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杜邦学安全:《周易》的类比联想思维(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4:10:48
关于[《周易》的类比联想思维(二)]的字幕:
  • 这就是类比联想啊
  • 在古人那叫象数思维
  • 象数就是《周易》的六爻
  • 就是数 它那个卦
  • 那个两个单卦之间
  • 又分别象征着具体的象
  • 将来我们还要说
  • 卦象 爻象 再说
  • 就是通过这样一种类比推理
  • 联想这么一个过程
  • 不离开具体象的
  • 这么一个思维方式
  • 这就是中国古代早期的
  • 一种思维方式 在《周易》
  • 当中表现得非常地鲜明突出
  • 我们前边已经接触过
  • 这句话就是《系辞下》说的
  • “仰则观象于天
  • 俯则观法于地
  •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
  • 这都是象啊 这是取象渊源
  • 取象的 天啊 地啊
  • 鸟兽之宜 天啊 自然啊
  • 甚至还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 只有它和人的这种感悟
  • 存在相似之性
  • 就可以用它作象
  • 目的是什么呢
  • 通神明之德 上天
  • 感悟天地之德
  • 以类万物之情
  • 要注意这个类
  • 类是什么意思啊
  • 这一简化
  • 这个类的本意看不太清楚
  • 繁体字这个類字下边是个犬
  • 这一简化这一点没了
  • 繁体字呢那是个犬字
  • 《说文解字》怎么解释
  • 《说文解字》说呀
  • 种类相似 为犬为甚 哦
  • 说类本来是指的种类相似
  • 因为犬 因为狗
  • 这一同一类长得非常地像
  • 不管什么品种的狗
  • 一看同一类 你哪怕是藏獒
  • 跟那哈巴狗外象有很大差异
  • 但是它最鲜明特征
  • 还是体现同一类
  • 所以从这个类
  • 引出一个概念叫类似 相似
  • 只要类似就可以进行联想
  • 就可以进行逻辑推理
  • 类比思维方式就是这样
  • 立足于象
  • 寻找它和人们之间的相似
  •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 所以用象可以表意呢
  • 就建立在中国人的
  •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上
  • 你看那个魏王弼
  • 他在给《周易》作注的时候
  • 说 说什么呀 什么叫象呢
  • 什么叫象呢
  • 象又起什么作用呢
  • 他说 “夫象者 出意者也 ”
  • 要注意象和意
  • 象是表层现象
  • 意是其中所蕴含的
  • 抽象的道理 象是形而下的
  • 可以看的 可以感的
  • 意是形而上的 抽象的
  • 看不见 摸不着的
  • 就是一个具体的 具象的
  • 有点抽象的 说言者
  • 明象者也 语言呐
  • 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语言
  • 有一定的局限性
  • 因为你语言表达意思
  • 一个是相对清晰
  • 你一旦用抽象的语言
  • 表述完了这个意思
  • 就相对固定了
  • 明确了它也固定了
  • 再一个语言呢又不可能
  • 把自己的内在的情感
  • 判断全面表达出来
  • 特别像《周易》
  • 这样一种工具
  • 《周易》用冯友兰的话来说
  • 《周易》就是相当于
  • 宇宙代数学 什么意思
  • 代数学它只是公式
  • X+Y=Z 说《周易》
  • 是宇宙代数学
  • 宇宙代数学就是
  • 它是一个模式
  • 它是人生的宇宙的X+Y=Z
  • 那就是说
  • 你可以往里装任何事物
  • 你可以和人世间的任何事物
  • 联系起来 或者这么说
  • 用孔子的感悟啊 那可以
  • X+Y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呢
  • 学习道德 修养
  • 道德实践等于吉祥 成功
  • 它的总是盼着这样
  • 你顺应天道 顺应规律办事
  •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 道德焉求福 仁义焉求吉嘛
