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房屋测绘:《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讲座》第1号--存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27:31
《企业会计准则讲座第1号--存货》【字体:大中小】【打印】

第一节 新旧比较
存货准则是在财政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原准则)基础上修订完成的,存货准则与原准则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一、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计入存货成本
原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相一致,不允许将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新准则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即某些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也可以将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部分计入存货的成本。这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通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建造或者生产过程,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其中,“相当长时间”应当是指为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所必需的时间,通常为1年以上(含1年)。
二、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后进先出法
原准则规定,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新准则规定企业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的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这也与国际准则的有关规定是一致的,体现了资产负债观。
三、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费用也应计入存货成本
原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不包括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
新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存货准则要求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存货的采购成本构成与其他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一致。
第二节 重点难点解析
一、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库存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提示】注意存货概念中的“持有以备出售”。持有存货的目的是直接出售,或者加工后出售。
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以外购存货为例

【注意】
1.对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资毁损、短缺等,除合理的损耗应作为存货的“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计入采购成本外,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应从供应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冲减物资的采购成本;
(2)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不得增加物资的采购成本,应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在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

2.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重要性要求。

【例1】东大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其于2007年1月21日以每公斤200元的价格购买甲材料100公斤,收到销货单位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其中买价为20000元,增值税税额3400元。该批材料的运杂费总计600元,以现金支付完毕。在甲材料入库时,发现实际重量仅为85公斤,发生15公斤的损耗,其中的1%属于合理损耗,其他损耗尚待查明原因。经调查得知,运输工人张某私自盗窃3公斤,其他部分由保险公司理赔。
购买甲材料时:
借:材料采购              20600
Z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
贷:应付账款                 23400
现金                   600
验收入库时:
在损耗的15公斤中,1公斤(100×1%)为合理损耗,其余14公斤均应由相应的责任人进行赔偿。因此,甲材料的入库成本=20600-200×14=17800(元)。
借:原材料——甲材料          17800
待处理财产损溢           2800(14×200)
贷:材料采购                 20600
借:其他应收款——张某         600(3×200)
——保险公司       2200(11×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800
三、存货发出的计价
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但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均应调整为按实际成本核算。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商品流通企业发出的存货,通常还可以采用毛利率法或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法进行核算。

四、存货的期末计量
1.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期末存货的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期末存货按成本计价;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2.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
存货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3.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例2】2007年,甲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停止生产B型号机器。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甲公司决定将原材料中专门用于生产B型号机器的外购原材料——钢材全部出售,2007年12月31日其账面价值(成本)为900 000元,数量为10吨。根据市场调查,此种钢材的市场销售价格为60 000元/吨,同时销售10吨钢材可能发生销售费用及税金5 000元。
本例中,由于企业已决定不再生产B型号机器,因此,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不能再以B型号机器的销售价格作为其计量基础,而应按钢材的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因此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应为595 000元(60 000×10-5 000)。
【分析】
直接出售存货预计盈亏=估计售价—相关税费—账面成本=可变现净值—账面成本
(1)如果预计存货在未来出售时将会发生亏损,即可变现净值<成本,则计提跌价准备,计提额等于预计亏损额。会计处理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实际上意味着将未来发生的损失提前确认,同时调低了存货的价值,这符合谨慎性的要求——不高估资产。
(2)如果预计存货在未来出售时不会发生亏损,即可变现净值>成本,则不确认盈利,不调高存货的价值,这符合谨慎性的要求——不高估资产
加工后出售存货的分析与此相同。
4.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1)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相关规定
对于直接出售存货,则只需要将存货的成本与根据存货本身的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确定的可变现净值相比即可。如果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则需要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则不需要计提。
对于加工后出售的材料存货,应当将其与所生产的产成品的期末价值减损情况联系起来:
①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产成品的生产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即不计提跌价准备。
②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产成品的生产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量,即需要计提跌价准备。
应特别注意的是,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应通过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和产成品的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来计算: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将材料加工成产成品尚需投入的成本-产成品估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

(2)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企业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但是,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提示】存货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并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意味着存货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相同,具有相同的风险和报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该存货进行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应有余额=成本-可变现净值
