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66 70g33l美国杜邦:(ZT)工作不如意,看看司马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07:13:47
司马懿,在将星璀璨的三国时代里,他没有曹操的雄才大略,没有诸葛亮的机智稳健,没有周瑜的潇洒倜傥,但是通过他,混乱的中国大陆在历经了80余年的战乱后,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有人称司马懿为三国的隐帝,这个称谓实在不雅,但在史书中,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的记载,却寥寥可数,难怪连柏杨老师也没有将他加入中国历史中的政治家的行列。
  
   让我们仔细的阅读一下司马懿的人生,就会发现一个如此优秀的人物为何会在历史中如此的“低调”了 。
  
   司马先生在年轻时代还是一位很有理想的青年的,他被人评论为“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并声名在外,当时的权臣曹操就已注意到了他,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那年的司马懿22岁,正是我们现在的“愤青”年龄,对于破坏当时的“祖国”的人,他还是有很强烈的抵制心理的,因此装病推托了。但现实告诉我们,年轻时的一时冲动往往会让我们后悔一生。这次拒绝让司马懿的人生错过了一场有可能提前结束三国纷争历史的战役--赤壁之战。208年33岁的周瑜悍然的跃入了历史的舞台,因为一场战役的成功,被后世千百年来传颂。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常,一个人出现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就有可能名留千古。而这一年29岁的司马懿因为耐不住寂寞终于来到的曹操的幕下,但做的事,不过是陪太子读书。
  
   从政往往不是一件可以立竿见影的工作,在乱世也是如此,经过了7年的政治磨砺后,司马懿终于等到了一次机会,向他的上司--曹操进谏了一条“也许”可以改变历史的建议:“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但得到的却是:“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的回答。作为一个打工者,最大的悲哀不是你的方案失败,而是你的提议永远不被采纳。司马懿是不幸的,他的人生中充满了这种悲哀,只因为他的领导太过强势……
  
   在任何一个庞大的团体中都会出现派别,永远站在正确的队伍中,是政治家的立世之本。司马懿绝对是个出色的政治家,经过了现实的考验,在他的不惑之年,他毅然的背离了年轻时的追求,站在了曹操的身边,支持他逆而夺取天下。由此终于赢得了领导的基本信任!11年的时间,在一家企业没有受到重用,只是用来获得领导的信任,这对于一个有远大抱负又身怀技艺的人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意志考验!司马懿绝对是中国古代版的肖申克!
  
   也是这一年,司马懿献出了策略,在战略上准确的判断了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关系,最终断送了一代战神--关羽的性命。但历史是也是公平的,战略上的展布,最终要战术的执行,关羽的死,并没有成就司马懿这个战略家的名声,只成就了陆逊、徐晃这些战术家的名望。司马懿很遗憾,他这次出现在了正确的时间上,却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点上,这流传千古的机会,又错过了。
  
   我们总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机会随时都可能降临,但如果你活的不够久,也许机会来了,你已经死了。司马懿拥有健康的体魄,这将是他今后成功的最大支柱!公元220年,他的第一人领导--曹操去世了,司马懿迎来了第二任领导--曹丕。多年的读书关系,两人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司马懿迎来了事业上的高峰,地位不断的提高,然后--很不幸的是---第二位领导依然是一位强势的领导。因此地位虽然增加了,但权利增加的却是有限的。这时候身体好的优势体现出来了,6年后,第二位领导也去世,这年司马懿47岁,他迎来了第三位领导--21岁的曹叡,一位继承了曹家优秀血统的强势年轻领导者。
  
