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流星雨之蒋媛: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09:02
第一、考点概要
1.《新课程标准》对议论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是: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2.议论文阅读题就考查内容而言主要有:
①对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
②对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的认识、分析;
③对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辨识、理解;
④对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清理、划分;
⑤论证的方式(立论、驳论);
⑥议论文的语言(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
⑦对文或段的结构进行理解或划分,快速辨识文或段的中心句、关键句及理解其含义。
3.就题型而言,出题角度多样,有填写、问答、解释、阐述、概括、补写、整理、图表等;还有一定量的开放性试题。
第二、考题走向
从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90%以上的省市都有议论文的阅读。其特点如下:
1.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的精神已逐渐得到落实。从2005年中考试题来看,课外议论文已经占主导地位,2006年将会呈现全面选用课文文章的趋势。
2.内容上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比如对学生进行人格、品质、心理、惜时等方面的教育。如《常想一二》(2005南通)教育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2005河北课改)教育学生要具有诚实的品质;《新年话惜时》(2005北京)教育学生怎样学会珍惜时间等。这些材料可以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3.题型分析
①客观题逐步减少。选择、判断、填空和答案固定的简答题等客观题将进一步减少,甚至可能在议论文试题中消失。对议论文知识如论据类型、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证方式等单纯辨识的题目,比例也会降低。
②主观题占主导。《新课标》指出:“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章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因此,对文章内容要点即作者观点、看法,进行筛选、提取、概括、探究,这类主观性试题将是议论文试题的主导。
③开放性探究题略有增加。《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答案不惟一、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阅读感悟的探究题会增加。如试题中会出现“你是否同意本文作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的题型,回答此类问题时,不管同意还是不同意,只要“有创见或见解精辟,表述清晰流畅”,就能得满分。
这也为我们透露出一个信息:试题的灵活性会越来越大,按旧的复习方法也许不可靠了。
第三、解题方法指导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有议论文的概念,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把握其文体特征。然后,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假如做议论文的阅读题,答出“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一类的说明方法来,就不够规范。那么,做议论文阅读题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一.知识点的把握
①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论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1.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2.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3。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点。但它里边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往往就能找到论点。“淡骨气”是一个动宾短语,中心词是“谈”,表明文章主要内容的词语是“骨气”。显然,“骨气”是个比喻的说法,用来比喻“气节”,由此可以推测本文要论述的是“气节”问题,出论点即“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分析论据:1.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2.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③明确论证方法: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④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⑤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⑥阅读议论文,同样涉及到语音、词语、句意的理解等基础知识,这就要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随时积累词语,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领悟。考题上出现此类内容,要从文章内容上,尤其是从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
⑦要从整体上把握。答题要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再动手,有时甚至需要读两遍,才能真正读懂。只有读懂了。答题才会准确。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1.区分观点、材料的能力。议论文作者常常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即主张和看法,也要摆出证明、支撑自己主张和看法的材料。要求“区分观点与材料”,就是要在阅读全篇的基础上,筛选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这样的中心句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或在文章中间。这项要求的关键词是“区分”,即区分论点、论据,不要把论据误认为论点,也不要把分论点当作中心论点。应该说这是阅读议论文的起码要求。
2.发现材料之间的联系。文章中引用的道理,列举的事实、数据、图表等,都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新课标》要求“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关键词是“发现”。因此,紧扣文章的论点,结合自己的理解,正确评述材料之间的关系将成为议论文考查的重点之一。
3.自主思考、判断的能力。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全面,材料是否真实、可靠,理由是否正当、充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都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近年中考试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4.组织表述语言的能力。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是内部语言,还要转化成外部语言,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是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卷面文字要求简明、连贯、得体。有效的复习方法是压缩语句。先把要说的意思都说出来或写下来,再看哪些字、词可有可无,删去也不影响意思,要尽量删去。多做这类练习,才能使表述语言干净、利落。
第四、精题例析
(一)(2005临沂)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设计设计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实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遐迩闻名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有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痺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枝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缺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医、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的不良嗜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或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倘若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去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草的芬芒,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那部分,它高兴极了,因它又是一个完善的圆。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1.从文中看,人们往往“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文中席勒的童话说明了怎样的道理?作者引用席勒的童话有什么作用?