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已提数——应予补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3)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的贷方)。
存货跌价准备应有余额< 已提数—→应以已提的跌价准备为限转回(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注意】
①注意转回的条件:以前减记价值的影响因素消失。如果以前计提跌价准备时是因为产品市场价格的下跌导致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而现在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是由于强化了企业内部管理,降低了成本,则不符合转回的条件。
②在核算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时,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与计提该跌价准备的存货项目类别应当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③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意味着转回的金额以将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4)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按存货账面价值转账)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注意】如果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销售了一部分,也应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例3】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的原材料--A材料账面余额为88 000元,市价为75 000元,用于生产仪表80台。由于A材料市场价格下降,用该材料生产的仪表的每台市价由2 600元降至1 800元,但是,将A材料加工成仪表,尚需发生加工费用64 000元。估计发生销售费用和税金为4 000元。
要求:
(1)计算用A材料生产的仪表的生产成本;
(2)计算2008年12月31日A材料的价值;
(3)计算2008年12月31日A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并编制计提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答案】
(1)用A材料生产的仪表的生产成本=88 000+64 000=152 000(元)
(2)用A材料生产的仪表的可变现净值=1 800×80-4 000=140 000(元)
因为,用A材料生产的仪表的可变现净值140 000元小于仪表的生产成本152 000元,所以,A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A材料的价值(可变现净值)=1 800×80―64 000―4 000=76 000(元)
(3)2008年12月31日A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88 000-76 000=12 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2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A材料                  12 000
【例4】大华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04年9月26日大华公司与M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大华公司于2005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 000台,每台1.5万元。2004年12月31日大华公司库存笔记本电脑14 000台,单位成本为1.41万元。2004年12月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3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每台0.05万元。大华公司于2005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 000台,每台1.5万元。大华公司于2005年4月6日销售笔记本电脑100台,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2万元。货款均已收到。大华公司是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要求:
(1)编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并列示计算过程。
(2)编制有关销售业务的会计分录。
由于大华公司持有的笔记本电脑数量14 000台多于已经签订销售合同的数量10 000台。因此,销售合同约定数量10 000台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超过的部分4 000台的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1)有合同部分:
①可变现净值=10 000×1.5-10 000×0.05=14 500(万元)
②账面成本=10 000×1.41=14 100(万元)
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0
(2)没有合同的部分:
①可变现净值=4 000×1.3-4 000×0.05=5 000(万元)
②账面成本=4 000×1.41=5 640(万元)
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5 640-5 000=640(万元)
(3)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640
贷:存货跌价准备                    640
(4)2005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 000台
借:银行存款                   17 5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 000(10 000×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5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 100(10 000×1.41)
贷:库存商品                      14 100
(5)2005年4月6日销售笔记本电脑100台,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2万元
借:银行存款                   140.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100×1.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1(100×1.41)
贷:库存商品                      141
因销售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640×(100÷4 000)=16(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16
贷:主营业务成本                    16
【注意】期末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没有合同价格,则需要将该类存货区分为合同价格约定部分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部分,分别计算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应的成本比较,以分别确定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由此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销。
【总结】


http://www.docin.com/p-34114423.html
http://www.doc88.com/p-59896718362.html
http://www.docin.com/p-95467666.html#documentinfo
新会计准则讲座提纲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新会计准则讲座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企业会计准则讲座
新会计准则及操作指南讲座新会计准则共38个准则,含指南和讲座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0新准则体系、背景、变化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1+存货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2+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3投资性房地产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4+固定资产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6+无形资产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8+资产减值(详细版)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9职工薪酬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11+股份支付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13或有事项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14++收入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15+建造合同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16章政府补助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17+借款费用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18+所得税(详细版) 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19+外币折算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20 企业合并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20 企业合并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22++金融工具(详细版)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金融工具列报(doc 6)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23++金融资产转移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24+套期保值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2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29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30+财务报表列报(简写版)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33+合并财务报表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34+每股收益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每股收益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37++金融工具列报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38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有关问题讲座
