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矿厅:四季进补的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58:24
 四季进补的选择

  春季,天气转暖,天气升发,阳气初生,是一个生机蓬勃,充满生命力的季节。正所谓“乾坤    缊,冲气穆清。幽蛰蠢动,万物重生”(晋?傅玄《阳春赋》)。天地间阴阳交合,春气调和,冬眠动物开始苏醒,万物新生。进补宜顺应阳气升发的特性,药性宜轻灵宣透,清经升发,温养阳气。但是又应该升而不散,温而不热。即使是阳虚或气虚下陷的病人,也不宜过用辛热或升散之品,如附子、肉桂、麻黄、桂枝、羌活、独活、细辛等。

  春气内应肝木,肝气疏泄条达舒畅,是肝脏的生理特点。但春天多风,易动善变,肝阳、肝火、肝风容易随春气上升,或影响肠胃功能,故肝炎、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眩晕、失眠等消化系统和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容易复发。进补时不能忽视,选药组方要兼顾加入疏肝理气(柴胡、佛手、郁金、陈皮)、平肝和阳(珍珠母、龙骨、牡蛎、雏菊)、清肝宁神(赤白芍、丹皮、淡芩、枣仁)、柔肝和脾(当归、白芍、川石斛、沙参、谷芽)等药。

  春天天气潮湿,气候乍暖还寒,容易受凉感冒,或导致扁桃体炎、肺炎、咳嗽、哮喘等病。春天容易使人疲倦嗜睡,人有懒洋洋思睡的感觉,正如唐诗所说“春眠不觉晓”。春季还易使关节炎复发,又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如白喉、猩红热、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脑炎、水痘等飞沫传染的疾病都是在春天流行。这些特点也是春天进补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有慢性病的病人,春天要切忌服食“发物”,如海鱼、虾、蟹、咸菜、竹笋、辛辣等物,否则极易旧病复发。

  夏季,阳气旺盛,天气炎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疾病,如宋代名医陈直《寿亲养老新书》指出,盛夏之时最难治摄,“阴气内伏,暑毒外蒸”,若“纵意当风,任性食冷”,人体就不可避免患病。如急性肠胃炎、中暑、日光性皮肤炎、日光性眼炎等,都是夏季的多发病。疟疾、伤寒等都是夏季易发的传染病。天气炎热,食欲减退,食物选择要以清淡芳香为主,清淡易消化,芳香刺激食欲。同时,进食要定时定量,可提高胃液分泌量,提高食欲。要多饮开水,加少量食盐。适当吃些瓜果冷饮,可起到降温防暑的作用,特别是新鲜果汁,如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番茄汁、西瓜汁、菠萝汁等,营养丰富,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夏天也可适量喝些汽水、啤酒,防暑解渴,通便利尿。莲藕也是夏日佳品,“冰莲心合,碧藕丝长,要满斛芳酿,亲举荷香”(元?张埜《满庭芳?夏日饮王氏园亭》),饮酒、食藕、吃莲、赏荷,真是一派夏日美景。但是不能吃得过多,否则冷饮刺激肠胃道内壁,减少消化酶的分泌,从而发生肠胃疾病,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如西瓜,虽是一种清暑利尿的佳品,若吃得肚腹膨胀,则不利消化,小便增多,使人感觉疲倦,尤其是小儿、老人,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胃炎、内脏下垂等气虚患者,更不宜多食。夏天进补,冬病夏治,是夏季养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自夏至日至立秋后的三伏天,是最炎热之时,也是进补的最佳时刻之一。夏至日,一阴萌生,是一年中阴阳气交的关键。对于冬季易发的慢性病,利用夏季病情平稳时期进行调补,对治愈慢性病并防止其复发有较好的作用。此外,夏季万物繁茂,生长力最旺盛。人体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也最多,极需适当补充,才能使身体不受损伤。盛夏炎热,药性要偏于清凉,如菊花、芦根、沙参、元参、百合、绿豆、扁豆、山药、冬瓜之类,单味或配伍煎水代茶、煮粥均可,切忌过于温热,损伤阴津;也不宜过于寒凉滋腻,反使暑热内伏,不能透发。   金秋时节,是人们最喜爱的季节,正如宋朝陈游诗曰:“四时俱可嘉,最好是新秋。”秋风送爽,是人们感觉最舒适的一个季节。秋天,是自然界开花结果的收获季节,转变过渡到沉静、内向、积蓄的阶段。又由于夏季消耗多吸收少,秋季要重视补充,故秋天又是进补的重要季节。秋天阳气由升浮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所谓“夏尽炎气微,火息凉风生,绿草朱倾色,白露已盈庭”(南朝宋?刘骏《初秋诗》)。要注意起居调节,注意预防受寒,即使有时气候还偏于炎热(如秋老虎天气),也不能多食冷饮冰糕之类的食品,尤其小儿、老年及多病体虚的人,更应忌服。秋高气爽,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燥气可耗伤肺阴,可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这些都是进补时应考虑的因素。“燥者濡之”、“上燥清气,中燥增液,下燥养血”是秋天进补的重要原则。选择药物应偏于柔润温养,但又应温而不热,凉而不寒,总以不伤阳不耗阴为要。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桑叶、胡麻仁、甘草、杏仁、石膏、阿胶、枇杷叶)是重要的秋令进补方之一。秋天还是风湿病、高血压病容易复发的季节,所以要注意保暖,夜晚可盖薄被睡眠,不再赤膊贪凉,正如俗话所说:“白露身不露。”秋令食补应循序渐进,始以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进服。如芡实即是一味极富营养又易消化的补品,含碳水化合物75.4%、蛋白质2.8%,既可单服,又可配合瘦牛肉、花生、红枣、糖等煮服。又如燕窝,也是一味极好的食疗补品,含有49.85%蛋白质、30.55%碳水化合物,还有钙、磷、铁、钾等微量元素,具有滋养肺阴、和胃补虚的功效。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肺结核阴虚病人都可服用。可加冰糖,或加鸡蛋、鸽蛋,文火炖服。秋燥伤津,要多吃些蔬菜水果,以润肺生津,如梨、荸荠、甘蔗之类,尤以柚为最佳果品。《吕氏春秋》即说“果之美者,有云梦之柚”。柚的果肉酸味刺激消食开胃,汁液润滑通便。柚皮浓煎代茶,有通气消积之功。

