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一身冷汗:《让子弹飞》深层次解密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4:08:55

一、《让子弹飞》暗喻“路线”探秘

  马在前面拉着一辆列车,里面坐着当官的,车里也充满了官调戏妇女的情节,正确的折射出中国的现状了,用马列主义(马拉列车)的思想挡在前面摆在表面 里面充满了中国特色的官员社会,蒸汽沸腾,动力十足,声响巨大,一片盛世景象,可真正的动力却是马,顶上貌似缭绕的蒸汽仅仅是官员在吃火锅而已。

 

    而一头一尾的寓意还有区别,影片开头一列火车来了,被截了,革命成功了,黄4爷被打倒了

影片最后一列火车去了,还是那列火车,只是人换了,上面的人是参与革命者。

          另外,姜文说“我要的不是钱,也不是你,而是没有你!”什么是“你”?

  六子死后,人群的散去,表示其虽然牺牲但对人民打动有限。六子这个角色应该是为了纪念某一群人,比如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里面有个人某个时候去北京,结果不明不白的死了。六子为了讨回一个公道切腹取凉粉,让人联想彼时彼地那群学生……六子用不理智的做法来证明自己,最后被胡万和武举人激将而死。表达的有惋惜,也有叹其愚蠢。

  一成白银在你手,九成黄金在碉楼。这个不解释了,人均收入大家可以自己算算,包括所有的农业到城市,幼儿到老龄人口在内,平均收入仍会高的让你吃惊。惊叹于如果社会分配公平,仅仅在现在中国的发展水平下,自己竟然这么有钱,中国人民可以过得如此富裕。然后想想全民应得的财富哪里去了。

  凉粉男墓碑上的那个手势太和谐了。不懂的请查阅21年前的那部记录片,崔健下车受到摇滚迷们热烈欢迎所做出来的那个手势!

  知道为什么在老六后面死的是老二吗?老二如果有墓碑那是什么样的手造型呢?你们懂的,就是21年前最流行的V字型手势 开始的时候两个墓碑一个 六子的6 然后一个 夫人的8 注意姜文的位置,然后跳下来一个四筒,然后一个九筒

  为什么不是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七死了,偏偏六儿死了,最后祭拜他第一个上来的是老四,我就都明白了。六弟,四哥发誓替你报仇! 所以顺序是 6子墓碑 4筒麻匪 夫人8碑 9筒麻匪,至于夫人的白色石膏墓碑,我靠我只能说姜文你玩大了……

  至于8岁的孩子,应该是指的8年抗战吧,某人骗了人的钱,占了便宜,还非说那么大的一个孩子就是自己生的,可傻子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都乐了。

  老汤死之前,问山西在哪?因为山西有个平型关,你懂的。结尾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呢?浦东代表上海,这只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的事情了。在二十年代,浦东绝对不可能同上海搞混的,所以这里浦东实际上是代表邓的路线,也就是指邓背离了毛的路线了,喻意着毛的后继着向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学习。这条路线,仍旧是马拉动火车,形式上说是社会主义的,但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而片子非常醒目的一句话“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应该是暗讽邓说的“改革的步子应该再大一点”,还有片头姜文问师爷一年骗几回,师爷说:“一年骗两次。”啥会一年两次?

 

二、《让子弹飞》镜头与情节的隐喻意义

土匪出身的张麻子,用“筒子”能谐音“同志”
 

    马邦德,即马德帮。马德为黑龙江省绥化市 市委书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卖官案“马德卖官案”。马邦德是知识分子出身,他进山西开过矿,在山西骗了人家钱、又骗了人家女儿,被人追债躲进了妓院,靠写戏文为生,妓女“县长夫人”出钱为他买了县长一职。他为人八面玲珑,腐朽奢侈,自诩“能文能武,吃喝玩乐,风花雪月样样精通”。他投资买官,官职到手后 就拼命搜刮,勾结豪绅搜刮穷人。

大贪官被双规,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内交代自己的问题 

    影片中故事的发生地在鹅城,鹅城即“恶城”。 鹅城,一座鹅的城,即“我的鸟国” (天鹅绒革命),鹅们群居食草呆头呆脑,虽然易激怒却只会大声叫着看护自家的院落;鹅又谐“俄”,意即俄式革命思想武装起来的斗争成果不过只是在城的名字上有所变化,其外部仍然四面环水,其内部仍是一座由土皇帝统治的封建王城。