新企业会计准则要点与变化分析(DOC 410)
新《企业会计准则》要点与变化分析(DOC 186)
新企业会计准则变化要点及案例精讲
第一章          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2007年和2008年未出考题,2009年分数为2分。从近三年出题情况看,本章不太重要。但是学好本章内容对后续章节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
本章近三年考点:(1)会计要素的概念及特征;(2)利得和损失的会计处理。
2010年教材主要变化
教材增加的内容:会计基础。
教材删除的内容:财务报告。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
一、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例题1·单选题】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财务报告目标的是(    )。
A.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会计信息
B.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经营成果有关的会计信息
C.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D. 反映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答案】D
【解析】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目标不再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二、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例题2·单选题】下列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表述中恰当的是(    )。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C.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答案】C
【解析】会计主体规范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三、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例题3·多选题】下列做法中,不违背会计信息质量可比性要求的有(   )。
A.因减持股份,使原投资比例由90%减少到30%,而对被投资单位由具有控制变为具有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
B.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坏账准备全部予以转回
C.因专利申请成功,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
D.因追加投资,使原投资比例由50%增加到80%,而对被投资单位由具有重大影响变为具有控制,故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答案】AD
【解析】选项B和C的会计处理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违背会计信息质量可比性要求。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例题4·单选题】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A.实质重于形式       B.谨慎性
C.相关性             D.及时性
【答案】A
【解析】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例题5·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要求的有(    )。
A.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作自有资产核算
B.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C.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D.将长期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
【答案】BC
【解析】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作自有资产核算遵循的是实质重于形式要求;将长期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不符合谨慎性要求。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和利润)的会计要素。
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第一章      总论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题6·单选】根据资产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是(    )。
A.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资产是由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D.资产能够可靠地计量
【答案】D
【解析】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例题7·单选】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
A.委托代销商品                B.委托加工物资
C.待处理财产损失              D.尚待加工的半成品
【答案】C
【解析】“待处理财产损失”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关注】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有何区别?
资产的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如累计折旧、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等。)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的备抵项目后的净额。举例说明如下:
某项存货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已提跌价准备20万元,则该项存货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账面价值为80万元。
某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00万元,已提折旧为6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30万元,则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为200万元,账面价值=200-60-30=110(万元)。
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二)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题8·单选】下列项目中,使负债增加的是(    )。
A.发行公司债券     B.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
C.发行股票         D.支付现金股利
【答案】A
【解析】发行公司债券使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和发行股票不影响负债变化;支付现金股利使负债减少。
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二)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例题9·多选】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的是(    )。
A.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
B.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
C.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大于初始成本的差额
【答案】D
【解析】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属于日常活动;利得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属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
四、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题10·单选】下列各项中,符合会计要素收入定义的是(    )。
A. 销售商品收入                         B. 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
C. 转让固定资产净收益                   D. 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答案】A
【解析】销售商品收入属于日常活动,记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中,符合收入的定义;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和转让固定资产净收益不属于日常活动,计入营业外收入,不符合收入定义;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税额,不属于企业的收入核算的内容。
五、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二)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费用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条件,即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例题11·多选】关于会计要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
B.费用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
