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女人钉十字架油画:华西村的传奇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10/14 12:38:02
历史沿革 华西村原叫华西大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是我国农村的先进典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农村普遍实行“ 华西村地标:空中华西村大楼 高度328M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华西村顶着很大的压力还是实行大队核算。在我国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
华西村变革 从负债2000元到年产值500亿
1978年的冬天,北京的每一个清晨都给人寒冷的感觉。新华社记者在新闻稿中写道:“灰白的太阳终于费力地钻出薄雾,把它那毫无热气的光线投射到这个巨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拥挤的楼房、狭窄的棋盘式街道和蠕动的密集人群中。”
这年11月24日晚上,在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18户衣衫老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昏暗的煤油灯,一个个神情紧张地在一份契约上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这个夜晚和这份“包干制”契约被当作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载入了史册。不过,当时最为中国最高层政治家属意的村子,是与小岗村一省之隔的江苏华西村。
先行一步 秘密致富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场,一位50岁的中年人坐在会场中聚精会神地翻阅着手中的文件,时不时在纸上写写画画。当他听到邓小平同志呼吁“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没有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中央各部门要允许和鼓励它们进行这种试验”时,立时会心一笑,忍不住鼓起掌来。这位中年人叫吴仁宝,时任江苏省江阴县党委书记、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从28岁开始当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他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干到76岁,创纪录的48年,把华西村打造成了“天下第一村”。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10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农民热爱这样的社会主义》为题对华西村给以高规格报道,同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华西的经验说明了什么》。
这是华西村第二次被《人民日报》报道。1975年,华西村曾被《人民日报》树立为“农业学大寨”典型。而这一次登上头版头条,则从此被赋予了全新的样板意义。而吴仁宝隐藏多年的秘密,也终于有机会得见天日。
当时的吴仁宝,不仅是中共十一大代表、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书记,还有一个“秘密身份”:一家地下运转近10年的村办五金厂的领导者。对吴仁宝来说,这个“秘密身份”显然更具吸引力,以至于当1980年上级想调吴仁宝担任苏州地区农工部部长时,吴仁宝却请求组织让他回到华西村。
1969年,已经当了近14年华西村书记的吴仁宝在高调“学大寨”的同时,秘密抽调20名村民创建了一家小五金厂。在“阶级斗争为纲”、“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月,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冒险的,这个五金厂也成了村里的最高机密。
“原来我们在60年代的时候讲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我们抓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嘴上要喊,具体不要去做。发展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我们是抓全面发展。实践下来,单靠农业富不起来的,要富起来,我们农民,特别是我们人多地少的地方更要搞其它行业”,吴仁宝说,“上面不准搞怎么办?我们办的小五金厂,我们保密,对外不讲。领导来怎么办?领导来我们有数的。因为上面的领导也不统一,有的领导说要搞经济,有的领导说要抓阶级斗争。上面要抓阶级斗争的领导来了,我就不给他看了。看什么?把职工带到外面去,铲草皮,积河泥,搞得轰轰烈烈。上面的领导一看他非常高兴,他走了。我们把工人再叫回来,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要加班加点。所以我们这样搞的,过去我们工作一天要15个小时,现在来说8小时还有双休日,那时不同的。”
正是这种当时不受保护、偷偷摸摸的五金作坊,成了日后燎原中国的乡镇集体企业的胚胎。1978年,华西村的家底已经有100万元固定资产,100万元银行存款,成为名副其实富甲一方的“百万元村”。
华西村老照片集
70年代华西村貌 70年代华西4层楼农民夜校
70年代华西村商店
70年代华西村生产工具
70年代农民新居
70年代农户
热烈欢呼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
村民在食堂吃饭
村民在田间学习
华西铁大姑娘战斗队
华西小五金厂
江苏省群众文化工作会议合影留念
农民在田间学习
现在的华西村,华西村别墅群,图为华西村建设的第一批别墅
华西村新别墅
华西村在建的预计高达382米的村民公寓 (华西村供图)
如果说小岗村的包干制是一场农村变革,华西村当时正在发生的则是另一场变革。它是从人民公社集体中变异过来的一种集体经济,它代表一类在相当长时间内受到政府认可、并也确实发展了生产力的民间公司模式。
吴仁宝的第四个儿子、现任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协恩说:“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时,我们在银行的存款已经有100万了,但我们的销售额、产值也只有大概一百零几万,那时华西人均纯收入只有210块钱。真正要说华西有所改变的时代就是在八十年代,特别是在八十年代早期和中期这段时间,华西的发展非常快。”
八十年代的华西村依托上海搞“横向联营”,通过每个周末请上海的工程师进行指导的方式,把上海的技术移植过来。这种用班车请到华西村的工程师,最多时一次有一百多人。这些“礼拜天工程师”的到来,不光为华西创造了财富,更重要的是帮助华西村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技师和工人,发展工业的技术基础更加雄厚。于是,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家政策越来越放开,华西村越发如鱼得水。
改革开放后,江浙一带除了少数像华西村这样“潜伏”的民间企业显露出来,还有无数乡镇企业后知后觉地崛起了。华西村在于这些企业的竞争中依旧占据优势——除了前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华西村还有一个宝贵的资产——品牌。“当时有好多地方是贴牌生产,比如贴上海的商标,而我们还是“华西牌”,但用的是上海的技术,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很多企业是不同的。”吴协恩说。
更奇特的是,这家“公司”至今仍带有浓厚的社会组织色彩,并有着独特的管理、激励和融资机制。
华西村有一个包括近百名委员、候补委员的党委,可以实现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众多委员、候补委员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又秩序井然的领导梯队。“我们对企业都是分级管理的,你做你的一块、他做他的一块,完全不搭界。而且财务跟经理分开,这样既保护了厂长经理,也让财务更具独立性。我不管钱,但可以监督。有些东西我不一定要自己懂,还不如多听听下面专业人士的意见。我用的是最笨、最简单的方法,管住自己就可以了。”吴协恩说。
靠这种办法,从未读过商学院的吴仁宝、吴协恩父子,把拥有众多海归、高学历人才和3万名外来引进人才的华西村,治理得井井有条。
华西村的资本、收入分配也与传统意义上的“公有制”、“私有制”不同。华西人有三种收入来源:通过脑力和体力劳动获得的工资和奖金;华西村集中管理和按约分配的集体福利;凭借资本入股获取的分红。对于3万名外来引进人才,华西村也会对其中表现卓越的赠送期权。
在这些收入中,奖金叫做“预奖”,奖金转为资本,如果村民或员工不劳动了,这部分资本便会被收回。而对资本只能享受分红,不能完全自主支配。这既成为一种激励机制,也是制约机制,使人们只能越来越勤劳。“这样,三个主义我这里都有了: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共产主义初级阶段、资本主义利用阶段。”吴仁宝不无得意地说。
思想一体 共同富裕
灵活而又近于宗教化的意识形态,是华西村最大的特色。
如今,“华西村”既是村名,也是可被授权使用的品牌(比如定位中高档的“华西村”牌香烟),还代指一家涉及农、工、商、建筑、旅游五业,拥有六七十家工厂,出产多种金属制品、纺织品等并拥有大型仓储物流服务设施的企业集团。然而与许多企业不同的是,这里有着颇具政治色彩的独特“企业文化”。
这里的人们似乎都被吴仁宝宣扬的社会理想深深吸引。一位祖籍东北的司机师傅,1987年就到华西村打工,并成为第一个落户华西村的外地人。他说:“我们对华西村的思想深信不疑,因为我们确实得到了实惠。”
82岁的吴仁宝就像西方的清教徒,每天只吃面条、青菜和鸡蛋,尽管有糖尿病,但身体保持得十分健康。他每天坚持在华西村的民族宫大会堂做数场报告,向华西人和周边村民、中外媒体和游客们宣讲其对“共同富裕”理想的追求。在他的故事中,秘密工厂、“两面三刀”地应对上级检查、改制大潮中的“坚持公有”等诸多轶事,都成了其领会和坚持“共同富裕”理想的注脚。
吴仁宝还亲自编写村歌、指导艺术团,把华西村的思想与经验用美妙动听的歌舞剧、快板剧向世人传播。
建设地标建筑,也是吴仁宝非常热衷的一件事。除了很早建成的“华西金塔”,一座呈三足鼎立状、最终将达382米高的“农民公寓”大厦,也将在华西村建村50周年时投入使用。这些地标建筑也被赋予了独特的思想内涵,仿佛是物化的精神,在向世人诉说着华西人的理想,并和华西人一起,虔诚守护着这座“共同富裕”的理想圣城。
华西村的天是晴朗的天。沐浴过“莫拉克”台风带来的连日降雨后,华西村民族宫大会堂在久违的阳光照耀下显得焕然一新。在那里,吴仁宝对笔者说:“接下来,我没有新的大手笔,但是我要干到85岁。我希望到85岁的时候,能够看到华西集体净资产至少要有250亿。落户华西的人口能从3万5千人增到5万人,这样就好了。这是我的看法,今后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1978年前靠地下工厂秘密致富--专访原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
专访对象:吴仁宝,原华西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48年,带领华西村成为“天下第一村”,现为华西党村企总办主任。吴协恩,吴仁宝四子,现为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
专访原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1)">视频:专访华西村“带头人”、老书记吴仁宝
访谈实录
网易财经:您能不能帮我们回忆一下,1978年前后,华西村是什么样子的?那时您是怎么知道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吴仁宝:在这方面,我们华西有特色。原来我们在60年代的时候讲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我们抓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嘴上要喊,具体不要去做。发展当时讲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我们是抓全面发展。
比如说,以粮为纲,搞粮食被认为是革命的,搞其它是不革命的。怎么办?我们实际上60年代就办了工厂,上面不准办,会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因为搞农业、搞粮食是社会主义,搞工厂是资本主义。那我们怎么办?实践下来,单靠农业富不起来的,要富起来,我们农民,特别是我们人多地少的地方更要搞其它行业。那么上面不准搞怎么办?我们办了个小五金厂,保密对外不讲。
领导来检查怎么办?领导来我们有数的。因为上面的领导也不统一的,有的领导说要搞经济,有的领导说要抓阶级斗争。上面要抓阶级斗争的领导来了,我就不给他看小五金厂了。给他看什么?把职工带到外面去,铲草皮、积河泥,搞得轰轰烈烈的。上面的领导一看非常高兴。他走了之后,我们把工人再叫回来,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要加班加点。我们就是这样搞的。过去我们工作一天要15个小时,现在来说8小时,还有双休日,不同的。
为什么?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还要搞?我们考虑老百姓不富不行。为什么?因为上面我们要老百姓富。但是老百姓富的时候,他们又怕老百姓富。那我们怎么办?所以只能够搞一点形式主义,暗里对付。
形式主义有一个好处,形式主义可以对付官僚主义。所以我们现在做官的当中有少数同志有些官僚主义,特别是60年代的时候。和现在来比,当然过去多,现在是少一点了。
官僚主义要欢迎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一套,为什么还要搞?搞形式主义的实际应变,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条件。我们华西就是这样实践下来,对上面的领导当面答应着“谢谢领导关心”,他过了以后,不符合华西实际的,就决不执行。我们的难关是这样过的。
关注贫困户尤其关注贫困的脑
网易财经:您每天跟很多人开大会,是不是因为其他村并进来之后,需要进行一些思想上达到一致的工作?
