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商品房网签查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5:06:30
',1)">',2)">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①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②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③卷帘人:侍女。④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
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试探地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告诉我说,海棠花还跟原先一样。唉,你知道吗,知道吗?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一阵急风,大雨点疏疏落落地掉下。一夜好觉,两颊的残余酒意还没有消。走进来卷帘的侍女,我问她:“院里的海棠怎么样了?”她竟说:“海棠还和以前一样。”“你哪里知道?你哪里知道?绿叶儿准是挺大挺肥,红花儿可怜又瘦又少。”
4、李清照生平可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章丘明水(今山东济南)人。她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学识广博,以文章著名,受到苏轼的赏识,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轼“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也出身于名门望族,善文能诗,是有名的才女。在这样的家庭中,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六七岁时,便熟读诸子百家的文章,十岁左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已精通娴熟。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就一鸣惊人,写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充分显示了她的才华,轰动整个京城。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闲适富足,父母开明宽容,她经常与朋友饮酒野游。在她这一时期的词中,没有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只有沉醉忘归,荡舟争渡的郊游趣事。
李清照词名远扬,引起了太学生赵明诚的注意。赵明诚是一位官宦子弟,他的父亲赵挺之也是山东人,官至宰相。赵明诚虽然出身在高官之家,但身上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两人门当户对,情投意合,李清照的词《点绛唇》形象地记录下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尽显少女的娇羞可爱,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李清照十八岁那年,便嫁给了赵明诚。婚后,两人感情笃厚。赵明诚除了能诗善文外,还喜欢收藏金石字画和文物。受丈夫影响,李清照很快便也对金石字画、文物的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结婚时,赵明诚还只是一个没有俸禄的太学生,但他们只要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画、古董,就想尽办法,甚至不惜典当衣服将其买下来。每淘到一件宝贝,他俩就会迫不急待地回到家中一起仔细整理、欣赏、研究,这成了他们生活的最大乐趣。就这样,日积月累,他们家的金石书画越来越多,李清照便建立了书库大橱,编排好目录,整理收藏。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在李清照和赵明诚沉浸在甜蜜美满的两人世界中时,朝廷的党争打破了他们的宁静生活。
首先是宋徽宗打出了变法的旗号,重用新党领袖蔡京推行变法。赵挺之是蔡京的追随者,很快便得到了提拔。以蔡京为首的新党得势后便开始对以苏轼为代表的元佑党人进行报复和打击,作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也因此受牵连。李清照急忙向公公赵挺之求救,他写了一首诗给公公,说“何况人间父子情”,央求公公能够看在儿媳妇的面上,想办法救救父亲李格非。但李格非还是被贬官离开了京城,李清照十分不满,写了句“灸手可热心可寒”来讥讽公公赵挺之。
随后不久,朝廷又下诏书“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李清照只得离开京城,投奔已回到老家明水的父母。而赵明诚则仍留在京城,对此他也很无奈,这对思爱的小夫妻只好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不久,朝廷的政局又发生变化,蔡京在清算完元佑党人后,便开始在党内排除异已,赵挺之受到打击,不得不辞官并在五天后去世。
赵挺之去世后,蔡京又抄了他的家,并用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来迫害赵家,赵明诚无法在京师立足,只得辞官弃职,回到了山东青州老家。他把李清照接了过来,这对思爱的夫妻终于团圆了。
在青州,李清照和赵明诚以晋代隐士陶渊明自比,他们把自己的住处称为“归来堂”。李清照还根据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为自己取号为“易安居士”,过起了清贫安逸的隐士生活。
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一住就是十年,这十年间,夫妻俩饮酒郊游作词,收藏金石书画,撰写整理《金石录》,过着愉快和充实的生活。这十年是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最愉快的十年,也是李清照这一生中最幸福的十年。
然而南宋朝廷的权争打破了他们恬淡宁静的世外桃源式生活,由于蔡京失势,被逐出了政治舞台,不甘寂寞的赵明诚重返仕途,将李清照一个人留在了青州。
面对将要远离自己的丈夫,想到这十年耳鬓厮磨的日子即将结束,自己又要独守空房。李清照将离别后的种种不堪咀嚼了无数遍,眷恋、担忧甚至恐惧都涌上心头,不禁悲从中来,含泪作了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
不久,赵明诚因为政绩显赫,获得升迁,出守莱州,他将李清照也接到了莱州,两人终于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接着,赵明诚又改任淄川守,李清照亦随他来到淄州。淄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赵明诚与李清照忘寝废食、广为搜罗,收获相当可观。最有价值的是一次赵明诚下乡巡察,竟然从乡人那里意外得到了白居易手书的《楞严经》,顿时欣喜如狂,打马回府,与李清照一起饮酒品茶,欣赏揣摩。这是这对思爱夫妻最后的幸福时光。
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掳去徽钦二帝,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耻”。而赵明诚在江宁(今江苏南京)的母亲也在这多事之秋去世,李清照和赵明诚知道山东迟早要落入金人之手,然而时间紧迫,便商定由赵明诚先去南京奔丧,李清照则留下来整理文物,然后找机会运往南京。
文物太多了,一次带不走,李清照便将它们分了类,她把那些相对较重的、收藏价值略低的文物留在了青州,准备第二年春天再把它们运到南京。然后她就带着整理出的十多车珍贵的、容易携带的文物,赶到了江宁。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没过多久,青州发生兵变,留在青州的那十几屋凝聚了他们夫妇心血的书籍古董,全部毁于战火之中!
