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休息站二 ed2k: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22:01:36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在当今社会,培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越来越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效化、综合化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空间的氛围,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发展写作创造力的前提。

  小学生往往怕作文,把作文看成是苦事,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作文水平,应十分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作文写得好,关键的一条是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与创造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把老师要我学,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学,我要写。可见,兴趣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它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有注意抓好三点:

1、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鼓励,实际上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哪怕是学习差一点的学生,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老师鼓励学生就等于在拨动学生创造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

2、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充分发挥高度的,有意义的作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的特点设计并开展活动,让活动充满情趣,诱发学生内在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形成固化的思维结晶,形成个性化习作。

指导学生作文不能一步登天,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分阶段训练,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否则,势必拔苗助长,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一年级抓起,会说就会写;对四年级,着重指导学生写好一件事和片断;五年级,则着重指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写具体,并学习简单的写人文章;到了六年级,要求学生通过记事来写人,并写出读后感和书评。提出恰当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写作兴趣。

3、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说: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我们应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训练才能收到实效,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题材的多样,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其实,就是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契入点,有了这个契入点训练才是积极有效的。因为学生有一种天生的表现欲望,何况他们心里有那么多的新鲜事呢?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人的行为是动机的满足。自我实现是人的动机的最高层次。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学习的手段,使学生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写好作文,运用大小作文结合练习以外,又设计了一项写作训练,让学生每天写一段话,长期坚持,颇有效果。同学们对此项作业很感兴趣,每天写一段,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这项练习文字篇幅不长,但一定要写成中心明确的段话。教师批阅后进行讲评,很有成效,在这一辅导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扩散思维能力训练与培养。另外,口语交际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将口语交际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效果也是很好的。

4、让网络融入课堂

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无疑会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而把网络融于习作教学,更是直接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平台,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尝试的愿望,在网络中,学生可以拜读冰心的散文,老舍的小说;可以了解各种动物的习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同学生一起找一个话题,比如《我喜爱的作家》,通过网络大量搜集信息,然后尝试着写出自己的认识、观点,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领悟,创意表达的过程。

二、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信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水平,让学生善于习作。

  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厚积而博发。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日本心理学家通过大量阅读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拥有的词汇量与智商成正比。认知心理学家指出,3~12岁是记忆最佳期。可见,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对学生产生何等重要的意义。学生会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学习做人,懂得道理,学会表达,以大量的积累促使质的飞跃。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风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积累素材的时候,一一方面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生活中摄取,引领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一手材料,使学生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语文天地的生动有趣,从而帮助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勤于习作。

  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应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可以向学生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

1             教给学生编写制作好书推介卡。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介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学期末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推介奖。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发展,促进作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2             结合课文内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

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一某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百科知识卡就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很多学生在对课文学习后并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搜集获取相关信息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卡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图文并茂。百科知识卡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

  “双卡制做的活动,把阅读、收集、摘抄、写作、绘画等多方面结合在一起,大大开扩了学生的视野,日积月累,为学生作文做好语言和素材的准备,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习作的主动性。

    另外,应丰富学生的生活,获取作文的材料。叶老说过:生活就如缺斤少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此外,教育学生养成写观察笔记、日记、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只有增加阅读,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三、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讲评是作文的加油站。

  1、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出了题目后学生能否写好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指导。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宜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之想。《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淡化了写作技巧的训练,并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在写作的指导中,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在于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于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此,教师可以先来一番口头作文表演,学生受到了教育口头作文的感染,兴之所至也就跃跃欲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就完成了一次作文。在教师有声有色的口头作文中,自然有关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部分,只不过没有专门指出来罢了,一旦口头作文结束,只要稍加提示或说明,学生对这些写作方法就会心领神会了,这样做,比孤立地抽象地讲写作方法,效果自然好得多。

   2、讲评是一次作文的终点,又是另一次作文的起点,好的讲评能起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作用。我认为构思是否新颖,是否别开生面,是讲评学生作文优劣的重要尺度。因为写文章就要讲究一个字。只有重视了这个问题,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不落俗套。因此,教师在讲评学生的作文时,不但要总结出他们共同的优点和缺点,尤其要善于发现,肯定他们各自的独到之处。

  3、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好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几句话为我们点明了作文修改的方向,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改交流中拓展学生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实现叶圣陶先生倡导的语文教学最高境: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习作能力自求得之。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学生终生受益。

   总之,厚积才能博发,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语文教师的任务是繁重的,这就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写作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因此,要搞好作文教学,让学生爱好作文,教师首先要爱好作文,有理论还要要写作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的教学水平。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中应分为三步进行:准备阶段、学写过程和修改评价。这三步缺一不可,每一步都很重要。用建成一座漂亮的房屋打比方来说吧,你要先打地基,在往上盖,最后装修。作文教学也是这样,具有层次性,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一、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即是积累素材的阶段。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是习作的基础,只有语言和生活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写出有血有肉、情真言切的文章。

    1、注重生活实践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心声来自何处?来自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学生写出好的作品,就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去认识、去感受,用激动人心的情景去触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有感而作有感而发,让他们想说想抒发自己的激情。因而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品味生活和观察生活。

    首先,活动充实生活。(一)在家里,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包书皮刷碗收拾房间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如果写作文《记一次家务劳动》,或者《我的妈妈》,这些经历无不为写作开启了鲜活的源泉。(二)在学校,组织学生去参加课外活动,如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手工制作活动课,筹划主题班会活动,交流读书心得,交流看电影、电视、新闻的感受,开展讲故事,朗读等比赛。如《记一次课外活动》的习作,也就有材料可写了。(三)在社会上,义务为贫困山区小朋友捐物捐款献爱心,替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这样学生的生活情感得到了陶冶、升华,怎愁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言呢?