C.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D.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答案】ACD
【解析】费用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
六、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利润的来源构成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之间的区别,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例题12·单选】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收入和利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源于非日常活动
B.收入会影响利润,利得也一定会影响利润
C.收入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不一定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
D.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得不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答案】A
【解析】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可能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例题13·多选】下列各项中,属于利得的有(   )。
A.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
B.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
C.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D.以现金清偿债务形成的债务重组收益
【答案】CD
【解析】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属于日常活动;利得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
注意:利得和损失可能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先计入当期损益,最终影响所有者权益。利得和损失的会计处理如下图所示: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先计入利润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再影响所有者权益

(三)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例题14·判断】企业发生的各项利得或损失,均应计入当期损益。(  )(2009年考题)
【答案】×
【解析】企业发生的各项利得或损失,可能直接影响当期损益,也可能直接影响所有者权益。
七、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5)公允价值。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例题15·单选】如果企业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则其所采用的会计计量属性为(    )。
A.可变现净值    B.重置成本    C.现值    D.公允价值
【答案】B
【解析】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例题16·单选】下列关于会计要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09年考题)
A.负债的特征之一是企业承担潜在义务
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内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D.收入是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答案】B
【解析】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选项A错误;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选项C错误;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利得也是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但是利得不属于企业的收入,选项D错误。
关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
会计要素计量的概念(资产、利得或损失、收入或费用)
第二章  存  货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近三年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2007年分数为2分;2008年没有出考题;2009年分数为3分。从近三年出题情况看,本章不太重要。
本章近三年考点:(1)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计算;(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概念;(3)存货成本的构成及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4)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费用的处理等。
2010年教材主要变化
教材删除的内容:(1)发出存货的计价;(2)在存货跌价准备结转部分,删除了原教材中的公式。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
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存货的期末计量
存货
本章课堂笔记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种物资中,应当作为企业存货核算的有(    )。
A.包装物                 B.发出商品
C.低值易耗品             D.工程物资
【答案】ABC
【解析】工程物资并不是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销售或耗用而储备,它是为了建造或维护固定资产而储备的,其用途不同,不能视为“存货”核算。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存货成本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一)外购的存货
外购存货的成本即存货的采购成本,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1.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税额。
2.存货的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
3.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即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对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资毁损、短缺等,除合理的途耗应当作为存货的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计入采购成本外,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从供货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应冲减所购物资的采购成本。
(2)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不得增加物资的采购成本,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
【例题2·单选题】乙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本月购进原材料200公斤,货款为6000元,增值税为1020元;发生的保险费为350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为130元;验收入库时发现数量短缺10%,经查属于运输途中合理损耗。乙工业企业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为每公斤(    )元。(2006年考题)
A.32.4      B.33.33      C.35.28      D.36
【答案】D【(6000+350+130)/(200*0.9)=36】
【解析】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总成本=6000+350+130=6480(元),实际入库数量=200×(1-10%)=180(公斤),所以乙工业企业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6480/180=36(元/公斤)。
【例题3·单选题】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8年4月购入A材料1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30000元,增值税额为5100元,该批A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1%的合理损耗,实际验收入库990公斤,在入库前发生挑选整理费用300元。该批入库A材料的实际总成本为(    )元。
A.29700      B.29997      C.30300      D.35400
【答案】C
【解析】该批入库A材料的实际总成本=30000+300=30300(元)。
4.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计入所购商品成本。在实务中,企业也可以将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先进行归集,期末,按照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销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销售费用。
【例题4·判断题】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2007年考题)
【答案】√
【例题5·单选题】某商品流通企业(一般纳税人)采购甲商品100件,每件售价2万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为34万元,另支付采购费用10万元。该企业采购的该批商品的单位成本为(    )万元。
A.2      B.2.1      C.2.34      D.2.44
【答案】B
【解析】单位成本=(100×2+10)÷100=2.1(万元)。
(二)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
1.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应将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按规定准予抵扣的,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000
10000
连续生产
