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建筑工程勘察布孔:《恩典多奇异》摘要--杨腓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23:05

       像妓女一样的女人都喜欢拥在耶稣身旁,而不是逃避他。一个人越觉得自己很烂,越能把耶稣当成庇护所。难道教会已经失去这项恩赐了吗?显然耶稣在世的时候,那些窘迫僚倒的人都会聚集在耶稣身旁,今天同样的人却不被那些追随耶稣的人接纳,到底出了什么差错?

       一个人极力逃避地狱,却忘记享受前往天国的旅程;另外一些人关注时下的“文化论战”议题,却忽视了教会的使命正是使这无恩的世界成为恩典的荫庇所。

       福音派两大情绪毛病:无从明白、领受、活出上帝的无条件的恩典与赦免;无从对别人付出无条件的爱、赦免与恩典。我们读、听、相信正宗的恩典神学,可是我们的生活却是另一个模样。恩典福音的好消息并没有深入我们的情绪层面。

       芭比盛宴将军对聚集在芭比桌前那群严峻的会友说了这段话:我们都听人说过恩典在宇宙间可寻见。然而出于人类的愚昧与目光短浅,我们竟以为属天的恩典是有限的……但是当然们眼目得开那一刻,我们看见也体会到,恩典是无限的。诸位亲朋好友,恩典无求于我们任何东西,而单单要我们充满信心等候领受,并存心感恩宣述。

       令人扼腕的是,从耶稣而来的奇妙恩典信息,在教会这个容器里,犹如醇美的酒倒进一瓶水,被稀释了。我们多年来花很大的尽力辩论、制定什么是真理;每个教派又为自己特有的真理版本说话,可是恩典呢?恩典是教会可以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是种属灵气息,在我们当中发出比报复更强大、比种族主义更强大、比仇恨更强大的力量。很可悲的是,在这渴求恩典的世界里,教会展现出的却竟然是另一种无恩的模式。我们常常像那群表情严峻、吃水煮面包的人,而不像那些参加了芭比盛宴的人。

       律法时代与恩典时代到底有什么不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一套律法主义的名目,遵行这些既定模式,就能赢取大众,想当然地也能赢取上帝的认可。

       病人真正寻求的是恩典,然而在一些教会中,他们遭遇到的却是羞耻、惩罚的威吓以及受审判的感受。简言之,他们在寻找恩典,找到的却是无恩。马克·吐温常说,有些人“固然是好人,却是最坏的一种好人”。飞机上与别人讲起自己是“福音派基督徒”这个词,答案多是政治性的描述:爱护生命运动分子、反同性恋权益者或是主张监管网络的人,但是没有一次—连一次都没有—听到以恩典气息的字眼形容基督徒,显然,基督徒在世界上散发的不是恩典。

孟肯形容清教徒是一群人,害怕有人快乐或是有快乐的地方。孩子在教会里面笑就被阻止和管教,管教的不再笑再回头来祷告。好像整个世界都在流泪,如果你不哭,最好识相点。真想对那个孩子说:我们的神是快乐的神、微笑的神、有幽默感的神,否则不会造出我们这些人……传统上,人以哀悼的肃穆、悲剧的沉郁面具,还有参与社团的热心这些方式来表达信仰。如果一个心灵破碎的人在教会里都不能笑,他还能到哪里笑呢?这样的描述是片面的,但缺乏恩典却在历世历代中为人所知。

难以理解基督徒何以气量如此狭小:迫害贵格会信徒,因为他们不肯脱帽打招呼;为了衣服染色是否成体统激烈争论。苦修的神父决定“不再嗅一朵花,干渴欲裂时不再喝水,不再赶一只苍蝇,不再对令人作呕的东西表示厌恶,不再为自己安舒相关的东西抱怨,不再坐下,跪着的时候也不再用肘臂靠着。更有甚者:禁绝所有的喜乐与盼望,不转向最令你欣悦的,而是转向最令你嫌恶的事。在彻底世俗的文化里,教会多借着道德优越心态以及强悍的态度对待“文化论争”中的对手,表露出欠缺恩典的面目。

教会也由于不能团结,显出他恩典的欠缺。狗、猫、鸟、猪、山羊放在一起相处也能相安无事,但把一个侵信会友、一个长老会友、一个天主教徒放在一起,结果是同归于尽,没有一个活着。