  • 是这样的
  • 说它不是具体地判断一件事
  • 就六十四卦它要
  • 把人生所有事都要涵盖了
  • 其实它每一卦
  • 它有很大的包容量
  • 乾卦表面说的是为君之道
  • 但是你为臣的也可以读啊
  • 也可以从中悟出一种
  • 积极进取的精神
  • 坤卦说的是为妻之道
  • 为臣之道
  • 但是做君主的也要读啊
  • 那对你也有一种启发啊
  • 是这样 说尽意莫若象
  • 就是要想把你内在的
  • 那种意义 思想
  • 全都表达出来
  • 没有比象更优越的了
  • 说尽象莫若言
  • 你要想把这个象塑造出来呢
  • 没有比语言更明确的了
  • 就是言象意
  • 注意这里边表达的言 象
  • 意各自的功能
  • 它们起到作用 用我们的话
  • 我们给它疏理一下
  • 概括一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 就是这样 言 象 意
  • 用语言来塑造象 互相生稊
  • 互相生华 羝羊触藩
  • 这叫象 然后你悟出
  • 深层的意
  • 这个意是最重要的
  • 象啊 言啊都是工具
  • 这就是类比联想
  • 那么再三 第三
  • 我们看看它这个类比联想
  • 究竟有什么规则呢
  • 都是推理判断
  • 不同的思维方式
  • 有不同的要求 规则
  • 这个类比联想呢
  • 也就是取象思维方式
  • 不同于抽象思维方式
  • 因为抽象思维方式
  • 是按照这个概念 判断
  • 推理这些思维方式
  • 逐级构建的
  • 先有明确的概念 再有判断
  • 通过判断呢进行推理
  • 你或者用演绎啊
  • 或者归纳啊 或者类比啊
  • 这是抽象的逻辑思维
  • 而这个《周易》的这种
  • 类比联想呢是建立在象
  • 不是抽象的概念
  • 也不是那种明确的判断
  • 是建立在具体的象 所以
  • 这个《系辞下》说呀
  • 说 “是故易者 象也
  • 象也者 像也 ”
  • 第一个象没有这单立人
  • 指那个形象本身
  • 再进一步解释
  • 那象也者 它起什么作用
  • 那个形象起什么作用
  • 加个单立人
  • 像似 象征 相像
  • 原来不仅仅是形象本身
  • 这个形象本身和你那道理
  • 之间还存在这样一种关系
  • 也就是你通过这个具体的象
  • 你进行相似性的联想
  • 就能够感悟出抽象的道理来
  • 古代学者向来缺乏
  • 这种抽象思辨的兴趣
  • 这就东西方文化巨大的差异
  • 他们认为是天人是合一的
  • 天人是相通的
  • 甚至天人 物我
  • 是互相渗透的
  • 可以按照自己的观点
  • 来观察自然万物
  • 它进行直接联想 内省体验
  • 有的时候呢
  • 是将这个社会的伦常规范
  • 比附外在的自然的客观秩序
  • 内在的 社会的伦常规范
  • 用自然现象表现出来
  • 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 相似 或者在自然界
  • 观照自我
  • 这么两个方向或者由天到人
  • 或者由人到天
  • 或者由天象感悟出人的道德
  • 或者人由于人的道德的需要
  • 再到自然界当中寻找与自然
  • 寻找自然界当中
  • 和自己要表达的这个意思
  • 或者一种感悟
  • 存在相似关系的象
  • 这么两个 两种心理流程
  • 两个方向
  • 实际都是天人相通
  • 那么在古代这种思维方式
  • 重要到什么程度
  • 普及到什么程度
  • 它只要与存在一丝一毫的
  • 相似 相关就可以比兴类推
  • 说法不一样
  • 实际思维方式是一样的
  • 那个刘向在《说苑》当中
  • 说 “无譬 则不能言矣 ”
  • 不打着比方说就没法说话
  • 因为你这种感情呢
  • 你要表达观点相对是抽象的
  • 别人不知道
  • 你一定得借住一个工具
  • 借住一个象
  • 把它形象地表达出来
  • 这个类比联想比喻论证
  • 类比联想在说理的时候
  • 就是接近我们今天
  • 所说的类比 比喻论证
  • 接近于逻辑学当中
  • 说的类比推理
  • 但是不一样啊
  • 因为我们现在形式逻辑当中
  • 要求的类比推理
  • 它要求两个事物
  • 应该存在本质属性的相似
  • 但是古人的类比联想
  • 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
