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水利:学会说“葡萄是酸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3:07:58

俗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道出了人的本性:人总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总是想竭力改变自己的现状,使自己更上一个档次。比如做官的,当了县长想当市长,真当了市长又想当省长……;做工的,月工资500元想着1000元,达到了1000元又想2000元、5000元……。所以,又有谚语说“海洋有底,人心没低”。

“人心没底”,高了还想再高,可人的能力有底,人能够到达的高度有限。这种人心和实际能力的矛盾就决定了人很难快乐。也正因为如此,郑板桥的一句“知足者常乐”才令无数人折腰慨叹。但折腰慨叹是折腰慨叹,又有几个人知足呢?

其实,人不知足的原因在于人不了解自己的能力,人总是认为按照自己的能力自己应该得到的更多一些,总是幻想着如果“我能处于某某的地位,我就能如何如何。

我幼时曾听邻家笃信佛教的老姑姑讲到过这样一个故事:红孩儿被迫做了善才童子,但心里总不服观音菩萨,总觉得如果让他坐到莲台上,肯定比观音干得更好。一日,菩萨要赴如来佛祖的法会,吩咐善才童子代她接受人间香火,记下信众的请求,但不许他对信众说任何话。菩萨走后,来拜菩萨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他们的请求也千奇百怪,但善才只是做泥菩萨一言不发。后来,一个来求菩萨保佑能做官的公子哥和一个求菩萨保佑平安的渔夫互相拉扯着来找菩萨评理,公子哥说渔夫捡了他的钱包,渔夫说公子哥耽误了他出海打鱼的时辰。善才沉默不语,他们就吵闹不休,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对此心知肚明的善才终于忍不住说明了真相,让公子哥去追一个向菩萨求钱的穷汉子,于是公子哥找回了钱包,渔夫急匆匆的出海打鱼。菩萨回来就批评善才不该说话。善才问菩萨:“我说明真相有何不对?”菩萨说,“你真是小孩子见识。穷人没钱买米下锅,全家老小要饿死,公子哥穷奢极欲还不满足,要用那钱去行贿买官,今天海上有台风,让公子哥缠住渔夫还能救他一命,你知道你多嘴惹了多大祸?”

少时听这个故事,只记着老姑姑最后的结论:“小孩子不要多嘴。”现在想起来又有了一番新的理解。人总是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总觉得自己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因而总是要和别人一较高下,总是对别人地位比自己高、待遇比自己好不服,徒增了许多烦恼。实际上社会对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眼前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社会按照我们的能力对我们最好的安排。硬要争取不属于自己的地位和待遇,就只能像善才童子一样把事情办坏,最后自讨没趣。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著名的狐狸名言:“葡萄是酸的,让馋嘴的麻雀去吃吧!”人们多因此而嘲笑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但我却由衷的钦佩狐狸,认为人应该向狐狸学习。试想,葡萄架太高,狐狸再跳也摘不到葡萄,如果狐狸不放弃,跳一次不行,跳两次,跳两次不行,跳三次,一直跳到现在,结果会怎样?不但摘不到葡萄,还因为要摘摘不到的葡萄,其他能得到的食物也没得到。这样做的狐狸是否更可笑呢?锲而不舍,矢志不渝的精神固然可嘉,审时度势,明己量力恐怕更值得称道。至于葡萄是酸是甜,对摘不到葡萄的狐狸又有什么意义呢?说一声“葡萄是酸的”,给自己一点安慰又有何不可?

“让馋嘴的麻雀去吃吧!”这不是诋毁麻雀,也不是酸溜溜的嫉妒麻雀,而是狐狸的自嘲、自醒,承认自己不如麻雀。要是狐狸因为麻雀能吃到葡萄而自己吃不到就痛心疾首,愤愤不平,怨天恨地,气得血压升高,伤心得卧床不起,那又能怎样呢?聪明的狐狸当然不会这样做,既然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不成功就该放弃,该干啥就干啥,临走时幽自己一默,如此,岂不更为潇洒?

狐狸心中有底,不去追求自己能力达不到的目标,所以狐狸永远快活。人应该向狐狸学习,尤其是眼红别人地位、待遇而又无力得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