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镇布料排行:导游证考试-江苏苏州虎丘导游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38:40

导游证考试-江苏苏州虎丘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欢迎您们游览吴中第一山--虎丘。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区西北约5公里处。这是一座突兀于一片平原上的山丘,高度为30多米,占地面积约300亩。相传,远古时期,这里曾经是东部海岸线上的一个海湾,而虎丘是由火山爆发而产生的灼热岩浆堆积而成的小岛,涨潮时被水淹没,退潮时又涌出海面,当时被称为海涌山或海涌峰。久而久之,海陆变迁,海涌峰就演变成了陆地上的一座山丘。

  海涌峰为何被称为虎丘?这还要从春秋时期的吴越之争说起。3000多年前,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离开陕西岐山,来到太湖之滨,建立了勾吴部落,经过十几代人的开拓和积聚,建立了吴国。泰伯的二十一世孙吴王阖闾为了争霸事业,重用孙武和伍子胥,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于公元前514年始建阖闾大城,成为东南的一大都会,使吴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乘越王允常去世的机会,亲自率兵攻打越国。由于阖闾骄傲轻敌,中了越王勾践的埋伏,在槜李地区受伤,回师途中在嘉兴去世,归葬海涌山。这段历史,在唐代陆广微先生撰写的《吴地记》上是这样记载的:海涌山在吴县西北九里二百步,阖闾葬此山中。发五郡之人作坟,铜椁三重,水银灌体,金银为坑。《史记》云:’阖闾坟在吴县阊门外,以十万人治坟,取土临湖葬。经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吴越春秋》云:’阖闾葬虎丘。十万人治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山。’

  自此以后,虎丘就成了苏州的一大名胜。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文人雅士凭借着虎丘这个舞台,演出了许多威武壮丽的史剧,从而留下了无数的宝贵遗迹,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可以说,虎丘是苏州2500百年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吴王夫差为报仇雪恨,率兵攻打越国,在太湖中的夫椒山大败越军,拘捕越王勾践夫妇到虎丘,令其在阖闾墓前守坟养马。

  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曾登山游览,并派人挖掘阖闾墓,寻求吴王宝剑,而终无所得。秦未,项羽组织江东八千子弟兵,在虎丘揭竿起义,转战南北,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主力,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基础,成为风云一时的西楚霸王。

  东汉末年,孙权以苏州作为根据地发展争雄事业,为巩固和发展孙吴政权,曾派人挖掘阖闾墓,寻找地下宝藏,也一无所获。

  唐代宝历年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一年多时间(825年5月至826年9月)里,开通了自阊门至虎丘的山塘河,沿河边筑了一条七里长堤,堤上夹种桃李,水中栽植莲荷,使苏州增添了不少秀色。

  宋代苏东坡多次游览虎丘,写下了许多诗词,他认为:游苏州者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明代唐伯虎曾经发现剑池干涸后暴露出来的阖闾墓的甬道口,几乎差一点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

  明代末年,以张溥为首的复社曾经在虎丘千人石聚会,有来自全国的复社成员共上千人参加了这次盛会。

  清代康熙、乾隆曾多次出巡苏州,在虎丘留下了许多墨宝,在苏州民间传为佳话。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区西北约5公里处。这是一座突兀于一片平原上的山丘,高度为30多米,占地面积约300亩。相传,远古时期,这里曾经是东部海岸线上的一个海湾,而虎丘是由火山爆发而产生的灼热岩浆堆积而成的小岛,涨潮时被水淹没,退潮时又涌出海面,当时被称为海涌山或海涌峰。久而久之,海陆变迁,海涌峰就演变成了陆地上的一座山丘。

  海涌峰为何被称为虎丘?这还要从春秋时期的吴越之争说起。3000多年前,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离开陕西岐山,来到太湖之滨,建立了勾吴部落,经过十几代人的开拓和积聚,建立了吴国。泰伯的二十一世孙吴王阖闾为了争霸事业,重用孙武和伍子胥,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于公元前514年始建阖闾大城,成为东南的一大都会,使吴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乘越王允常去世的机会,亲自率兵攻打越国。由于阖闾骄傲轻敌,中了越王勾践的埋伏,在槜李地区受伤,回师途中在嘉兴去世,归葬海涌山。这段历史,在唐代陆广微先生撰写的《吴地记》上是这样记载的:海涌山在吴县西北九里二百步,阖闾葬此山中。发五郡之人作坟,铜椁三重,水银灌体,金银为坑。《史记》云:’阖闾坟在吴县阊门外,以十万人治坟,取土临湖葬。经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吴越春秋》云:’阖闾葬虎丘。十万人治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山。’

