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哪里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初步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9:04:38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初步探索 王永胜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由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跨世纪园丁工程”计划,逐步对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正在进行之中。我国教育的重心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是“园丁工程”计划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探索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几个问题。

今年4月,受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委托,我们承担了教育部首批中学生物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在东北师大基地的领导下,从培训方案的制定、修订,到培训的实施过程,我们按照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指导意见》的精神,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把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实践能力,教会学员如何学习,成为具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国家级优秀生物学骨干教师作为培训的基本目标。经过全院领导老师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并在培训方式上做了一些探索。其中,“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培训模式”受到学员的欢迎,产生较大的反响,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在评估中曾给予我们充分的支持和肯定。

农村中小学广泛分散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费缺乏,教师们教学任务又重,不可能采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形式。但是,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互联网络为主的远程教育方式,把课程内容传送到网上。广大农村学校只要有一条电话线和一台联网计算机,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最好的培训课程。技术上也没有太高的要求,投入也不是很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培训方式。下面结合我们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中运用的“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培训模式”谈谈我们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看法。

一、            培训的基本理念

1.  终身教育的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报告明确提出,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Life Long Learning)“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人口构成的变化、家庭生活的变化、城市化、高学历化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等趋势已经或正在转变成为现实。这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即发展。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启蒙教育和继续教育没有了明显的区别。了解他人,了解世界和社会,和平交流,和睦相处成为人的基本需要。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与人相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成为未来(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人的一生就应该是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一生。那种“培训一次、就业一生”的情形正在成为历史。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专业(职业)也毫不例外。而且,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无论担任何种学科,都应该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素质,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到教育教学的各方面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承担未来基础教育工作的任务。农村中小学教师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继续教育课程和培训方式必须着眼于为教师们的教师生涯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获取他们想要得到的资料信息,如何利用现代教育和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能,应该成为培训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2.  全民教育的理念

教育机会均等是未来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义务教育的普及,确保适龄儿童都接受相应的教育。尊重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使教育由“选择”、“应试”转变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人的创造潜能,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杜绝歧视、偏见和学业不良或学业失败、辍学等,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有所发展和进步,应该成为未来教师的一项主要任务。因此,为了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发展的全民教育的理念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教师最基本的教育信念。因而也应该成为继续教育培训的基本理念。

3.  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担负着特殊使命。当我们反省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成败得失时,我们会清楚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严重地妨碍甚至扼杀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正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分水岭。当我们反思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教育时,我们也会清楚地看到师范院校在培养未来师资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和落后方面。因此,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教学必须着眼于对教师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统一”作为指导思想,学习、实践、研究三位一体,建立有针对性、实用性、发展性、选择性的课程教材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进修提高的需要。

4.面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理念

当前许多地区和学校在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已经取得的经验表明,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初中要成为为当地“培养农村初级人才的基地、农业科学实验和示范的基地、普及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基地”,使农村初中教育不再局限于普通初中教育的范畴,而是深入到农村教育更广泛的领域。农村中小学不仅承担着普通教育任务,而且承担着农村教育的任务。农村中小学已成为农村社区文化教育、农村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的结合部和农科教结合的主要载体,是促进农村社区教育、文化、科技乃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依据“科教兴农”的要求,突破传统的普通教育观念,拓展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使农村中小学主动参与农村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这就要求农村中小学教师除具备一般教师的素质外,还要树立热爱农村、农业、农民的思想感情,具有为农村教育奋斗终身的坚强信念,掌握一至两项农村实用技术,懂得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方法,为农民科技致富提供咨询服务,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能胜任1-2门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而且能承担1-2门农职业技术课程。这样的教师才能适应未来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必须树立为农服务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提高教师为农服务的思想和本领。

二、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培训模式的构建

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培训模式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支持下,教师提供学习指导,学生通过完成明确的学习任务而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的教学过程。它以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局域网)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资源,学习者通过访问有关的网站或局域网虚拟网站,按照教师的提示,展开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成果,通过BBS、Netmeeting 等各种手段展示报告自己的学习成果,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讨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主持教授作中心“发言”,总结归纳的教师培训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课堂学习为主的培训方式相比,这种培训模式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突出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受训者的自主性、差异性、过程性和综合性学习,通过交互性学习、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等完成一定的培训任务。

我们在培训中做了这样几件事情:

