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死了,陆小凤会怎样:人为啥会生病?——兼谈中西医的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9:38:19

人为啥会生病?——兼谈中西医的区别

疾病并不可恶,它是身体健康的警报器,疾病是身体被不合理使用、或所处环境危险的征兆。也是身体自我调节的方式。

 

人为啥会生病?这个问题中医和西医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西医认为,外因是人类生病的根本原因。因为细菌、病毒等致病因素的存在,导致人类会生病(当然,也导致动植物生病)

所以,避免人类生病的最佳手段无非是——杀!

杀菌、消毒成了西医的口头禅

抗生素药物、抗病毒药物成了西医的法宝。

 

中医认为,内因是人类生病的根本原因。人生病就是正常的气机——气的升降出入遇到了问题,出现了异常。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赖以气机的升降出入正常。如肺的宣发与肃降,肝的升发条达,脾之升清运化,胃之降浊受纳以及肾水上济、心火下降等等无不与气机的升降调畅有着密切的关系。气机升降失常,百病乃生。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人生病就是正常的气机——气的升降出入遇到了问题,出现了异常:或该出不出、或该入不入,或该降不降,或该升不升。

     原因有三:内因,外因和不内不外因。 原因有三,但内因是最主要的。即“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内因即自身正气不足(有点相当于自身免疫力低下的味道)

外因即外部不正之气,即邪气。(主要是环境因素,不限于细菌病毒这些有形之物)

不内不外因即七情。

所以,中医治病防病的主要手段是扶正、养正。“身正不怕影子斜”嘛,正气足了,邪不压正了,邪气也就不敢兴风作浪了,人也就健康了。

当然了,以上都是从本质上讲的,不过,西医也会扶正,中医也会除邪。

所以,一个好的医生,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疾病的克星,都是健康的卫士,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而庸医,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不受欢迎的。

题外话:地球的健康状况

说完人类的健康,再接着昨天的话题——最近地球为何易感冒? 说说地球的健康状况吧。

地球感冒病其实也是个警钟,是对人类的一个警钟。人类近100年来的大开发,把它老人家整得够惨吧 。嘿嘿,老人家也不是善茬啊。地球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了,他老人家打个喷嚏,人类就要遭殃。如果人类不悬崖勒马,保护地球,地球的疾病可能会越来越重,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人类就只有遵循霍金的忠告——溜之大吉了,问题是时间来得及吗?有多少张船票? 60亿地球人撤到哪里去?