吴仁宝:我现在并的不是3万5千人了吗?
网易财经:对,他们想法会不一样吧?
吴仁宝:实事求是,人家并村走老路、一刀切。我们并村不一样,我们是“一分五统”,村还是他的村,但是我们帮助他,这个可以。
现在我是中国第一村,我还要做世界上的第一。这样以后怎么做?我帮他们做到“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三守促勤劳,小康步步高”。现在并进来的村最长的8年,他们现在是感谢我吴仁宝。刚开始也有人骂我。骂我不生气,现在谢我,我也不足喜。这都是应该做的。
而且对周边村,我们不仅关心贫困户,还特别关心贫困的脑。
比如说,有的人叫“不想户”。“不想户”是我提出来的,就是说他不想成家,我称他们为“不想户”。有一个周边村的村民叫杨永平,他拳头大、手臂粗,什么都不怕,还经常打人。有时还叫一帮人打架,变成是公安局常客,被拘留过4次。“一分五统”以后,我一看这个人很聪明,而其他做的事其实是专门打抱不平。有的人称他是黑帮,但是我看不应该随便叫他黑帮,要好好理解他。
对于他们专门打架的,我就办培训班。他们到华西来后,我把大华西这样的人排出来,有20来个。我办一年培训班,让他们吃住都华西来,而且住在宾馆,吃得还可以,每天吃20块,工资那时发500块。最后只有一个多月,杨永平就提出来说“我坐不下了,最好分我工作”,他说“我感到惭愧”。
我想这个人进步了,同意马上分给他工作。结果他工作认真得不得了。最后这个同志两年下来,也要求参加党组织。这个议论最大了,人们说“这种人也可以参加党组织吗”。
吴仁宝:夸奖我不足喜挫折我不生气
网易财经:您在华西创造了很多东西,包括思想、机制,还有金塔、三足鼎立塔等等,还有去台湾包机旅游,这些都是您的构思。这一系列的构思中,您最得意最满意的是什么?
吴仁宝:最满意的?对我自己满意的是两句话,我做到了“夸奖我不足喜,挫折我不生气”。这样我身体也变好了,就算他骂我,也要理解他。
其实我经历过的挫折很大的。比如选党代表,从全票当选到有人对我不满让我落选。我说要谢谢不选我的人,给我敲了警钟,我们确实有不足。像我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三次党代表,六届、七届、八届,三届人大代表,那么在九届人大代表我70岁落选了。
为什么落选了?我村里没有落选,我江阴没有落选,我到省里落选了。落选他们说,第一,吴仁宝70岁应该让给人家了;第二,吴仁宝走的路还和人家不一样,大家都私有了,他还搞公有,这个思想不太行。所以我落选了。
落选我也很高兴,我一点也没什么。我同他们说,落选了要相信组织。后来把我安排做省政协常委,当了两届。到80岁时,十七大我倒又当上党代表了。面对这种挫折,我是不泄气的。这个如果你泄气了,十七大代表就当不到了。一般的人他经不住这个考验。
但是要有一个宗旨,你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了当官、名利,为到上面得到什么东西。对这些要放弃。
华西人的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
网易财经:华西村的收入分配制度比较独特。能介绍一下吗?
吴仁宝:华西的老百姓怎么富?经济上有三个来源:一是按照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工资加奖金;二是像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按需分配,统一发福利;第三是有资本分红。
我理解的资本主义,就是人们有资本,不劳动也可以靠资本来养活。但是反过来,我们既要有资本,又要有劳动,又要福利,有这三个收入富得就更快了。
如果单有资本,有资本的人少、打工的人多,这样就不能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就不安定。
但是反过来,资本主义的东西什么都不要吗?那么现在看到底什么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要不要发展?
网易财经:那大家既有资本收入又有劳动收入的时候,如果他投入的钱很多,可以不劳动也能赚很多钱,您怎么保证他继续劳动?
吴仁宝:我们有一个激励机制。什么激励机制?社会主义多劳多得,有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这个工资我们照给。还有奖金,奖金叫预奖,奖金转为资本,如果你不劳动了,这个资本我要收回的。这个资本你只能享受分红,不是你的,是我们送给你的。这个叫激励机制,也是制约机制。使他只能勤劳,而且越来越勤劳。这个人家没有,是我们的特色。
国家搞一国两制,我们华西是一村两制。但是我们干部不准搞一人两制,也要使他富起来,而且富得健康、富得长寿。我们三十年实践下来这个制度是好的,老百姓也拥护,人们从不理解到理解了。
吴仁宝:长寿秘诀与最大爱好在于工作
网易财经:我们看到您每天还在开大会、作报告,听说华西村在建的“三足鼎立”的大厦,也是您的构思。您如何保证自己健康长寿并且有创造力的呢?
吴仁宝:我今年年龄是82岁了,但是我的工作年龄要超过100岁了。为什么?因为没有节假日。建国60年的过程走过来,我认为我们村官的健康长寿同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经济发展快了,老百姓富了,我们作为村官,精神上也愉快了,我们就也可以健康长寿。
网易财经:听说华西有好多百岁老人,您个人生活习惯、业余生活上有没有什么爱好?除了工作?
吴仁宝:我最爱好的就是工作。
网易财经:就是工作?
吴仁宝:同老百姓去接触,听取意见。工作认真,就也可以健康长寿。因为这是锻炼我的脑子。我现在自我感觉,我是100岁的工龄,8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脑龄,脑龄还可以。为什么?平时不去想自己活多少年,而是想我有生之年怎么去多做工作,为人民去服务,一定要认真。这样我看就可以了。
不埋怨上一代也不光靠下一代
网易财经:您几十年前包括60年代想到华西村的发展路子时,有没有想到这么远?因为我知道您思想比较超前,经常和中央的政策一致甚至更早一点。您当时有没有想到这么远,甚至更远的将来?
吴仁宝:将来来说,我现在重点是三制创新,体制、机制、班子,三制一定要创新。三制创新,就是华西继续健康长寿的保证。
网易财经:那您现在看到华西里有能够很好领会您的意思甚至可以发扬光大的一个班子和人么?
吴仁宝:有啊。我认为“一代胜一代”。我是这样说得:不埋怨上一代,也不光靠下一代,关键我们现在一代。
现在一代一代能搞好,你要相信下一代能“一代胜一代”。我是这个观点。
原来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们不这样,我们原来经常这样讲的是“用人少疑,疑人要用”,也要用疑人。你不能看这个人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之处,你还要知道他是怎么造成的,你不能一下子就不用。所以我现在想,人要相互之间理解。只有理解了,社会才能和谐。
毛主席讲“要认真”。现在有些人怎么叫认真?你对工作认真,还是对什么认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华西干部的标准,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要守法守约守信誉,要有政策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其中,政策水平最重要,你要掌握政策,你要第一时间就要了解中央。所以我新闻天天看,天天研究。他们省里市里安排说要贯彻下来,我已经落实了。所以有些人说华西什么道理?上面还没有贯彻,华西已经做了。他来我已经做好了,其实要搞很长一段时间。
网易财经:您在华西一直有不同的创造,您接下来会不会有新的大手笔,准备做些什么事情?
吴仁宝:我没有新的大手笔,但是我要干到85岁。我希望到85岁的时候,能够看到华西集体净资产,就是贷款什么的都没有,净有250亿。人口来说,能从3万5千人增到5万人,这样就好了。这是我的看法,今后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专访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协恩
',2)">
访谈实录
网易财经:请您回顾一下,在您了解的华西村历史范围内,经历过哪些比较大的转型期,又怎样克服了困难?
吴协恩:实际上华西村一直在变,从1961年建成之后到1969年这段时间,也是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段时期,为什么我要这样讲呢?因为华西有一个特殊的情况,人多地少,人均不够,种的粮食再好也只能解决温饱,不能让你的口袋富起来,我们的老书记从1969年时就偷偷开始搞小五金工厂,第一年好象赚了一万块钱,尝到了甜头,实际上这就是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更重要的是,那时候赚钱,主要是以工补农,因为农业的收入太少了,我们把企业反哺到农业上去,这样我们在农业现代化这一块(发展得)比其他地方早。到1978年前夕,实际上华西已经有三四个工厂了,但那时候的生活水平还是非常低的,因为整个环境还没到(那样的水平)。
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时,我们在银行的存款已经有100万了,但我们的销售额、产值也只有100多万,大概是一百零几万,那时华西的人均收入只有210块钱。
真正要说华西有所改变的时代就是在八十年代,特别是在八十年代早期和中期这段时间,华西的发展非常快,快到哪里?就是因为依托上海,当时叫"横向联营",依托上海的技术把它移植到了我们的乡镇企业,我们把上海的工程师请到了华西,叫"礼拜天工程师",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个人,天天有班车,他们来到华西不光为华西创造了财富,更重要的是华西这批年轻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做工业的基础有了,到后来随着改革进一步的深化,国家的政策越来越放开,可以说我们是如鱼得水了,当时有好多地方是贴牌(生产),比如贴上海的(商标),我们还是"华西牌",但用的是上海的技术,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很多企业是不同的。
到了90年代,我们已经开始做成了规模企业,上亿元企业,到2000年,我们的企业做到了规模企业,到03年上半年年销售额(达到了)60几个亿,到03年年底的时候超过了100亿,大概有110亿,这不是我的贡献,因为本身华西那时候到了大发展的时候,已经上了一个台阶,顺其自然地,增长幅度就比较快。
华西村真正最苦的是70年代
网易财经:在八十年代快速增长的那个阶段有没有获得国家的政策扶持或贷款?