  自此以后,虎丘就成了苏州的一大名胜。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文人雅士凭借着虎丘这个舞台,演出了许多威武壮丽的史剧,从而留下了无数的宝贵遗迹,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可以说,虎丘是苏州2500百年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吴王夫差为报仇雪恨,率兵攻打越国,在太湖中的夫椒山大败越军,拘捕越王勾践夫妇到虎丘,令其在阖闾墓前守坟养马。

  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曾登山游览,并派人挖掘阖闾墓,寻求吴王宝剑,而终无所得。秦未,项羽组织江东八千子弟兵,在虎丘揭竿起义,转战南北,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主力,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基础,成为风云一时的西楚霸王。

  东汉末年,孙权以苏州作为根据地发展争雄事业,为巩固和发展孙吴政权,曾派人挖掘阖闾墓,寻找地下宝藏,也一无所获。

  唐代宝历年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一年多时间(825年5月至826年9月)里,开通了自阊门至虎丘的山塘河,沿河边筑了一条七里长堤,堤上夹种桃李,水中栽植莲荷,使苏州增添了不少秀色。

  宋代苏东坡多次游览虎丘,写下了许多诗词,他认为:游苏州者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明代唐伯虎曾经发现剑池干涸后暴露出来的阖闾墓的甬道口,几乎差一点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

  明代末年,以张溥为首的复社曾经在虎丘千人石聚会,有来自全国的复社成员共上千人参加了这次盛会。

  清代康熙、乾隆曾多次出巡苏州,在虎丘留下了许多墨宝,在苏州民间传为佳话。


            清代末年,柳亚子、陈去病等人在苏州发起组织了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1909年11月13日,南社在虎丘举行第一次雅集,宣告正式成立。这个团体宣传资产阶级革命,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影响很大。陈去病于1933年去世后,葬在虎丘山南麓。

            虎丘也是江南有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讲到虎丘的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东晋司徒王珣和司空王珉兄弟,在虎丘营造馆舍作为别墅。咸和二年(327年)舍宅为东西两寺,以剑池为界,后两寺合二为一。唐代因避唐太祖讳,改虎丘为武丘,寺庙称为武丘寺。北宋时改称云岩禅寺。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虎丘云岩寺始建佛塔,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竣工。寺庙几经兴废,于清康熙年间重建,改名为虎阜禅寺。虽然现在这里的寺庙建筑遗存已不再是宗教活动场所,但从其规模上还能依稀辨认出当年佛寺的盛况。

            除了虎丘的人文景观声名远扬外,虎丘的自然风光也使人流连忘返。正所谓虎丘吴小山,东南称奇观。这里有天然的巨大石砥--千人石;有罕见的悬崖峭壁--剑池石壁;有茂密的森林和候鸟景观--苍鹭夕归;有著名的盆景展览--万景山庄。

            自古以来,虎丘也是繁华的商贾之地。尤其是明清时期,这里商贩聚集,酒肆林立。到了清明踏青和山塘庙会时节,虎丘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清代大文豪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写道: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小像,与薛幡毫无相差。薛宝钗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看看她哥哥,不禁笑了起来。这一段对虎丘捏像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勾划出了当年虎丘集市的热闹情景。正是由于虎丘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浓郁的文化氛围,秀丽的自然风光,使她成了苏州的首选游览胜地。明代李流芳把它归纳为虎丘有九宜,就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直落木、宜夕阳。也就是说,游览虎匠,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都有其独特的风味,成为吴中第一名山、吴中第一名胜。

          虎丘的游览主要分为前山、千人石和山顶三个部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前山,前山的景点有:海涌桥、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枕石、贞娘墓等。

         〔海涌桥〕经过虎丘入口处,就来到了海涌桥。海涌桥是一座用花岗石材料建成的仿古式石拱桥。据苏州市园林局提供的资料记载,这座桥是1956年凿通虎丘环山河(也称环山溪)时所建,桥的石栏杆上雕刻有形态各异的小石狮十二只,很有地方特色。当我们站在桥上向前看,细心的朋友可以有两个发现:第一个发现是山藏寺里。古人用诗来形容这个特点: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平生只见山里寺,今日来看寺里山,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叫锁寺门。第二个发现是丘如蹲虎。请诸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体会到这个特点。二山门就像老虎的头颅,洞门像老虎的嘴巴,窗洞像老虎的眼睛,两边凸出的青石碑像老虎的耳朵,两旁的树木像老虎的胡须,门前的露台是老虎的舌头,环山河水是老虎的口水,山丘像老虎的脊梁,宝塔象老虎的尾巴。据说,早在元代就有这样十分形象的比喻了。