【例题6·单选题】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10%。该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加工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的原材料(非金银首饰),该批委托加工原材料收回后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发出材料的成本为180万元,支付的不含增值税的加工费为90万元,支付的增值税为15.3万元。该批原材料已加工完成并验收入库的成本为(    )万元。
A.270      B.280      C.300      D.315.3
【答案】A
【解析】原材料已加工完成并验收入库的成本=180+90=270(万元)。
【例题7·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应计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有(    )。
A.支付的加工费
B.随同加工费支付的增值税
C.支付的收回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D.支付的收回后直接销售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答案】AD
【解析】随同加工费支付的增值税应作为进项税额抵扣;支付的收回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应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例2-1】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材料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原材料成本为20000元,支付的加工费为7000元(不含增值税),消费税税率为10%,材料加工完成并验收入库,加工费用等已经支付。双方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企业按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发出委托加工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            20000
贷:原材料                           20000
(2)支付加工费用和税金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消费税
=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20000+7000)/(1-10%)=30000(元)
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税额=30000×10%=3000(元)
应交增值税税额=7000×17%=1190(元)
①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              7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90
——应交消费税              3000
贷:银行存款                            11190
②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出售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7000+3000)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90
贷:银行存款                            11190
(3)加工完成,收回委托加工材料
①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时
借:原材料 (20000+7000)                  27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乙企业                  27000
②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出售时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20000+10000)   30000
贷:委托加工材料——乙企业                  30000
2.自行生产的存货
自行生产的存货的初始成本包括投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例2-2】20×9年1月1日,A、B、C三方共同投资设立了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A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投资(甲公司作为原材料管理和核算),该批产品的公允价值为5 000 000元。甲公司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含税价款为5 000 000元,增值税额为850 000元。假定甲公司的股本总额为10 000 000元,A在甲公司享有的份额为35%。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税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
本例中,由于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投资合同约定的该项原材料的价值为5 000 000元,因此,甲公司接受的这批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5 000 000元,增值税850 000元单独作为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行核算。
A在甲公司享有的股本金额=10 000 000×35%=3 500 000(元)
A在甲公司投资的股本溢价=5 000 000+850 000-3 500 000=2 350 000(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                           5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 000
贷:股本——A                          3 5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 350 000
(四)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
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例题8·多选题】下列项目中,一般纳税企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
A.购入存货支付的关税
B.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
C.委托加工材料发生的增值税
D.自制存货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
【答案】ABD
【解析】购入存货支付的关税和自制存货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委托加工材料发生的增值税应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不计入存货成本。
(五)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
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2)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例题9·多选题】下列各项与存货相关的费用中,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
A.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
B.材料入库前发生的挑选整理费
C.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
D.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
【答案】ABC
【解析】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应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一)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1)确凿证据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确凿证明,如产品或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企业产品或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销售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生产成本资料等。
(2)持有存货的目的
直接出售的存货与需要经过进一步加工出售的存货,两者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是不同的。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要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期间价格的波动。 2.不同情况下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其可变现净值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该存货的一般销售价格(市场价格)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例2-3】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生产的A型机器的账面价值(成本)为2 160 000元,数量为12台,单位成本为180 000元/台。20×9年12月31日,A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为200 000元/台。甲公司没有签订有关A型机器的销售合同。
本例中,由于甲公司没有就A型机器签订销售合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计算确定A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其一般销售价格总额2 400 000元(200 000×12)作为计量基础。
【例2-4】20×9年,由于产品更新换代,甲公司决定停止生产B型机器。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甲公司决定将原材料中专门用于生产B型机器的外购原材料——钢材全部出售,20×9年12月31日其账面价值(成本)为900 000元,数量为10吨。根据市场调查,此种钢材的市场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为60 000元/吨,同时销售这10吨钢材可能发生销售费用及税金50 000元。
本例中,由于企业已决定不再生产B型机器,因此,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不能再以B型机器的销售价格作为其计量基础,而应按照钢材本身的市场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因此,该钢材的可变现净值应为550 000元(60 000×10-50 000)。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例题10·单选题】下列关于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09年考题)