吴协恩:一样的。
网易财经:什么意思?
吴协恩:人家有,我们也有,人家没有,我们也没有。比如在92年的时候,小平南巡,那时候我们找过市长,当时给的贷款非常少,主要是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的,但是我们的老书记看到了这个非常好的机遇,怎么办呢?那时候就向老百姓借钱,再出去借钱,问银行借钱,这一次我们融到了不少钱,大概有个把亿,实际就是抓住了南巡讲话的这次机会。要说真正的政策,我认为我们老书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政策吃得透,而且用得好。如果国家给了政策你又用不好,也是浪费,但是用过头,就是犯法。
网易财经:但再往前推一点,1978年甚至1978年以前是没有政策的……
吴协恩:也有。到80年代国家已经逐步在放了,真正最苦的时候是在70年代。
吴协恩:我不是“富二代”企业家
网易财经:现在有一个概念叫做"富二代",您觉得您自己算不算"富二代"?
吴协恩:谈不上。我跟人家开玩笑,我说我这是过渡的一代。这是中国的一个特点,是中国国情。老一辈没赶上好时候,这30年可以说赶上好时候了,但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比较曲折。
我们这批人从文化学历各方面来说不是太高,我们也赶上了文化大革命,一个个都只能玩,不像现在都有读书的机会。当然现在有些读书读过头了。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属于打基础的一代。
网易财经:就是说您认为自己还是属于创业一代。
华西人多处管理岗位外地人也可拿期权
网易财经:华西村曾经面向全国招揽人才,但他们的待遇和华西村本地人的不一样。
吴协恩:就像你们网易的人一样,你们都是工作,但不一定有股份。华西也是这样,其他的待遇不变,你可以在华西买房子,在华西拿一样的待遇,优秀的员工也可以送股,但这个股是期权。
华西老股东的股份就不一样了,他们是掏钱的,送股是没掏钱的。外面的人不是太了解,老股东的收入当然高了,因为他们的股金收入高嘛,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全部都一样那又是平均主义,人家又要说华西像过去一样搞大锅饭了。实际上我们这些措施就是鼓励优秀的人才到华西来。其中有一个去年我们就送了100万期权,因为他作出了成绩。
网易财经: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外地人和华西村,包括中心村和合并后的大华西,人员的劳动力分工?有没有因为华西村的人富了,有些工作不愿意做而让外地人做?
吴协恩:也有。
网易财经:华西村的人做哪些工作?
吴协恩:华西人大部分还是往管理上靠的,但做员工的也有。文化低一点的,没办法做管理,就做一般员工,(这样的情况)也有。但相对来说绝大部分是到管理岗位上去的。这是一点。
还有一点,华西95%以上的员工是来自全国各地、来自国外的。
网易财经:领导层呢?
吴协恩:也一样,大概有一半的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对这方面我们完全是放开的。完全是按市场原则来做的,能者上。
华西还有一个特点,我们自己没有CEO,也不叫做“打工仔”,我们这里有句话“到了华西村,就是华西人”,为华西工作的人或者是为华西工作在外面的企业也是作为华西人来看待的。不同的区别就是没有原始股份,就这一个区别,没有其他的什么区别,包括各项福利他们也都有,包括看病什么的,他们都有保险。而且我们企业是这样的,对于有特殊情况,我们企业也给予员工以特殊照顾。这么多年下来,内外之分(的情况)在华西已经很少了,但说一点没有也不可能。
富而思进靠榜样与制度保持基业常青
网易财经:您本人也是一个企业家了,怎么保证长期保持企业家精神,保持创新和干劲?
吴协恩:因为人生活到一定程度后,穷的时候想吃肉,富的时候想减肥,就是这么回事。作为我们来说,经历的也不算少,我们认为华西这条路还是好的。最起码它适应华西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坚持,当时我接任书记的时候……
网易财经:03年?
吴协恩:对,03年7月5日,当时我接任书记的时候就做思想斗争,就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我还没有老书记的这种境界,想不出那么辛苦干什么。
网易财经:您觉得现在呢?
吴协恩:现在我回头来看,学不到百分之一百,跟他肯定有距离,但他走的路是对的。大家都希望(达到),无非就是很多地方做不到。既然华西这条路走的是对的,那我们作为继任者为什么不能延续呢?
所以上任以后我就想,只要在我的手里,共同富裕的这条道路就不会变。但是在坚持共同富裕这条道路之下,如何遏制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滋生的毛病,比如变得懒惰、贪污等情况,很容易滋生。我们现在都是靠榜样的力量,从长远来看,不仅仅是榜样的问题,还有制度上的约束。
我们的企业管理都是分级管理,财务跟经理是分开的,这样既保护了厂长经理,也让财务更具独立性。
网易财经:华西人都很富裕,大家都有钱了有没有想去寻求一点刺激,比如去澳门赌一赌?
吴协恩:有这种现象。当然,去澳门的没有。前年我在陕西考察的时候,我们这边也有谣传,说我出去赌钱了,输了多少亿多少亿,也有谣言。但谣言毕竟是谣言。
我认为人身正不怕影子歪。我们的村规民约里都有规定,赌钱怎么办?处罚是很严的,只要举报,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举报,就给你1万。另外我们内部还要处理,说服他。这样从约束上来说就会相对好得多。现在华西有一些极个别的到外面赌,在这里也赌,赌完也欠了不少债,最后就跑出去了。这些情况村村都有,但普遍来说,华西村大家对赌钱的感觉还是不好的。
另外,老年人退休以后可以玩一玩,也可以来钱,但这个钱只是五块十块的。纯粹是老年人玩的,比如打打麻将什么的。不是一律都不允许。
“天下第一村”的现代经营理念
网易财经:刚才您说老书记给大家奠定了一个道德上的偶像的地位,您是一个过渡和承继,我相信您还兼具更多责任,比如更开放的国际视野、更激进的资本策略,在这方面的工作您做得多吗?
吴协恩:做得不少,因为老一辈没有这样好的机会,我们有了这样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去抓住呢?
举个例子,比如资本运作,我们跟人家不一样,我们不能去做违法的事情。当然,大多数不会做违法的事情,但一些擦边球的事情可能会出现,而我们华西是坚决不允许的。比如股市,我们华西坚决不允许你们炒自己的股票。
这么多年下来都是这样,人家都说,华西这么好,怎么你们的股票老不涨?我说非常抱歉,你们不一定要买股票。因为股票本身是虚拟经济,本身就是要有人去炒作的,如果没人炒作它(它当然就不涨了)。
但我对资本市场又非常感兴趣,怎么办呢?实际上我们就是投资一些股权,我们有风投。专门有一个投资公司,专门针对银行证券、一些优秀的企业来进行投资,这几年下来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网易财经:现在有一个专门的财务投资公司?
吴协恩:我们有投资公司。
网易财经:股权投资、风险投资都做?规模大概是多大?
吴协恩:大概是10个亿左右吧。我们自己还做一块,比如金融服务这块,我们自己有典当、担保。财务公司也很快批下来了,我们做了一个财务公司。再下去我们准备入行这个国家的政策,做农村村镇银行这一块,我们也想办自己的银行。这样一来就会有很多新的东西,不光自己做,还学到很多东西,更适应现在年轻人喜欢做的事,最后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网易财经:您的观念不仅现代而且超前,您有没有读过一些商学院(的课程)?
吴协恩:没有。
网易财经:那您是怎样学习的?
吴协恩:我认为自己不要太懂,自己太懂了,对于自己过分自信,可能就会变得主观。我的工作方式和人家不一样,有些东西不一定要自己懂,还不如多听听下面专业人士(的意见)。
网易财经:下面会有专业分工?
吴协恩:我们有分工的经理,各个行业的都有。大家定期碰面,根据市场的变化、政策的变化来分析,多听他们的意见,最终汇总到我这里敲定。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少走一点弯路。
网易财经:您管这么多公司,六七十家,甚至有更多企业,合并了那么多村子,在文化整合、经济整合方面有没有碰到一些困难?
吴协恩:困难也没有什么,最缺的就是时间。为什么我说“困难也没有什么”呢?因为大家都非常接受这样的调整,但要做较大的调整。过去是劳动密集型的,现在是产出高、用人少,但要用素质高、文化高的人,这样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他很听话,也很愿意工作,但他没有证,没有证就不能上岗,还得学习、培训。从时间上来说,相对速度会稍微慢一点。
还有一个障碍,周边的村子加入华西,因为我们是用“一分五统”的形式加入华西的,村区还是分开的,但经济统一管理、人统一管理,土地也统一管理使用,包括福利也都是统一发放的。
实际上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别的村,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但在工作这一块,我们还是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做,在同等条件下要录取员工的话可以优先,但在不同等的条件下,你就没有资格进入工厂了。如果我们的员工队伍还像过去那样只看是不是本村人,对我们今后的长远发展是有障碍的,反而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这一点上还是按照市场规律来做的。
网易财经:您刚刚说要做百年老店,做百年老店除了要坚守主业并适时调整之外,还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品牌,我觉得华西村挺擅长做品牌宣传的,包括包机去台湾旅游,甚至要在台湾开旅行社,包括在华西村内的表演,不断地强化对于(共同富裕)精神的理解,我看到华西村不像其他的公司做品牌宣传时的传统手法一样。
吴协恩:我们做品牌是不一样的,和一般你们看到大部分消费类产品的广告宣传不一样。我们做的主要是工业产品这一块,行业内的都了解,都知道我们的品牌。比如我们上市公司的化纤等等。可能是因为产品的种类不同,如果是做食品,那就不是这个概念了。
网易财经:现在华西村有五业,农、工、商、建筑、旅游,有没有打算做更多并购,除了从资本运作层面扩张之外?