   在司马懿48岁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顶点,他破除孟达的反叛,在战前、战中、战后、战略上、战术上,都表现的完美无缺,这说明50岁左右的男人是人生中心智最成熟的阶段。紧接着,他开始直接面对人生中第一个强劲的对手--诸葛亮。诸葛亮比司马懿幸运的多,他的领导对他向来信任,并且也不够强势,因此诸葛亮很早便开始发挥他的才能去建功立业。但也正是诸葛亮的名声,最终成就了司马懿。不管是在演义中,还是在正史中,诸葛亮都没能真正的战胜过司马懿。与一位被后世认为智商和情商绝对排名中国历史前十的人物交手7年,从没有被真正的击败过,这从侧面说明了两者是处于同一水准上的人物。然而后人却只记得“死诸葛吓走活司马”这句话。这可能就集中体现了国人的同情弱者心理。司马懿悲哀的出现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上,但不正确的立场上了。诸葛亮被塑造成了一位白手起家不畏强权的优秀民营企业家,而司马懿只是一位继承了庞大国有资产的平庸国企领导人。其实客观的讲,企业家的优秀与否不在于资本的获取方式,而在于你控制的盘子有多大。
   司马懿以其卓越的身体素质,战胜了比他年轻2岁的诸葛亮,这是一场持久的消耗战,已经经历了漫长政治生涯磨砺的司马先生拥有着三国时期最坚韧的意志,孔明先生在这一点上远远逊色于他,最终魂丧五丈原。诸葛亮的死并没有成就司马懿的历史地位,因为诸葛亮是病死的,属于自然死亡。虽然现在的我们如果客观考虑这件事,不难看出诸葛亮的病因应与司马懿有莫大关系,但司马懿毕竟没有直接使诸葛亮致死,因此这斩杀三国第一“智者”的名声就无法落在他的头上。可怜的司马懿又一次被历史戏弄了。
  
   在司马懿59岁这一年他的人生又迎来了一次考验,远在东方的公孙渊非要闹独立,这让有统一中国目标的年轻领导很是生气,因此一纸调令,便让已近花甲之年的司马懿踏上了行程。根据《2010退休年龄最新规定》: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十年的均可享受退休。当我们的父母们准备安养天年的时候,司马懿却不得不踏上1600公里的行程,去客场打一场必须赢的战役。一甲子的时间并没有虚度,这充满未知的道路虽然遍布荆棘,但司马懿凭借他过人的大局观,敏锐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丰富的战场经验,最终打赢了这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古代制约领土面积的最大因素不是政治体制问题,而是交通运输问题。以马为例,一天可约行80里路,约40公里,那么1600公里就需要毫不停留的走40天。而人的步行速度约为马的一半,即需要80天,但这是在轻装的情况下。因为需要携带口粮,以一人/天500 克大米计算,如果预计到当地为3个月即90天,按到达目的地后粮食在当地寻找,那么每人需要携带90斤的大米,这还不包括兵器及马匹的粮草。司马懿远征公孙渊共出兵约4万人,这需要1800吨的基本粮食(根据后来的战况看,粮食远远不止这些),以古代的交通条件及运输工具,这些物资又需要一只庞大的物流团队去支撑,而再加上兵器及马匹的粮草及运输人员的物资,则运送的东西至少需要翻一倍。率领如此庞大的一个队伍行进3个月时间本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在到达目的地后得到的还不是放松,而是去拼命,各位试想一下,你会去吗?红军长征不过2万5千里,并且到达目的地后还是休养生息,而司马懿却是到达了敌方根据地又进行了艰苦的战斗,也许他的武器比对方先进,但处在冷兵器时代,棍子比棒子又能强大到哪里呢?孙子兵法讲: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而司马懿为了最终剿灭公孙渊的独立,必须攻打下他的城池,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战略目标上他已经吃亏了很多,但通过正确的战术,他竟然将错误的方向用正确的方法给纠正了!
  