魔鬼成功地在敬虔的窝巢里下了他的蛋……比起腐坏的属天恩典发出的邪恶气味,地狱的烟硝味根本算不了什么。事实上,无恩的毒液见于所有的宗教。那些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也会搞出一套无恩做法。富兰克林准备一个本子,每页各列一种美德,画上栏框列出自己的缺失,每周选一种美德练习,每天记录犯下的每个错误,每十三周再重新开始,一年循环四次,但是每次有进步,却会发现为另一种缺失所苦:或许没有任何天生的热力可以制服得了骄傲,不管我们如何掩饰、奋斗、压抑、禁绝,骄傲还是在里面蠢蠢欲动,偶尔探出头显露一番……即使我有朝一日能完全克服,也会为自己练就的谦卑而骄傲。

各式各样的努力尝试,都说明我们活在令人窒息的无恩的销烟里。恩典来自外界,是礼物,不是成就。在适者生存、争抢第一的世界里,恩典何其容易消散。

三种常见的令人羞愧的源头:世俗文化、无恩的宗教以及不接纳的双亲。世俗文化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好好看、自我感觉好、做得好。无恩的宗教告诉我们,人非要一字不漏地遵行规则不可,否则就会永远被弃绝。不接纳的双亲—“你真是不要脸!”—则使得我们相信,自己永远不会得到他们的称赞。

正如城市不再注意到污染的空气,我们对吸进无恩的气息也毫不知情。甚至连考试也是这样,被勾出来的是错误答案,而不是正确答案。职业运动队伍奖励那些扔出三分球、投篮命中率高的选手,没有失败的容身之处。《财富》杂志每年列出五百名世界最富有的人,却没有人知道谁是五百名最穷的人。

恩典处处可寻,不过就好像你戴眼镜看东西,有时忘了眼镜的存在。上帝逐渐恢复我的视觉,注意到四周的恩典。恩典免费临到那些没有资格领受的人,我也是其中之一。我们所经历的医治、饶恕、美善,是单单出于神的恩典。我渴望教会也能成为恩典生长的所在。

 

第4章

我曾以为,上帝当然会赦免,不过先让那些悔罪的吃点苦头,我把上帝想成是个雷霆万钧的角色,喜欢受人畏惧,过于受人爱戴。但是,耶稣描述的上帝,是个不顾自己面子的父亲,急忙跑上去拥抱那个花尽一半家产的儿子。他没有讲大道理:“你这次应该学到教训了吧?”耶稣说的父亲反倒欢喜快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然后又加上一句愉快的话“他们就快乐起来”。阻挠我们得到上帝的赦免,不是由于上帝不愿意,而是我们不情愿,上帝的膀臂永远是伸开的,是我们掉头而去。

上帝欢喜,不是因为世上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不是因为人类所有的伤痛、苦难已告终结,也不是因为有成千上万的人信了主、颂赞他的美善。不,神欢喜,是因为子女中有一个迷失,如今找到了。

宗教法庭不愿意看到作品里面耶稣与醉汉、侏儒及各样罪人在一起,这无疑重蹈耶稣时代法利赛人的态度。他们也痛恨税吏、杂种、外邦人、坏名声的人女人与耶稣周旋在一起。他们也难以相信这些是神所爱的人。恩典不在乎我们为上帝做了什么,而在乎上帝为我们成就了什么。

 

第5章

如果世界能因为账目清楚得救,我们就会被摩西拯救,而不用耶稣了。恩典不能被贬抑为普通的会计原则,在无恩典的天地里,有些工人比其他工人更配得更多薪水;在恩典的天地里,“配得”这个词根本用不上。

他们预期的神国是丁点大的芥菜种,而不是后来长成的茂盛大树,飞鸟栖息在其枝上,唱着莫扎特的曲子。他们预期的是各自煮道菜的教会聚餐,而不是羔羊的婚筵……

从托儿所起,我们就受教导,如何在这无恩的世界出人头地。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要求你的权利,付出多少,就要得到多少。我要得什么,就要为此努力,我喜欢赢,我坚持自己的权利。然而,我若聆听,就会听到《圣经》传来的响亮耳语,说我得到的是不配得的。我配得惩罚,却得到赦免;我配得天谴,却得到爱;我配得债主的牢狱,却得到干净的信用记录;我配得严酷的说教与跪地上爬的悔罪,却得到一桌筵席—芭比的盛宴—摆在我眼前。

