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羽早衰: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52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09:57:52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共266页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10-02-03 20:52  第67首
  
   出城寄权琚杨敬之
  
   李贺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写作背景]
  
   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河南洛阳宜阳县)。
  
   父亲名叫李晋肃,曾做过陕县县令。李家是疏远皇族。
  
   公元807年,18岁的李贺赴洛阳参加府试,顺利通过,有了“乡贡进士”资格,下一步目标:进士。
  
   出了意外。
  
   由于李贺的府试成绩太优秀,同考的举子们感到了压力,就找了一个理由,阻止他参加进士科考。
  
   什么理由能阻止李贺?
  
   读中国历史,有时会发现,中国人真是太太的聪明,想干一件事,总能找到理由。
  
   李贺父亲的名字中有“晋”字,与“进”同音,李贺应避父亲名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首先说明,这种“避名讳”不是这些嫉妒的举子们发明的,是古而有之,惊奇的是,他们怎么就能想到从这儿突破?钻窟窿捣洞的本事令人出汗!
  
   李贺犹豫不决时,得到韩愈、皇甫湜(shi2)的声援,正在洛阳为官的韩愈,特意写了一篇文章《辨讳》,为李贺打气。
  
   得到名人的支持,信心倍增的李贺毅然赴京。
  
  
   结果大家都知道,李贺终被拒之门外,小胳膊拧不动大腿,在一些人眼里,“证据确凿”。
  
   如果你苦读到了高三,高考前突然不能参加,你怎么想,用灭顶之灾形容过分吗?
  
   唐代诗人中,有很多遭遇不幸,值得同情,但肯定有他们自身的原因,唯独李贺,真冤。
  
   估计李贺以后,唐人取名时谁也不敢取“晋”音字了。
  
  
   在家闲赋一段时间后,李贺不甘心,还想出仕,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了,就是“父荫得官”,这招儿,就相当于现在的老子是局长,退了,由儿子顶班一样。李贺父亲曾做过县令。
  
   当了一个很小的官,太常寺奉礼郎(负责祭祀礼仪的小官),9品。“好好干,也许以后能出头。”李贺如是想。
  
   “官大一级压死人”不是今天才有,这个9品在大臣们的眼里就应该是个受气包,窝囊废。李贺在这个位置上忍气吞声3年,着实领教了大人物们的厚,大人物们的黑。
  
   乌烟瘴气的朝廷,让人窒息,与他所想差距太大,理想破灭后,李贺决定辞职。
  
   辞职还有一个原因是身体欠佳。
  
   出城时,写这首诗寄给好朋友权琚(ju1)和杨敬之。
  
  
  [本诗简析]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草暖:近景,草已吐绿。云昏:远景,云灰暗。
   草暖云昏:表面上写景,一近一远。实际是暗示自己所处的环境,小环境,有几个知心朋友(草暖),大环境,整个朝廷昏暗(云昏)。
   宫花拂面:拟人化写法,想像着宫花拂面,对自己一种安慰。
   为什么不写“春风拂面”,一是忌讳重字,在前1句中已有“春”,二是通过宫花对自己有感情,来表达自己一种孤独的心情,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自怜。
   当时正巧诗人的几位朋友没在京城,李贺出城时没人相送。只能以宫花寄托。
   有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味道。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自言:对自己说。
   汉剑飞去:据说晋惠帝太康五年,武器库房失火,库房中藏有刘邦斩蛇剑,该剑穿屋飞出。在这里“汉剑”指自己,是一种自信。“当飞去”指自己应该离开京城,到外面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何事:什么原因。 还车:送我回家的车。 病身:指自己有病,这里实指自己的心病--不得志。
   因为自己在京城不得志,决定离开,去外面实现自己的抱负。
  
   本人比较喜欢这首诗,几个原因:
   1.用“草暖云昏”比较大小环境,新颖恰当。
   2.“宫花拂面”用的准确,为什么不用“宫花摇曳”等,因为“拂面”有一种亲近感,“摇曳”显得距离远,“拂面”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宫花(实际是国家)的感情。
   3.以“汉剑”自喻,表现出作者的一种气度,自信。
   4.最后一句表白了自己离去的不情愿。自己并不想离开,是“大环境”使然。
   5.敬佩作者刚正的为人,虽然家里很穷,也不愿趋炎附势,拿国家俸禄苟且偷生。这样的人,现在没有。
  
   这首诗写得比较含蓄,但有张力,读着有味。
  
  
   解析完毕。
  
   ==================================
  
   辞职后,李贺在家闲居一年多,公元813年,去投奔在潞州(山西长治)为官的好朋友张彻,可惜张彻的上司郗士美并不看重李贺,815年,告别张彻,李贺准备再去投奔他人,正赶上当地军阀反抗朝廷,兵荒马乱,李贺干脆南游,此间写下了大量优美诗篇。
  