1.创建了我们自己的网站——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www.jxjy.edu.cn)。在网上构建了学员学习所需的课程资源。设置的主要栏目包括:继续教育新闻和政策法规、网上培训课程、网站导航、培训专家库、学科最新动态、培训学员论坛(BBS)等。生物班以“现代生物学进展”为重点开发出了一批网络课程。

2.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集中培训。在学员入学之初,我们用二周左右的时间,集中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了培训。采取措施对一些计算机基础差的学员进行一对一的个别帮助,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包括上网操作)。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我们以现代生物学进展为重点,开发了十二个重点专题的网络课程。每个专题将题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学习指要、课程内容、参考资料(包括由主讲教师推荐的期刊、书籍、网址、教材讲义、讨论题、作业与任务等)发布在网上。为学员自主学习提供选择和导航。

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培训模式的基本程序

以现代生物学进展为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选题定向   学员通过访问我们的网站,点击各个专题,了解各专题的有关信息和主持该专题教授的研究专长,确定1~2个专题,填写选课单。

(2)自主学习   在专题主讲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访问有关网站(如中国期刊网、数字化期刊网等)进行自主学习。

(3)专题探讨  学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Report。

(4)小组协作  通过论坛和BBS方式,按课题分组讨论,

(5)课上研讨  学员在多媒体教室里,在主讲某一专题的教授主持下,用15~20分钟时间向全体学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全体学员分享。同时回答教师和学员提出的问题。

(6)教授总结,画龙点睛   最后,主持该专题的教授在学员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深入浅出,从更高层面、画龙点睛地概括出这一专题的进展主线。

(7)网上交流  学员的Report和其他学习体会汇集到网上,供其它学员学习时参考,做到资源共享。

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培训模式是根据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构建的,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网络学习。利用网络提供一个助学平台。以图文并茂、声象并举的具有交互性、资源丰富的数字化信息创设情境,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网络的支持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等。

2.任务领先:教师就学习内容提出明确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任务,使学员能够有明确的方向感和学习的兴趣。

3.强调过程性:即把学习看作是获得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不简单地以学习结果作为判断学习的唯一依据。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员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员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 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特别注意发展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a、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的知识点清单);b 、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c、 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4.自主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实现教学民主化。教师继续教育属于成人教育,中学骨干教师具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往往与其实际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以此作为评价课程教学的依据。他们会克服各种困难,表现出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和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即使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员会有不同的学习经验。因此,学员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培训学习方式。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也是一笔重要的学习资源。

5.突破时空的局限:这种培训模式为学员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环境。

6.学习资源丰富且具有可选择性: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员进行“自主发现、自动探索”式学习。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为适应不同学员的差异性和选择性地学习创造了条件。

7.实现资源共享:网络课程资源和学员学习经验的广泛传播为远程教育和交流提供了快捷的途径。各地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登录学习所需的课程,很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丰富性是制约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培训模式的一个主要因素。网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个人或局部力量所能完成的,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动员更多的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我们在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需要借助行政力量协调,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投入力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可以促进各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及合理利用,推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低成本、高效益、大规模地进行。尤其是适合农村学校特点和农村教师需要的涉农课程的开发,还需要发挥农、林、畜牧和其他科技部门的优势,组织更多的力量参与课程的开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积累,能够逐步形成和完善这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系。

2.教师和学员观念的转变

这种培训模式改变了传统培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在培训过程中受培训者的主体地位和培训者的主导地位。但是这一角色的转变首先需要观念的转变。我们在培训前和培训中多次组织了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自身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转变他们的观念。但在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担心离开讲授会影响教学质量。我们利用专题讲座、周末论坛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培训,使学员领会培训方案的目标要求,提高他们对这种新的培训模式的认识。学员只有从心理上认同和接受这种培训理念,才能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实践证明,大多数学员对于这种模式是欢迎的和合作的,但仍有一些学员直到集中培训后期才真正体会到这种新的培训模式的精髓。

3.硬件设施问题

这种培训模式要求具备一定网络环境和便利的上网条件。目前,很多培训单位还不能保证所有学员同时实时网上学习。因此改善校园网络环境应成为继续教育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硬件建设,使农村学校能够一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跨越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接触到最好的课程和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方面的投入实在是值得的。它的意义远远超过投资本身的价值。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