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增值税的扣除项目:读史杂谈:莫须有的“阿房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41:13
读史杂谈:莫须有的“阿房宫”

俺在中学时代就读过唐朝诗人杜牧写的《阿房宫赋》,呵呵,那个优美的意境和笔调,至今令人难忘!你看看那个开篇,一下子就把你吸引住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谁知道这个满肚子花花肠子的杜牧 ,除了会真实地把他那些风流韵事写出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何等的坦率、真诚!可是他却用这个美如春风的画笔,给俺们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这“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的“阿房宫”就是他想象出来的,糊弄俺们一千多年!

根据最新考古资料,这个所谓的阿房宫,就是打了个地基,连前面的大殿都没来得及建,秦朝就完了蛋了,用老百姓的话说,连影子都没有!

目前,考古人员已经基本弄清了它的地基规模,远远不是杜牧吹的“覆压三百余里”那麽大: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夯土台基的面积54.1万平方,前殿的夯土台基8.07万平方米,就是说,大殿占整个面积的八分之一,如此而已。想想啊,即使从咸阳到骊山,也没有300余里呀?充其量只是秦始皇一种理想、规划而已!

为了取得眼见为实的效果,俺曾经亲自去阿房宫遗址看过。它就在西安市西郊的三桥镇,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目前保存有60万平方米的遗址。三桥到骊山哪里有300里?100里足矣!

考古人员还确证,什麽项羽火烧阿房宫云云,也是后人捏造的,根本没这回事。其主要论点,就是在35万平方米所能勘探的遗址内,没有发现丝毫火烧土的痕迹。这个说法俺是比较赞同的,为什麽?有秦始皇兵马俑的遗迹可证。

兵马俑发掘那阵子,俺刚到西安,那时管理不严,俺亲自跳下俑坑里研究了一番,不但那坚硬的火烧土一层层的很明显,而且土层里夹杂着烧焦了的木料,有的成一层明显的黑木炭状,用手一扒拉,烧焦的木片沙沙往下掉,手上也被染的乌黑。这就是被烧过的确证。根据《史记》记载,那就是项羽干的无疑了。

如果真有阿房宫,项羽烧它是肯定的,那麽这麽大一片遗址,总会留下痕迹来,可是经过考古挖掘,却丝毫没有火烧的痕迹。这就说明,所谓阿房宫,不过仅仅打了个夯土地基而已,根本就没有建起来过。南宋程大昌在其记录各朝首都沿革的专著《雍录》中,关于阿房宫的部分说:“上可座万人,下可建五丈旗者,乃其立模,期使及此。”什麽意思啊?就是说啊,这些只是个模型,是“期望”达到这个标准而已!

在陕西西安方言里,阿,就是“那个”的意思,是指示代词,郊区农民叫孩子回家吃饭,那名字前面就要带个“阿”字,比如孩子叫“冬冬”,大人喊的时候就是“阿冬冬”,意即为“我们的冬冬”,是特指,不是喊别人的孩子的。所谓“阿房宫”,就是“那个房子(宫殿)”的意思,不是一个正规的宫殿名称,因为没盖起来,没有一个正式名称,又占了那麽大块地面,老百姓为了方便说话,就以“那个房子”代替了。试想,如果真有这麽大,这麽重要,这麽漂亮的宫殿,秦始皇能不将它取个漂亮而又庄严的名字麽?“阿房宫”,呵呵,土得掉了渣了!

那麽杜牧究竟是怎麽回事呢?原来那时是唐敬宗当政,昏庸无道,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写《阿房宫赋》,不过是借古讽今,有劝诫皇帝的意思在内,正像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这就把他的写作目的说的很明确了。原来前面那洋洋洒洒的漂亮文字,不过是一种铺陈,写的不美,热衷奢华的唐敬宗能看吗?他后面那段苦口婆心的话就是白说了?

呵呵,看看吧:“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个才是杜牧要说的主题!

这小子,不但叫项羽多背了一宗罪,同时还这麽糊弄俺们后人一千多年!文人之笔,其厉害也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