   北归途中,由于体弱多病,心情郁闷,诗人含怨而逝,只活到27岁。
  
   ==================================
  
   因为与自己父亲的“晋”字有讳,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诗人的愤恨可想而知,如果说李贺是“鬼才”、“怪才”,是李白之后的另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也是被逼的,没被逼疯说明诗人有相当的自制力,换了我们,没准得抑郁症。
  
   ==================================
  
   李贺共写诗200多首,如果他能再活27年,相信诗人会有更多更好的诗篇留世。
  
   ==================================
  
   佩服古人那种辞职的魄力,大环境不好,就敢舍去俸禄,甘愿受穷。
  
   如果我现在是公务员,打死也不辞职,这就充分雄壮地说明了目前的大环境,优于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历史贼进步!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耶!
  
   ==================================
  
   出城寄权琚杨敬之
  
   李贺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谢谢阅览。
  
  
    作者:淡墨色 回复日期:2010-02-04 09:16:05 
    唐玄宗不无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却成就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悲剧呀!李贺应避父亲名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因而诞生了一位鬼才诗人!或许这就是天命
  
  ===========================
  李贺的“鬼才”应与他的经历有关。现实没着落,只能往外想。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10-02-04 19:02  第68首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写作背景]
  
   杜牧(公元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人(陕西西安),典型的朱门贵胄、书香门第。
  
   高祖杜崇悫(que4):官右司员外郎、丽正殿学士。曾祖杜希望:玄宗时名臣。祖父杜佑: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官至职方员外郎,可惜早亡。
  
   这样的家谱一列出来,就知道杜牧是典型的公子哥生存环境,油里生奶里长的主儿。
  
   但这位公子哥与其他少爷们比,不一样,多些东西,多什么?好学。仅凭这,就不简单。
  
   没听说哪位省长或部长的儿女,高考能上清华北大。走后门不算。
  
   写诗作赋在这位公子哥眼里,就是专业课,课外之余,又加选了2科:历史和兵法。
  
   杜牧是熟悉历史的,而且非常熟悉。兵法具体掌握到什么程度,不知道,但他干了一件事,注释《孙子兵法》。
  
   对于读书人,没事时写几句诗,很正常。如果闲着也是闲着,以注释《孙子兵法》来消磨时光,那就不正常,这人肯定有想法。
  
   所以书上介绍杜牧时,有一句话:以济世之才自负。
  
   青年时代的杜牧,踌躇满志。
  
  
   公元825年,一部大作出手,那就是令现代人有时还孜孜不倦啃读的《阿房宫赋》
  
   每每读它,心脏为之稍快,这不是夸张,该文中蕴涵的那种气势,撩拨的你有些受不住。
  
   这篇文章一经出世,如五雷轰顶,被大家广泛传抄,你抄我抄大家抄,最后弄得长安满城风雨。嘿,这词用得是不是有点过?属于控制不住!
  
   《阿房宫赋》被一个人看过后,无法自持,激动不已,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太学博士吴武陵,他竞主动找到当年的科举主考官,礼部侍郎崔郾,替杜牧毛遂自荐,强烈建议今年的状元非杜牧莫属。
  
   崔郾不信,吴武陵就拿出《阿房宫赋》的手抄本,手舞足蹈地在崔郾面前忘情朗读,这架势立刻感染了崔郾,看在眼里,爱不释手。
  
   崔郾啧啧称赞,吴武陵火上浇油,快马加鞭,继续说状元这事儿。
  
   崔郾为难:“已经内定人选了,不好办哪?”
  
   吴武陵满脸遗憾:“实在没办法,那就让他进前5”
  
   崔郾还在犹豫。
  
   吴武陵急了:“这么犹豫,不给你看了,把它给我。”
  
   崔郾真是舍不得:“我答应你就是了,但这篇文章留下。”
  
   吴武陵与杜牧本不相识,吴武陵性情之人,杜牧幸运之人。
  
   就这样,杜牧未费吹灰之力,果然以第5名进士及第。叹
  
   想想其他举子的步履艰辛,杜牧,青云直上。
  
   说到底,“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杜牧性情豪爽,敢于直言,力击时弊,这在他为官后尤为明显。
  
   也许他这种性格不适合做官,一个天生的诗人。
  
   官一直做得不大,杜牧有点郁闷,再加上天生的风流,官不大的他常常穿梭于十里花场,烟街柳巷。
  
   但他的诗,且写得越来越好,尤其是七言绝句。
  
  
   此时的唐朝已进入晚期,风雨飘摇,像一个年迈的老者,步履蹒跚。
  
   公元850年,任吏部员外郎的他,要求外任湖州(浙江湖州)刺史,躲开嘈杂的京城,连续上书3次后,批准。
  
   临走前,登上乐游原,写下了这首诗。
  
  
  [本诗简析]
  