吴协恩:我们不会去并购,我没有这种水平来并购。而是我们想在做好自己内部这块的基础之上再适时投资新的领域,我们只做参股,不做并购。
另外,我们华西已经形成一个大的企业集团,优势不在于这里。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优势变成劣势。再一个,我们真个战略认为,在长三角地区做服务业是非常好的。金融服务、仓储物流、旅游,这三大产业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主要重点、主要方向。
为啥呢?在金融服务这一块,长三角地区十分具有优势,因为是工业聚集的地方;第二是物流,经济发展快,但物流比较滞后,这几年我们把物流做起来,比如棉花仓储,我们已经做到了华东地区最大,而且我们跟中储棉、跟新疆建设兵团、跟棉花交易市场的合作有很多,真正把它做大。
下一步就是我们把服务跟上去,让长三角地区的企业不用仓库,他们的仓库就在我们库区。如果能把物流做成这样,那这个市场是非常之大的,我们已经在尝试下一步的方法了,而且这几年的增长速度、利润率超过了传统工业
所以我们要在这三个方面加大投入。
做管理者管住自己就可以了
网易财经:刚才您说上市公司不是用来操纵股价的,以前看过您的一个报道"不把上市公司当成钱袋子",您如何看待上市公司与非上市企业之间的关系,您用什么方法把它们统合在一起?
吴协恩:我们对企业都是分级管理的,你做你的一块、他做他的一块,完全不搭界。
网易财经:您是靠放权来实现管理?
吴协恩:我基本都放给经理了,签字都不签现金这一块,虽然我是董事长,是一把手,但关于钱这一块都是他们办公室签的,我自己不签,只签法人代表的一些事情,为啥这样?总结过去社会上的一些例子,说来说去,关键还是一把手,中国的企业目前为止还没到完全的董事会制度,关键就是管好一把手,这比什么都重要,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管好自己这支笔,要时刻记住自己这支笔是我们股东的,是我们村民的,不是我的,这点非常重要。如果董事会制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那董事长就轻松了,但实事求是地讲,现在还没有完全达到这点。所以我们认为,关键还是要管好自己,我可以起一个监督作用,不管钱,但可以监督下面,如果我又管钱又监督……
网易财经:管理成本也太高了。
吴协恩:实际上这样是很难管好的。所以我用的是最笨、最简单的方法,管住自己就可以了。
华西村金融危机中成功抄底
网易财经:金融危机时您有没有抄底?
吴协恩:抄了,不光抄了,还抄得非常好。去年9月份之前,我们的库存基本出完了。我们当时按我们老书记的话就是“只出不进,少进多出”。去年4月份就开始讲这句话,物价的提升,原材料的涨价等已经完全脱离了市场规律,我们赚钱赚得都有点手软了,这时就一定要当心,可能要出问题,所以我们就做出了适时的调整。
到10月底我们就是大量的进货,因为恐慌过度,到11月初我们是进货。
所以为什么我们今年的效益非常好呢?就是因为我们抓住了这个波段,在10月底到11月份时进的货用到了3到4月份,后来11月份慢慢地又上来了,到5月份的时候,我们又集中资金进入了原材料市场。为啥呢?因为我们预期国家会放开财政,加强对企业金融上的支持,价格一定会回升。所以在5月份时我们投了原料市场。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生产成本远远比人家的低。
华西村绝不会成为家族企业
网易财经:我很奇怪为什么华西没有变成一个家族企业?
吴协恩:这个转制问题,当时政府有些领导都非常关心,也希望老书记转,但老书记没有。为什么没有呢?
第一,华西从1985年时就是股份制了,但我们的股份制跟人家不一样,我们的股份制是集体控股、个人参股的形式。当时老百姓每人拿2000入股,现在资产已经超过了百亿。这个贡献是大家的,所以没有必要转。第二,转制最大的一点,特别是在农村,它带来了很多不利的方面,比如公共事业、城景规划、环境卫生、绿化道路等,谁来搞?如果没有集体经济这一块,就没有人来做,如果全部私有化,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规划。就像现在全国的农村,很多地方都是东一栋、西一栋,干部的权威少,没有整体的规划性,今后发展成本就会非常高。
再一个,谁来帮助弱势群体?现在你们看得到,发达地区还好一点,欠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就是老弱病残,好的当老板了、进城了,这样一来不利于农村发展。
网易财经:对,人才没有留在农村。
吴协恩:我们华西已经到了这一步,就没有必要再去走回头路了。
网易财经:以后是不是也绝对不会成为家族企业?
吴协恩: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成为家族企业。因为华西不是老书记的,更不是我的,是华西人的。这一点是不会变的。老书记做到了这一点,最起码我也一定要做到这一点。至于我们下一代,那是他们的事情。
网易财经:我想问关于未来企业传承的问题,现在华西的领导班子比较稳定,有效过渡和传承到了您当掌门人的阶段。
吴协恩:我上来时社会上非常关心我,(认为)好的、顾虑的都有,实际上我们都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做,为什么要这样讲?刻意地培养没有必要,到了那个时候,自然而然让他产生,更好。而且可能我放得更开一点,比老书记还更开,因为老书记时的情况不一样,大部分管理者还是华西的,现在我们的发展,甚至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更快,新生事物会更多,如果是人才,认可华西这条路,愿意为共同富裕而奉献的人,不管他在哪里,都是华西人,这个问题我会从更宽的层面来考虑,现在考虑还太早。
网易财经:现在不会考虑?
吴协恩:现在不会,但我会用更宽的面来考虑今后的发展问题。
网易财经:您这种开放的胸怀是不是和您以前长期在外地的经历有关?
吴协恩:我比较喜欢了解一些东西,当时我一直在想香港怎么会富?上海怎么会(发展)这么好?美国为什么会这么富裕?我经常想这些问题,从中看到了一条,它是不变的,一个开放的城市、一个开放的国家基本就是好的,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香港是一个移民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有来自于全世界的人。华西过去也只是一个几百人的小城,现在达到了6万人常住人口,为什么会这么好?也是因为我们的老书记放得开,在我们手里就要继承这一点,为什么不放开?那么多人才帮助华西干,何乐而不为?我们要创造更好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才到我们这个平台上来发挥他们的才能。所以对这一点我比较放得开。
华西村的管理梯队与未来传承
网易财经:您的思想是目标清晰、策略简单,执行有力,但您怎样保证6万多人心都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呢?可能有的人会想,现在汽车也挺好,造个汽车?
吴协恩: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套班子的问题,我们的班子建设跟人家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党委下还有候补委员,这是外面没有的,在企业中通过一两年实践,这些优秀的、学历高的、经过锻炼的年轻人,通过企业推荐会加入到我们的候补委员中来,我们的班子成员中有的到龄退休了,这时候补委员就会不断补充进来。
网易财经:形成了一个梯队。
吴协恩:实际上我们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人才的梯队。
网易财经:但如果流动性减慢就会导致人才浪费,比如有人不向上流动的话……
吴协恩:不会,比如集团公司和分公司的情况,分公司做得再大,它还是在集团公司的,但分公司今后可能会培养成在它所在领域中比较好的,可能是前几名,这一点都不影响人才的发挥,人才发挥才能作出成绩,这一点都不影响。作为我们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制度管人,真正做到制度管人,企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前面我讲过要管好自己,就是这个道理,要让企业的文化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那样就好了。
网易财经:企业良性竞争,党委的候补委员、委员之间会不会有竞争?
吴协恩:这个肯定有,很正常。但如果它要成为一种个人的竞争、狭义的竞争那就是坚决不允许的,那你本身就不合格了。如果是为了工作上的竞争,那是好事情。我们(的要求)不光是成绩好,而且为人也要好。比如我们下面的经理、包括我,每年都要述职。哪怕只是一个班主任、车间主任,都要为你的车间下面的员工负责。
经济发展好了,有的经理就会出现骄傲、自满,那样就会产生一种傲气,甚至对员工不好。允许你这样干,也允许你这样骄,但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到年底打分时会给你打低分,打了低分那就换人。实际上,你既要经营好,还要做人好。这两者结合就是做人和做事的问题,两者结合好了,才是真正的、合格的一把手。所谓德才兼备,指的是做人做事,现在我们已经把它陆续推行到了大的公司,都是这样的。
网易财经:一个新来者崭露头角,有没有战争时期那样快速成为将领的机会?
吴协恩:有。像有位南京大学回来的经理,才来三四年时间,现在已经是集团公司副经理了,而且也是华西党委副书记,来华西也只有三年时间。对这些我们都是完全放开的,而且这次我又把他调任到了更重要的岗位、新的领域去了,就是我们在香港的航运公司。我们不怕人才上来,怕的是没有好人才,所以我们在用人方面是完全放开的。
网易财经:您有没有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吴协恩:没有,想都没想。
只希望下一代不忘记“认真”二字
网易财经:那您对华西村全村人的下一代有什么期望?有没有孩子说不想工作就想玩?
吴协恩:至少到目前都没有,包括我们的子女,我感觉还都不错。
网易财经: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或一段词来概括对华西村未来的期望和下一代的期望会是什么?
吴协恩:很简单,不要有太大的包袱,我希望他们做什么事都不要忘记"认真"两个字就可以了,一个人哪怕只是玩得认真,也会出成就来的,在这方面我比较放得开,年轻人,咱们不要讲这讲那,就是希望他们做什么事,只要自己喜欢,就要认真地去做,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了,千万不要干坏事,这是前提。我对我的小孩也是这样(要求)的,包括他们读书,我也是放开的。
网易财经:现在的想法也不一样了,他们会不会有和老书记、和您不一样的想法?