赵明诚守孝期未满,急需用人的宋高宗就任命他为江宁知府。江宁此时正与金兵隔江对峙,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赵明诚经受住了考验。1129年,担任了一年多江宁知府的赵明诚又接到调令,调任湖州知州。而这时,发生了一件让李清照痛心的事。原来御营统制官王亦准备利用江宁知府调动之际,在江宁城内起兵作乱。江东转运副使李谟得到了这个情报后,立即向赵明诚报告。而赵明诚因为已接到湖州知州的调令,不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当天晚上,王亦果然反叛,幸亏李谟提前作了布防,平定了叛军。而在叛乱发生时,赵明诚居然和另外几个江宁府的官员从城楼上悬下绳索逃走了!
赵明诚的这一丑恶行径令李清照深恶痛绝,她写下了著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谴责丈夫赵明诚。
这件令人不愉快的事,像石头一样沉重地压在李清照的心头。因逃跑被罢了官的赵明诚见李清照终日默默无言,闷闷不乐,感到非常懊恼。最后李清照还是原谅了丈夫赵明诚,他们商量后决定再次退隐。可当他们乘船到达安徽池阳时,突然接到了宋高宗的圣旨,要求赵明诚立即前往湖州担任知州。于是赵明诚只得让李清照暂时呆在池阳,只身匆忙赴任。
当时天气非常炎热,心急的赵明诚冒大暑骑马奔驰,不幸在途中感染了疟疾。直到一个半月后,李清照才得到丈夫患了热疟的消息,略懂医术的李清照又急又怕,因为她知道赵明诚是个急性子,既然他患的是热疟,就必然服寒药,这样他的病情会越来越重,非常危险。
果然,等李清照日夜兼程,赶到赵明诚身边时,赵明诚早已服用了大量柴胡、黄芩等性寒退热之药,结果疟痢并发,病入膏肓,没过多久便不幸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相濡以沫二十八年的丈夫的突然离去,让李清照痛不欲生,她割不断那份如丝如缕的相思,成了断肠之人。国破夫亡,让李清照凄凉孤苦、万念俱悲,她大病一场。
赵明诚病故后,留下了一大笔文物,这时江宁也非常不安全了,随时都有可能被金兵占领。李清照居无定所,无儿无女,身心憔悴,境况极其悲惨。她想到赵明诚有个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妹夫,他拥有兵权,应该有能力保护好这些文物。于是,李清照便请赵明诚的几个好友把几车文物运到了洪州,自己只留下了少数便于携带的字画、器物,准备在身体好转后再去投靠妹夫。
然而没过多久,金兵就大举压境,洪州也沦陷了,运往洪州的那些文物顷刻间又在战火中化为乌有,这对李清照来说又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这时,雪上加霜的是,又有人诬告赵明诚,说他生前将一只玉壶献给了金人,这在当时是卖国通敌的大罪,李清照很气愤,又非常地惶恐,她决定将剩下的古董全部捐献给朝廷,还丈夫以清白。
但此时,宋高宗正被金兵追得四处逃窜,他从江宁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直逃到海上,后又过海到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又从越州移居杭州。身心俱疲的李清照就这样孤身一人,颠沛流离,艰难辗转,不遗余力地带着剩下的文物,一路追着宋高宗逃难的队伍,历尽千辛万苦,苦苦地坚持着,最后终于到达了杭州。
李清照的弟弟李迒,担任编定政府诏令的官,一直在宋高宗身边,这时他也在杭州,于是李清照便投靠了他,这时她48岁,红颜在岁月的沧桑中已尽成白发。
在杭州弟弟家住了一段时间后,有个名叫张汝舟的文人,他频繁登门拜访,对李清照非常照顾,并多方托媒,希望娶李清照为妻。李清照觉得张汝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另外也为了减轻弟弟的负担,便和他结了婚。
没儿没女的李清照嫁给张汝舟后,本以为下半生有了归宿,谁知张汝舟和她结婚,只是为了占有李清照的文物。因此刚结婚不久,就开始丧心病狂地掠夺清照的财物,李清照不允,他便拳脚相加。痛苦异常的李清照忍无可忍,她发现了张汝舟贪赃枉法的证据,便毅然向朝廷告发,并请求判他们离异。朝廷查实后,就将张汝舟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得以与之离异,这段婚姻只持续了几个月。
摆脱张汝舟后,李清照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后序》的编写中去了。接着,金、齐合兵进犯杭州等地,李清照再次逃亡,前往金华避难。
虽然丈夫去世已有许多年,但李清照心头的哀痛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有丝毫的减退。相反,小人的诽谤、恶人的残害,使她的内心更加愁苦。她孤苦伶仃,比黄花还瘦,在凄伤中苦苦支撑。她独自一人把所有的往事全都翻了出来,咀嚼了一遍又一遍,再也放不下。