  冬季的自然界天寒地冻,植物落叶枯萎,动物冬眠,呈现一派萧条收藏的景象。正如曹操《步出夏门行?冬十月诗》所说:“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昆鸡晨鸣,鸿雁南飞。”冬藏为了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万物复苏、生机蓬勃提供充沛的物质基础。人体与之相应,也呈现出阳气不足(相对不足),精血内藏,生理功能趋于潜藏沉静的状态。冬气又内应于肾,“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藏精,冬天尤应固摄于内,以备春天生命活动亢奋之需。精,是生命的基础,是人体的根本,是维持生命活动和正常代谢不可少的物质,也是肺脏组织器官功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冬不摄养精血,既损伤肾的生理功能,又不能满足春天生理活跃的物质需要。因此,古今医家、养生家都把保精、藏精放在首位。精藏于肾,肾通于冬气,养精多择于冬时,故冬令进补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是天地阴阳气交的枢机。阴盛阳衰,阴极生阳,一阳萌动,是人体阴阳气交的关键时刻。故冬令进补多选择冬至日开始,与宇宙间天地阴阳气交相合,可以促进人体阳气的萌生,涵养精气,内藏于肾,化生气血津液,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又因冬天闭藏,生理功能处于低潮,消耗相对减少,故进补后可发挥最大药效,且可保存封藏最长时间。药性应偏于温热养阳,但应温而不散、热而不燥为要。冬令食补最佳的是羊肉,含有蛋白质、脂肪、钾、磷、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B1、B2,能补阳养血,阳虚病人尤宜服食。海参、鱼翅也是很好的冬令补品。海参有21%蛋白质,还有胶质、钙质、碘质,入口极易消化,尤适合体弱儿童和老人,故称之为“童叟补剂”。鱼翅有83%蛋白质,还有磷、钙、碘及少量脂肪,营养价值极高,但不易消化,老人肠胃薄弱和病后均不宜服食,同时也不可多服久服。古书云:“秋冬养阴。”秋冬阴分占主导地位,人体内阴分也相对增加,故一般体质的人,尤其是阴虚病人,秋冬进补也应重视养阴,也有利于阴分的吸收,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进补除了要随四季变迁而进退外,还要视当时之气象变化。如阴雨绵绵,用药要偏于燥湿宣化,不可损害脾胃运化功能;天旱气燥,用药要偏于柔润生津,不可耗津伤肺。夏季过热,少用温热伤津之品;反之,当热反凉,苦寒之品不可多服。冬季严寒,少用凉润苦寒伤阳之品;反之,当寒反温,又应适当加入柔润生津之品。 食疗选读

  利用食物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在中医学称为“饮食疗法”,而食补食疗便是依个人体质配合食物的四气五味,顺应四时气候而行,且取材便利简单易行,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可自家疗养等,以调节内脏功能平衡,达到养生目的。

  (一)春季升补参考
  春日阳气升发,人体代谢机能开始旺盛,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供应身体之所需,故宜选用扶助正气的补品,其中参类是不错的补气之品,而虚寒型体质宜用高丽参,实热型体质宜用西洋参。

  ■ 人参鸡汤
  材料:红枣三十个、党参一两(高丽参、红参或吉林参均可)、乌骨鸡一只、枸杞一大匙。
  做法:所有材料一起加入炖锅中,炖至鸡烂熟,喝汤吃鸡。
  适用:气血虚亏,体弱多病,精神不振,产后失血等。