我成长期间对上帝的印象是很会算计,总在天平上衡量我的好行为与坏行为,是总得觉得我做得不够好的一位神。不知为什么,我错过了福音书所描述的怜悯宽宏的上帝,总是想办法粉碎无恩的冷酷法则。上帝撕破算计的表格,引进新的恩典数学。恩典是最令人吃惊、曲折、结局出人意料的一个词。

恩典意即我们不能做任何事可以叫上帝爱我们更多,不论多少属灵操练或苦行,不论多少神学院得来的知识,不论多少为正义而发起的运动;恩典也意谓我们不能做任何事可以叫上帝少爱我们一些,不论多少种族歧视,或是骄傲或是色情,或是奸情,或是谋杀。

世界靠无恩运转。每件事都在乎我做了什么,我一定要投中。耶稣的国度却以另一方式呼唤我们:不是基于我们的表现,而是基于他的表现。我们不需要成就什么,只要跟随就好。他已经为我们赢取了昂贵的胜利,就是上帝的接纳。我们的生命到底更像哪一种情景呢?

 

破解无恩的恶性循环

第6章          未断的锁链

恩典不公平,这是最令人难以接受的。只因为父亲多年后为自己的恶劣行径道歉,做女儿的就要饶恕他,实在没有道理;要母亲对青少年儿子的顶撞冒犯视而不见,更是不公平。然而,恩典不是论及公平不公平。家庭中发生的实情,也同样见于部落、种族、国家之中。

 

第7章          非自然之举

不能饶恕别人,犹如拆毁了自己必须得赛亚人桥。

无恩的心态是人的本性。我们情愿跪爬、打滚、行忏悔礼、杀只羊。我们宁可疗养伤口、费九牛二虎之力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助长家庭纠纷,惩罚自己,也惩罚别人,都是为了要逃避那绝非发诸天然的饶恕之举。

在这以无恩法则运转的世界里,耶稣要求,不是,是耶稣命令我们要发出饶恕的回应。饶恕的需求是如此急切,其优先顺序胜过“宗教”本分: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3)

神为什么要我们做出与人本性相违、并非发诸自然的举动?神学上来看,因为神就是这样的神。天父的儿女受召遵行境界更高的法则,为要效法饶恕的天父。如果上帝免了我们的债,我们又怎能不照着做呢?

唯一的补救之道就是体会上帝已经赦免了他的罪,再给他一个机会。破解无恩的锁链意即先发主动。与其坐待邻舍先开始,不如先采取饶恕行动,无视报复、公平的法则。只有体会福音的核心就是上帝采取主动,他也才能这么做。十字架粉碎了不可改变的罪与罚的定律,加略山打破了公义与赦免的两难僵局。耶稣以无罪之身招受了公义最严苛的要求,一举破解了无恩的锁链。

我常说“我原谅你”,然而即使这说这句话的当儿,心底仍旧愤怒怨恨,我还是喜欢听别人讲我没有错,我还是喜欢听道歉、借口,我还是喜欢别人夸赞我—夸我如此宽宏大量。但是上帝的饶恕是没有附带条件的:发自一颗不求任何回报的心,一颗全然不为己谋的心。这是属天的饶恕。我需要天天操练,叫我能超越我的那些认为饶恕是不理智的、不健康的、不实际的论调,也激励我能超越一切乐听称赞、感激的需求,最后也终能超越受伤害、被得罪的心底伤痕,不再想要主控情况,也不再有条件地饶恕人。

饶恕并不容易,不公平的感觉还是残留在心,而伤口也依然发痛,我只能一次一次到上帝面前,把我以为很久以前已经交付给他的那些残存的不满不平再次交托给他。因为福音书清楚无疑地作出连结:我如何饶恕亏欠我的人,上帝就赦免我的亏欠。相反的情况也属实:只有活在上帝恩典的源流中,我才有能力以恩典待人。

人与人休战,在于人是否愿意与上帝休战。

 

第8章          为什么饶恕

当我觉得被伤害,我能找出一百个不饶恕的理由,他要得个教训;我不想助长不负责任的行为;我要让他熬一熬,这对他有好处,要让他知道做任何事都会有后果的;我是受害人,不应该由我采取主动;他根本没有悔意,我又怎能饶恕他呢?只能等心软的时候,就像递投降书一样不甘愿,从头头是道的推论跃入混沌的无解情怀。