吴协恩:有。我和老书记的想法也有不一样,这是正常的。如果想法都一样那就没有进步了,应该说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想法。我们不用管他,只要他不做坏事、不违法,放开让他去做就是了。摔个跟头也是财富啊,不要认为摔跟头好象就是不行。在这些方面,我对年轻人放得非常开。
1961年,华西村建村
1995年,华西村为中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第三名,最高利税总额第一名。
1969年,开办小五金厂,冲破单一农业经济。
1994年,组建江苏华西集团。下属8家大公司,58家企业,以钢铁、毛纺、化工、铝型材、铜型材、带管为六大生产系列。
1999年,“华西村”A股股票在深圳交易所上市。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华西村顶着很大的压力还是实行大队核算。在我国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
华西村变革 从负债2000元到年产值500亿
1978年的冬天,北京的每一个清晨都给人寒冷的感觉。新华社记者在新闻稿中写道:“灰白的太阳终于费力地钻出薄雾,把它那毫无热气的光线投射到这个巨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拥挤的楼房、狭窄的棋盘式街道和蠕动的密集人群中。”
这年11月24日晚上,在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18户衣衫老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昏暗的煤油灯,一个个神情紧张地在一份契约上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这个夜晚和这份“包干制”契约被当作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载入了史册。不过,当时最为中国最高层政治家属意的村子,是与小岗村一省之隔的江苏华西村。
先行一步 秘密致富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场,一位50岁的中年人坐在会场中聚精会神地翻阅着手中的文件,时不时在纸上写写画画。当他听到邓小平同志呼吁“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没有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中央各部门要允许和鼓励它们进行这种试验”时,立时会心一笑,忍不住鼓起掌来。这位中年人叫吴仁宝,时任江苏省江阴县党委书记、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从28岁开始当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他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干到76岁,创纪录的48年,把华西村打造成了“天下第一村”。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10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农民热爱这样的社会主义》为题对华西村给以高规格报道,同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华西的经验说明了什么》。
这是华西村第二次被《人民日报》报道。1975年,华西村曾被《人民日报》树立为“农业学大寨”典型。而这一次登上头版头条,则从此被赋予了全新的样板意义。而吴仁宝隐藏多年的秘密,也终于有机会得见天日。
当时的吴仁宝,不仅是中共十一大代表、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书记,还有一个“秘密身份”:一家地下运转近10年的村办五金厂的领导者。对吴仁宝来说,这个“秘密身份”显然更具吸引力,以至于当1980年上级想调吴仁宝担任苏州地区农工部部长时,吴仁宝却请求组织让他回到华西村。
1969年,已经当了近14年华西村书记的吴仁宝在高调“学大寨”的同时,秘密抽调20名村民创建了一家小五金厂。在“阶级斗争为纲”、“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月,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冒险的,这个五金厂也成了村里的最高机密。
“原来我们在60年代的时候讲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我们抓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嘴上要喊,具体不要去做。发展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我们是抓全面发展。实践下来,单靠农业富不起来的,要富起来,我们农民,特别是我们人多地少的地方更要搞其它行业”,吴仁宝说,“上面不准搞怎么办?我们办的小五金厂,我们保密,对外不讲。领导来怎么办?领导来我们有数的。因为上面的领导也不统一,有的领导说要搞经济,有的领导说要抓阶级斗争。上面要抓阶级斗争的领导来了,我就不给他看了。看什么?把职工带到外面去,铲草皮,积河泥,搞得轰轰烈烈。上面的领导一看他非常高兴,他走了。我们把工人再叫回来,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要加班加点。所以我们这样搞的,过去我们工作一天要15个小时,现在来说8小时还有双休日,那时不同的。”
正是这种当时不受保护、偷偷摸摸的五金作坊,成了日后燎原中国的乡镇集体企业的胚胎。1978年,华西村的家底已经有100万元固定资产,100万元银行存款,成为名副其实富甲一方的“百万元村”。
华西村老照片集
70年代华西村貌 70年代华西4层楼农民夜校
70年代华西村商店
70年代华西村生产工具
70年代农民新居
70年代农户
热烈欢呼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
村民在食堂吃饭
村民在田间学习
华西铁大姑娘战斗队
华西小五金厂
江苏省群众文化工作会议合影留念
农民在田间学习
现在的华西村,华西村别墅群,图为华西村建设的第一批别墅
华西村新别墅
华西村在建的预计高达382米的村民公寓 (华西村供图)
如果说小岗村的包干制是一场农村变革,华西村当时正在发生的则是另一场变革。它是从人民公社集体中变异过来的一种集体经济,它代表一类在相当长时间内受到政府认可、并也确实发展了生产力的民间公司模式。
吴仁宝的第四个儿子、现任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协恩说:“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时,我们在银行的存款已经有100万了,但我们的销售额、产值也只有大概一百零几万,那时华西人均纯收入只有210块钱。真正要说华西有所改变的时代就是在八十年代,特别是在八十年代早期和中期这段时间,华西的发展非常快。”
八十年代的华西村依托上海搞“横向联营”,通过每个周末请上海的工程师进行指导的方式,把上海的技术移植过来。这种用班车请到华西村的工程师,最多时一次有一百多人。这些“礼拜天工程师”的到来,不光为华西创造了财富,更重要的是帮助华西村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技师和工人,发展工业的技术基础更加雄厚。于是,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家政策越来越放开,华西村越发如鱼得水。
改革开放后,江浙一带除了少数像华西村这样“潜伏”的民间企业显露出来,还有无数乡镇企业后知后觉地崛起了。华西村在于这些企业的竞争中依旧占据优势——除了前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华西村还有一个宝贵的资产——品牌。“当时有好多地方是贴牌生产,比如贴上海的商标,而我们还是“华西牌”,但用的是上海的技术,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很多企业是不同的。”吴协恩说。
更奇特的是,这家“公司”至今仍带有浓厚的社会组织色彩,并有着独特的管理、激励和融资机制。
华西村有一个包括近百名委员、候补委员的党委,可以实现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众多委员、候补委员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又秩序井然的领导梯队。“我们对企业都是分级管理的,你做你的一块、他做他的一块,完全不搭界。而且财务跟经理分开,这样既保护了厂长经理,也让财务更具独立性。我不管钱,但可以监督。有些东西我不一定要自己懂,还不如多听听下面专业人士的意见。我用的是最笨、最简单的方法,管住自己就可以了。”吴协恩说。
靠这种办法,从未读过商学院的吴仁宝、吴协恩父子,把拥有众多海归、高学历人才和3万名外来引进人才的华西村,治理得井井有条。
华西村的资本、收入分配也与传统意义上的“公有制”、“私有制”不同。华西人有三种收入来源:通过脑力和体力劳动获得的工资和奖金;华西村集中管理和按约分配的集体福利;凭借资本入股获取的分红。对于3万名外来引进人才,华西村也会对其中表现卓越的赠送期权。
在这些收入中,奖金叫做“预奖”,奖金转为资本,如果村民或员工不劳动了,这部分资本便会被收回。而对资本只能享受分红,不能完全自主支配。这既成为一种激励机制,也是制约机制,使人们只能越来越勤劳。“这样,三个主义我这里都有了: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共产主义初级阶段、资本主义利用阶段。”吴仁宝不无得意地说。
思想一体 共同富裕
灵活而又近于宗教化的意识形态,是华西村最大的特色。
如今,“华西村”既是村名,也是可被授权使用的品牌(比如定位中高档的“华西村”牌香烟),还代指一家涉及农、工、商、建筑、旅游五业,拥有六七十家工厂,出产多种金属制品、纺织品等并拥有大型仓储物流服务设施的企业集团。然而与许多企业不同的是,这里有着颇具政治色彩的独特“企业文化”。
这里的人们似乎都被吴仁宝宣扬的社会理想深深吸引。一位祖籍东北的司机师傅,1987年就到华西村打工,并成为第一个落户华西村的外地人。他说:“我们对华西村的思想深信不疑,因为我们确实得到了实惠。”
82岁的吴仁宝就像西方的清教徒,每天只吃面条、青菜和鸡蛋,尽管有糖尿病,但身体保持得十分健康。他每天坚持在华西村的民族宫大会堂做数场报告,向华西人和周边村民、中外媒体和游客们宣讲其对“共同富裕”理想的追求。在他的故事中,秘密工厂、“两面三刀”地应对上级检查、改制大潮中的“坚持公有”等诸多轶事,都成了其领会和坚持“共同富裕”理想的注脚。
吴仁宝还亲自编写村歌、指导艺术团,把华西村的思想与经验用美妙动听的歌舞剧、快板剧向世人传播。
建设地标建筑,也是吴仁宝非常热衷的一件事。除了很早建成的“华西金塔”,一座呈三足鼎立状、最终将达382米高的“农民公寓”大厦,也将在华西村建村50周年时投入使用。这些地标建筑也被赋予了独特的思想内涵,仿佛是物化的精神,在向世人诉说着华西人的理想,并和华西人一起,虔诚守护着这座“共同富裕”的理想圣城。
华西村的天是晴朗的天。沐浴过“莫拉克”台风带来的连日降雨后,华西村民族宫大会堂在久违的阳光照耀下显得焕然一新。在那里,吴仁宝对笔者说:“接下来,我没有新的大手笔,但是我要干到85岁。我希望到85岁的时候,能够看到华西集体净资产至少要有250亿。落户华西的人口能从3万5千人增到5万人,这样就好了。这是我的看法,今后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1978年前靠地下工厂秘密致富--专访原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
专访对象:吴仁宝,原华西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48年,带领华西村成为“天下第一村”,现为华西党村企总办主任。吴协恩,吴仁宝四子,现为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
专访原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1)">视频:专访华西村“带头人”、老书记吴仁宝
访谈实录
网易财经:您能不能帮我们回忆一下,1978年前后,华西村是什么样子的?那时您是怎么知道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吴仁宝:在这方面,我们华西有特色。原来我们在60年代的时候讲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我们抓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嘴上要喊,具体不要去做。发展当时讲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我们是抓全面发展。
比如说,以粮为纲,搞粮食被认为是革命的,搞其它是不革命的。怎么办?我们实际上60年代就办了工厂,上面不准办,会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因为搞农业、搞粮食是社会主义,搞工厂是资本主义。那我们怎么办?实践下来,单靠农业富不起来的,要富起来,我们农民,特别是我们人多地少的地方更要搞其它行业。那么上面不准搞怎么办?我们办了个小五金厂,保密对外不讲。
领导来检查怎么办?领导来我们有数的。因为上面的领导也不统一的,有的领导说要搞经济,有的领导说要抓阶级斗争。上面要抓阶级斗争的领导来了,我就不给他看小五金厂了。给他看什么?把职工带到外面去,铲草皮、积河泥,搞得轰轰烈烈的。上面的领导一看非常高兴。他走了之后,我们把工人再叫回来,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要加班加点。我们就是这样搞的。过去我们工作一天要15个小时,现在来说8小时,还有双休日,不同的。
为什么?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还要搞?我们考虑老百姓不富不行。为什么?因为上面我们要老百姓富。但是老百姓富的时候,他们又怕老百姓富。那我们怎么办?所以只能够搞一点形式主义,暗里对付。
形式主义有一个好处,形式主义可以对付官僚主义。所以我们现在做官的当中有少数同志有些官僚主义,特别是60年代的时候。和现在来比,当然过去多,现在是少一点了。
官僚主义要欢迎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一套,为什么还要搞?搞形式主义的实际应变,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条件。我们华西就是这样实践下来,对上面的领导当面答应着“谢谢领导关心”,他过了以后,不符合华西实际的,就决不执行。我们的难关是这样过的。
关注贫困户尤其关注贫困的脑
网易财经:您每天跟很多人开大会,是不是因为其他村并进来之后,需要进行一些思想上达到一致的工作?