         〔断梁殿〕断梁殿,是寺庙的二山门,面阔三开间,进深两开间,单檐歇山顶,结构特殊。因为这座殿门的正梁不是用一根整木,而是分两段接合,中间有明显的拼缝,所以称为断梁殿,或称为双梁殿,建于元代至正四年(1344年)。

          据苏州民间传说,元代的时候,皇帝下了一道圣旨,要苏州地方官吏限期在虎丘建造一座殿门。当各项工作准备就绪而打算上正梁时,工匠们突然发现,原本作为正梁的大木料被当作顶梁柱而一锯成两截。由于限期已经临近,无法再另外寻找正梁的木料,老工匠赛鲁班想方设法建造了这座断梁殿,总算按期竣工。

           当然,这只是一则民间故事,经不起推敲和考证。因为,仅仅在苏州地区,元代建造的断梁殿就有两处:一处是虎丘二山门,另一处是东山轩辕宫(重建于元代至元四年,即1338年)。也就是说,不可能两处建筑工地的工匠,都把正梁锯错了。仔细分析起来,在这座断梁殿的建筑手法上,采用了菩萨顶、棋盘格、琵琶吊、斗拱等工艺,起到了顶力和吊力的作用,分担了屋顶对大梁的压力。虽然是对接的两段栋梁,但仍然十分坚固。这座殿门,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

          断梁殿正梁上,朝南悬挂着大吴胜壤的巨幅匾额,落款是光绪三年(1877年)三月二日曾寿重立。苏州在历史上曾经有吴县、吴郡、吴州等称谓,曾经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发祥地,是三国时代孙吴政权的根据地,是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鏐所设的中吴府的府治所在地。一般来讲,吴地就是指苏州一带。大吴胜壤,画龙点睛地表述了虎丘在苏州诸多旅游景点中的重要地位。

           断梁殿正梁上,朝北悬挂着含真藏古的巨幅匾额,是现代著名学者梁漱溟的手笔。这四个字,暗示着虎丘有真山真水真人真事,都有据可查。虎丘还有古墓古泉古寺古塔,仍有迹可寻。

           二山门里,原来有两尊金刚力士的塑像,现只留有元代和明代的青石碑刻四座,记载着虎丘的历史,轻敲碑石,咚咚作响,所以也称为响碑,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憨憨泉〕过了二山门,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可以看到路的西侧有一块圆卵形的石碣,刻有北宋吕升卿所书的憨憨泉。石碣前存一眼古井,平时用铁盖盖住。古井四周是用花岗石砌成的栏杆。相传,梁代僧人憨憨法师,是庙里的挑水和尚。有一次,他挑水经过这里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眼睛就看不见了。他虽然眼睛瞎了,但耳朵灵,心眼好。这时,他似乎听到了地下有流水声、摇橹声、讲话声。似乎有人在讲:这座虎丘山,原来叫海涌山,山上的泉眼可以直通大海。憨憨听到以后,就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村民见他瞎折腾,就笑他傻,戏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变一只大青蛙守在这里。话音刚落,地下就冒出了一股清泉,喷到憨憨法师的脸上,顿时感到一阵阴凉,双眼又重见光明。这时,憨憨法师发现那位农夫果然变成了一只青蛙,久久地守在古井旁。这叫做青蛙嬉水。这个民间故事不可信。但是,这眼古井,是憨憨法师所凿,却是上了古书的。

        清代学者洪钧高中状元后,衣锦还乡,同几位好友从阊门坐船到虎丘游览,途中结识了赛金花(当时名叫傅彩云,后来曾改名曹梦兰)。洪钧等人上山游览时,看到一位僧人抱了一只瓦瓮下山汲水。洪钧感到很奇怪,就说:古书上说虎丘有憨憨泉,为什么不汲泉水,而要汲河水?僧人回答说,憨憨泉早已湮没,不知在何处。洪钧等人就在附近寻找。赛金花见到附近低洼处有青苔,叫人扒开大石板,果然有一股清泉泪泪而出。就这样,憨憨泉又重见天日。为了纪念这件事情,洪钧和几位好友捐了一些钱,重修了憨憨泉,并在井边盖了几间小屋。憨憨泉边上的拥翠山庄有抱瓮轩,可以印证。拥翠山庄东部墙壁上还嵌有碑刻,记载着重新发现憨憨泉的大致经过。