让基督徒如此行的一个驱动力:天父饶恕人,身为他的子女,我受命要如此照做。首先,只有饶恕才能停止责怪与痛苦的循环,破解无恩的锁链。饶恕提出一条出路,饶恕并不能平息所有的公平与罪责的问题,反倒时常规避这些问题,使人与人能重新开始、从头再来。只有人类才能表现出这非自然之举,凌驾于无情的自然法则之上。不肯饶恕无异于将自己监禁于过去,将任何改变的可能摒除于门外,如此,我是把自己交由别人、敌人掌控,注定让自己受错误造成的后果所苦。当们真心饶恕他人时,能使一个被囚的得着释放与自由,但我们继而发现,所释放的其实就是自己。

灵魂手术:当你饶恕一个人,你就把过错从那个人身上切除下来。你使那个人脱离伤人的举动,重造了他的生命。上一刻你还当他作不共戴天的冒犯你的人,下一刻你却改变了他的身份,他在你的回忆中重新改造。你不再把他当作是伤害你的人,而是一个需要你的人。如今你觉得他不是疏远你的人,而是属于你的人。你曾经认定他是罪大恶极的人,如今觉得他只不过是有需要的软弱人。重塑那个曾经使你痛苦的那个人,也就是重塑了自己的过去。

公理自有其下面、正义、合情合理的力量,但是恩典的力量不同:不随潮流、更新变化,也是超自然的。

《圣经》描述神的赦免是阶段性的,就像人一样,第一,神除去罪造成的障碍,重新发现触犯他的那些人的天良。第二,神放弃自己可以扯平的权利,反倒以自己的身体承担代价。最后,神调整我们的感觉,找到方法使我们称义,所以当他看我们,他看到的是他收养的子女,重现他自己的属天形象。

 

第9章          以牙还牙

政治处理的是表面问题:疆界、财富、罪行,货真价实的饶恕处理的却是人心的邪恶,政治对此束手无策。凶残的罪恶(种族歧视、仇恨)像借空气传染的疾病散播于社会:一个咳嗽,整个车厢的人都会受波及。但是对付这些罪恶的方法却好比注射疫苗,一定要个别处理。然而,恩典时刻确实来临之际,举世为之寂然、停驻,承认饶恕的确是个有效的治方。

 

第10章       恩典的火力

金牧师发展出一套以恩典而非以枪弹作战的精密策略。他从不拒绝与他的敌手会面。他反对政策,却不反对人。更重要的是,他以非暴力手段反击暴力手段,以爱反击仇恨。“我们不要为了满足自由的饥渴,而去喝苦毒与仇恨的杯”,金牧师勉励跟随他的人,“我们绝不容许满有生机的抗议行动,沦落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以灵魂的力量抗衡身体的力量,进入那最高的境界。那段岁月称之为“拯救黑人身体与白人灵魂”的岁月。他们的目标不是要击垮白人,而是要“唤醒压迫者的羞愧意识,并且质疑他们错误的优越感……最终乃是复合,最终乃是救赎,最终乃是创建爱的群体”。

因为饶恕与人的本性相违,我们一定要教导、操练饶恕,就好像学习一门艰难的手艺。基督徒除了高兴恩典与饶恕,使其蔚然成风,还有什么更好的礼物给世人呢?

饶恕不仅是信仰情怀,而是人类心灵的基要法则,好像地心引力定律一样。人如果破坏地心引力定律,就会折断脖子;人如果破坏饶恕的法则,就会造成心灵的致命伤,并且又沦入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要逃避的无休止的因果循环。

 

恩典的非议

       彼得去百夫长家,领受了神所说的,神所分别的不可当作俗物,恩典的一场革命就开始了,是彼得简直难以理解的革新之举。耶稣取消了旧约珍存已久的规则:谢绝怪胎,并且代之以恩典的规则:我们都是怪胎,不过上帝还是爱我们。

       上帝借着分别圣与俗、洁与不洁,使受造物“为圣”。耶稣并没有消弭为圣的原则,而是改换了为圣的本源。我们自己就能成为神圣洁的出口,因为现今上帝住在我们里面。在不洁净的世界里,我们依然能昂首前行,像耶稣一样,寻求成为圣洁源头之道。有病的或有残疾的,不再是招致我们洁的灾区,而是可以成为储存神恩典的泉源。我们受召是要发扬恩慈,彰显恩典,而非做个怕被传染而逃避的人。像耶稣一样,我们可以帮助“不洁”的成为洁净的。