其次,用心感受生活。组织学生去马路边揣摸匆忙者的内心世界,去自由市场感受诚实与欺诈,利用节假日观察父母一天的劳逸情况,针对校园里塑料袋影响校园环境卫生写倡议书,号召同学们从我做起,保护校园的环境卫生,向主管老师和小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如果我们这样去对待生活,体验生活,生活感悟能力得到了提高,心灵得到了净化,写起作文来就文如泉涌,落笔生花了。     

最后,放眼观察世界。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去郊游,去看日出,看雨后彩虹,看蚂蚁搬家等。这种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愿望,使他们言之有物。

    总之,学生写作如果联系实际,何愁写起作文来不左右逢源、言如波涛、风行水上?写出的作文又何愁不视野开阔、力透纸背、别具风格? 
    2、多读书,读好书,积累语言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源泉。仅靠课本的阅读量进行语言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教师要做好学生遨游书海的向导。课内阅读学方法,课外阅读去受用、去积累。推荐课外读物时要按不同年龄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推荐。让学生读书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认真读书的习惯,当学生读到好的片断时,要达到抄录、默写甚至会背诵。同时,要注意积累语言的的方式。例如:采用办板报、手抄报、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也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小练笔。

    依据教材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有时配上乐曲,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故事续写、诗歌改写,切换角色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比如学完《武松打虎》一课后,可以把课文编成小品,让学生扮演课中人,演课中剧。学生通过表演寻趣,获得写作素材,再练写《我心中的英雄——武松》一文中,写作起来很流畅。

    二、学写过程

    无论积累了多么丰富而生动的素材,最终还是要把它写下来。因此学写过程尤为重要。在这里,我又分两步进行。

   1、学生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实际上就是有声的文章。这种训练,要求学生边想、边措词、边表达。因为是口头作文,同学之间会互相触发思路,能起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其次口头作文可以防止杜撰情节,有助于培养朴实的文风;最后学生口头作文时,老师可以进行当堂讲评,其他同学也可提出合理化建议。具体做法是:老师让少数几个比较优秀的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作文。给其他同学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给本次作文起到定向的作用。

   2、重视写法指导

   比如各种体裁的文章应怎样组材、立意;怎样开头、结尾;怎样发表自己的见解;怎样才能达到纸上有情,写出真情实感等。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写法指导,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就是例子,小学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名篇名作,除去古典诗词,都可以称上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写作知识,为学生寻求创新作文的基点。

    3、开展集体创作

    对于学生共同熟悉的人或事或物,可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创作。具体做法是:(1)合作审题。第一步——交流理解;第二步——统一理解;第三步——审题讲演。(2)合作组材。一般可采用一谈二议,谈——谈各自生活中听过、见过或做过的与本次作文有关联的人或事。小组成员在听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引起情感共鸣,并为同伴就材料的取舍、利弊进行参谋。议——议组员初步选定的素材。就材料是否典型生动、是否能突出作文中心等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以便组员进一步思考、提炼。(3)合作定纲。组员将自己的作文提纲交给小组成员轮流阅读,请组员就命题、中心、写作顺序、写作详略等内容进行评议、修改,得到成员的一致认可后,才算确定了写作提纲。

    三、修改与评价

    古人说得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是啊,纵观古今中外,没有哪个作家不重修改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欧阳修在写《醉翁亭记》时已是声名显赫,可他仍然反复修改,仔细推敲,几经易稿,最后成文。所以我们做老师的很有责任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对待自己的作文,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修改的活动中来,才能形成一个从教到不教的训练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1、端正思想,自己修改

    作文完成后,要求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检查,不能持草率应付的态度。让学生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诸如错别字、语句不通、用词不当及符号使用不当等解决在交作文之前。对学生自改结果的要求要因人而异,可通过奖分、加量、点评、宣读修改内容、眉批语句等方法予以肯定与表扬,让他们及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2、教师批阅,因人而异

   学生上交作文后,教师进行认真批阅。既要给学生作文以综合评价,充分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又要指点修改方法,引导学生思路,启动学生思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力求评价客观,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标准要因人而异,逐步提高,防止拔苗助长,挫伤学生积极性。对优等生用批语提示,对中等生用批改符号标示,对差等生,需要用面批面改的方法。对于共性问题,要通过讲评课集体讲评。

   3、参考师批,学生再改

    教师的批是为了指导学生的改,而且只有通过学生的改,才能发挥出教师批的作用。所以教师批后,首先要求学生要领会教师的意见,然后再参考教师的意见来修改,当然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修改。属于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推敲,属于内容方面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地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以求获得新的知识。

   4、组织讨论,集体修改

    集体修改就是集中集体意见进行作文修改的一种形式。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作为例文,通过批改课带领学生共同修改作文。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共同修改。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启发、引导。对学生作文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要结合例文加以具体、直观的评价与点拨,集批改与讲评于一课。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统一,便于师生间、学生间的直接交流,能收到改一篇而带动全班的效果。

    5、生生沟通,互批互改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给别人挑毛病、指缺点的能力还是有的,并且在已往修改作文的实践中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特别是同学之间易于互相理解和沟通。互批互改可以同桌交换,也可采用分小组的方法,都要围绕训练的目标有组织地进行。先由教师重新明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并提出具体的批改任务,指点批改方法,教给学生一套批改符号,然后让学生逐条地判断、修改。最后教师对学生修改情况给予评价。这样的训练,既有利于学生间的取长补短,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纠正缺点的能力;既帮助了别人,又提高了自己,为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打好了基础。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回归自然,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且表达得合乎规范,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以上是几点 看法以及在平常教学中的一些探究,不妥之处,望各位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