大贪官对屁民的威胁论

    几个主角的名字,张牧之,一、指当牛做马被统治阶级“牧之”的老百姓,二、谐音“墓”之,掘墓人的意思,这是寓指革命者。三、“睦”的谐音,指“和谐”; 张牧之:体制内开明派。特点:革命江山的创始人之一,有职无权,清廉、公正、主张人人平等,试图发动群众把实权派赶下台创造一个民主、自由、富强的新国家。

    鹅城在影片里还有另外的象征意义。中国唯一有鹅城之称的是广西的百色,百色起义是什么地方大家都知道,因而鹅城也是一个红色符号。百色之所以叫鹅城,起源于一个民间传说:一对老夫妇收养了两只白鹅,在老夫妇濒临死亡绝境时,一直未下蛋的鹅下了十几颗金蛋挽救了他们。在鹅城,鹅是救世主,张牧之是鹅的化身,在影片显现张牧之率领人马推翻黄四郎暴政的高大身影时鹅多次同时出现。影片所要表达的意思无非是:“在黄四郎之流的作恶下,鹅城虽然是一座凶城,但会有张牧之这样的救世主将它带出困境”。

    在鹅城,买官卖官成风,6任县长都是从省长那里买来的;官商勾结搜刮百姓,苛捐杂税已经征到了90年后;实权派黄四郎控制了鹅城的政治和经济,他批发官帽、贩卖烟土、拐卖妇女、豢养黑社会欺压百姓、制造冤案,无恶不作;访民 无处伸冤,衙门口的冤鼓生根长叶成了一棵树。对比之下比邻的康城因为没有黄四郎而成了一座富裕的城市。
 

有官权和枪杆子能最合法的把钱挣了

    影片还用百年冤鼓来比喻维稳机制。衙门门前的冤鼓已经闲置了100多年了,长了根又生了叶,变成了一颗树。当六弟听从张牧之的吩咐要砍出冤鼓为百姓伸冤时,被贪官代表马邦 德阻止,马说:“哪有冤啦,啊,谁敢有冤啊。这都一百多年啦,你要把它砍啦把鼓露出来,不定出多大冤啦”。试想想,这百年冤鼓不很相像那捂盖子灭火式的维稳体制吗,明明有鼓,却被藏了起来,设置的某个部门不就是那长在冤鼓上的树吗?多么形象的比喻。

张牧之作为开明派让后代不当县长,土匪;多听,多看,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西洋(西方)先进的价值观离我们很远



     黄四郎:“皇”四爷,顽固派,实力派,用现在的话说叫“既得利益集团”,也暗指辛亥革命只从龙椅上赶跑了皇帝,却还留下数不清不坐龙椅的皇帝。体制内实权派。特点:革命江山的创始人之一,有实权, 有靠山,掌握军队,贩卖烟土、拐卖妇女、豢养黑社会制造冤案,无恶不作。黄四郎和张牧之一起参加了革命,他有两颗地雷,一颗用在革命时期夺取了 江山,一颗试图用来对付张牧之。

老六死,老四先站出来告诉,数字组合

    根据影片交代黄四郎代表的既不是民族资本家(民族资本家是指鹅城的另两大家族),也不代表知识分子(影片中知识分子是指会写戏本的马邦德和会画像敲鼓的花姐,一个投靠实权派做了贪官,一个被权贵欺压做着妓女),黄四郎理应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利益”,可是断了。张牧之的奋斗目标是 把黄四郎的钱拿出来分给大家(“剿匪”),并把这条断腿街上。

且看马邦德和张牧之的对白:“美女你不能要,钱也不能要,你要什么啊?”“腿,有了腿便有了路!这难道暗喻富士康血汗工厂?

刘都统(影片中出现的最高权威)有三条腿,但黄四郎这条腿断了。三条腿喻指“N个代表”,“N个代表” 分别代表什么大家都知道。

“局长日记门”写黄色日记的贪官

强-权派与开明派开始内斗

    在描述老百姓对现状的评价时影片用了张牧之和马邦德的一段对话:“可惜啊,多好的一个牧(睦)字” “人们不愿意相信一个土匪的名字叫牧之(睦之,和谐理论),人们更愿意相信叫麻子(麻之)”。睦之,一个多好的理念啊,可是在土匪当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睦之就成了麻之,这段对话形象地说出了人们的心里话。见风使舵的大贪官。