  • 只要相似
  • 而且只要存在一丝一毫的
  • 相似就可以类比联想
  • 到什么程度
  • 你就说现在
  • 你说那个电话号码
  • 什么号码好卖
  • 6 8 为什么
  • 在中国这个文化背景当中
  • 6已经不是6是顺
  • 那8已经不是阿拉伯数字8
  • 是什么 是发 发财
  • 那4 7不好卖
  • 要车牌子就更没人要了
  • 为什么 你今天
  • 就知道为什么了
  • 这就是类比联想的产物
  • 谐音双关 发音相同
  • 他考虑到另外一个意思了
  • 你这是荒唐不荒唐
  • 那9·18 那本来是国耻日
  • 现在很多政府行为都采用
  • 选择这一天
  • 特别那商店开业
  • 选在9·18 为什么
  • 他没想到日本鬼子
  • 打进沈阳这事
  • 他想到是就要发 没有办法
  • 这就是类比联想啊
  • 类比推理啊
  • 《周易》的象和它这个天道
  • 和人事之间就是主要建立
  • 在这样一个相似的关系
  • 相关的关系上
  • 我们长久生活在这样
  • 一种文化背景当中
  • 已经麻木了
  • 已经不觉得什么了
  • 司空见惯 一直到现在
  • 中学 大学 写作课当中
  • 老师还是提倡比喻论证
  • 打个比方说理
  • 形象生动 通俗易懂
  • 没人想你打个比方能证明
  • 那道理是正确与错误的吗
  • 没人想这事
  • 就是说通俗 生动
  • 更多的是褒奖
  • 那么这是渊源有字
  • 中国古代这么一路走来
  • 就是这样 《易经》是典型了
  • 我们觉得没什么
  • 国外一些学者看到了以后
  • 就很震惊 法国有位学者
  • 叫列维·布留尔
  • 他看到了那个司马迁
  • 《史记》的法文译本之后
  • 感到非常震撼
  •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
  • 哦 能够通过观察天象
  • 来推测人事
  • 在对中国人来说
  • 无所谓 这很正常嘛
  • 那一颗流星那就意味着
  • 一个人没了嘛 他们不理解
  • 所以就萌生了研究这个
  • 这种思维方式
  • 他称之为《原始思维》
  • 这个书现在可以买到
  • 商务印书馆印的
  • 大家可以找来看一看
  • 他还解释
  • 他说这个 我不是
  • 我说的原始思维
  • 不是原始人的思维
  • 而是思维处在一个原始阶段
  • 还处在一个相对原始阶段
  • 不管怎么解释这还都是说
  • 这种思维方式
  • 还处在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
  • 它和这个抽象的思维
  • 还有着遥远的距离
  • 他据他的研究呢
  • 他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呢
  • 有一些 有几个特征
  • 最重要的就是互渗律
  • 什么叫互渗呢 互相渗透
  • 其实就接近
  • 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
  • 情景交融 大致差不多
  • 说白了就是什么呢
  • 天和人是一体的
  • 天和人是互渗的
  • 互相渗透的 天可以影响人
  • 人可以影响天
  • 他们认为天人
  • 是各有各的运行规律
  • 而中国人认为天人是一回事
  • 这是一点 再一点认为呢
  • 就是说这种思维方式
  • 当中所设的 说的那象
  •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表象
  • 这种表象带有神秘的色彩
  • 这种表象不是个人的经验
  • 不是个人经验的结果
  • 也不是科学的认知
  • 它是世世代代
  • 口耳相传下来的
  • 用这个象来表达
  • 一种神秘的意义
  • 这个象 意 神秘的意义
  • 它是这样来解释
  • 认为这个 这认为原始人
  • 他还是说原始人了
  • 他说这个原始人
  • 就是人类初期
  • 这种表象呢
  • 他其实并没有逻辑的特征
  • 不是真正意义的表象 等等
  • 就是把本来没有因果关系
  • 的事物连在一起了
  • 人为地连在一起了
  • 这就是他们所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