   在杜牧诗中,这一首与众不同。
   吴兴:好像是湖州的古称,也是指湖州。
   乐游原:京城长安南面的一个游览胜地,位置很高,能俯视整个京城。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清:清平之世。 有味:活得有滋有味。 无能:无能之辈。
  
   清时有味是无能:无能之辈们也能在清平之世活得有滋有味。这句表面上没有什么深意,就像现在,只要你在一个好单位,不论你能力如何,都能活得有滋有味,好单位工资高福利高。
  
   闲爱孤云静爱僧:这种行为,应该是作者本人的,不是前1句中的“无能”们。闲下来的时候,喜欢天上的孤云,静下来的时候,就羡慕僧人的生活。这也是表面意思。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欲:将要。 把:手拿。 麾:古时身份的象征,类似于旗标。唐朝时,出任刺史可能就带着“麾”,有任命书的作用,是一个证据。就像西汉时,苏武出使匈奴带着“汉节”一样。
  
   江海:指潮州。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陵墓。
  
   欲把一麾江海去:想着将要去潮州任刺史。
  
   乐游原上望昭陵:登上乐游原望着李世民的陵墓。
  
   以上解释,就是这首诗的表面意思。
  
   试着引深。
  
   ——清时有味是无能——
  
   杜牧所处的时代,属于晚唐开端,不但不清平,而且是崩溃前夜。所以“清时”是反说。那么,在这种不“清”的状态下,那些“有味”的“无能”人是谁?是那些不做正事,贪污腐败者。
   这句话说得很含蓄,如果说成“不清有味是无能”,就会招来“皇帝”或“无能”们的忌恨。而写成“清时有味是无能”别人不易挑毛病。
  
   杜牧的诗大多直白,含蓄的少,这首算是例外。
  
   ——闲爱孤云静爱僧——
  
   这1句仍然是诗人自己的行为。
   自己闲下来的时候,就喜爱孤云,为什么偏偏喜爱孤云?因为诗人内心孤独,把这个“孤云”看成了自己。朝廷腐败,自己的济世之才无法施展。
   静下来的时候,就向往僧人的生活。为什么?因为僧人的生活远离世噪。作者要求外任,就是这种想法的结果,不搅京城里的浑水。
  
   这1句仍然含蓄。
  
   ——欲把一麾江海去——
  
   这1句没什么可说的,还是上面那意思。
  
   ——乐游原上望昭陵——
  
   在乐游原上,能看到整个京城,诗人为什么只看到了昭陵?
   或者说诗人乐游原上,看到了很多景物,为什么只提昭陵?不说别的。
   因为昭陵墓是李世民的,李世民意味着什么?清明,盛世,强大。这是诗人内心深深的梦想。
   最后这句,也很含蓄,是整首诗的中心。
  
   杜牧的七言绝句,往往是这样:前3句平铺直述,最后一句发飙。
   虽然最后一句有“飙”可发,但有时还是给人感觉显露略多,余味欠足。
  
   举几首: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
  
   没有贬低杜牧的意思,个人感觉直白的诗比隐晦诗难写。因为直白诗写不好就会成白开水,读着没味。
  
   杜牧的诗清新流畅,有一种音乐美,像坐在车上,浏览幅幅美景。所以历代对杜牧诗的评价,往往用2个字:清丽。
  
   直白风格的诗写成杜牧这样,已经相当不简单。
  
   但本文的这首,有些例外,有余味,含蓄耐读。是首好诗。
  
   很喜欢杜牧的七言绝句。
  
  
   解析完毕。
  
   =====================================
  
   公元852年冬天的某一天,诗人杜牧卧病在床,恍恍惚惚中,做了一梦,梦中有人说:“你应该改名,叫‘毕’”。然后又梦见自己写了4个字:“皎皎白驹”。
  
   诗人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起身,为自己写了墓志铭,不久离世,终年50岁,一颗名星陨落。
  
   =====================================
  
   中国诗坛有“大李杜”、“小李杜”之称。
  
   “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诗如其人,李白狂放,其诗亦狂放,杜牧爽朗,其诗也爽朗。
  
   读李白的诗,有看劲舞的感觉,想上去与他一起跳。
  
   读杜牧的诗,有听流行音乐的感觉,舒缓与激进并存,舒服。
  
   =====================================
  
   杜牧诗古人这样形容: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
  
   就像一个铜球从斜板上滚下来,一匹骏马从山坡上冲下来,明快奋进。
  
   =====================================
  
   杜牧所处时代,中晚唐交际,外藩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这种局面,活神仙也整不了。
  
   =====================================
  
   杜牧还写了很多咏史诗,思路与众不同。
  
   =====================================
  
   比较含蓄的一首诗。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谢谢阅览。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