       耶稣的死突破了圣殿的藩篱,瓦解了把人分门别类造成的分隔和敌意,恩典找到了挥洒的出口。

 

13 恩典治愈的眼目

       同性恋游行团体对那些基督徒抗议团体所作的反应是齐步面向这群人唱着“耶稣爱我万不错,因有圣书告诉我”。一边是维护纯正信仰的基督徒,另一边是公然赞成同性恋行径的“罪人”,然而信仰正统的那群人却口吐仇恨,另一群人以倒歌唱耶稣的爱。

       每一个同性恋者都听见了教会的审判声音,而且是一次又一次,除了审判别无其他。身为同性恋者,我发现在街上找个人上床,比在教会找到有人拥抱你容易得多。基督徒可以保持坚定的伦理立场,同时也能表明爱心。

       我们也许是可憎之物,不过神仍以我们为傲,以我们为乐。我们这些教会中人需要“恩典治愈的眼目”看见,别人身上也潜藏着上帝丰丰富富施予我们的恩典。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爱一个人,就是以上帝原先期望的样式看待他。

 

14 恩典的漏洞

       圣奥古斯丁说:神看到空手才赐恩。一个人手上大包小包的,不能接受礼物。换句话说,恩典是要领受的。滥用恩典,源于把“纵容”和“饶恕”两相混淆的结果。纵容罪恶就简直是对罪恶不加理会,甚至将它当善的一样看待。然后,饶恕必须授受兼备,否则残缺不全了:所以只有认罪者,才能接受赦免。

       上帝冒了很大的危险,先宣告饶恕,而恩典的非议之处,就是我们也要冒险。

       如果我们以“有什么漏洞可以钻”的态度来到神面前,就根本无从领略上帝对我们的心意。上帝想要的不是需要用鞭子强迫的奴仆与主人的关系,上帝所要的关系,远比地上最亲密的关系 –男女间的联结—更为深刻。神所要的不是优秀表现,而是我的心,我为太太“做好事”,不是为了邀功,而是因为爱她。同样,上帝要我们以“圣灵的新方式”来服侍他,不是出于强迫,而是出于自愿。做门徒,无非就是从恩典中流露的生命。

       为善的最好理由就是想要为善,内在的改变需要关系的交流、需要爱。奥古斯丁说:只有趋向上帝,才能爱他。若我们真正领略神爱我们的奇妙,恩典的漏洞在罗马书第6、7章的诡诈问题就不会浮现,我们会整日揣摩恩典,而不是剥削神的恩典。

 

15 逃避恩典

       所谓的总体机构,包括修道院、私立寄宿学校、精神疗养院、监狱、军校等,这些机构都有一长串武断、泯灭个人特色的规矩,用来瓦解个体、加强群体的一致,每一规则都 是精心打造的无恩系统。圣经学校以及一般基要派,都是制约性环境,是种次文化(subculture)。把所有的规定当作是福音的内容,把次文化与福音信息混淆了。

       我不讨厌规矩,但痛恨他们解释规矩的方式。外在的某种表现是讨好神的途径吗,尤有甚者,是能让神爱我的途径吗?必须把福音的内容从次文化中过滤出来。

       律法主义在我们与神的关系上,一点用也没有。如今我认为,律法主义追求错误的纯洁,是为了躲避恩典的一项精心策谋。你可以从心底记得律法,却不懂律法的核心。

       所有的宗教体系都会发扬外在规条,或是道德主义。相比之下,耶稣却拒绝设定一套规则,让他的信徒奉行后可以有股满足感。

       托尔斯泰比较耶稣的做法与其他宗教的做法:遵守外在宗教道理,考验在于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那些谕令(守安息日、要受割礼、要十一奉献)。顺应这些是可能做得到的。遵守基督的教导,考验在乎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无能达到自己完全的理想。至于我们距离这个完全境地多少,则看不出来;我们只能看到自己倒行逆施的多少。一个实行外在律法的人,好比站在一盏路灯下,光虽然照在他四周,但是再走远,就照不到了。一个实施基督教训的人,则犹如拿着一盏灯。灯光在他前方,总会照着下一步,勉励他继续前行。