 
                              中药为什么能治病,以及什么是中药
      一、中药为什么能治病?
这个问题就属于回答一半简单,回答全了极难的问题。其实,这个和水谷为什么能滋养人和动物,有一些相似的答案,应该说,理是一个理。水谷为什么能滋养人和动物,为什么治病?因为它可以补充人体能量。
中药能治病,在于它能协助恢复人体的常态。病与常,总是有个度的,病与不病,是参照常态得出的结论,人来自大自然,就要顺应自然,病了,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也要由大自然中的东西来调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者,自然而然。
中药为什么能恢复人体的常态?以偏补偏!人是天地阴阳所产生,药物也是天地阴阳所化生。人与万物(包括药物)本一气所生,同根同源。所以,用药物的阴阳偏性来治疗人疾病的阴阳偏盛
就像一个国家一样,兵强马壮,政令通畅,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敌人不敢来的,来了也不会有问题,立马就把他打跑。
针灸、按摩能治病,在于改变人体能量布局,补充或减少局部区域能量。静心休养能治病,在于减少能量消耗,相当于补充能量。最终实现能量饿有序流通转换。能量有点现代,也不全面。还是说“气”比较合适。
气有72侯,即气的72种运行状态(包括时间、空间的不同)。气,周流人体,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处于不同的状态。人患病,本质上是气“弱”,不能维持正常的周流,出现“旱涝不均”的现象。因而整体状态出现问题或者局部状态出现问题,有些地方会“过”,有些地方会“不及”,“过”的地方出现阳症,不及的地方出现阴症。医生的工作就是:查问题之所在,过者抑之,不及则补之、举之,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至于具体治疗方法,那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有神通。下面是总结内经中的原话:
四时阴阳,万物之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疏其气血,令其调达;定其气血,各守其乡。
无问其病,以平为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中药应用,当细考其生长环境,详观其色形,细品其性味,精研其功用,勤习所用人体之部位,方可得造化之妙。
不同的药,作用于人体之部位,实在有意思:吃腿补腿,吃心补心,吃花补上,吃根补下,谁在导航?有人说,这个问题可是起香案、祭三牲、拜师父之后才能教的。个人理解,中医有个说法:物以类聚,全自动导航,万物都有灵性啊。通过取类比象,可得万物之奥。“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中药治病的原理很简单:补充物质的缺失,纠正能量的偏差。只是从六气来说,正气运行有不同的状态,所以需要用不同类型的药。在不同的生命体中,能量的偏差有不同的区别,物质的缺失也是,所以药物因情况而有差异,组方也是。一般来说,能量的偏差,比物质的缺失要简单。更根本的来说,为什么药物能纠正人体能量和物质的偏差呢?。其实,动物有动物的药,植物有植物的药,人也有人的药。每一种生命体都蕴含有不同的物质和能量性息,具体到每一个品种,每一个地点,某一个个体,这当然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中国的药也能治疗外国的病,甚至动物的病?因为天下一气。
而根据宇宙的规律,每一种生物体(甚至每一个复杂系统)都有向更规范稳定状态转化的内在需要和趋势,这就导致了对所谓“药物”和“医学”的探寻。
二、何为中药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
药物的含义是广泛的,每一种食物,地域,环境,行为等都有可能成为药物。所以,圣人察同,而愚者察异。同,天下皆同此理,能量和物质的缺失或者偏差,对于生命系统本身就是疾病,而宇宙中每一种物质,有生命或者无生命,都携带着物质和能量。那些经过思维,验证,经常使用来纠正物质缺失和能量偏差的,就成了药物,而其实,水谷正是最大的药物。合于道的行为和思维,也是最大的药物。有形的药物和无形的药物,都是一样的。进而言谈到修行,修行就是使修行生命体的生命系统,趋向更稳定强健合理、存在质量更好、时间更长的一种医疗方式。如果能量和物质的偏差、缺失,也就是疾病的内在是相同的,当然可以用相同的方剂或者药物治疗,而如果疾病的内在是有区别的,当然治疗就不相同。总而言之,治病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具体施治:虚则补之,偏则纠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都市熊谈中医之中药为什么能治病
    这是很简单的问题,可是很多朋友都不能正确理解,这包括很多所谓专家。由此而引起很多对中医中药的误会,也引导了很多专家学者往错误的方向钻研。比如很多人会认为中药比西药的副作用小,这理解是不全面的;或者不能理解为什么同样的病,也同样用中药,为什么有人效果好,有人效果差。很多专家用西药的理论在拼命钻研什么麻黄素,以为能代替麻黄,研究青蒿素,以为能代替青蒿,结果使用起来根本不是这回事。
    
    中药为什么能治病呢?其实按都市熊的理解,中药是不治病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都市熊在此举个简单的例子,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的了。当我们不小心受凉,感冒了,怕冷,鼻子在流鼻涕。这里我们试验两种方法,第一种,我们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我们会感觉背后热热的,挺舒服的,有可能会打几个喷嚏,也可能鼻涕继续在流,但是鼻子不再塞了。我们也可以试验另一种方法,咱们到空调房或冷气大巴上吹吹冷风,一开始我们会觉得难受,冷得有点发抖,但一会后,我们会发觉不流鼻水了,虽然有点鼻塞,但无大碍,似乎鼻子舒服些了,如果原来有点发烧的,好像也凉一点了,似乎感觉病快好了。这两种体会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可这和中医中药有什么关系呢。在此都市熊要说的就是现在的感冒,中医流行两种治疗方法,第一种使用是辛温解表药,比如桂枝汤,麻黄汤,风寒感冒颗粒,姜糖水等,这种方法呢和在太阳底下晒的效果类似。另一种治疗方法是使用清凉解表药,比如银翘片,清开灵,板蓝根等等,这种方法和在空调底下吹的效果类似。似乎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治疗感冒,似乎都有效,特别是清凉解表法,效果还更快些,能很快改善症状。按照张仲景的《伤寒论》的理解,第一种方法,就是辛温解表是正确的治疗方法。第二种方法属于风寒误下,似乎症状改善得很快,但是疾病没治好,只是将症状隐藏下去了,而且引外邪内进,引起各类严重变症,属于误诊误治,庸医所为。
    