         〔试剑石〕上山石阶的东侧,有一块从中间裂开的大石块,旁边的一块石碣上刻着北宋吕升卿书的试剑石三字,另一块石碣上刻有元代顾瑛的诗句: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流断。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描写试剑时的情景:银光一闪,顽石崩裂,山摇地动,威力无比。后两句,是对时政发表感慨:忠奸不明,是非不分,纵有宝剑,无力回天。这首诗引出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吴王阖闾命干将、莫邪铸剑。干将夫妇采集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铸干将、莫邪双剑。吴王阖闾得到了干将所献的雌雄宝剑后,挥剑试刃,将大石一劈为二。第二个故事是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求吴王宝剑,一只老虎当坟而踞。秦始皇用剑斩虎,未中虎身却误砍石块,留下此痕。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似乎是针对秦王试剑的传说而作。事实上,这块剑试石是典型的火山喷发后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一条裂缝,酷似刀削剑劈。

 

〔枕石」试剑石以北的山路一侧,有一块圆卵形大石块,形状象一个大枕头。相传晋代高僧竺道生(人称生公),倚此石看经,困了就用这块石头当作枕头休息。因此,人们称这块石头叫枕石。这块石头也称作为蜒蝣石,因为这块石头也像雨天的蜒蝣,阴雨天在石边上有水珠、水滴。

 〔真娘墓)虎丘前山上山道路的尽头,是古真娘墓。真娘,也称贞娘,本名为胡瑞珍,北方人。唐代安史之乱时,逃难来到苏州,无依无靠,被迫堕入妓院。她善歌能诗,才貌出众,是当时苏州的一位绝色佳丽。当时有一位青年王荫祥重金贿赠鸨母,欲留宿于真娘处。真娘投缳自尽,以死守身。王荫祥大为震惊,厚葬真娘于虎丘山,并于墓上建亭纪念。当时的苏州刺史白居易为其写了墓志铭。

  再向前走就到了千人石,这一带的景点有千人石、点头石、二仙亭、剑池等。

 〔千人石〕千人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坪,广可数亩,平坦如砥,高下如削。关于千人石的传说有两种。第一种传说是,吴王夫差为先王阖闾治丧,在地宫内埋葬了许多宝剑和其他财宝。夫差为了保守秘密,在石上杀害了上千名筑墓工匠,血流成河,染成红色,故称为干人石。当然,这块石头呈暗红色,是因为硫纹岩中含有大量铁质的缘故。千人石上有一座石经幢,刻有几尊佛像,称为多宝石经幢。这座石经幢是仿照陀罗尼经幢建造的,由须弥座、石柱、盘盖等部分组成,俗称八棱碑。佛教认为,这可以扶正祛邪,消灾免祸,超度亡灵。第二种传说是,晋代高僧竺道生,人称生公,曾在此讲经说法,下有千多人聆听,故称千人石或千人坐。

 〔生公讲台〕据说,生公在这里讲经说法,嫌听众太少,又聚石为徒。生公讲经讲到妙处,天花乱坠,白莲盛开,顽石点头,元代顾瑛有诗:生公聚白石,尘拂天花坠;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

      为什么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这是因为,生公在虎丘讲的金刚般着波罗蜜涅盘经中,主张阐提有佛性,群石皆为点头。十二年以后,才有正式的《涅盘》经书传到建业,其中果然有一阐提人有佛性的提法,可见生公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并没有得到当时朝野各方的重视。生公讲台附近有白莲池,池中央有顽石一方,池南岸有石经幢一座,都与生公讲经,顽石点头的典故有关。

        〔二仙亭〕二仙亭是吕洞宾和陈抟下棋的地方,亭内有吕洞宾和陈抟两位仙人的石刻画像。二仙亭的石柱上刻有两副对联。

       第一副对联是: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朝虎阜再留踪。这副对联讲的是吕洞宾的故事。吕洞宾曾经在岳阳楼舞鹤,今天又在虎丘上留踪。第二副对联是: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这副对联讲的是陈抟的故事。陈抟老祖,是五代宋初道人,以善睡出名。上联是讲有一樵夫到虎丘,看吕洞宾同陈抟下棋。陈抟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樵夫在山上等了很长时间。陈抟睁开眼一看,把樵夫当成了梦中人物。樵夫反复说明原委,才知原非梦。下联是讲要深究道教的奥秘,才能成为得道神仙。倘若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究竟是真是假,实在是大可不必的。