     黄四郎和张牧之一起参加了革命,他有两颗地雷,一颗用在革命时期夺取了江山,一颗试图用来对付张牧之。影片把民间知识分子明确地分为左右两派,说明作者对社会的洞察力很不一般。影片中有两次左右手持枪的镜头,第一次是花姐在投身革命前花姐持枪对准张牧之,张牧之说道:“你左手拿枪的意思我懂(左派),你右手拿枪的意思我懂(右派),你就这么待着我不懂。”“我不打你,你不恨我,你不拿枪对准黄四郎,为什么对准我?”花姐答道:“因为你是好人(开明派)”。

 

   

    马邦德:贪官。特点:坑蒙拐骗,买官捞钱,腐朽堕落,压制冤情,勾结不良商人搜刮百姓,贪官是实权派黄四郎的走狗。他压制冤案,百年冤鼓弃而不用。他有奶就是娘,既可以叫张牧之为恩人,又改口叫黄四郎为恩人。他六亲不认,弃妻儿不顾。从他口里得知县长是黄四郎们的走狗,看黄四郎们的眼色行事,向黄四郎们跪着要饭吃。马邦德是现实中贪官的翻版。贪官终于死在钱堆中。

    前面交代了,影片中张牧之是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的。影片通过张牧之为民伸冤、发钱、发枪,不知不觉掌握了话语权,使人误认为"张牧之"是"鹅城"唯一的救世主,于是诱导观众在充满希望中等待"张牧之"的出手,这才是影片要向观众灌输的主题。问题是现实中有张牧之这样的体制内开明派吗?他是9颗星的哪一颗呢?怎么大伙看到的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呢?如果有体制内开明派他为什么不率先公开自己的身家呢?难道要人们一直这样休无止境地等待奇迹的出现吗?比起张艺谋用华丽场景、赵本山用插科打诨、陈凯歌用扭曲价值观来麻醉观众,姜文的艺术手法无疑要高超许多,姜文是名副其实的影帝。“别急,让子弹飞一会儿吧”,一个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恶势力自比秦始皇。

   老百姓打麻将的镜头多次出现,有银子时在打麻将,没银子时也在打麻将,有枪时在打麻将,没枪时也在打麻将。

这个呐喊很给力,很震憾!

没有百姓关心他们自己的利益之争,护民伞也倒了,看不下去了。

     影片除了片面拔高张牧之外,还为开明派推卸责任。在影片中,老百姓逆来顺受,麻木不仁,从来就不会反抗,只会分家产、争位子,享受胜利果实。墙壁的“马”被拴着,代表着民心不响应。

黑灯瞎火,民心不聚。

     所以,象张牧之这样有真正民主信念并且践行民主信念的领导人对中国非常重要,只有张牧之这样英雄是远远不够的,电影和历史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历史是英雄和普通人共同创造的,如果普通人没有基本的正确价值观,没有对国家基本政治和制度的正确判断,而是主动选择愚昧选择旁观或者选择盲从。强权之门被打得千孔百疮,射进希望的光线。

让子弹去给出问题的答案吧!

他有“五代家业”,因而黄四郎也是太子党的象征。强权堡垒只保了五代……


“你说是钱对我重要,还是你对我重要?”之后接着说: “你(强权)和钱,对于我来说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太给力了!

有不留恋政权之意,人人平等。

    黄四郎说:我这是珍藏版地雷,世上只有两颗。其中一颗,辛亥革命炸了,那剩下的一颗给了假张麻子,把马邦德的屁股炸上了树枝。不过到了影片最后,又出现这样一个场景,黄四郎从楼顶扔给张牧之一顶礼帽(官位),然后就随着半座碉楼(强权堡垒)轰然升了天。问题来了,未做成替死鬼的爪牙武教头姜武(强权军头)用地雷将发哥连同他的“上层建筑” (强权堡垒)一并送上西天的。这颗炸了碉楼的地雷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一直说只有双胞的两个吗?所以只有一个解释,辛亥革命那个没炸响(没有成功)。只是存在于黄四郎(强权当权者)的嘴上,它并没有真的炸响。再联想到张牧之最后砍了“假四郎”的头,然后哄骗怂恿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去对付真的黄四郎,这都是在说:辛亥革命不是一场真正意义和完全彻底的革命。地雷没有真响,后来的执政还是封建皇帝那一套;撵下台的皇帝也不过是皇权的替身,真正的土皇帝和“皇帝意识”,仍然根深蒂固。又出现这样一个场景,黄四郎从楼顶扔给张牧之一顶礼帽(官位)。