  (二)夏季清补参考
  夏季炎热,出汗多,大量体液及营养物质消耗多,宜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不宜过分燥热肥腻之品,以免影响脾胃功能。

  ■ 西瓜排骨汤
  材料:大西瓜皮1/8个、排骨四两。
  做法:排骨洗净,加入八杯水,大火煮沸,加入切块的西瓜皮,小火煮十分钟加盐调味即成。
  适用:暑热退火,解酒祛毒等。有清肝止渴、润燥利尿的作用。

  (三)秋季平补参考
  秋季由夏的暑热渐转凉爽,汗渐收,体力消耗渐减,此时补养以营养易消化之品最佳。其中芡实是最适宜的食物,它可以补助肠胃功能,调和气血。
  ■ 四神猪肚汤
  材料:猪肚半个(或用猪肠亦可)、茯苓三钱、薏米五钱、芡实三钱、莲子三钱、怀山药三钱。
  做法:猪肚洗净,用葱、姜、酒煮三十至四十分钟,捞出切成粗条状,放入炖锅,将药材一起放入与猪肚同炖,并加少许酒,约煮三十分钟,加盐调味即成。
  功效:开脾健胃,益气滋养,止泻消积。
  适用:适合消化不良、泻下不止者。

  (四)冬季滋补参考
  冬日严寒,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寒邪的侵袭,尤其是虚寒体质的人更是需要。   ■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二两、生姜四两、羊肉二两、十杯高汤。
  做法: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大火煮,水滚后改小火慢炖,至羊肉炖熟起锅。
  适用:此为治血虚有寒的名方,对血虚有寒而见腹中冷痛,妇女产后虚寒腹痛,或虚寒性的经痛,皆有较好的疗效。

  ■ 十全大补汤
  材料:党参三钱、炒白术五钱、茯苓三钱、炙甘草一钱半、当归三钱、大熟地五钱、川芎二钱、杭白芍五钱、黄芪三钱、枸杞子五钱、肉桂五分、大枣二十个、土鸡或乌骨鸡一只。
  做法: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覆盖,以大火滚水,后以小火炖,煮至鸡肉熟透至烂后起锅。
  适用:气血不足,久病体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等偏于虚寒之症。

  ■ 杜仲腰花
  材料:猪腰一副、炒黑杜仲五钱。
  做法:猪腰剖开,剔除骚筋后,放入清水中浸泡;杜仲加两碗半水煮二十分钟后,将汤汁沥出;用一大匙油(麻油或茶子油)爆香葱姜后,放下腰花炒匀,淋入杜仲水及少许盐、酒,烧开即可。
  功效:补肝肾,健筋骨,有降血压的作用。
  适用:肾虚,腰虚无力,眩晕,尿频等,产妇坐月子食用以防日后腰酸背痛。

  (五)小儿保健药膳参考

  ■ 山药莲子粥
  材料:山药三至五钱、莲子三至五钱、大米三至五两。
  做法:将所有材料共一锅煮熟后,加入白糖食用。
  功效:健脾胃,促进生长。 

冬令进补话“三宝”

冬令进补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俗话说得好:“冬天进补,来年打虎”。在众多的补益中药中,大枣、桂圆、枸杞营养丰富、效果肯定,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补益三宝”。
  大枣 大枣性甘,微温,归脾、胃、心肝经。祖国医学认为它养补阴阳气血。适用于任何虚损,具有极高的营养滋补价值。有“一天吃三枣,终生不显老”的说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枣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粘液质和维生素A、B2、C等,有抗过敏、改善心功能以及增加血清总蛋白、护肝的作用。日本大坂大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报道,大枣对癌细胞有90%以上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的抑制作用极弱,已经从大枣中分离出的一组抗癌成分是三萜类化合物,其功能在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之上。
  枸杞 果实名枸杞子,根名地骨皮,均可做药,枸杞嫩叶可作菜。枸杞性味苦、甘、平、无毒。果实含甜菜碱、胡萝卜素、玉蜀浆黄素、维生素B1、B2、C、尼克酸、酸浆红素、钙、磷、铁等。其根含苦味质,叶含芸香甙。据研究证明,枸杞子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枸杞子是著名的滋养强壮药,有明目、降血压、降血糖作用。枸杞根有清热凉血、利尿、健胃作用,可治疗消渴(糖尿病)和肺结核潮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每天用25克枸杞子代泡茶并服食。迎风流泪、白内障等病症,可用枸杞子250克,用黄酒浸泡密封1个月后,每日适量服用。
  桂圆 又名龙眼,肉、核、皮均可入药。性温、无毒。龙眼肉含维生素B、糖类、酒石酸等。功用开胃益脾,补心长智,安神补血。适用于贫血、神经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盗汗、体虚咽躁、失眠健忘。可每天4~6粒桂圆与莲子、芡实等加水炖汤于睡前服。胸腹闷满、痰黄稠、发热、面黄口干者忌服。
  以上三种补益食品,健康人常食可起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而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则应请教医生“辨证施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