    讲了这么个例子,大家是不是有所感悟呢。有朋友对都市熊说,是不是有的药能治病,有的药不能治病呢?都市熊的理解是更进一步,所有的中药都不是治病的。每味中药有自己的特性,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医里面的中药学就是研究这个,中医称为性味归经。比如桂枝汤,这几味中药的组合,就可以对人体产生如同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效果(不是暴晒哦)。银翘散就可以对人体生产如同空调底下吹冷风的效果。同样的各种病毒,中医称为外邪也同样对人体产生各种影响,比如感冒病毒,侵入太阳经,会产生太阳经受阻的症状。中药的作用就是以这种影响对抗另一种影响,如此简单而已,热则凉之,寒则温之。
    
    故此中医是研究活人体的,研究各种药物对人体影响,各条经络对人体的影响,各个穴位对人体的影响。中医中药一定不能脱离活人体而存在,这也是为什么西医不能理解中医中药的一个方剂里面有十几味药。其实很简单啦,搞清楚了每味药对人体的各种影响,方剂仅仅是这些影响的加法运算而已。有些朋友问应该如何学好中医?也有些中医学院的同学觉得自己眼高手低,书本上的东西好像和实际联系不上。都市熊说过学习中医的一条秘诀就是多体会自己,你要学习如何开方,必须自己亲自尝方;你要学习如何针灸,必须自己给自己针灸……..不要怪老师没将秘方传授给你,你自己亲自体验过了吗,思考过了吗?这决不是喂小老鼠吃人参这么简单的(中医教材里面的试验,都市熊觉得很荒谬)。比如桂枝汤,你试过了吗?桂枝汤加葛根和不加葛根有什么区别,都市熊告诉大家,桂枝汤不加葛根,基本作用是在颈椎以上,加了葛根可以作用到胸椎,你体会到了吗,你理解了《伤寒论》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加葛根了吗?桂枝汤里面的桂枝加倍会有什么效果,减半会有什么效果,里面的白芍加倍减半呢。张仲景为什么将桂枝汤列为《伤寒论》首方?你理解了吗,就从张仲景将太阳经列为《伤寒论》首篇,桂枝汤列为《伤寒论》首方,张仲景绝对有资格称名医。桂枝汤是中医中药的入门方,真正理解透了桂枝汤,中医也就入门了,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你都可以用桂枝汤来解决问题。学习方剂,绝不是啥病对应啥方。真正将方剂用活了,也就不拘泥这病必须用这方,那病必须用那方,顺手掂来皆好方。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这就是中医的精髓,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大家思考一下,扁鹊大哥用药的话主要用什么药呢?都市熊以为,如果扁鹊大哥用药的话(当然也许他不需要用药,用针或灸什么的),用得最多的应该是桂枝汤之类的。有朋友说都市熊你怎么总喜欢用你的姜糖茶啊,好像啥病都用姜糖茶似的,姜糖茶能治百病啊。呵呵,姜糖茶是什么?半副桂枝汤。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
                                                                 作者:樊正伦 
问:一般来说,生了病的人,不管是急性病、慢性病还是危重病,首先想到的是去医院请西医治疗或者抢救。人们似乎普遍认为,西医治病可以迅速见效,中医却不一定能治好病。前不久,更有人公开呼吁,中医治病缺乏科学性,应该废除中医。很想弄明白,中医治疗的说服力到底在哪里?中医为什么能治病?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 王冬冬

  答:在1840年以前,对“中医是否能治病”、“中医是否应该存在”等是没有争议的。综观世界历史,一个民族的衰落无非是因战争和疾病。中华民族历史上战争不断,也多有瘟疫流行,为什么我们的民族能够长盛不衰,是谁保护了我们的健康,使得中华民族能够繁衍昌盛?在近代以前的数千年间,这个任务毫无疑问是由中医来完成的。

  由于现代人们谈到“科学”,往往习惯于以西方科学的判断标准为主导,所以现在很多人判定中医是否能“治病”,也完全是以西方的观点为标准的。但事实上,人类对于自身生命的认识,到目前为止,还远远没有达到完全用现代科学实验和技术的方法加以认识和还原的程度。比如人摄取食物之后,这些食物如何变成你的人体组织,这个过程是没法模拟出来的。因此,不能因为现有的科学技术条件和手段没法解释中医理论中的很多奥妙,就否认中医的科学性,甚至怀疑中医是否能治病。