       换句话说,属灵上的成熟的证明,不在于你那么纯净,而在于对不纯净的自觉,也是这自觉,开启了恩典的门。

       把耶稣钉十字架,历史上最严重的罪行,竟然是在严守律法的细节之下进行的。

       面对伪善唯一的选择就是诚实悔改。神的恩典遮盖我的罪,包括杀人、背叛、对配偶不忠。然而恩典必须要领受,而伪善掩盖了我们领受恩典的需要。当面具脱落,就暴显出伪善是逃避恩典的精心计谋。

       特蕾莎修女祷告说:主啊,救我脱离愚昧的敬虔以及酸面孔的圣徒。

       我们的那些属灵把戏,很多都是以好意为出发点的,结果却领我们离开神,因为这些把戏带领我们远离恩典。悔改,才是恩典的入口,不是合宜的举止,甚至也不是圣洁。与罪相对的不是美德,而是恩典。

       当我就读于圣经学院期间,我观察到有人遵守规条,却错失了上帝;有人破坏规矩,也错失了上帝。让我心感沉重的是,有些人仍然相信,他们错过了上帝是因为破坏了规条。他们从没听过恩惠福音的乐韵。

       律法主义让我们深受其害,另外律法主义对教会是强有力的诱惑。律法主义犹如脱衣舞娘,在信仰的暗巷,引诱我们采取简单的途径。律法主义承诺我们信仰的好处叫我们入瓮,但是它可以实现的并不多。“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

       乍看之余,律法主义比较难,其实基督里的自由是更困难的路。不杀人比较容易做得到,在爱中行事则难多了;躲避邻舍的床比较容易,常保婚姻的生机则难多了;缴税比较容易,服侍穷人则难多了。当我活在自由里,就必须向圣灵的带领敞开。我更体认到自己忽略了什么,而不是自己成就了什么。我不能像伪善的人,藏在行为的面具后,或是藏在与其他人比较的这种偷懒方法之中。

       改革宗神学家梅钦写道:低看律法,导致信仰的律法主义;高看律法,使人成为恩典的寻求者。律法主义的最终效应,就是让人低看上帝。

 

聆听世界的恩典音符

       我们真正的挑战并不是把美国基督化,而是如何在日渐不友善的世界中,成为基督的教会。

       想要把天国带到地上,结果总是把下面的地狱带上来。

       散发恩典是基督徒最主要的贡献。行动无论是出于什么好意,但是若没有爱的表现,就错解了耶稣的福音,陷在律法中,而不是在恩典的福音里。

       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在生活中流露出恩典的气息。但是,教会反而常常像镜子,与四周的无恩社会一模一样,而不是彰显恩典的窗口。如果世界鄙视臭名昭彰的罪人,教会却要爱他们。如果世界断绝对穷苦、病痛人的援助,教会却要提供食物与医疗。如果世界压制人,教会却要扶起被压制的。如果世界羞辱受弃绝的,教会却要宣讲神复和的爱。如果世界寻求利益与自我成就,教会却要寻求牺牲与服务。如果世界讲求报复,教会却要散发恩典。如果世界四分五裂,教会却要合而为一。如果世界毁灭敌人,教会却要爱敌人。

       保守派说,葛培理让教会倒退了五十年,葛培理听了,低头回答说:我非常惭愧,因为我一直想把教会倒退到两千年前。

       基督下到这个世界,每逢门徒梦想在天上得权得势,就提醒他们,服侍的人反而为大。权力的梯子向上,恩典的样子却往下。

       神在天上用绳子牵着每一个人,当你犯罪,就把绳子剪断。然后神打个结,把绳子再系起来,如此让你离他再近一些。你的罪一次又一次剪断绳子,神每次多打个结,就让你愈来愈靠近他。

       我们是快乐的乞丐,每周满怀渴望前来。

       社会只看到要饭的、婊子,恩典却看到“小孩子”、照神形象所造的人,不论那形象如今是如何面目全非。

       恨恶罪,爱罪人。一生中,我一直以这个方法对待一个人,那个人即是我自己,不管我多么厌恶自己的懦弱、欺骗或贪婪,我却仍旧在爱我自己。这么做并没有丝毫的困难。事实上,我所以恨恶那些事的原因,乃是由于我爱这个人。正因为我爱自己,所以我不愿意去发现自己是一个做那些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