   最终的结果正如司马懿出兵前所言“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一年的时间,他赢得了一场不可能的胜利,但历史却再次嘲笑了我们。因为魏国是当时中国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而剿灭公孙渊的独立就如当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大国剿灭小国理应胜利!因此这场历经一年时间取得的庞大胜利,只是获得了“理所当然”的评价。我们对历史战役的注重,向来是以战役规模来进行排名的,而不考虑战斗的距离。实际上1800年前,人们面对的交通问题要比我们现代人想象的严重的多,但却被我们统统忽视了……
司马懿在他60岁的时候送走了他的第三位领导人,曹家人的寿命仿佛都被曹操挥霍光了,他的子嗣在相对太平的时代里,平均寿命反而迅速的缩短。总之司马懿在花甲之年迎来了他的第四位领导人--年仅8岁的曹芳。司马懿也许一直是保持着打工者心态的,至少在曹操在世时,他是一位任劳任怨的蓝领。但多年的政治生涯也许让他的心态逐渐产生了变化。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根据司马懿儿子和孙子之后的所作所为,我们不难猜测出,司马懿是绝对有自己当老板的打算的。机会就出现在新领导上任的时候,毕竟一个年仅8岁的儿童是不可能管理好一个庞大国家的,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对手也跃上了历史舞台--大将军曹爽。
  
   早期的民营企业往往都是家族制的,不管个人的能力如何,只要有血缘关系,其可信度就会更高,其地位也会更高。司马懿深深的明白这一点,在一个已经活了一甲子岁月的老人眼中,也许很多事情已经并不是很重要了,能够颐养天年子孙满堂,可能就是他最后的追求了,遗憾的是司马先生这人生中最后的愿望可能没法轻易实现的。根据曹爽之后的所作所为还是不难看出任人唯亲这条企业用人标准是有很大缺陷的。在随后的7、8年光景里,曹爽一直想建立一些功绩,但他操作的项目,没有一个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样曹爽有些恐惧,毕竟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必须要有业绩才行,如果自己没有业绩,那么别人也不能有业绩!基于以上的考虑,曹爽做出了人生中最错误的决策--打击他的竞争对手--司马懿。曹爽的决策犹如蝴蝶的翅膀,轻轻的煽动了一下,中国未来100年的历史就步入了另一个方向。我之前说过,司马懿可能早有自己当老板的打算,但各位可能也都有想过创业的计划,但真正实行的却是少数,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异的吗。而曹爽对司马懿的步步紧逼却让司马懿颐养天年的最终愿望也不得实现,没办法,只能来个反收购了!
  
   在司马懿69岁的时候,他上演了一出好戏,以装疯卖傻之姿,骗得了曹爽的大意。十年前他还雄劲勃勃的远征千里,十年后他却要在家中装老年痴呆,司马懿的心态调节实在让人佩服。半年后,古稀之年的司马懿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击溃了曹爽,在他的眼中,这个对手实在太嫩了,随便使点小手腕,对方就乖乖就擒,可即使面对这样一个自大又无知的对手,他仍隐忍了近十年之久,真不愧是三国第一“忍者”。在这之后的三年里,司马懿仿佛看到了自己大限将至,将他仅剩的一点精力都用在为子孙后代造福上,所有对他的后代有威胁的对手,他都在生前予以特殊的关照。在他撒手人世时,三分归晋的大势已完全展布好了。
  
   后世对司马懿的评价多是“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之类,更甚被人耻笑为欺凌妇孺弱小的卑鄙之辈。即使和他有相同欺凌妇孺行径的曹操,却因为在乱世中开拓了一番基业,也被人评为有“雄才大略”。这可能就是司马懿一生最大的悲哀了。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句话:“台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大势来了,很多时候人不用迈步就可以涌在时代的最前面,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而大势去已时,人努力再多,也未必会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一点痕迹。司马懿的一生都是在努力中度过的,相信他这一生自进入曹操的幕府那一刻开始便没有再放松过。我们不知道他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也许人往往都是这样:人生的方向不是脚步走向哪里,而是道路铺向了哪里,但不管方向在哪里,最终留下的,也不过是几页书纸或是路人甲乙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完)