3.请你为本文第②自然段横线处补写一个理论认据,使文章论证更充分,上下文衔接更顺畅。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5.人,不可能没有缺陷。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所反思。你发现自己的缺陷了吗?你认为这种缺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为诊治这种缺陷开一个“处方”。
名称:
形成原因:
弥补办法:
【考点透析】
1.考查知识点:本题从提取信息/补充论据/概括观点/实际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查。
2.解题过程:本着“读文、读题、读文”的原则,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再次浏览,锁定范围。第1题的答案就在文中的第④段;第2题,要求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第3题,补充理论论据要紧扣本文论点,引用名言警句或古诗文名句准确且能证明作者的观点,补充的理论论据前面有“正如”等词语,能与上文衔接顺畅;第4题,概括本文的观点,即论点。必须是能够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一句话;第5题,为开放性试题,“名称”“形成原因”“弥补办法”三者需综合考虑,语言表述要准确、通顺。
【参考答案】
1.一方面源自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或源自急于实现终极目标所产生的焦虑感),另一方面源自和别人进行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或源自采用不正确的比较方式而产生的自卑感)2.说明了人生有点缺陷不一定是坏事;有力地证明了人生是不完美的,过分追求人生的完美是不现实的观点3.提示:开放性答案4.人生是不完美和有待修正的,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5.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根据语言表述的准确、通顺程度给分。

(二)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2005温州)
①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碧草如茵的原野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地吃着草。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横卧在地面上的马打破了这美好的画面。我不觉一惊;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看来,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②当然,我承认有优越的条件确实很好,但它还必须加上自己努力才会有意义。古今中外,贫困潦倒或有失天缺陷者,凭借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③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苦中坚持写作,终成为文坛巨子。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终成博学之士。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摘数学桂冠。够了,够了,不必再例举了——我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
④也许有人会认为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仔细解析一下,便会发现其中的漏洞。
⑤其一,外界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才,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譬如,十六、七岁世纪的欧洲,贵族们奢侈成风,这难道不是不会正确利用优越条件的典型吗?
⑥其二,先天的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宋代方仲永天资聪慧,但不知后天加以努力,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另外,爱迪生所说的“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也证实了这一点吗?
⑦如果你的条件优越,那么好好利用它吧!如果你的条件太一般,那么就用努力来弥补它吧!否则,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草地,你都将是匹瘦马。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B.贫困潦倒或有先天缺陷者,凭借自己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C.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
D.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2.第③段中的事例论证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列举四个事例进行论证?

3.第④段中“其中的漏洞”是指什么?

4.第⑦段中的“草地”比喻 ,“瘦马”比喻 。
5.阅读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请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谈谈你是如何“利用”或“弥补”原有条件的。

【考点透析】
1.考查的知识点:本试题考查的是把握中心论点/论证方法的作用/提取相关信息/修辞方法/实际运用等。
2.解题过程:第1题,选择中心论点,论点的位置一般是标题、第一段、文末等,因此,这一题首先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判断;第2、3题,答案是隐藏在文中,第③段最后一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也是这一段要论证的观点。第④、⑤两段衔接紧密,第⑤段的内容所指正是“其中的漏洞”;第4题,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本体并不难;第5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回答,注意要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1.A2.(1)论证了“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观点(2)四个事例分别从古今中外全面进行了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1)外部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材,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2)自身先天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4.外部条件,或成长的环境;没有成材的人,或平庸的人。5.例:我从小体质不好,体育成绩很差,但我不气不馁,寻找一切机会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如今的我身强体健,在体育中考时三项成绩均获得了满分