吴仁宝:我现在并的不是3万5千人了吗?
网易财经:对,他们想法会不一样吧?
吴仁宝:实事求是,人家并村走老路、一刀切。我们并村不一样,我们是“一分五统”,村还是他的村,但是我们帮助他,这个可以。
现在我是中国第一村,我还要做世界上的第一。这样以后怎么做?我帮他们做到“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三守促勤劳,小康步步高”。现在并进来的村最长的8年,他们现在是感谢我吴仁宝。刚开始也有人骂我。骂我不生气,现在谢我,我也不足喜。这都是应该做的。
而且对周边村,我们不仅关心贫困户,还特别关心贫困的脑。
比如说,有的人叫“不想户”。“不想户”是我提出来的,就是说他不想成家,我称他们为“不想户”。有一个周边村的村民叫杨永平,他拳头大、手臂粗,什么都不怕,还经常打人。有时还叫一帮人打架,变成是公安局常客,被拘留过4次。“一分五统”以后,我一看这个人很聪明,而其他做的事其实是专门打抱不平。有的人称他是黑帮,但是我看不应该随便叫他黑帮,要好好理解他。
对于他们专门打架的,我就办培训班。他们到华西来后,我把大华西这样的人排出来,有20来个。我办一年培训班,让他们吃住都华西来,而且住在宾馆,吃得还可以,每天吃20块,工资那时发500块。最后只有一个多月,杨永平就提出来说“我坐不下了,最好分我工作”,他说“我感到惭愧”。
我想这个人进步了,同意马上分给他工作。结果他工作认真得不得了。最后这个同志两年下来,也要求参加党组织。这个议论最大了,人们说“这种人也可以参加党组织吗”。
吴仁宝:夸奖我不足喜挫折我不生气
网易财经:您在华西创造了很多东西,包括思想、机制,还有金塔、三足鼎立塔等等,还有去台湾包机旅游,这些都是您的构思。这一系列的构思中,您最得意最满意的是什么?
吴仁宝:最满意的?对我自己满意的是两句话,我做到了“夸奖我不足喜,挫折我不生气”。这样我身体也变好了,就算他骂我,也要理解他。
其实我经历过的挫折很大的。比如选党代表,从全票当选到有人对我不满让我落选。我说要谢谢不选我的人,给我敲了警钟,我们确实有不足。像我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三次党代表,六届、七届、八届,三届人大代表,那么在九届人大代表我70岁落选了。
为什么落选了?我村里没有落选,我江阴没有落选,我到省里落选了。落选他们说,第一,吴仁宝70岁应该让给人家了;第二,吴仁宝走的路还和人家不一样,大家都私有了,他还搞公有,这个思想不太行。所以我落选了。
落选我也很高兴,我一点也没什么。我同他们说,落选了要相信组织。后来把我安排做省政协常委,当了两届。到80岁时,十七大我倒又当上党代表了。面对这种挫折,我是不泄气的。这个如果你泄气了,十七大代表就当不到了。一般的人他经不住这个考验。
但是要有一个宗旨,你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了当官、名利,为到上面得到什么东西。对这些要放弃。
华西人的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
网易财经:华西村的收入分配制度比较独特。能介绍一下吗?
吴仁宝:华西的老百姓怎么富?经济上有三个来源:一是按照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工资加奖金;二是像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按需分配,统一发福利;第三是有资本分红。
我理解的资本主义,就是人们有资本,不劳动也可以靠资本来养活。但是反过来,我们既要有资本,又要有劳动,又要福利,有这三个收入富得就更快了。
如果单有资本,有资本的人少、打工的人多,这样就不能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就不安定。
但是反过来,资本主义的东西什么都不要吗?那么现在看到底什么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要不要发展?
网易财经:那大家既有资本收入又有劳动收入的时候,如果他投入的钱很多,可以不劳动也能赚很多钱,您怎么保证他继续劳动?
吴仁宝:我们有一个激励机制。什么激励机制?社会主义多劳多得,有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这个工资我们照给。还有奖金,奖金叫预奖,奖金转为资本,如果你不劳动了,这个资本我要收回的。这个资本你只能享受分红,不是你的,是我们送给你的。这个叫激励机制,也是制约机制。使他只能勤劳,而且越来越勤劳。这个人家没有,是我们的特色。
国家搞一国两制,我们华西是一村两制。但是我们干部不准搞一人两制,也要使他富起来,而且富得健康、富得长寿。我们三十年实践下来这个制度是好的,老百姓也拥护,人们从不理解到理解了。
吴仁宝:长寿秘诀与最大爱好在于工作
网易财经:我们看到您每天还在开大会、作报告,听说华西村在建的“三足鼎立”的大厦,也是您的构思。您如何保证自己健康长寿并且有创造力的呢?
吴仁宝:我今年年龄是82岁了,但是我的工作年龄要超过100岁了。为什么?因为没有节假日。建国60年的过程走过来,我认为我们村官的健康长寿同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经济发展快了,老百姓富了,我们作为村官,精神上也愉快了,我们就也可以健康长寿。
网易财经:听说华西有好多百岁老人,您个人生活习惯、业余生活上有没有什么爱好?除了工作?
吴仁宝:我最爱好的就是工作。
网易财经:就是工作?
吴仁宝:同老百姓去接触,听取意见。工作认真,就也可以健康长寿。因为这是锻炼我的脑子。我现在自我感觉,我是100岁的工龄,8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脑龄,脑龄还可以。为什么?平时不去想自己活多少年,而是想我有生之年怎么去多做工作,为人民去服务,一定要认真。这样我看就可以了。
不埋怨上一代也不光靠下一代
网易财经:您几十年前包括60年代想到华西村的发展路子时,有没有想到这么远?因为我知道您思想比较超前,经常和中央的政策一致甚至更早一点。您当时有没有想到这么远,甚至更远的将来?
吴仁宝:将来来说,我现在重点是三制创新,体制、机制、班子,三制一定要创新。三制创新,就是华西继续健康长寿的保证。
网易财经:那您现在看到华西里有能够很好领会您的意思甚至可以发扬光大的一个班子和人么?
吴仁宝:有啊。我认为“一代胜一代”。我是这样说得:不埋怨上一代,也不光靠下一代,关键我们现在一代。
现在一代一代能搞好,你要相信下一代能“一代胜一代”。我是这个观点。
原来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们不这样,我们原来经常这样讲的是“用人少疑,疑人要用”,也要用疑人。你不能看这个人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之处,你还要知道他是怎么造成的,你不能一下子就不用。所以我现在想,人要相互之间理解。只有理解了,社会才能和谐。
毛主席讲“要认真”。现在有些人怎么叫认真?你对工作认真,还是对什么认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华西干部的标准,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要守法守约守信誉,要有政策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其中,政策水平最重要,你要掌握政策,你要第一时间就要了解中央。所以我新闻天天看,天天研究。他们省里市里安排说要贯彻下来,我已经落实了。所以有些人说华西什么道理?上面还没有贯彻,华西已经做了。他来我已经做好了,其实要搞很长一段时间。
网易财经:您在华西一直有不同的创造,您接下来会不会有新的大手笔,准备做些什么事情?
吴仁宝:我没有新的大手笔,但是我要干到85岁。我希望到85岁的时候,能够看到华西集体净资产,就是贷款什么的都没有,净有250亿。人口来说,能从3万5千人增到5万人,这样就好了。这是我的看法,今后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专访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协恩
',2)">
访谈实录
网易财经:请您回顾一下,在您了解的华西村历史范围内,经历过哪些比较大的转型期,又怎样克服了困难?
吴协恩:实际上华西村一直在变,从1961年建成之后到1969年这段时间,也是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段时期,为什么我要这样讲呢?因为华西有一个特殊的情况,人多地少,人均不够,种的粮食再好也只能解决温饱,不能让你的口袋富起来,我们的老书记从1969年时就偷偷开始搞小五金工厂,第一年好象赚了一万块钱,尝到了甜头,实际上这就是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更重要的是,那时候赚钱,主要是以工补农,因为农业的收入太少了,我们把企业反哺到农业上去,这样我们在农业现代化这一块(发展得)比其他地方早。到1978年前夕,实际上华西已经有三四个工厂了,但那时候的生活水平还是非常低的,因为整个环境还没到(那样的水平)。
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时,我们在银行的存款已经有100万了,但我们的销售额、产值也只有100多万,大概是一百零几万,那时华西的人均收入只有210块钱。
真正要说华西有所改变的时代就是在八十年代,特别是在八十年代早期和中期这段时间,华西的发展非常快,快到哪里?就是因为依托上海,当时叫"横向联营",依托上海的技术把它移植到了我们的乡镇企业,我们把上海的工程师请到了华西,叫"礼拜天工程师",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个人,天天有班车,他们来到华西不光为华西创造了财富,更重要的是华西这批年轻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做工业的基础有了,到后来随着改革进一步的深化,国家的政策越来越放开,可以说我们是如鱼得水了,当时有好多地方是贴牌(生产),比如贴上海的(商标),我们还是"华西牌",但用的是上海的技术,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很多企业是不同的。
到了90年代,我们已经开始做成了规模企业,上亿元企业,到2000年,我们的企业做到了规模企业,到03年上半年年销售额(达到了)60几个亿,到03年年底的时候超过了100亿,大概有110亿,这不是我的贡献,因为本身华西那时候到了大发展的时候,已经上了一个台阶,顺其自然地,增长幅度就比较快。
华西村真正最苦的是70年代
网易财经:在八十年代快速增长的那个阶段有没有获得国家的政策扶持或贷款?