    那在最终赢得胜利的还是黄四郎们,一个黄四郎死去,另外的黄四郎会重新产生,电影的结尾暗示,张牧之的兄弟中间很可能会重新产生新的黄四郎(如果多数民众不醒过来主动控制他们的话),所以,启蒙还得继续,但是,黄四郎们当然会积极阻碍这个过程.这才是真正的核心问题。

张牧之将“左派”和“右派”的制衡利器送给代表知识分子的花姐。

知识分子派能否能制衡未来的新当权派还是个未知数。

张牧之的兄弟中间很可能会重新产生新的黄四郎

革命成功后把座椅让给老百姓,影片快结尾时象征自由民主的飞鹰在他头上盘旋。

他“钱也不要、美女也不要”

    国家在体制内开明派带领左右派的共同治理下回到了改革开放的正轨,这次列车的方向是上海(繁荣的象征)、浦东(改革开放的象征),旗帜依旧。伴着《阳光照样升起》的歌曲,走上同样的轨道,这也是暗指革命成功之后的换汤不换药?

(图解完)

三、《让子弹飞》历史疑问及解答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 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

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

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

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 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  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原著师爷姓陈,没县长这人。电影里分别安上汤,马二名。将将是个“冯”字,有点附会,放括号里图个好玩吧)

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四、《让子弹飞》悬疑及猜测

1、黄四郎没有死,他打死了武智冲,穿着汤师爷的衣服出现在了火车上。有图为证。

  2、汤师爷的没有说完的第一个秘密是老二是他告密害死的,第二个秘密是他喜欢花姐,花姐是卧底。

  3、花姐给黄四郎的礼盒里面装的是两颗钻石,黄四郎一看就知道花姐已经搞定了汤师爷和老二和老三,于是便假装卖个人情给花姐放过老二和老三,本来他是带人来干掉他们的。

  4、花姐搞定了老三却没有搞定老二,因为老二是同性恋。

  5、张麻子在给老二布置任务时汤师爷在旁偷听,导致张麻子率众弟兄出鹅城剿匪,兄弟们只有预先埋伏的老二死了,他们被偷袭却只有老七负轻伤。

  6 、黄四郎给假张麻子布置任务时有两套方案,甲方案不用说就是干掉了张麻子。而乙方案就是偷袭行动失败,师爷借假张麻子的口说自己的老婆孩子被杀回鹅城给黄四郎报信(其实老婆孩子都是假的目的是为了骗取那两颗钻石,黄四郎很重视那两颗钻石,要胡万杀鸡取卵却没有成功,8岁孩子是指建国1949年后八年1957 年大跃进统计数据疯长)。

  7、没有想到汤师爷和张麻子产生了感情,他没有回鹅城报信而是驾着装满银子的一辆马车往山西康城而去。

  8、假张麻子本来说东边东边,他也想活命他以为汤师爷会回鹅城告密,所以想把告密的责任推在师爷头上,没有想到师爷真的往东边去了,他又急的说不要往东因为有珍藏版的地雷在等着师爷,师爷被炸后他被真张麻子一枪打死,临死时候还说山西是在东边,可见他是知道师爷的假老婆号称来自山西,他和师爷是一伙的。

  9、师爷死后除了未说出那两个秘密,这也是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外,其实还有两个极其重要的信息。一个是对麻子说他被炸到树上的屁股兜里面有五张县令上任书,大家记得黄四郎说过他买了6个县令,那么第6个县在哪里?恭喜您答对了是在上海浦东,现在你知道黄四郎为什么在开往上海的火车上了吗?那么第二个信息是他劝张麻子不要回鹅城因为他认为张斗不过黄,因为他已经知道张得大部分兄弟已经被黄收买,回去就是死路一条。

  10、师爷和黄四郎都低估了张麻子的智慧,黄四郎还等着郭旅长的军队,而张的兄弟还等着黄的出手,没有想到张用发动群众这一招就把黄搞定。

  11、张麻子虚假胜利后,老七飞跑过来问他喜欢花姐吗?又在他耳边嘀咕了一句话。紧接着又说别说是他说的。其实他告诉张麻子花姐是卧底,老三他们已被黄收买,老七这时候其实已经骑虎难下。