  要具体解释中医为什么能治病,首先应当明白中医是怎样认识疾病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生气了,头疼口苦,不想吃东西,甚至怒气满胸常常想叫,去西医院检查,抽血化验,医生会告诉你没病,因为你身体的各项指标没有病理性的变化。而中医却不这样认为,医生会告诉你,由于你生气后造成肝气郁滞,气郁化火,所以需要用疏肝理气清热的药物来治疗。

  同样的症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原因主要在于中西医认识疾病的理念不一样。在西医看来,只要身体的理化指标没有改变,就没病;而中医认为,当身体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侵扰,阴阳平衡状态被打破时,就是不健康状态,或者说是疾病状态。通常情况下,人体有自我调节的机能,能够自我恢复阴阳平衡状态。如果这种不平衡超出了自我能够调整的范围,就是处于疾病状态了。这就跟自然界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样,自然界正常状态下不会一直冷或者一直热,也会有规律地调整和运行。如果一直冷或一直热,自然界就不平衡了,在我们的祖先看来,这种情况就是天灾。二者是一个道理,反映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就是“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以平为期、以和为贵,讲和谐。人与细菌、病毒都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体在健康状态下与细菌、病毒可以“和平共处”。但是一旦你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细菌、病毒就会在你体内繁殖,就会伤害你。西医对待疾病,首先是找致病因子,用药物直接对抗致病因子。但现实的情况是,致病因子的变异速度往往超过药物研制的速度,常常使现代医学陷入某种困境。中医并不确切地知道致病因子是什么,但它认为你之所以得病,不仅是细菌、病毒多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于你自身的状态,是不是给致病因子以生存发展的条件?因此,中医是通过恢复人体被打破的平衡状态、改善人的内在环境、使致病因子不再具备在你体内生存发展的条件,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的。可以说,中医研究的是致病条件,西医研究的是致病因子,中药并不是纯粹杀灭致病因子,而是尽量恢复人体的平衡状态,控制致病因子的发展和致病微生物的变异。

  西医治病,中医治人;西医关注的是病毒,中医注重观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是否处于和谐状态。中医认为,人与世间万物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其区别在于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当人体的状态出现偏颇,就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比如肠道阻塞体内瘀热,用大黄这味苦寒的药很快就好了。

  中医讲药性,而不是药理。药物出产在什么地方、生长在什么季节、质地怎样,属于金石草木何种属性、寒热温凉什么性质、甘苦酸辛咸什么味道、升降浮沉什么作用,这些结合在一起才是药性。中药具有不同的偏性,比如大黄苦寒,大枣甘温,朱砂甘凉。同样的药材长在不同地方,偏性也不同,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所以,中医讲地道的药材,比如说黄连,要写川连,其他地方的黄连就不如四川的药性那么强。河北的枸杞子虽然看着漂亮,药性却比不上宁夏的枸杞子。

  药的偏性到了极端就叫毒。砒霜、朱砂都是毒,但在中医学上它们也是药。食物也是有偏性的,只是食物的偏性没有药物那么厉害。比如脾胃虚寒所致的胃溃疡病人,吃了米饭就胃痛。因为稻米长在水里,是寒性的。而吃烤馒头片就可以改善,因为小麦长在旱地里,是温性的,再用火一烤,就加大了温性。所以,用药要注意适可而止。《内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就是说用药一段后,人体基本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就得用食物来调养,否则就容易造成新的不平衡了。

  中、西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参照系数也不一样。西医是理化指标,而中医是天地人。道家讲究“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也一样。春夏季节人的气血往外生发,秋冬季节往里闭藏。所以,夏天人容易“腹泻”,冬天人容易“感冒”,“草死草活时容易得病”,就是这个道理。从地域来看,为什么广东人一年四季要煲汤?因其气血生发有余而闭藏不足,所以要煲汤维持平衡。而北方人如果天天喝汤滋补,就可能出现内热的情况。从人来看,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肠胃功能也有区别,临床立法、选方、用药时要具体分析。所以中医在治病的过程中,讲究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总之,中医是以“天人合一,天地同构”的思想为指导,运用《周易》阴阳五行的象数理论,来研究人体生命运动状态和规律的一门学问。它注重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改善人体的内环境,形成人体内部环境、人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状态。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医是能够治病的,也是可以治好病、治大病的。未来,中医一定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并为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作者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编辑室原主任、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