吴协恩:一样的。
网易财经:什么意思?
吴协恩:人家有,我们也有,人家没有,我们也没有。比如在92年的时候,小平南巡,那时候我们找过市长,当时给的贷款非常少,主要是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的,但是我们的老书记看到了这个非常好的机遇,怎么办呢?那时候就向老百姓借钱,再出去借钱,问银行借钱,这一次我们融到了不少钱,大概有个把亿,实际就是抓住了南巡讲话的这次机会。要说真正的政策,我认为我们老书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政策吃得透,而且用得好。如果国家给了政策你又用不好,也是浪费,但是用过头,就是犯法。
网易财经:但再往前推一点,1978年甚至1978年以前是没有政策的……
吴协恩:也有。到80年代国家已经逐步在放了,真正最苦的时候是在70年代。
吴协恩:我不是“富二代”企业家
网易财经:现在有一个概念叫做"富二代",您觉得您自己算不算"富二代"?
吴协恩:谈不上。我跟人家开玩笑,我说我这是过渡的一代。这是中国的一个特点,是中国国情。老一辈没赶上好时候,这30年可以说赶上好时候了,但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比较曲折。
我们这批人从文化学历各方面来说不是太高,我们也赶上了文化大革命,一个个都只能玩,不像现在都有读书的机会。当然现在有些读书读过头了。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属于打基础的一代。
网易财经:就是说您认为自己还是属于创业一代。
华西人多处管理岗位外地人也可拿期权
网易财经:华西村曾经面向全国招揽人才,但他们的待遇和华西村本地人的不一样。
吴协恩:就像你们网易的人一样,你们都是工作,但不一定有股份。华西也是这样,其他的待遇不变,你可以在华西买房子,在华西拿一样的待遇,优秀的员工也可以送股,但这个股是期权。
华西老股东的股份就不一样了,他们是掏钱的,送股是没掏钱的。外面的人不是太了解,老股东的收入当然高了,因为他们的股金收入高嘛,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全部都一样那又是平均主义,人家又要说华西像过去一样搞大锅饭了。实际上我们这些措施就是鼓励优秀的人才到华西来。其中有一个去年我们就送了100万期权,因为他作出了成绩。
网易财经: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外地人和华西村,包括中心村和合并后的大华西,人员的劳动力分工?有没有因为华西村的人富了,有些工作不愿意做而让外地人做?
吴协恩:也有。
网易财经:华西村的人做哪些工作?
吴协恩:华西人大部分还是往管理上靠的,但做员工的也有。文化低一点的,没办法做管理,就做一般员工,(这样的情况)也有。但相对来说绝大部分是到管理岗位上去的。这是一点。
还有一点,华西95%以上的员工是来自全国各地、来自国外的。
网易财经:领导层呢?
吴协恩:也一样,大概有一半的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对这方面我们完全是放开的。完全是按市场原则来做的,能者上。
华西还有一个特点,我们自己没有CEO,也不叫做“打工仔”,我们这里有句话“到了华西村,就是华西人”,为华西工作的人或者是为华西工作在外面的企业也是作为华西人来看待的。不同的区别就是没有原始股份,就这一个区别,没有其他的什么区别,包括各项福利他们也都有,包括看病什么的,他们都有保险。而且我们企业是这样的,对于有特殊情况,我们企业也给予员工以特殊照顾。这么多年下来,内外之分(的情况)在华西已经很少了,但说一点没有也不可能。
富而思进靠榜样与制度保持基业常青
网易财经:您本人也是一个企业家了,怎么保证长期保持企业家精神,保持创新和干劲?
吴协恩:因为人生活到一定程度后,穷的时候想吃肉,富的时候想减肥,就是这么回事。作为我们来说,经历的也不算少,我们认为华西这条路还是好的。最起码它适应华西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坚持,当时我接任书记的时候……
网易财经:03年?
吴协恩:对,03年7月5日,当时我接任书记的时候就做思想斗争,就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我还没有老书记的这种境界,想不出那么辛苦干什么。
网易财经:您觉得现在呢?
吴协恩:现在我回头来看,学不到百分之一百,跟他肯定有距离,但他走的路是对的。大家都希望(达到),无非就是很多地方做不到。既然华西这条路走的是对的,那我们作为继任者为什么不能延续呢?
所以上任以后我就想,只要在我的手里,共同富裕的这条道路就不会变。但是在坚持共同富裕这条道路之下,如何遏制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滋生的毛病,比如变得懒惰、贪污等情况,很容易滋生。我们现在都是靠榜样的力量,从长远来看,不仅仅是榜样的问题,还有制度上的约束。
我们的企业管理都是分级管理,财务跟经理是分开的,这样既保护了厂长经理,也让财务更具独立性。
网易财经:华西人都很富裕,大家都有钱了有没有想去寻求一点刺激,比如去澳门赌一赌?
吴协恩:有这种现象。当然,去澳门的没有。前年我在陕西考察的时候,我们这边也有谣传,说我出去赌钱了,输了多少亿多少亿,也有谣言。但谣言毕竟是谣言。
我认为人身正不怕影子歪。我们的村规民约里都有规定,赌钱怎么办?处罚是很严的,只要举报,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举报,就给你1万。另外我们内部还要处理,说服他。这样从约束上来说就会相对好得多。现在华西有一些极个别的到外面赌,在这里也赌,赌完也欠了不少债,最后就跑出去了。这些情况村村都有,但普遍来说,华西村大家对赌钱的感觉还是不好的。
另外,老年人退休以后可以玩一玩,也可以来钱,但这个钱只是五块十块的。纯粹是老年人玩的,比如打打麻将什么的。不是一律都不允许。
“天下第一村”的现代经营理念
网易财经:刚才您说老书记给大家奠定了一个道德上的偶像的地位,您是一个过渡和承继,我相信您还兼具更多责任,比如更开放的国际视野、更激进的资本策略,在这方面的工作您做得多吗?
吴协恩:做得不少,因为老一辈没有这样好的机会,我们有了这样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去抓住呢?
举个例子,比如资本运作,我们跟人家不一样,我们不能去做违法的事情。当然,大多数不会做违法的事情,但一些擦边球的事情可能会出现,而我们华西是坚决不允许的。比如股市,我们华西坚决不允许你们炒自己的股票。
这么多年下来都是这样,人家都说,华西这么好,怎么你们的股票老不涨?我说非常抱歉,你们不一定要买股票。因为股票本身是虚拟经济,本身就是要有人去炒作的,如果没人炒作它(它当然就不涨了)。
但我对资本市场又非常感兴趣,怎么办呢?实际上我们就是投资一些股权,我们有风投。专门有一个投资公司,专门针对银行证券、一些优秀的企业来进行投资,这几年下来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网易财经:现在有一个专门的财务投资公司?
吴协恩:我们有投资公司。
网易财经:股权投资、风险投资都做?规模大概是多大?
吴协恩:大概是10个亿左右吧。我们自己还做一块,比如金融服务这块,我们自己有典当、担保。财务公司也很快批下来了,我们做了一个财务公司。再下去我们准备入行这个国家的政策,做农村村镇银行这一块,我们也想办自己的银行。这样一来就会有很多新的东西,不光自己做,还学到很多东西,更适应现在年轻人喜欢做的事,最后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网易财经:您的观念不仅现代而且超前,您有没有读过一些商学院(的课程)?
吴协恩:没有。
网易财经:那您是怎样学习的?
吴协恩:我认为自己不要太懂,自己太懂了,对于自己过分自信,可能就会变得主观。我的工作方式和人家不一样,有些东西不一定要自己懂,还不如多听听下面专业人士(的意见)。
网易财经:下面会有专业分工?
吴协恩:我们有分工的经理,各个行业的都有。大家定期碰面,根据市场的变化、政策的变化来分析,多听他们的意见,最终汇总到我这里敲定。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少走一点弯路。
网易财经:您管这么多公司,六七十家,甚至有更多企业,合并了那么多村子,在文化整合、经济整合方面有没有碰到一些困难?
吴协恩:困难也没有什么,最缺的就是时间。为什么我说“困难也没有什么”呢?因为大家都非常接受这样的调整,但要做较大的调整。过去是劳动密集型的,现在是产出高、用人少,但要用素质高、文化高的人,这样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他很听话,也很愿意工作,但他没有证,没有证就不能上岗,还得学习、培训。从时间上来说,相对速度会稍微慢一点。
还有一个障碍,周边的村子加入华西,因为我们是用“一分五统”的形式加入华西的,村区还是分开的,但经济统一管理、人统一管理,土地也统一管理使用,包括福利也都是统一发放的。
实际上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别的村,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但在工作这一块,我们还是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做,在同等条件下要录取员工的话可以优先,但在不同等的条件下,你就没有资格进入工厂了。如果我们的员工队伍还像过去那样只看是不是本村人,对我们今后的长远发展是有障碍的,反而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这一点上还是按照市场规律来做的。
网易财经:您刚刚说要做百年老店,做百年老店除了要坚守主业并适时调整之外,还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品牌,我觉得华西村挺擅长做品牌宣传的,包括包机去台湾旅游,甚至要在台湾开旅行社,包括在华西村内的表演,不断地强化对于(共同富裕)精神的理解,我看到华西村不像其他的公司做品牌宣传时的传统手法一样。
吴协恩:我们做品牌是不一样的,和一般你们看到大部分消费类产品的广告宣传不一样。我们做的主要是工业产品这一块,行业内的都了解,都知道我们的品牌。比如我们上市公司的化纤等等。可能是因为产品的种类不同,如果是做食品,那就不是这个概念了。
网易财经:现在华西村有五业,农、工、商、建筑、旅游,有没有打算做更多并购,除了从资本运作层面扩张之外?