  12 、所以后来老三对张麻子说我要替二哥娶她,而张麻子答非所问的说老二啊老二。而老三以为张走神还提醒他说大哥我是老三。其实张心里明白(大哥你是了解我的桥段)他其实想说的是老二啊你死的好冤。所以才会一手拿枪指着头一手拿枪指着花姐和老三,但念兄弟情谊和对花姐的一丝好感就成全了他们。而且他问为什么要离开他,众人皆曰不轻松,维老七打马虎眼,老七还是向着张的。

  13、张麻子多聪明睿智的一个人,这时候他已经明白师爷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他又不愿是这个结果,所以才会骑着白马在铁路上亲自验证,虽然火车开的飞快他还是一眼认出了黄四郎,所以打马赶上,这才有让子弹飞2--张麻子血溅上海滩。

  14黄四郎明白郭旅长一来就会知道他吃里爬外,派人假扮张麻子盗取烟土,因为老百姓拿的钱太多了,超出黄四郎应得的那一份,虽然他是那个大腿。黄明白他的腿这回事真的断了,所以就和老三老四老五花姐他们去第六个县上任上海浦东县。

15、夫人被花姐代替。夫人说了,她只做县长夫人,谁是县长,她无所谓。花姐也是,她本来就是JI 女,她跟老大老二老三都无所谓,老二是悍匪,而且自己说了对女人没兴趣。当初第一次得到钱的时候,唯一没说带钱走的就是老二,所以老二不要女人不要钱,只要跟着老大,所以老二必然被所有人联手害死。这样就解释齐全了。而其实姜文最后对着老三说:老二啊,老二。他知道结果了,想说老二死的冤,后来就没说。姜文被诛心了。

五、《让子弹飞》结局深层次研究

    马拉列车去上海(浦东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东,这是强调这个地点),各位还记得马列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的(至少是作为一种说法)吗?

  在苏联访问期间,莫斯科皇宫戏院新排三幕五场芭蕾舞剧《红罂粟花》,彩排时请大使馆人员出席观看。舞台布景为中国特色,繁华的黄埔江边,高楼耸立,霓虹灯闪亮,一个穿戴着红色大襟短衣,宽腿大绿裤,一条长辫子,手中捧着一枝红色罂粟花的中国妓女,一艘苏联货船在江边码头卸货物,一个年青的水手下船嫖妓,一夜情后,苏联水手将很多的马列主义思想传授给中国妓女,接着中国的工人来嫖娼,这个妓女将马列主义思想传给了中国工人,再接着中国GCD成立,最后中国GM成功,建立新ZG而谢幕。

  马拉列车上的“花姐”是一个关键人物,她的身份是一个“妓女”,“马拉列车”“上海”“妓女”,这应经很明显了吧!

  意义有两个,一是,点明马列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影射它天生的劣根性;二是,黄老爷已经灰飞烟灭,但诞生黄老爷这种恶之花的恶种子还在,所以还要驱除这个恶种子,让它从哪里来的,还让它从哪里回去,让它通过什么途径来的,还让他通过什么途径回去!

  “马拉列车”为什么表现于张麻子这方,而不是黄四郎那方?研究过佛洛依德《梦的解析》的人应该知道,梦的形成机制中有一个“移植作用”,就是把属于这个人的特点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身上,这样做的目的是逃避强大的自我保护机制,而混进梦里!

  1、和我在一起不高兴吗?高兴,就是“不轻松”,这个“不轻松”也有所指;是说马列主义的实践者随时都处于斗争心态,自己和对方都不会轻松!

  2、张麻子一把枪指着自己的头,一把枪指着对方,这个动作也是有所指的;这是指马列主义带来的暴力不但朝向对方,也朝向自己!

  3、黄四郎被炸死后,出现了天空中飞翔着鸟的镜头,这是指黄四郎这个体制和自由是不并存的!

  4、之后把这两把枪送给花姐,也是有所指的;这是让花姐把马列主义带来的暴力同时带走。

  5、花姐说“他们是流水的县长,您才是铁打的老爷”,而现实中铁打的老爷是谁呢?当然是500家,黄四郎说我“5”代家业,他身边还有两个人,其中一个是胡“百”,这样就好明白了;但还有一个“胡万”是什么意思呢?无论真马匪还是假马匪,他们带的面具都是“筒子(这个先不分析)”,外表看是“筒子”,而我就是要“胡万”子,这是说对外宣扬的和自己想要的根本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