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膜怎么辨别真假:学习语文需要的是兴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53:35
            学习语文需要的是兴趣

  摘要:学生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开始,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都和兴趣紧密相关。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成功是热爱的结果,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才能出成绩、出智慧、出奇迹;教师才能获得理想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情景教学;动手操作;走进生活;感受成功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愉快的学习一种心里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开始,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都和兴趣紧密相关。在充满兴趣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能力发展最充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学生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第一节课,是引发兴趣的关键
  在每学年开学第一课,对学生进行一番语文学习方面的集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一定要抓住开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新的期待但又不知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知该学习什么、又该如何学习的时候,为学生指点迷津,使他们真正理解语文,喜爱语文,进而学好语文。
  我要说:“积累是成功之母”。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积累,离开了积累,我们的语文学习就像鱼儿离开了水,瓜儿离开了秧。语文知识琐碎、博杂,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的积累。在学习中,我们不能懒惰、不能怕麻烦,而要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从一个字音、一个字形、一个字义,从一个句型、一个修辞、一个片断的识记、理解做起,真正做到扎实掌握。只有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谈得上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我们的语文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二、奇妙的导语,是激发兴趣的开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好的开头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每节新课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导语,利用学生的好奇、求新心理,给学生一个意想不到的刺激和惊喜,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简介数学家的趣事、数学的发展史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等,让学生听起来兴趣盎然,心潮澎湃。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态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只要我们潜心研究每个章节、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就会有不同新颖的导入方法,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直导、推理、逆向思维、讲故事、讨论等导入方法。总之,导语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情境,是激发兴趣条件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利用插图(公共汽车到站上、下车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后说明图意。通过公共汽车上的上、下车情况,引出加减混合运算式题。从而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全过程。教具的演示,学具的操作,投影的动静结合,多媒体的声、色、像应用,使学生认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在剪、拼、画、量的活动中发现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总结,获得数学的规律和结论。教师要相信学生,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教师本人则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创新思维促进了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动手操作,是激发兴趣的手段
  《新大纲》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操作活动有利于发挥个体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人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个性只有通过活动,并在活动中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活动是促进学生进步的主要方式。
  例如:在教学“圆柱、球”的认识时,通过看一看(看圆柱是什么样子的),找一找(学具盒中哪个是圆柱),比一比(圆柱和球有什么区别),说一说(鸡蛋、灯泡等形状是球吗?),做一做(圆柱的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吗?),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是球体?),玩一玩(滚动圆柱和球,你发现了什么?)等活动,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动中学、玩中学”的思想,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五、走进生活,是激发兴趣的途径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数学实践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数学知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统计”后,我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在课下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调查(8-10人一组,内容不限)。学生积极性很高,有调查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水果类的、最爱喝的饮料类的;还有调查小朋友们最喜欢的○1游戏;○2体育锻炼;○3爱学的学科等。同学们根据调查,制作统计图、统计表,并提出许多不同的数学问题,再用所学知识自问自答的解决数学问题收效良好。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运用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感受成功,是激发兴趣的糖果
  兴趣是一种看不见的感情冲动,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我曾教过一个男生,他对语文苦没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认真写作业,学习一塌糊涂,考试成绩总是全班倒数第一。偶尔一次他帮助同桌同学用学具,我抓住这个机会在班里表扬了他,并且鼓励他好好学习。从此,他象换了一个人一样,课堂上认真听讲了,也敢举手发言了,不会的作业也敢主动问老师了。这样,一个学期下来,他的语文成绩记格了,还得了进步奖。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还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去表现、去张扬他们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探究新知的欲望,并努力想法付诸实施,直到取得优异的成绩。
  七、个人展示,是激发兴趣动力
  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激发兴趣---保持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切入点,想方设法创新教学方法,创设真实的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写作、阅读的热情,保持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经常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如:诗朗诵、故事会、演讲会、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永久保持兴趣动力,通过展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总之,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成功是热爱的结果,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才能出成绩、出智慧、出奇迹;教师才能获得理想的课堂效果,学生才会锻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