         〔虎丘剑池摩崖石刻〕二仙亭西侧石壁上,有虎丘剑池四个石刻大字,相传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虎丘两字因岁久剥落。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年),苏州浒墅关主事马之骏聘请石刻名家章仲玉钩摹补刻。故有假虎匠,真剑池之说。


        〔剑池〕剑池在别有洞天圆月洞内。别有洞天出自苏东坡诗句;落花流水窅然去,别有洞天非人间。意思是,圆月洞内是神仙世界,是苏州百姓的老祖宗居住的地方。

       剑池的石壁上,刻有剑池两个隶书大字,相传是王羲之的手笔。在剑池的石壁上,还刻有明代高启的《阖闾墓》诗:水银为海接黄泉,一穴曾劳万卒穿。谩说深机防盗贼,难令朽骨化神仙。空山虎去秋风后,废榭乌啼夜月边。地下应知无敌国,何须深葬剑三千。这首诗中,主要描绘了建造阖闾墓时,水银为海,桐棺三重,劳民伤财。尽管深藏机关,预防盗墓,也无法将腐朽尸骨化为神仙。如今虎去山空,秋风萧瑟,台榭荒废。地下的吴王阖闾是否知道,人死后已不再有敌我之分,何必要用三千把宝剑陪葬呢?

        那么,剑池里是否真有阖闾墓呢?1955年,苏州有关部门在修缮虎丘景区时,抽干剑池的水后,发现底下有一个三角形的洞穴。当时有两位工人沿着甬道爬进去,发现有几块大石挡住了去处,很有可能是洞室墓的墓门。作为春秋末年霸主之一的吴王之墓,建筑规模应该是比较大的,墓室设计也必然会相当精密和隐蔽。从虎丘后山由泥沙堆成的封土等迹象来看,剑池很可能是为了掩护吴王墓而设计开凿的。从上面的第二泉用暗沟将水引到剑池,再从剑池用暗沟将水引到白莲池,然后从白莲池用暗沟将水引到养鹤涧,这是一整套兼收并蓄的排水系统,使剑池能保持一定的水位,掩盖了吴王阖闾墓里的千古之谜。

      再往上就到了虎丘山顶,这里的景点有五十三参、云岩禅寺大殿、云岩寺塔等。

      〔五十三参〕从千人石到云岩禅寺大殿,要登五十三个台阶,这就称之为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佛教的一个典故。相传,观世音菩萨旁边有一对童男童女,左胁侍为善财童子,右胁侍为连荼耶龙女。善财童子学道时,先后拜了五十三个师傅,才拜到了观世音菩萨门下而成正果。这里的五十三参,还含有五十三参,参参见佛的意思。 


       〔云岩禅寺大殿」云岩禅寺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成帝咸和年间,就由司徒王珣和司空王珉合宅为寺,俗称虎丘山寺。大殿高大宏壮。殿前设有左钟右鼓,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如来佛,两旁有两侍者,分别是迦叶和阿难,大殿的东西两壁上挂有十八罗汉的画像屏。

 
        〔云岩寺塔〕云岩寺塔,俗称虎丘斜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苏州市园林局提供的资料,在整修云岩寺塔的过程中,考古人员曾发现了大批珍贵文物,如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特别是楠木经箱底部,写着建塔的年代,从而确切地解决了关于该塔建筑的时间问题。该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看到的宝塔,是经过七次火烧而遗留下来的塔心部分,平面八角形,七层,高47.7米。

       云岩寺塔是一座有名的斜塔,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塔中心垂直线已达2.34米,倾斜角为2°48’。偏斜的原因,是塔基不均匀引起的。因为,塔基建在阖闾墓的封土堆上,地基比较松软,塔身约六千多吨,由于地下水、地表雨雪渗透等自然影响,促成塔身向东北倾斜。据说该塔从元代开始就逐步倾斜了。为了保护这座古塔,苏州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园林工作者,采用铁箍喷浆、盖板置换、围桩灌浆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塔身的开裂和地基的松软问题,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这座千年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