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化工考试时间:文章: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成本控制及原则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8:24:14

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成本控制及原则

作者:朱胜红 联盟会员:项目管理者联盟 转载 发布时间: 2010-11-19 点击: 1537 PMB: 0 【收藏本文】

  随着我国加入WTO,工程项目的管理也将逐步与国际接轨,EPC模式是国外在大型工程项目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近年在我国石化、建筑及IT等行业也广泛采用。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Construction)工程项目是指业主选择一家总承包商或者总承包联营体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及试运行,提供完整的可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建设模式。国际上成熟的EPC模式,一般是工程公司或者项目管理公司发起项目,进行前期规划、协调融资、招标、设计、建设、监理、运维的全过程。

  一、EPC模式的固定总价合同

  EPC合同更接近于固定总价合同。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固定总价合同仅用于规模小、工期短的工程。而EPC模式所适用的工程一般规模均较大,工期较长,且具有相当的技术复杂性。在EPC模式条件下,业主允许承包商因费用变化而调价的情况是不多见的。项目管理论坛

  EPC模式适用于工程所包含的地下隐蔽工作不多,承包商在投标前无法进行勘察的工作区域也不能太大,否则,承包商就无法判定具体的工程量,增加了承包商的风险。

  既然合同规定由承包商负责全部设计,并承担工程全部责任,故业主不能过多地干预承包商的工作。要求所完成的工程符合“合同中预期的工程之目的”就应认为承包商履行了合同中的义务。优选承包商时应突出对承包商过去业绩的审查,对投标书中技术文件的审查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查。

  由于采用总价合同,故期中支付可以按月度支付,也可以按阶段支付,在合同中可以规定每次支付款的具体数额或合同价的百分率。项目经理圈子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分析、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管理。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投资管理范畴。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确保其目标的实现。

  二、EPC工程项目管理控制的关键

  成本控制是EPC工程成本管理的核心,在对EPC工程项目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按EPC工程进行的时间顺序可分为以下几个控制点:

  1.EPC项目的预算阶段是成本控制的引入期。近年来在成本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普遍认识到,工程项目在可研阶段作预算时,项目管理人员要有成本控制的理念。特别是EPC项目业主和承包商间在没有形成法律约定前,双方都要作项目成本预算,业主要用这个数据作为投资的依据,而承包商会将其作为投标及后期成本控制依据。可见对于EPC项目,成本控制在合同签定前已经开始。

  2.签定EPC工程项目合同是EPC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第一关键控制点。在签定EPC合同时应作到标的详尽,时间明确,权责明析。应遵循国际惯例与当地法规,严密合同条款。此阶段要想做好成本控制需要项目管理人员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和前瞻性,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提前的预计,并对合同实施过程中突发事件做好预警、预案。项目经理博客

  3.对于设计阶成本控制的重要程度,有一个观点是被普遍认同的,就是产品成本的80%是约束性成本,并且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EPC项目成本控制在设计阶段主要是优化设计方案,在技术层面注入经济原则。EPC工程项目设计方案选择与评定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经济成本大小是评定优化与否的一个明显标志。优化设计方案一方面体现在材料与结构的选择,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结构方式会对成本造成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是工艺设计,工艺设计人员应选择先进的、低成本的且易施工的工艺流程。

  4.EPC项目在采购阶段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科学组织物资供应,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EPC工程项目的外部环境主要可分为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内容。在采购阶段,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事先需作好预案。比如广泛搜集供货商资料及替代品的市场分布情况。

  5.EPC项目在施工阶段,进行现场监理是一种有效的事中控制方式。这不仅对项目的质量、进度进行监控,同时也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6.EPC项目的善后阶段,对于EPC项目指的是项目的收尾、验收后在移交过程中项目干系人间的合同终结、利润分配的过程。EPC项目中分阶段可能出现转包的现象,因此项目干系人间会出现利益二次分配的情形。工程项在此阶段出现索赔与反索赔事件屡见不鲜。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增强法律意识,一方面加强索赔管理,以弥补承包商不应承受的风险损失,使承包工程的合同风险分担程度趋于合理;另一方面规避发包商的反索赔,避免成本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