(三)留点空白(2005镇江)
刘书全
①人与人在交往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
②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恕,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凡是能为他人留下设想的空白,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不要忘了,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也要允许他人的误解,刁难,甚至伤害……但是,一切都将过去,惟有真理永存,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化狭窄为广阔。最终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③人是感情动物,有喜也有悲,有爱也有恨。给自己留点空白,会使心灵更畅快地呼吸。当你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痛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你烦恼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谊是第二个自我。人就是这样,痛苦可以忍受,泪水可以恣情,但绝对不能灰心,低头,停止不酋:当生活把你逼进狭窄的小路,留点空白,留点光亮给心境,就会变小路为宽广大道。
④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若是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就会无怨无忧,知足常乐。其实,一个人只有工作往上比,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生活往下看,才会得到满足,不会去攀比。平淡的生活,足以滋养世人,粗茶淡饭具备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就不必眼馋他人常吃山珍海味;自己有自行车骑,又能锻炼身体,就不必眼馋他人有小汽车接送……人世间的事物纷繁,有领导者就有被领导者,有名人就有凡人,何必要与他人比高低?靠自己的诚实劳动,会获得一份甜蜜的果实,且俭朴的生活,会更贴近生活的本质,享受生活的乐趣,不至于迷失在光怪陆离的表面。为此,何不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求得安宁,活得开心、快乐一点呢?
⑤人生一世,对有些事情不需要刻意去面对,更不需要费心去思考其细节,给人给已留更
多的空白和余地,留更多的灵气,才会快乐、幸福度过一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标题“留点空白”的含义是 。
2.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坦坦君子:
戚戚小人:
3.仿照第③段中的相关句式,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当你痛苦时, , ;
当你烦恼时, , ;
4.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加以阐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你认为“人生一世”,哪些事情“不需要刻意去面对,更不需要费心去思考其细节”?请作简要分析。
答:
6.文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品味的语句,请自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答:
7.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对目前正在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打造和谐社会”等活动同样具有启发作用。
B.第②段提到了人与人在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我们通常所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的处世哲学意思相近。
C.第④段中提到的“光怪陆离的表面”是指一个人一旦玩物丧志、不思进取,就会整天沉湎于花天酒地、碌碌无为的生活中而不能自拔。
D.全文语言朴实,条理清晰,说理辩证,蕴含哲理,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染力较强。
【考点透析】
1.考查的知识点:理解标题含义/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仿写句子/实际运用/整体阅读能力等。
2.解题过程:第1题,要求能从对他人和对自己两个方面作答,意思对即可;第2题,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第3题,仿句练习,把握好句式、内容,有创新才会打动人;第4、7题,是考查整体阅读能力,要抓住中心论点,提取文中相关的信息,合理组织;第5、6题,是实际运用题,第5题要求能结合文章中心,从对自己或对他人的态度作适当分析,第6题找出一处优美的语句,并对该语句从思想或语言等方面作赏析即可。

【参考答案】
1.每个人都要有爱心,对别人的感受体验要看得重一点,多一点宽容和理解:每个人都要有平常心,对自己的名利得失要看得淡一些,多一点自律和苛求。2.坦坦君子:指襟怀坦白、德才兼备,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戚戚小人:指心胸狭窄、报复心理很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3.意思对即可。如: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留点空白给快乐,烦恼就会烟消云散4.①第一段提出了中心论点——人与人在交往中应为他人、给自己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快乐度日;②第二、三段分别从为他人、给自己留点空白的角度,道理上加以论述;③第四段从为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的角度,联系现实生活,列举实例,加以论述;④第五段总结全文,指出要“给人给己留更多的空白和余地”,才会“快乐、幸福度过一生”。5.本题不设统一答案。答案提示:人生一世,对有些事情,譬如像个人的功名利禄、恩怨得失就不必刻意面对,过分追求。同样道理,对于别人对自己的一些偏见或看法也不需要费心和介意,因为凡事只要心地坦荡、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就能够笑面人生,快乐幸福。6.本题不设统一答案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