而不得散也”。《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篇说:“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收,腠理闭,汗不出”。因此,感受寒邪之后,由于腠理闭塞,阳气不行,所以有恶寒无汗,肢体冷厥不仁的症状,也可以由于气机收引致使筋脉拘挛而有肢体屈伸不利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觉得一寒冷人会抱紧自己的身体,手脚也会变冷,这就是气收的缘故。

6、炅则气泄    “炅”即暑热之邪。火、热、暑邪有使气散而耗的致病特点,此类邪气有向上、升散之性,侵犯人体后可使人体腠理开张,体内津液外泄,因为津能载气,津液是气在体内存在和运行的载体,故在津液外泄的同时,气也无所依附,出现气随津泄。因此暑热大汗会伤津液,汗大泄,就会伤心气,出现身体困乏无力、神疲倦怠、脉弱等症。

7、惊则气乱   这是指突然受惊的情况下,使人体正常的气机升降出入紊乱。《黄帝内经·举痛论》篇说:“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也”。在大惊之后,机体的功能出现暂时性失调状态,会出现心悸心跳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一时性的精神错乱,这都是大惊之下气机紊乱所致。

8、劳则气耗   “劳”有形劳、神劳和房劳。过劳之时,会使人出现喘息气促、出汗过多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过度劳累之后出现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少气懒言等现象。房劳在古人看来是耗气最甚的。

9、思则气结   脾志为思,思伤脾,是指思虑太过引起中焦脾胃之气郁结。脾与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其气宜升,以升为顺,胃与之为表里,胃主受纳腐熟,其气宜降,以降为和。所以在思虑太过之时,致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脾气不能正常的升,胃气也不能正常的降,结滞于中焦而不行,所以会出现脘腹胀闷、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