A.可变现净值等于存货的市场销售价格
B.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的现金流入
C.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现金流入的现值
D.可变现净值是确认存货跌价准备的重要依据之一
【答案】D
【解析】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所以选项ABC都不正确。
(3)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
①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如果企业与购买方签订了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下同)并且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在确定与该项销售合同直接相关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即如果企业就其产成品或商品签订了销售合同,则该批产成品或商品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合同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如果企业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标的物还没有生产出来,但持有专门用于生产该标的物的材料,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以合同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例题11·单选题】2008年9月3日,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09年1月20日,新世纪公司应按每台62万元的价格向希望公司提供甲产品6台。2008年12月31日,新世纪公司甲产品的账面价值(成本)为280万元,数量为5台,单位成本为56万元。2008年12月31日,甲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60万元/台。销售5台甲产品预计发生销售费用及税金为10万元。2008年12月31日,新世纪公司结存的5台甲产品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300      B.290      C.280      D.270
【答案】C
【解析】根据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规定,该批甲产品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并且其库存数量小于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计算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62万元作为计量基础,其可变现净值=62×5-10=300(万元),因其成本为280万元,所以账面价值为280万元。
【例题12·单选题】2008年12月26日,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09年3月20日,新世纪公司应按每台62万元的价格向希望公司提供乙产品6台。2008年12月31日,新世纪公司还没有生产该批乙产品,但持有的库存C材料专门用于生产该批乙产品6台,其账面价值(成本)为144万元,市场销售价格总额为152万元。将C材料加工成乙产品尚需发生加工成本230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2008年12月31日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    )万元。
A.144      B.152      C.372      D.142
【答案】D
【解析】由于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规定,乙产品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新世纪公司的乙产品还未生产,但持有库存C材料专门用于生产该批乙产品,且可生产的乙产品的数量不大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该批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乙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372万元(62×6)作为计量基础。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372-230=142(万元)。
②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例题13·单选题】某股份有限公司发出材料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2008年末该公司库存A产品的账面成本为1000万元,其中有60%是订有销售合同的,合同价合计金额为70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70万元。未订有合同的部分预计销售价格为42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60万元。2009年度,由于该公司产品结构调整,不再生产A产品。当年售出A产品情况:订有销售合同的部分全部售出,无销售合同的部分售出10%。至2009年年末,剩余A产品的预计销售价格为300万元,预计销售税费60万元,则2009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120      B.84      C.80      D.40
【答案】B
【解析】2008年: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700-70=630(万元),成本=1000×60%=600(万元),未发生减值。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420-60=360(万元),成本=1000-600=400(万元),发生减值40万元。2009年剩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00-60=240(万元),成本=400×90%=360(万元),减值12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为120万元。2009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20-(40-40×10%)=84(万元)。
③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但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④用于出售的材料等,应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这里的市场价格是指材料等的市场销售价格。
【例题14·单选题】2009年,东方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停止生产丙产品。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决定将原材料中专门用于生产丙产品的外购D材料全部出售,2009年12月31日其成本为200万元,数量为10吨。据市场调查,D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0万元/吨,同时销售10吨D材料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1万元。2009年12月31日D材料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99      B.100      C.90      D.200
【答案】A
【解析】2009年12月31日D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0×10-1=99(万元),成本为200万元,所以账面价值为99万元。
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如下图所示:
(4)材料期末计量特殊考虑
①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原材料、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照成本计量。其中,“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中的成本是指产成品的生产成本。
②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等原因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材料期末计量如下图所示:
【例题15·单选题】甲公司20×9年12月31日库存配件100套,每套配件的账面成本为12万元,市场价格为10万元。该批配件可用于加工l00件A产品,将每套配件加工成A产品尚需投入17万元。A产品20×9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28.7万元,估计销售过程中每件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1.2万元。该配件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20×9年12月31日该配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0      B.30      C.150      D.200
【答案】C
【解析】该配件所生产的A产品成本=100×(12+17)=290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100×(28.7-1.2)=2750(万元),A产品发生减值。该配件的可变现净值=100×(28.7-17-1.2)=1050(万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12-1050=150(万元)。
【例题16·单选题】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10吨。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20台Y产品。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Y产品20台,每台售价10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将该原材料加工成20台Y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95万元。估计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期末该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85      B.89      C.100      D.105
【答案】A
【解析】产成品的成本=100+95=195(万元),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20×10-20×1=180(万元),产品发生减值。期末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0×10-95-20×1=85(万元),成本为100万元,账面价值为85万元。
【例题17·多选题】下列有关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基础的表述,正确的有(    )。(2006年考题)
