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去香港游要多少钱:新中国国防部的“前世”和“今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7:55:24

新中国国防部的“前世”和“今生”
 2008-03-14 15:02:58 中华网论坛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设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统一管辖并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其它武装力量。在这个时期,军队的最高领率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担任。副主席包括共产党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以及民主人士程潜。22名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包括共产党人21人,民主人士7人。此后,原中共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即停止工作,但是依然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国防部的成立
    
    

    【首任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国家体制中设立国防委员会。该委员会是咨询性质的机构,不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同时,在国务院设立国防部长一职。从此,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不复存在,也就是说,军队从此独立于国家体制之外。
    
    鉴于国家体制中设立了国防委员会,于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决定,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其他武装力量。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军事委员会有关军事工作的决定,可用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的名义由内部系统下达,其须公开发布的命令和指示,则用国务院或国防部的名义下达。国防部长由主持中共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担任。原冠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者,一律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如“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等。
    
    1954年11月,任命黄克诚(中央军委秘书长、副总参谋长)、谭政(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劲光(海军司令员)、王树声(1955年3月任总军械部部长)、肖克(1955年4月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李达(1955年4月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和监察部部长)、廖汉生为国防部副部长。显然,国防部的工作主要由黄克诚和廖汉生协助。1956年10月后,先后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研究院(1961年)、第十研究院(1961年),负责领导航空、船舶、通讯等国防科研工作。
    
    参照苏联军队的模式,解放军建立了八总部体制,包括总参谋部、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总财务部、总军械部。其中有四个总部领导兼任了国防部副部长,以便于更好协调国防部与各总部之间的工作。不过,在如何协调总参谋部与国防部关系的问题上,时任总参谋长粟裕与彭德怀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许多原来由军委和总部颁发的命令、指示,要求改由国防部署名。而哪些要以国防部的名义发布,哪些不用,又没有明确的规定。虽然军委责成总参于1955年3月开始起草国防部与总参职责条例,但一直未能获得通过。直到1958年10月,由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黄克诚取代粟裕,出任总参谋长。
    
    1958年7月,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改变组织体制的决议》规定,中央军委是中共中央的军事工作部门,是统一领导全军的统率机关,军委主席是全军统帅。国防部是军委对外的名称。军委决定的事项,凡需经国务院批准,或需用行政名义下达的,由国防部长签署。中央军委领导下的总部体制仍恢复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三总部体制。此后国防部长仍由彭德怀担任,副部长黄克诚(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谭政(总政治部主任)、肖劲光(海军司令员)、王树声、廖汉生(南京军事学院院长)、粟裕(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58年12月任命)。由于廖汉生已于1957年9月出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因此黄克诚成为彭德怀最主要的助手。
    
    国防部的“膨胀” 
    
    1959年9月,“庐山会议”后,林彪开始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任军委副主席和国防部长。罗瑞卿担任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主持军委办公会议,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国防部副部长罗瑞卿(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谭政(总政治部主任)、肖劲光(海军司令员)、王树声(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廖汉生(北京军区政治委员)、粟裕(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陈赓(军事工程学院院长)、许光达(装甲兵司令员)、许世友(南京军区司令员)、刘亚楼(空军司令员)。 此时国防部副部长由总部、军兵种及大军区领导兼任,其范围比彭德怀时期的国防部更为扩大,几乎成为了军委的“翻版”,而军委秘书长的权力也日益“膨胀”。1963年9月,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但国防部长一职仍由林彪担任,罗瑞卿继续担任军委秘书长。1965年11月后,罗瑞卿被解除一切职务,林彪重新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由军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杨成武代理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然而,杨成武未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
    
    国防部的“消失”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央军委的正常工作受到极大的影响。这期间,军委的日常工作先后由军委办公会议和军委办事组处理。1958年7月军委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改变组织体制的决议》不再得到执行,军队对外直接使用“中央军委”的名义,不再出现“国防部”。
    
    1975年和197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统率,国家未再设国防委员会。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任命叶剑英为国防部长,副部长粟裕、许世友。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任命徐向前为国防部长,未再任命国防部副部长。1980年1月,杨得志、肖克被任命国防部副部长。1981年3月,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飚被任命为国防部长(1981年7月,杨尚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这一时期内,在军事外交活动中开始重新使用“国防部长”的名义。1979年元旦,也是以国防部长徐向前名义发布命令,福建前线部队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但更多情况下仍是直接使用中央军委的名义,如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公开发表的各种文告、命令。
    
    如今的国防部
    
    1982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罢免,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继续存在,其职能和国家中央军委完全相同。这表明中央军委同时有两个名称:一个是中共中央军委,一个是国家的中央军委。从而确立了党和国家高度集中统一的行使领导职权的国防领导体制。此后,先后担任国防部长的有张爱萍(1982.11-1988.04)、秦基伟(1988.04-1993.03)、迟浩田(1993.03-2003.03)、曹刚川(2003.03-),不再任命国防部副部长。
    
    从此,国防部不再行使做为“军委对外的名称”的职责,仅仅是国务院系统的军事工作机关,既无决定权,也无执行权。国防部只在名义上负责公开的军事外交、兵役、国防教育等工作,实际工作由军委各总部实施。目前的国防部是名符其实的“三无单位”:无具体编制,只在每届全国人大换届时任命一名国防部长(通常由军委副主席出任)。无具体机构,外事办公室(1996年前称外事局)为总参外事局,兵役办公室为总参动员部,维和事务办公室为总参二部。甚至没有办公地点,虽然一直有“国防部大楼”的俗称,但实际上仍为军委办公厅大楼。
    
    

    【八一大楼】
    
    1954年11月,成立国防部办公厅,由位于北海公园西侧厂桥的军委办公厅兼任,对外称为“国防部大楼”。1965年11月起,军委办公厅又兼总参谋部办公厅。1979年4月,军委办公厅与总参谋部办公厅分开办公,迁入景山前街20号。此后,为了满足军委领导和机关办公、会议与活动的需要,也作为外事接待和军事外交活动的场所,在西长安街军事博物馆东侧新建“八一大楼”(844工程)。“八一大楼”于1997年3月2日破土动工,2000年后正式启用,俗称“国防部大楼”,目前主要也只承担军事外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