吴协恩:我们不会去并购,我没有这种水平来并购。而是我们想在做好自己内部这块的基础之上再适时投资新的领域,我们只做参股,不做并购。
另外,我们华西已经形成一个大的企业集团,优势不在于这里。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优势变成劣势。再一个,我们真个战略认为,在长三角地区做服务业是非常好的。金融服务、仓储物流、旅游,这三大产业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主要重点、主要方向。
为啥呢?在金融服务这一块,长三角地区十分具有优势,因为是工业聚集的地方;第二是物流,经济发展快,但物流比较滞后,这几年我们把物流做起来,比如棉花仓储,我们已经做到了华东地区最大,而且我们跟中储棉、跟新疆建设兵团、跟棉花交易市场的合作有很多,真正把它做大。
下一步就是我们把服务跟上去,让长三角地区的企业不用仓库,他们的仓库就在我们库区。如果能把物流做成这样,那这个市场是非常之大的,我们已经在尝试下一步的方法了,而且这几年的增长速度、利润率超过了传统工业
所以我们要在这三个方面加大投入。
做管理者管住自己就可以了
网易财经:刚才您说上市公司不是用来操纵股价的,以前看过您的一个报道"不把上市公司当成钱袋子",您如何看待上市公司与非上市企业之间的关系,您用什么方法把它们统合在一起?
吴协恩:我们对企业都是分级管理的,你做你的一块、他做他的一块,完全不搭界。
网易财经:您是靠放权来实现管理?
吴协恩:我基本都放给经理了,签字都不签现金这一块,虽然我是董事长,是一把手,但关于钱这一块都是他们办公室签的,我自己不签,只签法人代表的一些事情,为啥这样?总结过去社会上的一些例子,说来说去,关键还是一把手,中国的企业目前为止还没到完全的董事会制度,关键就是管好一把手,这比什么都重要,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管好自己这支笔,要时刻记住自己这支笔是我们股东的,是我们村民的,不是我的,这点非常重要。如果董事会制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那董事长就轻松了,但实事求是地讲,现在还没有完全达到这点。所以我们认为,关键还是要管好自己,我可以起一个监督作用,不管钱,但可以监督下面,如果我又管钱又监督……
网易财经:管理成本也太高了。
吴协恩:实际上这样是很难管好的。所以我用的是最笨、最简单的方法,管住自己就可以了。
华西村金融危机中成功抄底
网易财经:金融危机时您有没有抄底?
吴协恩:抄了,不光抄了,还抄得非常好。去年9月份之前,我们的库存基本出完了。我们当时按我们老书记的话就是“只出不进,少进多出”。去年4月份就开始讲这句话,物价的提升,原材料的涨价等已经完全脱离了市场规律,我们赚钱赚得都有点手软了,这时就一定要当心,可能要出问题,所以我们就做出了适时的调整。
到10月底我们就是大量的进货,因为恐慌过度,到11月初我们是进货。
所以为什么我们今年的效益非常好呢?就是因为我们抓住了这个波段,在10月底到11月份时进的货用到了3到4月份,后来11月份慢慢地又上来了,到5月份的时候,我们又集中资金进入了原材料市场。为啥呢?因为我们预期国家会放开财政,加强对企业金融上的支持,价格一定会回升。所以在5月份时我们投了原料市场。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生产成本远远比人家的低。
华西村绝不会成为家族企业
网易财经:我很奇怪为什么华西没有变成一个家族企业?
吴协恩:这个转制问题,当时政府有些领导都非常关心,也希望老书记转,但老书记没有。为什么没有呢?
第一,华西从1985年时就是股份制了,但我们的股份制跟人家不一样,我们的股份制是集体控股、个人参股的形式。当时老百姓每人拿2000入股,现在资产已经超过了百亿。这个贡献是大家的,所以没有必要转。第二,转制最大的一点,特别是在农村,它带来了很多不利的方面,比如公共事业、城景规划、环境卫生、绿化道路等,谁来搞?如果没有集体经济这一块,就没有人来做,如果全部私有化,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规划。就像现在全国的农村,很多地方都是东一栋、西一栋,干部的权威少,没有整体的规划性,今后发展成本就会非常高。
再一个,谁来帮助弱势群体?现在你们看得到,发达地区还好一点,欠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就是老弱病残,好的当老板了、进城了,这样一来不利于农村发展。
网易财经:对,人才没有留在农村。
吴协恩:我们华西已经到了这一步,就没有必要再去走回头路了。
网易财经:以后是不是也绝对不会成为家族企业?
吴协恩: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成为家族企业。因为华西不是老书记的,更不是我的,是华西人的。这一点是不会变的。老书记做到了这一点,最起码我也一定要做到这一点。至于我们下一代,那是他们的事情。
网易财经:我想问关于未来企业传承的问题,现在华西的领导班子比较稳定,有效过渡和传承到了您当掌门人的阶段。
吴协恩:我上来时社会上非常关心我,(认为)好的、顾虑的都有,实际上我们都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做,为什么要这样讲?刻意地培养没有必要,到了那个时候,自然而然让他产生,更好。而且可能我放得更开一点,比老书记还更开,因为老书记时的情况不一样,大部分管理者还是华西的,现在我们的发展,甚至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更快,新生事物会更多,如果是人才,认可华西这条路,愿意为共同富裕而奉献的人,不管他在哪里,都是华西人,这个问题我会从更宽的层面来考虑,现在考虑还太早。
网易财经:现在不会考虑?
吴协恩:现在不会,但我会用更宽的面来考虑今后的发展问题。
网易财经:您这种开放的胸怀是不是和您以前长期在外地的经历有关?
吴协恩:我比较喜欢了解一些东西,当时我一直在想香港怎么会富?上海怎么会(发展)这么好?美国为什么会这么富裕?我经常想这些问题,从中看到了一条,它是不变的,一个开放的城市、一个开放的国家基本就是好的,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香港是一个移民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有来自于全世界的人。华西过去也只是一个几百人的小城,现在达到了6万人常住人口,为什么会这么好?也是因为我们的老书记放得开,在我们手里就要继承这一点,为什么不放开?那么多人才帮助华西干,何乐而不为?我们要创造更好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才到我们这个平台上来发挥他们的才能。所以对这一点我比较放得开。
华西村的管理梯队与未来传承
网易财经:您的思想是目标清晰、策略简单,执行有力,但您怎样保证6万多人心都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呢?可能有的人会想,现在汽车也挺好,造个汽车?
吴协恩: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套班子的问题,我们的班子建设跟人家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党委下还有候补委员,这是外面没有的,在企业中通过一两年实践,这些优秀的、学历高的、经过锻炼的年轻人,通过企业推荐会加入到我们的候补委员中来,我们的班子成员中有的到龄退休了,这时候补委员就会不断补充进来。
网易财经:形成了一个梯队。
吴协恩:实际上我们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人才的梯队。
网易财经:但如果流动性减慢就会导致人才浪费,比如有人不向上流动的话……
吴协恩:不会,比如集团公司和分公司的情况,分公司做得再大,它还是在集团公司的,但分公司今后可能会培养成在它所在领域中比较好的,可能是前几名,这一点都不影响人才的发挥,人才发挥才能作出成绩,这一点都不影响。作为我们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制度管人,真正做到制度管人,企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前面我讲过要管好自己,就是这个道理,要让企业的文化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那样就好了。
网易财经:企业良性竞争,党委的候补委员、委员之间会不会有竞争?
吴协恩:这个肯定有,很正常。但如果它要成为一种个人的竞争、狭义的竞争那就是坚决不允许的,那你本身就不合格了。如果是为了工作上的竞争,那是好事情。我们(的要求)不光是成绩好,而且为人也要好。比如我们下面的经理、包括我,每年都要述职。哪怕只是一个班主任、车间主任,都要为你的车间下面的员工负责。
经济发展好了,有的经理就会出现骄傲、自满,那样就会产生一种傲气,甚至对员工不好。允许你这样干,也允许你这样骄,但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到年底打分时会给你打低分,打了低分那就换人。实际上,你既要经营好,还要做人好。这两者结合就是做人和做事的问题,两者结合好了,才是真正的、合格的一把手。所谓德才兼备,指的是做人做事,现在我们已经把它陆续推行到了大的公司,都是这样的。
网易财经:一个新来者崭露头角,有没有战争时期那样快速成为将领的机会?
吴协恩:有。像有位南京大学回来的经理,才来三四年时间,现在已经是集团公司副经理了,而且也是华西党委副书记,来华西也只有三年时间。对这些我们都是完全放开的,而且这次我又把他调任到了更重要的岗位、新的领域去了,就是我们在香港的航运公司。我们不怕人才上来,怕的是没有好人才,所以我们在用人方面是完全放开的。
网易财经:您有没有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吴协恩:没有,想都没想。
只希望下一代不忘记“认真”二字
网易财经:那您对华西村全村人的下一代有什么期望?有没有孩子说不想工作就想玩?
吴协恩:至少到目前都没有,包括我们的子女,我感觉还都不错。
网易财经: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或一段词来概括对华西村未来的期望和下一代的期望会是什么?
吴协恩:很简单,不要有太大的包袱,我希望他们做什么事都不要忘记"认真"两个字就可以了,一个人哪怕只是玩得认真,也会出成就来的,在这方面我比较放得开,年轻人,咱们不要讲这讲那,就是希望他们做什么事,只要自己喜欢,就要认真地去做,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了,千万不要干坏事,这是前提。我对我的小孩也是这样(要求)的,包括他们读书,我也是放开的。
网易财经:现在的想法也不一样了,他们会不会有和老书记、和您不一样的想法?
吴协恩:有。我和老书记的想法也有不一样,这是正常的。如果想法都一样那就没有进步了,应该说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想法。我们不用管他,只要他不做坏事、不违法,放开让他去做就是了。摔个跟头也是财富啊,不要认为摔跟头好象就是不行。在这些方面,我对年轻人放得非常开。
1961年,华西村建村
1995年,华西村为中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第三名,最高利税总额第一名。
1969年,开办小五金厂,冲破单一农业经济。
1994年,组建江苏华西集团。下属8家大公司,58家企业,以钢铁、毛纺、化工、铝型材、铜型材、带管为六大生产系列。
1999年,“华西村”A股股票在深圳交易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