A.无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为基础
B.有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合同价格为基础
C.用于出售的无销售合同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D.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答案】ABC
【解析】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应以该材料生产产品的合同价格为基础。
【例2-6】20×9年12月31 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钢材的账面价值为600 000元,可用于生产1台C型机器,相对应的市场销售价格为550 000元,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由于钢材的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用钢材作为原材料生产的C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由1500 000元下降为1350 000元,但其生产成本仍为1 400 000元,即将该批钢材加工成C型机器尚需投入800 000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50 000元。
根据上述资料,可按以下步骤确定该批钢材的账面价值:
第一步,计算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
C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C型机器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350000—50000=1300000(元)
第二步,将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进行比较。
C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l300000元小于其成本l400000元,即钢材价格的下降和C型机器销售价格的下降表明C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因此该批钢材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第三步,计算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并确定其期末价值。
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C型机器的估计售价-将材料加工成C型机器尚需投入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350000—800000—50000=500000(元)
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500000元小于其成本600000元,因此该批钢材的期末价值应为其可变现净值500000元,即材料应按500000元列示在2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之中。
(三)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
1.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当有迹象表明存货发生减值时,企业应于期末计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确认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期末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区分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存货,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是否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例题18·单选题】B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09年9月26日B公司与M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B公司于2010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000台,每台1.5万元。2009年12月31日B公司库存笔记本电脑13000台,单位成本1.4元,账面成本为182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3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每台0.05万元。则2009年12月31日笔记本电脑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18250      B.18700      C.18200      D.17750
【答案】D
【解析】由于B公司持有的笔记本电脑数量13000台多于已经签订销售合同的数量10000台。因此,销售合同约定数量10000台,其可变现净值=10000×1.5-10000×0.05=14500(万元),成本为14000万元,账面价值为14000万元;超过部分的可变现净值=3000×1.3-3000×0.05=3750(万元),其成本为4200万元,账面价值为3750万元。该批笔记本电脑账面价值=14000+3750=17750(万元)。
2.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例2-12】丙公司20×8年年末,A存货的账面成本为100 000元,由于本年以来A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状况确定的A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95 000元,“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5 000元(100 000-95 000)。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A存货         5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A存货         5 000
【例2-13】沿用【例2-12】,假设20×9年年末,丙公司存货的种类和数量、账面成本和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均未发生变化,但是20×9年以来A存货市场价格持续上升,市场前景明显好转,至20×9年年末根据当时状态确定的A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10 000元。
本例中,由于A存货市场价格上涨,20×9年年末A存货的可变现净值(110 000元)高于其账面成本(100 000元),可以判断以前造成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价格下跌)已经消失。A存货减记的金额应当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5 000元内予以恢复。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A存货         5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A存货         5 000
需要注意的是,导致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是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的消失,而不是在当前造成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的其他因素。如果本期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的影响因素不是以前减记该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则不允许将该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再次强调:关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将期末成本和可变现净值比较。下面看一个例题,将这个问题说一下。
3.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例题19·计算分析】A公司某项库存商品2009年12月31日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2010年1月20日,A公司将上述商品对外出售,售价为9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5.3万元,收到款项存入银行。
要求:编制出售商品时的会计分录。
【答案】
借:银行存款                                                 105.3
贷:主营业务收入                                                9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3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
贷:库存商品                                                  100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
【例2-14】20×8年,甲公司库存A机器5台,每台成本为5 000元,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合计为6 000元。20×9年,甲公司将库存的5台A机器全部以每台6 000元的价格售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货款未收到。
甲公司的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       35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机器     3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100
借:主营业务成本—A机器     19 000
存货跌价准备—A机器      6 000
贷:库存商品—A机器        25 000
【例题20·多选题】下列关于存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09年考题)
A.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耗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B.存货跌价准备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也可分类计提
C.债务人因债务重组转出存货时不结转已计提的相关存货跌价准备
D.发出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调整为实际成本
【答案】ABD
【解析】选项C,债务人因债务重组转出存货,视同销售存货,其持有期间对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要相应的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