大约在公元1155年,李清照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煎熬中,在达官贵人们的诽谤嘲讽、冷落不屑中,离开了人世,走完了她七十二年的凄苦人生。她走的是那样的凄凉,没有人来关注她,更没有人来帮助她,甚至连她的卒年都没有详细的记录。
易安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李清照生活悠闲,这一阶段的词大多是爱情和闲趣生活的记录。她少女时代天真烂漫、多愁善感,结婚后与夫君时守时分,守时是满满的爱意,分时则是浓浓的离愁,词作缠绵感人。后期,国破家亡,四处飘零,孤苦无依,这一阶段的词充满了悲苦、忧愁。虽然李清照前期词中也透着一种深深的感伤,但这种感伤与后期词还是有所区别的,前期感于生离,后期则伤于死别,更加痛苦,更加不堪。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我们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分明是意识完全清醒下的话语。故“试问”处有“曲折”,其实“试问”乃是明知故问,并非真的不知道而问。并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不是词人亲眼看见海棠花落才发之语。其实她的心中早有“绿肥红瘦”之念,故云“应是”,这正是黄蓼园所言“一问极有情”之原因所在。所以当侍女答曰“海棠依旧”时,词人用了个“却”字表转折,表示与自己早已成熟在心的念头相异。有情之问,无情之答,或许词人希望侍女也能答曰海棠零落作为知音之语,但是侍女淡淡答语让词人希望落空,只能自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含意隽永,融情与景,刻画了生动的意象。《草堂诗余隽卷二》评其为“语新意隽,更有丰情。”“绿肥红瘦”已非仅言落红绿叶,仅言春之将逝,其所言在于“惜人”。词人惜己之青春之逝。“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正所谓春去春会再来,花谢花会再开,然而美好的青春时光逝去就将永远不再回来,这也是凄婉之因。词人所写又不仅是个人一己之情感,而是具有人生哲理意义思索的内涵,所以千古而下,动人心扉。
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绿肥红瘦,出语惊人,新鲜之极,动人之极,只是随手点染却又神气兀然,千古之下不负胜名。
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时光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曳自有风致翩然。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
一,借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语言精炼生动,结构紧凑,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历历在目,词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二,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在语言的提炼上,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极富创造性的。
这首词不过三十三字,它却能通过生活中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
这个子夜,青春已如飞鸟,绿肥红瘦时节,我的灵魂,在阅读中复习着青春的片羽,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着沧桑,欲说还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娇艳的花朵毕竟经不起风雨的考验,愿明日的文坛少一些“鲜花”,多一些真诚、有新意的“绿叶文人”。那么,即使超越不了前人,那生机盎然的满园春色也会让人欣赏、陶醉吧……
⊙于千万年之中,于千万人之中,在时间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遇上了你!如果有一天你走的太倦,只要一转身,我的祝福就在你身边,不管离多远,不管多少年,化这祝福为蓝星点点,闪在晨曦,闪在日暮,闪在你生命的每一寸空间,五象之鹰图书馆祝你开心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